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的失落32座古城 失落古城







1印度桑吉。桑吉是印度一座不朽的历史遗迹,其上有50座佛塔。这些巨大的佛塔其实是巨大的半圆形球形结构,它中央的小室用来盛放佛陀的遗物。桑奇大塔还是佛陀由生到死的人生轮回的象征。桑吉是佛教艺术和建筑学经历兴起、发展和死亡的地方。

桑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遗产,该城位于印度中部靠近拜特瓦河的平顶砂岩山上,高出村落90米,是印度佛教纪念碑群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最值得一提的是桑吉大塔,它于1818年被世人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桑奇大塔,它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早期佛塔和世界最精美的一座建筑物。这座塔可能于公元前3世纪中期由阿育王(emperor Asoka)开始建造,之后又有所扩建。塔身坚固,附上了一条用大石砌成的栏杆,连通4个门,上面有精美的雕刻描绘了佛祖的生活。





2秘鲁马丘比丘。神秘的马丘比丘遗址可能是世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谜一样的古代遗址。它是一座新大陆发现之前就存在的印加遗址,位于秘鲁印加圣谷上方的山脊上。它的建筑风格属于古典印加风格,周围分布着很多天然温泉、梯田、很多寺庙、储藏室和其他美丽的宫殿。整个马丘比丘城令人赏心悦目,感觉像个绿色天堂。马丘比丘又称“古老的山巅”(Old Peak)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印加古城,位于秘鲁印加圣谷(UrubambaVall)之上的海拔2430米的山脉之上,靠近库斯科。马丘比丘可能是印加政权最为人所知的象征,常被称为“印加失落的古城”。

马丘比丘建于1450年前后,与印加王国在相同高度上,在之后的不到100年时间里,西班牙的入侵导致了帝国的瓦解,这座古城也成为废墟,遭到了遗弃。虽然这座古城距印加首都库斯科仅50英里远,但它并没像其他印加地区一样,被西班牙人发现并毁坏。几个世纪以来,周围的丛林不断生长,将此遗址遮住,这样就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了。1911年,耶鲁历史学家及探险家海拉姆·宾厄姆(HiramBingham)让此“失落的”城市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宾厄姆和其他人猜测,这一遗址是印加人民传统的出生地,或者是“太阳的处女”的精神中心,而最近一件收藏品的所有者推测,马丘比丘是皇室的避难所。

这里于1983年被认定为世界历史遗址,被描述为“完美的建筑杰作和印加文明的独特证明”。





  

3英格兰巨石阵。这座古代纪念碑位于英格兰,它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精湛工程学技艺。英国的国家标志——巨石阵是古代实力强大的文明社会的象征。对当今研究人员来说,这些巨大的环形垂直岩石结构和数百座古墓都是个谜,它们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英格兰东南部的索兹伯里附近,有一个叫做埃姆斯伯里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因为有著名的史前遗迹“巨石阵”而闻名。巨石阵位于村西一片空旷的原野上,主体是由几十根巨大的石柱组成,石柱大致呈长方形,高约七、八米,每根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吨,直立在地面之上。还有一些巨石则横架在石柱上面。根据科学推算,巨石阵的建造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因为经过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石头表面形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凹洞。但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所有石柱排列、组合成了几个完整的同心圆。

由于巨石阵所在的地方并没有采石场,科学家推测,如同金字塔的石块是从遥远的地方搬运去的一样,这些巨大的石块应该都是从几百公里远的威尔士搬运过来的。但令人困惑的是,数千年前的人们,是如何轻松地将这些巨石从如此遥远的地方搬运而来。为此,专家进行了一次试验,试图用几千年前的工具和方法将一块重约25吨的巨石从威尔士运来,但是,实验中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仅仅将巨石挪动了100米。因此,又有人猜测说:可能是冰川运动将巨石带到了这里。但是,冰川运动怎么可能让这么多巨石排列得如此整齐……

实际上,人们对巨石阵的猜测越来越多。其中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巨石阵可能是天文观测台。巨石阵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还有两块石头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这意味着巨石阵的建造者们非常崇拜太阳。除了太阳外,巨石上还记载有月亮的起落点:在靠近巨石阵的入口处,有40多个柱孔,排成6行,恰好和月亮在周期中到达最北的位置相符合,所以,6行柱孔很有可能代表着6次周期,也就是6个太阴历的时间。

另外一种说法是,巨石阵可能是古代的祭祀场所。早在17世纪,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就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一种宗教)的祭祀场所,目的是用来对太阳神献祭。科学家还在巨石阵周围发掘出土了大量兽骨残骸,这些兽骨残骸被认为是当时祭祀用的牺牲品。

但是,一项最新的研究则认为巨石阵是治疗疾病的地方,相当于那时的“医院”。2008年,英国考古学家杰弗里·温莱特和蒂莫西·达维尔经过研究发现,巨石阵类似于“新石器时代的卢尔德”(卢尔德是法国圣地,因被认为具有神奇的治疗功能而闻名)。他们在巨石阵周围的坟墓进行了挖掘,发现一大批死人骸骨,这些骸骨上面均留有重病或重伤的迹象,其中有两具骸骨上面还留有原始手术的证据。对遗骸牙齿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中大约一半的死者是来自远离巨石阵的其他地区。这表明当时有很多人从其他地区专程来到这里治病,或许他们认为这里的石头具有治病的“神力”。达维尔还曾在伦敦古物学会上说:“我猜测,病人们当时怀着一种悲伤、绝望的心情来到巨石阵,冀望‘神石’能够帮助他们康复。”直至今日,仍然有人相信巨石阵具有不可思议的治病能力,专程来到这里治疗疾病。

除此之外,关于巨石阵的用途,还有很多其他说法。如有人认为这里曾是墓地。因为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掘出多处墓穴,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包括金、银、铜等装饰品,由此可以看出墓中的主人地位非常显赫。甚至还有人认为,这些巨石具有“音响”的功能。有人曾做过实验,在一些巨石中放入录音器材,结果发现,这些巨大的石块不仅能非常精确地放射出巨石阵内部的回声,还能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心,形成共鸣。而巨石阵的重要研究者之一阿特金森发现,几千年来巨石不断被挪走或增加。由此看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巨石阵的用途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能有着天壤之别。直到现在,巨石阵仍然是未解之谜。每年都还有无数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和天文学家来到这里进行考察和研究,但最终无人能够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

1986年,巨石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神秘的巨石阵是英国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游览,其中有不少人还专门选择在夏至这天来到这里。



    



4非洲大津巴布韦。公元1250年到1450年间,大津巴布韦由非洲本土人建造。大津巴布韦遗址与众不同,它是一座令人敬畏的综合建筑物,由矩形花岗岩和高墙构成,一条狭窄的道路由花岗岩石条铺成。它充分显示出非洲古代的精湛建筑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卫城,它是撒哈拉沙漠南部最大的一座远古建筑物。

石头城的秘密———大津巴布韦城的墙和塔,由切割得非常精确的石板天衣无缝地垒砌而成,石板间找不到任何泥浆之类的黏合物。它曾是一个强大的非洲国家的中心。传说这就是《圣经》中的黄金和宝石城———俄斐。遗址庞大巍峨的建筑及出土文物所体现的高度非洲文明,曾使欧洲人不相信这是“低人一等”的黑人所建。1980年,罗得西亚独立,一切权力归占绝大多数的黑人,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津巴布韦,这是马绍那语的英语形式,意思是“望族。

大津巴布韦是非洲历史、文化和建筑的骄傲,它堪比欧洲的帕特农神庙,美洲墨西哥、危地马拉的玛雅金字塔,它与亚洲的吴哥窟一样,是在近代才被欧洲人所发现的,1871年来到这里探险的德国地理学家最先把这个奇迹公之于世。他说:“那是一大片精妙堆砌的石造建筑物,都用灰色的花岗岩石块以高超的技术建成,有些石块还曾雕琢。山上那些高大的石墙,分明是欧洲式的建筑。”探险家进入城内作了一番考察,认为石头城的最初建造者们生活富裕、势力强大。然而,对于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建造的,以及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庞大的石头城?又为何放弃了这里等诸多疑问,却无法解答。

大津巴布韦遗址三面环山,一面是波平如镜的凯尔湖。遗迹里曾经找到土著人的绘画,和许多出土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遗址中还曾找到四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其中两块大的可以辨认出是青瓷大花瓶的底座部分,底圈中央有用青釉绘制的“大明成化年製”6个字。这是我的专业比较拿手,成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成化元年是乙酉年,换算西方纪元的话是1465年,文明够古老的了,成化这个年号用了二十三年,也算比较长的了。

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来看,大津巴布韦遗址曾经是一座非常繁荣的城市,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而且一度与中国、阿拉伯、波斯等许多国家有着经济、文化的交往。

据最初记载,大津巴布韦卫城上有七座实心塔,现今只剩下四座。这四座塔的真正用途,人们至今仍弄不明白。更令人费解的是遗址里面的圆锥塔,此塔高二十多米,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考古学家和前来企图在塔内搜寻黄金宝藏及古物的人,至今还没有研究透彻这里,留下了与金字塔一般的谜。

