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1974年出生,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担任总经理。2004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创办“京东多媒体网”(京东商城的前身),并出任CEO。现为京东商城的CEO。
1992年,他如愿以偿,考入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来到了一直向往的北京。但很快发现自己对本专业并没有多少兴趣,反倒对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心仪不已。为了学习编程技术,他天天赶公共汽车跑到研究所抢占机位,把90%的大学时间花在了编程上。早在大学期间,他就通过技术接了不少社会上的项目,赚到了很多零花钱,并成为校园内最早使用大哥大的学生之一。据说,直到2008年,北京还有一家不小的饭店用的是他当年编写的收费系统,京东最早的ERP系统也是他自己写的,自认为“在第一代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出色的”。
1996年,刘强东毕业了,欠了不少债。他进了一家当时一家如日中天的日资企业——日宝来福(RBLF),业余时间继续干起老本行——编程。这家实行轮岗制的日资企业锻炼了刘强东,从电脑信息化到物流、采购,大部分岗位他都干过,了如指掌。这段经历,日后刘强东虽不刻意隐瞒,却也很少提及。如今已无从了解,他从中学会了什么,但他确实从创业之日起,就显示出了一些近乎笨拙的“与众不同”。
但还完债后的刘强东并没有留恋这份工作,“渴望创业的冲动一天比一天强烈,最后不能控制自己”。24岁的刘强东离开了工作两年的日资企业,在中关村租下柜台,从卖刻录机起步开始自主创业。于是他辞去了月薪4000多元的外企职位,拿着手里的1.2万元积蓄赶赴中关村,租了一个小柜台,售卖刻录机。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便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中关村很多商家最大问题是什么?老有暴利的概念,老想在哪儿拿一个五千万单子,挣两千万。我们创业至今,从来没有暴利的概念,就是细水长流、薄利多销、规模为首,这是老祖宗教的,我一直坚持这个原则。”
“那时我坚持做好两件事:一是明码标价,薄利多销,二是做好服务。但初期很难得到客户认同,很多客户砍不下价格,扭头就走,但三个月后情况好了很多。走了的客户陆续都会回来,因为他们逐渐发现我标得价格非常合理。这样口口相传,客户慢慢多了起来,我也就一个柜台、两个柜台、四个柜台这样发展起来。”
“京东”为什么叫“京东”?因为刘强东初恋女朋友的名字中有个“京”字,他把“京”与自己名字中的“东”合在一起,就有了“京东”。此后,京东磕磕碰碰,越做越大,刘强东在事业上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但他的爱情却没能有个像样的结局。
“在1998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去中关村摆柜台,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特别是我毕业的学校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正在读研的女友去看望刘强东时经常问三个问题:“难道你一辈子就要这么生活下去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块出国呢?你为什么不能考研呢?”女友的父母也坚决反对,认为刘强东没出息。最终,女友离开了他。
但刘强东没有别的选择,他只能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他讳莫如深,甚至一度隐瞒了父母。直到2001年,刘强东的母亲起了疑心,起身来到北京,给刘强东打电话让他来北京西站接自己,一看创业的事情包不住了,刘强东才说了实情。母亲很伤心,认为大学生去站柜台是走下坡路。
女友离弃,家人反对,让刘强东一度陷入痛苦之中,谈起这一段经历,他感慨万千,“我创业前3年最大的痛苦,不是站在马路边上发宣传单遭白眼,不是挨冷受累,而是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哪怕第一年就赚了三十多万,我在他们眼里依然是下三烂。”
但京东规模的迅速壮大,最终让大家明白:刘强东是对的。2001年,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刘强东的个人财富也首次突破了1000万元。从这时候起,他把京东商城定位为传统渠道商,打算复制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经营IT连锁店。
》》》》》》》》》
刘强东,男,1974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高中毕业于宿迁中学,1992年8月底,刘强东以高分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受幼年时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刘强东立志从政。
在大学期间,刘强东很好的发挥了自学能力。当时计算机是一个新事物,刘强东渐渐在接触的过程中对编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就开始自学编程。大学生活期间,刘强东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将所有课余时间用来学习编程,后来他自称大学期间把90%的时间花在了编程上。
为了学习计算机,刘强东可以说是不辞辛劳。经常骑车两个多小时奔波于学校与北京西郊的一家军事研究单位,有时候,刘强东为了多学习一点知识,晚上他就在机房的地上睡觉,次日凌晨6点左右再回学校。
1996年,刘强东从人民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著名外资企业工作了两年,历任电脑担当、业务担当、物流主管等职,这家实行轮岗制的日资企业锻炼了刘强东,从电脑信息化到物流、采购,大部分岗位他都干过,了如指掌。并在1998年6月18日,怀揣着工作时期赚取的2万余元现金,前往中关村创业摆柜台,售卖刻录机。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便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1998年刘强东开始自主创业,于1998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京东公司,自己担任总经理。公司早期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在短短两年内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磁产品代理商;
因为当时知名大学生毕业后摆柜台的工作并非是一件面子上争光的事情,刘强东就隐瞒了父母自己在创业的时期,直至创业3年后的2001年,其母亲才得知。创业的时候刘强东有个在读研究生的女朋友,刘强东的创业行为也遭到女友的嫌弃,两人的交往也遭到其时任女友家人的坚决反对。
