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畲族文化调查报告 樟坪畲族乡

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畲族文化调查报告

Help ZhangPing sport.several township minoritycultural survey report

者:李平发

师:袁蓉

【内容摘要】:畲族文化,由于民族汉化,政府保护不力,自身不够重视,在现代经济大潮中的猛烈冲击下,正面处于险境,不少畲族文化遗产面临传承无力嚬临消失的困境。只有正视当前现状,采取必要措施,才能使其转危为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明晰畲族文化前进方向;政府工作到位政策倾斜,营造畲族文化内外环境;加强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打牢抓稳畲族文化发展基石;做好文化资源整合工作,扼制畲族文化消逝状态;利用有利形势和优势条件,打造畲族文化展现平台;图新思变因势利导,释放畲族文化无限潜能。随着文化软实力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深入开展,保护畲族文化免于为历史吞噬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畲族文化遗产,现状,困境,对策

在首个“文化遗产日”,北京有关部门选出56名各族小学生代表全国56个民族的孩子同写一封信,信中写道:“尽管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还比较朦胧,但是我们非常清楚,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来的家产,我们必须珍惜它,保护它,而决不能糟践它,破坏它…在“文化遗产日”里,我们向祖国庄严宣誓:“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我们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并时刻准备着担负起明天祖国交给我们的重任。”民族文化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又特别强调了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应有之义。民族文化通过历史长河的不断洗涤,沉淀着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那就是民族文化遗产。国家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受破坏和遗失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在中华大地上,56个民族共生共长,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随着文化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袭来,保护民族文化愈加困难,任重甚远。

江西师范高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二十五人于2009年7月6日奔赴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开展了以“践行科学发展观,砥砺青春,促和谐”为主题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活动。由于该乡地处偏远山区,畲族人民相对集中,比较完整而全面的保存了畲族文化的原始风貌,所以我们选取了樟坪畲族乡作为此次调研的活动地点。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位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西。全乡总人口4400余人,其中畲族人口约1200人,以山村居多,平均气温16.4度。据《清乾隆十五贵溪志》记载,畲族祖籍广州潮州之凤凰山,系盘銙之裔,盘、蓝、雷钟四姓,由闽入江西贵溪,现留雷,蓝,钟三姓,在此至少活了500年的时间。隋唐时期,畲民即在萼,闽,赣三省处繁衍生息。明代中期,聚居在福建长订一带的畲民,先后向浙南、闽北和赣东北的铅山,贵溪等地迁徙,主要居住在彰萍、化山、太崖,老屋基地。

畲汉人民长期杂居,生活方式趋于汉化,但仍保留着特有的民族文化,习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形式。畲族传统文化心理表征是独特的宗教观念,伦理精神和语言。畲族可移动文化遗存有祖国、龙仗、族谱碑刻、宣德暨、寿屏、唱本等畲族传统的文化生活牵系着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多之一体化和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畲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语言,服饰,艺术以及宗教,民间信仰,习俗,祠堂,祭祀礼仪,艺术。畲族医药学,又物各胜等,融江民族性格,乡土人情价值观念,伦理规范,人文色彩,审美情趣以及风尚习俗形成畲文化的形成畲文化形态,成为畲族文化遗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但在实践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现代化,城镇化市场化新形势下,畲族传统文化却得不到有效的传承与弘扬。遭到冷落,出现徘徊停滞状况,许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物质文化已经在人民的视线中慢慢淡化一些极具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的服饰,织棉,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畲族组图,祭祀宗教用品等;由于缺乏系统的保护和征集,绝大多数被当成破烂,垃圾扔掉或当废物处理,优秀的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命运。在畲乡,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了很多的畲族小朋友,甚至是同龄,除书本及各种媒体得来的知识外,不懂得本民族的民歌,更不能真正了解并掌握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畲族文化出现了“断层、碎片”现状。由此甚至让我们衍生了一种思考,如今的畲族文化还能走多远,他的未来又会怎样,我们中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五十六个民族如今是否已经名存实亡了。

一、民族文化及其研究的意义

1.1民族文化的意义

根据《辞海》的解释,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了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其中,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1.2研究的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作为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民族文化,历来发挥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功能,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民族凝聚力,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社会变迁和人类自身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对于中国而言,众多民族在悠久而漫长的岁月里创造出丰富而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加强对各族人民民族文化的研究,对于整合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对其的研究,密切了解其发展态势,引导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民族文化的意义远不止本身,它也是标识民族身份的载体,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以物质或非物质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器具、书画、习俗礼仪、手工技艺、表演艺术以及与这些形式相关的文化形式元素,犹如人类进化的基因,历经周折而脉络不断,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着民族的文化身份和独特的个性。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思路决定出路。民族文化作为各民族人们的思想结晶,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潜在资源。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作用,在思想意识领域上引导人们科学生产、生活。大力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可以使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就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调研组在樟坪畲族乡开展了实地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抽样调查为辅,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到了当地人民对畲族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在中国汉族文化与畲族文化中,认为畲族文化更具吸引力的占了37%,在家中将畲族语言的占56.9%,普通话的占31%,认为畲族传统文化对于今天还是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家学习了解的占85.4%,对于畲族传统文化不怎么理解,有排斥心理的占52.3%,支持畲乡建畲族博物馆的占43.6%,认为传统习俗太过繁琐,传统的庆祝方式已经吧适应的占53.8%,能完全熟悉盘瓠精神的占5.5%,对于樟坪畲族乡政府耗巨资修建图腾广场,修建龙麒大桥,认为浪费钱财的占30.7%,通过网络、书籍、杂志了解畲族历史的占12.3%,老师和父母讲述占27.6%,没有兴趣了解占49.8%,认为没有必要保护畲族文化的占39.4%。

