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放映室—— 精彩的解读 第十放映室周星驰

透彻心扉啊,经典评语------“烂片中的烂片,烂片中的奇葩。。。。”

1、《时尚先生》:

“在餐馆吃饭时,如果菜里放的味精太多,我们还可以让厨师重上一盘,但电影院里的观众就只能含恨默默告别钞票,顺手记住导演和编剧的名字,以防类似惨案再次发生。”

2、《精舞门》:

“这部电影就像一座雪山

很多人都说爬山的都是傻瓜

但还是有人认为能够征服它

结果刚到山脚下就有一批人逃走

咬牙坚持到半山腰的被雷劈死了一大半

最后终于有人认为自己上了山顶

喘息着要氧气面罩的时候

却绝望的发现后面还有无数个山头需要去攀登

如果这个含蓄的比喻您没有听明白的话

我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你

精舞门是一部烂片

它已经烂到堪称烂片界的一朵奇葩”

“片中国山寨街舞、功夫武打、时尚美女、搞笑广告、励志传奇应有尽有

电影的超强阵容从台前延续到幕后

香港舞王与亚洲舞王同台竞技

中华功夫和泰拳一决高下

业界著名的武术指导,舞蹈指导,美术指导,音乐总监齐齐上阵

再加上十年广告经验的著名导演,超级搞笑的天才编剧

如此阵容一定会让观众产生极大好奇心

他们究竟是怎么把事情搞砸的呢

如果你足够年轻 心脏足够强健

可以考虙去电影院休验一次过电的感觉”

3、《我叫刘跃进》:

“但相比小说而言,电影里的人物在性格表现上做的有些表面化和脸谱化,每个人物都有脚底发虚的问题,虽然貌似深刻,但背后却缺乏动机和推动力”

“我叫刘跃进的粗糙,很遗憾不是风格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众流氓打架的这场戏真的是混战,镜头混乱得没法看,观众只见画面瞎晃了许久,还没看清怎么回事,人家就打完收工了”

4、《大灌篮》:

“……最后拼凑出来的这个故事,只能用胡编乱造来形容,不过考虑到本片导演朱延平,曾经导演过令无数观众肝胆俱裂的《一石二鸟》,大灌篮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进步的……”

“其实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只要银幕上有周杰伦,就算他在里面什么都不干就那么站90分钟,都会有人去买票的”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就不用再去讨论它的艺术性了,因为实在找不出来”

5、《花花型警》:

“马楚成曾说,本片是星愿和东京攻略的结合版,不过很多观众可能会这样理解这句话,烂片+烂片=更烂的片”

“……但笨拙的台词却令观众直起鸡皮疙瘩……”

“全片剧情、悬念、结局、角色、台词、对话、配音、配乐、道具等等全无可取之处,特别是本片的剧情发展,更是让观众彻底反胃”

“两位主角犹如传说中的小强,无论怎么打都打不死,好不容易快死了也要死很久,看完这样的电影,观众不得不说一句:‘拜托,你还能再烂点吗……’”

6、《江山美人》:

“这个跟小孩过家家一样的故事,却在宣传时号称‘新武侠电影的巅峰之作’,如果以严厉的标准来评价这部电影,它是一部剧情滑稽、对白无聊、人物苍白的电影,完全不值得去电影院消费”

“所有的人都像木偶一样被导演拨弄来拨弄去,观众完全无法认同他们的行事和动机”

“难道程小东导演,对动作的认识还停留在80年代的香港动作片吗?”

7、《国家宝藏2》:

“全片那么多的坏人抢劫和街头追车开枪场面,居然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个死人的镜头,而片中最大的反派,到了结尾也变成了一个良心发现、舍生取义的好人”

“对于那些动作片影迷来说,这样的动作片,充其量也就是动作版‘心灵鸡汤’,虽然味道不错,但却没什么营养”

8、《立春》:

“天天在嘴上挂着痛苦和孤独的人,一位唠叨点底层人民的痛苦绝望就很艺术了,但对于真正努力生活的普通人来说,尽管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艰辛,但每个人还是在努力地在追求着快乐和幸福。”

9、《明明》

“作为一部商业上完全失败的电影

在艺术上也开创了新的烂片记录

如果以海平面作为平均水准的话

那么本片就是无底深渊”

“如果你认为它是爱情片,它却有打斗

如果你认为它是动作片,它却有科幻

如果你认为它是科幻片,它却有现实

如果你认为它是文艺片,可它看着还挺恐怖

最后你以为你明白了,因为看到了张信哲,觉得它是个MTV

可是你最后还是没有想到,张信哲演的却是一个变性人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步步突破了观众的心理防线

让人们绝望的知道

原来烂片还可以这么烂”

————————————这是外一篇的分界线————————————

《疯狂的石头》

300万成本拍摄的《疯狂的石头》,最后票房成绩是2200万,可以说是本年度最赚钱的国产电影。而一部低成本的喜剧电影,能够获得这样的票房,观众的口碑自然是必不可少。片中不少精彩对白,都已经成为本年度的流行语,活跃在年轻观众的口头上。关于本片的文化解读和影片分析,在影片火爆之后已经连篇累牍。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认为,本片的成功,要归结于影片故事和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上。作为其中之一的表现,就是故事发生在重庆这个以往很少出现在中国电影银幕上的城市里,而故事的主人公也不过是工厂保安和他的朋友,香港来的国际大盗,一旦融入到这座城市中,他的境遇甚至还比不过当地的小贼。

导演宁浩作为之前只拍摄过两部故事片的年轻导演,他对于电影技巧的娴熟应用,无疑是本片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技术统计,本片是内地近年来分镜头最多的电影,也是特写用得最多的电影,还很有可能是广角镜头用得最多的电影。另外,也算得上是最多摄影机位的电影。在这个技术统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疯狂的石头》会这么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和以往国产喜剧片不同的是,本片终于出现了一种重视娱乐电影语言的新鲜气息,银幕上的幽默不再只限于“讲段子”,而是调动了电影的各种视听手段。展开在导演面前的是无限的表达空间,而不再只是一张嘴皮子和网络笑话。

如果放到世界影坛范围内看,本片并没有多么创新,它更像是个超级模仿秀,把各种“时尚”电影中的奇技淫巧全部搬来揉在了一块石头里。作为备受争议的一点,有很多人说本片模仿了英国导演盖里奇的影片,但为什么之前就没有人去模仿这些影片呢?内地导演应该有更多的,更聪明的模仿。但不是模仿好莱坞大片,因为那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撑。导演们更应该模仿创意,模仿形式,模仿精髓,琢磨低成本电影怎样拍得好看。

借助另一句年度流行语来概括本片,那就是——《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继承了黑色幽默电影的光荣的传统。盖里奇、汤姆提威克、昆汀塔伦蒂诺及所有无厘头港片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宁浩不是一个人在拍片,他不是一个人!在他身后,至少还有几千张DVD

《第十放映室》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情

既然梦不久长,何不把梦做得更美、更奇、更险?既然人生短暂,何不把生命创造得更光彩、更飞扬?——这就是江湖里的爱情。江湖,小可到一个行当,大可到人心,在这个世界里,有那么多爱恨情仇在上演,有那么多离散聚合在复述,而这一切,都是在江湖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江湖的故事中,情这个因素不可或缺。这些爱情故事往往以其复杂的背景而显得大开大盍、波澜起伏。可以说,江湖片中的爱情故事大都充满理想色彩,有着超脱现实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些爱情与现实中的爱情有着强烈的反差,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随着电影的镜头,让我们一起体会这让人欲罢不能的江湖情。

今晚《第十放映室》的主人公~~~刘德华已经记不得这个男人在演艺圈有多久的日子了,在我懵懂无知的年月里他就已经在歌坛大红大紫,影坛也是片约不断,应该正视风光无限的时刻,偏偏我一向别扭,不大喜欢那些风口浪尖上的当红炸子鸡们,于是忽略了他,一直到了今天,我不得不说,即便这个男人不能令人人都喜爱,但他一定可以让很多人敬佩。



从早年的青涩英俊的外形,到如今成熟洒脱的神韵,他可以代表着香港一个时代的文化形象。你可以爱他或恨他,但是绝对做不到漠视他,在曾经的四大天王一一旦出江湖的今天,他仍然是那颗屹立不到的常青树,而且基本还是一线地位,仅凭这一点,在香港新人辈出淘汰率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就已经算是个奇迹了。如今刘德华三个字,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张英俊的面孔了。