刘强东的京东商城在1998年创业之初,定位为传统渠道商,到2001年,才打算复制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经营IT连锁店,到2003年,京东商城的IT连锁店已经发展到十多家,但最后由于“非典”的到来而被迫歇业。之后通过一年的时间开始尝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经营产品。2004年1月开始,刘强东带领公司进入了电子商务领域,正式创办了“京东多媒体网”,继而发展为京东商城。2005年,刘强东最终下定决心关闭零售店面,转型为一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正是这个决定,成就了如今的京东商城。
自2004年初正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以来,刘强东带领着京东一直保持高速成长,连续七年增长率均超过200%。刘强东带领的京东商城已拥有遍及全国超过6000万注册用户,近万家供应商,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2010年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过人民币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
刘强东曾多次在电子商务领域掀起价格战,其分别为2010年和2011年两次京东当当价格战和在2012年刘强东掀起并有包括苏宁、国美等在内多家电商平台参与的电商价格战。
上海市统战部、市政协消息,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担任第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刘强东此前是经嘉定区工商联、嘉定区统战部等部门民主推荐、层层审核后,才拥有了这一新身份。来自民建上海市委组织部的消息是,作为该民主党派成员,刘强东的组织关系尚在北京。
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是刘强东打造京东商城的法宝,他以强大的IT系统消化了每天的15万份订单;他在线销售的产品价格比普通商场便宜10%-20%;他把库存周转率降到12天,而国美、苏宁的库存周转率为47天-60天。
》》》》》》》》》》》》》》》
1974年,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市宿豫区的一个农村家庭。虽然家里几代经商,可因为学习成绩好,家人希望他走“学而优则仕”之路。1992年,刘强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入学没多久,师兄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人大倒数第二,刘强东顿时心里发凉,他的考分足够就读清华物理系。自认前途“渺茫”的刘强东,开始找一切机会参加社会实践。
大一,3分钱抄一张信封,月入2000元。
大二,抱着二五折进价的精装书,去各个写字楼推销。
大三,经亲戚介绍,刘强东去北京西郊门头沟一家单位学习编程,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依靠这项专长,他参与到了一些政府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并挣到了十几万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大四,靠着赚到的第一桶金和借来的十几万元,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个饭馆。这个饭馆的店员以前薪水很低,住地下室,平时老板只给他们吃快要变质或者客人剩下的菜,老板亲自采购和收银。刘强东接手后,把所有店员的薪水上调一倍,改善住宿条件,每顿饭都是2荤2素新鲜食材做的菜,由店员采购和收银。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不只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还搭上了借来的钱。刘强东这才发现,员工平时吃饭,不光吃好菜,还要喝好酒;采购员为了赚钱,报账时多报;收银员为了自己赚钱,瞒报营业额。
刘强东总结第一次创业的失败,在于将信任和管理混为一谈。“对员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没有管理。让你加入团队就是信任,但要通过制度、规章、流程加以管理,有互相监督的体系。”
1996年大学毕业后,刘强东选择了一家日资企业,业余时间编程赚钱还债。这家日资企业实行的是轮岗制,从电脑信息化到物流岗位,再到采购,刘强东通过轮岗对公司所有的环节了如指掌。1998年,还完债后的刘强东辞去了当时月入4000元的工作,带着剩下的1.2万元,盘下了中关村的一个摊位,经营刻录机。
当时正在读研的女朋友去柜台看他时常问他三个问题:难道你一辈子就要这么生活下去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块出国呢?你为什么不能考研呢?女朋友的父母也坚决反对,认为刘强东没出息、“只认钱”,就连自己的父母他也瞒了3年的时间。
“我创业前3年最大的痛苦,不是站在马路边上发宣传单遭白眼,不是挨冷受累,而是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我。”
2001年,刘强东的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他用3年时间使自己的个人财富突破了第一个1000万元,正在兴致勃勃地圈地扩张之时,2003年的一场SARS让喧闹繁华的中关村人流迅速退去。为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刘强东决定在网上销售产品。这一场瘟疫,让京东商城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生存之地——互联网。
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从大一开始,刘强东就用自己发明的“五星自我管理法”进行自我管理。为了讲清楚这个方法,刘强东在纸上画了一个五角星,在五个角上分别写下:价值、感恩、欲望、诚信、拼搏,五星的中间写着“坚持”,五星外面写着“平衡”。“在我看来,一个人想管好别人,先得管好自己。管好自己,就必须在精神层面上具有这几种东西,五星里面的六个词是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六点,但一定要保证这几点平衡。我每个暑假的时候都会给自己打分,看看自己这六点做得如何。”
刘强东拒绝做,也从没做过的事情有:炒股、买彩票、赌博、玩游戏,他认为这些事情本身没有价值,也无法直接创造剩余价值。“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创始人在创业阶段的烙印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刘强东把控制成本这件事贯彻到京东的每个细节中,大到公司物流的配送成本,小到一张办公用纸的双面打印,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经过精心计算,每个配送员每天负责46-70件货物能够实现最优的配送成本,纸张双面打印能够节省50%的办公用纸等。对员工如此,刘强东自己办公室的设备同样如此,灯具选节能型的,空调要低氟环保的,而他桌上的HPColor LaserJetCM1312nfi彩色激光多功能一体机,采用了惠普“0”秒预热技术,打印速度快、所需能耗低,PC无纸收发传真功能,不但操作简单、安全,最重要的是符合刘强东节省纸张的要求。
京东网上商城成立之初,刘强东虽然会编程,但对互联网一点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BBS”。京东商城上线第三天早上上班,刘强东在登陆服务器后发现公司主页没了,黑底白字,上面写着“京东网管是个大白痴”。重做了系统之后,没过半个小时,主页又被改了,上面写着“京东网管还是个大白痴”。
