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带你漫游世界
最初见到这个年近七旬的老头是通过《AnnieHall》,是1977年奥斯卡的得奖作品,属浪漫喜剧类,是我喜欢的类型,说它浪漫史因为聊得是最普通不过的爱情,说它喜剧却不是关于笑话,而是关于人性的矛盾和弱点。影片没有大场面或是滑稽的搞笑场面,人物也不多,片中散布着琐碎的生活片断、个人回忆、偶发感触、闲散戏谑,其中浓郁的生活味道,既有人生艺术的感悟,又有深奥的哲理,同时还充斥着温馨伤感的情调,看完后不禁让人感叹,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人和事,都是由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灵魂构成,所以Shakespeare那些后人传颂的文学著作无一例外皆是悲剧。
严归正传,这不是本篇博文想给读者呈现的内容。之所以来讲WoddyAllen,是因为这个鬼才导演,给那个每人都向往的欧洲寄去的一封封充满赞美与爱意的情书,Allen的作品或许不像卡梅隆的影片名利双收,或许不像大卫芬奇的影片博得重彩,更不像波兰斯基的影片那样将人性与道德的黑暗面赤裸裸的摆在观众面前,但或许有人喜欢他那份清新与淡雅,在博得观众泯然一笑时不失那份深思与反省。
伦敦三部曲:《赛末点》、《独家新闻》、《卡珊德拉之梦》
说起英国伦敦,给我的印象便是查尔斯狄更斯笔下那个有着肮脏不堪的喑哑小巷,冷酷无情的世事人情,成天被大雾笼罩的城市,看似上帝并没有打算让这里的人见到“阳光”,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尤其是狄更斯笔下那些瘦弱、无依无靠的小主人公们,没有人愿意怜悯他们,他们只有整天拖着一副饥饿的皮囊,日复一日的工作,捧着一口冰冷而稀释的米粥,祈求上帝把他们这些被遗忘的小天使带回天堂。OliverTwist穿着开裂了的破皮鞋,风餐露宿,最终从骂他野种的殡仪馆老板家逃离出来奔向了伦敦,但哪知,伦敦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更可怕的噩梦......当然,这三部影片的色调显然不是如此,但可能因为这座城市承载着太多悲伤的心灵,故现在的伦敦更亲睐美好与希望。MatchPoint《赛末点》,看过司汤达的《红与黑》的朋友应该知道于连,那么这部影片的故事便相当如此,主人公Chris便是现代版的于连,故事从法国搬到英国伦敦,整整一代人对伍迪·艾伦的印象都是一个只拍聒噪喜剧片的瘦小老男人,不过这部充满忧郁气质的影片卸下了艾伦往日显著的个人标签,但事实上这三部围绕伦敦展开叙述的影片都是这样,Scoop《独家新闻》讲述一个美国女大学生,为了替学校报报纸寻找独家新闻,来到伦敦采访自己的好友。在调查和采访的过程中,她经历了魔力、发现了谋杀、更陷入步步为营的悬疑。《卡珊德拉之梦》讲述向来算循规蹈矩的两兄弟为了各自的理由,接下了刺杀的任务,走上一条不归路……好吧,看来Allen和我一样,对伦敦这座城市也并没怀有好感,这里貌似处处有阴谋与丑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更显得这座城市的真实,她不是海市蜃楼,像我前面说的,这做城市上空盘旋着太多悲伤的心灵,需要整个
全新的艺术摇篮:《午夜巴塞罗那》
世界来聆听他们的苦难......
当今的文人、艺术家们似乎并不再那么亲睐巴黎了,那是因为他们都去巴塞罗那了!作为开启航海之路的先驱之一,这里有人类最值得炫耀的文化遗产,又因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没有在西班牙掀起颠覆性的变革,这里保持着纯正的宗教传统(西班牙信奉天主教,史上有三个教皇来自西班牙的borgia家族,但因其血统一度被梵蒂冈唾弃,故为了拥有庞大的政治势力,大力敛财,树敌无数,被指控的通奸、买卖圣职、盗窃、强奸、受贿、乱伦、谋杀,堪称最早黑手党家族)。也正因为如此,拿破仑坚决要拿下西班牙,为她“吹来”法国大革命的春风,但顺利王者意,却苦了西班牙人,宗教势力以其仅剩的统治权力,将许多西班牙人带进宗教裁判所,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宗教迫害,这些历史都在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下一一被呈现。当然说到西班牙,少不了激情洋溢的斗牛盛世,弗拉明戈式的狠劲和热情。背靠地中海的这块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土地,常年阳光普照,巴塞罗那的生活并不是像纽约、伦敦那样快速与枯燥,人们自由随行的过活,正如影片女主角Christina一样,她来到巴塞罗那,她之前的寻觅与探索,都因这座城市停止了脚步,她的摄影事业也因这座城市了大放光彩,她拿着老式相机徘徊在巴塞罗那的每条大街小巷,记录下这里的人与景,感受着这里的事与情,影片就这么自然、行云流水般的放映着,没有浓墨重彩,却不会单调乏味。它是对爱情的一次诙谐、充满智慧、独具匠心的冥想,里面包含了与爱有关的所有令人着迷的改变,试图询问我们在面对生命的选择,看完影片不经让我思考,我是像Vicky一样循规蹈矩的固执得坚守着大多数人们认为的幸福,是像Christina那样只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所以才在不断的寻找,还是想Huan和Maria一样,彼此需要,却在相爱时迷失自我!