他没有张国荣的天分,也没有成龙的武功,更没有周润发的高大英武形象,而英俊,偏偏是演艺圈里面最不需要的东西了。如果说他有秘诀,只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我还记得很久以前看到的关于他的一篇报道,记录的是他的长期唱片制作人对他的评价,我记得大意是这样的:“刘德华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节奏感不好,对唱歌来讲比较指名,一度我都想要劝他放弃这条路改干别的,但是他自己非常执著和坚定,不断地联系和改正,请别人帮助指正,慢慢的感觉越来越好,尽管今天偶尔我还是会察觉他的这个特点,但是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式,所以他的成就(应该指他能成为四大天王之一)完全是他努力的结果。”而演戏方面受到肯定的路就走得更长,他一直中规中距的正面形象和英俊的外表对他的电影之路带来的只有阻碍而没什么帮助,尽管此前演过不下百部的影片依然毫无没有讨的影评人的欢心,一直到《暗战》里和刘青云大飙演技,扮演多个人物形象而终于收到了肯定,这一路走得有多辛酸有多艰难,真正清楚的恐怕也只有他自己了。而在人前,他从来都是一派潇洒淡定的微笑,仿佛过往的一切都烟消云散,让人不得不感慨他的气度。

作为艺人,他几近完美,没有混乱的私生活,没有不良嗜好,为公益事业代言,给慈善捐款,看望老人和孤儿,不晓得能挑出他毛病的人,如今在哪里成长。而这又和香江那片土体上多如牛毛的狗仔队以及无乱不欢的大小媒体完全不成比例,不论是做人还是艺人到了这个份上,都只能是一个字了:赞!难怪无数女性把他当作完美男人形象来要求自己的另一半,也难怪梅艳芳生前心心念念的只有他了。 :p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自律到如此地步,他自己说:“为了艺人的公众形象,数十年来没有进过任何声色场所,从来都是没有工作的时候就回到家里休息。”我试问我自己是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的,任何人都需要一个发泄的窗口,即便是一台机器耗用了数十年也需要维护了,何况一个血肉之躯,但他却可以。因此,没有人可以苛责他或者嫉妒他,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这么多年努力的结果,而这么自律的人,在现今的艺人里面怕是相当难寻了。

《第十放映室》一开头用他的那首《天意》配上前阵子主演的《江湖》,感慨地以为颇深啊,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江湖,一旦踏入,就身不由己,也没有回头路可寻觅了。如同他在歌里面唱到的:

"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

谁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处

这条路究竟多少崎岖多少坎坷途

我和你早以没有回头路

我的爱藏不住

任凭世界无情的摆布

我不怕痛不怕输

只怕是再多努力也无助

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终究已注定

是否能再多爱一天能再多看一眼

伤会少一点

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谁也逃不离

无情无爱此生又何必

"

我依然是那句话:他不是我最喜欢的艺人,确是最值得敬佩的人!在岁月里,那些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都在漫漫散去,唯有灵魂深处的努力才是真正可以永恒的,刘德华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证明的这个真理。对他的这种感情过去我没有未来,恐怕也不会再有了~  就让我们真诚地为他喝彩和祝福吧!

《第十放映室》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

2009年3月31日 13:02

“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 江湖,是一个萦绕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情结,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概念,我们熟稔它,可它离我们似近还远,我们明白它,可它却让我们感觉似是而非。在众多的电影中,都常常涉及此一题材,王家卫在电影中,以一句独白表明了他对江湖的理解:江湖在哪里?江湖在心里。

说不完的江湖故事,道不尽的百味人生。年三十到年初六,《电影过年》将为您奉献《天下江湖》系列,与您观江湖风雨、叹恩怨情仇,在波澜起伏的电影江湖世界中过一个有滋有味的中国年。

《电影过年》在节日的气氛中,让你感受万古江湖,滚滚而来。精彩起伏的故事,妙趣横生的解说,以电影文化的方式,七天七部七个角度,为你解构一个气势磅礴的江湖世界。

缘篇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6.gif');" >

江湖是人的江湖,人是江湖的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关于江湖的那些故事说到底是一个关于人和命运的母题。这个母题里面,“缘”是首先要涉及的内容。机缘巧合也好,因缘报应也罢,这些成语讲的无非都是人在一开始是如何被卷入命运的洪流的,而这个洪流就是江湖本身。具体而言,“缘”在许多江湖故事中更多的同“初涉江湖”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所谓“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衰”,人总是要怀念和感叹他的过去,尤其是“入道之初”这个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也就是我们现而今的所谓刚刚“步入社会”的这个概念,在一个更为广大的江湖概念之下,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江湖之中。而在电影里,人为何进入江湖这个问题,则必定扯会出一连串的爱恨情仇,缘起、缘因,我们所知的那些江湖故事是大都从“缘”字开始的。

第一回:沧海横流大任天降 风云际会英雄试手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7.jpg');" >

江湖故事的开场、英雄人物落草江湖,多是因缘际会、机缘巧合,缘来缘去缘无尽。这缘之一字,差不多就构成了所有江湖故事的开端。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如同是命运的符咒一般,故事还未开始,它就已经悬在了七尺之上。电影中的江湖世界,无常轮转,谁也不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在流云一般的世事中飘向何处。“天降大任”这个说法虽然是一个含有褒义的概念,但对于江湖故事的主角而言,却大都是被动的。

天降大任,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显然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不同的理解。其实,江湖本来就是复杂万变的。谁又能够真正的将之定义呢?或许我们只能通过不同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那对江湖的不同理解来映证江湖的本质吧。

第二回:世道不平远走江湖 壮士无奈逼上梁山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8.jpg');" >

俗话讲“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意外事件在生活中就已经比比皆是,在江湖故事中更是屡见不鲜。节外生枝、逼上梁山的故事大都以一个意外事件作为核心,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这个意外事件而被卷入江湖风云之中,并且从此踏上闯荡江湖的道路。这一类事件最能够体现人生中所谓“机缘巧合”这个概念。同时也最为符合电影类型片的创作规律,通过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突发事件,统领整个故事的走向。

电影,以光影的方式呈现出别样的人生,既能使得观众获得充分的娱乐,同时又在最本质上涉及善与恶、罪与罚的主题。电影的江湖中,同样有着光明和阴暗的不同侧面,感知一个世界、感知一个江湖,就必须从不同的侧面去立体的看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尽可能的了解到真实的生活。

第三回:江头已是风波险恶 人间别有行路艰难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9.jpg');" >

世上有这一类人,他们投入江湖的过程却是完全主动的。你可以说,他们都是野心家、是处心积虑想在江湖中扬名立万的人。这种人费尽心机、挖空心思,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关于他们的故事主题是“目的”,无论为的是名利还是恩仇,他们都是在欲望的燃烧中迷失自我的羔羊。在他们处心积虑实现目的的同时,失去的反而是他们纯真的本我。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故事,一般结尾也往往会让主人公重新回归善良的本性。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江湖,虽然我们所经历的人生的江湖并不像电影那样传奇。在不停的奔波忙碌之间,某一刻我们或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的过去,回想刚刚踏入社会之初。那也是一个“初涉江湖”的故事吧,有笨拙、有伤感、有欢乐。或许它不象电影那样精彩,但它却是只属于你自己,属于你那无可替代的青春。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0.gif');" >

“术”的古体字颇似两列路人夹一道而行;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则将其解释为“技术、技艺、方法等”。引至“江湖”,“术”则意味着某种常人所不能的特殊技能。在中国传统的江湖文化中,“术”是一个实用主义色彩颇为浓厚的概念。“武术、密术、法术、医术,种种江湖之术都脱离不了实用主义色彩。江湖侠客们运用这些不同的“术”来获得知识与技能、利益与地位。正因为江湖中的这种实用主义,每当江湖风波乍起之时,那些具有能力运用“术”的江湖豪侠就会不顾种种江湖规则,而是将“利益追求”视为惟一目标,从而营造出新的江湖风波,以及新的江湖利益格局。

第四回:外功内力各立山头 铁臂铜身独步海内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1.jpg');" >

通常意义上的“武术”是指如何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技能。而在传统的“小十八般”中,拳术也列在其中。因此“武术”一词既包括使用器械搏斗,也包括以拳、掌、脚、爪、指等方式进行的徒手搏斗。在武侠电影中,对于武术的描写有一个由实向虚转变的过程,早期的武侠电影中,演员都是有真功夫的武林高手;而到了后期,由于有技术的支持,一般的演员也能被塑造成一个武打高手了。

而与这些外家功夫相对应的,则被称为“内力”。内力的概念,更能够完美地展示中国传统武侠的意境。相信观赏到此类段落时,每位观众都格外会被激起血液中所流淌和蕴藏的文化遗传,再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江湖和武侠的激情。

第五回:秘籍神功惹乱江湖 独门奇技纷现武林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2.jpg');" >

密术,即江湖中流传的武功秘籍。在这些武功秘籍中,记载着绝世武功的修炼方法,得到武功秘籍的人就可以获得绝世神功,就可以称霸江湖。所以有无数江湖中人都在不惜代价地寻找着武功秘籍。无论是《葵花宝典》、吸星大法,还是独孤九剑、如来神掌,都是数辈江湖人士追逐的目标。围绕着这些神功奇技,不知又引发了多少纷争的江湖事端。