刘强东找到一个懂行的朋友帮忙修整,此人看后,不由感叹:“京东服务器是我看到的全世界最牛的服务器,有1300多个病毒,700多个漏洞,任何一个有点黑客技术的人都可以攻破你们的服务器。”
刘强东每天必做的事情,是看网上的客户留言。这几年,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最让他闹心的是物流。“每次看到用户投诉,对我都是种煎熬。”因此,京东三次融资近2亿美元的钱,起码有一半用来改善物流、客服、售后的服务能力。
每年,刘强东至少有一天穿上工作服去做送货员,“这样我才可以更好地了解配送人员的艰辛,同时也能知道配送当中不好解决的问题。”
我骨子里是一个很浪漫的人
事业上已经做到第一的刘强东,生活中是个温和、低调、不急不躁的人,“如果一堆人坐在一起,我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掉的那个。”有人说刘强东是个沉得住气、不图眼前利益的人,“零售行业就需要这样的气质,零售行业不是机会行业,从事零售企业的都是二十多年熬出来的,比如沃尔玛、家乐福。”
朋友眼里的刘强东超级冷静。但自认“喜欢开车越野、喜欢唐诗宋词”的刘强东并不接受,“我觉得我骨子里是一个很浪漫的人。”还在上大学时,有天晚上,刘强东和宿舍两个同学都睡不着,“要不然我们去看日出?”刘强东提议。凌晨2时,他们坐上开往天津的车去塘沽看日出,8时吃完早饭又赶回来上课。
刘强东说,实际上这几年越来越轻松,工作的节奏感一年比一年好了。有时晚上六七点钟下班了,他会问问年轻员工“晚上有什么事吗?一起看电影吧。”有空,他就会带着家人出去玩,尽享幸福的家庭生活。不仅如此,刘强东还会亲手收集、打印一些电影海报或孩子的照片。
在刘强东看来,“其实大多数人对这个社会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流星一样,全世界能对人类有影响力的人很少很少。我从来没想做那样的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每天做有价值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就很好了。我希望跟我接触的人,能够像我一样去拼搏,少点打游戏的时间,少点K歌的时间,多做些实在的事情就行了。”
》》》》》》》》》》》》》》
江苏省宿迁市因为三个人出名:中国前首富宗庆后、中国准首富刘强东、中国首善陈光标。
宗庆后1945年出生在宿迁市宿豫区东大街一户邮电局职工家里,1949年随父迁居杭州,后创办“娃哈哈集团”,直至成为中国首富。刘强东1973年3月10日出生在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里,1998年以1.2万元创业,历经12年,公司销售规模突破300亿,有希望冲击中国首富位置。陈光标1968年出生在宿迁泗洪县一个普通农民家里,2001年创办黄埔拆迁公司,多年来高调行善,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
来龙镇在宿豫区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明朝中叶,原是方圆百里的湖泊,名曰“白鹿湖”,湖边垂柳依依,湖面波光粼粼,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一游僧露宿湖边,梦见一条巨龙盘旋湖上,遂就地结庐建庙,取名“来龙庵”,镇名因此而得。
刘强东老家水比陆地多,祖辈世代行船讨生活。他太爷爷那一代,家里有船队,将扬州的瓷器等贩运到徐州,再将徐州的煤炭等贩运到扬州,通过倒卖商品赚取差价。刘强东祖上家境非常富裕,爷爷从小就跟船队上的私塾先生念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搞公私合营,刘家祖辈的家产、船只都被没收了。“文革”中,刘强东的爷爷被折磨致死,而他父亲刘志成受到牵连,被迫从高中辍学。17岁时,刘志成开始顶替刘强东死去爷爷的工作,每日在运河里跑船,每月工资12元。刘志成、王绍侠结婚后,1973年生下刘强东。后来,刘志成夫妇又给刘强东生了一个妹妹。跑船生活很辛苦,需要常年在外奔波,父母无暇照顾刘强东,只得把他丢给外婆照顾。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还处在“文革”的动乱中,刘志成每个月12元的工资要养活全家4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刘强东经常饿肚子,几乎没有吃得饱的时候。
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基本上米饭不可能是天天吃的,一周能吃一两次米饭就非常不错了”,而吃肉就更是不可能了。外婆买回来大肥肉,先炼油,把油放在罐子里,然后把罐子放在碗柜顶上,剩下的肉渣剁碎了吃。要吃猪油时,就把罐子拿下来,用小勺子挖一勺猪油拌在米饭里吃。即便如此,猪油也不是随时都能吃到的,一周能吃一次就不错了。吃猪油拌饭是刘强东小时候最幸福的事了,后来他成为亿万富翁了,仍然觉得儿时的猪油拌饭是最值得怀念的食物。
当时,玉米、红薯是刘强东一日三餐的主食。早饭,清水煮红薯、玉米馒头;午饭,红薯煎饼、玉米煎饼;晚饭,红薯粥、烤玉米。就连他吃的零食也是烤红薯,过年的时候,吃的还是用红薯熬制的京果(一种南方小点心)。红薯、玉米后来成为刘强东最为厌恶的食物,高中的时候,刘强东见到红薯和玉米就会吐。
为了改善伙食,刘强东经常带着妹妹去河里抓鱼。他用各种方式抓鱼,比如用鱼叉叉鱼;晚上用手电筒照鱼;他还会用土把小水沟两头堵上,再用盆把水舀干,然后抓鱼;不过最常用的方法还是钓鱼。为了抓鱼,刘强东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游泳技术,号称“浪里白条”,可以双手离水游过一条大河。
小时候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刘强东的精神世界很快乐。他从小就是村里的孩子王,大家都称呼他“大强”。幼时玩伴说,刘强东经常会坐在一个草垛子上,对着一帮小伙伴发号施令,玩打仗的游戏。
国家粉碎“四人帮”后,实行改革开放,刘强东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挨饿了。1983年,改革之风吹到农村,借助国家开放个体经营的东风,刘志成夫妇购买了一艘9吨的小船,开始操弄起祖辈的老本行。
颇有生意头脑的刘强东从小就开始盘算如何把跑船的生意做大。“小时候,我就觉得父母的商业模式做不大。那种作坊式的方式,永远只能驾驶一条船,区别不过是把40吨换成80吨,再换成120吨。他们为什么不创办一个船行,来赚租船的费用?那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有几百条、上千条船,而且都在海里。我曾经跟父母讲过,但他们听完后笑着说,‘这孩子疯了’。”
父母不在身边,加上奶奶不识字,刘强东从小便学会了自己做主。1989年,在来龙镇读完初中的刘强东考入宿迁中学。初中毕业的时候,很多成绩好的同学选择考中专或中师,那个时候,中专和中师很吃香,因为毕业后,可以顺利分配到工作。一般农村家庭出生、经济困难,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走这条路。以刘强东的成绩,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被保送上中专或中师。不过,刘强东早就打定主意,一定要上大学,而且一定要考到北京或上海的大学去,别的城市的学校不考虑。
1992年7月高考结束,刘强东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但他在填报志愿时,偏偏填写了人大社会学系。他父母被蒙在鼓里,直到一个月后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才知道。放弃清华大学物理?,即便是在今天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事。