这整座的石头城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专家们没能真正弄明白。有人说这是一个消失的帝国国王的住所,有人说这是宗教场所,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代人开采、提炼黄金的地方。由于这些石头建筑上没有文字,世界各地史籍上也没有记载,种种说法都只不过是人们的推测和臆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大津巴布韦以及其它石头废墟是历史上已经湮没的一个帝国遗迹,是古代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它代表着撒哈拉以南地区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





  

5叙利亚帕米拉。帕米拉是一座叙利亚古城,这里有很多永恒不变的风景。它虽然出现在圣经里,但实际上它是几种不同文明的中心。这里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例如四塔门、贝尔神庙(Temple of Bel)、依拉贝陵(Tomb of Elahbel)和令人震撼的帕米拉城堡。帕米拉经常又被称作“沙漠新娘”,它是公元前2世纪建立的一个王国的完美例子。在古代,帕尔米拉是叙利亚中部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是旅行者穿越叙利亚沙漠的必经之地,因其名“沙漠新娘”而著称。早期史料提到了该城的前闪族语名,即泰德穆尔(Tadmor、Tadmur或Tudmur),在马里(Mari)发现的巴比伦石板上有所记载。尽管这一古城在16世纪之后不复使用,但人们仍然记得泰德穆尔,在紧邻遗址的地方,有一个新的居住地同样采用了这个名字。



叙利亚沙漠中心是神秘的帕尔米拉废墟,她经常被描述为“沙漠新娘”。宏伟的遗址叙说着芝诺比亚女王统治时期的英雄历史。有时候人们称之为“绿洲”,她位于阿富卡温泉附近,是穿行于伊拉克与爱尔塞姆(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商旅理想的休憩之处,那时商人们从中国到地中海做着丝绸贸易。

帕尔米拉在中世纪是一个富庶、优雅的城市,位于沙漠商道上,连接波斯与罗马叙利亚和腓尼基的地中海港口,受罗马控制。在繁荣过后的岁月里,帕尔米拉的阿拉伯市民承袭了东方的伊朗帕提亚和西方的希腊罗马的风俗和衣着方式。在希伯来圣经中(历代记8:4第二卷)对泰德穆尔有所提及,这里说它是由大卫之子,朱迪亚的所罗门王筑起的沙漠城市。在台比留(14-37)统治期间,帕尔米拉成为了叙利亚罗马省份的一部分。帕尔米拉作为贸易要道,连接波斯、印度、中国和罗马帝国的地位日趋重要。在634年,第一批穆斯林来到帕尔米拉。在636年,在哈利德·伊本·瓦立德(Khalid ibn Walid)统治时期,该城被穆斯林阿拉伯人占领。在6世纪,法克雷丁·玛尼(Fakhreddine al Maany)城堡建诸于山上,俯瞰这个鸀洲。城堡被护城河环绕,只有通过吊桥才能进入。帕尔米拉城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公元800年之后,人们才渐渐遗弃这个古城。



6伊拉克尼姆罗德(Nimrud)古城。尼姆罗德是一座亚述古城,公元前717年前的150多年间,它一直是亚述帝国的首都。这里的高大城墙和建筑物建在泥土筑建的平台上,亚述女王亚巴(Yaba)、巴尼图(Banitu)和亚塔利亚(Atalia)的王室陵墓是这里最吸引人的东西。在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发现中,王室会客室因其拥有做工精美的象牙雕刻品而著称。





7埃及塔尼斯(Tanis)。塔尼斯又称达贾奈特(Djanet),它曾是一个最富有的贸易中心和埃及21和22王朝的首都。最近几年考古学家在塔尼斯遗址获得最大考古学发现。这座古城有很多精美绝伦的皇家陵墓和方尖石塔。











8意大利庞培古城。庞培古城位于意大利西部,靠近那不勒斯湾,公元前8世纪它第一次被占领。庞培是一座被火山灰深埋地下的罗马古城,它像罗马一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现在你在这里仍能看到色彩斑斓的壁画、装修精美的别墅、石块铺出的街道和已经保持数千年的建筑物。

全球最具盛名的5座失落古城庞贝,这座意大利的繁荣都市,几乎在一瞬间化为灰烬,成为历史上永恒的记忆。公元79年的这一天对庞贝人来说原本再普通不过。可突然之间,躁动的维苏威火山爆发了,火山灰、岩渣和各种碎屑立刻复盖了整座城市。许多庞贝人及时逃出了城池。然而,未能逃脱的2000庞贝人却被掩埋在灰烬下,火山灰就像隔绝空气的封印,将整座城市笼罩起来。

直到1748年,庞贝古城才重见天日。考古学家随即开始进行挖掘。他们惊奇地发现,被掩埋超过1500年之久的房舍和日常用品仍保存得近乎完好。他们甚至能给那些困在废墟下的人体铸造模型。虽然这些人体早就化为残骸,但包裹他们的空气囊仍是完好无损的。一旦在这些空气囊里灌入石膏,这些模具就会形成在那次灾难中做出各种逃生姿态的受害者的形象。



公元前10世纪,庞贝只是一个小集镇,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后来,它演变成一座繁华的城市,约有2万居民。它面积约1.8平方公里,环绕有4800多米长的石砌城墙,两条笔直平坦的大街将全城分成9个城区,里面小街小巷纵横相连,路面用碎石铺成。大街两旁有人行道,街宽达10米,铺着整块的大石板;十字路口雕花石砌的水池里满是清凉的泉水。最宏伟的建筑物集中在城西南,这儿是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后的人们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维苏威是其中最活跃者之一,它海拔1277米,位于意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湾。它已经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它开始变得不安静,其后小震不断;至公元79年,它突然变成不眠的活火山,带给庞贝城以灭顶之灾。

8月24日中午,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突然,一块奇怪的云从维苏威山顶升起,太阳暗淡下来,接着一声巨响,火山口揭盖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天8夜,接着是高热水蒸气形成的瓢泼大雨扫荡了山顶的灰渣,混浊的泥流浆冲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有时间逃命,至今在遗址只发掘到2000多具尸骨。后来,考古学家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了的尸体空壳,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当时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令观光者无不唏嘘叹息。

新的城镇很快又矗立起来。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已忘却了这座完整密封于占地65公顷的火山屑中的罗马古城,只叫它“西维塔”。

1707年,有人打井时掘出了三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但只将其当作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1748年,又有人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这才想起了那座被掩埋中的古城。1750年,一群意大利农民挖水渠时发现了金币,接着又掘出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城开始苏醒了,大批考古学家和寻宝者闻风而至。



庞贝最初是坎帕尼亚人的城市,在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它于公元前89年秋被罗马人征服。富有表现欲的庞贝人在公元前6世纪前~8世纪中,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话,浓墨重彩的肉欲享乐活动,勾画出他们多元的世情风俗画面。

远古的庞贝富庶而又开放,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商业的发达产生了不少银行家,商业之神墨丘利清秀可人的形象随处可见。和谐有序的社会从未有过阶级斗争,也没有种族歧视。每年7月,市民们选举市政官员。妇女的地位与男人一样,城内的小酒馆很多,多由女人经营,是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对维纳斯极为崇拜,称她为“庞贝女人”,她的任何表现形式,都受到欢迎。

观看角斗是庞贝人一种残酷的爱好,已有专职的角斗士出现,他们是最令人羡慕的人。城东南角的圆形露天剧场也兼作角斗场,有灌水和防泄系统。四周层环的观众席,分下、中、高席,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可容纳5000人。中心低处为舞台,可进行海战表演。它建于公元前70年,比罗马圆形剧场还早40年。

庞贝人对神极为崇拜,也不排斥外来的神,他们认为赫克力士是庞贝的创造者,维纳斯则是庞贝的守护者。他们也热爱艺术,戏剧、绘画、雕刻都是他们所钟爱的。浴场也是庞贝城的一大景观,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场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享乐欲望。德国诗人歌德在游览庞贝后说:“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而英国文学批评家泰纳则感叹道:“它是一座灰红色的城市。”“那时候的人,是用整个身体活着。”







9柬埔寨吴哥窟。吴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9世纪,它见证了高棉帝国的辉煌。它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宗教纪念碑,该地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千座神庙。该遗址包括一些东南亚最华美的宗教艺术品和建筑杰作,其中包括1200多座石碑和各种拥有精美浮雕的塔。

吴哥是高棉王朝代首都,该王朝兴盛于约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更精确的说,吴哥时代的界定可始于公元802年,这一年高棉印度教君主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II)自立为柬埔寨的“宇宙之王”和“神王”,止于公元1431年,这一年暹罗入侵者入侵了高棉首都,致使其人民向南移至金边地区。

吴哥废墟位于大湖(洞里萨湖,TonleSap)以北及库廊山(Kulen Hills)以南的丛林和农田中,靠近现如今的暹粒(Siem Reap,13°24'N,103°51'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遗产。吴哥地区的寺庙有上千个,其规模从散落在稻田中由碎石块砌成的不知名建筑,到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单独宗教遗址的宏伟壮观的吴哥寺。吴哥的很多寺庙都已被重建,并且它们形成了高棉地区最重要的地点。每年游客数量接近一百万。