然而得到这些独门秘籍,也并不一定就是幸运的事。江湖中,既有张无忌学成奇技、为父报仇,亦有东方不败练就神功而心性大乱、丢掉性命。或许,即使是在江湖中,能得到什么样的生活也还是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吧。

第六回:神出鬼没兵道诡异 伏波斩浪阵势奇绝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3.jpg');" >

江湖中的“法术”通常是指阵法机关,其中牵涉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哲学概念。

比如,五行原指金、木、水、火、土,这五个构成万物的元素,它们的相生与相克说明了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然而在武侠文化中,五行的原理则构成了一个强大的阵法,后来还衍生出了八卦镇作为辅佐。

又如,六合,以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手、眼、身统一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在实际应用中,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也叫“六合”。六合阵,进退变化均按照五行八卦的方法,六人彼此呼应,轮番进攻,威力不凡。

第七回: 起死回生医行天下 点石成金法乎自然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4.jpg');" >

在中国传统的江湖概念中,医术一直是江湖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湖中的名医也大都是江湖中的武学名家。江湖侠客每天的生活都是刀光剑影,受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武侠电影中,金疮药往往是江湖侠客们随身必备物品。

另外,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人体上分布着经脉和由经脉横向分出的络脉,统称为十二经络。十二经络内贯脏腑、外达肌表,四肢、躯干、内脏无所不到。是气血运行转注的通道;同时,人体信息也通过经络传递到身体各部, 使外感传于内、内状表于外,从而保持人体协调平衡。因此十二经络之才发展出了江湖中最著名、也是最神秘的功夫——点穴。

器篇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5.jpg');" >

在江湖的岁月中,一直陪伴在江湖侠客们身边的,非敌非友,而是手中的兵器。无论江湖怎样波澜起伏、无论豪侠怎样纵横驰骋,“器”的身影都会永远出现在天下江湖中的每一寸角落。对于那些行走江湖,时时都要依靠手中兵器以命相博的江湖侠客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坚固耐用、能够适应个人身体特点,以便发挥最大威力的兵器;同时,由于江湖人士流动性大、有时又需要隐蔽行事,因此这兵器还必须方便携带和隐藏。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电影江湖中,那许许多多“人”与“器”的故事。

第八回:华山论剑剑气横秋 东海骑鲸鲸饮吞海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6.jpg');" >

剑,号称“百兵之君”,又称“短兵之祖”,脱胎于上古时期的矛形兵器,是内涵最为丰富的兵器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江湖文化中,剑不但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礼仪中显示地位等级的标志。

然而正是这种“象征”,却带给赢得“天下第一”名号的江湖剑客们无尽的烦恼。因为“天下第一”只能有一个,所有的江湖后起之秀都在梦想着争夺这个虚无但又诱人的名号。江湖与剑的关系就是这样荒诞,当新的天下第一剑客体验到独孤求败的寂寞时,也体验到了江湖的无奈。

第九回:寒光利刃谁与争锋 横刀立马我为中流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7.jpg');" >

刀,“十八般兵器”中排名第一的兵器,号称“百兵之王”。作为一种最实用的武器,在江湖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但江湖中同时也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用刀与用剑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功能上,还直接传达出使用者在江湖中的身份地位。

相比剑而言,刀的学习和使用相对简单,所以龙蛇混杂的江湖帮派自然喜欢以刀为主要武器;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刀客在江湖中的地位才一直比较低下。其实,刀作为一种勇猛彪悍、雄健有力的武器,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占据更大的优势。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摆脱江湖偏见,给“刀”平平反呢?

第十回:银枪斜刺横空出世 木棍横扫蛟龙入海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8.jpg');" >

枪矛棍棒都属于长兵器,在功能上和刀剑互有辅助。但是,在讲究门派出身的江湖里,稍有身份的名门正派弟子都是耻于使用剑以外的兵器的,所以枪矛棍棒也一直都是江湖里的小角色。

事实上,枪的攻击性很强、杀伤力很大、取胜方法很多,和十八般兵器中的任何一样对打都不会在器械上吃亏, “百兵之贼” 的称号决非浪得虚名。少林棍僧的飒爽英姿令我们倾慕,丐帮打狗棒功夫让我们佩服,而李小龙的双截棍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外影迷。正是由于这位一代武学宗师,双节棍才得以发扬广大、风靡世界;而他精湛的双截棍功夫更在世界影坛为华语片赢得了一片天下。

第十一回:利镖纷飞龙战于野 暗箭奇袭虎落平阳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19.jpg');" >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江湖之器中,暗器因为其隐蔽性和杀伤力,在使用上一直受到诸多江湖规则的约束。大多数江湖侠客都讲究依靠功夫取胜,反对背后暗算他人;如果以暗器偷袭对手、或在暗器上带毒,那就是违背江湖道义,必将激起江湖公愤了。

暗器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飞镖、飞刀、飞石、峨嵋刺、袖箭、梅花针等,主要靠投掷后脱手伤人,一般由金属制成,形状长短轻重各不相同,一般都在近距离使用。这些“兵器”名字好听,却依然无法改变自身的卑劣本性,看来江湖中似乎更讲究胜利的光明正大呢。

道篇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0.jpg');" >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武林世界的江湖,大多照搬或改编于武侠小说中那些侠客们所生活的世界。这个由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出来的梦境江湖,脱胎于华夏一统以前的先秦文化。孔子说“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而那些在江湖中林立的帮派,就有如春秋战国时期分立的邦国;在武林中各个门派的掌门或帮主,就好比是各邦国的诸侯;而那些仗剑走四方,笑傲江湖的侠客就相当于是游列各国的游士。虽然历史已逝,但江湖还在,只不过,春秋战国时的邦国已幻化为江湖中的帮派,此帮已非彼邦,可“道”还是可道的。

第十二回:百舸争流有道则治 万夫所指无疾而终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1.jpg');" >

在江湖中兴风作浪的,大多是那些野心勃勃、企图独霸武林的一代枭雄。但江湖毕竟不同于国家社稷,组织的松散和其由下而上的制度生成方式,决定了在江湖中不可能出现一个像秦始皇那样一统江湖的人物,所以妄图独霸武林的人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功亏一篑。

“笑傲江湖,惟我独尊”是每一个武林中人的最高理想,但最后能够真正抵达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一个人要想在江湖武林中做到笑傲江湖、惟我独尊,就应该以行道为己任,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其所达之愈深,而知之者愈无人。而这也许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侠之为侠的人生境界。

第十三回:熙来攘往唯利是图 龙争虎斗以和为贵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2.jpg');" >

如果说武侠世界中江湖宛如一个完美的梦境,以追求道德和人格完善为武林世界的最高原则;那么在现实题材的黑帮片中,江湖中人所奉行的则是利益原则。黑帮电影中的江湖虽然也宣讲江湖道义,但那终究只是拉帮入伙的托辞和聚众牟利的借口,支配一切的核心还是以金钱和地位为代表的利益。在这些电影中我们看到,为了一个利字,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火并。

为了得到一个“老大”的位置,有人不惜兄弟反目。但江湖毕竟有江湖的规则,打杀不是办法、谈判才是关键,而谈判的目标就是达到“以和为贵”的和谐。其实江湖内外,为人处世不是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吗?

第十四回:千门万派皆尊关公 三教九流首推道义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3.jpg');" >

在道上混靠单打独斗,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在江湖上立足的。因此江湖中人常常有意识地效仿“桃园三结义”的典故,举行类似的结拜仪式。

在刘关张三人中,江湖人格外突出关羽关云长,并将其视为神灵。他们之所以把关公奉为精神祭奠的对像,主要因为关羽身上有着因忠义而异常矛盾的性格:一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诚,另一个就是“捉放曹”的义气。这一个“忠”、一个“义”,正是江湖社会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原始价值核心。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江湖是人的江湖,而人又被人心所左右,所以归根结底,江湖之道还在于人心。

情篇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4.jpg');" >

既然梦不久长,何不把梦做得更美、更奇、更险?既然人生短暂,何不把生命创造得更光彩、更飞扬?——这就是江湖里的爱情。江湖,小可到一个行当,大可到人心,在这个世界里,有那么多爱恨情仇在上演,有那么多离散聚合在复述,而这一切,都是在江湖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江湖的故事中,情这个因素不可或缺。这些爱情故事往往以其复杂的背景而显得大开大盍、波澜起伏。可以说,江湖片中的爱情故事大都充满理想色彩,有着超脱现实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些爱情与现实中的爱情有着强烈的反差,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随着电影的镜头,让我们一起体会这让人欲罢不能的江湖情。

第十五回:萍水相逢儿女情长 命运多舛江湖日短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5.jpg');" >

命运中邂逅,江湖里分手。江湖,常常会让爱情遭遇人力无法抗拒的阻碍。江湖中的道义,无法逾越、却又无比空旷。那些过往江湖的情事,宛若浮萍的缘分,注定是寂寞而感伤的。江湖里的爱情最为悲凉的一点,就是经常发生在对立的两极之间。

