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相声《大话捧逗》的用语技巧
□耿国锋
摘要:文章分析了鲁迅作品中一种形式独特的语言艺术,并据此评析了2010年春晚相声《大话捧逗》的用语策略。最后从修辞的角度对这种语言艺术进行了说明、阐释。经典作品历久弥新,我们的再解读是希望对这种语言艺术更好地理解和传承。
关键词:《大话捧逗》语言艺术解读
引言
每年的春晚节目中,语言类节目(包括小品、相声)尤为观众所喜爱。2010 年春晚,由两位80后演员贾玲和白凯南表演的相声《大话捧逗》播出后,观众对该节目褒贬不一,许多观众对之竟持否定态度。央视春晚编导大胆启用新人的做法无疑值得观众期待,但春晚启用新人所带来的风险也使得编导在审查新人节目时更为苛刻。再加上《大话捧逗》脱胎于早期传统相声《论捧逗》,央视春晚演出平台规格之高,两位新人表演的相声《大话捧逗》没有理由不是优秀的语言类作品。造成观众持否定态度的原因很可能是没看懂,或者说,看这个节目时我们缺乏深度分析,而只是凭感觉就做出评价。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展开论述。通过对鲁迅作品语言艺术的分析,解读了《大话捧逗》的语言技巧,并从修辞的角度对这种形式独具的语言艺术进行说明、阐释。
鲁迅作品中一种形式独具的语言艺术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也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其语言艺术体现为多方面,我们仅以收录或曾收录到中小学教材中的几篇文章为例,来阐释它们语言上的共性———一种形式特别、表意深刻的语言艺术。
示例一,鲁迅《社戏》中有一段文字,写幼年的“我”等待名角小叫天出场的心理,语言颇有特色。摘录如下: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帮人乱打,看两三个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①
上述文字写“我”早年看社戏时,感到索然无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名角小叫天出场。文中等待的时间作者如写成“从九点多一直到十二点”,从文字表述上看,倒是简洁凝练,但会失去原文的表意神韵。原文故作繁复,看似啰嗦的叙述实际上恰能表达出“我”在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即索然无味、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示例二,鲁迅的散文诗《秋夜》,开篇有两句话很有特点: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②
上例表述如不考虑作者的写作目的,不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出发,两句话可缩略为一句话,如下: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枣树。改换后的表述语句通顺明白,简洁精练,而原文的表述, 第一句和第二句语意上重复,甚至第二句本身也显得多余。但考虑到作者的写作用意,考虑到全篇文章,鲁迅先生就是要通过这两个看上去重复啰嗦的语句来描写物理世界景物的无变化,反复强调自己当时(1924年12 月)心理世界的无聊、单调、彷徨和苦闷。这种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情感意义、联想意义,非如此重复的语言不能传达。
示例三,鲁迅的《〈呐喊〉自序》曾选入高中语文教材,里面有一段写“名医”给鲁迅父亲开药方的文字,摘录如下: ……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③
以上鲁迅如实描写了庸医如何误病人。庸医治不好病却开出难以找到或根本就找不到的药引来为难病人家属,既推诿了治不好病的责任,又显示出其医术的非同一般。奇特的药引,文中罗列了四种又加上省略号,语意上显示的是多不胜举。看似冗长的叙述无不透露着这种药引在当时是那样正常、普遍而实际上又是那样的荒诞不经。
上面所举三例,形象化的语言看似啰嗦、重复、冗长,但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表意目的,且极具韵味,耐人咀嚼。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品·含蓄》中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意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不须作者直接诠释说明旨意,或评论道理,让读者自去心领神会,如此才韵味盎然。这样看来,上述几例应归属“含蓄”的语言艺术,不同的是,鲁迅这里的“含蓄”,语言形式上非但不简洁,甚至故意繁冗、拖沓。这里的“含蓄”,其负面、消沉心理甚至讽刺用意正是通过有意重复、看似冗余的语言形式来传达的。从用语策略上看,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我们把这里讨论的鲁迅作品的“含蓄”语言艺术概括为:语言形式特别,表意充分且意蕴深远。
春晚相声《大话捧逗》的用语技巧分析援引上述结论, 我们分析2010 年春晚相声《大话捧逗》。2010年春晚相声《大话捧逗》,由两位80后新人表演,并在春晚节目评奖活动中获得了语言类节目三等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但网络上的跟帖评论却褒贬不一,甚至截然相反。这个获奖的相声小品,就传统相声《论捧逗》,围绕相声界名言“三分逗七分捧”的争论,演绎成三个版本:“琼瑶版”———《捧邪逗毒》、“宫廷版”—《捧深深逗蒙蒙》、“金庸版”—————宫廷版的《捧—《捧逗秘史》。在小品的最后一个版本——语言研究XINWENAIHAOZHE 2011·3(下半月) 逗秘史》中,女演员的言语极为反常。台词中有多处重复,摘录如下:
a.…… 您说的是三分逗七分捧吗? 您说的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三分逗和七分捧吗? 您说的难道真的就是传说中的三分逗和七分捧吗?它为什么要叫做三分逗和七分捧呢?
b.…… 没玩没了、没玩没了、没玩没了,没……
c.…… 您觉得没有关系吗? 您真的觉得没有关系吗? 您真的真的觉得没有关系吗? 您不会想跟我断绝关系吧?