数字显示畲族文化的困窘局面和严峻的态势,保护畲族文化刻不容缓。当地人民对畲族文化的冷落令人担忧。

二、樟坪畲族乡畲族文化概况及畲族文化形成原因探索

1.1畲族文化概括

畲族的祖籍在广东汕头,明朝中期,居住在广东、福建、广州一带的畲族,因吧堪封建统治的压迫,先后向浙南、闽北和赣东北等地迁徙,历经千辛万苦,一部分畲民终于在贵溪市樟坪畲族乡落户。迁来贵溪溪的畲民有蓝,雷两个姓氏,至今已有二十四代,他们在这儿至少生活3500年的时间。由于迁徙时间早,居住地形比较闭塞。畲族传统文化较完整的在畲乡予以了保留。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和运用网络等方式,调研组成员对该乡的畲族文化节予以了系统的整理,具体如下:

●民族语言。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族语言有两类,一类是接近于瑶语的“布努”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另一类是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一种语言,但语音上与客家语又稍有区别,少数词语与客家话也完全不同,畲族乡畲民使用的是后一类语言。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晓汉文,在日常生活中都以当地的汉语为交际工具。畲语是全国畲族通用的民族语言,是畲族最主要的民族特征之一。樟坪畲族乡畲民通过双语制,与汉族交往时,说当地汉语汉语或普通话,畲族内部交际时,说本族内部通过的畲语。畲族语言文字反映了畲族历史文化的丰富内容,其语言不但与苗瑶语族语言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而且和汉族人民长期杂居,在经济,文化上互相学习和交流,可以说,畲族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吸收相邻民族文化的某些因素,因而形成其文化结构的个性。

传统服饰。畲族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男子的服装式样有两种,一种是平常穿的大襟无领青色麻布短衫;另一种是结婚或祭祖的穿的礼服,红顶黑段官帽,青色或红色长衫,外套龙凤马褂长衫衣襟口和胸前有一方绣有龙的德花纹图案,脚案白色布袜,圆口黑面布底鞋。畲族女子的服饰大多是自织的粗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一般来说,花边,边纹宽的是中青年妇女的服饰。她们均系一条一尺多宽的围裙,腰间还束有一条花腰带,亦叫合手巾带,宽四厘米,长一尺余,上面有各种装饰花纹,也有绣上“百年好合”“五世其昌”等吉祥语句的。还有的是用蓝印花布制作的,束上它别有一番风采。衣服和围襟上亦绣有各种花卉,鸟兽及几何图案。畲族女子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致的竹管,外包红布巾白,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者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畲族称它为“龙髻”表示是“三乡五”戴的凤冠。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配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显得格外艳丽夺目,畲家少女两鬓夹有两支银簪,订了婚,须脱下一边,以示已许配人家。由于交通的改善和畲汉杂居状况,现在樟坪畲族乡部分村落60岁以上的畲族女性还部分保持穿民族服装,大部分畲民只在节日和特定的婚庆等日子里才穿民族服饰,畲族男子服饰已与汉族无异。该乡的妇女喜戴精美别致的斗笠,男女均喜欢镶金牙,一般是上齿的左右各一颗。谈笑之间,金光闪闪,别有一种风味。

居住饮食。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为户牖”,聚族而居。樟坪畲族乡的居民,除杨家垄和畲家乐新居民区外,其它五个行政村的居民大都住茅草屋和木结构瓦房。火笼,火塘是该乡大部分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边取暖。畲族乡,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番薯丝(又称地瓜半)为主食,地瓜半掺上稻米蒸成饭,叫“番薯丝饭”。将玉米磨成细粉,合米炊食,叫“包罗半胡”,纯米饭只在宴请贵宾时才用,副食除蔬菜外,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端午粽子,民间称犄角;该乡三月三的节令食品,乌饭,是乌饭数的嫩叶捣碎,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乌黑发亮的乌饭。樟坪畲族乡的居民嗜酒。酒有用糯米酿造的叫“米酒”,醇香浓郁,味甜可口;有用小麦酿的叫“麦酒”,淡而无味。畲民喜食米饭,以灿米最为普通,番薯,粉丝,猪肉,竹笋均为该乡重要食品,饮茶是畲家日常必不可少的,大部分以自产的烘青茶为主。

婚姻家庭。氏族外婚制是畲族传统婚俗的基本特征。一般同姓不同婚,古时只在本民族内部的盘,雷,蓝,钟四姓中自相婚配。由于姓氏少,加上畲族居住的村落多为同姓同族的自然村,血缘居住特点明显,各村分布又较分散,故同姓不同房,即同姓不同香炉的也可以通婚,五服以外,也可以同姓结婚,但比较少见。畲族婚俗出现不同香炉或不同祠堂的同姓通婚,属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分裂成不同外婚单位,而决不是氏族外婚制这一基本特征的消失。贵溪市樟坪畲族乡民蓝,雷,钟三姓互相通婚,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的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畲族男女多数开朗,大方,受封建礼束少,风行通过“对歌”来确定婚姻对象。

畲族主艺。主要表现在刺绣,织花带,竹编,剪纸上。畲族女性衣裳,蚊帐,被单,肚兜,鞋面,烟袋等通常有刺花的传统习惯,从事刺绣者以男性居多,各畲村都有一、二位刺绣能人,刺绣以动植物和几何图案为主,也有人物的;刺绣色彩鲜明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畲族花带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线手工编织而成。长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宽1至6厘米,花带色彩多样,有蓝底红花,绿底白花,白底黑字纹饰多种,“七根花”至“十九根花”多种规格,畲族彩带和竹编颇受赞誉,尤以竹编斗笠名扬四方。木雕族牌,窗棂等。石雕祠宇宫庙吉祥物,神龛佛座等,均做工精细,刀法娴熟。樟坪畲族乡刺绣,竹编与木雕保存较好,各村寨房屋雕栏画栋,精美绝伦。