爱情本身是无差别的。情是人的本性、是一种直觉,决非后天培养起来的东西。然而就是因为它太过直觉,“情”之一字在江湖中才显得那么脆弱。自古正邪不两立,当爱情遭受到巨大的压力时,许多人都会选择舍弃。一刀两断,毁掉一颗心,满足千万人。江湖中,一场浪漫的相遇,带出的却往往是悲哀的挽歌。

第十六回:情痴痴奈何江湖上 义切切凛然风月间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6.jpg');" >

江湖人,过的是打打杀杀、刀口舔血的生活。这个定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会改变。在这个杂乱的地方,人们渴望姻缘,但却不知道谁可以爱、谁可以信任。在这样一个背景的衬托下,江湖中的爱情,就好比悬崖上的百合,云涛中的闪电,绚烂之极却充满危险。

江湖里的爱情,笑中带泪、喜中带哀,但悲凄的东西却能转向温馨、滋生美好的愿望。无论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最终决定命运的并不是这个江湖,而是我们自身的执著。在阅尽电影江湖中的情爱之后,我们或许应该牢记:该爱的就要爱,能争取的就要争取。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江湖内外,都有力量去守住心中爱情的明灯。

第十七回:风雨欺人空空独守 爱恨伤神两两相忘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7.jpg');" >

人们常说,爱情是盲目的,它的产生往往不是基于是非善恶,它属于感性而不是理性。江湖中爱情的美好,有时正在于其过程如烟花般的绚烂而又短暂;然而,江湖里的爱情,能赐予人极致的欢乐,也能把我们带入无尽的悲哀——那求而不得之伤、所爱非人之伤、嫉妒怨恨之伤,给人带来的只有刻骨铭心的痛苦。

无数侠客饮恨,无数美人垂泪。武侠的世界里,在恩怨情仇、剑光剑影之中游走的,是洋溢着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神韵。一幕幕人间的戏剧,道出的是江湖中爱情的孤独。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就让我们避开空空独守、两两相忘的伤神,留住那共渡一生的美好吧。

义篇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8.jpg');" >

话说江湖行事,义字当头,自古就是不二的法则;然而昔日刘关张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千古佳话,却告诉我们“义”在人们心中所占的份量。 “义”,是危难时刻里的挺身而出、扶危助困,是风雨飘摇中的肝胆相照、兄弟情深,是天下苍生面前挡风遮雨的铜墙铁壁——这种种“义”的内涵,凝聚了多少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和人生追求。中华文明浩浩荡荡,每一个篇章中都有义薄云天的华彩篇章。正是由于这些洋溢着情义、仁义、正义之气的篇章的存在,才令我们的民族文化绵延不绝、薪火相传,荡气回肠。电影外的我们,在今天,有没有依然坚守着“义”的阵地呢?

第十八回:心存戚戚我本善良 侠骨铮铮义无反顾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29.jpg');" >

“义”字的繁体,从“我”从“羊”。“我”就是自己,而“羊”含有善祥的意思。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看,义字本身就包含了善良。的确,很多让我们血脉贲张的江湖义举,其实都基于善良的天性。然而,在江湖中,善良却是一种冒险;同时,也正是这一善一恶的激烈碰撞,才突显出江湖中善的珍贵、义的张力。
第十放映室—— 精彩的解读 第十放映室周星驰

在腥风血雨的江湖中,善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也让拥有它的人透出一股悲情。其实,善良本是你我的天性,可是在经历了人世历练之后,坚守善良的人却被冠之以“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或许,我们都应该学会重新去做一个“傻”的人。

第十九回:风雨同舟兄弟情深 肝胆相照英雄气盛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30.jpg');" >

除了一颗我本善良的心,义气还需要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两大支柱,在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五常中,朋友之谊被列其中,这构成了中国人际关系的一大特点,也足以说明,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友情的推崇和珍惜。

所谓义薄云天、两肋插刀终究只是完美的说词,男人之间的意趣相投、惺惺相惜,才更有积蓄的力量。在某个时刻,彼此举起手中之枪,作两难的决断时,矛盾也就充满江湖的绝美。兄弟、酒、枪、生死之交,这是我们关于快意江湖的集体记忆。

第二十回:同根相煎反目成仇 异志渐生背信弃义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31.jpg');" >

在江湖中,凡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者,必是重义气的。哪怕他武功没有那么高、能力没有强,也会受人拥戴。而反之,即使武功盖世,也会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极少,但只要信奉,通常便不敢违反;而“义气”二字便恰恰是江湖中唯一重视的道德。在江湖中人看来,“无情无义”即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朋友决不可出卖”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牢不可破。有福同享,有祸我当,这种听起来并不对等的关系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朋友观、义气观;而违背它,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二十一回:侠肝义胆烈气横生 铁骨柔肠壮怀激烈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32.jpg');" >

《论语》中认为“事之宜曰义”,也就是说做事情顺乎常理、不违背规律就是义。真正的义,可以抛却私人之间的感情、超越帮派小团体的利益,为民族、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而这正是“义”最高境界的完美体现。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着重大的关系吧。

从打到不打,从杀到不杀,这是一种顿悟;若这不打不杀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生命与幸福,那就更是一种从小义到大义的升华。春秋写大义,铁肩担道义。这些气贯长虹、感天动地的大义,是一种望之弥高的人生境界,也该是每个江湖内外的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吧。

悟篇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9/2815/18090585_33.jpg');" >

“频生踯躅成梦幻,几度驰驱付尘烟”,人生不过百年,总是会走向一个终点,就像任何的故事都会有它的结局一样。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全都会有各自的归宿。而这些各自独立呈现的人生归宿,其实只是我们各自的愿望吧。在归宿到来时,若能了解自己这一生所为为何,那就是我们常说的“悟”了。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悟”,其目的无非都是要得到内心的和谐与安宁。我们跟随着电影中那些历经坎坷的主人公一同走向江湖故事的结局,同时也是在走向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对于无尽的结局的回味中,我们会不会寻找到那个始终未能了悟的“悟”呢?

第二十二回:世事无常绝境逢生 人生有悟回首是岸

  天道本无常,绝境是坦途。人生和命运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是命运决定人生还是人生左右命运?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但是在电影当中,人物和命运之间的关系往往却是清晰的。电影人是如何使得江湖人物那跌宕起伏的命运看起来更为合理呢?

被逼上悬崖的江湖人物面临着人生最为严重的挑战,影片中层层的铺垫将他们逼上了万劫不复的绝境。站在悬崖边上,人就如同命运之神手上的一枚铜板,瞬间就被无情地抛向空中、又落入深渊。暴力帮助江湖中人逃离了一个绝境,但并没有帮他走出人生的荒原。有谁知道一个绝境的消弥是不是就意味着另一个绝境的开始呢?

第二十三回:三佛既得恩仇俱忘 一刀丢弃物我两归

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关于这个命题的争论持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辩论清楚。或许就是因为这种千百年的疑惑,人们才格外渴求这个“悟”吧。

其实,除了那遥不可及的“顿悟”之外,这个世界还更需要另外的一种“悟”。这种“悟”依赖来自社会的一种宽容的力量,对待做过错事的人,以悲悯之心来对待、用最大的善意来帮助他放下屠刀,或许这才是化解恩怨真正的解决之道。

人在江湖,终归回避不了心灵的困惑,更回避不了善恶的交锋。我们不能依赖奇迹的出现来化解恩仇。只有每个人的心灵都向善,这个世界才能最终和平。

第二十四回:桃园渡口江湖远去 紫陌红尘天下大同

人生不过百年,谁也免不了要老去,有谁能从退隐江湖的宿命中逃脱?可是古往今来,能在桃花源中忘却恩仇、无妄无欲的又有几人?