d. 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 您真的真的觉得很难受吗? 可是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e. 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 您真的真的已经受不了了吗? 可是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f.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您真的真的已经不打算说相声了吗? 可是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g. 您不要命了吗? 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 您真的真的已经不打算要命了吗? 可是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④
仅就句子本身而言,语言形式重复、啰嗦、冗长,但联系我国乃至世界影视界的现状,尤其是电视剧,我们会发现该语言形式韵味悠长,耐人寻味。诚然,琼瑶剧、金庸剧、宫廷剧有很多影视精品甚至经典,甚至后来被续拍、翻拍。不可否认的是,重拍、翻拍的影视剧中,也有精品和上乘之作。但在续拍、翻拍的风潮中,不免有粗制滥拍的电影和肥皂剧,更不用说单纯追求商业利润的经典影视剧的重拍、翻拍剧。琼瑶剧中,以经典的《还珠格格》为例,竟有《还珠格格》1~4部,第一部24 集,第二部47 集、第三部40集、第四部几十集;有赵薇版的格格,有黄奕版的格格。再看金庸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有朱茵版的,有周迅版的;《笑傲江湖》有任贤齐版的令狐冲,有吕颂贤版的令狐冲,有李亚鹏版的令狐冲。宫廷剧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韩剧国语版《大长今》70集(李英爱),《贞观长歌》82 集。《铁齿铜牙纪晓岚》也有1~4 部(分别为24 集、20 集、48 集、42 集),小月的饰演者有不同的版本,袁立版最有名。而清宫戏则更热,像《康熙大帝》、《孝庄皇后》、《雍正皇帝》、《戏说乾隆》,等等。再有,在影视剧的命名上,《××秘史》可说是“宫廷剧”的一大特色。电视剧像《杨贵妃秘史》、《康熙秘史》、《前清秘史》、《太祖秘史》、《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拍宫廷剧的导演尤小刚尝到了“秘史”的甜头,拍的电视剧堪称“秘史系列”:之一、之二、之三等,要将“秘史进行到底”。不同版本的影视剧,集数越来越多冗长的电视剧,真的就像相声小品中说的———“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没……” 再看相声《大话捧逗》的最后一个版本———《捧逗秘史》,女演员贾玲的反常言语还是喋喋不休吗?有意重复、看似啰嗦的语言本身其实是在传达当今影视剧的现状———无节制的续拍、翻拍,并让观众在特别的语言形式中领会这种现状的无聊,进而微妙地传达出一种不满的情绪。
一句话,2010年央视春晚相声《大话捧逗》,其实是借“逗捧”的争辩,三个不同版本的演绎含蓄地传达出对当今影视剧大量续拍、翻拍这种无聊现状的微讽。如此看来,《大话捧逗》当是一个耐人品味的相声。值得注意的是,当今春晚节目日益“娱乐化”,大多数观众的娱乐审美趋向日益“快餐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大话捧逗》这样耐品的相声招来非议便不足为怪。换个角度看,《大话捧逗》这样耐品的相声在春晚中便显得弥足珍贵。韩愈在《马说》中有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这里生发一句,如果《大话捧逗》是千里马,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是不是能识别出“千里马”的“伯乐”呢?!
修辞学的阐释上述用语言形式本身而非用语义简单告白的“含蓄”方式也可找到语言学上的解释:用看似重复、繁冗拖沓的语言形式来传达焦躁不安、无聊、苦闷等负面心理和微讽用意的方式,可归结为沈卢旭先生所说的“存瑕”修辞格。所谓“存瑕”,是一种不拘成格的超然脱略之文;是有意在语句中留存某些反常因素,却能收到特殊的审美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⑤
古人行文讲究“简”,且看不讲求“言简意赅”的语例。例如《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音迓,迎义)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
刘知几以为后面四个排举(即“齐使秃者御秃者”至末) 不必一一列举。他在《史通·叙事》篇中认为后面四个排举可以括举,“但云:各以其类逆(迎义)。必事皆再述,则于文殊费, 此为烦句也。”
魏际瑞却反对这一说法。他在《伯子论文》中说:古人文字有累句、涩句、不成句处,而不改者,非不能改也。改之或伤气格,故宁存其自然。名帖之存败笔,古琴之存焦尾,是也。昔人论……《公羊传》(当做《谷梁传》)齐使跛者逆跛者,秃者逆秃者,眇者逆眇者,宜删,云各以类逆(迎义)。简则简矣,而非公羊……之文,又于神情特不生动。知此说者,可悟存瑕之故矣。
魏氏强调“ 存瑕之故” 是“ 改之或伤气格, 故宁存其自然”, 改之“非公羊之文,又于神情特不生动”,这种说法很有道理。我们将二、三节论述的形式独具的语言艺术归为“含蓄”手法。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含蓄”手法,其在语言形式上非但不简洁,反而有意重复、故意繁冗拖沓,以求传达无聊、彷徨等负面、消极心态甚至微讽用意的用语技巧。从修辞上看,这种形式独具的语言艺术又可归为“存瑕”修辞格。
经典作品历久弥新,语言魅力韵味无穷。对鲁迅作品的再解读,以及据此对2010 年央视春晚相声《大话捧逗》的评析,我们以期对这种形式独具的语言艺术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文为2010 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新时期鲁迅作品语言艺术的再解读》,项目编号: 102400430096) 注释: ①③鲁迅选集(第一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年版。②鲁迅选集(第二卷),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④http://v.ku6.com/show/COT_PluCvJjJYSjF.html⑤沈卢旭:《修辞学散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讲师,硕士)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