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看戏的朋友经常说这句俗语:吃饺子吃陷、看戏看旦。真的很有同感:小时候看戏无论是看庙会大戏还是看戏曲电影,总是希望那些老生、花脸、小丑赶快回到幕后,一直期待着丫鬟、小姐的出场……有时候看着那些老生、花脸哼哼唧唧、哇哇呀呀唱个没完没了,急得我就去后台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旦角们……
记得第一次看曲剧电影《背靴访帅》时,虽说主角是寇准老爷子,可是我最爱看的却是活泼机智的柴郡主,清脆俏丽的嗓音宛如百灵鸟一样令人如痴如醉……特别是那唱中带说、说中带唱、笑中带唱的唱腔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小时候就对周老师的唱腔喜欢之极,甚至柴郡主的每一句唱词与对白我都能过目成诵……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知道了扮演柴郡主的就是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老师。
周老师扮演的柴郡主真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从行当上来说,虽是青衣却更多加入了花旦的表演,把郡主平民化,不但符合当时剧情的需要也更符合本剧种的特色。著名戏剧评论家马紫晨先生以“宫廷生活世俗化,金枝玉叶民间化,青衣行当花旦化”来评价周玉珍扮演的柴郡主真的是形神兼备,这也是周玉珍老师的一大创造。与周老师交流此版电影时,周玉珍老师说除了最后花房一场掐了一些唱段之外,其他的都保留了,人们常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众所周知,周玉珍老师的花旦行当别具特色,是曲剧旦角中流砥柱的佼佼者。这也是继张新芳青衣行当、王秀玲闺门旦行当之后,观众和专家公认的曲剧旦角的又一新流派周派艺术!最能体现周派艺术花旦行当艺术特色的就是周老师的另一部代表作《跑汴京》,周玉珍老师扮演机智聪明、俏丽伶俐的窦巧姐。
全剧围绕窦巧姐的巧手(描龙绣凤八件衣)所引发的案情以致大堂上巧姐的巧应、巧答来突出故事的错综复杂、引人入胜。周玉珍老师从“巧”字出发,运用巧口、巧舌、巧说、巧唱、巧思、巧计把窦巧姐塑造的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真是怎一个巧字了得!特别是那段脍炙人口的“八件嫁衣丝绸段”更是成为曲剧经典名段,那嘴皮子功夫真的是太厉害了!特别是那一句“直愣愣的喝露水”的“楞”的重叠音韵配合着曲胡的天衣无缝简直是天籁之音!这部戏本来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为戏曲电影艺术片,甚至汝州市文化局资金都已筹备到位,遗憾的是周玉珍老师与李振乾老师奉命双双被调往省曲,这部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的曲剧名剧没有拍摄下去,周玉珍老师的遗憾,更是曲剧的遗憾!