人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些始终不能参悟的人,即便身体退隐了、精神也无法退隐,手洗干净了、心却还是脏的。 “悟”,既不具体,也不抽象。说到底,它就是一种感受,一个状态。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江湖上,真正的“悟”或许就是内心的安宁和从容吧。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那是一处容我们在奔波忙碌的间隙滋润久已干渴的心田的地方。找到了心中的这片桃花源,我们才能在归宿到来之时,去静静地冥想此生为何。

所爱非人之伤——十年系列读后感,华丽的第十放映室:天下江湖之情篇

我在一片绿色的树林里看到一树红花,这才是最美的,它离不开这一丛密布的绿叶,许许多多的文章和影视为它铺垫了一个英雄的展昭,才让这树红花如此的特立独行。它的美离不了一林的绿,爱了展昭的人,更会感觉它个中的痛,江湖里的所爱非人之痛。

或者可以这样去理解它:深爱叶,以至当叶对他杀妻伤己时,下不了手杀叶。不舍其子,不舍深爱叶,所以没有自杀。当然我并不认为昭会这样,只是经常也会不自觉地当他会这样脆弱。莫非人们都多少有些SM情结。

"人来向众人展示自己有多爱昭白,是有很大区别的。LZ并不是第一个。”有人气了要离开ZH,在她的回帖里,看到C大的话,我的心里生出一股酸楚来,因为她似在说,她也许没有爱护好昭的形象,但是她是爱昭的。这莫不是揭开了我一直的疑问,我一直想问能写出如此冷烈文字的作者,她怎么可能爱昭昭。我寒的是自己以往众多刻薄的读后感,伤害多少人的心。但是我还是想说,但是不会在论坛里乱说。而人们更好是炼就一个坚硬的外壳。

如果统计自己印象最深的那篇,一定是它;自己回头看最多次的那篇,也无疑问是它。这样细腻的刻画,这样有引诱力的描写。我感觉到在阅读中置身粘腻的甜美,自己真是置身在粘腻的甜美中,沉溺到无法自拔的悲。

它有如第十放映室天下江湖那段另我难忘的文字,它用了多么绚烂的中国文字形容了江湖里的爱情。十年系列,也是江湖里一场华丽无比的爱情。



命运中邂逅,江湖里分手。江湖,常常会让爱情遭遇人力无法抗拒的阻碍。江湖中的道义,无法逾越、却又无比空旷。那些过往江湖的情事,宛若浮萍的缘分,注定是寂寞而感伤的。江湖里的爱情最为悲凉的一点,就是经常发生在对立的两极之间。

江湖人,过的是打打杀杀、刀口舔血的生活。这个定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会改变。在这个杂乱的地方,人们渴望姻缘,但却不知道谁可以爱、谁可以信任。在这样一个背景的衬托下,江湖中的爱情,就好比悬崖上的百合,云涛中的闪电,绚烂之极却充满危险。

爱情本身是无差别的。情是人的本性、是一种直觉,决非后天培养起来的东西。然而就是因为它太过直觉,“情”之一字在江湖中才显得那么脆弱。自古正邪不两立,当爱情遭受到巨大的压力时,许多人都会选择舍弃。一刀两断,毁掉一颗心,满足千万人。江湖中,一场浪漫的相遇,带出的却往往是悲哀的挽歌。

人们常说,爱情是盲目的,它的产生往往不是基于是非善恶,它属于感性而不是理性。江湖中爱情的美好,有时正在于其过程如烟花般的绚烂而又短暂;然而,江湖里的爱情,能赐予人极致的欢乐,也能把我们带入无尽的悲哀——那求而不得之伤、所爱非人之伤、嫉妒怨恨之伤,给人带来的只有刻骨铭心的痛苦。

2007年度回顾评《光荣的愤怒》

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中常能看到创作者的两种风格上的倾向,一种偏向冷静审视下的深层思考,这类影片风格上往往是冷峻的,内敛的,镜头上 比较偏向使用长镜头,造成一种纪实的美感;另一种则偏向于情绪化的宣泄,往往是热闹跳跃的、甚至是焦躁的,语言上短平快,风格化的特征很显著。而《光荣的 愤怒》是两种风格的纠缠和混杂。

这是一部好莱坞式的、近乎黑色幽默却又节奏紧凑、充满悬念的影片,在村霸熊家四兄弟和村民之间构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主线,并设置了巨大的反向压力,从而成功地使观众始终处在期待与担忧的观影状态中。

影片的分镜相当简捷准确,很多晃动的镜头使场景更加真实,在音效的处理上也有可贵的创新——剧中人物的心跳声和喘息声清晰的响在观众的耳边,仿佛故事就发 生在观众身边。观众一直被那种紧张感牢牢的按在座位上,村民们对熊家四兄弟的恐惧感被电影的镜头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部讲述中国农村故事的影片,本片的叙事手法其实非常好莱坞。影片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主体任务,然后围绕着叙事主线不断地向主人公施加反响压力,然后 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不断保持戏剧张力,直到最后结局主题任务完成。对于国产影片来说,本片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那就是如何将好莱坞的叙事手法和中国本 土化的故事主题结合。

第10放映室之《独自等待》的解说词,十分精彩!

文章提交者:紫色军团 加贴在 推荐影视评论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124.html

爱,是一颗含在嘴里的蜜糖,在甜津津溶化的感觉中,体会整个人被融化的感觉;爱,让黑暗走远,让心灵之外的情节充溢多彩的日月光华;爱,是波动的声音在人类视线之间的传递;有爱驻扎的眼睛才是最美的;电影是造梦的机器,在无数的爱情电影中,我们看到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体味每一句难以忘怀的对白,在被深深打动的同时也将这些爱情经典铭记在心。

学会选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独自等待

二十岁出头的岁数多少有些令人尴尬,它要求你对于一切都要自己选择,却又不给你充分的时间去变得成熟,面对选择的困境,往往是难以选择的焦灼。

影片《独自等待》关注的正是这个年纪的故事。

这名充满热情与幻想的青年叫陈文,生活在这座繁华都市之中的莫个角落,为了挚爱的小说创作,他放弃了大学的学业,然后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古董店,以便能够全神贯注的进行创作,并等待心中的姑娘。

陈文爱上了刘荣,于是毫不犹豫地追求她,如同当初选择退学一样坚决。可惜刘荣是个精明的姑娘,对于陈文的告白,她不明确回应,只选择暧昧感觉。刘荣说合陈文是朋友,这点破了我们每个人小小的自私的心愿,谁不希望的我们身边又这样一个人呢,永远陪伴左右,不是容易变质的爱情,也不是淡而无味的友情,那种暧昧不清的微妙,就像一根稻草,成为我们脆弱时的一点寄托。

影片《独自等待》讲述了两段等待的故事,这第二段就是李静对陈文的等待。李静是陈文最好朋友的妹妹,时尚的外表下是脆弱不堪的内心。陈文拿她当铁哥们儿,她却一直暗恋着陈文,甚至可以假扮女朋友,帮陈文追刘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对于感情,李静的选择是深藏心底,她收集起陈文送给她的每一样礼物,将这些低廉得如同废物一般的东西小心保存,视为珍宝。如果不是陈文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盒子,如果不是李静的嫂子在旁边揭秘答案,或许我们都将和陈文一样对李静的感情一无所知。对于陈文的等待,被李静封存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就如同这个盒子,每天心疼地摩挲,却发现它依然布满灰尘。

等待不可怕

可怕是的在一场等待中错伤了另一场等待

虽然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但离别却是在所难免。最终刘荣拒绝了陈文的暧昧,李静也将踏向去往南方的火车,两段新的等待各自开始了。

看似老套的故事

却鲜明地再现了当下年轻人骨子里张扬的个性和生活中的迷惘、挣扎、寂寞、彷徨、伪装、虚荣,还有简单、执着、善良,这些更为真实而感性的东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李静的离开,打破了商业电影的常规。

哀而不伤的挥手,充满了年轻的希望,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依然保有乐观和朝气,全片最经典的台词莫过于那一句“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年轻人用一种浑不吝式的语言,点明了生命真正的要害:既然我们不能随意结束生命,那就一定要活得精彩。

片尾,陈文在自己的小说上写下“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看上去满是忧伤,一个人的等待早就无所谓对错,这种不完美的结局,是导演追求的风格,也是青春必须要有的遗憾。与其说这是一幕独自等待的爱情,不如说这是一场学会正视自己的等待。陈文对于两个女孩的态度,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意义,比如生活,比如家庭,比如很多很多事情,我们总是那样急切地追寻所谓的完满,却忽略了脚踏实地的幸福。

青春,三分不顾一切的执着;三分无知无畏的好奇;三分完美主义的梦想,再加一分裹杂着忧伤的甜蜜。长大成人的过程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是最难得的滋味。日复一日的磨砺中,青春褪尽生涩的外壳、守侯成熟的华彩、那懵懂带来的阵痛是成长留下的痕迹!!!

日后回头,这些伤反倒成了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在那些似曾相识的岁月里,人人都在努力生活着。在独自等待中黯淡;在结伴离开是散场、顾盼成长的烦恼,我们品到的是回甘的微甜!

