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一作《鸣筝》 时时误拂弦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 想要引起周郎的注意,就不断地拨错筝弦。

[出典] 李端 《听筝》(一作《鸣筝》)

注:

1、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2、注释: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一作《鸣筝》) 时时误拂弦

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3、译文1: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译文2:

饰有金粟轴的古筝轰鸣,洁白的手弹拨在玉房前。为让听曲周郎回首顾盼,常常是故意拨错了筝弦。



4、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己。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大历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杭州司马。李端才思敏捷,工于诗作,又长于奕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辞官归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作品多应酬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有所反映,喜作律体,亦擅长七言诗行,于大历才子中罕见。有《李端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



5、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喻指听者)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它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啊,原来是误非真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意趣韵味无穷。



6、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既然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

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

当然,诗人也注意到了弹奏的环境:"玉房前",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

画面上,"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绐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

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我们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那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吧。

当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但弹筝的女子不知何故而"时时误拂弦"。这并非偶尔失手,因为是"时时’’发生,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

为什么会这样呢?诗人觉察到了:弹筝女子"时时误拂弦",是"欲得周郎顾"。史传:周郎精于音律,当时即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郎当然已作古人,但弹筝女子仍然希望能得到今天的"周郎"——知音者的 一"顾",她为此不惜有意错弹,以期引起"周郎"的注意。

一般容易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我们更乐于将这种故意的失误,看成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



7、拂弦是古筝的特有指法,又称“刮奏”。拂弦最能体现古筝乐器的艺术特色,它对旋律具有华彩性的装饰效果,既可表现潺潺流水,叮咚作响,又可模拟连天悲风,呼啸而来。

不同类的刮奏在具体运用方面是颇有讲究的。大体分为连接性刮奏、装饰性刮奏和内容性刮奏。

连接性刮奏,必须做到“连”,要最大程度地使其与前后音相连,这就又牵涉到刮奏的时值问题,应依照刻定的时值来安排刮奏的长度和音阶走行的频率,务求充实、饱满,前后戮连,才能够达到连接性刮奏的目的。

而装饰性刮奏则重在“装饰”二字,必须起到“锦上添花”的功用,要做到短小灵动,突出一个“趣”字,因此装饰性刮奏的音阶行走频率一般较快,要刮得轻盈流畅而不死板。

内容性刮奏是刮奏运用中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它要表现的景象和情绪千变万化,完全在于演奏者如何表达。同一个刮奏在不同的乐曲中有不同的意味,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又有不同的灵性,在不同的听者耳中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内容性刮奏的高深之处就在于演奏者须与听者形成共鸣,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弹奏与听众脑海中浮现的内容统一起来。所以,把握内容性刮奏最关键的在于“感受”,能准确地表现意境,表现情绪。

现在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李端那首“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意境吧!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筝弹得行云流水。其时周郎大名遍吴中,作为专业的筝者,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他。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能在思慕已久的周郎面前一展才艺,一定要选一段精彩绝伦的筝曲以娱知音,而且还要使用最有表现力的指法——拂弦。当然,这段拂弦是内容性刮奏,要做到寓情与弦,寓境于弦,以期获得周郎的共鸣。

作为一个职业的筝者,把曲子弹得完美无瑕是应有的素养,何况她从习筝以来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那么严格!而这次盛会中宾客的尊贵,房舍的精美,秦筝的华丽,无一不暗示她这次盛会必须完美无瑕,不能出任何差错。她对自己的技艺也有绝对的自信。她是吴中有名的筝妓,筝艺已趋化境,而这曲子她已经谈弹过上千遍。

但不知为什么,她脑海里浮现出“曲有误,周郎顾”的那句歌谣。她微笑着摇摇头,象是想把这句歌谣甩掉。她是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周郎的注意的!因为弹错而注意到自己,那就不是青眼而是轻视了;就算他认为自己是故意弹错引他注目,他也会认为自己轻佻的。她虽然是个地位卑贱的筝妓,也不屑于用这种方式来赢得知音。

开始弹奏了。她轻扬皓腕,指尖便流出天籁般的乐音,正所谓“奏清角之要妙,咏绉虞与鹿鸣。兽连轩而率舞,凤琅沧而集庭”,动听得似乎鸟兽都将闻之起舞。拂弦这段更是极尽佳妙,手型柔媚妙曼,乐音一时如淙淙溪流,一时如滔滔江水,一时又如瀑布飞溅。

但是,接下来,尽管她百般注意,拂弦时还是出错了!而且还错了不止一次!她的错误泄漏了她的内心秘密。根据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这次错误是潜意识发挥作用的结果。正如弗氏所说,“过失不是无因而致;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们是两种意向同时引起——或互相干涉——的结果;它们是有意义的。”而“时时误拂弦”则是重复的过失问题。他认为“错误而至于重复,可见它必有用意,而不是事出无因”。也就是说,过失看起来似乎是被动的,但它们其实是一种主动的行为,甚至是故意的一种心理倾向或意向的体现。过失是由于两种‘意向’互相牵制而发生的心理行动。说到底,她内心还是希望得到周郎一顾啊!这种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背叛了她的自尊和骄傲。

她略带惶恐地瞥向周郎,不出意外地发现周郎也向她望来。幸运的是,她在这双眼睛里看到的不是轻蔑与嘲弄,而是对她筝艺的欣赏和珍惜,以及对如诗般少女心事的了然与体谅。

一瞬间,她觉得能得如此知音,作为一个筝者此生已经无憾。

对我而言,读这首诗是多重的享受。多情擅艺的筝者、闻弦歌而知雅意的周郎从美妙的筝音和风流的诗词中翩翩走来,定格在永恒。

本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0932.html

更多阅读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晏殊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译文] 溶溶的月光洒落在庭院的梨花上,洒落在柳絮上;淡淡的微风吹拂着梨花,吹落了柳絮在池塘里。[出典] 北宋 晏殊 《寓意》(一作《无题》)注:1、 《寓意》 晏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人约黄昏后 电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译文] 月儿从柳树上升起,我和心上人啊,相约在黄昏后的时间。[出典] 欧阳修 《生查子》注:1、 《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译文] 泉水流过高山响声软绵无力,黄昏的余晖照在幽深的松林里显得冷峻。[出典] 王维 《过香积寺》注:1、《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

声明:《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一作《鸣筝》 时时误拂弦》为网友話茤蘂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