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学海导航(三)----饶子健 学海导航答案

新世纪学海导航(三)

第二篇 学习的前提条件

一个人仅仅懂得了学习“是什么”和“为何学”,也即了解学习的概念、规律和价值,仍远远不够;还必须知道要“靠何学”,即学习的前提条件,一曰学习的主观因素,二曰学习的客观环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因与外因。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采道术

生,与知处也。知,材也。知,接也。知,明也。

——墨子

中国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前468—前376)的上述箴言,告诉人们:“志”为人生最重要的道德修养,应当列于教与学之首,它对于智育有导向、激励作用;并倡导言必行、行必果的学风,强调实践与献身精神。还告诉人们:一个人要讲德行、善言谈、有专长、懂技艺;并强调人之所以生,就在于有知,获取知识的材质,然后与物相接,做到明察事理。墨子所提到的志智、德行等,就是指学习的主观因素,即内因。其中的“知”为所接触、所明白的事物,多指学习上必须拥有的客观环境,即每个人所处的自然、社会、教育、学校、家庭环境,是一个人从小到大,逐渐学习成长不可或缺的外因。

由于中央和各级政府,一直都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举国上下,不论是文教部门,还是各级学校对教育都高度重视,再加上亿万家庭对孩子成长的无比关爱;整个社会为教育与学习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美好的大环境,不但有利于广大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全民、全社会的学习。可以说,当前中国人尤其是少儿和青年,学习上的客观环境越来越好。

作为学习者个人,应当格外珍惜并充分利用大好的客观条件,在主观上,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一是拥有学习的动力——确定志向、目标,形成兴趣、爱好,及对事业的追求,从需要、动机出发,不断挖潜。

二是培养学习的优良品质——勤奋好学,意志坚定(有恒心、有毅力),充满自信,严谨、谦逊、热情、主动。

三是身心健康——强健的体魄和聪明的大脑。

四是保持良好的智商与情商——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协调智商与情商的关系,不断激励情商,合理平衡智商与情商。

以上几方面,所涉及的都是主观因素,如果能够在老师的教导、家长的辅导下,以及学习者本人自觉的努力下;那么,个人在进德修业、增智健体、学好本领等方面就会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

第一章 学习的主观因素

对于现代人来说,主观因素对学习和成才起着定向、主导和促进作用。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守仁

中国明朝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1528)所说的立志为学成事,与民间谚语“有志者,事竟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都表明了志向对人生、对学习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少儿必须在接受启蒙教育和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才会开始立志定向,有为学之心、立志之事,然后一步步踏上成功之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志趣、爱好、动机、挖潜等)、优良品质(勤奋、意志、自信、严谨、谦虚等)及身心健康是成功学习的内因,一个人要能够富有成效地学习,就必须具备并充分利用好这些主观因素。

第一节 学习的动力 ※

学习的动力——包括内因中的志向、兴趣、爱好、动机、挖潜等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卢梭(1712—1778)的真知灼见,把培养志趣、爱好看得比学问更为重要,将生活感受看得比年龄更有意义。就智育来说,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对人的智力、潜能开发,不论是学还是教,都离不开对人的志趣的培养;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提升也同样都需要志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导航、配合、参与。我们认为,由志趣到爱好,直到形成对事业的追求,这是走向成功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立志、志向、目标与学习

(一)立志的作用与要求

有人将立志视为成大事之本,有人将立志比喻成驱车行船的动力,没有动力的车船,只会随波逐流或原地不动,如鹏鹄之志不同于燕雀之愿。胸无大志,机会尽失。

立志,可以给人以明确的方向,所以立志往往与定向联系在一起,雄心壮志是夜空中的北斗,是前进中的动力。伟大的行动,总是以伟大的志向为先导的。没有志向,就没有精神动力,必然难以成事。没有远大志向,鼠目寸光,则难以担当历史赋予的使命,也难以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

立志要得当。立志应当切合自己的实际,符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志有大有小,大志里可能会包含着若干小志,关键要这些小的志向首尾相衔,构成了结实可靠的链条,以确保大志向的实现。积小志为大志,过小站达大站。

立志要循序渐进。“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人要有志,且要有长久的大志,但要以一个个小志为基础。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曰:“为大于其细。”这就是说,目标要远,志向要高,但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养成这种习惯,便能深思熟虑,明察秋毫。立志,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要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急躁不得;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实现计划的具体步骤,踏踏实实地干,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耐心毅力,需要循序渐进地接近目标,达到目标。

立志要充分体现自信。人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自己能立志,并能实现这个志。为此,一定要有具备以下四点:不信自己比别人差,不信自己智能不行,不信自己干不好,不信自己经过努力达不到目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心”就是指“志向”,“心”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充分的自信。

立志要以道德情操为基础。立志,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已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出现了低俗化倾向,把我们通常所说的“志”严重扭曲为无法填满的“欲”,如权欲、物欲、色欲等。无论是大志或小志,要以德为本。若纯粹为私欲,充满功利主义,就会不择手段去实现,就会损害他人、集体甚至是国家利益。立志,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为民众为社会服务。

立志要不畏艰难和险阻。越是宏伟之志,所遇障碍会越大,而贵在有智能,贵在有热情,贵在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贵在全身心投入,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此外,还要将务实与务虚结合起来:要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以个人志趣为动力,以自己所处的环境为参照,尽可能将它建立在可靠基础之上,做到“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无妄”。

(二)志向与志气

若从字义上解释,所谓立志,即确立人生的志向。志向,即人生之方向。人生立志定向,有如大海行舟,有航海图,有指南针,有把握方向的舵,才不致于在行进的航道上因风浪而迷失方向。立志定向,又有如择土植树,树苗落地扎根,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立志定向,是人生第一要务,而这“志向”的确立,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学习的动力。凡志有所立,向有所定,摒弃杂念,其事业则可望成功。对于志向,可以理解为志气、信仰、决心、方向、理想、雄心、壮志、愿景、宏图、目标、事业等。

美国著名演说家、作家和教育家卡内基对志气的定义是:“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留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将志向定首位:“从事一项事情,先要决定志向,志向决定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去执行。”

立志要有“气”的支撑。一定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不言放弃。既然认准了人生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有困难有挫折也不灰心,不后退。志气包括志与气,二者不可缺一,有志无气,志是空洞的,有气无志,气是盲目的。“志”无“气”的支撑,就像没打气的球弹不起、蹦不高,所以“气”总与“志”联系在一起,诚如古训所云:“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深”。

(三)远大目标与光辉典范

目标即想要寻求的对象,想要达到的目的、境地或标准,其往往来自于个人立定的志向、下定的决心。

确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可发挥人的很大潜能。人生大目标是来自于人生的大志向,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终生为之奋斗。随着成大事经验的增加,阶段性的中短期目标的实现,人只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样的结果对人生大目标的确立,才会逐渐清晰明确直至形成。有了为之终身奋斗的远大目标,就能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在绝境中看到希望,就能让梦想变成现实。

革命的先行者、国父孙中山,是学中立志和志中求学的光辉典范。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革命家。他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六岁起他就参加各种农业劳动。因家境关系,迟至十岁,孙中山方始进私塾读书,和当时其他稚童一样,除了练习写字外,整天机械地背诵一些只是为了满足识字的古书。他不满这种老师不讲解而让学生一味诵读课文的传统教育方式,宁可去村头听一位曾经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的老战士讲述“长毛起义”的的革命者,憎恨的是凶恶的清朝统治者。革命思想的种子,已深深埋入了他幼小的心灵之中。

十二岁时,孙中山与母亲漂洋过海至檀香山,投靠他在当地经商的哥哥。孙中山先后就读于两所中学,他勤奋学习、努力攻读,很快掌握了英语,成了学校的优等生。在此期间,孙中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不少书籍。他特别爱读的,是华盛顿、林肯等伟大人物的传记。掩卷之余,耳际似乎隐约传来北美独立战争的隆隆炮声和《解放黑奴宣言》的铿锵言辞。对这些西方的民族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十分推崇敬仰,并萌发了以之为师和拯救中国人民于苦难的念头和志向。

1887年起,孙中山曾在香港的西医书院求学五年。这些日子里,他刻苦钻研医学本科知识,并且广泛地研读了欧美国家的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物理学、农学等学科的书籍,不至夜阑,从不休息。在这些“博杂不纯”的许多书籍中,孙中山对《法国革命史》和《物种起源》等书情有独钟,他企望从书中找到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良方和钥匙。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起义的呐喊声,皇冠的砰然落地和法兰西共和国的庄严诞生,常使孙中山为之心驰神往、激动不已,这对他以后所从事的推翻清廷的革命活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也对孙中山的科学进化论哲学的确立,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他在后来所写的《孙文学说》和《民权主义》等许多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世界进化是由物质进化、物种进化和人类进化三个阶段所构成,这些观点成了孙中山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为了“探求救国真理”而潜心攻读,是立定崇高志向的孙中山读书的宗旨,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立志,可以给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有了它,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四)立志志向目标与学习的联系

立志离不开学习,特别是离不开启蒙阶段和潜移默化的学习;学习需要立志,特别是需要立下长久的甚至是终身大志,立志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曾国藩曾说过如下值得回味的话语:“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他将一个人的立志列在众多事项之首,其次才是识,实际上就是指学,且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当志与学在一个人身上能够融为一体的时候,便可以使志与学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由立志而产生的志向、目标,会鼓舞人们的斗志,使人自强不息;使人在学习上持之以恒,并能付诸行动,从而达到自己追求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志向明确,胸怀坦荡,脚踏实地,生活充实,成功在望。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有志者能战天斗地,而无志者则怨天恨地。有志者首先要确立个人的学习目标

(五)确立学习目标的程序

人生要立志,就要先在学习上有正确的目标。对于个体的自然人来说,应当围绕人生的大目标也即核心目标,按照一定的合理程序,进行调整和配合,不断地向终极目标靠拢。

首先,确定人生的大目标。从时间的概念上来说,人生成长有不同的时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有蒙昧期、觉悟期和创造期,其追求有所不同,其人生目标、学习目标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其不变性和可变性。就一般而言,有远目标、近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如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到参加工作,人生各个阶段,其学习目标是不同的。

从空间的概念上来说,就学习范围与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言,有大目标、小目标、可见与不可见目标、抽象目标和具体目标,而其内涵是不同的。如以智育为例,在大学,有基础学科、文科、工科、理科、艺术学科、体育学科、中西医学科等,学生该学到什么,该达到什么水平,也都是学习目标问题。此外,人们还不能不关注“德”与“体”的学习与实践,而德育学习、体育学习(含生理卫生等)两方面,其内涵与外延也各有不同,也应该是有不同的目标的。

从身体状况来说,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人有男女性别之差,有体能体质之别,有健康者,也有缺陷者,故其目标的确立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一个有目标的人和一个无目标的人是不一样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会给人生科学地定目标非常重要。目标是成功的起点,当您明确了人生的目标,也就找到了奋斗方向,围绕着大目标,从时空等不同角度,制定一系列小的具体目标,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有了大目标,自己就会明白:做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样的知识必须掌握。任何一个目标都是无法一步达成的,如分成小目标,行动起来就会更有动力和方向,就更加卓有成效。有如远行人,当达到那些小目标(中途站点)时,自然会信心倍增,当一个个的小目标都越过了,那离大目标(目的地)也就不远了,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其次,确定个人认知的需要。这种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需要,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认知需要是直接指向学习或知识本身的,也就是通过学习和获得知识本身,学习者就能够受益,掌握知识这本身就是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认知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快乐源泉,是其他任何满足无法替代的。因此,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认知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知识,进而热爱学习,学会给人生定目标,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确定自身认知需要的过程中,大致可归纳如下:

1、德育学习目标

此目标,是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而要求达到的目标——利于已利于人利于家利于国利于人类的高尚情操。换言之,是通过学习古今中外圣贤们的著作,通过效法自然,认识社会,透视心灵;通过认真思考,融会贯通,才能达到的似乎是不可见的抽象的目标。树立远大的志向,拥有宽广的胸怀,培养乐观的态度,拓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克服性格上的缺陷,以形成个人的良