永恒的缪斯女神:《午夜巴黎》
这座城市承载着太多的关怀了!
这并不是关于巴黎的第一部影片了,可能也不是最好的一部,但谁说的清楚呢,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了哈姆雷特,但大部分赋予巴黎这座城市的都是爱情,本片另辟蹊径,讲述的是法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大家熟悉的19世纪法国文学——以雨果、大仲马、左拉、福楼拜等大作家为代表的法国文学“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代的作品由于处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则多是现实的批判与思考,折射着对法国大革命给这个国家与人民带来巨大变迁,因此不得不谈谈深爱的作家雨果,在他的作品中从来看不到善与恶鲜明的分界线,丑陋的卡希魔多愿为爱情舍弃生命,庄严肃穆的神父却是心狠手辣;冉阿让因为就饿肚的侄子而被监禁数十年,正义的坚守者哈维尔在追缉拿冉阿让的过程中发现他本性善良后,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物在雨果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大量丰富饱满的内心描写,让人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思维的细腻,我想,这也是法国这个伟大的而壮丽的国家赋予给他的吧!20世纪法国小说迎来了她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的成就可以从法国作家获得的大量诺贝尔文学奖中可见一斑。那是各国艺术家、作家前仆后继的奔向巴黎,在这里为他们的艺术人生写下浪漫的一笔,正如本片中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毕加索、斯坦因等齐聚巴黎一样。但要知道,在美国电影是赚钱的工业,在法国电影则是一门艺术,所以Allen描绘其实是一个想象中的巴黎,明信片上的巴黎,而不是现实的巴黎。就像本片的男主角,来自美国的的年轻人,一心缅怀着那个黄金时代,总觉得现代人的生活粗俗与单调,终于在一天午夜钟声敲响时,搭上了一辆马车,穿越到那个美好时代,与那些文人墨士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纵身歌舞,但现实生活中他却不明白珍惜身边的朋友与爱人,人们总是在在理想和现实的分界线上进退维谷。看完此片,那份淡淡的忧伤泛起涟漪......
复兴之都:《爱在罗马》
罗马,这座文艺复兴之都,似乎有太多的故事要说......
说起意大利,我便想起一个个高戴圆帽的宫廷画师以及威尼斯河畔风华妖娆的妓女......这样的联想似乎并不是在赞美这座城市吧,但也正因为其民俗之开化,才应证了文艺复兴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变化之巨大,但文艺复兴生于罗马,却在其他欧洲各国开花结果,现在的罗马,只剩下断壁残垣,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曾一度统治着地中海各国,其肆无忌惮的扩张与掠夺也缔造了历史上数位褒贬不一的君王,也导致了帝国后期被外族和本国人民复仇式的的覆灭。
本片带着典型的欧式复古风格,首先随着悠扬的手风琴声开始,这依然是一部用群戏串联起来的爱情喜剧电影。故事发生在了意大利,主角来自世界各地,这里的美国人、意大利本土居民、大量的移民者和少数的游客,彼此交织成一幅爱情图画。在异国他乡发生的误会与缘分就在罗马这座古老而浪漫的城市里上演着。一系列快切镜头均富有喜剧色彩,让人对影片的期待值大大上升。同时预告片也显示这将是一部由不同人的小故事所组成的影片,在阵容方面,光是看几位主演的名字就已经令人垂涎不已了:《社交网络》里的杰西·艾森伯格、《朱诺》、《盗梦空间》里的艾伦·佩吉、西班牙性感女神佩妮洛普·克鲁兹、《美丽人生》里的罗伯托·贝尼尼……每一位都具有十足的票房号召力。但由于本片还未上映,所以不敢妄加评论。
商人的港口:哥本哈根
在结束了《爱在罗马》的拍摄后,Allen把眼光投向了丹麦,这次情书的收信人是哥本哈根。丹麦位于欧洲北部,位于波罗的海与北海之间,海洋性气候显著,和伦敦一样,是个多雨水的地方,所以总有这样一个幻想:傍晚时分,天色已降许多,坐在缓慢行驶着得巴士上,车上少有的几位乘客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也不例外,细细的雨滴敲打着右侧玻璃窗,留下大自然轻柔的吻痕,我微微俯身,倚靠在车窗,透过有点模糊的车窗,细数着沿街的星星灯火,可能那家人正在其乐融融的祷告、切着火鸡,可能在某个小巷,一个小女孩正擦亮一根火柴......一切看起来就像安徒生笔下的世界,安静却伤感!可能是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总是觉得这个国家神秘而忧伤,说她神秘是因为其远离欧洲大陆,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较少,因此世人对其文化的了解也相去甚远,而且其属于斯堪的纳维亚组成国之一,也算北欧吧,人们能够对希腊罗马神话和西方文化的了解细致入微,却很少人能谈谈北欧神话与他们的宗教。说她忧伤当然是因为安徒生了,其笔下的经典童话故事。我一直认为童话是人类最难以企及的文学创作,无论这个人的文学功底是多么的深厚,都很难写出传世的童话故事。童话并不只是给小孩看的,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将其担忧、内疚和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象征的方式安全地表现出来。童话则犹如梦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将人们的潜意识释放出来,以文字的方式记录着这些不安、恐惧、仇恨等感情。童话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世世代代所有的人终有一天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恐惧、死亡、不义、绝望、从童年进入成年、寻找伴侣、追寻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城市,怎能让人不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