●畲族文艺。包括畲族歌谣,故事,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其中畲族民歌独树一帜,主要包括本民族历史传统的采茶歌,配智慧的唢歌和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交恋歌,是畲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民歌中有酒令,童谣,谜语,隐语,撩歌,十字变,小说等。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传统的山歌,至今流传下来的就有约1000多篇首,四五万行,其以历史传说山歌流传最广。在长篇叙事诗歌中最著名的就是《高皇歌》。樟坪畲族乡中,广泛流传着盘神话传说,它以及与此相联带的盘的图腾礼仪,图腾标志,图腾禁忌等,典型的反应了畲族乡图腾文化的特色,畲族乡比较流行《马灯舞》、《扁担舞》、《橙舞》。

●武术体育。畲族人民历来重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项目也很多,有武术,登山,“打尺寸“,”操石桑“,骑”海“马,竹林竞技等。畲族武术以畲拳最著名,棍次之。畲拳乃畲族独创,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是在吸取南少林精华的基础上融汇而成,具有步稳势烈,发力短猛,攻守门户严谨,进攻多用指法,掌法的特点,创编者名叫雷乌龙,人们尊称”乌龙公“。畲拳的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削,踢,跳,扫等。进攻时多用拳肘,防守时常用前臂和掌。讲究以肘护肋,步伐稳健,动作稳健,动作紧凑,进退灵活,具有”下如铁钉,上如车轮,手如辗盘,眼如铜铃的特征。畲拳中有点穴绝招一旦被点中穴位,便动荡不得。

民族宗教。以祖宗崇拜和多神崇拜为特征的宗教文化,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建筑大多为单层砖木结构瓦房,古朴庄严,往往是村里最壮观的建筑。畲村各姓珍藏有宗谱约一百多部,现存祖图,族仗等是畲族的珍贵文物。

畲族医药。畲族医药学有特殊传艺方式,独特的疾病观,疾病命名,疾病分类,治疗方法,专科性强,富有民族特色。擅长用捏,抓,挑,刮和针刺疗法治病症,用草药秘方治不孕症,正骨疗伤和盛行食物疗法。历史上使用畲药308种,主要的77种,常用药30多种,经整理筛选的畲族单验方300多则。

畲族文物。畲族宗谱,男女服装,畲族族图,清道旗,剧本,歌本,书刊,歌会照片,文艺演出剧照,斗笠,纺车,线蓝,梳妆篮,针线篮。寿星杖,果盘,木盘,围脖,肚兜,帽圈,手扣,枕镜,香袋,蒙面绢;有不同花样的头饰,女服装,围裙,裙带,腰带,高鼻鞋等。苏维埃政府印信,肩章,螺号,犄号;铁质武器土枪,长矛,匕首,腰刀,尖刀,铁拳头;马灯,手电筒,桐油灯盏,插座;有生活用具沙锅,陶碗等。畲族乡还存有大量的匾额,楹联板,禁牌等。

●畲族的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其中以春节、端午最为隆重,但也有本民族特有的“招兵节”、“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等民族节日。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乌饭节。每逢节日,福建十邑地区畲民便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蒸煮乌米饭,祭祀祖先。

畲族民俗。樟坪畲族乡人民多由血缘相似的姓式聚族而居。该乡人民有祭祖做福等独特民俗,其中农历正月的水口是最隆重的祈求丰收的祭祀礼仪,与生产有关的有牛歇节,圆冬节等。畲民饮食之中,节日特殊食品有乌米饭,叶棕等。其婚俗中“做表姐”“难为”“迎亲伯”“花轿迎亲”“留轿”“拦旗“,婚礼中的男拜女不拜,喝”佳期酒“;丧俗中以歌代哭。

禁忌文化。畲族乡畲民在生活中有许多禁忌,如男子十八岁不结婚。不吃狗肉,不抬轿子,不吹喇叭,不当乞丐,不做民夫等。节日禁忌多如正月初一,忌挑粪,忌抬轿,吹喇叭,忌当乞丐,忌食狗肉。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忌挑烘,六月三不下田。

礼仪文化。畲族是一个文明礼貌的民族,勤劳朴实,热亲好客,至今还保持许多古雅纯朴优良的传统习俗。在道德规范方面,畲民历来的祭祖尊宗的遗风,加之长期与汉族人民杂居在一起,互相影响,对于孔孟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哲学已逐渐为畲民所吸收,形成了具有畲族独特风格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还有的说法:“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到喝满意为止。若是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现在在畲乡男客也是如此礼仪。

畲族历史。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名族。关于畲族来源,在樟坪畲族乡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弯”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湾”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中第一种说法可佐证的材料比较丰富,支持的人较多,所以比较可信。此说认为畲族和大部分瑶族都家喻户晓的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崇拜——盘瓠传说,传说的内容与汉晋时代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武陵弯”所流传的盘瓠传说大同小异,据此认为畲瑶两族与“武陵弯”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1.2畲族文化形成原因探索

畲族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兄弟名族中独树一帜,光辉璀璨。笔者通过细心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畲族文化的形成与以下五个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①外族文化的渗透和吸收。畲族僻居中国东南,人口少。但是由于其迁徙频繁,使其人口广泛分布于山区丘陵,历来与汉族、瑶族在经济、文化上有着密切的交流,其文化表现出极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受汉族影响,畲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礼仪文化中也吸收了大量孔孟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哲学,畲族武术是在吸收南少林精华的基础上融汇而成;与瑶族的关联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名族历史上,畲族中有一部分畲民使用瑶语的“布努”语(苗瑶语族苗语支),究其历史渊源,畲瑶两族均与“武陵弯”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畲族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吸取相邻名族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构成其文化结构个性。