2007年,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小组利用卫星照片和其它现代技术得出了这一结论:吴哥城市扩张达1150公里,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前的城市。吴哥的劲敌,危地马拉提卡尔的玛雅城,其总面积大概为50平方英里。







10约旦佩特拉古城。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赫尔山(Mount Hor)坡上,它因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而著名。这是在红色岩石上雕出的一座城市,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遗址。佩特拉古城把东方传统与希腊建筑风格相结合,它包括一个大型剧院、一座13世纪的神殿和亚德?德尔修道院(Ad Deir monastery)等。

佩特拉(又称“岩石”,“Rock”)位于群山腹地的何珥山(Mount Hor,约旦)的斜坡上,这些群山形成了亚拉巴(Arabah)东部的山侧(亚拉巴谷,Wadi Araba),从死海流向亚喀巴湾的巨大山谷。佩特拉因其岩石上的石雕建筑而著名。此遗址隐匿多年,在1812年被瑞士探险家布尔克哈特(Johann Ludwig Burckhardt)发现,并在西方世界公之于众。纽迪吉特奖得主约翰·威廉·柏根(John William Burgon)曾在其获奖的十四行诗中进行过这样著名的描述:它是“玫瑰色的城市,年代有历史的一半那么久远”。柏根实际上从没到过佩特拉,只有一战后由当地导游做向导,武装护卫保护的欧洲人到过那里。这一遗址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世界遗产,当时被描述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文化财产之一”。



佩特拉由高耸的岩石和终年不息的溪流环绕,它不只具有要塞的优势,还控制着经过佩特拉到西边的加沙,北边到达布斯拉和大马士革,在红海到达亚喀巴湾和Leuce Come,穿过沙漠到达波斯湾。佩特拉在罗马统治下迅速衰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于海上的贸易路线有所改变。在363年,地震毁掉了建筑和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管理系统。佩特拉遗址在中世纪引起人们的好奇,在临近13世纪的时候,埃及苏丹拜巴尔拜访此地。布尔克哈特于1812年到达此地,是第一个描述该城的欧洲人。

被穆斯林看做“禁区”的佩特拉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传说中它是摩西“击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来先知、犹太民族的立国之父、犹太教(又称“摩西教”)的创始人。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重返迦南。传说只是想像,但佩特拉却的确有着沉重和不寻常的历史,它是中东古代城市中的一个另类。

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意为“岩石”,隐藏在狭窄而阴森的西克峡谷中,建筑物雕筑在红色和粉红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征是其色彩:在阳光照耀下,粉红、红、橘色及深红色层次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闪闪烁烁,神奇异常;但据考证,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红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是灰泥粉饰,与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它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人与贝督因人一样,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于此,并建立了佩特拉城,因为这儿水土肥美而又地势险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达3万人,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连原来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纳巴泰文化所替代。他们曾铸造自己的钱币,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蜚声于古代世界。

但其后的5个多世纪,除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于大漠与高山间,几乎无人造访过。公元1世纪,罗马人攻入,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公元4世纪,它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区,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佩特拉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石头城在十字军东征时再次兴旺,直到12世纪后再次被遗弃。14世纪中,地处土耳其中心地带的奥斯曼帝国强大起来,17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的穆斯林军事封建帝国。由于几个世纪帝国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各国战火不断,奥斯曼土耳其人及他们遍布中东和北非的臣民对欧洲人颇怀疑心,独身途经此地的基督徒会被驱逐出境甚至杀害。1812年,一名化装成阿拉伯商人的瑞士探险家奇迹般地通过西克峡谷,发现了佩特拉,而6年前,他的同道、德国学者却因基督教身份被揭穿而惨遭杀害。

20世纪,佩特拉“禁区”重又被打开,但它的几度兴废乃至最终被遗弃,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能幸存,而它却为什么却没有幸存下来呢?这一直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11土耳其以弗所。土耳其的以弗所被认为是一座伟大的室外博物馆,它是最著名的阿耳忒弥斯神庙,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10世纪,以弗所由雅典-爱奥尼亚(Attic-Ionian)殖民者建立,是很多建筑纪念碑所在地。它们包括圣约翰大教堂、哈德良神庙、罗马塞尔苏斯图书馆和奧古斯都之门。甚至第一座信奉圣母玛利亚的教堂也在以弗所。

以弗所在古代安纳托利亚(Anatolia)是一座爱奥尼亚(Ionian)希腊城市,在公元前10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建立。该城坐落于爱奥尼亚,基士特河口从这里流向爱琴海(Aegean Sea),也是帕尼欧尼亚同盟的一部分。以弗所主持亚洲七个教堂之一,这一点在《启示录》(2:1-7)中有所提到。这里也有一大片格斗者的墓地。

以弗所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保尔将其用作基地。他卷入了一项与工匠们的纠纷中,这些工匠靠阿耳特弥斯寺庙为生(《使徒行传》19:23–;41),并在以弗所写出了《哥林多前书》(1 Corinthians)。之后保尔写信给以弗所的基督教会。



12伊朗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古城。大约在公元前515年,古波斯王大流士下令在一个人造平台上修建波斯波利斯古城。波斯波利斯远离闹市,位于高山之上,是波斯帝国的首都。庞大的建筑物环绕四周,拥有双排楼梯。这座失落的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四座高大宏伟的陵墓。除此以外,这里还散落着大量石碑和浮雕艺术品。







13帕伦克(PALENQUE,墨西哥)帕伦克是古代玛雅城市,靠近墨西哥恰帕斯州的乌苏马辛塔河(Usumacinta River)。这里有一些由玛雅人制造的最美的建筑、雕像、条脊和浅浮雕作品。帕伦克这座古老的玛雅古城,凭借其华丽的丛林和高雅典建筑和装潢,成为了墨西哥的一个奇迹。该城于公元前100年左右被首次占领,在约公元600-700年间繁荣昌盛,在那个世纪显赫荣耀。在巴加尔(Pakal)的统治之下走向鼎盛时期。巴加尔是位畸形足皇帝,他在公元615年至683年间统治这里,他在象形文字中以太阳和盾表示,他也被视为是“;太阳盾”;或“;白色金刚鹦鹉”;。在巴加尔统治时期,在帕伦克成兴建了很多广场和建筑,包括最高的“;碑铭神庙”;(Templo de las Inscripciones,他的陵墓),这些建筑共同的特色是精致的灰泥浅浮雕。

帕伦克是位于墨西哥南部的一座古代玛雅城市,它可上溯到公元400年到700年。帕伦克的一些寺庙、雕塑和令人震惊的石雕,都是迄今为止人们见过的最精美的。通过这座被毁的城市,可以更好地了解玛雅建筑学。如果有机会,你一定不要错过佛丹?帕卡尔(Pacal Votan)金字塔、天文台和这座古城的宫殿。

帕伦克是古代玛雅城市,靠近墨西哥恰帕斯州的乌苏马辛塔河(Usumacinta  River)。这里有一些由玛雅人制造的最美的建筑、雕像、条脊和浅浮雕作品。帕伦克这座古老的玛雅古城,凭借其华丽的丛林和高雅典建筑和装潢,成为了墨西哥的一个奇迹。该城于公元前100年左右被首次占领,在约公元600-700年间繁荣昌盛,在那个世纪显赫荣耀。在巴加尔(Pakal)的统治之下走向鼎盛时期。巴加尔是位畸形足皇帝,他在公元615年至683年间统治这里,他在象形文字中以太阳和盾表示,他也被视为是“太阳盾”或“白色金刚鹦鹉”。在巴加尔统治时期,在帕伦克成兴建了很多广场和建筑,包括最高的“碑铭神庙”(Templo de las Inscripciones,他的陵墓),这些建筑共同的特色是精致的灰泥浅浮雕。

巴加尔的儿子强·巴鲁姆二世(Chan-BahlumII)延续了帕伦克的政治和经济扩张,继续发展艺术和建筑,并主持修建了几座神庙建筑,每一座都有一块体积庞大的石柱碑文。你可以看到帕伦科建筑对玛雅提卡尔城的影响。托尼那的敌对可能是在强·巴鲁姆二世于702年去世后,帕伦克极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托尼那于730年对帕伦克进行了全面进攻。在10世纪之后,帕伦克大部分地区都被遗弃了。这片遗址在墨西哥一个雨量最重的地区,被埋在了地下,直到18世纪才再次被人发现。20世纪前半叶的调查者弗朗斯·布隆(Frans Blom)评论道:“第一次访问帕伦克的时候,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有人在这片废墟里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对这里着迷。”