第十放映室(长大成人)解说

如果你也走过儿时的稚嫩,年少的轻狂,只记得那时的阳光灿烂,早忘了曾经的苦难忧伤,那么请你加入对于成长的回望。如果你刚离开儿时的稚嫩,正匆匆迈入年少的轻狂,心中交织期待与彷徨,那么请你加入对于成长的展望。

青春并不总是阳光灿烂的,那些被小心收拾起来的不快乐,那些不能说的秘密,偶尔也会成为散乱的点缀。

其实,正是在战胜这些烦恼的过程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然后迎击另外的困惑,并且再度战胜它,一路艰辛,我们走的缓慢却坚定,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对家人亲情的牵挂,对兴趣爱好的执着,对责任义务的承担,这些烦恼并不独属少年,它们伴随过、伴随着,并将一直伴随着我们生命的脚步,长大成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分界线不在年龄,甚至无关心态,它是一场学习,一场我们穷尽一生的努力,一场与烦恼相抗衡的搏击与战斗

青青校园

《谁说我不在乎》

生于80年代的孩子,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大不相同,造就了他们性格的大不相同,以至于他们出生的80年代都已经成为了流行语,被赋予了很多的意义,可以拿来指代很多特质,比如自我,比如冷漠,比如特立独行等等,总之长辈们很是不满他们对世事皆不关心的模样,但是,正如这部影片的片名所说的那样,谁说我不在乎,倔强的外表之下,是从小就在关爱和幸福中跳动的心,这颗心享受着充沛的亲情,却还没有学会去表达,这颗心懂得感恩,却还不知道怎么去报恩,所以,请不要以为我们不在乎。

《扣篮对决》

打篮球、玩游戏、跳街舞,有多另大人们头疼,就有多另孩子们痴迷,那迸发的是青春的活力,是张扬的神采,追寻自我的旅途,绝非一片坦荡。

少年间的情愫,只在不经意的目光碰撞中,静静地流淌

如果给所有的老师排名,中学老师大概是最辛苦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手底下那些进入青春期的耗子,开始出现明显的叛逆情绪,热衷于惹是生非。孩子总有点小虚荣,尤其是十几岁的少年。女生越来越在意漂亮,男生越来越喜欢逞英雄,然而在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一个生命个体真正觉醒的开始,是对自我的一种关注和审视,在对自我价值的一次次追问中,孩子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

这些一眼就能识破的俗套剧情脆弱的不堪一击,但本片恰恰没有以如此彻底的滥俗收尾,观众一直在等待着,那个站出来宣布蜂鸟队是冠军的大人物始终没有出现,球场内外,只有失落的观众欢呼的对手伤心的朋友还有终于相互理解抱头痛哭的大嘴父子没有拿到冠军,但年轻的孩子赢得了理解与尊重信息与希望,这样的结局远比手捧奖杯站在鲜花和掌声中要高明的多,成长的真相有时候并不美,美的是那一颗颗努力证明自己的年轻的心。

学会选择

他们还没有学会老练成熟,他们还不懂圆滑世故,他们急匆匆地长大,闯入另一个世界,扑面而来的,是新鲜的气息,也有恼人的困扰。

《独自等待》

二十出头的岁数,多少有些令人尴尬,它要求你对于一切都要自己选择却又不给你充分的时间去变得成熟。面对选择的困境,往往是难以选择的焦灼。

陈文爱上了刘荣,于是毫不犹豫地追求她,想当初选择退学一样坚决,可惜刘荣是个精明的姑娘,对于陈文的告白,她不明确回应,只选择暧昧关系,刘荣说和陈文是朋友,这点破了我们每个人小小的、自私的心愿,谁不希望身边有个这样的人呢?永远陪伴左右,不是容易变质的爱情,也不是淡而无味的友情,那种暧昧不清的微妙,就像一根稻草,成为我们脆弱时的一点寄托。

虽然明白彼此的心意,但离别确实在所难免,最终,陈文拒绝了刘荣的暧昧,李静也将踏上去往南方的火车,两段新的等待各自开始了。看似老套的故事,却真实的再现了当下年轻人,骨子里张扬的个性和生活中的迷惘、挣扎、寂寞、彷徨、伪装、虚荣,还有简单、执着、善良,这些更为真实而感性的东西。李静的离开,打破了大团圆的商业电影陈规,但哀而不伤的挥手,充满了年轻的希望,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依然保有乐观和朝气。全篇最经典的台词莫过于那一句: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年轻人用一种混不吝式的语言,点名了生命真正的要害。既然我们不能随意结束生命,那就一定要活得精彩。

片尾,陈文在自己的小说上写下: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看上去满是忧伤,一个人的等待早就无所谓对错。这种不完满的结局,是导演所追求的风格,也是青春必须要有的遗憾。与其说这是一幕独自等待的爱情,不如说这是一场学会正视自己的等待。陈文对于两个女孩的态度,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意义,比如生活、比如家庭,比如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总是那样急切的追寻所谓的完美,却忽略了脚踏实地的幸福。

总结

青春,三分不顾一切的执着,三分无知无畏的好奇,三分完美主义的梦想,再加一分裹扎着忧伤的甜蜜。长大成人的过程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是最难得的滋味,日复一日的磨砺中,青春褪尽生涩的外壳,守候成熟的华彩,那懵懂带来的阵痛是成长留下的痕迹,日后回头,这些伤,反倒成了最美好的回忆,因为在那些似曾相识的岁月里,人人都在努力生活着,在独自等待中暗淡,在结伴离开时散场,顾盼成长的烦恼,我们品到的是回甘的微甜。

《第十放映室》十一期间节目《电影过节》“安身立命”的解说词。其中几段点睛之笔:

“中国文化形成的是一个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特征是自给自足,中国文化的主题就是在入世当中达到一种出世的境界……中国人,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无论如何都能找到自己一个安身立命的基地……中国人讲人性的时候,是非常情感化的。为什么呢?中国从孟子开始提出人性有四个基本的结构,叫恻隐之心,恭敬之心,羞恶之心,还有是非之心。这四心当中只有是非之心勉强可以算是一种理性……人总是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寻找着一种平衡…… ”

该解说词大致摘自樊和平教授在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的演讲——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安身立命

我今天演讲的这个题目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再一个是我们如何从传统文化当中吸收养分,解决现代人生活中一些重大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一个看似非常普通,但也是两千多年以来、或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一直没能够解决的命题:“人应当如何生活?”可以说,自这个命题提出来以后,所有的人文科学都在围绕它而展开。

人到底应当如何生活?二十世纪是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的世纪,科技经济在这个时代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可是二十世纪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当人类面临一个世纪之交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叫做“世纪末现象”:一个世纪走完了,另外一个世纪又开启了,人类总好像有一种走到世界末日的感觉。当今之世,人类有能力分裂原子,有能力去寻找到夸克,有能力飞越太空、走上月球,可是人越来越对自己表现得无可奈何,人难以安身立命。所以在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世纪之交产生一种非常奇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世界范围之内出现了许多邪教,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类面临着一种空前巨大的人生危机。

事实上,人生危机是我们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如何解决这样一种人生危机?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人类已经面临着许许多多严峻的课题,如何来解决?他们发出倡议,到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寻找人类生存的智慧。应该说,这不是一般的人、不是一批人文学者发出的倡议,而是一群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发起的倡议,代表着二十世纪人类的最高智慧。

我们现在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我们能找到什么样的智慧?必须要说明的是,他们这里所讲的孔子,只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中国文化,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家国一体

家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不理解中国人的家就永远不能理解中国文化。可是家到底是什么?中国人以家为一种精神上的归宿,最重要的价值观都与家有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我用三个概念六个字来概括它的基本要素,就是:血缘;情理;入世。

为什么说血缘构成中国文化的第一个要素?因为中国这个民族,在被“化”出来即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时候,就和西方民族表现得非常不同。中华民族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是通过维新的道路。西周维新就是中国先民在文明初年所进行的一场最为重要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结构,后人把这种结构概括为家国一体,由家及国。它以家为基础把家的逻辑和原理伸展到国,形成一个所谓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和西方的country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国家”既挣断了原始社会的氏族纽带,具有文明社会“国”的性质,但又继承和吸收了人类在迄今为止最为漫长的原始社会中所形成的氏族关系的血缘传统,以“家”为“国”的基础甚至范型。所谓“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显然,“国家”是“国”与“家”,即氏族社会的血缘逻辑或家的逻辑,与文明社会的国的逻辑中庸调和的产物。在西方人看来,把国和家联系在一起简直是不可思议。中国文化里的国家概念和西方是不一样的。“国”的繁体字,首先是有人口,即“口”,有了人口有土地即“一”,有了土地以后还要有保卫人民和土地的武装即“戈”,最后还要有疆界———“guo”,所有这些要素组成了“国”的繁体字———國。

由家及国,是为“国家”,西方人在翻译的时候很难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而我们在把西方的country翻成国家的时候,事实上也很容易丢掉国家理念当中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家。这种情况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到处可见。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心”的文化意义。中国文化中“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有很多种表达,有的说是heart,不错,心脏;有的说是mind,也不错,是思想,当讲到心的时候,都与思想相连。但无论是heart还是mind,都难以表达“心”的全部文化意义。海外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成中英,他把“心”翻译成heart-mind,将二者结合,意思就全面多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中国语辞的意义要丰富得多,辩证得多。