刘强东为什么这么做呢?“我高中时候有一个老师姓齐,他鼓励自己的学生以后都要做官,造福一方百姓,在齐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理科班的同学最后都报考了文科专业。”在刘强东概念中,人大是“官学堂”,他想当然地认为,考上人大就可以做官了。
人大作为纯文科大学,它的金融、国民经济学等学科都是显学,以大众的眼光看,刘强东好歹应该选择这些热门专业。他后来解释,学金融、会计这些小专业没意思,学就要学统管这些学科的大专业。“江苏文理兼招的专业中,感觉研究社会的社会学最适宜从政。”
1992年9月7日,抱着未来做大官的美梦,刘强东兴冲冲地到人大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当晚,刘强东的美梦就破碎了。同系师哥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人大排倒数第二,仅次于人口系,刘强东顿时感觉“从头凉到脚”。第一学期开课后,社会系的学科设置让刘强东感到索然无味。社会学居然是统计男女比例、年龄结构之类的学问。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他同宿舍的兄弟出去追女生的时候,因为专业不好被人鄙视,这让他对所学专业彻底失望了。
专业没前途,走仕途彻底没戏了,刘强东开始操弄起赚钱的事。初中时,刘强东在《中国青年报》上看了很多励志故事,他觉得自己18岁了,已经是一个男人,应该独立挣钱养活自己。
大一时他帮人抄写3分钱一张的信封,没日没夜地抄,一个月差不多要抄写6万到7万个信封,每天差不多要抄2000个左右,月入一两千。在那个时代,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在300元左右,刘强东两个月兼职赚的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了。
1993年,刘强东上大二,他开始以二五折的价格到外面批精装书,然后到学生宿舍和各大写字楼去推销。这一年,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引爆互联网浪潮的火种在大学实验室里产生。美国伊利诺伊州伊利诺伊大学的NCSA组织发表了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命名为MOSAIC,在当时人气爆棚,大受欢迎。MOSAIC的出现成为点燃后来因特网热潮的火种之一。
随后,MOSAIC开发的中心人物马克-安德生和SiliconGraphic(计算机绘图用的高性能计算机制造公司,简称为SGI,中译则是视算)公司的创始人吉姆-克拉克设立了MOSAICCommunicationCorp.。
1994年3月,美国人JeffBezos(杰夫-贝索斯)在车库里以30万美元起步,创建了全美第一家网络零售公司——Amazon(亚马逊),16年后,它将在中国遭遇最强劲的对手。
同年10月,在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称号的MIT(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蒂姆-伯纳斯-李建立万维网联盟(又称W3C理事会)。11月,MOSAICCommunicationCorp.改名为NetscapeCommunicationCorp.,中译为网景。万维网联盟和网景的出现,最终引爆了全球Internet(因特网)热潮。
这一年,刘强东上大三,当选人大学生会副主席。在学习之余,他迷上了计算机编程。那时,程序员属于“稀缺品”,不像现在这么“泛滥”。靠着亲戚的关系,刘强东可以到北京西郊一家单位学习计算机编程。为了抢机位,刘强东需要比别人提前赶到,他把自己90%的时间都花在编程上,对待编程比对女朋友还上心。那个时代,计算机绝对是精贵物件,机房空调24小时运转,地毯一天清扫两次,刘强东在机房里通宵学习,困了就在机房地板上睡觉,次日凌晨6点左右返回学校。
逐渐掌握了编程技术后,刘强东开始承接社会上的兼职项目。比如某单位要制作一个视频节目,如果拿到电视台去编排,成本非常高,而拿到他这里编排,价钱只有电视台的十分之一,所以刘强东的生意非常好。大学时期,他一共参与了3个编程大项目,赚了20多万元人民币。刘强东自认为“在第一代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出色的”。江湖有传闻,直到2008年,北京还有一家不小的饭店用的是他当年编写的收费系统。
很快,刘强东给自己买了“大哥大”,成为人大最早拥有“大哥大”的学生。他还花两万多元购置了“人大第一台学生机”。据说,当时人大宿舍楼的保险丝不堪电力负荷,电脑开机不到半小时,一定爆断。为了能够使用电脑,刘强东送烟、送酒“收服”了管事的大爷,偷偷给电表换了一根粗的保险丝。
1995年,22岁的刘强东在校搞兼职赚钱。同年4月,31岁的马云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潜在的商业机会,他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这个时候,国内连一条互联网专线都没有,“瀛海威”也尚未诞生,这一创举使他被国外业界誉为中国的互联网之父。12年后,马云将迎来刘强东的挑战。
同年9月,PierreOmidyar(彼埃尔R26;奥米迪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以Auctionweb的名称创建eBay公司,提出“TheWorld'sOnlineMarketplace”(世界的网上购物市场)。8年后,eBay将迎来马云的挑战,15年后,将迎来刘强东的挑战。
大三时,刘强东彻底摒弃了做官的想法,按理说,他当时是班长,又是人大学生会主席,不是没有做官的可能。但当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刘强东的人生选择。有一天,刘强东骑自行车出去办事,在停车时,自行车管理员向他收停车费。管理员跟刘强东说,要停车票五毛,不要票两毛。如果刘强东说不要票,管理员就可以把两毛钱揣进自己口袋里了,而不用上交给政府。
其实,当时在北京停放自行车是不用停车费的,后来,政府为了解决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就安排了下岗职工收取停车费的工作。刘强东看到了人性的恶劣之处,他认为即便是一个下岗职工,在自己稍微有一点权力的时候,照样会贪污。刘强东认为自己没有改变整个社会风气的可能性。“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我就尝试改变自己,去创业。”
大四的时候,人大西门附近一个餐厅要转让,刘强东动心了。他用自己及从父母、亲戚处借来的24万元人民币,盘下了这家餐厅,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将之扩张为全国连锁店。那个时候,24万元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刘强东作为一个学生有这样的魄力,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这次创业让刘强东血本无归。刘强东那时还是学生,因为还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赢利的饭馆,不到半年时间,在他毕业前就赔掉了本钱。
刘强东当时是以一种“以心换心”的朴素管理思维管理员工的。他接手前,上任老板给店里的服务员每月薪水200元,大厨每月薪水800元;员工都住在地下室,一下雨水就灌进去;员工只能吃两种菜:快要变质的和客人剩下的;原来的老板自己买菜和收钱。刘强东接手后,马上将所有员工的工资都上涨一倍,并将员工宿舍搬到民居院子中,还规定员工每顿饭两荤两素四个菜,绝不吃快变质和客人剩下的,而且买菜和收钱都由员工负责。