②生存环境的深度辐射。研究表明,在一个名族的发展过程中,名族的生存环境会对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早在唐代,畲族人民就在闽粤赣交界地的广大山区繁衍生息,独特的山区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作用于畲族人民,催生出独具民族魅力的文化。这主要体现在畲族名族工艺、名族体育、住房和饮食四个方面。畲族竹编工艺在全国各民族中堪称一绝,竹林竞技、骑“海”马等颇具名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广受畲民欢迎和热爱。物质生活十分简朴,住房以茅草房和“埋权屋”为主。由山地之生存环境形成了其典型的山区农耕文化,在山区农耕经济和狩猎经济的基础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畲族文化结构。

③盘瓠传说的广泛流传。在畲族社会中,广泛流传着盘瓠神话传说,作为机智、勇敢的象征,盘瓠一直都是畲族人民崇拜的对象。历经几百年至千年,经久不衰。长期的无限膜拜加诸于畲族的民族心理逐步体现于畲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孕育了畲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传奇色彩。在服饰婚姻嫁娶上受“三公主”出嫁盘瓠的影响,畲家女喜欢穿精致的“凤凰装”,头戴“凤冠”,以祈吉祥如意,在嫁娶的流程和方式上也力求相同,丧葬上,由于盘瓠打猎殉身陈尸户外,明清时期畲族一般都丧葬抬棺山麓间,或移尸户外,迁来贵溪后,实行穿山隧葬,谓之“垄棺葬”;盘瓠传说还成功塑造了畲族的四大姓氏,传说的广泛流传或多或少的对畲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与其他民族一样,畲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有些任务对畲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或直接产生(创造)畲族文化,或间接演化,最终形成畲族文化,他们对于畲族文化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始祖盘瓠不仅创造了颇具传奇色彩的盘瓠传说,更形成了图腾礼仪,图腾标志和图腾禁忌为主要内容的图腾文化,衍生出长篇叙事史歌《高盘歌》又称《盘瓠王歌》,为了纪念蓝风高的英雄事迹,畲民形成了“打尺寸”的体育运动;雷乌龙首创畲拳,极大的促进了畲族武术的发展。正因为有这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出现,才使得畲族文化予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宗教迷信的影响。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民族文化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阶级社会中,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大,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畲族也不例外,独特的宗教观念是畲族传统文化心理表征之一,由此形成的祭祀宗教用品非常丰富,宗教建筑醒目突出。畲族信奉鬼神,在民间舞蹈中多有表现,如“刀铃舞”、“踏步舞”等。

三.从畲族文化调查看畲族文化现状

1.1樟坪畲族乡文化开发现状

贵溪市樟坪畲族乡是我省最早设立的七个民族乡之一,全乡面积12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82万亩,位于江西东北站,赣闽交界武夷山脉西麓,南邻福建光泽县,东临铅山县太源,畲族乡,西连贵溪市冷水镇和龙虎山,北接古镇文坊。以该乡为中心,聚居着大量的畲族人民,自明朝起,畲民落户江西省。畲民人数由迁徙时的二千人发展到目前的10万人;畲族文化在这块红土地上深深扎根。

樟坪畲族乡畲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文化遗产散落广大山区。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畲族乡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争取政策支持,实施远程规划,建立文化遗产整理工作机制。 樟坪畲族乡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保护畲族民间传统文化措施》《畲族文化建设实施发展计划》《畲族民间文化保护挖掘课题项目》,并申报建立江西畲族博物馆,目前,鹰潭市和贵溪市二级政府领导都十分关心和支持江西畲族博物馆建设,已将该项目纳入到鹰潭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并作为发展和繁荣民间文化事业予以重点抉择。在对畲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该乡畲族民间文化进行大面积普查。实施了长远计划,分步实施挖掘整理方案。根据樟坪畲族乡畲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民歌、灯舞、畲族风情传说、民族习惯等,有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了规范,认真筛选,确定其重点,归纳建档,建立保护科研项目。通过制定对畲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措施,挖掘整理研究课题,畲族乡文化实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得到创新发展。同时,樟坪畲族乡成立了专门的保护畲族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对民族宗教方面的物质遗产逐户上门调查摸底登记注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挖掘,整理和创新,先后整理出各种有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300多件(份)。2007年,樟坪畲族乡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工作启动。该乡民间传统艺术《马灯舞》已申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在对全国畲族民族文化进行整理考证后,60多万字的《樟坪畲族志》出版发行畲乡人有属于自己的历史。

②加大资金投入,重抓文化载体,彰显畲族文化独特魅力。为弘扬畲族文化,展现当代畲乡的精神风貌,畲族乡政府投入100余万元兴建畲族文化图腾广场,以壁画和图腾为灵魂,艺术化的表现畲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崇尚自然的精神风貌,是江西省唯一的畲族文化广场。图腾广场依山傍水,数亩之境,一面雄伟壮观,古朴、粗犷、大气的壁画余傲然耸立的图腾柱相呼应,激发了广大畲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组建了畲族乡马灯舞队,山歌合唱队,畲族舞等文化队伍,组建了吉么列队、蹴球队、毽球队、射弩队等民族传统体育队伍。乡政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分户建设,市场运作,加速发展”的建设原则,采取高起点规划,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生进行规划设计,请中南民族大学建筑学学者、专家参与评审指导。在建设中精心管理共设计出与类各具特色的民居风格,每户建设在外形设计、颜色搭配。座落布局均接受统一管理,统一进行文化村“美化、绿化、亮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彰显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情。现在的畲乡,一座民居、一栋办公楼、甚至一个护坡、一块桥栏都彰显着淳厚的民族特色。

③构建展现平台,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畲族文化品味和文化档次。为了实现用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铸造不朽的畲乡民族品牌,樟坪畲族乡成立了专门的保护畲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领导小组,开始了对“盘舿精神”的挖掘。2003年10月中央电视台、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民政府先后投资20余万创作挖掘整理打造了畲族民歌《畲乡恋歌》录制,并在中央三台转播,提升了畲族文化档次;2006年,原生态畲乡歌舞走进春节联欢晚会;2007年樟坪畲族乡畲马灯舞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金奖,畲乡“马灯舞”登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舞台;2009年3月,一部反映畲乡风情和新农村成果的现代歌舞剧《七彩畲乡》在南昌隆重开演,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畲族乡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为该传统文化的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长达10年的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就。

