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谈中医与儒家的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的故事

学生:老师,您说过中医学的养生及治病的主要原则,是维持或恢复人体内的阴阳平衡,请问我们该如何理解“阴阳平衡”四字呢?  老师:你说得不错,按中医学的理论,若破坏了人体内阴阳平衡的状态,便意味着生病,这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阴阳太过,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二是阴阳不足,如“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所以不管是血、气、形、志的太过或太少,都足以构成病因,因此中医讲求阴阳平衡。阴阳也者,即指宇宙中既互相关联、作用,又互相制约、对立的事物或现象。阴阳平衡,意思是使人体内部的组成部分,既相互对立、制约,又相互联系、相互为用,彼此形成的一种均势。

学生:我明白人体内阴阳若失去平衡便会产生疾病,但是什么原因导致失去平衡呢?

老师:因为人体会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的不断影响,所以它的平衡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反而是随着生命的规律、节奏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称之为动态的平衡。

学生:那么作为中医,我们可以怎样协助病者达致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呢?

老师:这要分两方面去谈,一是针对尚未被病邪所侵的人,一是针对已受病邪所侵的人。对于前者,中医学主张顺天而动,动而有节、有常。所谓“有节”、“有常”,便是不要动得太过。此外,形动时仍要保持神静,这样便可以达致形神兼备、动静结合,以维持人体阴阳的平衡状态。《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便是这个道理。

学生:对于后者又如何呢?

老师:对于已受病邪所侵的人,简单来说,中医可以采取消解或补益的两大法门,去恢复病者的阴阳平衡。常用的办法有八种,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总之,平衡的反面便是太过或不足,故不妨依此思路寻求补救的办法。

学生:这不就是儒家主张的中庸之道吗?

老师:不错!我不是曾告诉你中医学与儒家学说有许多相通之处吗?

学生:是的。请问老师何谓中庸之道呢?

老师:中庸之道里的“中”的概念出现较早。《论语·尧曰》提出治国的要诀为“允执其中”,“其”是指事物的两端或对立双方,“中”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状态或境界。后来孔子又把“中”、“庸”联系起来,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这里的“庸”有用、常的意思,“中庸”即用中,以中为常道。孔子认为事物的对立两端是客观存在的,但主张用“和”的方法,防止激化或转化。《礼记·中庸》「《礼记》,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故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共49篇,大多出自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指“中”是天下万事万物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此外,“和”亦有调和、和谐之意,表示均衡、协调、和合、统一的状态。

学生:啊!原来中庸之道有这么高深的道理,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不知它是怎样被借用到中医的理论中去的呢?

老师:在回答你的问题前,我想先谈一下《内经》产生的背景。作为现存中国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作,《内经》大概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它是建基于当时的哲学、天文、气象、历法、生物等多方面知识而形成的医学体系。而当时正是中国思想百家争鸣的年代,诸如儒、道、墨、法、阴阳五行等思想均盛行一时,故它们之间互相影响是很自然的事。事实上,儒家主张的中庸之道,便是从道家“物极必反”、中和、执中的思想吸收、演化而来,后又成为中医学致中和的理论基础。

学生:老师,能否举一个例子说明中医在实际诊症时,如何替病人达致阴阳平衡呢?

老师:这要分两个层次去说明,一是如何厘定“中”的标准,二才是如何达致中和(平衡)。就以脉诊为例,一般衡量正常脉象有几个标准,即脉搏和缓有力、从容有节和在尺部「尺部指手腕上脉诊时所按的部位之一,详见第三章第四节。」沉取时仍有一种从容不迫应指有力的气象,这便是“发而中节”的平脉(健康的脉象)。但平脉的标准却非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气候、地理环境以及年龄、性别、体质和身体活动状态不同而有变化,所以我们在诊症时,便需因时、因地和因人(三因)制宜,以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法,这便是执中的精神。至于如何将失衡的状态改变为平衡的状态,中医采取的办法是“和”,即“致中和”,以达致调治的目的。如《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便记载了许多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衷者补之,强者泻之。”

学生:我明白了。最后想请问在“过”与“不及”的两种情况中,何者更不可取,又或都一样不可取呢?

老师:关于“过犹不及”的问题,中医学更强调“过”的危害。如《内经·素问·宣明五气》有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并称为“五劳所伤”。就以人参进补为例,若能适量使用当可达滋补作用,但对于阴虚阳亢或阴明燥热的病人,却会适得其反,甚至使病情恶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2935.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谈“数与代数”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数与代数”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的内容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大的比重,地位重要,教学价值更重大。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大致包括了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

何新谈中医:感恩与忧思

何新谈中医:感恩与忧思2013年一整年几乎都为缠身重病所困扰。所患的病,在西医看来,实际是不治之症。所以在确诊以后,即使当病情最危重时,我也坚持未去住院。其后在全国遍访名医,包括所谓特异功能的非传统疗法都试过。几度反复,近乎绝望。最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区别浅谈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区别

(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地--金顶回教寺)(耶路撒冷基督教圣地--圣墓教堂:耶稣受难和复活的地方)(耶路撒冷犹太教圣地--哭墙:犹太教徒在做祷告)我本人是无神论者,并没有信奉任何教派,但由于这么多年去的国家相对多了,教堂、清真寺、佛教寺庙等去的

声明:《过犹不及——谈中医与儒家的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的故事》为网友喜欢不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