刘强东以为,自己对员工这么好,理应换来员工的卖命报答,但事实恰恰相反。他真心相待的员工二锅头不喝,要喝京酒。采购者则10元/斤的牛肉会报12元/斤,而且为了多贪污,明明饭店只需要10斤,却非买30斤,不惜白白扔掉20斤牛肉,只为要贪那2元/斤的“差价”,而饭店每天实际的营业额是多少,则全由收款人说了算。
开饭店巨亏,让刘强东遭受了巨大打击,他变得一穷二白了。不过,通过这次打击,他学到了对员工的信任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信任一定是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上的。这一用血换来的教训在他将来的创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企精细化管理作风,刘强东受益良多
1996年7月,刘强东本科毕业,他进入日资企业——深圳日宝来福磁性健康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宝来福”)工作,先后担任电脑担当、业务担当、物流主管等职。大学毕业,刘强东放弃仕途改为从商,他觉得社会太复杂,很多事情自己一个人改变不了,唯一能做的是改变自己。
这一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的李国庆在美国通过打桥牌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26美元,并认识了在美国华尔街从事金融业的俞渝,之后两个大龄青年在美国喜结连理。
同一年,32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朝阳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搜狐公司的前身),成为中国第一家用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刘强东工作的日宝来福是中国大陆传销界的“始祖”,当时传销是一个新商业模式,国家并未查禁。1993年,JAPANLIFE(日本生命国际集团)公司和深圳宝恒集团按7∶3的投资比例成立日宝来福。宝恒集团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制公司,专注于房地产开发,2005年6月22日被中粮地产收购。日宝来福主要产品就是传销界鼎鼎有名的日宝来福磁性床垫,当时,公司从日本进口生产床垫的原料,然后在深圳宝安一家工厂生产。此时,中国人对传销还几乎一无所知。
为迅速建立起内地的传销网络,他们盯上了在校大学生。那时候要想加入日宝来福的传销网络,必须用1.5万元人民币买1张实际价值仅3000元人民币的日宝来福床垫。在发财梦的诱惑下,一些大学生甚至借高利贷来参与传销。就这样,日宝来福与其他传销企业一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销狂潮。仅过了1年,其在中国不仅有了分公司,传销商也发展到3万多人。1996年和1997年,传销在国内疯狂发展时,日宝来福月营业额达10亿元人民币。
日宝来福红火的时候,公司高层人员不仅每个月工资有七八千甚至上万元,而且公司还为他们配备手机和电脑;他们出差每天还有七八百元的补助,而且住五星级酒店。当时,刘强东一个月的工资有4000元,除了每周和同事AA制聚餐外,他尽量存下每一分能省下来的钱。在日宝来福工作期间,刘强东对日本人精细化管理风格感受至深——日本人对于发传单这样的小事都有严格标准,传单发送的误差率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1996年底,国家开始打击传销,日宝来福的业绩开始滑坡。当时日宝来福在全国发通知,称不再做传销,将实行“批发商制度”。
1997年3月,亚马逊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杰夫-贝索斯确立亚马逊“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这种理念后来深刻地影响着刘强东。同年4月,中国政府对传销下达“通杀令”,刘强东所在的日宝来福传销网络基本上被打垮,原来的31家全国分支机构,关得只剩下10多家。9月,上海发生了影响很大的日宝来福浦东大退货事件,至此,日宝来福传销网络崩溃。
日宝来福的动荡,使刘强东萌生退意。1997年下半年,刘强东辞去在日宝来福的工作,赋闲在家。这段时间是他比较苦闷的日子,这一年,33岁的李国庆创办当当网的前身——北京科文国略信息技术公司和科文剑桥图书公司;而马云则加入了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
用12000元创业,第一单赚了450元
1998年春节过后,刘强东从江苏老家回到北京,他已经下定决心在中关村找一个档口开创自己的事业。“渴望创业的冲动一天比一天强烈,最后不能控制自己。”
人大离中关村很近,刘强东上学的时候经常跑去晃晃,时间久了开始对那儿有一种情感。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是中国草根创业者聚集地,因为从业者普遍素质较低,市场里充斥着宰客频繁、水货泛滥、诚信缺失等问题,这里一度成为“冒险者的天堂”。但这里也是个“流金之地”,刘强东看着那里一拨拨跑来跑去的人们进货、拿货……每天都有发财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发生,这样的环境强烈地吸引着刘强东。
从1998年3月开始,刘强东连续两个月天天光顾中关村,他并不打算买东西,只是留心观察,偶尔也会认真与人聊上几句。经过仔细观察,刘强东终于发现了“中关村秘密”——原来,中关村大部分商户都是在“炒货”。
这些商户会在自己的柜台上摆满各类IT产品,从电脑、鼠标、网线到光盘,应有尽有,每家商户好像都是全品类经营似的。其实不然,柜台上的样品只是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其库房里根本没有现货。当顾客被样品吸引,驻足柜台向商户询价的时候,商户会先装模作样与顾客进行砍价。在顾客确定购买意向后,商户就会派人偷偷地到其他柜台去找货,而此时,顾客会认为商户是派人去自己的库房拿货了。
在这种模式下,商户因为本身没有现货,在临时找货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立刻找到货源,所以需要顾客在柜台前等待很长时间。刘强东估算过,顾客平均等待时长在十几分钟左右,有时甚至要等2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大约30%~40%的客户会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流失掉。刘强东仔细研究得出结论,如果能缩短顾客购物时等待的时间,就可以抢到生意。
6月18日,刘强东打破了三个小猪罐子,数到最后只有12000元,然后他骑着破二八自行车,背着12000元的硬币到中关村海沙市场租下了一个档口,面积3.2平方米。海沙市场是中关村最便宜的档口,租金包税一个月2000元,押一交一。刘强东交完租金,印了一万张宣传单,还买了一台电脑。办完这些事后,他又骑着二八自行车风风火火地来到一家光盘销售商店,用2300元买进了自己开门生意的“第一批货”——一台松下7502刻录机。办完这些事后,刘强东只剩400元。
当时海沙市场里总共才36个档口,而且只租出了7个。在这个毫无人气的市场里,刘强东在自己和女朋友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成立了“京东多媒体”公司,卖刻录机、压缩卡(把录像带转成VCD)和光盘。那时,中关村里和京东做相同生意的公司有十几家,年销售额上千万,京东当时还只是中关村的小不点。之后,刘强东以2750元将“第一批货”松下7502刻录机卖了出去,毛利450元。