1.2樟坪畲族村乡畲族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樟坪畲族乡畲族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畲族乡畲族文化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存在着许多问题。调研组在认真调查整理后,认为畲族乡畲族文化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①畲族山歌难以传唱。据当地汉族村民讲,上世纪60年代处,经常听到畲民在山地田间唱着高亢悠扬的畲族山歌,三四岁的儿童都会唱畲族儿歌,年轻人学唱畲族山歌的风气很浓,老年人更是对山歌情有独钟,常在人们面前宣扬自己年轻时唱山歌的非凡风采。“畲歌不怕风雨吹,落田上山把歌对,只听歌声传山林,不见歌仙近前来”,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不仅畲族男女老少爱山歌、会唱歌,当时有些汉族邻居也会讲流利的畲族话,有些畲歌爱好者也跟着学唱畲族山歌。随着著名歌手年老去逝,又没做到有意识,有组织地去做好教学传习工作,加上传统畲歌的歌调与当代音乐差距较大,本民族年轻人不愿意唱,也不合大众的口味,畲族山歌将面临失传。现在,村里几乎听不到畲歌,偶尔在老人去逝的人家,进行丧事仪式过程中,如“买水洗俗”,“炒五谷米”,“讨位数”,“行孝”时,这些礼节必须要唱畲族歌,如果孝男、孝女都不会唱,也要请一个能唱几段的男女歌手来代替,仅此而已。有时有机会将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的时候,畲族人也不会把握机会、如开展“三月三”等歌会活动还要政府拿钱请畲女穿畲服,对唱山歌也需要补贴,最具畲族特色的嫁女长夜对歌习俗,也有几十年没有进行过了。年轻人对山歌不太兴趣,无法使畲家文艺推陈出新,也就失去发展动力。渐去渐远的音符,逐渐被人淡忘,可能成为遥远的绝唱。

②婚俗已被汉化或现代化。畲族婚俗是很有民族特色的,特别是“畲族的”“行嫁”婚俗,最能反映畲族古老的农耕文化和迁徙痕迹,畲族妇女的天足,装着最具民族色彩妆扮。她们热爱劳动,操理家务与男人有平等的家族地位,在旧社会,与当地汉族妇女形成明显的对照(汉族妇女不下田劳动,吃饭不上桌)。在旧社会畲族妇女被诬蔑为“禽家婆”,因“婆”为操劳之妇,反证了畲族妇女勤劳能干的美德和善歌快乐的性格。畲族姑娘出嫁的日子,是畲族人歌节,离开娘家的前一夜,夫妻进行长夜盘歌,不论是否亲戚朋友,尽可参加听(唱)歌取乐,畲族传统婚礼,以山歌为线,贯穿说有十多道礼仪程序中,婚礼蕴含着畲族深厚,纯朴的传统文化内涵,是研究畲族民俗文化典型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活标本”,但随着时代变迁,目前,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在樟坪畲族乡,畲女出嫁婚礼普遍穿婚纱,传统习俗受到严重冲击。

③畲族语言面临失传。一个民族的形成,主要确定于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习俗。语言是民族的标志之一。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整个樟坪畲族乡中,大部分畲族人民能讲族语,但交流时却不用畲族话,畲族大多数同时都说汉语方言,这种“双语制”现象一直延续至今,说畲语的时间也随着汉语教育的深入正慢慢减少,尤其是如今的青年早已不会唱畲歌、讲畲语,下一代正面临着畲语消失的危机。据调查,从1990年后结婚的37对新人中,只有12人是娶畲族姑娘,25人是娶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姑娘。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儿童不会讲或不愿讲畲族话。在家里,公公婆婆、丈夫为方便与汉族姑娘交流沟通,也要跟着讲当地汉语方言。社会上与同汉族同胞交流广泛,有的深交,出现了畲族家庭有汉族,汉族家庭有畲族,人们使用畲族概率更为减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对使用畲语机会更少,因不在家乡很少使用畲语。樟枰村的老年人都担心,再过五十年,一百年千年留传的畲语话将面临失传,也许很少人会讲畲语了。长此以往,再过若干年,畲族原有的语言将成为绝版。

④畲族服饰逐步消失。在畲族传统的服装中,女性沿袭凤凰鸟的装束,十分精致美观且富有鲜艳的民族特色。然而,一是因为历史上民族服饰引发的矛盾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怕穿戴服饰会引起歧视;二是由于用红头绳扎头髻插头簪太麻烦,穿镶秀“凤凰装”系红腰带陈旧等原因,年轻一代畲民平常已不再穿自己民族的服装了,只是在传统的节日才象征性的穿一下,甚至有畲族的青壮年已没有畲族的服装。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几乎没有看见一位畲民身穿畲族的服饰,也没有找到象征性的服饰,畲族服饰大多都被汉化了。畲族传统服饰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成了难以挽留的美丽。

