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其九 漫兴 杜甫
[译文]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出典] 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 其九
注:
1、 《绝句漫兴九首》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 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 狂风挽断最长条。
2、注释:
3、译文: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谁道只一个清早未加留意,竟然已被狂风扯断了最长的枝条。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闲翻胡适精品集,《<绝句一百首>的后记》中抄了杜甫的一首《绝句漫兴》九之一,诗曰:“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诗后胡适的“后记”写道:“《神会语录》:‘问,若为生是无念?答,不作意即是无念。’我引老杜此诗解之。”
说实话,对胡适的禅意没什么会心处,倒是杜甫所谓杨柳腰更有意思一些。古人对女人的审美着眼点很多,但细腰相对突出。查《诗经》没有找到材料,不过,楚王好细腰的典故人人知道,以至“楚腰”此后就成了细腰的代名词,有“楚腰纤细掌中轻”以及“荆歌艳楚腰”之类的句子。
腰单是细也不能说是完美,还要灵动,而灵动莫过于“弱柳扶风”的样子,于是杨柳腰就是最常见的形容了。好像白居易也有诗说到这个,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曾去广州游览,广州有塔,别号“小蛮腰”,大约即由此来,有种粉色的暧昧在里面。最大胆的是《水浒传》中的描写,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时,有段色情意味极浓的韵文,其中两句是:“杨柳腰脉脉春浓,樱桃口呀呀气喘”,与白氏的大作像是一对。
从诗的内容看,比喻细腰的杨柳应该不是树干,而是树枝,这才称得上“杨柳依依”这四个字,否则就没有感觉了。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篇说:“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要说女人的腰已经“十围”,状如水桶,那简直没法再看,所以,杨柳腰就是腰如柳枝。
如果有兴趣去查书,此类的说法一定很多。杜甫是个正派人尚且如此写,轻薄浪子就更不消说。如果凭私意猜测杜诗的后两句,虽说看起来像写天气,狂风折柳,但是不是也有一点喻意在里面,像《红楼梦》迎春判词所谓“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是特别惹人怜爱的,遗憾的是“狂风”无怜香惜玉之心,毫不解风情,以至使杜甫有“挽断最长条”的感叹。大约也正是这一无知无识的“不作意”,被胡适藉以解释“无念”的吧。狂风可以,人做不到。
6、柳,是公认的“报春者”。唐朝杜甫曾在诗中咏道:“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那么,柳树报春是否有科学道理?
据研究,柳树之所以能够“迎得春光先到来”,正是因为柳对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只要初春气温稍有回升,气温达到10℃以上,柳就会争先发芽长叶。而气候学家一般是以五天一候的候平均气温达10℃时,作为春天的开始。所以,柳树吐芽的物候现象,正道出了春天的来临。所以,农谚说“柳树发芽报春晓”、“柳树萌芽早,初春来得早”,说的都是这个理儿。
不过,若有兴趣观察这一物候现象,有一点要注意。人们常说“春风杨柳万千条”,“杨柳”在诗人笔下常是不分彼此的,可是柳和杨尽管都属杨柳科,亲缘较近,但却并不是一回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清楚地说明:“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软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但是,自古以来,常把“杨柳”两字连用指代垂柳,说道:“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却难免让人误解了。
俗语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有很强的生命力。春天,只要气温、湿度、日照等气象条件适宜,你随便折根柳条插在土里,便会生根发芽并长成柳树,所以能四海为家。
诗人咏柳处处可见,什么“寻逐春风捉柳花”、“杨柳花飘新白雪”、“会得离人无限意,千条万絮惹春风”等等,数不胜数。古人送行更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有道是“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春天,不妨赏柳去。
7、仲春,杨柳发芽抽丝,成了多情的报春使者。春风杨柳万千条,漫游郊野,翠绿袅袅的柳枝儿随风澹荡。那轻盈婆娑的丰姿,展示着仪态万千、欣欣向荣的青春气息,把大千世界装饰地妩媚动人。杨柳—柔情的象征,多少文人墨客依杨柳为题,作词作赋,留下多少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復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诗中碧绿的柳枝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中,与春雨洗涤过粉红色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阳春三月,生气盎然的景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咏柳》诗中形象地刻画出杨柳曼长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姿态。
古人多以杨柳来描摹美女。柳枝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都比似美女的身姿、眉毛。“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以柳叶喻女子美好的眉毛,成了人们赞美女子容貌的习惯用语。“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在他的《绝句漫兴》中,把柔弱细长的柳枝,比作十五岁少女柔美纤细的腰肢。形容青春少女体态轻盈美好,妩媚而动人。白居易在《杨柳枝》词中唱道:“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柳丝条弱不胜莺.”把绿柳比作婀娜多情的少女,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春景图。