中国人是在家的基础之上伸展出国,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是由家庭、村落、再到国家。家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大家可能都看过林语堂的《中国人》。林语堂说中国文化有一个攻之不破的真正堡垒,就是中国人的家。中国文化那么复杂,最重要最基本或第一个要素就是家,不理解中国人的家就永远不能理解中国文化。四大名著当中,《红楼梦》演绎的就是一个“家”的荣辱兴衰;现当代文学的名著,像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是以家为题。可是家到底是什么?中国人以家为一种精神上的归宿,最重要的价值观都与家有关系。鲁迅跟保守派论战,论到最后,鲁迅发怒了,骂他们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论敌被骂痛了。因为骂一个人“丧家”,基本上就把他从根基、根本上给否定了。中国人最高的理想是什么?过去讲是大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境界实际上就是以家为本位和理想。我们看到有宾馆酒店打出“宾至如归”的横幅,归什么?归家,到了酒店就感觉到了家一样。但西方文化当中很难读到这样的句子。“宾至如归”译为英文就是随你自己自由自在,就是充分自由。中国人感到最好的地方并不是自由之境,而是后现代西方哲学所说的“在家”,当然“在家”也包括了自由之意。中国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很好,好到什么程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也说明家仍然是中国人基本的精神归宿,是中国人最高的一种价值取向。

中国人的最高理想是天下一家、家国一体。也就是说,家的逻辑和国的逻辑是直接贯通的。中国的家,家的理念、家的文化有着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它是社会结构的范型,它是人的价值的源头,是中国人最后的归宿,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个家存在,就不会导致人生的失落。做官不得志,就“告老还乡”,“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啊。家,成了人们生命中的根。血缘是什么?就是人生命的根。所以到最后,人们要回到这个根,只要这个根存在,人就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情理逻辑

情感要素的基本文化逻辑就是要合情合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绳之以法”。理解这一点对于现代人的安身立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刚才讲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血缘、家族,那么血缘、家族的逻辑是什么呢?就是一种情和理即所谓“情理”的逻辑。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理性主义的时代,什么都讲“理性”,实际上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误区。人类的文明不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在理性的源头,是非理性。西方精神的最高指向是宗教,宗教是理性的吗?理想和信念都是理性的非理性形式。什么叫做理想啊?理想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如果它已经实现,就不是理想。中国古代讲天下大同,佛教讲普渡众生,都是要为人树立一个美好的境界。这个美好的境界,是人的理想和信念。家族的逻辑,血缘的逻辑,首先是一个情字,是情感。理性化的家庭生活在书本上是合理的,但往往现实生活中家庭的悲剧都来源于理性。家庭里面遵循着什么逻辑呢?《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做,“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父亲偷了人家的羊,儿子不能告发;儿子偷了人家的羊,父亲不能告发。父子之间相互隐瞒,是符合天理人情的,这就叫“直在其中”,“直”就是真理、真谛,文化的真谛,生活的真谛,就在这种亲亲互隐中。这句话表明,传统社会里,家庭生活遵循一种情感的逻辑而不是非常理性化的逻辑。不光是《论语》这么讲,在阿拉伯的《古兰经》中,在基督教的《圣经》中,都有类似的教诲。家应该是一个最可靠的地方,如果家人都是互相告发,互相为了自己的某种“前途”去勾心斗角的话,人最后一块安身立命的基地就没有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儿子揭发老子,老子告发儿子,到最后造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大家可能有所耳闻。其他方面可以发生一点危机,但家是不能摧毁的。再从审美角度来说,中国人在审美方面有一个客观标准,唯独在家庭中例外。“子不嫌母丑”,在儿子的眼中母亲都是美丽的。中国还有句话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在中国,情的传统是非常深重的,家族的逻辑就是情感的逻辑。

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就在于中国的人文主义的传统,人文主义的倾向。比如,中国有好多词和西方的理解不一样,像最简单的金木水火土。西方人讲水的时候,基本规定和理解是讲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很简单。中国人讲水,很少有人联系到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与之相关的词是“柔情似水”,“一汪秋水”,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由水想到的都是一些生活当中的情理和智慧。什么是火?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火构成的,世界生成于火又复归于火。他们从科学的意义上来分析水和火。而中国说火呢?骄阳似火、热情似火、如火如荼,都是一些非常情感化的东西。中国文化一开始就选择了情感的道路,因为中国文化的起点是血缘,而血缘的逻辑是一种情感的逻辑。西方人讲人性的时候,是非常理性化的。中国人讲人性的时候,是非常情感化的。为什么呢?中国从孟子开始提出人性有四个基本的结构,叫恻隐之心,恭敬之心,羞恶之心,还有是非之心。这四心当中只有是非之心勉强可以算是一种理性。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恭敬之心,都是一种情感。什么叫做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一种和同情怜悯同类的那样一种心情,那样一种情感。孟子曾举过一个例子———孺子入井,一个小孩掉到井里去了,你为什么会产生同情或不忍的心情?为什么要去救他?孟子说,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第一不是与孩子的父母关系好,也不是为了和这个小孩的父母攀交情,第二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得到个好名声,第三不是由于厌恶孩子啼哭的声音。救这个孩子就是人应该具有的一种本能,就是出自于一种内在的情感。换句话就叫“身不由己”,就是一种情感的驱使。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感到了,功夫到了,怎么都能解决问题。

但是,中国人的情感既不是西方人的emotion,也不是简单的一个feeling,它是什么?一个“感”字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感通、感动、感化。什么叫做感通?就是不需要任何外在机制就能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有一句古诗叫“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灵犀是什么?就是人的一种情感。再来说感动。中国人的情感不光是留给自己,也不光是交给别人的,它是人与人之间发生互动的一个机制,人与人之间通过情感来互动。所以说感动就是通过情感的表达使自己或别人发生变化。大家看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当中,常常用偷听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和误会。本来有对立情绪,可是一旦体会到别人的真正用心以后往往激动得热泪盈眶,矛盾也就随之解决了。所以中国人常用这样一种感动的机制,在情感上打动别人,在情感上颠覆别人。

情感要素的基本文化逻辑是什么呢?是要合情合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是“绳之以法”。为什么首先要动之以情?是要让别人认同你。认同不是认识,认识是一种理性,认同是一种接纳。所以,理解这“情理”二字,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对于现代人的安身立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出世”与“入世”

中国文化形成的是一个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特征是自给自足。中国文化的主题就是在入世当中达到一种出世的境界。

中国文化的第三个要素是入世。

在人类文明当中,有两个重要的文化形态,一个叫做宗教,一个叫做伦理。宗教告诉你,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死,而是到达另外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佛教有一个极乐世界,基督教有一个天堂,道教到最后也得道成仙。每一个宗教都告诉你,有一个天堂,有一个永恒而美好的世界。但是,你想达到这个境界是有条件的,你要有道德支撑,要在这个世界上做好事。如此才能够做到“虽死犹生”。所以,在任何文化当中,都要有出世和入世的两种文化机制,只是各自的原理不同。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入世的,因为中国人有办法来解决如何永恒的问题。人生怎么才能够永恒?首先要立德立言立功,所谓“三立”、“三不朽”。“立德”,即要有美好的德行,有了好的德行以后就会精神不死。“立言”,就是把自己的思想通过著作流传下去。第三个是“立功”,建功立业。但问题在于,英雄人物、文化英雄有可能做到“三立”“三不朽”,普通老百姓怎么办?宗教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魅力,是因为它回答了普通老百姓如何才能不死的问题:你只要相信佛,你就能不死;你只要相信基督,你就能不死。那么没有宗教怎么办?没关系,还有伦理。前面我说过中国文化第一要素是血缘,血缘关系使得中国人生活的逻辑和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总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传统伦理。为什么这样讲?传统中国人认为一旦无后,就意味着血脉通不下去了,你祖先的生命到了你这儿就停止了。

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人生意向,都牢牢地指向入世。它把价值目标、人伦关系都奠定于现世的基础上。中国文化有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文化系统。儒家是什么?儒家是主流和核心,它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道家主张隐世与避世,但这个隐世和避世是为了更成功地入世,其根本精神是“无为而无不为”,是以避世的方法入世。佛家是主张出世的,但是佛家的出世,其实质并不是要走出这个世界,而是要摆脱尘世以及自身情欲的困扰,达到人生的永恒。佛家往往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避难所。

总之,中国文化形成的是一个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特征是自给自足,它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相适应的。中国人啊,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所以说他无论如何都能找到自己一个安身立命的基地。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地是很有弹性的,那是个席梦思,你跳下来以后啊马上又弹回去。中国这样一个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结构,就是一个人生的锦囊袋。中国人往往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儒家,很能进取的;到了中年啊他就开始慢慢有一些道家的苗头了;到老年的时候,儒道佛走到一起。特别是搞人文科学的,最后都有这样一种自发的倾向。大家不要认为自己不知道传统文化,没有学过《论语》,没有读过《道德经》。实际上,在你们的身上,都有传统文化的因子,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中国人。看看中国的文人画,表现的主题都是入世当中的出世。文人画画什么?画松、竹、梅、兰“四君子”。松树是什么?松树的品格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啊,等到大雪压来的时候,其他树都吃不消了,青松还挺住。梅花是什么?“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到了漫天大雪的时候,其他花都不开,梅花独开。最典型的是荷花,荷花它很入世,入在哪里?入在满塘淤泥当中,但它开出的花是什么?是非常洁白的,它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所以中国文化的主题就是在入世当中达到一种出世的境界。在日本的时候有一个人曾经问我,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一下什么是道德?我就告诉他三个字,道德就是“不动心”。什么叫“不动心”,就是一种在入世当中出世的境界。