⑤畲族祠堂倒塌损毁急需维修据史料记载,畲族非常尊敬祖先,在迁徙的岁月里,他们挑着箩筐,一只放着祖宗牌位、香炉及祖公村和祭祀器具,另一只放衣物和炊具。每逢祭祖的日子,从箩筐中请出祖宗祠牌,香炉择高地摆放,然后将猎获的兽肉等贡品跪拜祭祀一番。畲族人称装祖宗牌位的箩筐为“祖公担”,定居后,部分村建造祠堂。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由于历史悠久,现各村落仍保留祠堂,但由于畲族村相对规模较小,人口少,财力有限,畲族祠堂、官观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和失修情况。该乡樟坪民族学校书记雷永金告诉我们,祠堂瓦破橼烂,泥墙倾斜,濒临倒塌,这让他好担心。他盼望宗祠能够列入政府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拨些经费加以维修,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⑥畲族医药、武术、舞蹈、手工艺品处于面临失传的边缘。随着畲族乡大部分畲医因年事高而去世,部分畲药已失传或即将失传。畲族武术现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村,大量年轻人涌入城镇务工,专注练习畲族武术的人数寥寥可数;祭祀过程中的畲族舞蹈,如“请坛五音舞”“滚灯8字舞“等;随着畲族师公和老一辈人的渐行渐远,新一代人又不想学,后继无人现象已经很突出;手工艺的情况更糟,目前能做畲族传统服饰、打制畲族银饰和编织传统竹制工艺品的民间艺人,少之又少。如不采取措施,若干年后,畲医和畲族手工艺术都将失传。

四,保护畲族文化遗产、弘扬畲族文化的路径选择和对策研究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发展好畲族文化在当前严峻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畲族文化的保护是基础,发展才是关键,要行之有效的做好保护抢救畲族文化遗产和弘扬畲族文化,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统筹全局,明晰畲族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从本质上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关键环节上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文化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环境保障,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突出人的价值取向,强调发展的均衡协调性和整体综合性;文化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将文化和人的价值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二,要用先进文化来提高人的素质,武装人的头脑。科学发展观关注和科学诠释人的价值。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只有个人对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达到了科学的认识,才能在新的价值观、文化观的引导下,内化为实践行为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感。第三,要用先进文化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要创作积极健康,既能使人得到娱乐,又能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和陶冶的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

坚持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创新。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观。所谓全面协调,就是在十分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发展强调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强调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政治民主和生活改善。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必须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增加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注重文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激活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发展了,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独立的价值,还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动力、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文化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提高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文化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文化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促进发展的进程中,要特别注重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只重眼前利益,而要在发展的同时考虑未来的发展。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要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再生产等等,特别是要重视推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最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文化可以反复使用,具有使用频率越高,时间越久,价值越大的特征。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产生的人力资本具有集约型、专业化的特色,将在直接承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间接对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作用,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有投资小回报大的特点。其产品可以不断重复使用,而且具有期望重复使用的本能。这将大大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文化产业无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十分诱人、远大。

第二,整合资源,抓好规划,做好畲族文化的收集、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扼制文化消逝状态。

领导重视保护,部门抓好落实。根据目前畲族乡畲族文化面临的严峻的状况,畲族乡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力度,在包括资金、人力、政策各方面内容在内予以倾斜。各级机关要抓好落实,坚决贯彻好、执行好彰坪畲族乡政府所作出的各项决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彰坪畲族乡文化多姿多彩。担发展不平衡,这就需要按照时代的要求进行规划、整合、提高,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类别制定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地区间合作规划,打破与村之间的界限,以大文化圈为前提,对全乡民族文化建设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畲族乡政府要把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列入到议事日程,制定计划、措施,并安排专项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行政职责,积极做好畲族文化抢救保护发展工作。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好畲族村的古建筑、古文物、股文化遗产、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等重点文物视级别分列文物保护单位,依法保护。人民政府要逐年拨出必要经费,确保保护到位,对该乡民族文化部门认定的畲族文化,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出境。同时,民族文化部门还要负责拟定本行政区内限制摄影,录像,录音的畲族文化资料和实物,报同级人民政府公布,对限制摄影,录像录音的必经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国外,境外团体,个人研究或者营利为目的,到本乡进行畲族文化考察的,应该报畲族乡人民政府民族文化行政部门批准。

组织实施抢救,加强科学排查。民族文化资源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但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珍惜,还应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有失散可能的民族古籍,有失传可能的民族艺术,有失传可能的民族文物进行抢救性整理,对于目前广泛流传的民族文化艺术,应进行总结提高,不断创新,永葆艺术魅力。笔者认为,彰坪畲族乡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其核心内容是组织该乡民族文化工作者对分散各村的畲族文化遗产彻底的摸家底,进行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科学普查工作,并将普查结果登记,编撰和出版为政府实施有效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性科学依据。一是收集畲家古生产工具。织布机、古剃头盆、木臼、梨以及畲家女头簪等,二是开展畲乡民艺采风和民间艺术个案研究。着重挖掘畲族家竹乐器、有竹哨笛、四弘竹板胡、竹琴敲及竹敲打器乐等,配合抢救工程收集,通过改工,整理,展示畲文化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珍品。三是以三月三畲族传统节日为栔机,多方位的收集畲文化的成果,拓展畲族文化与汉文化有机融通渠道,促进民族大团结。四是族谱,祖图,服饰,文物的征集。五是挖掘原生态的畲族婚嫁场面。六是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具有畲族文化典型特征的畲族村寨,加以申报畲族文化各村和争取申报省历史文化各村,不失时机的推进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③整合优势资源,加快江西畲族博物馆的创建。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畲族乡畲族文物传承与保护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畲族文物缺乏一个全面而又规范的媒体,缺乏一个永久而又形象的载体,畲族乡相关部门的工作得不到有力的支撑。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问题正逐步得到了正视,该乡政府已开始着手解决。调研期间,据贵溪市彰坪畲族乡乡党委书记郑占介绍,当前,建立畲族博物馆的相关工作正在做前期共工作。建馆工作得到了鹰潭市和贵溪市二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鹰潭市将本项目列入“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并作为发展和繁荣民间文化事业予以重点扶持。根据项目申报江西畲族博物馆所在地位贵溪市漳坪畲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地处畲族聚居地。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民族文物的收集、整理、展览、研究、宣传、教育等。可以预见,整个工程的运行和完成,将会极大的促进畲族文物的保护和畲族文化的弘扬,对于扼制畲族文化遗产的消逝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国家机构在政府工作于相关政策中要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①唤醒三个意识,形成三个增强。 我们要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使之家喻户晓。国家制定法律,政府出台政策,具体实施还是在基层,在于发动群众。尤其是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靠广大畲族群众的共同参与。目前,我们急需做的工作,一要唤醒广大干部群众对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畲族文化是畲族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正朝着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畲族文化也应当是同步发展。我们必须把畲族文化遗产当作一宗财富来看待,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遗失和消亡,努力刨造更好的保护条件,使她源远流长。二要唤醒参与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畲族人不讲畲族话,上辈人不教后代讲畲族话,唱畲族歌不感兴趣,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对本民族极为典型的祭祖、婚俗、丧事习俗茫然不知,对保护畲族文化遗产满不在乎,认为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这是最为担忧的。所以,发动群众,主动参与,人人参与。畲族传统文化才不会失传。三要唤醒抢救意识,增强工作紧迫感。文化遗产不抢救就会永远消失,由于缺乏文化遗产抢救的认识,有些人家把祖传几代的文物毁损,如把织布机、耕作农具劈了当柴烧掉。祖公担(箬笼)、祭祀器具、祖公杖等扔到溪里让大水冲走:一些艺术品如彩带、畲族妇女笄头、银饰件、民族着装、山歌本,随着老人去逝陪葬或装进箩筐挑到坟前用火烧掉。在无意识中,使一些珍贵的文物丢失了。