好的情绪品质。通过德育的学习,品德修养得以不断地提高,从而能分清哪些是积极的,消极的和有害的,尽量自觉地避免产生消极和有害的一面,让个人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正常、积极的状态,让情操得到陶冶,让人格(即个性,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得到完善。所以,德育学习目标的确立关乎人的一生。

2、智育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年龄段不同,学校等级不同,对基础知识课程的设置不同,要求掌握的广度、理解的深度不同,学习目标自然有所不同。就中小学的基础课、大专院校的基础课而言,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既有一个量的衡量标准,又有一个质的衡量标准。

(2)专业学科目标;这是确定个人认知需要的关键部分,往往是学习者在投身为社会服务前的能量积蓄阶段所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目的与价值在学科中的具体化。确定具体内容,即专业知识的具体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达标后,一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3)信息素质目标:掌握并运用电脑、网络、手机、电视等科技新产品,充分利用图书、报刊、媒体等,熟练掌握在网上搜集查找的手段,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的和协作性学习,真正系统掌握收集、整理、加工资料的科学的方法。

(4)实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运用,提高个人掌握知识、认识真理、突破重点难点和掌控客观事物的能力;在生活和交往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表现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与处理、评价能力,以及不断提高分析观察问题和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在革新创业中,由于钻研与实践而拥有自己的尖端核心技术,创造出高科技、新产品的能力;在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中,能高瞻远瞩,尊重民意,铲除专制腐败毒瘤,健全民主和谐社会等,这都是现代人和未来建设者所要追求的最高的能力目标。知识只有通过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的才干与智慧。

3、体育学习目标

此目标包括与人体相关的一些子目标,具体地说可分两方面:其一是生命科学的学习目标,含生理、病理、医理、药理项目,以及性文明、优生、优育和远离毒品等项目;其二是身体锻炼、保健卫生、运动竞技等项目。这些目标的确立,是分阶段的,是与人的成长、发育和成熟过程密切相关联的。

总之,人生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其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是有所不同的;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要注重不同时期学习的整体系统、细目分解和难度适中;要讲究从实际出发的适应性、明确具体的分层渐进性和简易可测性等原则。

毋庸置疑,在各种不同的目标中,相对而言,方向比努力重要,道德比专长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贡献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以上确立的学习目标,也可以说是人生旅途上一座座的里程碑。

只有当一个人立志定向后,他的思想和行为由于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在学习上便可以形成持久的动力,并通过兴趣激发出极大的创造力。

二、兴趣 爱好 事业与学习

(一)兴趣的种类与变化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是个体需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辞海》)人的兴趣——在倾向性、广度、深度、稳定性和效能诸方面——其表现都有所不同。

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兴趣和追求,称之为物质兴趣。其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创造美好的生活,但超越自己的条件许可,对物质追求过分,就会使人放弃远大目标,走上邪路。所以,对物质的兴趣应有所克制。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兴趣和追求,称之为精神兴趣。也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动学习知识,努力进取的兴趣。精神兴趣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不健康的兴趣往往能导致人的堕落。

人们对家庭生活与文体等活动的兴趣和追求,称之为生活兴趣。随着人的成长和成熟,对夫妻生活、对体育运动、保健养生的兴趣是日渐浓厚的。

兴趣,又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前者是指对活动过程中所做的事情本身引起的兴趣;后者指对于这种事物或活动的结果,即满足了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兴趣是要培养的,培养的前提是于己于家于国于人类的未来是否有益。只有把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人的最大潜能。

人的兴趣中的相关品质,也是随着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环境的不同、性格的特点、文化的高低、职业的差异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一般来说,兴趣广泛的人知识面也就越宽,在事业上会更有作为,生活越来越充实,身体越来越健康。但也要防止兴趣太泛,什么都喜欢,而什么又不深入、不专注,结果也会一事无成。兴趣的持久性主要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兴趣的稳定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很重要,只有稳定的兴趣,才能促使人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发展,知识得以丰富,眼界不断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对做学问、搞科研以及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兴趣爱好与学习的互动

兴趣 爱好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兴趣是老师,爱好出人才。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为定向。是指一个人现在和将来要做的事情,往往是由自己的兴趣来定向的。它可以奠定一个人事业的基础和进取的方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不畏挫折,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二为动力。是说人的兴趣可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兴趣是活动和学习的动力之一,也是促成其成功的重要条件。若学生对某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后,也会满怀乐趣,克服困难去钻研,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状态。由此,教师和家长应善于唤起并引导学生的兴趣,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去学习。

兴趣是人们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在学生当中,特别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凡是有强烈兴趣的学科,学业成绩就明显的好。许多研究人员都发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注意力集中,从而取得优异成绩。兴趣,可以说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兴趣,能够把人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其心态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从而促进人的智能的不断发展。

学习对兴趣 爱好的反作用:

由于认真学习和不断深入,必然会加深对于某一知识或事物的喜好或关切度,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引发新的学习欲望,激发新的学习热情,形成新的学习动力——新的兴趣与爱好。自我引发的学习欲望,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上,要比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内容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有爱好,就会全力以赴,其工作积极性高涨,可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若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则其工作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对于学习当然同样如此。

兴趣、爱好,对包括学习在内的活动起着准备、推动作用,且对学习活动的创造性态度起着促进作用。在教育活动中,兴趣往往通过如下几方面对学生起作用:一是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提高教与学的水平,引发学生兴趣与爱好;三是引导学生将学习中的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四是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强化;五是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爱好的迁移。

(三)由兴趣到爱好到对事业的追求

  如果说由志向到兴趣为自发的初级阶段,那么爱好就是自觉的中级阶段,是一种喜好,一种深挚的感情,而事业的追求就是理性的高级阶段了。

 一个人对某项活动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参与这种活动的动机,继而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其乐无穷,于是就会产生对这项活动的爱好。这一过程可以这样表示,即:兴趣——行为——快乐——爱好——研究——成果——事业。所谓爱好就是热爱和喜好,爱好在兴趣的基础上提升了,是自觉性的体现。由爱好升华到事业的终身追求,就是非常理性的了。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爱好既是学习动力,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生活中有浓厚的兴趣爱好,益处是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七色”,增加生活的乐趣。在生命的旅途中,有兴趣爱好,可放松自己,起到调剂精神的作用。兴趣爱好,可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心身健康。兴趣爱好只要是健康有益的,会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技能的熏陶,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兴趣被提升为爱好之后,往往会形成对某项事业的终身追求,直到取得成功。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就是顺利走完这三个阶段的成功典范。

年少的达尔文特别喜欢玩,除了花鸟草虫以外,还搞化学实验,同学们给他的绰号叫“气体”。他还受到过校长的惩罚。他总是喜欢玩鸟、玩狗、玩老鼠等。为此,连性格温和的父亲也忍不住责骂。但他从小就暗中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找到比七大世界奇观更好玩、更有意思的地方和更奇妙的东西。

达尔文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性格,好奇、探究的心理导致他对各种各样的东西,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成为个人的强烈爱好。只要他感兴趣和爱好的东西,若有一点不明白,就决不罢休地去进行探究,而在弄清楚某个复杂的问题后,他就非常兴奋。这种好奇探究的心理,正是科学家们必备的素质。可以说,好奇探究之心是科学之母。

正是在这种好奇探究之心的驱使下,使达尔文的兴趣爱好,最终升华为对事业的终身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二十二岁时,放弃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医生、牧师的职业,离乡背井,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布满荆棘而艰险的环球考察之路。达尔文搭乘“贝格尔”舰,在五年内环球走了25000海里,历经了晕船、热病、伤寒、凶杀、抢劫等重重险阻,走遍了世界许多崇山峻岭、茫茫草原、热带雨林、偏僻小岛,采集了成吨的植物、动物、地质的标本,留下了一本本引人入胜的旅行日记。

达尔文在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大量确凿的事实和证据,用四十年的功夫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终于写出了举世震惊的巨著《物种起源》,向全世界揭示了物种和人类起源的奥秘。他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在生物学领域内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他颠覆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成为确立“进化论”的创始人。

大凡成功者,基本上都要经历由兴趣到爱好,再到事业的追求三个阶段;其中,一个人学习的动机与挖潜显得非常重要。

三、需要 动机挖潜与学习

(一)需要与学习

需要是“有机需求的表现。人的需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它表现为愿望、意志、兴趣,而成为行动的一种直接原因”(《辞海》)。也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需要,从本源来看,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并形成动力。诸多需要,使人产生学习的种种欲望,而学习的欲望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均由需要引起,他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五个等级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为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在生理需要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相继产生。

安全需要。个人寻求生命、财产等个人生活方面免于威胁、孤独、侵犯并得到保障的心理,就是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含同人往来,进行社会交际,获得伙伴间、亲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望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希望为家庭、团体、社会所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相互支持与关照。

尊重的需要。一是受人尊重,希求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二是自我尊重,希求个人有价值,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或潜能)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臻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认为,需要产生欲望(或愿望),以此形成动机,“使个体激发和维持其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躯力”(《辞海》)。志存高远的学习动机,应强调为社会奉献、为人类服务,这样就能充分调动个体学习者的积极性,给人以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使之卓有成效地去学习。

(二)动机与学习

1、立场观点不同、学习动机有别

一是独立。指个体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关系,其动机归因乃是独自努力所形成的动机系统。

二是合作。指“共同创作或共同经营一事。人类社会越发展,合作的范围越扩大”(《辞海》)。在团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有着共同目标,其动机归因是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形成的是以道德和共同利益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三是竞争。指“互相争胜”(《辞海》),系教育个体之间的目标存在着对抗性,其动机归因乃是个人的能力与遭遇,形成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三种不同的动机系统,必然导致三种不同的学习途径与学习结果,但三者又不是独立的,往往是有联系的。只有通过学习并行动,才能快速地接近目标,而学习最初始最快捷的方式是模仿,随后才是运用和创造。

2、激发学习动机的途径

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把社会和教育的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学习需要的过程。激发动机是通过教学,把学生已形成的潜在的活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动机的培养是动机激发的前提,新的动机的激发又往往能进一步强化已有的动机。学习者可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习动机:

  一为明确学习目的。只有当学习者充分明了其目的性及价值之所在,就能把学习的目标视为自身的追求,进而转化为行为的动机。一般说来,学习目的越明确,目标越有吸引力,越能激起强烈的学习动机。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十佳师德标兵魏书生在《好学生好学法》一书中指出:“中学生学习目的分为主动目的和被动目的两部分,主动目的又分为高尚目的、积极目的、低级目的三类。”他把为祖国富强、为人类社会进步而学习和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报答老师培育之恩而学习,列为高尚的目的;把为个人生存、正当荣誉和有所作为,列为积极的目的;而把为分数奖金、骗取好感和高人一等,列为低级目的。这种归类是较为科学和符合实际的。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能树立为国家、为人类而学习的崇高目的,形成的目标是明确的,动力是持久的,学习也是主动的。

二为引发求知欲望。教师和家长在学校教学和家庭生活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体、新颖而有趣,有适当的难度,还要有启发性;可利用一些直观的方式,如挂图、幻灯、电脑制作、实验演示等,或直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当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时,教师可利用兴趣的可变性,因势利导,转移兴趣,从而激发其汲取新知识的愿望。

三为利用各种诱因。利用诱因,是指通过外部的各种刺激手段来满足学生内心的愿望,使他们真正产生学习动机,进而导致行为。研究表明,通过奖励、惩罚、竞赛、反馈等,都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这些诱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一定要因势利导、合乎情理。

3、强调学习动机要客观要适度

  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何而学,朝着哪个方向努力,能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和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动机明确者,往往能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并能坚毅地把学习任务最后完成。须知,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明确,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现象,并不能否认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力,因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须知,动机毕竟不能代替学习,因为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入认知的过程,而仅仅是间接地起着增强与促进的作用。

学习过程,是要通过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各种中介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因而不能仅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动机的强弱,动机与效果并非简单的直接关系。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动机过强,紧张而焦虑,压力过大;动机过弱则会心不在焉。二者使其关注度与感知的范围都会相应地缩小,思维程度必然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学习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动机的最佳状态与学习课程的难易有关。一般来讲,学习的最佳动机状态以中等适度为宜,这对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挖潜与学习