因为刘强东的档口在二楼,客户很少上来,刘强东只好用红布做了一条写有“光盘刻录机”的横幅挂在楼下,同时他又印了些传单,自己天天一个人拿着宣传单站在楼下发,连续发了3个月。那个时候,买刻录机的大多是企业客户,个人用户几乎没有。当时,中关村卖这些产品的商户基本都在犄角旮旯里面,没有人会在“大马路”上打大牌子,因此那些有需求的客户在路上看到横幅,就跟着刘强东上楼了。
后来,刘强东又去批发市场买来20款不同型号的刻录机,开始“炒货”。他派一个小伙子留在海龙市场,保证任何一个柜台要刻录机,都是两分钟之内送到。“两分钟送到”让很多柜台心动。刘强东在海龙市场找了24个柜台,每个柜台放上一款型号刻录机做样品。
随后,越来越多的店铺开始跟刘强东合作,这时候,他已经不甘心再用和别人一样的价格去批发商那里拿货了。80%的产品都是他卖掉的,批发商不跟他合作没有办法,他的议价能力也越来越强。到了当年年底,一算账,刘强东居然净赚30多万,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1998年,刘强东刚创业时就开发了ERP系统,用于内部管理和掌握库存,甚至他的第一个员工的工资、奖金发放都通过这个ERP系统。通过这个ERP系统,刘强东可以掌握每一款产品的详细信息:什么时间入库、采购员是谁、供应商是谁、进价多少、质保期多长、在哪个货架、什么时候收到订单,由谁扫描、谁打包、谁发货、发到哪个分库、哪个快递员发出、客户详细信息等。
创业初期,刘强东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时,大学生去中关村站柜台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特别是他的母校还有一定的知名度。一个名牌大学生天天站柜台、卖电脑配件,在当时绝对是自甘堕落的表现。按照社会和家人的预期,摆在他面前的“正经道路”有三条:一个是去政府当官,二是出国,三是选择去外企。
刘强东不敢告诉家里人自己创业了,倒不是因为虚荣心作怪,而是担心家人不理解。他想只要把事情做好,就不需要向别人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当时,他的女朋友非常看不起他。那时候她在读研究生,有时候下课会跑到柜台上,坐那看着刘强东,半个小时之后突然冒出一句话:难道你一辈子就要这么生活下去吗?偶尔还会说:为什么你不能选择我们一块儿出国呢?第三句话:你为什么不能再考个研呢?很显然,刘强东创业的行为她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刘强东当时的女朋友,从爷爷辈开始就是“做官的”,父母也是国家机关公务员,这样的家庭背景,决定了她肯定不会认同刘强东走创业之路。女朋友父母也特别看不上刘强东,认为女儿跟这样没出息的人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
刘强东的母亲王绍侠后来知道儿子搞创业时,感到很失落,也很失望,但知子莫若母,王绍侠知道儿子想要的东西一定会努力拼搏争取,也就同意了。
同学当时也用很异样的眼光看他。现在大学生创业不算什么了,而且早就被社会、家庭和周围的朋友接受了,但是在那时这种行为是很难被接受的。特别作为一个外地人,没有背景、没有资金、没有自己的技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周围人包括自己的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但刘强东没有解释,他始终坚持创业,他愿意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和心血。
互联网大潮面前,谁能不心动
1998年—2001年,刘强东创业3年,赚了1200万净利润,垄断了中关村刻录机市场80%的市场份额。2001年,京东由代理商转型为零售商;2003年,“非典”迫使刘强东通过网络销售产品;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站上线,刘强东两条腿走路;2005年,京东彻底转型为电商企业。
IT硬件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1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摩尔定律”是1965年由美国人戈登.摩尔(GordonMoore)提出。戈登.摩尔后来创立了英特尔(Intel)公司,并依据他所发现的“摩尔定律”不断研发推出新品,进而促使整个电子行业都按照这一定律的节奏提高性能、降低价格。随着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IT硬件技术随之快速更新、升级,更高性能的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老产品不断被淘汰,而且产品淘汰的周期越来越短。
中关村IT硬件价格随着产品淘汰周期而剧烈波动,商家如果不能对价格做出有效反映,快速出货,很可能就会被淘汰出局。1998年之前,中关村商家卖一台电脑可以赚500~600元,如果碰到个不懂行的,可以赚1000元,但之后,赚钱就没这么容易了。刘强东卖的光磁产品价格波动也很剧烈,很多硬件厂家都杀入这个市场,价格战是商家们争夺市场的唯一手段。
当时,很多到中关村买刻录机的人,都是一些影楼老板之类的小商家。针对这些客户,刘强东做了一套傻瓜式多媒体系统,有十多张光盘,包含三十多万张图片、几十种模板,客户把刻录机买回家后,只要用鼠标点几下,就能做出一套不重样的婚礼VCD。
不过,刘强东发现,这些买刻录机的客户对电脑几乎一窍不通,自己做出来的系统,他们也不会用。刘强东决定为这些客户进行电脑技术培训,到他店里买刻录机的客户,他都要培训15天,才让人走。面对这些电脑盲,耐心、细致的服务是关键,刘强东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比如,有一个山西大同的客户,刘强东教了他3天时间,这位客户移动鼠标时终于不再拿起鼠标了。
刘强东还讲过一则笑话:一对哈尔滨下岗夫妻来他店里买刻录机,一天在培训完之后,刘强东出去了一趟,回来后他就发现这对夫妇正在研究刻录机可以拿来放茶杯。一个刻录机当时要两千多元,刘强东很是无奈。
耐心地培训好客户后,刘强东还会在客户购买的每一台刻录机上贴上“京东多媒体”的小标签,他会在纸片上写明:我从不卖假货,到任何时候,拿到这里都可以找到我。
从刘强东这里买了刻录机的顾客,几乎都成为当地唯一会做电脑效果图的人,良好的口碑让这些客户的同行们纷纷开始打听这种能够编辑字幕、做各种特效的刻录机和软件的购买渠道。半年后,客户在京东门外排起了长队,刘强东的生意越来越好,虽然价格逐步提高,但刻录机却越卖越火。此后,京东开始代理雅马哈、理光、NEC的产品,并获得全国独家代理权。
刘强东的生意越做越好,不过他仍然是中关村里众多IT从业者中不起眼的一个。1998年,中国互联网业风起云涌,门户网站概念兴起,网民人数突破100万。当年2月,张朝阳推出搜狐网;6月,丁磊将网易转型为门户网站;10月,周鸿祎成立3721,推出中文网络实名网址;11月,马化腾和张志东成立腾讯公司;12月,王志东的新浪网上线……这一年,互联网精英们在中关村的各个写字楼里,烧着投资人的钱,大办各类网站,并享受着媒体的关注和大众的膜拜。
在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中,刘强东没有心动,对互联网的发展也很漠然。在代理销售光磁产品的道路上,他当时准备一条道走到黑,成为行业老大。
1999年,京东多媒体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规模壮大了,原来的办公场所已经容纳不下刘强东了,他把北大资源西楼2422房间租了下来,房间面积有18平方米,公司很快搬了过去。刘强东的柜台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不久之后,刘强东又把隔壁的2426、2424租下来。2000年,刘强东买下了北大资源西楼的12层。