②建立组织健全机制,加大投入营造氛围。做好畲族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工作,需官方与民间两个方面紧密结合,政府制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策措施。给予人力、财力的支持;民间组织做好文保工作从下到上,从小到大更具有灵活性,更紧贴保护工作的前沿。充分发挥畲族乡畲族研究会、畲族研究所、畲族民族联谊会等组织以及畲族网站作用,结合畲族民间节日、民俗习惯,举办畲族歌言艺术节,民族中(小)学对畲族学生开设畲话传习课、畲俗教育课。民族行政村举办畲族文化传承传习点等。在旅游风景区成立畲族歌言民俗风情展演点。政府要培养和关心畲族民间歌手、民间艺术家、作家,鼓励他们为保护禽族文化遗产作出贡献。某种意义上讲,保护畲族文化遗产首先是保护人,一些年老的歌手、故事家去逝了,伴随着民间老艺人去逝的还有民间艺术精品的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和时问赛跑。樟坪畲族乡政府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对照省、市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同项目的传承可个人申报,命名最具代表性或是项目仅有的传承人,政府还要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对被命名为传承人的生活上给予资助,对技艺传承和发展中需要的花费给予帮助。还可以给作出重大贡献文物保护者和对30年以上从事畲族民间文艺家颁发荣誉牌(证)。

③做好内部文章,努力实现民间艺术回归到民间。 畲族文化起源于民间艺术的发展,要真正的繁荣畲族文化,政府必须要注重民间氛围的塑造。一是弘扬畲族传统精神。畲族古老祖训中,永世相传的“四不”:一是无食不讨;二是自丑不嫁;三是宁辱不屈;四是宁死不出卖朋友。这就是畲族传统精神的精华,它铸就了畲族真、善、美的民族灵魂。畲族历史从来把祖训作为精神与灵魂,也作为治家作人的家规和准则。二是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首先在畲族家庭中,上辈人对自己后代有传承畲族文化的责任,要教育他们了解、学习、掌握畲族文化。其次是通过学校设畲族文化课程教育,再就是在社会交往中,尊重畲族习俗,畲族人更要用畲语和畲族礼仪交流。三是畲族人要讲畲语。开展习俗传统教育,鼓励和提倡畲族人讲畲语。在学校里畲族学生不受普通话的限制,畲族同学之间可以在课外一切场合中讲畲语;编印畲族乡土材料,教学时可采取“双语”教学;大力推广新编畲族歌,群众唱、学生唱,努力创造畲语环境;成立畲族语言研究会,编辑一本方言字典,将畲族的“声音”留下来。三是与时俱进改进畲装。作为畲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服饰是畲族的一大特色。古时畲族凤凰装以及女青文化更因其特别的艺术内涵和独到的审美价值而让世人刮目相看,但随时间的发展,人民审美观的变化,畲族服饰越来越不为现在畲民所喜爱,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所以有必要在服饰上予以创新。四是把畲族风俗渗透日常生活。一个个孤零仃的畲族文化点,散居于汉族文体之中。随着边缘民族文化危机时,边缘人家越来越怀疑自身文化的确定性。因此,亟待呼唤畲民自己民族意识的觉醒。同时,要把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把畲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相结合,创造条件把畲族礼仪礼节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促使畲文化不断发展,源远流长。

第四,加快畲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力构展现平台,提高畲族文化软件和硬件水平。

①建立申报畲族文化名村制度和畲族文化站。樟坪畲族乡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独特的文化习俗。文化与宗教结合是畲族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畲族乡各个村落之中仍保留了浓厚的文化传统,体现于人民的各种生产活动和民族活动之中。但因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原有的文化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笔者认为,目前要从根源上保护、拯救并弘扬畲族文化,必须要回归于民众之间,要在畲族乡六个行政村内培育文化发展的土壤。可通过以下方面作出努力:畲族人传习畲族话,传唱畲族歌,传承优秀的畲族风俗,建起村级畲族文化博物馆,民俗馆,畲俗民歌展唱点。通过整合资源、移情换景等旅游开发手段,建立畲族风情园区,把畲族文化精品、畲族民俗风情、畲族风味小吃都移植到园区内。扩大畲族文化的对外宣传影响。再就是开展畲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不定期召开畲族文化研讨会、畲族歌言创作犬赛、鸯族歌言清唱表演剧等;樟坪畲族乡政府机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整顿畲族站。在文物特别多,文化遗存特别丰富的文化村,增设文化站。对畲族问化站的人员、编制、场所和活动经费,必须给予必要的保障。