挖潜即挖掘个体所拥有但尚未开发的潜在能量,挖掘个人生命的潜能。

首先,应明确生命的含义、生存的价值——生命有方向。否则,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经验告诉人们:在做每件事时,只有明确了意义和目的,才会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其次,是知道如何去充分地体现生命的价值——心中有向往、有楷模。来到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从小在家庭、稍长在学校,都会受到立志的理想教育,心目中也都有自己所向往的楷模,或曰偶像,如:为社会立大功、创大业的人物,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心中有向往,有楷模,就会不断地激励自己去为理想而奋斗。

再次,归纳潜能的种类。生命的潜能——生命潜能的一部分。与学习相关的可挖掘的潜能,或可归纳如下:

肌体潜能:人的肌体拥有自身的潜能。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都要有健康的身体,特别是运动员、杂技演员,体力尤为重要。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可增强身体机能,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坚持运动、增强体质,甚至让体能发挥到极致,如那些奥运冠军们。

感官潜能:我们的眼睛可以辨别800万种色彩,鼻子有500万个嗅觉感受器,还有耳朵对声音的细微的辨别能力,以及味觉和触觉等。当人们有意识地锻炼各种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的潜能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心智潜能:人的心智,与先天的禀赋有关,但与后天的激发密不可分。对人的大脑潜能的开发,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是一个无止境的研究课题。狼孩、猴孩有着我们一样的大脑,但由于后天原因,才使其心智无法与正常人相比,这足见对人的心智潜能的开发是何等重要,尤其是对学龄前的幼童。

精神潜能:生命存在的价值,往往与个人的价值观和精神相关。精神能给人以动力与快乐,如阳光的照射和鸟儿的歌唱,心灵便会产生对大自然的灵感。当您有明确的价值观,并采取相应行动,那么您在精神上就是一位充满活力的人。

语言文字潜能: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口头和书面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精通十多国语言文字,民间也有不少人士精通许多种方言,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是文字表达的典范,他在37部戏剧和7部诗集中,使用了2.5万个不同的词汇。中国常用字不过三、四千,但由字组成的词汇就要以万为单位来计算了,东西南北中的方言更是难以胜计。扩展您的语言文字财富,通过多说、多读、多写、多记,这方面的潜能是极大的。

交际沟通潜能:人是群居的——家庭、社会、国度、世界,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这方面不仅是靠语言,还要有这方面的行为。这方面的行为,其时空的跨度是不同的,每个人这方面的潜能的开发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社会的一员,交际沟通是必需的,潜能的开发也是难以限量的。

除以上所列的六种潜能外,还可细化出逻辑思维潜能、形象思维潜能、创造革新潜能等。各种潜能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密切联系的。人体内的这些可以开发的潜能,实际上与人的大脑开发和利用紧密联系在一起。被称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的英国教育家托尼·巴赞,在他最近出版的《大脑第一》一书中有很精辟的阐述。

最后,了解如何挖潜,如何使潜能释放成为学习的动力呢?当从如下九个方面作出努力:
  教与学相结合。“教”引导“学”,为学习服务;“学”离不开“教”,学习效果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试金石。古人云“教学相长”,也就是倡导“教”与“学”必须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实际上,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教育者本人所作出的努力。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教是外因,学系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可以说,学习者本人的挖潜状况,往往取决于教与学有效结合的程度。
  强制与自愿结合。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挖掘自己有待开发的潜力,必须做到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要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开始也许不习惯、很勉强,需要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来强制性地约束一下;渐渐地,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懂得人生的价值,便逐步由强制阶段进入到自愿自觉阶段,就会乐意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和实践,并结出硕果。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最初是基础知识的普及,后来是理论专业的提升。一个人要成为有理想的人,并非一蹴而就,信念是慢慢树立的,人生的意义是慢慢懂得的,生命的原动力也是逐步加强而释放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受教育者学习目标明确,心灵受到熏陶和净化,热情不断高涨,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也就有可能了。
新世纪学海导航(三)----饶子健 学海导航答案
  点线面相结合。知识的学习积累,由少到多,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到最后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往往要求点线面相衔接。所谓点就是知识的基本点,线由一连串的点组成,显示知识的连续性,面是线的扩充,形成网络,有一定的广度。处于点上的思维,若转动的陀螺;处于线上的思维,似走钢丝的表演;处于面上的思维,如无羁的奔马(引自《散人漫语》)。三者交叉,彼此关联,知识上能系统地掌握和积累,更有助于挖潜的深入。
  长线与短线相结合。长线指人生的终极目标、长远计划,这又往往与远大志向有关;短线指短期目标、具体计划,可视为长计划中的短安排,是抵达目的地前的起点和中途站。长线与短线相结合,路要一步步地走,目标一个个地过,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直到成功,这也是不断挖潜的关键之所在。
  因材施教。学习者在年龄、性别、健康、性格、资质、经历、文化知识、理论专业等方面,有各自的状况,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千遍一律,也不可一个模式。不同的学习者,在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应当有所不同。如对视觉障碍者,主要靠听觉来学习;对听觉障碍者,主要靠视觉来学习;对视听觉都有障碍的人,只有靠触觉、嗅觉来学习;对先天不足者,只有靠后天勤奋学习来弥补,这样不同人群的潜力,才能在各自特有的情况下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学科有别。个人素质,尤其是文化知识,是成长的关键,是高楼的基石。然而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科,如文史、艺术、理工、医学、体育类等,其教与学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学科,必须教师引导,必须从严要求;有的学科,强调脑、手、体并用,反复练习、复习和思考;学习中外语言文学,则偏重于学习口语和文字表达,必须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背、多思。学科有别,传习有异,有助于个人潜力的挖掘。
  评估总结。教与学进行一个阶段后,需要及时而客观地进行评估和总结,以利师长们从中发现优秀新苗或特殊人才,以便及早地进行选拔和专门化训练,此所谓“人才难得”,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在学习者自我检测中,回顾反思走过的历程,既是对生命的总结,也是对成果的享受,更是对下一步行程的激励和鞭策。所以,评估与总结对挖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战胜惰性与畏难情绪。一个人要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须严于自律,这是自我修养的前提。要做到这点,需要战胜自身的惰性与畏难情绪,因为二者是挖潜的最大障碍。战胜惰性与畏难情绪的法宝,就是在明确目标、制定规划的前提下,虚心求教、不断学习,乐观进取、积极行动,意志坚定、克服困难,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断挖掘潜能,不断培养创造力,不断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因为学习是架筑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

第二节 学习的优良品质※

学习的优良品质——指内因中的勤奋、意志、严谨、谦虚、主动等。

振兴中华。

伟大的事业基于高深的学问,坚强的意志在于强健的体魄。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

总结宇宙现象,要不外物质与精神二者,精神虽为物质之对,然实相辅为用。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孙中山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1866—1925),是立志成才建业的光辉典范。他以博大的胸怀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庄严号召,一直激励着亿万国人披荆斩棘、奋发图强。他所表述的事业、学问、意志、奋斗、精神、互助、潮流等闪光的理念,蕴含着崇高道德情操与优良学习品质的真谛,给广大学习者以精神的力量和思维的启迪。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习近平和六位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馆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复兴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摘自新华网2012-11-29)

国家要复兴,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而个人的进步,就需要具备勤奋好学、意志坚定、谦逊严谨等优良的学习品质。

一、优良学习品质的作用与需要

学习的优良品质主要指勤奋、意志、谦虚、主动等,多指非智力因素。林明榕在《学习学通论》一书中,论述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四大作用:

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启动器和发动机。学习动机产生的动力,是由人的内在条件(需要、求知、好奇心等)和外在条件(含社会和教育对学习者的客观要求)激发的,决定着人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定向功能,这与学习目标确立的方向有关。学习者对所学科目有兴趣,就可激起他对某科目的学习热情,确立主攻方向,充分调动自己的精力与智慧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稳定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稳定作用,任何学习活动,要从动机走向目标,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这时非智力因素的意志、毅力和责任感就会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因素所起的稳定和保障作用,使学习活动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

调节作用。非智力因素可以排除干扰,使学习者朝着预定的学习目标前进,特别是当工作需要,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时,在非智力因素的调控下,学习者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完成学业。事实证明,健康而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可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久而久之,可练就出坚强的意志和主动的精神等优良品质,促使人们在学习、工作上走向成功。

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对学习者来说非常需要:

一是能够促使学业的进步。优良的学习品质会使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持久发形成一种良好的进取状态,使自身的智力系统处于最佳的发挥水平,并不断激发个人的热情和开发自身的潜能素质,使学习活动变成青少年心理成熟和人生优化发展的过程,增进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是学校实施主体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使主体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主体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学校的新课程改革纲要,倡导“以学论教”、“以学为本”,既不能离开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更不能背离了主体教育理念,在加强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潜能素质开发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学、爱学、乐学等优良的学习品质。

  三是有利于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优良的学习品质是个人终生受益的财富。未来的竞争并非学历、学位的竞争,而是个人(尤其是青少年)自学能力或终身学习能力的竞争。优良的学习品质,正是这样一种越学越精的心理能力,属个人的学习专利和求生的本事;也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并能不断地提高,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类拔萃、大有作为。

二、勤奋的特色与要求

(一)勤奋是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学习,是一种追求、一种愿望、一种兴趣,更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积极而正确的学习态度,既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智力因素(即个体认识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感觉、知觉、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效应(即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反应);使他们学的东西牢靠,基础坚实,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无疑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和责任,并充满着乐趣,这自然就会变学习上的压力为动力。

有了勤奋这种积极和坚定的学习品质,那么自己的学习心态也会很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学习目的、动力、内容、方法等融为一体,是成功的前提。就应试而言,心理素质好、心态好、发挥好,乃是考试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在积极和正确的心态下,考生才能够在如下几方面保持较好或最佳状态:

一是心理的实现系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操作力、智力技巧及策略;

二是心理的动力系统——目标、兴趣、意志、信心和潜能等;

三是心理的供给系统——尚未出现的灵感、顿悟和尚未意识到的思维。

平时勤奋学习的结果,就能使人在考试中,思维敏捷而灵活,想象丰富,记忆信息提取快捷且准确。这就会使考生在考试中把头脑里已有的信息迅速地提炼出来,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结合。把储存在大脑内的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这就是心态好、发挥好的心理机制。

(二)勤奋在于时空的有效利用

中国有句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实际上,每个活着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时间赛跑。勤奋终身的鲁迅,就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创作和学习,为后人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

人的勤奋,乃是从对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利用中体现出来。

就时间而言,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即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其寿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属单程路,无回头路可走。不论科学多么发达,时光是不可能倒流的;也不论医术多么高明,生命不可能是无限的。对每个人来说,刹那间就成了历史,我们应当从中悟出时光的真谛,好好总结昨天、把握今天、规划明天。世人对时间的态度有如下五种一正一反的情况:

有志者——赢得时间;无为者——放弃时间。

求知者——抓紧时间;闲散者——消磨时间。

勤奋者——珍惜时间;自满者——糟蹋时间。

聪明者——利用时间;愚蠢者——等待时间。

胜利者——计算时间;失败者——讨厌时间。

以上描述不一定很确切,但可以说青少年是人生中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黄金岁月,学习上的勤奋,收效最大;中年应当是任重道远、最有作为的成功时期,学习上的勤奋,能起到充电的作用;老年是安度晚年、总结人生的平静阶段,若能坚持终身学习,则可让生活充实快乐,为延年益寿之良方。

就空间而言,我们所拥有的空间,应该指自己一生中所处的具体生活空间和抽象思维空间,即:自然、社会和人文的环境。自然,指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空气、阳光、水、土和生态;社会,指所在国度、城市、乡村、单位、家族、家庭及周围的亲友、同事、邻居等的具体空间;人文,指思想和精神上所驰骋活动的广大领域的抽象空间。您在把握自己命运、掌控学习进程的时候,取决于能不能在两种空间中求得平衡。具体空间的对立面是可视的,一般较好把握;抽象空间的对立面是不可视的,往往很难把握。

我们所讲的挑战与机遇,既包括了时间也包含了空间,勇于面对挑战,抓住良好时机,对把握人生的走向是至关重要的。总之,勤奋在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和把握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空间。