帕伦克废墟位于所有墨西哥和中美洲最重要的玛雅建筑遗址当中。站在岩崖上,俯瞰墨西哥湾的海滨平原,只见帕伦克逐渐隐没在墨西哥契亚帕斯省汤布拉山麓浓密的热带森林中。虽然对陶瓷碎片的分析显示这个地区在公元前100年就被占领,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建筑建于公元6到10世纪。这座城邦最伟大的统治者是帕克,他于公元603年夺取政权,他在位的68年间和以后,建筑革新开始,全国大兴土木,呈现一片建设繁荣景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项目之一是宫殿。宫殿的墙和屋顶均用灰泥粉刷,上面雕刻的图案描述着统治者和神灵的礼仪活动,这些使现代的研究者能深入了解玛雅人的生活和信仰。另一项宏伟的建筑是寺庙的碑刻,上面刻有象形文字详细记录着很久以前统治者的祖先历史。去帕伦克旅行的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纵情于一个又一个无法解答的谜团,当旅游者蜿蜒行走在四周晨雾缭绕的古建筑废墟中,惊叹于古代建筑奇迹的同时,也感受到古玛雅人的伟大和神秘。500座建筑中可能只有34座被挖掘。





14维查耶纳伽尔(VIJAYANAGAR,印度)维查耶纳伽尔是印度最大的帝国之一的首都,它由桑伽马王朝的王子哈利哈拉(Harihara)和布卡(Bukka)于1336年建立。该政权在克利须那德瓦拉亚(Krishnadevaraya,1509-29)的统治下达到顶峰,当时它几乎控制了克利须那河和栋格珀德拉(Tungabhadra)河的整个南部半岛。估计该城有50万人口,面积33平方千米,周围环绕着几条发散的防御工事,这与14世纪的德里有相似之处。其财富来源于对香料贸易和棉花业的控制。这里的旅行者如葡萄牙的努奈兹(Nunez)和佩斯(Paes)称其为热闹集市,这里是国际商业中心。在1565年塔里寇达(Talikota)战役之后,此政权随即垮台,当时城市遭到了德干苏丹(Deccan sultans)的同盟军的洗劫(比德尔Bidar、比贾布尔Bijapur、戈尔康达Golconda、阿美纳伽Ahmednagar、贝拉尔Berar),至此南印度被穆斯林征服。

此废墟设在一处奇特又美丽、有巨砾散落的地方,品质令人不可思议。16世纪的魏塔拉寺庙尤为突出,它相当于世界遗产纪念碑。这座寺庙始建于克利须那德瓦拉亚时代,但它从未完工也从未用作祭祀;其令人难以置信的雕刻工艺达到了维查耶纳伽尔艺术的顶峰。外部的柱子以音乐柱闻名,轻轻敲击即可发出回声。寺庙庭院中的一架石头战车上面还雕刻着揭路荼(Garuda)的图案。





15孟斐斯(MEMPHIS,埃及)孟斐斯是下埃及(Lower Egypt)第一个省的古都,自古王国建立伊始到大约公元前2200年,后在新王国延续了很短一段时间,作为行政中心贯穿古代历史。孟斐斯的古埃及名为Ineb Hedj(“;白色的墙”;)。“;孟斐斯”;(Memphis)这个名字则来源于“;佩皮一世(Pepi I,第六王朝)金字塔”;的埃及名称Men-nefer的希腊语变体,而Men-nefer在埃及古语中变为Menfe。根据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说法,该城建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其创建者是统一了埃及两个王国的美尼斯王。

对其人口多寡的估计众说纷纭。根据T。钱德勒姆(T.Chandlerm)的说法,孟斐斯有三万居民,自其建立至公元前2250年,以及公元前1557至1400年间,这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定居地。孟斐斯在第六王国时期作为卜塔祭祀的中心,达到了声誉的顶峰。在18世纪之后,随着底比斯的兴起,孟斐斯经历了短暂的衰落时期,随后在波斯总督的领导下又再度复兴,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之后,退居其后。在罗马大帝统治时期,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最重要的城市,孟斐斯位列第二,直到641年福斯塔城(Fustat或Fostat)的建立。那时候孟斐斯大部分都被遗弃,并成为了周围城池的石料供应源地。在12世纪,它仍是壮丽的遗址,但不久之后就成了废墟和散石场。卜塔和神牛(Apis)神殿的遗迹与其他一些雕像一起,包括2座4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II)的雪花石膏雕像都被掩埋于地下。塞加拉墓地离孟菲斯很近。



16黄金国 对于财富的渴求一直刺激着人们去 买彩票、赌博或者长途跋涉寻找金矿。然而,其中最能引起人们强烈反应的莫过于黄金国的传说。数千年来,人们始终无法找到这座据说拥有丰富宝藏的古城。

黄金国(El Dorado,在西班牙语里表示“镀金城市”)古城的传说起源于16或17世纪。当时,一些前往南美的欧洲探险者听说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一名富庶无边的印第安酋长最终被埋在金子中。据说这座应当位于南美洲北部某处的城市藏有大量金银珠宝。无数探险家试图找到黄金之城,但都以失败告终。而且许多人还由于疾病或饥饿等原因死在途中。

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当属Percy Harrison Fawcett。他是英国探险家,1925年出发寻找被他称为Z. Fawcett之城的黄金国。他所带领的探险队进入了亚马逊丛林,然后就不知所踪了。还有许多探险家试图去寻找Fawcett探险队的踪迹,但大都空手而归或死在途中。鉴于这一纪录,即便是著名的探险家印第安纳琼斯,可能也会劝说那些想要寻找黄金国的探险者,干脆去买两张彩票,何必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1531年1月,西班牙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着一支由同180人组成的部队,从巴拿马出发,来到了美洲的秘鲁,这些西班牙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十分凶悍,并且配备了当时先进的火枪和大炮,另有62 名骑兵。当时统治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雅尔帕对外来侵略者毫无了解,也没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皮萨罗以突然袭击的手段,俘获了阿塔雅尔帕,并向他勒索黄金,贪生怕死的阿塔雅尔帕为了保全性命,竟对皮萨罗说,如果释放他,他愿用黄金堆满囚禁自己的房间,直至他举手所及的高度。但皮萨罗把这些黄金掠到 手后,仍把这个印加皇帝绞死了。1533年11月,皮萨罗带兵进入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把那里的黄金和财宝洗动一空。

皮萨罗在印加帝国掠夺黄金的消息,进一步激起了西班牙冒险家们的贪欲。更多的西班牙冒险家们漂洋过海,不惜生命危险,如痴如狂的奔赴南美丛林,想要从这里掠夺更多的黄金。他们得到的黄金越多,就越是想这么多黄金从何而来,也就越是相信只要穿过更多的高山大盘,密林丛莽,必定还会获得更多的黄金。

1535年,曾经远征过印加帝国的西班牙人塞瓦斯蒂安.德.贝拉卡萨曾遇到一个印第安人,那个印第安人对他说,在远方胡有一个部落的国王,用金粉洒遍全身后,在一个圣湖里洗浴。被贝拉卡萨称这个传说中的国王为 “多拉都”,即 “黄金人” 后来,这个名字又被讹传成 “ 爱多都”,成了传说中的黄金国的名字。

1536年,一个名叫贡萨洛.希门内斯.德.奎萨达的西班牙人,率领一支.900人的探险队从哥伦比亚北岸向南美内陆进发,去寻找黄金国。他们在印第安人齐布查族的索加莫索村内,看到一座太阳神庙,庙里存放的齐布查族的酋长木乃伊,身上覆盖着黄金饰物。齐布查人对奎萨达说,这些黄金是用食盐向另一个印第安国度交换来的。他们还说,那里有个名叫瓜地维塔的湖,在湖上每年举行一次神奇的仪式,就是黄金人庆祝大典。庆典时,那里的国王全身洒满金粉,戴上黄金饰品,乘坐木筏,从湖岸出发。周围的族人燃起野火,奏起乐器,国王便跃入湖中,把身上的金粉一洗而净,祭师和贵族们也同时向湖中投入贵重的金饰,献给太阳神。

这本是多年来流传在印第安人中的一个传说,西班牙冒险家们却听得垂涎三尺。奎萨达立即带们人向该湖进发。后来他们在海拔近3000米处的一个火山口附近找到了一个湖,附近有几间小房子,却根本就没有黄金国的踪影。

这时贝拉卡萨率领的另一支寻找队和德国人尼可拉斯·费德曼率领的一支寻宝队,为了寻找黄金国,也来到了南美大陆。他们在崇山峻岭中搜寻了几年,全部一无所获,人员却伤亡过半,不得不失望。

此后三百多年里,先后有几百支探险队,怀着疯狂的黄金梦来到南美丛林,但进去的多,出来的少。在寻找黄金的路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冒险家、士兵和印第安人的冤魂。但那个神秘的“黄金国”却还是无法找到。

十九世纪初,德国学者波德率领的一支探险队,在哥伦比亚的昆迪玛伽高原找到了真正的瓜地维塔湖。波德是个科学家,对于湖底的黄金并无兴趣。但他找到瓜地维塔湖的消息,激起了新的寻找黄金的热潮。1912年,英国一家公司花费15万美无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来到哥伦比亚,企图抽干瓜地维塔湖的湖水,以找到传说中的“黄金国”人投到湖底的黄金。经过多日抽吸,露出了部分湖底,但找到的黄金很少,还不够支付少半探险队的费用。

此后,黄金国的传说对人们的诱惑力逐渐消失了。但在1969年,两名哥伦比亚农场工人在波哥大附近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件纯金制成的古代遗物:一个木筏上站着九个人像,其中周围八个戴金饰,似乎是贵族和侍卫,中间一个高大的人像装饰异常豪华,无疑是国王本人。这似乎可以说是那个黄金国庆典中木筏的模型,它使人感到,那个黄金国的传说也许并非虚构。但是,它又在哪儿呢?





