朝鲜经济问题初探中 朝鲜经济水平

虽然朝鲜的耕地不足,但是历史上朝鲜的粮食还要出口呢!对此我们也要探索其中更深层的原因,对于朝鲜的粮食问题,我们回顾历史,朝鲜1980年粮食产量950万吨,1995年跌落到仅为350万吨,减少65%以上。2005年粮食生产水平有所恢复也仅为470万吨左右,不到80年代的一半。20年来朝鲜成为全球著名的饥荒国家,饿殍满地哀鸿遍野。朝鲜历史上是粮食产量很高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朝鲜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实施以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为基本内容的农业技术革命。六十至七十年代,是朝鲜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取得了辉煌成就。水稻是朝鲜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水稻栽培面积58.5万公顷,九十年代后栽培的主要是早熟高产的品种,其中普及最广的品种是平壤15号,其他有平壤9号、平壤4号、炎州1号等。朝鲜水稻的平均亩产为464公斤。亩产最高的品种是平壤6号,达522公斤,其次是平壤9号,达514公斤。九十年代后,朝鲜水稻平均产量仅为每公顷2.3吨。现在朝鲜的粮食改善,朝鲜的专家多次提到了种业的革命,我们特意问及其转基因的问题,朝鲜人的回答是他们对于生物工程技术也是非常注意的,对于进口的种子是需要进行严格的试验才使用的。但从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起,随着工业生产的下降,电力和农用资料供给不足,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电力化和化学化出现了倒退。随着苏联解体,朝中关系正常化,朝鲜外购机械的来源中断,能源紧缺,大量的机械荒废,造成农业产量下降。同时由于朝鲜的农民断层(就是能够掌握原来人工耕种的农民消失)更加重了这种局面。1980年代,苏联给朝鲜装备了6万台拖拉机,农田普遍应用电力排灌,化肥随便用。70%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粮食人均达到800斤,年收入一度达到人均900美元,日子过得相当好。农业现代化程度比当时的中国高得多。(看过80年代中国拍摄的朝鲜农业记录片,田里到处都是拖拉机,到处都是抽水灌溉站。)但后果是农民把传统的农耕技术都丢掉了,后来的农民已经不会在低耗能情况下从事种植和生活了。想一下中国现在的农民进城,80后的农村青年很少有人会种植粮食了,未来中国要是粮食危机,问题会怎样?

我们注意到的就是朝鲜的资源除了耕地不足以外,还非常缺少能源,石油一滴没有,煤炭没有焦煤同时煤炭矿井埋藏深已经透水老化,开采成本很大,以前在苏联的体系之下,朝鲜是可以从前苏联得到能源的,而现在则难以得到任何的资源。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就是韩国的石油进口量。国际能源网讯:韩国知识经济部表示,作为世界第五大原油进口国的韩国2011年12月份原油进口量同比上升2.7%。该部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称,原油进口量从去年同期的7770万桶上升至7980万桶,但是该部并未给出上升原因。该部补充称,由于价格增长了31%,至113.80美元一桶,因此该国原油进口费用增长35%,至91亿美元。我们要知道的是欧佩克组织里面除了沙特以外,第二第三的石油出口国是尼日利亚和伊朗,出口石油的数量是不相上下的200多万桶每日,他们这样一个石油大国的出口量还赶不上韩国这样的小国一个国家的进口量和消费量,韩国的发达背后是石油资源的海量消耗,虽然韩国还有不少石油石化产品出口,但是韩国的石油消费量是与德法这样的欧洲大国不相上下的。而朝鲜呢?朝鲜最主要的石油来源就是中国高价卖给朝鲜的每年几十万吨石油。

很多人把这些归结为制度,但是能量是守恒的,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打破科学规律创造出来能量,粮食的生产除了需要有足够多的耕地之外,更需要有足够的能量。现代农业革命实际的背景就是让能量转化为粮食!为了水浇地和排洪等抗灾需要能源,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也需要能源,而现代农业在基因技术之前能够高产的关键就是化肥的使用,化肥是需要大量的能源进行生产的。当代人类能够告别饥饿与化肥的使用后产量大量的提高是关系极大的。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就是1.3亩,中国的南方等地是可以多于朝鲜种植一季作物的,再加上中国有大量的化肥使用,中国以7%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背后是中国使用了世界35%的化肥,中国的化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8倍,化肥的生产是高耗能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能源就没有灌溉、减灾和化肥,中国解放前亩产200斤的情况就会再现,当时中国只有4亿人还要饥饿呢!