(三)学习中要讲究“三勤”

面对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如果不勤学,不只是学习跟不上,还会被社会所淘汰。特别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加大,健康的透支,有人对前途也会感到迷茫。若您是一位有道德理想、有奋斗目标的人,就会力求改变自己的这一现状,而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去吸收需要和有用的知识、信息和经验。通过以下“三勤”来提高学习效率:

勤于使用学习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要使个人的勤奋收到应有的效果,一定要针对需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工具。以学习工具书为例,就有字典、辞典、手册、百科全书、电脑、网络、电子产品等,它们如同杠杆,可为自己借力和增力;又如同支点,可以利用它去撬动您的成功。这些工具,也是一个人在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可以使您的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勤于克服懒惰情绪:“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谚语)。一个人的好习惯非一朝一夕养成,容易被存在于每个人骨子里的“惰性”所左右。惰性是勤奋的敌人,会造成拖拖拉拉、懒懒散散,这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同时会挫伤一个人的自信与自尊,挫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克服惰性,自己就要明确每天应做的事情或学习的课程,要主动把握好生命里的每一瞬间;在战胜懒惰的同时,还要设法增强学习或办事的计划性,实现由懒惰到勤奋的转变。

勤于总结成功经验:比尔·盖茨成功法则第11条:“当您不再为别人而努力工作时,您的成功机会就出现了。”这就是说,一个人要真正成功,定要选择为自己工作。很多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只知道低头干活,从来不曾想过自己也可以拥有成功的个人生活,终身选择了平庸,最多也只图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满足于大部分人的传统选择。这些人不知道成功的定义——成功一定要拥有生命的满足、物质的丰足和精神的富足。真正的成功者应该不断地勤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成功需要合力,帮助他人成功需要个人实力——学习与工作的能力。成功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每个人都渴望独立自由,每个人在为别人工作时最多也只是尽力而为,因为那毕竟不是自己的。一旦为自己工作或学习时,那一定是全力以赴。优秀人士往往是先去成就别人,得到大家的“全力以赴”,求得共同成功。让个人和团队在勤奋和协作中共同成长,取得成功,真正体现生命群体的价值。

三、意志在成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意志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辞海》)。恒心和毅力均在意志的范畴之内。“恒心指持久不变的意志,毅力指坚强、果决”(《辞海》)。二者都是一种心智状态,其特点是:目标坚定、充满渴望、自立自强、计划确实、正确的知识、精诚的合作、意志力和习惯。恒心、毅力是习惯的直接产物,是意志的不同表现。

在人一生中,不论哪种人,只要善于学习知识,不断增长智慧,虽然每条通向成功的路途上,都有重重的困难和险阻,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智慧,只要勇于去克服,敢于花时间、下工夫去创造未来,就必然能够成功:

恒心+毅力+时间=成功。

这个公式,我们可将其看成是人生的格言。可以说,只有真正成为有用之才,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世界上有所成就的人,都不会缺少这三种因素,因为在成功的背后,都有艰辛和巨大的付出。没有恒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坚持到底的。要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尤其是不朽之盛事,需要锲而不舍、呕心沥血。大凡有志者都是靠恒心、靠毅力、花时间、下工夫、抗挫败、善积累,去获取更多更大的成果。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意志是带有导向性的毅力,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品质。它是人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其来源于恒心,当与人的期望、目标结合起来后,它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恒心与毅力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一般来说,不专心者,不自信者,办事不果断者,不能自制者,不能忍受挫折者,是很难具备这种品质的。体现意志力的过程,是人的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化的过程,而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寓于其中。

2、恒心与毅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的:一是为自己建立明确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二是确立自信心,“天生我才必有用”(龚自珍语),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实现目标的;三是要以一种超人的献身精神来实施目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四是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即便是遇到困难也决不半途而废,在任何恶势力面前都要显示一种不低头的顽强精神;五是当自己觉得一个人实现目标有困难时,要善于动员或联合可以帮助自己的力量去达到目的。

 3、恒心与毅力是学习工作制胜之本:其一,恒心毅力的结合可引发连锁反应,不但能够使您学到自己想要学会的本领,而且可以使您拥有顽强的意志力,促使您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勇于挑战,坚持不懈地排除困难;其二,能够使您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独特的良好的个性,能使您对环境和现实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使您欣然达到自认为的重要的目标;其三,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往往不在于能力大小或想法的好坏,而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和坚毅的耐力,是否敢于创新和突破。

  成功者的个性,除上述三点之外,还在于执著地朝着体现生命价值的目标前进的充分自信,换言之,就是具备有方向感的个性。

4、恒心与毅力有助于形成方向感的个性:其一,树立一个值得去追求的目标,比如制定一项可行性的计划;其二,根据具体的实际的情况来决定您的取舍,在您的前面总有您所向往的事物和该舍弃的东西;其三,有“向往”,有“对未来的憧憬”,会使您永葆青春的活力,对未来充满成功的信念,您的热情必然倍增,您的潜能必然得到最大化地激发。

一个人若没有追求的目标和期待,人也就没有活力了。学习同样如此,有恒心毅力,有方向感个性的人,学习有动力,成功指日可待,前程无量。

5、意志让人有决心,能自主自觉地学习: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过:“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伟大的目标与达到伟大目标的决心。”所谓目标,即想要达到的目的或境地。决心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决定性的思考,或者说是做出不会轻易改变的决定性判断,它是意志和信念坚定的体现。一个人所做出的重大决定,往往与自己的原来确定的志向、信仰、规划、誓言等联系在一起。目标的确定要下决心,而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决心。

学习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无法拒绝诱惑;学习上首要的任务,就是锻炼自己的意志,下定最大的决心。定下目标、下定决心后,自然会摆脱周围的诱惑,如看电视、逛街、游戏的刺激、朋友的邀请或沉迷于麻将、网络等,从而去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气氛。固然,目标不一定都能完全实现,但有了决心,在不断追求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逐步积累,眼界逐步扩大,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成绩也一定能够看见。

人活着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活得自在更是一种奢求。在这个社会上,有能力、有学识的人,能审时度势,能适应环境,才能立足而有所作为。但想要达到这种高度,让社会接受您,有您一席之地,唯一的途径就是下定决心、从书本上去学、在实践中去学,锲而不舍,发愤努力,尤其是在少儿和青年这个可塑性极大的时期。

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所谓自主,即自己做主,自己懂得,不受他人支配。在学习上要自主自觉,但不能追求速成,“欲速则不达”,有时要慢慢来,要相信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自主和自觉,会促使我们制定一个又一个合理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会不断坚持下去,会不断有所收获,会不断获得成功。

  一个人能够下定主动学习的决心,就会对学习上的良好方法认真探求和总结,特别是有效地利用时间。就在校生而言,会力争在课堂上把基础的东西尽可能掌握并记牢,在下课后或下一堂课前“温故”一次,其效果将非常显著。上课、复习、测验和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自主自觉的学生往往非常认真,非常严谨。由于知识掌握牢固,问题自然少了,这样花在纠错回炉的时间就少了,相对而言,可利用的时间也就多了;如此一来,便可以将其精力转移到那些难度较大的课程和课题上,甚至于还能去进行一些课外的学习研究与探讨,这或许可称之为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四、自信的力量与培养

(一)自信可化解学习上的自卑感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是人生的胜利者,也是学习的成功者。特别是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会立即把它变成等量的精神力量,再传递到对无限智慧之领域的探索中去,并促成精神的物质转化。首鼠两端、心存狐疑者往往失败;满怀信念、坚信胜利者往往成功。自信是克服困难的法宝!与自信相反者,即自卑,“专指轻视自己,以为不如别人”(《辞海》)。而自卑是自信的绊脚石,我们必须铲除它。

学习上自卑感的产生,既有认识上的差异,也有感觉上的差异。误认为一个人学习得好,是天生的聪明,是父母给的,自己既然笨,再努力也枉然;或者误认为能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是一种幸运,自己就是运气不佳;或者只怪这怪那,却从不检查自己的原因。要想不被周围的环境所俘虏,不被这些人为的误解所纠缠,走出自卑,就需要敢于面对挑战,迎难而上。

医治自卑的对症良药就是:自我发愤图强,他人帮助鼓励。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的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的、个人性格的,有家庭经济的、社会文化的,有个人经历的等等因素。认识上的不同,感觉上的差异,都会产生自卑;而自卑也会起到补偿和遏制的作用,自卑而有缺陷的人也未必不能成大器。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战胜自卑的方法很多,一是通过主观自我来解决,二是通过客观环境的改变、他人的帮助来解决。然而,自我解决最关键,比如,学会自我补偿,相信勤能补拙,自卑的阴影就不会再将自身纠缠。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处境不同,面临的机遇不同,成功的程度和方向也不会相同。只要自己的本色是有理想有志气,有决心有信心,就能刻苦学习,战胜困难,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迷信他人,用自信去根治和化解自卑。

另外,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应正确面对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和自我解脱呢?其关键是要用理性的态度:一是做到立志不移,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二是注意调整、降低原先不合实际的“目标值”,及时改变策略(方式)再作尝试;三是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四是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即采取一点“自我调侃”、“自嘲"之类的精神胜利法。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敢于寻找、分析失误的原因,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许多鸿篇巨制由逆境而生,许多伟人由磨砺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何时都充满自信,从不气馁。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获得释放生命潜能的主动权。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把失败作为成功的前奏,则可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暂时的失败就能领您进入一个新的学习进程和新的成功境界。

(二)学习信心的建立与培养

一是人要有成功的信念:

信念,即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疑的观点;信心,指相信能够实现某种愿望或打算的心理;信念和信心是密不可分的。信心起作用的过程是:首先相信“我确实能学好”、“我确实能做到”,随后就会产生动力,并找到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当您相信“我能学好”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学”的方法;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对策。

信心是成功的秘诀。学习和创业都离不开信心。有人说: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人一旦拥有了这一欲望,并经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形成一种信心,这种信心便会转化为积极的感情。信心一旦与深刻思考相结合,就能够激发潜意识并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进而帮助人们获得巨大的财富与事业上的成就。在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股信心十足的力量在推动着向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信心,是生命,是力量,信心是创功立业之本,信心可以创造奇迹,信心可以让人生大放异彩。

相信您是独一无二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我陶醉。从以我为中心的现状,变成以我们为中心的时代,是需要度过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健全的自尊与自我陶醉,有着天壤之别。尊重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指重视其价值,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爱自重。我们敬畏宇宙的广阔无垠,敬畏大海的力量与壮阔,眷恋旭日的壮丽、山岳的雄伟、川原的妩媚、花儿的美艳……人是一个小宇宙,我们没有理由不自爱不自重。我们只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奋进,拥有适应环境、改变生活的能力,就会感觉自己是优秀的、是有价值的、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

二是行为端正才有自信:

“行事正当”,能使您的良知获得满足,因而建立起自信。“行事出轨”,会导致两种消极的结果,一是罪恶感会腐蚀自己的信心,二是别人迟早会发现而不再信任自己。所以,要建立信心,就一定要行为端正。我们能通过改变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的心态,但行正则心正,行乱则心乱。行乱心乱者,无信心可言。须知,充满信心去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人,必然会充满信心地去实践和行动,必然会按照学到的真正本领和正确的思考去实践和行动。

三是建立和培养自信的方法:

其一、挑显眼处端坐。上课、开会,端坐在显眼处能够建立信心。台上是显眼的,台下坐前排也是显眼的。其实,学习与事业上的成功者也都是显眼的。

其二、练习正视对方。正视对方能给自己信心,也能赢得信任。和师生或同事交往的原则是不卑不亢,不骄不躁,自重而不自傲。这就能学到许多东西。

其三、把您走路的速度加快25%。超凡的信心者,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抬头挺胸,步履坚实,仿佛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其四、学会当众发言。无论参加什么会议,都要主动发言,是评论、建议或提问,都不例外。发言或演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多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其五、豁达宽容。豁达而宽容的笑,能给自己实际的推动力,是医治自卑的良方,可化解别人的对立情绪。接触的人多,朋友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多。