  

17特洛伊古城 史上被研究最多的史诗,莫过于荷马在公元前800年左右所创作的《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了。这些诗篇描述了波澜壮阔的特洛伊战争。特洛伊(Troy)古城位于在现代的土耳其,处在亚洲和欧洲夹缝之间。由于地理上的优势,特洛伊曾是发展文化和贸易的理想温床。荷马史诗描述了传说中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漂亮的妻子海伦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据说这一事件引起了特洛伊战争,并为海伦赢来万世艳名。墨涅拉俄斯向特洛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进攻。而正是这场战争产生了特洛伊木马、阿基里斯之踵等著名的故事和传说。

特洛伊古城的历史包含了这么多的传奇色彩,难怪历史学家不能确定它是否真的存在。显然在这场战争之后,特洛伊古城在公元前1100年到700年便被遗弃了。后来特洛伊之城曾一度有人定居,并重新开始繁荣起来,直到公元前85年被罗马人占领。此后,人们逐渐离开这座城市,使其沦为废墟,直到1822年再次被人们发现。考古学家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数层不同的城市,一座座堆叠起来。最古老的第六和第七层中的石墙和壁垒,被人们认定就是荷马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之城遗迹。尽管发动战争的原因仍不得而知,但特洛伊战争的传说现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特洛伊:毁于世上最美艳的女人

这是个充满戏剧性的废墟。美女是导火索,木马是转折点,布拉德皮特和好莱坞都为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大大捧场。但无论导游如何费尽口舌,我们就是不相信几匹木马就能让特洛伊人丧失起码的智商——几箱金银珠宝还差不多。如果这传说是真的,那么特洛伊人真是浪漫得无可就药;如果这是后人杜撰的,那只能说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浪漫入骨了。

如今的特洛伊古城前立着一匹新建的巨大木马,爬进去,从马身上开出的窗向外望,不远处,那几乎化为齑粉的残迹已经足够彰显这座城市当年的辉煌。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说,那场战争太过遥远和滑稽,因此我看特洛伊的热情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西方观光客。

衰草斜阳中,废墟里开满了红色的妖艳花朵,土耳其人把它们叫做“刚结婚的美女”,我们干脆把它们叫“少妇花”,其实就是中国的虞美人,可能真是睹物思人,我更想知道当年的祸水——绝色美女海伦的下落了。









18迦太基古城 与特洛伊古城类似,迦太基(Carthage)古城也位于地中海地区。它离现代的突尼斯很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作为北非地区的一个贸易中心,迦太基古城由腓尼基人在公元前800年建成,与意大利半岛的西南部遥相呼应。虽然优越的地理位置曾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但长达150年的战争——主要与罗马作战——最终导致迦太基古城的陨落。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0年-公元前241年)中,罗马军队利用卓越的海军战术大败迦太基人。而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中,迦太基又一次在与罗马争夺西班牙的战争中惨败。罗马甚至成功俘虏了迦太基优秀的军事战略家汉尼拔。

在这场惨败之后,迦太基便渐渐衰落。公元前151年,罗马人发现了这座城市有了复苏的迹象,顿时感到十分紧张。因此他们在迦太基违反了一项和平协议后,借机对其宣战。这次战争只持续了几年,最终导致迦太基城被彻底毁灭——所有房舍全数坍塌,所有迦太基人也最终灭亡。尽管还有人在这里定居,但这座城市再也不能恢复以前的强盛局面。时至今日,迦太基只是突尼斯附近一块富饶的郊区。

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遗址,文化遗产,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公元前6世纪起,迦太基发展为覆盖了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区的巨大的贸易帝国,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但在公元前146年被古罗马灭亡,新的罗马-迦太基城在原来的废墟上重建起来,这是仅次于意大利罗马的第二大城。现在的古城遗址主要是这一时期的建筑。

古代迦太基人城邦遗址坐落在北非突尼斯北部丘陵起伏的三角半岛上,距首都突尼斯城约18公里,濒临地中海,扼守突尼斯海峡,据东西地中海要害,是世界上著名的古城之一。往日,迦太基帝国曾势力强大,疆土辽阔,囊括北非沿岸、西班牙中部、巴利阿里群岛、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首都迦太基富极一时。岁月流逝,今天所见到的已是遗迹中的遗迹了。

相传,公元前814年,腓尼基蒂尔王国(位于今黎巴嫩西海岸)公主爱丽莎因其兄庇格玛隆在国王穆托死后,排斥她而独揽大权。为免遭迫害,爱丽莎挟财宝与仆人飘洋过海,在突尼斯登陆,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她向部落首领马西塔尼求借一张牛皮之地栖身,得到应允。于是她便把一张牛皮切成一根根细丝,然后把丝连在一起,在紧靠海的山丘上围起一块315公顷的地皮,建起了迦太基城(腓尼基语,"新城"的意思)。因此,大家奉她为皇后。现在,在迦太基山坡上的蒂东皇后旅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公主而建的。

公元前654年,迦太基人征服了伊维萨岛、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前535年夺取科西嘉岛。公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同罗马帝国进行了3次布匿战争。第三次战争以迦太基失败而告终,迦太基被夷为平地,成为罗马治下的阿非利加省。公元前122年,罗马人重建该城,同时修建了一座圆形竞技场和一座圆形剧场。罗马人还修筑了巨大的马加尔蓄水池和著名的安东尼浴室,工程从哈德良执政时期开始,到公元2世纪中期安东尼·皮厄斯当政时竣工。公元439年,迦太基遭到汪达尔人的洗劫。一个世纪后,又沦为拜占廷的属地。在这里产生了第一所基督教拉丁文学院。许多著名的基督教卫道士如德尔图良、西普里安以及名重一时的圣·奥古斯汀都曾在此生活、写作过。公元698年,阿拉伯人哈桑·伊本·诺曼率部侵入该城,迦太基又被夷为平地,成为阿巴西特的政府所在地。

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残存的遗迹多数是罗马人在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39年占领时重建的。该城曾发展为当时仅次于罗马城的第二大城。从残存的剧场、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遗迹可知当时工程之浩大,设计之精美。当时主要建筑有长34公里、高13米、厚8米的城墙以及宫殿、神庙、别墅、住房、公共浴室、竞技场、跑马场、剧场、基地和港口等。安东尼浴室紧靠海边,规模巨大,面积达3.5公顷,在古罗马的浴池中名列第四。沐浴在古罗马时代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往往把浴室看作是社交活动的场所,在那里会见亲朋,纵论国家大事。由于年代久远,浴室上部的建筑物已荡然无存。虽临近大海,浴池用水却是从60公里以外的扎古旺通过渡槽引来的。可蓄水3万立方米的马加尔蓄水池,至今仍在使用。

古城内发掘的腓尼基时代的遗物,大多是坟墓、石棺、墓葬品等。有几具公元前400年的石棺,棺盖上有死者的雕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陈列出来的墓葬品有水壶、陪葬者石雕像和装饰品等。

迦太基,是地中海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对北非马格里布具有重要影响。它象一个文明汇集的橱窗,透过它可窥见历史的丰富多彩。但作为突尼斯市的一个住宅区,古城遗址的完整性正受到城市高速发展的威胁。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一项拯救遗址的活动,迦太基被列入其内。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亚特兰蒂斯 根据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亚特兰蒂斯是一座繁荣的城市。它拥有无尽的财富、繁荣的文化,以及各种建筑奇迹。尽管大多数人认为柏拉图对于亚特兰蒂斯的美妙描述是虚构的,但仍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座城市确实存在。只不过他们对于亚特兰蒂斯存在的时间和地点有着不同的猜测。柏拉图曾提到,亚特兰蒂斯岛早在9000年前就已消失,但一些学者认为这个数字是转录或翻译中的一个错误,他们认为900年更加合理。一些考古学家推测亚特兰蒂斯曾座落于希腊岛上,后因一场火山爆发而沉没。另一些考古学家则猜测它位于加勒比、爱尔兰、南美洲甚至是南极洲的海面之下。

不论亚特兰蒂斯是否确实存在。这座被喻为乌托邦之都的城市的确吸引了许多人的好奇,也引来无数书籍、电影和文献为其增光添彩,并试图解开它的消失之谜。2009年2月,一名航空工程师声称他用谷歌海洋工具(一种能让用户获得无数海洋景观图片的工具)找到了亚特兰蒂斯遗址。这使他登上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说情这座位于非洲西北海岸的水下城市是否真的是亚特兰蒂斯古城。

亚特兰蒂斯的建筑成同心圆状,互相用舰只分隔开。随着越来越深入,身份限制也越严格。

在圆环内圈是最重要的庙宇和保留地。城市的建筑美妙地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韵味。镀金的圆屋顶,由于风力和温度的不同,会发出和谐的声音。通常是三个音节。对于亚特兰蒂斯来说,三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线条会重复三次,建筑群由三组类似的建筑组成,三个金字塔组成的塔群。城市的每一层的街道都呈对角线分布,从海滨一角到另一角,在地下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地下长廊。