所以,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涵养,没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就不能做一个自觉的中国人,不能自觉地确立自己安身立命的基地。人生在世有的时候会迷茫,有的时候会做一些错事,在人生的过程当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关键在于要有足够的和合理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能力来纾解压力,超越自我。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有良好人文素质结构的人。所以我主张要把心理、法理、伦理、艺理、哲理这“五理”统合起来,“五理”一体解决现在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建构和人文素质建构问题。我们既要有一种人文精神、人本精神,考虑到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同时又要勇敢地承担起每个人应当负有的道德责任。心理和法理、伦理必须结合,然后还要与艺理结合,要有一种良好的审美眼光。最后,在哲理中,达到真善美的合一,真理与智慧的合一,从而创造健全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

一段《第十放映室》的解说词

正在成长的孩子,多少都有点埋在心底的苦恼。或许是来自成绩的压力;或许是与同学相处的困扰;或许是父母不经意的争吵;或许是梦想的谣不可及。青春并不总是阳光灿烂的,那些被小心收拾起的不快乐、那些不能说的秘密,偶而也会成为散乱的点缀。已经成为大了的人,谁又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只是如今回头看看,自己也会禁不住哑然失笑。可是那些小小的烦恼,真的仅仅是爱上层楼的少年们为赋新词强说的愁吗?难道因为他们已经消散了,我们就要否定他们曾经真切地存在过吗?其实,正是在战胜这些烦恼的过程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然后迎来另外的困惑,并且再度战胜它。

一路艰辛,我们走得缓慢却坚定,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对家人亲情的牵挂;对兴趣爱好的执着;对责任义务的承担。这些烦恼并不独属于少年,它们伴随过,伴随着,并将一直伴随着我们生命的脚步。

长大成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分界线不在年龄,甚至无关心态,它是一场学习,一场我们历尽一生的努力,一场与烦恼相抗衡的搏击与战斗。

第十放映室〉之评〈怒放的生命〉2008-10-23 16:24

《第十放映室》的解说词

正在成长的孩子,多少都有点埋在心底的苦恼。或许是来自成绩的压力;或许是与同学相处的困扰;或许是父母不经意的争吵;或许是梦想的谣不可及。青春并不总是 阳光灿烂的,那些被小心收拾起的不快乐、那些不能说的秘密,偶而也会成为散乱的点缀。已经成为大了的人,谁又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只是如今回头看看,自 己也会禁不住哑然失笑。可是那些小小的烦恼,真的仅仅是爱上层楼的少年们为赋新词强说的愁吗?难道因为他们已经消散了,我们就要否定他们曾经真切地存在过 吗?其实,正是在战胜这些烦恼的过程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然后迎来另外的困惑,并且再度战胜它。

一路艰辛,我们走得缓慢却坚定,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对家人亲情的牵挂;对兴趣爱好的执着;对责任义务的承担。这些烦恼并不独属于少年,它们伴随过,伴随着,并将一直伴随着我们生命的脚步。

长大成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分界线不在年龄,甚至无关心态,它是一场学习,一场我们历尽一生的努力,一场与烦恼相抗衡的搏击与战斗。

《长江七号》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对于一个玩具的偏执并不是大人理解的“虚荣”或“攀比”,他们只是想要跟得上周围人的脚步,他们还太小,还不懂得拒绝环境的 不良同化,甚至还不能分辨这环境是好是坏。他们只是惧怕孤独,所以天然地想要模仿身边的一切。从学习到生活,从文具到玩具,我们总能看到孩子们一窝蜂地偏 好某样东西或某种图案。因为那种群体感才能给这些幼小的心灵带来安全。

孩子的事情要用孩子的方式解决而决不把大人搅进来。这是孩子间的一种默契,一种不需言明的法则。或许是因为他们太年幼才格外的想承担些什么。可是比起成人间遇到纷争就相互推脱的猥琐,这是一种多么让人想哭的勇敢!!!

《宝葫芦的秘密》

孩子们过早地参与到竟争的无情中,他们无法赢得一个真正阳光灿烂的童年。虽然今天相关部门明确要求减轻课业的负担,但孩子们依然面临这个各种各样的补习、选修、特长……等待着能在将来大派用场。或许,这也是长大成人的无奈。

想要不费劲就达成愿望,并不能成就真正的自己。

我们将所有美好的称为梦,更将无法实现的称为梦。我们曾经怀揣着各种各样想象力丰富的念头,一路成长一路丢弃,等你抛开了这些幻想,忘记曾经活在你愿望里的小伙伴的时候,我们说,你长大了。

《谁说我不在乎》是一部标准的讨论中年夫妻情感危机的电影作品。讲述了夫妻在情感征途上的经历羁绊,探讨了中年人的感情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

夫妻矛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何调解这种矛盾,则是全世界孩子的难题。在父母的争斗中被伤害的是孩子脆弱的心灵。因为他们的生命来自两个人,不论哪一边都令他们无法舍弃。所以,为人父母者,请不要在强加给孩子这些烦恼。

生于80年代的孩子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大不相同造就了他们性格的大不相同。以至于他们出生的80年代都已经成为了流行语,被赋予了很多的意义,可以拿来指代很多特质:比如自我、比如冷漠、比如特立独行……

总之长辈们很是不满他们对世事皆不关心的模样。但是,倔强的外表之下,是从小就在关爱和幸福中跳动的心,这颗心享受着充沛的亲情却还没学会去表达,这颗心懂得感恩,却还不知道怎么去报恩。

《扣篮对决》是中国首部以街头篮球为题材的电影。影片以街头篮球为线索,讲述了大嘴、猴子、杰森三人因对篮球的热爱而相识相知并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价值。

如果给所有老师排名,中学老师大概是最辛苦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手底下那些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出现明显的叛逆情绪,热衷于惹事生非。孩子总有点小虚荣,尤其是十几岁的少年。女生越来越在意漂亮,男生越来越喜欢逞英雄。

然而在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一个生命个体真正觉醒的开始。是对自我的一种关注和审视。在对自我价值的一次次追问中,孩子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

成长的真相有时候并不美,美的是一颗颗努力证明自己年轻的心!

青春,三分不顾一切的执着;三分无知无畏的好奇;三分完美主义的梦想,再加一分裹杂着忧伤的甜蜜。长大成人的过程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是最难得的滋味。日复一日的磨砺中,青春褪尽生涩的外壳、守侯成熟的华彩、那懵懂带来的阵痛是成长留下的痕迹!!!

日后回头,这些伤反倒成了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在那些似曾相识的岁月里,人人都在努力生活着。在独自等待中黯淡;在结伴离开是散场、顾盼成长的烦恼,我们品到的是回甘的微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9559.html

更多阅读

周星驰十年情变历任女友盘点 乔任梁历任女友盘点

于文凤和朱丽倩两位富家女多年来都是天王背后的隐身女友的典范。去年,朱丽倩成功升级为刘太,但于文凤与周星驰拍拖十年几乎每隔几年就会传一次情变,不过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有图有真相”。据香港媒体报道,于文凤与周星驰10年恋情破裂,于

周星驰不回话为何堵不住向太的嘴? 向太再炮轰周星驰

周星驰不回话为何堵不住向太的嘴?文/悠悠闲云近日向华强太太一直在炮轰周星驰,甚至也得到圈内不少艺人力挺,不过在闲云看来这些力挺向太的这些人不知道有多少是因为她是向华强的老婆,如果没这个身份在会有几个人拿她当事?而且说,她一直炮

周星驰:在一望无际荒原里的孩子

香港娱乐圈每隔几年就要出现一次“倒周运动”,以我有限的记忆,一次是李修贤大哥发起的,一次是王晶大哥发起的,今次战役则由香港中国星老板娘大姐大向太发起,“倒周运动”例牌首先由圈中大腕发难,之后一群曾和周星驰有过交集的人们一拥而

盘点《西游降魔篇》:周星驰的七宗“最”

盘点《西游降魔篇》:周星驰的七宗“最”■文/慕容天涯  情人节,2013年的情人节,周星驰导演作品《西游降魔篇》创下了内地影史的单日票房纪录。拿下1.22亿人民币的票房数字,打破了《变形金刚3》保持了两年之久的1.14亿纪录,眼下势头之

周星驰 成龙对周星驰的评价

周星驰第一章 儿时那段我认为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还有我的工作都是李小龙先生对我的影响,虽然他已经过世,虽然他也没告诉过我是什么精神,只是我自己想的。从他的电影里我得到一些能量。我还记得第一次看他的电影,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功夫是

声明:《第十放映室—— 精彩的解读 第十放映室周星驰》为网友防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