抓好畲族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樟坪畲族乡件像样的、独具特色的、全面展示民族文化的、能代表民族文化特点的民族文化工程非常有限,没有一个统管民族文化研究发展的综合机构。现有的几个机构,职能单一,力量薄弱。畲族乡硬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和民族文化博物馆,建设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对于弘扬畲族文化至关重要。在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时,政府应抓重点,集中资金建设一些能面向大众和可以带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设施,让文化走向民间,尽可能的发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其中,享受文化成果。对于经营性的文化设施,要结合实际,深化改革,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向市场要效益。

抓好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樟坪畲族乡缺少文化管理、创作、表演、研究等方面的人才,现有人才队伍年龄老化,专业断层现象突出。因此,要倍加珍惜现有人才,珍惜人才的辛勤劳动,要努力改善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政治上、经济上关心爱护人才;要倍加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更加自觉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蕴藏在文化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新能力,实施“以人兴文”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重视当地畲族文化研究人才的扶持和培养,鼓励畲族文化传人依法开展传艺、讲学和学术研讨活动。对抢救、保护和发展畲族文化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在本次“三下乡”期间,我们从联谊晚会、民间调查和政府访谈中看到了畲族乡在建设畲族文化队伍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文化软件建设成效显著,在此,希望今后能再接再厉,文化队伍建设上作出更大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第五,图新思变,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足文化文章,释放畲族文化无限魅力。

①加大宣传力度,打好民族特色牌。定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为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活动的畲族文化节,定期举办盘歌、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学术研讨和民俗活动。该乡畲族文化的丰富底蕴,利用好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借助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权威新闻机构,扩大宣传;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运作,发展畲族民间文化产业。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对畲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活动。组织文艺家创作一批上档次、有影响的畲族题材文艺作品,弘扬畲族文化。着手畲族风情旅游规划编制和畲族风情旅游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开辟畲族风情旅游专线,充分利用畲族文化资源,开发独特的畲族旅游产品,打好民族特色牌,为振兴畲乡经济服务。

②努力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樟坪畲族乡境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具备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境内风景区特色分明,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民族风景区旅游片区,区内核心景点有龙麒图腾文化广场、三公主森林公园,通灵谷、太岩生态古村、盘瓠宗祠(仁心寺);二是生态旅游片区,主要有“竹海迷宫”、“登甑盖金顶”、“攀阳际坑峰”、“寻三际头瀑布”、“青茅境天然高山草甸”、“火烧关、古驿道”、“红军遗迹”、“修竹山庄”;三是古村遗址生态体验片区,将桃田建设成为以古树群、生态田园、淳朴乡风,具有娴静幽雅、田园情趣的生态型观光乐园;四是军事题材旅游片区,依托卡子岗是天然关隘屏障,以裸岩、矮松、青草为辅助,开发以畲族传统射弩训练场为主的战地旅游区。境内山清水秀,重峰叠翠,流泉飞瀑比比皆是,与独物民族风情互为烘托,浑然一体,是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这里交通发达,公路网络星罗棋布,入闽公路横穿全境,贯通樟坪、太源、篁碧三乡公路已开工建设。樟坪距鹰潭市区70公里,距贵溪城区约5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笔者认为,樟坪畲族乡可依托畲乡民族文化内涵和生态山林景观的旅游吸引力,通过打造“中国优美畲乡”的战略形象以及“畲族风情,生态乐园”的区域形象和打造“中国畲族文化旅游中心”的地位,把畲乡旅游区建设成为在赣东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畲族文化旅游胜地与生态乐园”。

③毫不动摇重点推动畲族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造财富。在经济发展中,文化和科技含量越来越成为高附加值的经济要素。文化的渗入,使产品成为负载了文化意义的产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樟坪畲族乡具有潜力极大的后发展优势,这种优势得益于该乡独特的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得益于独特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不可替代性、原始神秘性、互补性等诸多特点。当前,樟坪畲族乡文化产业总体上尚未形成鲜明的产业增长点,产品结构依然薄弱松散,产品知名度依然低下,尚未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尚未形成投入、产出、效益比较均衡的发展态势,文化的社会公益属性和商品交换属性尚未得以实现。因此,发挥经济与文化相交融在地区竞争力中的突出作用,加大力度努力培养和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大投入不断增加文化资源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使畲族文化产业从从属地位转变为与其他产业并行并与之互为交融、互为表里和互为促进的新的支柱产业,将成为发展的主题。

五,结束语

在当前畲族文化面临尴尬境地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对于樟坪畲族乡政府机关能直面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拯救、保护、弘扬民族文化而深感欣慰。虽然目前畲族文化在各个方面均不同程度的面临危机,但只要政府有决心、人民有信心,我们相信各种危机都将得到有效的化解。笔者希望以上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能为樟坪畲族乡的文化遗产保护、弘扬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并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投入到这场拯救民族文化的战斗中来,为畲族人民的更好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思路与想法。

后记:该论文起稿于2009年07月初,完稿于10月,前后历时近3个月。本论文借鉴了《漳枰畲族志》及部分书籍,得到了当地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资料查取、问卷调查及实地考证,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谨像帮助过我的袁蓉老师及畲族人民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畲族文化调查报告 樟坪畲族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0435.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生环保调查报告 小学生环保倡议书

环保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每天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塑料袋,妈妈买菜也会带回许多塑料袋,简直数不胜数。塑料是不可再生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使大气层变得稀薄,使农作物减产。塑料还不易分解,如果焚烧就会产生毒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报告 长沙最具幸福感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2010001期封面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报告经济增长与否、经济增长快慢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程度,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总体幸福感的增长文 | 黄琳《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主办的“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

声明:《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畲族文化调查报告 樟坪畲族乡》为网友森离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