其六、多运用肯定性的语气。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能运用“非空洞无物”的措词或叙述法,则可将同一个事实表述得更为生动而透辟,这既使人享受您的口才,又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自信心自然也会倍增。

其七、用自信培养自信。信心十足的愿学者和善学者,往往会得到许多机会的青睐,常常用自信来培养自信。须知,哪怕学习上的一次小成功,也会给带来小自信。小自信的积累便会成为大自信,大自信出大成果、大事业。

其八、学自己该学的、做自己能做的。这将会使自己的个性显现出来。应当知道,与其极欲摆脱自我的困境,不如找出现在可以做的事情或应该学的东西,有助于从困境中获得解放,有助于自信心的滋长。一个健全的灵魂,向往的是自己能够学到东西和能够做到的事情。

成功者都是那些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成功的程度,取决于自己的信念程度。永远不要自卑,永远不要被自己的缺陷或缺点所困扰。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应该学会自信,特别是学习上的自信。

五、坚强的意志能化困窘为神奇

130年前的美国,有一个叫海伦·凯勒的女童,因为不幸患上了猩红热的疾病,结果变成了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她由于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视听知觉,使她无法通过眼、耳、口与家中亲人和周边环境进行正常地沟通。心灵之窗的禁锢,曾使她成了一个脾气暴躁的“顽女”。

在她七岁时,一位叫安妮·莎利文的女教师,走近了海伦的生活。老师用爱心、耐心和智慧,有效地引导小海伦摆脱了可怕的黑暗与孤寂的折磨,促使她以唯一的手感触觉,通过实物、盲文、游玩等亲自感受的方式来学习,用勤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逾越过了盲聋学生学习中难以逾越的障碍,终于学会了说话和演讲,在无涯的知识海洋中泛舟探行……在艰苦奋斗的日子里,海伦还得到了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众多好心人的支持、关照和帮助,使她逐步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文、希腊语,还顺利地进入了哈佛大学读书。刚过二十岁的她,又开始了成功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我生活的故事》一书,轰动了美国和世界文坛。她一生出版了专著14部,有的还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海伦最终成为作家。她还奔走于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荣获了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自由奖”,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光辉而传奇的一生,是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和艰苦努力的学习,终于化困窘为令人惊叹的神奇,创造了教育史上和学习史上最伟大的奇迹。海伦的名言是:“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的成功,鼓舞了世界上的许多人,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生理缺陷而处于困境中的人,给予了他们以战胜厄运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还有中国女作家、哲学硕士张海迪,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是以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地学习、生活、创作,战胜了自身缺陷所带来的种种痛苦与困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当然,这并不是说身体健康无所谓。请牢记:身心的健康,始终是学习成才的重要条件。

六、其他优良的学习品质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意志、勤奋之外,还要有如下优良的学习品质:

认真严谨。指对学习不轻视、不马虎,能够严格对待、谨慎从事;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学习各个环节上,愿以真诚的态度,去下扎实的工夫;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追求优异,力求完美,并坚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决不自作聪明、弄虚作假,更不会哗众取宠、招摇撞骗、自欺欺人。

  谦虚好学。谦虚谨慎,善于向他人、向社会、向民众、向大自然学习,做到“不耻下问”,不骄傲、不自满、不摆架子,注重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视为生命进程和生活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从各种学习活动中学习和掌握自身应具备的文化道德、知识技能,而且还能找到个人的精神寄托,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与快乐。

主动热情。在学习上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目标明确、计划周密,除了自己坚持“俯而读,仰而思”以及认真钻研、勤于动笔动手之外;还能够主动寻师访友,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总之,深知做人要有信心、要有热情;深知学问的积累只有靠自己,要肯于下工夫去汲取、去探究、去运用,去付诸服务于人类的行动,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建树的人。

第三节 学习的健康保障

学习的健康保障——包括人的心身健康与大脑开发两大方面。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

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

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893—1976),早他的在学生时代,发表了一篇《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文章开篇引用的前四句话就出自此文,耐人寻味,很有见地。后两句是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题词。

国民的体质,诚然关乎国家前途。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可见,体育运动、保健卫生与民众体质、个人健康,是何等的重要!就学习而言,有的用“心智”,有的用“肢体”,有的“心智”与“肢体”并用,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以身心的健康作为保障。

一、人体功能与健康内涵

从生理学而非心理学的角度上讲,特别是从中医生理学理论上来讲,人的生命、人体功能是因“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有机结合而存在发挥的。吴清忠在其《人体使用手册》中有透辟的阐述,现转述如下:

先天——指出生前的胚胎时期,如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的胎儿,先天带有一定的遗传性。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指肾气,称肾为“先天之本”。

后天——指出生后的成长期,后天一般不带遗传性。从中医学角度讲,指脾胃,称其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如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使人健康并充满活力;而给人的根不断补充营养、添加燃料并让肾火不灭,这就是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脾胃。脾胃把食物转化成了血液,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人体功能系统包括:

1.指挥系统——主要由大脑构成,担负思考及指挥身体的机能,利用神经系统将人体各部位的状况传达到大脑,并将大脑的指令直接传达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让人体能够对各种外来的刺激作出迅速的反应。

2.能量供给系统——包括消化、造血和心血管、呼吸系统。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转化成人体能运用的材料,再于适当的时辰,转化成人体的血液。呼吸系统则给人提供生命所必需的氧。

3.资源管理系统——中医用阴、阳、虚、实描述人体的整体状态,“血气”代表日常产生的能源,而能源的消耗称之为“火”。

4.诊断维修系统——人体血气能量正常时,相关维修工作,身体自我进行。

5.废物清理系统——肝肾过滤血液,肺脏排废气,大肠排泄,皮肤排汗热。

6.周边功能系统——四肢五官、皮肤、生殖器官等和外界接触的部位。

以上六大系统则由经络、血管、神经和淋巴四个网络系统相互连通融为一体。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停地运动着。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有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及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的作用。水在人体的表现形式就是血液,它滋养着全身……使血液能流动起来的动力是正常体温,它使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不息,维持着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让生命获得保障。

气血、体温是人体健康的主宰:首先,掌握人体存亡大权的是气血。血的重要性是食疗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只要食物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就能保证人体内血的质量和浓度,保证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可让人的血量充足;请记住,食疗的重要性是贯穿人一生的,也是要落实在每天的每一顿饭上面。再者,体温是否正常决定生死,补气的目的就是能够保持适宜的体温,再加上人在大自然中吸入的新鲜空气,这样人才能鲜活地立于天地之间。

从体外的自然环境看,生病的原因,与气候、季节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有一定关系,对健康有较大影响。从体内的生理功能看,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一直是在成长中度过的,因而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进步感。进入中年以后,成长由缓慢变为停止,甚至出现衰退。从心理上,无论工作、学习、生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空虚感、厌倦感和迟暮感。

通过学习,从医学理论上了解,从生活实践中深入,要设法使自己掌握一生的健康规律。

要努力掌握不生病的智慧原则:

1.懂得身体最基本的需求。气血的充足,经络的通畅就是身体生存、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2.以不变应万变。按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去选择该吃的食物,去选择有利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健康地生存下来。

3.正确地诊断患病的病因,是保健康的关键。

4.少闯生命中的红灯,还要注意对身体的保护。”(马悦凌《不生病的智慧》)。

健康指“人体首先要各器官各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社会上和谐相处的表现和处理各种危险因素及应激能力”(《辞海》)。

维持健康的预防性措施,必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讲究学习卫生常识的重要部分。我们应当更多地利用公共健康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定期地去做各种预防性的身体检查。我们更应当去关注可能引起疾病的风险因素,应当认识它们,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降低这些风险因素,或完全地消除它们。属于这类风险因素的有:缺乏体育锻炼,不合理饮食,体重超重,吸烟,过量饮酒等因素。人们要从环境卫生、心理健康、合理膳食、坚持锻炼、动静平衡诸方面把握健康的主旋律,使生活过得轻松愉快,让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二、确保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亦称“心理卫生”,指“个体良好的心理状态,且自我内部、自我与环境间保持和谐的良好状态”(《辞海》)。人的精神状态、自我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身体寓于健康的精神。”该组织的公告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础,60%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因素引起的。与心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几年对健康内容界定的最新补充,最大的特点是将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融为一体,意义大致有以下五点:

1、不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

2、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的能力,并能与假丑恶进行斗争;

3、能自觉地遵守社会的各种规范、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

4、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5、当国家或社会需要时,能无条件地服从,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这五条重要补充,使心理健康的内涵中,包含了道德健康的内容。

青少年时期正是身心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同时,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转折,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发育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导致心理疾病。我们建议:

其一、青少年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应试动机;

其二、尽量减弱或控制导致过度兴奋的各种刺激因素;

其三、平时注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克服多愁善感、忐忑不安、压抑等内向的性格特点,提高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其四、做好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及熟悉环境等方面的适应性工作。

(二)克服十种心理弱点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这些话语,掷地有声。一般来说,挫折产生的外部原因,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内部原因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成为挫折的来源。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和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而心理上的许多弱点却暴露无遗……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下面将常见的十种心理弱点,分别记述如下:

l、浮躁:即轻率、急躁,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如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来说,浮躁的内核是人的朴素与本能的生命冲动和物质欲望;浮躁的深层特点,是重外延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实际,重短期轻长远。

2、嫉妒:“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心理学大词典》)。嫉妒易使人有偏见,还会影响人际关系,是人生中消极的负面情绪。

3、焦虑:常表现为坐立不安,呼吸紧迫、多汗、皮肤潮红或苍白、心悸等。

4、悲观:是人自觉言行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与失望情绪,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的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

5、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感情。

6、虚荣: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对挫折的知觉敏感性高,而承受力低。

7、猜疑:不真诚,心中阴暗,疑神疑鬼,不信任他人,无光明磊落可言。猜疑既害人又害己,是无形而危险的障碍物,阻断了人的正常思路。

  8、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压抑、思绪纠结、意志减退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歇斯底里症,甚至是反应性精神病。

9、恐惧:一般有社交恐惧症、时空恐惧症和单纯恐惧症三类。

  10、自负:即盲目自大,过高估计个人能力,失去自知之明。被家人过分娇宠、缺少生活挫折和缺乏自我认识的人和极力维护自尊的人,往往容易自负。

在这些心理弱点中,有的与精神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神经衰弱症,联系在一起,其症状是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易兴奋、烦恼、焦急、苦恼,入睡难,易惊醒,多梦,伴有紧张性头痛和肌肉痛。神经衰弱症易于发生在性格不开朗,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急躁和过分主观的人中,大都与过度脑力劳动有关。只要能够合理安排生活,改变不良习惯,起居定时,生活有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和工作学习的计划性,并与医生积极配合,这是治疗神经衰弱症的主要环节。

逆反心理往往与上述的心理弱点联系在一起。“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见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是青少年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青少年的好奇心强,不迷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教育青少年时,为了不让其走弯路,常用自己的经验劝阻他们的好奇心。而青少年由于经验与阅历不足,加上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的话,对于越是难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越想接触,形成了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又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提高文化素质、力求广闻博见、培养想象力是克服逆反心理的良方。

要克服这些心理弱点,除了注意锻炼、营养、休息、卫生之外,要让头脑保持冷静、心态保持乐观。还可以通过阅读、写作、书画、摄影、娱乐、旅游等使人放松的有益活动,释放心情,拓展知识,启迪智慧,充实生活,让身心得到很好的调养。

(三)让心理健康与人生同步

人生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和承受的喜怒哀惧、爱恨仇情,既有其共同之处,但又千差万别。这也是自然和社会赋予生命的律动,不同的律动,演绎出不同的人生。

青少年最大的变化,是从儿童期间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使家庭关系渐渐冷淡,有的甚至会有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其衣食住行,更要知其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时也要尊重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活动天地,使他们顺利地度过这段感情不稳定的时期。

中年人要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而乐观。在中年人的致病因素中,社会因素对心理的刺激居于重要地位。中年人往往在单位是顶梁柱,工作丝毫松懈不得;在家中是主心骨,既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父母,又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引导。这些都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要因为繁忙而忽视娱乐活动,体育锻炼也很重要。