春风杨柳美景,是恋人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去处,明月作证,杨柳为媒,杨柳自然也就成了爱情的象征.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海后。”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甜美情景,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
在古代,亲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送恋人,送丈夫出远门,折支柳枝相赠,表达留恋不舍之意,借柳来祝福远行人。柳丝长,风吹澹荡缠绵,难分难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虽没有折柳曾别,却希望绵绵不断的柳丝,把情人的船儿系住,不要分离。五代·佚名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柳花曼曼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借问话来表达送行者的离别之情。唐·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古在南京市区南,是古人送别的地方,此亭附近栽有很多柳树,古人送别都折柳相赠。)劳劳亭,就是人们送别时最伤心痛苦的地方。轻柔的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会使柳条又变成青色。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的生命力不但为人们所赞颂,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柔情的象征,以柳来抒发人的情感。而流通纤翩,随风曼舞,多是借助风来使然。人们有往往讽喻那些依附权势和随风倒的势利小人。“乱条犹未变初黄,以得东风势更狂。借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曾巩的《咏柳》诗以柳喻人,把那些依仗别人的权势而张狂、为非作歹的小人描绘的淋漓尽致。
在民间,柳树还一直被视为降除瘟疫的象征。端午节门前插柳,便是如此。名医扁鹊,用柳叶骨熬膏治疗疔疮、痈肿。神医华佗用柳枝治疗骨折。连现代医院外科用的手术刀,也仿柳叶状制成,俗称“柳叶刀”。连我们常见的观世音菩萨像,也是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播洒甘露的造型。可见杨柳与人有很深的情怀。
8、杨柳与美女有关。她有婀娜的身姿,柔软的长条,狭长的嫩绿的叶儿,在微风中袅袅动人。这使诗人不由自主地把她与美女结合在一起。如杜甫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刘禹锡的“弱柳从风疑举袂”,许浑的“细摇柳脸牵长带”……
柳在《辞源》中组成的词还真不少。如柳眠(柳条下垂静止之状),柳幄(柳条下垂如帷幄貌),柳腰(柳树的长条)等。这些词把柳树形容得那么美好,在她周围一定发生过许多可爱的爱情故事吧?当然罗。
柳禹锡写过一首《竹枝词》,曲曰:“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杨柳青青江水平”正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杨柳垂青,江水映影,首句为我们设置了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也渲染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朱淑真的《生查子》词云:“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平凡的爱情故事,但经久不衰。其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写出了一种情人约会时奇妙的意境,被人们广为传诵。
当然,这些都是恋爱中的人们眼中的杨柳,在失恋的人眼中可就不同了。如陆游的“满城春色宫墙柳”,表面写得瑰丽多姿,春色融融,其实却饱含着作者的一片痴情和伤心。
9、一贯忧国忧民、不苟言笑的杜甫独坐书斋,隔窗远眺,竟然被春天的杨柳打动了。你看:“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在古代,15岁的女孩子长发盘起,已到成年了,她们充盈着青春的妩媚,扭动着纤纤的腰肢,美丽的人生拉开了帷幕。我想,一个再严肃、再忧郁的人,也会被这样生动的柳枝触动内心温暖、温情的部分。
依依的杨柳是女性和春天的象征,寄托着美好与祥和。古代文人爱柳: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谓之“欧公柳”,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柳”与“留”谐音,古代就有“折柳送行、吟诗话别”的习俗,以柳起兴,寄托着浓郁的离情别绪和牵肠思念。“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有一种用真情修炼而成的春色,如影随形,善解人意,伴随着友人寂寞的行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听歌的少女,内敛着性情,含蓄地端坐在民歌清新的旋律上。
杨柳从中国文化的深处而来,遥遥迢迢走了几千年的路,到今天依然鲜嫩如初,充满昂然的生机。
10、严冬刚过,料峭的春寒还在时暖时冷,却惊喜的看到,河边柳树已绽出鹅黄的嫩芽,那枝条也随着春的脚步柔软起来,在微风中飘舞着。
我爱所有的树木花草,其中最爱的有柳树。不是有句老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么?柳树就像出身于穷人家的孩子,对生存条件要求不高,随便插一根枝条,它就生根发芽,不用几年就长成大树了。
柳树虽然生命力很强,但却总给人一种柔弱的感觉。正如杜甫的漫兴诗写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柳树那曼妙的身姿,真像少女扭着细腰在舞蹈。
我沿着河边走着,忆起儿时,总在初春时节,柳树枝条柔软尚未长出嫩叶的时候,折一柳枝,按所需长短用小刀横着切断柳皮,抽出里面的白木,把一头的树皮削得很薄,然后制作成“柳哨”,和一群小伙伴吹得呜哇呜哇的,好不快乐!更不要说酷夏时节我们头上带的柳条帽了!