90年代以前朝鲜农产品出口苏联从苏联换取原油,由于苏联破产,苏联体制内的粮食的定价体系崩溃,朝鲜是依靠给苏联提供农产品换取石油的,苏联的破产直接造成朝鲜石油农业破产,以朝鲜这样的人均耕地的情况,朝鲜的粮食成本放到世界大农业的背景下根本不会有竞争力,而且朝鲜卖给苏联的粮食和买苏联的石油都是卢布结算,等卢布贬值后石油价格与美元接轨以后,这样的结果就是粮食等卖不出去或者所得卢布被极大贬值换不来足够的石油,没有石油则粮食减产,粮食减产则更没有石油可以交换,从而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就如让日本、韩国这样的农业出口换取外汇的结果一样,朝鲜这样土地稀缺的地方决定了他们的粮食成本是高昂的,在苏联解体和美国的封锁下,朝鲜粮食又必须是自给的,因此给朝鲜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很多人把朝鲜的粮食不够吃归结为制度问题的论据之一就是中国当年的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没有联产承包的时候中国的粮食也是不够吃的。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当时是内斗和混乱的,中国当时不够吃是人口的增加而粮食没有减产,而朝鲜当时则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发生了减产,中国的联产承包是带来了粮食的增产,中国当年联产承包的关键是多余的粮食可以归属自己,可以拿到自由市场出售,自由市场的粮食价格远远高于国家统购价格,这样实际上等于是提高了农民粮食的销售平均价格,使得农民可以向土地投入更多的化肥、新种子等资本要素,而原来中国的生产方式是粮食价格国家收购过低农民投入土地化肥等是亏本的,但是朝鲜则是反过来了,以前朝鲜农业是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向土地的投入是足够的,而现在则是不足的,这是与朝鲜整体的经济运转有关的。据某中国老专家讲,当时有了自由市场,当年粮食含自由市场卖价的平均价格就上涨了40%,几年是翻番的上涨,到八十年代末的粮食价格就与现在差别不大了,当年万元户都在农村,现在农村贫困的背后是粮食价格的20年基本不涨。

朝鲜经济问题初探(中) 朝鲜经济水平

对于朝鲜这样的小国,人口规模比北京多不了多少,是很难在自己的国家完全实现所有的工业产业链的,朝鲜只能成为其他大国的产业链当中的一环,但是如果这一环断裂的话,那就会是一地鸡毛了,原有的产业环是过剩的,而其他则是没有。但是如果搞自给自足的经济,所有的工业品都自己生产的话,则每一种工业品的规模都不能达到规模效益,使得这些工业品的成本变得异常的不经济,就如20年前中国有几百家汽车制造厂但是总的产量没有多少,汽车的成本就奇高,加上百分之百以上的关税也比外国生产的汽车贵,但是对于朝鲜这样的国家就算是一家企业国有垄断,也不易达到经济规模,这样的结果就是朝鲜的工业品没有任何的竞争力,自己生产的产品中间成本太高甚至没有直接出口原材料挣钱,中国以前也有这样的历史阶段的,中国当年廉价出口初级产品就是因为中国的加工工业的规模没有经济性,成本比人家高,出口加工品的利润还赶不上出口原材料,因为最终产品价格相当的情况下你没有规模,加工生产比人家贵,不如把原材料贵一点卖给人家。而对于你自己没有足够优质原材料的情况下,就会极度的困难。这样的小而全就是经济产业的严重内卷化,朝鲜在苏联解体以后就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朝鲜的城市化率曾经达到70%,但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出现了反城市化,大量的人口又从城市回到了农村,目前的说法是约有48%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等于大量的劳动力被迫到农村进行附加值极低的农业生产,因为不这样的话则粮食不够吃。

很多人把朝鲜的问题归结为穷兵黩武,朝鲜有200万军人是占据了人口的十二分之一,也就是每12个人就要养活一个军人,以此大家认为朝鲜的庞大军事人员是其经济的巨大负担,但是我们在朝鲜感到问题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朝鲜的军队是要干活的,我们就看见朝鲜的筑路是军队在施工,而朝鲜在能源进口受到阻碍的时候,大规模的进行了农田的改造,为了抗灾和节省能源修建了大量的自流渠,这些都是依靠军人的军事化组织来完成的,这也就是我们的铁道兵、工程兵等,军队的组织也是他们建设的力量,而且朝鲜在经济下滑期间没有那么多的就业的,军队也是一种就业,就如当年二战前德国失业率奇高,希特勒招募了600万军队,一下子解决了失业问题,目前朝鲜军队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到了作用,所以朝鲜的粮食状态在好转。

还有人说朝鲜为了穷兵黩武还出售粮食甚至是国际救助的奶粉等到中国,对此朝鲜人的解释是可以多养活人,这里我们要知道的就是朝鲜的粮食是绿色食品是可以买高价的,而朝鲜低价买入的由玉米和豆渣组成的高营养粉是可以满足更多的人的粮食需要不挨饿的,我到朝鲜吃他们的米饭由于没有化肥农药等,味道远远比国内的要好,同样的一斤大米到中国就应当可以换取二三斤粗粮甚至更多,这样是可以多养活人的。

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3737.html

更多阅读

中日“钓鱼岛问题”的历史背景 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中日并不存在所谓的“钓鱼岛问题”。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日本方

转载 中盛原创 “信托100”法律问题初探 龙坛书网原创转载区

原文地址:【中盛原创】“信托100”法律问题初探作者:中盛律师事务所近日,由“财商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财商通”)发起并运营的“信托100”网站宣称可以百元购买信托产品,并可实现8%-12%的高收益,此举一出在业内引发强烈关注。尔后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印贸易现状

关键词:中印贸易;贸易壁垒;互补性摘要: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虽然两国贸易进展平稳,贸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印经济贸易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国印度

结构设计 抗震规范和高规中的“规定水平力” 抗震规范2016

新一轮规范中几处出现“规定水平力”这一说法,这里适当延伸,将这一用处用到哪几个条文作一小汇总:一、计算扭转位移比抗震规范3.4.4条,计算扭转位移比时,楼层位移不采用之前的CQC组合计算,明确改为采用“规定水平力”计算,目的是避免有时

声明:《朝鲜经济问题初探中 朝鲜经济水平》为网友青烟小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