1999年,刘强东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互联网业兴起了一种新的网站形式——电子商务企业。当年3月,马云率领“十八罗汉”以50万元起步,在杭州家中创建了中国第一家B2B网站——阿里巴巴网站(www.alibaba.com);5月,王峻涛成立8848网站;8月包括IDG、Yahoo创始人之一的杨致远、台湾趋势科技公司创始人张明正、华尔街金融投资家薛蛮子(亚信和UT斯达康创始投资人)等从北京联邦软件手中购买45%股份;8月,邵亦波及谭海音在上海成立C2C网站——易趣网(www.eachnet.com)(2002年,易趣与eBay结盟,更名为eBay易趣,并迅速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在线交易社区);10月,高盛集团投资阿里巴巴500万美元;11月,李国庆和俞渝成立的中国科文公司和美国IDG、卢森堡剑桥、日本软银等联合投资成立B2C网站——当当网(www.dangdang.com)。2000年,雷军和陈年创立B2C网站——卓越网(www.joyo.com)(2004年8月19日美国亚马逊公司宣布收购卓越网,2007年卓越网更名为卓越亚马逊,2010年卓越亚马逊更名为亚马逊中国)。
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打着各种概念的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大潮面前,很少有人不心动。2000年,做IT硬件的联想集团柳传志也按捺不住触网的冲动,推出联想FM365.com,让中关村大街上一夜之间贴满香港小生谢霆锋的头像,煽情地问“谁让你心动?”这些刘强东都曾耳濡目染,但有趣的是,他当时仍没有想过自己会和互联网有什么关系,也从没想过去做电子商务,更没听说过什么8848,因为“自己的业务跟互联网没有关系,不需要上网”。
硬件利润薄如刀片,红海里的生意难做
在IT红海里,刘强东由一只小虾米成长为一条大鲨鱼,公司发展到2000年,初具规模的京东多媒体也开始扛不住刻录机价格狂跌带来的冲击。1998年的时候,一个刻录机可以赚1000元~2000元,到2000年,刻录机单价跌倒800元以下,毛利从几年前的40%跌到一台只赚10多元,已经形同农民工“搬砖头”。
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至2001年,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点高位下跌到2000点左右,跌幅达到60%。在大家都以为股市见底快要反弹的时候,“9R26;11”恐怖事件爆发,纳斯达克指数一路暴跌到1400点,市值蒸发2/3,有3万亿美元从纽约科技股中消失。这一年,全美网络公司倒闭537家,裁员10.1万人,“网络经济”的神话破灭。
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遭受到致命的打击,新浪股价上市时是20美元/股,最高达到50美元/股,后来跌倒1美元/股;搜狐股价从最高13美元/股跌到90多美分/股;网易则被停牌。许多网站裁员裁到最后干脆关门,联想FM365裁员30%,新浪采取“一小时走人”的裁员方式裁员。
“互联网泡沫”破灭对全球包括中国市场的电脑及硬件销售带来冲击。从从事市场研究的嘉纳公司公布的资料来看,全球2001年半导体收入比2000年1850亿美元的销售额下跌33%,美国最大供货公司英特尔销售收入下跌22.4%。与半导体相关的行业,负责供应制造半导体所需材料和设备的SEMI(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对下属2400家会员公司调查的结果显示,2001年的营业收入比2000年下降了30%。2001年,全球个人电脑销量下降了4.8%。由于全球性供过于求,从品牌电脑到配件,2001年国内零售价降价幅度都在50%以上。
当时,整个中关村商家都进入微利时代,所有的IT产品都在跌价,毛利越来越低。有些商家手里屯的货,今天卖出去可以赚几块钱,明天市场突然单价下跌10多元,就把利润吃掉了。有些人靠10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不到一年就赔光了。
2001年,在中关村IT商圈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京东的利润越来越薄,毛利率由1998年的7%下降到5%,全年6000万的销售收入,毛利只有300多万。做代理商是一个没有价值的流通环节,早晚要死掉,因为品牌厂商或分销商可以跨过代理商,直接到达零售商。
刘强东开始思考京东在业务形态上进行转型。摆在他面前有两条出路:一是往上走,成为分销商;二是往下走,成为零售商。
刘强东认为,分销环节的资源、物流平台、仓库等资源已被几个大经销商瓜分干净,凭京东当时的实力撼动不了市场格局。而且分销商能获得的利润甚至比代理商更低。以2001年全国最大的IT分销商神州数码为例子,当年,神州数码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5.2亿元,利润1.71亿元,毛利率却只有1.6%,远低于京东5%的毛利率。刘强东分析后认为,“分销公司在整个流通产业链中能够带来的价值很小,实际上就是一个资金和物流平台,它没有资格去赚更多的钱”,他放弃了做分销商的想法。
在经仔细权衡后,刘强东选择走第二条道路,黄光裕成为他的老师。国美电器跳过各级分销商,从厂家直接拿货,实现零供对接,降低进货价格,以此获得极具竞争力的终端零售价格,抢占市场,挤垮当时的百货公司等竞争对手……黄光裕开创的家电零售卖场模式深深地吸引着刘强东。
2001年,国美电器由北京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进军,当年5月,国美在全国开了13家门店。刘强东认为,IT、3C行业也完全可以复制国美电器在家电行业的零售卖场模式。为了学习国美电器的运作模式,刘强东开始迷上了逛国美电器卖场,此后,他几乎跑遍了国美在北京的各个门店。
转战零售领域放豪言,“让中关村电脑城消失”
2001年,中关村苏州街银丰大厦,刘强东的第一家零售店正式开张,店员两名,主要销售高端声卡、键盘、鼠标等毛利较高的电脑外设产品。刘强东和他的团队开始逐步摸索如何做好零售,他们从分析顾客的行为开始着手。根据男客户进店大部分向左走,而女客户向右走的行为习惯,他们将男性需求大的商品调整到左边,而女性需求量大的商品则摆在了右边。
另外,要做好零售,店里导购员的促销方式也要转变,代理是走量,导购员考虑的是20台、50台能返点多少,该采用怎样不同的价格策略。而零售则是一个苦活,需要一台一台去卖,如何吸引每一个客户到店里买东西,如何提高专业化程度和服务附加值,是做零售需要考虑的问题,两者的商业文化可谓大相径庭。
思维习惯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刘强东用了5个月的时间才让自己和员工从做代理的思路转到做零售。值得庆幸的是,刘强东做的第一家店就赢利了,然后,京东开始扩张,开设第二、第三家店,门店数量达到6家后,开店提速,最多时京东1个月开3家。
后来京东甚至把门店开到了沈阳。刘强东曾和当地的合作伙伴说:“京东要做全国性的连锁店,像国美一样,在全国开1000家ITSmallShop,让中关村电脑城消失。”这样的豪言当然有自壮声色的意味,但刘强东当时已经确信电脑城这种集贸市场式的渠道必然会走向衰落。他认为,从集贸市场、大型卖场到连锁经营是全球商业模式升级的发展路径,后一种模式替代前一种模式,都使效率和成本更具竞争力。
从第一家店起,刘强东就非常注意细节管理,并形成了独特的京东管理文化的雏形。比如京东内部规定:店面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情况下才可以开灯;纸箱必须由专人负责回收,再定期卖出去,变成钱。这种对成本近乎苛刻的控制在中关村并不多见。
