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来自: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梁启东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进程中奋勇前进。
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唯一宗旨,成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庄严宣布,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我们党80多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实践,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三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思想。他们长期坚持、反复强调这个思想,就是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不断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党领导的革命、建设的改革事业,全部都是体现人民的意志、依靠人民的力量来推动的。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党员来自于群众,始终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就会丧失执政的根基,一天也不能生存。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既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坚持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力量和智慧,才能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宗旨的新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个代表”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整体。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先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着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这种发展进步在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历史证明,文化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的作用,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进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始终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归结点和根本所在。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打碎束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桎梏,归根结底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大规模经济文化建设,归根结底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实践证明,党的立党之本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什么时候很好地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来自于“左”的思想的干扰,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受到阻滞和挫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认识不清,对党的宗旨理解不准,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失误,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灾难,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遭到严重的损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实行拨乱反正,提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为此,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是执政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南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了代表并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化”与反“西化”、“分化”与反“分化”的斗争错综复杂;在国内,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在看到巨大成就的同时,还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的地位、任务、队伍状况和所处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十六大提出的“两个转变”对党的历史方位有科学的判断。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三大挑战,面临着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始终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们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丰硕的利益。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淡化甚至背离了党的宗旨,把个人利益顶在头顶上,把人民利益踩在脚底下,以权谋私,欲壑难填,沉溺酒绿灯红,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马向东就是这样的腐败分子。虽然他们是极少数,却从反面说明,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实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风建设的关键问题。党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取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取决于党的作风。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最广大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看执政党是不是代表他们的利益,最直观的就是看执政党的党风,就是从身边党员干部的言行中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党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搞好党风,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才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实处。只有牢牢抓住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宗旨,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解决好各种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情况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矛盾:
对上负责与向对负责的矛盾。对上负责,就是向上级负责,主要是指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指示时的意识和态度;对下负责,就是向群众负责,主要是指在为群众谋利益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在为群众办实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应该说,向上级负责必须充分体现在向人民负责上。在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人把向上级负责和向人民负责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有的同志以向人民负责为借口,无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同志把向上级负责理解为唯上级是从,并把对上级负责体现为对上级个别领导的负责上;有的把市场交换原则也搬到了对上级的态度中,往往投其所好,欺上瞒下,不惜牺牲群众利益,来博得领导好感,实现个人的政治利益;有的玩忽职守,敷衍塞责,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如儿戏;有的铺张浪费,奢侈挥霍;有的欺上瞒下,虚报浮夸;还有的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重群众负担等。不仅使党的事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作为领导干部,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政治品格问题。在这里,我们要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社会发展长远发展利益与群众眼前利益的矛盾。群众的利益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没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不会有群众利益水平的提高。我们党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不放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应当承认,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与广大群众的眼前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为了长远利益而影响眼前利益的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改革成本。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和分配。从总体上讲,我们的改革使绝大多数人得到了实惠。但也会出现部分群体的利益暂时受到影响的现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从长远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最终必然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此,我们应该多做解释工作,通过广泛的、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各种矛盾,取得群众对改革的支持。
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不是地方利益的代表,更不是部门的代表。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党内既不允许搞宗派主义,也不允许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损害全局利益,就是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有的为了个人政治目的,不惜牺牲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他们往往以发展经济为名,行侵犯整体利益之实;为了打造自身的“政绩”,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这种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装点门面的短期行为,不仅不能使经济真正发展起来,而且直接导致群众的不满,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正确认识并切实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要在发挥和调动地方和部门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以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的矛盾。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而共同富裕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如果不大力发展经济,就不能摆脱贫穷,共同富裕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尤其是党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政策,更是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许多人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是,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两极分化。要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继续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要通过运用宏观调控工具,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采取转移支付等措施,逐步完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抑制不合理收入差距的扩大,既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保证共同富裕的原则得以实现,这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发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具体利益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根本利益上,全国人民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首先要了解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前在经济上,就是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牢牢把握这一点,就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需要重视的若干具体的现实问题。应该看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地区差距还较严重,贫富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趋势;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的问题。这就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要注重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激荡,注重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减少阵痛,化解矛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时,要注重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提高各级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建立整个社会的危机处理机制;在调整经济利益结构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前提下,既要注重效率,又要兼顾公平,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特别要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走路坐车、养老治病、就业住房、子女上学,都是大事,需要我们竭力去办,不能推诿搪塞。一时解决不了的,一定向群众解释清楚,创造条件积极解决。
要在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起指导和推动作用。抓住这个环节落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都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要在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表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要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要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各种不正之风,直接侵害群众利益,严重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监督的关口前移,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逐步减少和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严肃党的纪律,关键是从严执纪,决不允许腐败分子在党内有藏身之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更多阅读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关键词】:巴金《家》作品艺术成就《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31年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1935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家》的单行本。大半个世纪以来,《家》一版再版,成为中国新文学中最畅销的的
中国文理科最难考的大学前二十所排行榜 高考难度排行榜
中国文理科最难考的大学前二十所排行榜(1/20)文科:北京大学高考文科最难考前十所大学之NO.1北京大学。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人文学的实力处于无人能敌的地位,社会科学的实力虽不及人文那般不可动撼,但无疑也是全国最强的。国际知名度最高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探诂张 诒 三《论语·里仁》的“君子 小人喻于利的上一句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探诂张 诒 三《论语·里仁》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牵涉到“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可是,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解释清楚了。汉代以来的各家注解,虽算不上歧说纷纭 ,
以房事论国事:最雷人的风流秦太后
以房事论国事:史上最雷人的风流太后 (2012-03-13 09:16:28) 转载▼标签: 文化人文/历史朝花夕拾战国策秦宣太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非凡女性分类: 朝花夕拾·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2》中秦宣太后年轻时候的精彩
朦胧诗美美在朦胧——试论朦胧美以及朦胧诗的朦胧美 朦胧诗
朦胧诗美美在朦胧——试论朦胧美以及朦胧诗的朦胧美■夏蕾【摘要】孕育于十年动乱年月、发韧于七十年代末、崛起于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派,打破了“五四”运动以后新诗的稳定状态和统一格局,形成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坛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