进入老年,因为退出了社会的工作岗位,退出了家庭的主角地位,再加上生理功能开始衰退,往往会导致一些老年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等情绪,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应维持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和记忆力,判断基本准确;应该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友感情融洽,乐于助人,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能力,有益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症。

对于社会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来说,道德修养与健康长寿关系极为密切。请看下面这幅劝人修德养性的对联:

“德取延和谦则吉,功资养性寿而安”(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十一)。上联是说:人的道德气度要达于中和且保持谦虚态度,为人处世才会吉利顺遂;下联则说:凭借养性的功夫,就会达到长寿安泰的效果。(中国剪报2012-11-217版 保健养生 摘自熊经浴撰文)

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健康生活的关键点:一是认识身体结构与健康要求;二是从体内体外了解病因与保健常识;三是保持情绪正常,维护心理健康;四是力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五是做到动静平衡、劳逸结合。要做到这些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学习与长期实践。

您要是心中知足,生活就会快乐;您要是淡泊名利,胸襟就会开阔;您要是性格开朗,眼前一片明亮;您要是乐观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两管”、“两放”.即管好您的嘴(饮食有节),放开您的腿(适度运动),解放您的脑(心有所寄),管好您的环境(家居卫生),在学习与实践中把握住生命的平衡点,那就一定能健康而愉快地生活。

三、大脑的生理 心理功能

人们通过学习所拥有的智慧,不声不响地深藏在自己的大脑中。2l世纪是知识大爆炸、充分利用大脑的世纪,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人的大脑有无尽的潜能可挖,健康而正常的大脑是学习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一)大脑两半球的结构

大脑结构与其功能相统一,二者紧密相连,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思维和意识的器官。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胼胝体。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间的隆凸部分称脑回。大脑半球的背侧面,各有一条斜向前下的沟,称为外侧裂。外侧裂的上方,约在半球的中央处,有一由上走向前下方的脑沟,称为中央沟。

每一半球又分为五个叶:在中央沟之前与外侧裂之上的部位,成为额叶,为四个脑叶中之最大者,约占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一;外侧裂以下的部位,称为颞叶;中央沟之后与外侧裂之上的部分,称为顶叶;顶叶与颞叶之后,在小脑之上大脑后端的部分,称为枕叶;在大脑外侧裂深面的称为岛叶即脑岛。以上各脑叶,均向半球的内侧面和底面延伸,而在各脑叶区域内,有许多小的脑沟和脑回,其中蕴藏着各种神经中枢,分担不同的任务,形成了大脑皮质的分区专司功能。(请在百度上输入大脑左半球功能图,点击“图片”,即可查阅)

(二)大脑区域功能

在正常情形之下,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分工合作的,胼胝体是两半球信息交流的桥梁,完成各功能区间的联系。对大脑半球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的区域分布基本对称:每一半球上分别有运动区、体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联合区等神经中枢;但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优势半球。

2.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①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为左右交叉、上下倒置。②两半球的视觉区,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③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④两半球的联合区,分别发挥左右半球相关各区的联合功能。

3.在整个大脑功能上,两半球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者间仍具有交互作用;而交互作用的发挥,乃是靠胼胝体的连接才得以完成。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合的复杂功能。

(三)大脑科研三大发现有利挖掘谐能

一个人的大脑具有数以百亿计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可能建立起两万个像树枝一样的联络点,每一个联络点都储存着相关信息,“过目不忘”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大脑科学研究有三大发现,其中以“左右脑”、“上下脑”和“细胞皮层”最为引人瞩目。协调左右脑,能充分发挥大脑创造潜力;调节上下脑,能使潜意识展示威力;启动大脑皮层,会让每个人都更聪明。大脑和肌肉一样,都必须“运动”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都在遵循“用进废退”的必然规律,有效地运动大脑,是成就天才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学习进程与大脑发育相适应

人的学习,需要有健康的大脑——它是学习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林明榕在《中学应开设一门“学习方法”课》一文中指出:智力系指人的聪明才智而言,智力水平的高低是与大脑机能的优劣程度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的研究指出,随着人的生长发育,人的大脑机能要出现两个“加速期”:

第一个“加速期”在四岁至五岁之间,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大脑机能发生了一个大的飞跃;

第二个“加速期”,是指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即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之间。这是学习的最佳期。中学阶段,正好处于第二个“加速期”。这时初中生的脑重量已和成人的脑重量几乎相等,大脑皮层分析综合的机能也有显著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较大优势,已能掌握较复杂的概念系统。中学生己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描述,而爱寻根究底,进行独立的思考。

青年初期(15、16岁一17、18岁)相当于高中阶段。这时学生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和机能已发育完全,可以承担较繁重的学习任务。高中生的感知和观察,较之初中学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其记忆力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理解的识记方式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迅速提高,并朝着辩证思维发展,这也是高中生思维的主要特点。初、高中时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大脑具备了发展智力的物质基础,正处于可塑性很强、逐渐定型的特殊时期。

林明榕还在《“学法”在教学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新探》一文中强调:由于各类学生存在着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大脑发育、学习内容等条件的差别,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也存在着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低年级,因为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所以应注重教法,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特别重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的日趋成熟,教法的作用逐渐减弱,传授学法的比例逐渐上升,学生的主体作用愈来愈大。到中学阶段,教法和学法几乎各占一半。在大学阶段,由于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学法应上升到主要地位。到研究生阶段,学法几乎占到百分之百。

一个人由胎儿到幼儿,再由少年进入青年,大脑都在逐渐形成、生长、发育至成熟,若想要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使学习有成效,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最好是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大脑方面的基本常识,包括大脑功能、潜能、保护、使用及记忆法,这对于保持大脑健康、科学使用大脑、增强记忆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习可改变成年人大脑结构。据美国科学家近日借助一项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人类脑神经轴突内的情况,跟踪大脑内的联络通道。研究数据显示,在27名学习语言的被测学生的大脑中,可以观察到大脑白质髓鞘质的形成,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慢慢发生结构性变化。(中国剪报2012-10-8)知识大观栏)

五、从饮食 环境习惯上维护大脑

(一)补足营养物质

l、氧气和水

大脑耗氧占人体总耗氧量的1/4,缺氧8分钟人就会死亡;水占大脑重量的80%,大脑、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各种代谢物质大都溶于水。水能把溶解于其中的某些物质“离子化”,这些离子又是脑细胞代谢活动所必需的。水分子本身也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喝水也有学问,喝多少、喝什么水、怎样喝,是健脑的基本功之一。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也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喝茶或饮咖啡,能够改善记忆力。

2、微量元素——碘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乏对人体健康最大的危害就是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力落后或智力残疾。从妇女怀上小宝宝开始,一直延续到2周岁以内,这段时间是胎儿、幼儿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大脑神经的生长必须依靠甲状腺激素,此时需要充足的碘。

加碘盐的识别: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用加碘盐,至于碘油等其他手段只能起到补充作用。购买盐时必须注意:

(1)包装袋上两个标记图案,一是全国统一的食用碘盐标志图案,二是食用碘盐的注册商标;

(2)看一看有没有防伪标志,千万别购买假盐、私盐和工业用盐。

盐的贮存,注意三点:

(1)存放的容器须密封防潮,防止受潮结块和碘酸钾受潮而分解揮发;

(2)存放的容器要远离灶台,不得在阳光下暴晒,防止因为高温碘质分解挥发;

(3)存放的容器不要与洗衣粉、食用碱、去污粉等混放,防止用错。

盐的使用,注意四方面:

(1)勿用水洗碘盐。

(2)避免高温,炒菜做汤要在出锅时再放碘盐,千万不要用碘盐爆锅,以防碘的损失。

(3)避免加醋或酸味菜,碘遇酸易破坏分解。

(4)勿用动物油炒菜。动物油易与碘元素发生化学变化,使其挥发,碘利用率为40%:而植物油性质稳定,不易与碘发生化学变化,碘利用率可达80%。

哪些人不宜吃碘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甲状腺炎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人,每天从高碘食物和高碘饮用水中已摄入较高剂量的碘,有可能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故这部分人也不宜食用碘盐。

3、益脑食品

(1)粮食类:全麦制品和糙米。其含有各种维生素,对于保持认知能力至关重要。小米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l等营养成分,有“健脑主食”之称。小米还有防治神经衰弱的功效。

(2)鱼类:可为大脑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磷、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其均是构成脑细胞及提高其活力的重要物质。经常吃鱼还有助于加强神经细胞的活动,改善脑功能,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3)豆类:大豆和豆制品约含40%的优质蛋白质,可与鸡蛋、牛奶媲美。还含有较多的卵磷脂、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是理想的健脑食品。

(4)蛋类:鹌鹑蛋、鸡蛋。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是大脑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另外,鸡蛋所含有较多的乙酰胆碱是大脑完成记忆所必需的。因此,每天吃一两个鸡蛋,对强身健脑大有好处。

(5)肝脏类:动物肝、肾脏富含铁质。铁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常食肝肾脏,使体内铁质充分,红细胞可为大脑运送充足氧,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蛋黄、动物肝脏中所含的胆碱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益,孕妇应该适当多吃,所产的后代记忆力好,可使老年阶段记忆力衰减程度比较轻微。

(6)水果蔬菜类:

①苹果:富含糖、维生素、矿物质和足量的锌元素等,是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素。

②菠萝:富含维生素C和重要的微量元素锰,对提高记忆力有益。

③柠檬:有益于提高人的接受能力。

④香蕉:可向大脑提供重要的物质酪氨酸,其可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并能提高人的创造能力。

⑤黄花菜: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l,均为大脑代谢所需物质,其被称为“健脑菜”。

⑥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⑦大蒜:大脑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葡萄糖,葡萄的作用需要有足够量的维生素B1的存在,大蒜能增强维生素Bl的作用,可促进葡萄糖转变为大脑能量。

(7)坚果类:包括花生、核桃.葵花籽、芝麻、松子、榛子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无机盐和维生素,常食用,改善脑营养。

4、大脑喜欢六类食物

最近,日本医学博士生田哲盘点了有助于大脑高效工作的各种营养素及相关食材:一类:酵母、花生、豆腐、大葱、韭菜、西兰花等富含泛酸,可以提高记忆力;二类:糙米、猪肉等富含维生素B1醒脑提神;三类:螃蟹、香蕉、扁豆、菠菜、韭菜、西兰花、卷心菜等富含维生素B6能振奋精神;四类:柑橘类、草莓、猕猴桃、番石榴、苦瓜、鲜枣等富含维生素C能缓解抑郁;五类:鱼贝类(沙丁鱼、秋刀鱼等)、海藻类(海苔、裙带菜等)以及乳制品(牛奶、酸奶、奶酪等)富含钙,可以消除紧张不安;六类:鲭鱼、沙丁鱼等深海鱼以及玉米油、葵花籽油等食用油,富含必需脂肪酸,提高大脑工作效率。(摘自姚力杰的《大脑喜欢六类食物》一文,生命时报2012-11-6 )

5、饮食调剂与安排

对于常用的食物,要按照季节变化和健康状况,注意性平、性温、性凉特点的合理搭配。(见后附二:常用食物属性一览表)

(1)应尽量选择含有维生素A(如牛奶、奶制品、胡萝卜、甜菜、芹菜、甘蓝、青椒、洋葱、香蕉、哈密瓜等)、维生素C(如番茄、苦瓜、芦笋、柠檬、葡萄、山楂、橘子、猕猴桃等)和维生素E(如全麦、燕麦、大豆、坚果、全谷、花生、杏仁、胡桃、芝麻、玉米粉、植物油等)类的食物。这些维生素能激活超氧化酶,延缓脑内的氧化进度。

(2)饮食安排方面:重视早餐,要吃好(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学习繁忙和复习迎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益脑的食物。荤菜中要多食牛羊肉;坚果类植物如核桃、芝麻、花生、瓜子等,应该多吃。另外,切记不要偏食,不要吃太多的零食。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指某一食物能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的高;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较久,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简单说就是血糖较低。故参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合理安排膳食,对调节和控制人体血糖大有好处。(在百度上输入“某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点击“知道”可查阅)

(二)避开损脑食物

研究证明,常吃以下食物,会损害大脑、降低记忆:

1.过咸食物——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每天4克以下就足够了。常吃过咸食物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过早老化。

2.含铅食物——铅能取代其他矿物质铁、钙、锌在神经系统中的活动地位,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含铅食物主要是爆米花、松花蛋等。

3.含铝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体每天铝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0毫克,油条中的明矾是含铝的无机物,如果一天吃100克油条,便会超量。

4.含过氧脂质的食物——油温在200℃以上的煎炸食品及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的食物,如熏鱼、烧鸭、烧鹅等含有较多过氧脂质,其在体内积聚,使某些代谢酶系统受损,促使大脑早衰或痴呆。

5.含糖精、味精较多的食物——糖精摄入过多会损害大脑细胞;味精少量食用是安全的,但周岁以内的婴儿和妊娠后期的孕妇最好别吃。婴儿食用味精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孕妇吃了则会引起胎儿缺锌,影响智力发展。

此外,注意糖不宜多吃。因为糖进入血液中,可使血液浓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呈酸性。血流速度变慢易发生脑血栓。酸性环境不利于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使头脑反应迟缓。还有如炸薯片、汉堡包、方便面等快餐食品,对大脑记忆会产生负面影响,易产生过氧化脂质,让体内产生自由基,使大脑功能衰退。过氧化脂质和自由基是加速人体衰老的基本物质,加速大脑功能老化和动脉硬化。

(三)远离不利的外界环境因素

  医学专家提出,人体有一种叫自由基的物质,能异化脱氧核糖核酸(DNA),通过脱氧对大脑产生损伤,使神经细胞窒息而死,导致许多衰老迹象,如记忆力下降、早老性痴呆、皮肤干燥、皱纹增多、老年斑、关节炎、白内障、动脉硬化、癌症及中风。这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

环境污染——使得自由基到处可见。如Ⅹ光、微波、核辐射,有毒重金属、各种烟雾(香烟产生的烟、汽车废气等)、滥用食品化学添加剂、氢化处理植物油和人造不饱和脂肪代用品。食用或吸入后,就在人体中形成自由基,影响大脑。

高脂肪食品——科学家发现,高脂饮食会损害记忆及注意力集中能力。

过量烟酒——破坏大脑细胞合成蛋白质,造成记忆力衰退、心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老年性痴呆,对呼吸道、消化道有影响,甚至致癌。

重金属污染的水和食物——铅、镉、铝等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很难排出,长期摄入,会造成早老性痴呆。喝水也应避免污染,最好喝弱碱性水。

电磁污染——日常环境中的电磁污染,如空调、电视、电脑及来自电视广播发射塔、高压电线、机场、雷达、家电产生的辐射和电子烟雾,可引起思维混乱、记忆模糊、抑郁和脑功能受损。

(四)改变有损脑健康的坏习惯

长期饱食——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直接影响人的正常思维;还会引发胃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富贵病”;会使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

轻视早餐——早餐除了吃淀粉类食物之外,还要有足够数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做到营养平衡。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会加速脑细胞衰退,影响创造性思维,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皮肤健康,导致疾病发生。中学生每天应睡8—9小时,成年人每天需睡7—8个小时。

少言寡语——经常说话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整日寡言、不苟言笑对脑健康不利。

空气污染——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用脑时,耗氧量特别大,故需要注意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污染的空气于人于脑均有损害。

蒙头睡觉——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让废气在体内循环,对大脑危害极大。

情绪抑郁和疲劳思维——情绪低沉,精神抑制,焦虑不安时大脑会变迟钝,久之可加速衰老。长时间地强化用脑,使其疲劳运转,消耗过大,导致脑功能弱化,从而使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受到制约,时间长了往往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沉迷电脑电视——长时间用电脑、看电视,伤眼损脑。调查研究发现,要想拥有好的记忆力,不能沉迷于电脑电视,多看些纸质读物,这可以让您的脑力活动不易疲惫、保持清醒。

六、大脑的潜能开发

(一)大脑潜能研究可提升学习效果

  从台湾来大陆定居的林乾义、关尔嘉夫妇二人,致力于大脑潜能的研究。林乾义过去二十余年从事文化工作,关尔嘉则服务于教育界十余年。

林乾义曾精辟地指出:“我们有两个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掌控的功能包括文字、语言、逻辑、数字、推理、分析;右脑主管图像、颜色,旋律,动感、联想力、创造力等。没有经过大脑潜能开发的人,一辈子也许只使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的大脑潜能,甚至有人一生仅使用百分之一的大脑潜能,实在很浪费。”关尔嘉说:“人在8岁以前,主要是运用右脑,但是,8岁以后,大多数人都转而用左脑,这是由于学校的教学方式,学生进入学校后,大都习惯以背诵的、死记、死读的方式读书,慢慢的,右脑的功能就少用了。”

人的大脑潜能,应该说越早开发越好。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高速学习,使得读书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可创造出五至十倍学习的效果。在讲求效率的当代,迫使人们快速地吸收所需要的资讯。虽然促进思考与记忆力的方法不少,但是,通过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形象的图画的方法堪称最佳。通过图像记忆和联想,再结合对相关文字和数字的记忆,亦就是形象思维力与逻辑思维力的相互结合,这可使记忆更为长久,且能让记忆更加深刻。

(二)让大脑保持年轻的七字良方

乐——保持愉快,笑口常开,可增加肺呼吸量,增加大脑的氧供给,提高大脑的生理功能。

观——仔细认真地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及时地往大脑中储存信息,努力让大脑回忆再现这些事物,这可以增强人的记忆功能。

听——发挥听觉功能,经常听优美的乐曲、自然的声音。大脑左右半球,负担着各种不同功能:语言、计算、分析等功能,由左半球负担;音乐由右半球主管,多听天籁之音,可促进右脑功能。

说——经常说话,特别是与生人说话,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功能。在交谈时,您若能做到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这对大脑相应部分是良好的刺激,使大脑兴奋活跃、思维敏捷、功能增强。

读——多读书刊报纸、上上网和看看电视,从中汲取知识,而非单纯地消遣。朗读和吟诵,可以锻炼大脑。勤读勤诵,使大脑处于积极工作状态。

动——手指动、口腔动、肢体动。多做细致的手工活动,全神贯注,手巧可令心灵,能给脑细胞以直接刺激,调动大脑的许多部位来参与;困倦时张口深呼吸、伸伸腰,平日多叩齿鼓漱等,可促进脑部血液供应,增强血液的含氧量,消除大脑疲劳;对中老年人来说,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散步、走路等肢体的活动,可增强肌肉的运动,反过来刺激大脑,对于记忆而言,运动状态优于静止状态。

思——勤思多想,比如:用心地去思考问题,用心地去写文章,用心地去琢磨书法、绘画、音乐等,这既是锻炼大脑的最佳之方,也是保持精神健康、防止大脑老化的有效之法。

(三)开发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健脑处方

人的大脑,有无限的潜力有待于开发。现代保健的目标,已从维护脑部功能提升至开发脑部功能。以下提供益智健脑处方,仅供选择应用:

其一、每天早晨起床后洗肺醒脑10分钟。面对窗外或户外站立,双脚分开至等肩宽,两手自然下垂,闭目,做5次深呼吸,想象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万物苏醒,晶莹的露珠在绿油油的草尖上闪耀;然后,做5次深呼吸,两手慢慢端平至双腋下,水平打开,慢慢上攀;举过头顶,手指合拢,慢慢向下,向百会穴输气,轻轻按压百会穴;经耳后、下颌、胸前至丹田(人体脐下三寸处),正反搓揉小腹10次,双手交叉向丹田输气;深呼吸5次,感觉浊气全部呼出,清新的空气进入肺部,神清而气爽,然后慢慢睁开双眼。

其二、每天临睡前搓耳养脑10分钟。面对窗户站立,双脚分开至等肩宽,两手自然下垂,闭目,作5次深呼吸,想象一轮明月静悬在深蓝色的天空,万籁俱寂;然后,深呼吸5次,两手慢慢抬起,端平从腋下经下颚至耳垂轻按,食指和中指分开,上下揉搓耳根8次,拇指和食指轻捏耳廓,从上而下,按压各穴位5次;双手转至脑后轻揉8次,轻按凤池穴、百会穴至印堂、睛明穴,向下搓鼻梁至口周、下颌,经胸前至丹田,双手向丹田输气;深呼吸5次,感觉心平气和,全身放松,静养1分钟,然后慢慢睁开双眼。

此外,还可坚持按摩穴位:

1.提耳法——右手举起绕过头顶拉左耳,左手举起绕过头顶拉右耳,每次拉耳朵14—27次,左右分别提耳两个回合。

2.按太阳穴和百会穴。

3.用手掌捂住耳朵,此刻手指指向脑后,后用中指和食指敲击后耳部位,仿佛听见“咚咚”的鼓声。

4.干梳法——手掌张开,手指当梳子,从发际向后梳,直梳到后脑勺,次数越多越好。

5.用拇指和食指从上而下轻轻地按摩整个耳朵,用手指触摸位于发际和眉毛之间的穴位。

穴位按摩是大脑保健方法之一,只要持之以恒,定会达到健脑益智之效。

在按摩过程中,心情平静,精神集中,能使大脑更好地休息,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在百度上输入“常用穴位图”,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第四节 学习的智商与情商

以上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中涉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把握好和运用好情商与智商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其不同功能。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阅读人间书。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一苏轼

我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037—1101)留下的千古名言,让人们懂得坚强的意志,是立志做事的前提。实际上,才华与意志、发愤与立志、大勇与大智,都是学习上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其与个人的思想情感、与身心健康状况等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往往是涉及到学习的智商与情商问题。

一、情感功能及对学习的影响

情感,即感情、情绪或心情。解决好情感问题,是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质途径的重要突破口,是学校与家庭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情感的功能

其一、信息传递功能: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在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感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情感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在社交的众多场合,人们之间的思想、愿望、态度、观点,仅靠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有时甚至不能言传,只能意会,这时表情就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学生在校学习,孩子在家生活,面对老师、家长,就需要用语言、情感来沟通。

其二、行为调控功能:是指情感可以促进或抑制人的行为,行为除有其内在动机之外,情感也能起一定的调控作用。一般来说,肯定性的、良好的情感可以提高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否定性的、不良的情感则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干扰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对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调动,企业所注重的“人性化”管理,都属于对人的情绪调动范畴。

其三、身心保健功能:是指情感对人的身心健康的维护作用。在当前日益得到认可的关于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中,认为人的健康,应是生理、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度,这几方面能处于一种良性的协调状态。

以上三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情感同身体健康的关系,早已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临床医学研究也证明,长期受不良情绪困扰,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更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因此,对不良情绪进行控制、引导,代之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不但能振奋学习情绪,加强行为力量,提高生活质量,也能有效地防治因心理不平衡而引发的疾病。

(二)情感的两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

  情感在性质、强度、紧张度等方面存在向背两极状态,即情感的两极性。向背两极性不是各占一端,截然对立,而是在一个连续体上的向背两极的变化。具体表现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

肯定与否定的两极性。一般来讲,当人们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是积极情感,如满意、愉快、接受、爱慕等;当人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产生的是消极情感,如烦恼、忧虑、悲伤、愤怒等。在生活中,有些情感表达并非如此简单,有时历经磨难,愿望终于实现时,反倒悲从中来,喜极而泣;有时愿望无法满足,又会哭笑不得。肯定性的心态对学习有积极影响,只要学习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在经受挫折、解除忧虑后,依然能获得平和的学习心态。

积极与消极的两极性。从情感对行为的动力作用看,肯定性的情感一般起着“增力”作用,促使人们积极行动,提高活动效率;否定性的情感更多地产生“减力”作用,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妨碍活动的顺利完成。在具体情境中,不切实际地盲目乐观,过于兴奋,也会造成不良后果;而忧伤和愤怒,有时也会转化成一种动力,也可激发人的内在潜能,激发人去奋斗、去创造。毋庸置疑,积极的心态更有利于学习的进行。