亚特兰蒂斯(亦名大西洲、阿特兰提斯)首府是波赛多尼亚(亦名海神市)。可以说它代表了大西洲的精粹, 亚特兰蒂斯

是文化,艺术和工艺水平的集合体现。这是一座纪念碑样的城市,是其他国家的典范,是显示亚特兰蒂斯的伟大所在。

亚特兰蒂斯的综览。是传说中的这个城市的经典模式,由一系列浮于海上的同心圆连接成。可以看到,它是如何一层层由低到高排列向中心的。中心部分是大本营,直径接近2.5公里。

接两个同心圆层的海洋通道的景观,从城市内部朝外看去,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层:亚特兰蒂斯的内海区域。而右边有座灯塔。两座金属雕塑支撑着巨大的灯。背景是天空中的三辆飞车。中心城市的一些庄严建筑。阶梯的最高处,雕塑头上的翅膀显而易见。在亚特兰蒂斯的艺术中那代表了生生不息。城市的整体设计极尽可能的体现了各种艺术的巅峰。阶梯通向一座综合院校。

金子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城市中心最辉煌的建筑有天文意义。那些金碧辉煌的建筑在风中会发出和谐的音调。城市的中心地带。镀金的音乐圆顶是天象馆和其他一些公众建筑。并非所有人都有权进入中心城市到处布满了巨大的山洞。这是支撑的柱子。仔细看可以看到紧贴入口是金牛座的标志,以及男人和公牛。

这块祖母绿被精细的雕刻成透明,城市的主要法典写在上面。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和土语。祖母绿被安放在一个地下房间严密看守着,那是亚特兰蒂斯最神圣的地方。

离开城市不远的山谷中掩埋着亚特兰蒂斯的国王。这是个很深的山谷,专用作墓地。那些墓碑上记录了人的一生。在这里,不仅埋葬着官员也有艺术家。山谷在山的上面,还有很多已经绝种史前动物。







20巴比伦(babylon)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一个无名小城,后来不断壮大和辉煌,占地2100英亩,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两河流域的明珠。古城遗址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3800年前,这里诞生过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带给人类历史空前的辉煌,其古老的文明由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创造,史称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一亚述文明”。巴比伦城在《圣经》中被称为“天堂”。

巴比伦城以其豪华壮丽著称于世,包括王宫、神庙、大道和寺塔。其城门尤为世界之最,共有100多座,城池的8道城门用8个神的名字命名,最著名是北门,以巴比伦神话中掌管战争和胜利的女神伊什塔尔命名。城门高12米,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每道门有4个望楼,相互间以拱形过道相连,墙外壁及塔楼用色彩艳丽的彩釉砖和琉璃砖砌成,砖上饰有兽类浮雕,浮雕高约90公分,共有575座。由于多次战火,此门现为该城惟一完整的建筑,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复原收藏。

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也由巴比伦创立,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条内容,用阿卡德语写成。此外,巴比伦还第一个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并实行7日一周制度。后来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也属于巴比伦文明,它最令人称奇的是供水系统。空中花园实际上是一个筑造在人造石林之上,具有居住、游乐功能的园林式建筑体。它呈阶梯型,中央矗立一座城楼,有幽静的山间小道,上面栽满奇花异草,下面是潺潺流水,由于花园比宫墙还高,又被称为“悬苑”。

“楔形文字”因其形状像楔子而命名,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它由图画文字经几百年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期才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人莱亚德在发掘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时,将2万多块楔形文字碑带回英国。这种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印证了《圣经·创世纪》上“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解决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远古初民时代,地球确曾是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过,由此,全世界才会有这么普遍的关于一场大洪水的传说。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了巴比伦城,巴比伦开始失去往日的辉煌,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它逐渐势微。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杀了波斯国王大流士,并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但他还不到33岁时,即因发热生病而亡。

从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到塞琉西王朝时期,巴比伦城开始沙漠化。至公元前2世纪,古巴比伦被沙漠彻底摧毁,在岁月无情的涤荡下,滚滚黄沙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1958年,伊拉克政府开始对城址中的遗址进行修复。

  古巴比伦的废墟位于现在的巴格达以南90英里处,最初起名“bab-ili”,意为“神灵之门”。它精巧美丽,富丽堂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城之一。古巴比伦城墙的建造艺术令人惊奇,在古罗马时期就获得了人们的尊敬。它的“空中花园”被认为是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

全球著名的失落32座古城 失落古城
从公元前1850年亚摩利人到来至公元前322年亚历山大帝卒于那里,古巴比伦作为文化和政治的中心,繁盛了大约1500年。城市早期最出名的统治者之一的是伟大律法颁布者--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

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曾是西亚最繁华的政治、经济以及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还曾是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然而从公元前539年起,巴比伦城曾先后被波斯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和帕提亚人占领。自公元前4世纪末逐渐衰落,到公元2世纪则沦为一片废墟;当年“女神门”内庆典大道两旁的120尊石狮早已荡然无存。









楼兰古城遗址

21楼兰 楼兰是西域2000年前的一个小国,地处罗布泊和孔雀河故道上,恰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度极其繁盛。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楼兰古国受东西方文明尤其是汉文明的影响极大,在手工业、建筑、宗教、民间艺术都有杰出成绩。而活跃了五六百年之后,公元4世纪时,楼兰古国突然神秘消亡,成为古丝绸路上最大的谜团。直到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才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被风沙湮没了1600余年的楼兰古城。

罗布泊的美丽幽灵———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被风沙湮没了1600余年的古城楼兰,世界惊呼:“中国再现了庞贝城!”楼兰是一西域小国,2000年前,因位处罗布泊和孔雀河故道的“丝绸之路”而盛绝一时。东西方文明尤其是汉文明的冲击,使手工业、建筑、宗教、民间艺术等成为楼兰文明的杰出代表。但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只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五六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史不记载,传不列名。它的传奇消失,使其成为古丝绸路上的最大之谜。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片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里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掠走。

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几次详细考察,终于揭开了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沙中庞贝”之谜,使人看到了它的本来面目——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座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22危地马拉的蒂卡尔 蒂卡尔是最大的考古遗址之一,是前哥伦比亚玛雅文明的都市中心。它位于危地马拉北部皮腾盆地的考古地区。这个令人惊奇的地方是危地马拉蒂卡尔国家公园的一部分,1979年被宣布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蒂卡尔是玛雅文明主要的文化和人口中心。虽然遗址的纪念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但是蒂卡尔在公元200年到公元900年的古典时期达到了繁荣鼎盛顶点,在此期间,蒂卡尔受到玛雅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地区之间相互交流遍布中美洲,例如,中部墨西哥中心的特奥蒂瓦坎古城。也有证据显示蒂卡尔在公元4世纪时被特奥蒂瓦坎人征服。

古典时期晚期以后,在蒂卡尔没有建造新的主要建筑物,有证据表明精美宫殿遭到焚烧破坏。这些事件与人口数量逐渐下降交织在一起,到了10世纪末随着遗址的废弃达到了高潮。



23巴拉圭的特立尼达 在去巴拉圭的东方市的路上,距离恩卡纳西翁大约25公里处,是最有趣和最值得建议去的8个耶稣会城遗址之一。

特立尼达是由来自圣卡洛斯教会的本地人建造的。主要建筑师是米兰的胡安•巴蒂斯塔•普里莫里神父和加泰罗尼的乔希•格里玛神父。这是一个未完成的建筑,根据当时的旅游者描述,这个教会有所有教会中最大和最漂亮的教堂。

穿过旧教堂的中殿,可以看到祭坛墙上用完整石头装饰的精美檐壁。檐壁上雕刻着巴罗克艺术风格姿势的天使和他们的乐器。通向圣器安置所的两扇门值得一提:柱头不成比例的柱子和3个一行的叶状结构支撑着檐壁,两个为侧柱,中间一个雕有图案。

西侧是塔的废墟和一个长长的礼拜堂。塔的地基为正方形,使我们想起了一座堡垒,只是不知道它是钟塔还是观察塔或者两者都是。主教堂被建期间可能在使用小礼拜堂。其中一个圣器安置所还有一间小博物馆,存放当地物件(最原始的颜色)和教会的比例模型。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人类遗产。



24洪都拉斯的科潘 科潘曾是公元4世纪到公元8世纪的玛雅首都,是迄今为止在玛雅遗址中心发现的最大和令人印象最深的建筑群。它由金子塔,寺庙和21根精心刻有古代科潘帝王雕像的石柱组成。虽然危地马拉的蒂卡尔是已知最大的并且更容易去的玛雅遗址,但对玛雅文明感兴趣的人们不应错过科潘这个地方。



24菲律宾的特利莎城 菲律宾的特利莎城是一个糖业大亨上世纪初修建的公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阻止日军使用,它曾遭到两次毁坏。美国空军曾在菲律宾执行任务时轰炸并用机枪扫射公馆,菲律宾抵抗军也放火焚烧以免它落入日军手中。



