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演员,即使不露面,也能处处感受到他的气场,陈道明无疑就是这样的演员。在北京卫视播出的《楚汉传奇》开播前,导演高希希带领演员出席很多宣传活动,陈道明并非每场必到,但肯定都是媒体和其他主创关注的焦点。高希希笑称当陈道明同意出演刘邦时,自己高兴得“就像捡到宝一样”;何润东、秦岚等主演在接受采访时,谈的也都是自己和陈道明对戏的体会。日前,陈道明做客北京卫视《大戏看北京》,当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这部历史大戏,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时隔7年终于圆梦
陈道明之所以很看重这部作品,是因为他在好几年之前就有过扮演刘邦的念头。《楚汉传奇》编剧之一汪海林表示,7年前,陈道明就找到了自己和另外一位编剧阎刚,请他们创作一部叫《刘邦》的电视剧,陈道明甚至邀请汪、阎二人到他家创作。3个多月后,汪海林和阎刚完成了剧本初稿,定名为《刘邦》,但之后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拍摄。
高希希曾笑言,陈道明演刘邦颇有些“命中注定”的意味,“刘邦一战成名的战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8个字里暗藏玄机,恰好包含了陈、道、明这3个字!”陈道明则表示,自己与“刘邦”缘分不浅,“有人说我等了刘邦这个角色7年,有点儿夸张。不过,多年来,我的确觉得楚汉这段历史是个很好的素材,直到出现了高希希,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当被问及陈道明心目中的刘邦是什么样子时,陈道明说:“这无法用几句话说清,历史记下来的只言片语,不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刘邦,而且是否准确也不得而知。刘邦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只能抓其精神,尽量遵循着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些资料来进行创作。都说刘邦痞,他到底痞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只能按照现如今的创作者对他的理解、对他的揣摩,来进行塑造,所以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我们拍的是电视剧,不是考古片,也不是专题片,还得考虑到观赏性,总的来说,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比如史书中没有刘邦亲自上战场的记载,但是剧中有两场战役刘邦都身先士卒,也是希望体现出人物的性格。”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导演冯小刚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曾专门写到过陈道明。当初冯小刚找陈道明演《一地鸡毛》里的小职员小林,是个左右逢源甚至有点儿卑躬屈膝的人,冯小刚起初担心陈道明放不下架子,进了剧组,陈道明真像变了个人,殷勤、周到、善解人意。等到戏拍完,吃散伙饭的那天,连过渡都没有,唰地一下,陈道明就离开了“小林”,又重新变回了自己。“这是角色需要”。陈道明说,进组就变成角色,他这套演戏方法,几十年都没变过。在《楚汉传奇》拍摄的6个月里,陈道明一直穿着戏服,甚至回家或者朋友聚会时,他依然是这样。陈道明的理由是,衣服是有神韵的,他必须要让戏服变成自己的衣服。“很多影视剧,你一看就知道衣服是假的,因为它没有长在演员身上。拍古装戏,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化身’的过程,就是衣服要化在我身上。”
可以说,陈道明是一个对表演异常认真的人,对此他打趣自己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对于别人的交口称赞,他都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比如高希希曾透露,陈道明在片场从来都不带工作椅,拍戏时一站就是一天。实在站累了,陈道明索性席地而坐,“我的屁股没那么金贵”。高希希还说过陈道明为了让角色更加精神,严寒中一直穿单裤,陈道明干脆挽起裤脚让记者看,“我不喜欢穿秋裤,这只是我的个人习惯,不算什么事迹。”
舞台艺术不可取代
在影视剧中扮演过众多角色后,2011年,陈道明零片酬出演话剧《喜剧的忧伤》,回到自己最初的舞台,与何冰两个人撑起一台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公映时,票房创下了近20年北京话剧票房的纪录。说起自己回归话剧舞台的初衷,陈道明说:“我就是想回报一下我的职业,而且通过演这个话剧,我发现舞台剧没有死。现在电影变成了3D,但它就是变成6D,也取代不了舞台剧。而且我发现,过了30年,戏剧的魅力对我的吸引力还是这么大。”陈道明坦言,话剧对他来说,有一种影视剧无法取代的吸引力,“我能和观众在一个空间里呼吸,每天的创作状态都不一样,表演的空间很酣畅。电影演得再好,永远只会采用一条;但话剧演18场,我就可以有18个样子、18种表演方式,每天都可以有新的尝试,这是电视剧、电影做不到的。”不过,陈道明跟记者重申,他做这件事并非要吸引大家的注意,“我不是为了要证明什么,或者要达到某种成功,才去做这个事情。反过来说,这个事情的成败对我都不重要。”
楚汉传奇剧情详细介绍:楚汉传奇分集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