说到柳条帽,便想起白居易,他晚年从京城回到东都洛阳,在自家庭院中遍栽柳树,挥毫写下《种柳三咏》:“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荫。春风为催促,副取老人心。”每当清明,门上必插柳枝,并让子孙都带上柳冠,常言“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那么柳树为什么又叫杨柳呢?据民间传说,隋朝隋炀帝杨广,一次他巡游江南,采纳大臣建议,在通济渠两岸栽柳成荫,并御书赐柳姓“杨”。于是柳树又被叫做“杨柳”。
柳树在春天还会飘出雪白的“柳絮”,似花非花,似雪非雪,像雾一样漫天飞舞,轻到无法度量,拿在手里又会消失……正如女儿家的思绪,难以捉摸。于是 李商隐就写了诗来戏谑柳树:“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
说到第五句,又想起人们夸女子眉眼漂亮,总爱说“柳叶眉,杏核眼”。柳叶真的可以用来形容眉毛的美丽么?贺知章曾写下千古绝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春风裁出的如眉的美叶么?那万条垂下的丝绦呢?有一种叫做“金丝垂柳”的柳树,真的像极了女子飘飘的长发啊!
春天沿岸的柳树,冒出嫩绿,远远望去,如同绿色的烟雾,又像是绿色的纱罩朦胧着河岸。到了夏日,那随着微风摇曳的万千柳条,好像是一片碧绿的波涛在涌动,又像是一排绿色的瀑布飞流下来,伴着许多绿色的精灵在半空舞蹈,让人看了,魂思天外。
在众多的树木中,最多情者要数柳树了!柳树、柳条、柳叶、柳絮,处处都是情,处处都是诗。刘禹锡的诗里说:“……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白居易曾把柳树比作多情的美女:“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清风似舞腰”“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与留谐音,于是又成了亲友离别之寄托。《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王维在渭城曲里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刘禹锡也写过:“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虽然舍不得,还是要离开啊!于是这柳树寄托了多少离情别意!
我沿着河边走着,一株一株的抚摸着柳树,思古念今,魂游方外,仿佛我也成了一株柳树,在春风中舒挥长袖,任衣袂与长发都飘飘如仙,摇曳着那“恰似十五女儿腰”的身姿,在春天的和煦阳光下轻歌曼舞,宛若我那翻飞上下数千年的思绪。
多才多情的柳树啊,我何等的喜爱你!
11、春日的夕阳,柔柔的洒落大地,缕缕霞光从你的秀发里穿过,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湖面里倒映着你的倩影,袅袅娜娜,风姿绰约,直把人的灵魂震颤。杨柳,你这飘逸多情的精灵,什么时候翩然于人们赞赏的目光里?什么时候婀娜在诗人的意境里?什么时候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站在你的跟前,我想到很多,想得很远。
柳色如画,绽放着春天美丽的本色。南宋诗人杨万里说“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情只浅黄。”一抹淡黄,隐约可见,绿柳的新姿,跃现眼前。你是春的使者,淡青的柳色,引领春天涂抹出绿的主色调。
柳意如烟。轻淡的柳色,如烟如雾,淡雅朦胧。你弥漫着春的羞涩,春的缱绻。我似乎听到诗人高鼎在轻轻吟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柳色如烟,春色如烟,丝丝缕缕,沁人心田。我仿佛听见杜甫在说:“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杨柳吐青,春光乍泄,多美的意境?
柳枝依依,缠绕着亲朋好友间的丝丝柔情,难分难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这你这依依漫漫的杨柳之中了。
柳条如帘,卷起一片春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难怪诗人贺知章对你情有独钟了。真想把这帘子卷起,把春色留住,把春色收藏。
柳影袅袅,倒映着妩媚,倒映着温柔。“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的诗句写出了柳影的曼妙。微风吹过,湖水荡漾,柳影摇曳,心也摇曳。
最惬意的是,撑一叶小舟,随意地荡进平静的湖里,穿行在杨柳垂挂的湖面上,学着北宋诗人徐府摇头晃脑的样子,吟道:“夹岩桃花蘸水开,小舟撑出柳荫来”。轻轻撩开拂面的柳枝,闻着柳叶的清香,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了。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杨柳娇羞、袅娜、飘逸、朦胧的美,是其他树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我在众多树中独爱杨柳的原因。
杨柳,你袅娜在绮丽的古诗文中,袅娜在缠绵的唐诗宋词里,也永远袅娜在我的心里。
更多阅读
十五年有多少变化?——写在香港回归纪念日 2016年香港回归纪念日
有人说,十五年可以翻天覆地,也有人说,十五年不过是点滴毫厘。一转眼,香港回归十五年了。记得当年庆回归时,几乎是全程守着电视直播,半夜的解放军进驻接防,英军的黯然离开,元首的交接仪式等等,还能一一记起,不曾忘记的还有一颗激动与自豪心。
《论语》章句辩误,之三十五:“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章》)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 《江上吟》 功名富贵两蜗角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译文]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永久存在的话,汉水也应该朝西北流了。[出典] 李白 《江上吟》注:1、《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
二十不悔,三十而立 二十不悔是什么意思
人的一生大概的岁月,用一句古训来概括,就是如下: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想来甚为经典,二十不悔,年轻人,无论做何事,都不需要后悔,因为还有青春,还有时光可以挥霍。到三十,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了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 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译文] 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人的。[出典] 李白 《把酒问月》注:1、《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