25玛雅古城 玛雅古城位于现在的危地马拉市北部360公里的危地马拉密林深处。大约2000年前,玛雅帝国的工匠们用石灰石砖块建立了许多金字塔、寺庙和广场,并给这些建筑物涂上石灰泥,还用赤铁矿中提取的一种大红的色素氧化铁在这些建筑物上绘画。但是不知为何,公元900年之后,这个繁荣的帝国突然灭亡,只留下玛雅古城给后人猜想。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横跨大西洋,在洪都拉斯海湾碰见一群他们从未见过的“怪异”人种———玛雅人(又译“马亚”、“马雅”),继而打开了美洲大门,使这片土地既成为天堂,又成为印第安人的地狱,人们将其视作哥伦布一生最伟大的错误。

玛雅文化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即进入所谓的古玛雅时代,其中心地带从危地马拉高原、墨西哥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辽阔平原,身处其间的科潘古城是其前哨。

公元前1100年,玛雅先民出于一种对离奇世界的幻觉,开始在各地修建大型城市,并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样修建了一座座巨大建筑;不同的是,玛雅建筑散布在高山丛林中,也未修建连接都市与密林的道路。他们的金字塔与埃及不同,前者是空心的,内部为帝王陵寝;后者是实心的,塔顶供教士们办公、居住或观察天象之用,塔前广场是民众参加祭典的场所。在热带雨林中建造世界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所需巨石必须从10公里外运来,再切成块状。玛雅人始终不曾使用过金属,这些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今仍是一个谜。玛雅人修建巨大建筑不仅是为了居住,其中包含了深奥的科学道理,如金字塔型神庙有12个平台和365阶,每一平台代表一月,每一阶代表一天,计算了一年的时间;有的建筑指出金星或月球的运行;有的则表示出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玛雅人的历法可维持到4亿年以后,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误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50年内的测算仅差7秒。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就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13个月,每月29天,称“佐尔金年”,此种历法从何而来,也是一个谜。

玛雅人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和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主要是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及神祇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至今只破译出其中数字和历法的记号,某种人名、城市名,及少量有限名词和某些表示动物的绘画文字。他们曾留下过几千本书或手抄本,但只有4本幸免于西班牙传教士和时间的蹂躏。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和欧洲人早了800年~1000年。此外,玛雅人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也令人咋舌。

16世纪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还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过着原始部落生活,但公元前8世纪的他们,怎么会产生如此高度的文明?实在是匪夷所思。

在殖民者入侵之前,大多数玛雅城市早已荒废几百年,玛雅人似约好了一般,各自放弃了城中的一切,带上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为神圣的东西,到达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玛雅异常璀璨的文化就如此突然地中断了,这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26泰国大城府,在梵语中意味着“不可战胜”,也许不像泰国的清迈或普吉岛那么受人欢迎,却是那些到泰国想目睹世界闻名废墟的旅游者经常参观的地方之一。在它的全盛期,大城府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喧闹大都市。根据历史学家记载,它的繁荣甚至可以和同时期的欧洲重要城市媲美。大城王国如此繁荣以致它的邻国缅甸(现称Myanmar)觊觎良久,后来缅甸军队出兵洗劫并焚烧了该城。如今,昔日帝国光辉只有残骸留存,大城府已成为大城历史公园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Ayutthaya(大城府)在梵语中意为“不可战胜”。虽然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可能无法与曼谷、清迈或者普吉相提并论,但大城府却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泰国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古代遗址,一些希望了解这些遗址的游客往往会频繁关顾,大城府就是他们必到的遗址之一。

历史学家表示,在全盛时期,大城府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一座人口稠密的大都会,其进步程度甚至与当时的一些欧洲首都不相上下。由于非常繁荣和富足,大城府成为邻居缅甸觊觎的对象,缅甸最终派出军队将大城府洗劫一空并一把火将其焚毁。时至今日,我们只能从残留的废墟中感受大城府曾经的辉煌,这些废墟构成了现在的大城府历史公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一部分。



27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

斗兽场或者罗马大剧院--最初的弗莱维姆圆形剧场--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罗马中心建造的最大的椭圆形剧场,是罗马建筑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可能是最受赞扬的世界遗址。能够容纳50,000观众的斗兽场被用来角斗和进行公共表演。和角斗游戏一样,其他的表演也在这里举行,例如,摹拟海战,猎杀动物,处决犯人,著名战争重现,以及上演古典神话戏剧等。大约有500,000人和一百多万只动物死于角斗游戏中。虽然在21世纪因为剧烈的地震和石头劫匪,部分地方受到毁坏,但是它依然是罗马帝国和防震工程有突破性成就标志性的象征。它是罗马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仍然和罗马天主教有着紧密联系,每个星期五教皇带领打着火炬的“耶稣赴难路”队伍在圆形大剧场四周平地上行走祈祷。



28墨西哥的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是由玛雅人建造的前哥伦比亚大型考古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尤卡坦半岛的北部中心。它是玛雅低地从晚古典时期经过最终古典进入后古典时期早期的一个主要的地区焦点,该遗址展现了许多建筑风格,从所谓的“墨西哥式”和中部墨西哥的怀旧风格到北部低地普克玛雅中发现的普克风格,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现在的中部墨西哥风格曾经被认为是中部墨西哥直接移民或者征服的代表,但是大部分当代的解释都把这些非玛雅风格更多地看做是文化传播的结果。



29希腊的帕特农神庙

希腊女神雅典娜的庙宇,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卫城上。它是古希腊现存最重要的建筑,一般被认为是多利克柱式发展的最高峰。它的装饰性的雕刻被认为是希腊艺术的顶点之一。帕特农神庙被看做是古希腊和雅典民主精神永恒的象征,是世界最伟大的文化纪念性建筑物之一。希腊文化部目前正在进行重建恢复工作。



30高昌 高昌位于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上,由于受到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影响,它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号称西域五大名城之一。汉人主政高昌,出现了儒、道、佛并存的多元文化,并在此发现了早已灭绝的波斯摩尼教遗迹。察合台汗国建立之后,首领铁木尔汗成为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王。落入“圣战者”手中的高昌城,最后因战火成为一片废墟。

城头变幻大王旗———赫定从楼兰带走的大批900年前的佛教古物,引发了一场国际考古热,古城高昌的神秘面纱在此寻宝赛中被悄然揭开。高昌是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西域五大名城之一。它城郭高耸,街衢纵横,防御工事固若金汤。汉人主政高昌,出现了儒、道、佛并存的多元文化,并在此发现了早已灭绝的波斯摩尼教遗迹。察合台汗国建立后,首领铁木尔汗成为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王。落入“圣战”者手中的高昌城,在战火洗礼中变成一座废城。

  高昌是和交河齐名的丝路名城。公元前1世纪,西汉大将李广利率领部队在此屯田,设立高昌壁;公元327年设高昌郡。公元450年,北凉残余势力灭了车师前国后,高昌城一跃而为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60年成为高昌国都城。640年唐朝统一高昌,在此设立西州,辖高昌、交河、柳州、天山、蒲昌五县。9世纪后成为回鹘高昌国的首府。公元1275年,蒙古游牧贵族都哇叛乱时率领12万骑兵围攻火州(高昌),长达半年,回鹘高昌王巴尔术阿而忒的斤英勇战死,高昌城就毁于一旦。1961年高昌故城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昌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代,因其“地势高敞,人广昌盛”因而得名。公元460年(和平元年)车师国亡,柔然立阚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

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初称“高昌壁”,为“丝路”重镇。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经贸活动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由高昌传入内地,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鼎鼎大名的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公元629年,为了提高佛教学水平,29岁的玄奘,不畏杀身之祸,偷偷离开长安,出玉门,经高昌,沿丝绸中路到印度,遍游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诸国,历时17年。在高昌,玄奘诵经讲佛,与高昌王拜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

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墙,甫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 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由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即在此寺内。寺院附近,还残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上述大寺完美。



古城  古城

31良渚 2006年12月20日,中国在杭州发现了距今大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是同时期城市遗址中最大的,其考古价值可能会超过殷墟。良渚城的总面积达290万平方米,城墙极宽,达到60多米。据称,良渚文化在当时的影响囊括了大半个中国,而良渚文化也并没有消亡,一直在夏商周三代及以后汉民族中存在影响。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良渚石鱼

结果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32统万(tongwan):惟一遗存的匈奴都城———中国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深处,有一座湮埋地下千余年的匈奴故城统万。它建于5世纪初,正是史称“西晋十六国”大乱的时代。这里曾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点,在建成后的5个多世纪里,统万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通重镇之一。统万依地势而筑,构思精巧,虽是土城,却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性,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雄伟、坚固的都城。它直到清朝后期才被发现。它是营建之初就在沙漠中,还是后来陷入沙漠中的,已成为一个悬案。

统万城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部的萨拉乌苏河畔的沙漠之中。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它是15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首都,俗称“白城子”,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村。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外学者专家,纷纷到毛乌素沙漠对这座古城进行考察。这座古城虽然被沙漠吞噬了,但是古城墙却历历在目,因城池呈白色,所以当地群众冰“白城子”。