强与弱的两极性。人的很多情感,存在着由弱到强的程度上的变化。就愤怒来讲,前后就有不同的变化:愠怒、愤怒、大怒、暴怒、狂怒。此外,从好感到酷爱,从愉快到狂喜,从忧伤到剧痛,都是强弱两极上的变化。情感的强度越大,人的行为受其支配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难以自控。情绪的大起大落和难以自控的状况,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紧张与轻松的两极性。紧张与轻松的体验,常常发生在生活中的危急关头或关键时刻。紧张感也和当事人的处事经验和应变能力有关,有些人越到紧急关头,反而越镇静和从容。过度的紧张感,会使人不知所措,弄巧成拙。学习一般应在适度紧张或较为轻松的状态下进行。

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性。激动,通常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引起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大怒、极度恐惧等。和激动相对立的是平静的情绪,强度较弱,而持续时间较长。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一般都需要在平静的情绪中完成,在生活中崇尚“淡泊宁静”,也说明平静对人的生活、学习有重要意义。

(三)情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对个体成长中的作用:情感教育虽然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起作用的还是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塑造。特别是在道德感的培养过程中,更多的需要自我的警醒和监督。只有当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成熟,道德感发展到道德理论的体验层次,才能真正地做到自重和自律。而这一切,最终是个人修养的结果。此外,理智感对于学习活动,美感对于情操陶冶,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我们应该帮助青少年了解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通过学习在成长的道路上迈进。

二是对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控: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感到灰心、沮丧、痛苦、愤怒,甚至充满怨恨时,可以向专家和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若自己学习并掌握了一些调控方法,也可逐渐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

其一、自我排解。对于积聚起来的强烈悲愤等不良情绪,不能长期积压在心里,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如到操场上跑步,击打沙袋,或者大声喊叫,甚至不妨痛哭一场,都能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另外有些人在情绪不佳时,就去看书、看电影,或找人下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二、调整认知。有很多不良情绪,是由于对客观事物和主观自我不正确的认知评价引起的,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努力寻找事物发展中的积极因素。

其三、心理置换。也就是将心比心,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处境,这样就容易克制不良情绪,达成彼此的谅解。

其四、提高修养。减少不良情绪的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养成豁达乐观的心境,学会制怒,也学会宽容。随着自我修养水平的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会更高、更远,心理的调控能力也会不断地增强。

二、智商与情商的内涵及区别

智商就是IQ(Intelligencequotient),智力商数的简称。通称“智慧”,也可理解为智力或智能,是“个体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主要有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两种。”其中“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为:IQ=智龄÷实足年龄×100”(《辞海》)。通俗的说法就是人的聪明程度,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的生物学特性,多与先天遗传有关。

情商就是EQ(emotionalquotient),情绪商数的简称。系情感状况的一种指标,属非智力因素。“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理解和宽容”(《辞海》)。主要是心理素质,与人的情绪、品质和学习的动力因素等联系在一起,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学特性,多与后天培养有关。

智商和情商的主要区别

一是反映两种心理品质不同:智商偏重于智力,表示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人的认知、思维、语言、观察、计算等能力。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思维、判断、推理、决策能力,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脑的功能。智商对于在一个系统内的人员来说,“通常由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五个方面组成”(《辞海》)。当前社会上人的智力呈常态分布分配的形态:“如中等水平智力的人约占60%,聪明的和愚笨的人各占18—19%,天才和低能各占1—2%。”(《辞海》)

情商偏重于感情,反映一个人感情品质的差异,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反映个体把握与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其生理基础主要与脑干系统相联系,大脑额叶对情感有控制作用。

二是形成基础有所不同:情商和智商虽然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但有所区别:智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据调查结果,约70--80%智力差异源于遗传基因,20--30%的智力差异系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所致。情商的形成和发展,先天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但它可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后天改造、培养而取得,需要从小的潜移默化。

三是各自作用不同: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高智商者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深度深,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作出杰出成就。调查表明,许多高智商的人成为专家、学者、教授、法官、律师、记者等,在自己的领域有较高造诣。情商主要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是影响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它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等,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情商为非智力因素,是保证智力水平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和成功的重要因素。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有时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另外,情商是人对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与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有密切关联。

四是包括的范围不同:智商反映的偏重于资质的心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五个基本要素,其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情商反映的偏重于情志的心理能力,包括情绪的自制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自知能力及对他人的理解、宽容等能力。

三、智商与情商的密切关系

情商和智商各自独立,但并非完全对立,二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表现的是智商和情商的不同组合,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智商者,情商不会很低;高情商者,智商也不会很差。看一个人能否成才,决定的因素并非只看智商。人的天资好似火花,在一闪之间,可以燃烧,也可以熄灭。而要使它成为燎原之火,唯一办法就是勤奋,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情商把握。“天才”儿童的前途,正是具有这样两种可能性:或者茁壮成长,开繁花结硕果;或者昙花一现,转瞬凋零败谢。

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针对当时吹捧“神童"的风气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很能说明问题。它说金溪农民的儿子名方仲永,五岁能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见到时,仲永十二三岁,还能够作诗,但不怎么好。隔七年,王安石第二次与他见面,仲永二十岁左右,居然文思枯竭,无异于常人,“泯然众人矣”!王安石分析方仲永才能枯竭的原因:年少有了点名气之后,猎奇者接踵而至,求仲永作诗,或请他父亲作客,或送钱给他父亲,其父贪图微利,便天天扳着仲永作诗应付人而“不使学”,这位神童便如此地夭折了。王安石叹息说:方仲永的幼慧早熟是因为天资高,假使再加以人力的培养,一定会比有成就的人还要大有成就。然而.终究毫无成就地成了一般的人,那是因为后天的培养不够,而使高智商者剧降为凡夫俗子。

可见,高智商者仍离不开后天的培养,离不开情商的配合支持。情商与智商都属心理品质,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情商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智商因素,也就反映出情商决定了智商。人的情商因素——性格、意志、情感、社交等,与智商因素——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存在着既对应又交叉的影响力。情商与智商反映在人的成长中,若无良好的感性的情商修养背景,欲想有良好的理性的智商体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离开了情商,智商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无源之水或无本之木。

其二、智商对情商也有反作用力。智商条件有差别的人,在情商的同等条件下,智商高的人要好于智商一般的人。而在情商得到一定发展的条件下,智商又对情商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因此,情商与智商之间存在着倒因果关系。由于智商的反作用力,高智商者情商一般也较高。

其三、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占30%,而情商占70%。美国一些著名心理学家曾指出,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智商概念,包括宽厚、自信、坚毅等在内的情绪因素对人的成长尤为重要。他们首先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决定一个人将来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诸多因素中,智商与情商的作用一般三七开,情绪智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智商低一点的人,若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完全可以获得成功。

林明榕认为,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是智力的营养,但知识并不等于智力。智力高的人,接受、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学习效率高。发展智力需要学习,搞好学习又需要智力。研究学习科学,要研究智力和智力结构,研究智力结构和学习的关系。智力结构包括五种基本能力:

观察能力(智力结构的眼睛);

记忆能力(智力结构的储存器);

思维能力(智力结构的中枢);

想象能力(智力结构的翅膀);

实践能力(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的转换器)。

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智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使智力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学深、学透、学懂、学活、学牢。因此必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智力结构。(见龚裕德《简明中国学习思想史》)

智力优越者都具有四种共同的非智力因素:

一为取得成功的坚持力;

二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的能力;

三是自信心;

四是克服自卑感的能力。这说明卓越的智力成就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智力因素,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人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成就方程式:

20%的IQ(智商)+80%的EQ(情商)=100%的成功。

这一公式说明了占有绝大比例的情商的重要。

另一研究表明:对一个人成功来说,智商因素只占20%,出身、环境、机遇等占20%,情商则占60%。

有人认为:“智商决定释业,情商决定升迁。”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三十年后总结时发现,他们中有的成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人格特点差异。成就最大的人具有自信、谨慎、毅力和胜过别人的愿望。有些智力平常而有坚强意志者,也能取得大的成就。

一个人未来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智商,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情商。

四、激励情绪商数 平衡情智两商

(一)情商能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若是融洽的,教学信息的传递会畅通无阻,就不会有大的损耗。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说得流利、顺畅,且具有逻辑性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则至少可以从情感上打动人心。教师的行动和态度饱含爱意,和蔼的眼神,得体的手势,都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友好、共鸣和信赖的效应。因此,教师情商的积累,可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可促进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

(二)情智两商能激发学习潜能

情感与人的精神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如果注意用积极的情感去感化教育学生,增加感情投入,鼓舞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发扬,消极情感就会得到抑制,从而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积极心态,这样会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表现在课堂学习上,学生就会情绪亢奋,思路畅通,反应敏捷,记忆力增强,学习知识会变得更容易。此外,对孩子自治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注意力、抑制冲动的能力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早期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促使情智两商之间的平衡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具备情商和智商这两种属性,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就是怎么去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在生活中,经营好自己的情商至关重要。一般说来,具备高情商的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反复不断地对其进行教育的结果。作为学习者个人,要促进智商、情商的均衡发展,培养并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与品质,将必然会使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从情智两商入手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优良的学习品质来自于个人的远大理想和高尚目的;同时,与个体特有的情商、智商及周边环境联系在一起,具体来说,有如下培养途径:

1、从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入手。青少年的学习问题,先应该根据道德的要求来进行鉴别、评价、调节和处理。如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与严格的学习纪律等,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应遵守的道德,以及违背道德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危害;再从学习品质方面寻找教育学生的动情点、切入点。只有把开展道德教育与培养良好习惯及优良学习品质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对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心理进行规范、改善和陶冶的教育体系,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故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会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为德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转变观念、变革内容、重视学习必备品质的培养。不远的将来,中考和高考的内容必将从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和应试能力,转向考查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趋势必然带动学校工作向重视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这就更需要我们及早转变观念,在平时的教育辅导过程中,从重视作业和考试分数转向重视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和培养学习能力方面,总之向重视培养孩子的优良学习品质方面努力。

3、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的主要途径。学生一天的主要时间在学校度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对学生各种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潜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的作用。须知,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依靠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想要成功”的欲望和要求,以及琢磨学习方法、学习手段、解决学习问题等良好习惯,这些都是优良学习品质的表现。

4、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优良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只是智商的高低,而关乎学习品质如何。家长应该从优化孩子学习过程、培养孩子优良的学习品质开始,同时把眼光放在孩子平时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指导上,如此铸就孩子长久的学习能力。家长应有超前意识,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学生竞争的实质和主流趋势,应该明白,考试分数的高低比较只是竞争的表面现象,分数竞争的背后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竞争。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学习导向工作,自觉改变家庭教育中单纯重视孩子考试分数的倾向,转而重视培养孩子的优良学习品质。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提高学业竞争能力,家长们也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对孩子的人生指导和学习辅导水平。(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0291.html

更多阅读

演讲文稿:新世纪健康饮食4

演讲文稿:新世纪健康饮食4周泳杉老师解决健康问题,增加健康的途径问题不在医疗,而在餐桌。你看我们的方向误差有多大?我们投入说医疗可以解决问题,居然发现医疗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花大笔的金钱和研究,结果癌症愈来愈多,高血压愈来愈多,

新世纪小学数学培训有感 新世纪小学数学课件

9月24-25日,由市继教中心组织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在我市潜江中学进行。由于这次活动名额的限制,我抽时间参加了25日的培训活动。说实话,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天不学习,你可能就会被out了。你看,24日晚上教研室李主任在我市小

又看张子健版电视剧《英雄》 英雄张子健版全集

又看张子健版电视剧《英雄》曹斌锋笑饮鲜血日寇胆丧,吞吐千山悍匪无踪。惊起却回头,万里雄关道,铁马萧萧摧残梦,大风好上路,乘风好试马,乘风好破冰,乘风好去长空里,乘风撕破旧云裳,直下看河山。今年寒假,我又想起了张子健版的电视剧《英雄

张子健:出演《神探包青天》体现天地正气图

张子健:出演《神探包青天》体现天地正气(图)张子健、钱雁秋等无私奉献,传播中国国学传统文化正能量,功德无量。----- 诸葛长青正能量需要文化传递。文化传递正能量,可以促进社会正能量。诸葛长青认为,一个好导演、一个好编剧、一批好

声明:《新世纪学海导航(三)----饶子健 学海导航答案》为网友梦毁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