另外,每天早晨,店里所有人要开半小时早会。每周,所有店长在一起“头脑风暴”四个小时,鸡毛蒜皮什么事儿都可以说,甚至有客户带来一只狗,在哪儿拉了屎都要说,以便今后有所防范。
2002年,京东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磁产品零售商,成为Maxell、TDK、威宝、三菱等品牌的区域代理。
2003年春节前,广州出现一种奇特的传染性怪病,医生将它命名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名“SARS”,俗称“非典”。到3月份,“非典”在全国蔓延开来,先后传播到香港和北京。民间关于“非典”的传闻开始流传,引发社会恐慌心理,但政府却一直没有出面表态。
3月,刘强东和同事们还被蒙在鼓里,他们正在制订2003年的发展计划,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在这一年将连锁店数量从12家增加到18家。
到4月3日,卫生部首次对“非典”表态:北京由于汲取了广州的教训,有效地控制了输入病例以及由这些病例引起的少数病例,所以没有向社会扩散。这一表态相当于正式承认了“非典”的存在。刘强东的发展大计被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摧毁了。由于恐惧染上“非典”,很多消费者都尽量减少外出,导致刘强东店里客流量急剧下降,生意变得冷冷清清。
“非典”疫情愈加严重,4月19日,刘强东选择暂时关店歇业。他在人大西门的城乡超市买了两金杯车方便面、火腿肠和矿泉水,发给公司的六十多名员工,让他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在家生活一个月,以躲避“非典”疫情。
刘强东这样做,将使公司遭受巨大损失,但他对自己的做法并不后悔。在他看来,员工的生命安全大于公司的生存权,公司可以倒闭,但是不能有任何员工因为工作而感染“非典”。如果有这种事发生,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成功。
在安排好所有的员工之后,刘强东和公司的几位负责人需要面对的是如何消化几百万的库存产品。为了提高毛利,京东一向与供应商采取现货现结,而不是“赊账”方式,也就是说,这些库存都是京东用自己的钱买下来的,如果不卖出去,所有亏损都会由京东自己承担,巨大的压力让刘强东整夜整夜地失眠。“非典”使IT产品跌价很快,最严重的时候一个月价格下跌41%,而员工的工资、房租,所有费用都不能省。在“非典”开始后,短短21天内,刘强东就亏损了800多万,约占他当时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
刘强东计算过,如果“非典”迟迟不结束,京东最多只能坚持半年。必须要把这些货卖出去,刘强东和他的部门经理们闭门商量对策,最后得出结论,唯一的销售途径只剩下网络论坛了,可是,此时刘强东甚至连BBS是什么都不知道。
刘强东去电信公司申请安装了ADSL,然后发动员工开始在搜狐、新浪的论坛里发帖子。因为帖子含有广告内容,很快就被论坛版主删掉了。即便帖子不被删也没人理他们,谁会相信网上发布的先打钱后发货的帖子啊?网友们认为他们是一群骗子。
刘强东和他的员工又注册了几百个QQ号,疯狂加QQ好友,推销自己的产品,折腾10多天,他们也就做成10多单生意。
后来,刘强东到一个叫CDbest的硬件论坛上发帖,所幸“京东多媒体”在硬件发烧友中还颇有知名度,一个版主知道刘强东,看到他发的帖子后开始在论坛里呼吁:京东多媒体我知道,这是一家在中关村卖光磁碟片的,不用考虑,不会有假的。结果京东当天就接到了7个订单,1个星期内京东迎来了36个用户。这36个用户,要么自身是玩家,要么是论坛版主,在网上很有影响力。此后,他们开始在论坛上推荐京东,由此给京东积聚了人气。
之后,论坛里那36个资深网友开始要求刘强东自己做网站,并承诺刘强东会帮他推荐。刘强东打听到租带宽、服务器、买域名、建论坛不过1000元左右,于是自己搭建了一个论坛。
2003年6月,刘强东成立京东论坛,并安排一位叫李梅的员工处理这些网络买家的需求。这时,京东多媒体网络交易的流程为:客户通过论坛发帖下单→客户汇款支付→刘强东收到货款到邮局通过邮寄包裹发货,完成整个流程几乎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6月的一天,刘强东打开京东的BBS论坛,“京东网管是个大白痴!”几个触目惊心的大红字出现在屏幕上,显然刚刚上线的网站被黑了。刘强东连忙让技术人员去IDC机房处理,技术人员用了几个小时将服务器重装了系统,网站终于恢复了正常。但是20分钟后,当刘强东刷新页面时,屏幕上又出现了“京东网管还是个大白痴!”的大字。
这可怎么办啊?刘强东赶快给江苏镇江的客户老吴打电话求助,老吴告诉他论坛被黑客攻击了,并介绍了一个上海的大哥给刘强东。拿到电话号码,刘强东赶紧联系,大哥问他要了网址,不到15秒钟,刘强东发现鼠标动了,主页回来了,大哥在论坛上留下一行小字,“这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牛×的服务器”。大哥告诉刘强东,京东的服务器一查有1300多个病毒,700多个漏洞,他说任何一个有点黑客技术的人都可以攻破京东的服务器。后来刘强东才知道,他们服务器安装的Windows2000系统是最原始的版本,没有打任何SP补丁,可谓漏洞百出。
6月底,“非典”得到控制,京东的线下业务恢复正常,但心有余悸的刘强东不敢再贸然扩张,维持了12家店面的规模。不过,京东来自网上的订单还在持续不断地增加。截至2003年年底,京东网上收到的订单超过了1000个,最多一天有35个订单,有时一天达成的交易甚至比一个线下实体店还多。后来被戏称为“京东电子商务第一人”的李梅已经处理不过来了。
刘强东感受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他开始研究亚马逊、eBay等几个主要电子商务网站的资料,研究之后他觉得,京东在网上销售硬件产品,会大有前途,他开始着手准备筹建自己的服务器和网店。
当时,电子商务80%都被eBay易趣垄断了,京东内部为是自己做一个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是到eBay易趣上去建一个店铺发生了激烈争论。大部分的同事都建议去eBay易趣开店,因为在eBay易趣上开网店,不需要买服务器,不需要编程序,开个店铺就可以赚钱。
但刘强东坚持京东要走独立平台发展模式。在他看来,一个人做电子商务无非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赚钱,希望能以此养家糊口,也许有些人赚的钱跟打工差不多,但是很自由,不用受到老板的约束,不用看老板的眼色,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另外一种则是希望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做出一番事业,希望能让自己的公司有能力服务于无数的家庭,能够为无数的用户带来便利,能够为无数的家庭带来欢乐。
按照刘强东的性格,毫无疑问他会选择第二种。当然做独立的电商平台压力会很大,但这样做,可以积累自己的客户。刘强东曾经说过一句很刺激淘宝店主的话,“一个连自己的用户都不能拥有的电子商务公司是很悲哀的”。
9月,刘强东开始招聘技术人员开发京东商城程序。与此同时,当当网现金流量由负转正,李国庆、俞渝夫妇引入国际著名投资机构老虎基金成为第三大股东。当当网资金充足,继续推行抢占市场占有率的策略。
同年,马云在确立B2B市场的领先地位后,突然开始杀入C2C市场,创建淘宝网,挑战eBay易趣。淘宝与eBay易趣的较量是电子商务网站间爆发的第一场大战,改变了市场的格局。而他们各自运用到的攻击、宣传手段后来也被其他互联网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