史载公元407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雄据朔漠。赫连勃勃凤翔元年(公元413年)驱役十万各族人民,采用“蒸土筑城”法在朔方水(今红柳河)之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取名“统万城”寓“统一天下,居临万郡”之意。这座城历时7年建成。城基厚25米,城高23.33米,宽11.16 米。又据史料记载:筑城的土都经过蒸熟。筑成后用铁锥刺土法检验其硬度,凡刺进一寸,便杀筑者;凡刺不进去便杀刺者。城坚硬可以磨刀斧。宫内楼台高大,殿阁宏伟,装饰土木,极其侈丽。赫连勃勃是个残暴的君王,在筑城过程中至少杀民工、匠人数千人。统万城规模十分宏伟。“城高十仞”,周围数里,内有三道城,城内有宫殿、鼓楼、钟楼等建筑,四周的城墙上还筑了若干座敌楼,特别是西北隅的那座,现仍高达24米。在10公里外,越过波浪般的沙丘,就可以远远望见它那雄伟的造型,正好像一座巍峨的纪念碑,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形象写下了历史上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创造。四座城门分别名曰:北朔、招魏、朝宋、服凉。公元 431年,赫连氏后裔争权内讧,北魏乘机灭掉夏国。“统万城”的遗址在民族史和建筑以及考古等方面,都是很有价值的。

统万城,是东晋十六国时夏国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城址东北有淖泥河,向东南注入无定河。

十六国中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为魏所败,其子刘勃勃南逃投后秦,后秦王姚兴命其为安北将军,镇朔方。刘勃勃兵权在握当即与后秦反目,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称大单于,大夏天王,年号龙升,国号大夏。不久南下攻取秦属岭北诸城,西吞南凉,成为十六国之一。夏凤翔元年(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勃勃改姓赫连,命叱干阿利调秦岭以北10万人筑都城。并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统万城名由此而来。

据史料记载,统万城建设历时六年,采用“蒸土筑城”法,即把白石灰、白粘土以糯米汁搅拌,蒸熟进行注灌,类似于今天的浇注法,城墙坚固可抵刀斧。传说叱干阿利监工残酷,命人以铁锥检验,凡锥入一寸者,便立刻将工匠杀死,填尸于墙内。

统万城城垣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名招魏,西门名服凉,南门名朝宋,北门名平朔。城墙高10仞,基厚20步,上宽10步,东西长倍于南北,周长约18里。城内复有皇城,内营造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晋书》载《统万城铭》:“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温室嵯峨,层城参差,楹凋雕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

《北史》也有记载:“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城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台榭高大,飞阁相连,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

公元416年,赫连勃勃东晋破后秦之机挥师南下攻取长安,418年,在长安称帝,改元昌武。他留下太子镇守南都西安,自己回师统万城,宫殿大成,又改元真兴,并刻石歌颂功德。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死。公元427年,北魏军攻破统万城。太武帝生活也十分清俭,讨厌奢华。在进入统万城之后,拓跋焘见夏国皇宫富丽堂皇,大发雷霆:“竖子之国,竟敢如此滥用民力!怎能不灭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此,置统万镇。公元431年,大夏首领赫连定被吐谷浑部族俘虏,夏灭亡。赫连勃勃创建的夏只传三世二十余年,一代名城随夏灭亡而衰败。

统万城统万城在长时间内是北方的重镇之一。此后北魏、西魏、东魏长隋唐曾在这里置镇、州、郡。自太和至唐,曾为夏州治所;唐末又为定难军节度使治所。北宋初,党项人李继迁占据统万称西夏。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西夏军队常以统万城为依托侵扰北宋,宋太宗下令毁掉统万城,迁走城内居民。

统万城修筑时,“临广泽而带清流”,水草丰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匈奴民族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城墙轮廓、众多建筑保存完好的都城。以后湮于沙漠,历代游人凭吊感叹不已。唐咸通年间许棠在诗作《夏州道中》:“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1600多年来,由于不断被荒沙围困,统万城深陷毛乌素沙漠之中,几乎被完全淹没。随着近年这一地区大力治沙,古老都城遂重现昔日的英姿。

著名考古专家戴应新说,统万城依地势而筑,西北高东南低,既防冬天的寒风,又顺势利用城北的河水为市内用水和城外护城河供水,构思十分精巧;它的城墙是用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西城墙厚达16至30米。虽为土城,但具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力。有的城墙之中还设有储存粮秣、武器等库房,城墙四隅的角楼皆高于城垣,西南隅角楼高达31.62米,这在中外筑城史上非常罕见。

对研究夏和西夏人的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变迁,都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沉睡于毛乌素沙漠的统万城,建立时曾是一片遍布沼泽的草地,而其毁废于宋太宗淳化五年的记载也得到了考古证实。”考古人员昨日告诉记者。

外郭城呈刀把形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北部,地处陕西与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南缘、红柳河北岸,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留下的一座都城遗址。

“统万城遗址基本建在同一水平面上,分为外郭城、东城和西城。”省考古研究院统万城考古队队长邢福来介绍,经过长时间的调查钻探,基本确认外郭城呈刀把形,外郭城周长13865.4米,面积7.7平方公里,城垣走向与东西城城垣基本一致,东南部被红柳河冲毁。

此外,考古人员在西门瓮城清理出隋代墓葬一座、瓮棺一座、灰坑10多个,并在瓮城底部发现比统万城城垣年代早的方形灰坑。“从发掘情况看,至迟在隋代,瓮城门已坍塌,门洞以夯土块封堵,瓮城内成为废墟。西门在宋代遭焚毁,宋代地层普遍有一层灰烬、木炭块等,从而证明宋太宗淳化五年(994)下诏毁废统万城的记载不虚。”邢福来解释道。

护城壕内并不蓄水

考古人员经钻探,发现西城城垣外南、西、北三面,东城北、东两面都有护城壕。护城壕是在原始沙层上先挖好壕沟,然后用与城墙相同的土以平夯筑成,内壁光滑,制作极为规整。已清理的护城壕北高南低,走向与城墙保持平行。

“围绕东西城一周的护城壕可能就是一条干沟,壕内并不蓄水。”邢福来告诉记者,他们经过观察发现,可砺刀斧的夯土遇水即软,现存城垣遭破坏最甚的就是下雨时墙体表面水留下的地方。另一方面,并不蓄水的护城壕,两壁光滑,其实很难逾越,发掘时工作人员不借助梯子等工具上下极为不便。

统治者多食羊肉

“统万城作为大夏国都历史短暂,只有区区15年。发掘出土的大多为唐、五代及宋代遗物。宋以后遗物极为少见,疑为大夏遗物的有各种建筑材料。”邢福来拿出一件八棱柱型的石幢残块,惋惜地告诉记者,这件残石幢出土于西门瓮城内唐代堆积层,当为唐或之前的遗物,可惜只存少量文字。记者看到上面“□□元年从西国来迁…涉流沙故来…”的字样清晰可见。

“不管西国究竟在哪里,我们觉得石幢所涉及的人物可能来自西域,沙漠当指今新疆一带的沙漠。”邢福来说,从仅存的寥寥数语可以看到,石幢的主人于□□元年从西域来到统万城。

统万城曾遍布沼泽

众所周知,统万城遗址沉睡在毛乌素沙漠南缘,但邢福来却认为,统万城建立时这里应该是一片遍布沼泽的草地。他介绍说,赫连勃勃曾经北游到达契吴(今统万城一带),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斯之壮丽矣!”说明这里生态环境的变化当在建城以后,可能随着植被的破坏,风卷沙粒逐渐掩埋了统万城。

1956年9月,陕北文物调查征集组在统万城遗址开展调查工作,1982年10月成立统万城文物管理所。目前角楼遗址还有22米高。1996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边县成立了“靖边县统万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统万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希望将统万城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3331.html

更多阅读

数学上著名的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故乡——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现在的加里宁格勒)的普雷格尔河(Pregel)上架设着有7座桥。(如图)于是有人便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每座桥只通过一次的条件下如何将7座桥全都走遍?这就是著名的柯尼斯堡七桥问

英国:游前必知二 需要知道的两个英国著名的化妆品品牌

需要知道的两个英国著名的化妆品品牌英国两大品牌美容护肤品:TheBody Shop(美体小铺)和Near,s YardRemedies(缩写NYR)已在国际化妆品领域独领风骚、流行甚广、成为全球知名品牌。近年来,在国内也悄然兴起,深受顾客喜爱。其最佳口碑为:高雅时

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第三座大桥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第三座大桥2015年,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条世界著名的欧亚分界线,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上,将矗立起第三座欧亚大桥,它的新名字叫做“苏丹塞利姆大桥”(YavuzSultan Selim),塞利姆一世(SelimI)尽管在历史上因冷酷治国

转载 德国著名的巧克力品牌 世界著名巧克力品牌

原文地址:德国著名的巧克力品牌作者:Elf-德语协会FeodoraFEODORA公司位于德国不来梅,创立于1910.以产出高级手工巧克力闻名全球.目前以三大系列商品为主要业务,巧克力系列、节令性商品、坚果类制品.在品质上以严谨的五大工序,坚持以优质产

声明:《全球著名的失落32座古城 失落古城》为网友淡忘那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