看过周老师的另一部花旦代表作就是《小二姐做梦》,以前看过王素君老师演出的豫剧版本,是一出非常考验演员唱功的独角戏。看完周老师的《小二姐做梦》以后,才知道名字相同内容却是不一样,这是周老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戏,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演出中,周老师不仅展现的是小二姐的唱腔,而且展示了小二姐梳妆、穿衣等一系列戏曲绝活,绝对的唱做并重!特别是唱腔韵味十足,各种曲牌体的娴熟运用,再次显示了周玉珍老师的卓越才华。周玉珍花旦三部曲中还有一部就是《红娘》,这与豫剧版本不同,是由洛阳一级编剧李学庭先生写的剧本,周玉珍老师与李振乾老师自己设计唱腔,已经准备制景上演却不料由于某领导的私人原因而未能公演,遗憾啊!看过周玉珍老师在《梨园春》中与《周玉珍李振乾艺术专场》中表演的一折,当时周玉珍老师虽然已是年过半百,可是扮演起娇俏伶俐的小红娘依然是天真可爱、惟妙惟肖……
很多戏迷包括演员经常说周玉珍老师的周派唱腔是好听难学,没有规律可循……突然想到以前听越剧大家吕瑞英的吕派唱腔很难找到固定的模式,后来才知道这是吕瑞英老师根据剧情出发创造出适合人物的唱腔,并不是一腔照谱多用,所以吕瑞英老师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而又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周玉珍老师这点与吕瑞英老师真的是非常的相同,周玉珍老师的唱腔几乎也是一剧一腔,观众与专家同行称之为“新调门”,甚至许多作曲家称周老师的唱腔用谱子很难记录……也正是唱腔的丰富多彩,所以周老师的演出路子更加的宽广,不仅是青衣、花旦、闺门旦,甚至老旦、彩旦也是相当的出色!这一点与周玉珍老师广泛博采众家之长分不开的!与周老师聊天得知,周老师几乎对其他剧种都有观看,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只要有时间都会学习与借鉴,周老师看黄梅戏《天仙配》后演出了曲剧《龙三姐拜寿》,看越剧《追鱼》后演出了曲剧《金鳞记》,观看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与广东粤剧《搜书院》后都移植为同名曲剧等等……这就是周玉珍老师的兼收并蓄,为己所用。
所以周玉珍在京演出《背靴访帅》时,深得著名评剧大家新凤霞老师的喜爱并收为弟子同时把自己的代表作《花为媒》倾囊相授,周玉珍老师凭借自己的悟性与才华把这部评剧剧种代表作移植为河南曲剧剧目,有幸听过周玉珍老师曲剧《花为媒》的全剧录音与《洞房》一折的视频,唱腔是十足的曲剧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也是周玉珍老师典型的曲剧闺门旦代表作品。
周玉珍老师不局限于正旦行当的限制,而且演出很多旦角人物不喜欢演的老旦与彩旦人物。记得第一次看曲剧电视版《五福临门》时对五福父亲于喜的扮演者李振乾老师印象深刻,当时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周玉珍老师不演出五福的妈妈呢,与李振乾老师更能体现夫妻搭档的黄金联袂呢!当时并不知道舞台版的演出是周玉珍老师,所以当朋友告诉我应该去看一下舞台版《五福临门》,那才是原汁原味的曲剧,更能看到周玉珍老师行当的突破与带来的惊喜……看完舞台版《五福临门》之后,再次为周老师的精湛演技所折服,周老师扮演的五福妈简直就是广大农村中典型的真实母亲形象:勤劳善良、朴实亲切,特别是对孩子那份深深的爱从每一个眼神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后来见到周老师时我开玩笑的说:您扮演的母亲对儿子太好了,由于太好所以有的儿子就不孝了,这叫“慈母多败儿”!周老师笑着说这是编剧导演的功劳,自己也是第一次演老旦行当。后来周玉珍老师在连本戏《孟丽君》又客串了孟丽君的母亲,可惜无缘看到,遗憾!
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特别是擅演花旦、闺门旦、青衣的艺术家,会不会去尝试一下演彩旦?我所知道的、看到的很少很少,也许这很容易破坏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吧!但是周玉珍老师却不以为然,竟然演出了《王婆骂鸡》中的王婆,不仅要牺牲扮相而且要突破行当!说实话以前对这类民间小戏不是很感冒,感觉有点低俗!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赣剧还是采茶戏的《王婆骂鸡》的唱词,写的非常的考究且充满了乡土气息。后来看到周玉珍老师演出的曲剧版本后,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俗中见雅!特别是周玉珍老师的嘴皮子功夫与洛阳小调曲子的完美结合,充满乡音乡趣的唱词被周老师演绎的淋漓尽致!一幅生动形象的乡村画面尽显眼前,令人向往……
与周老师接触中了解到,周玉珍老师从六岁学艺,八岁登台演出《云楼会》而崭露头角誉为“八岁红”,十岁左右在洛阳剧院为林默含、朱穆芝部长演出《跑汴京》,在三门峡大坝工地为彭德怀元帅、周恩来总理演出《刘海砍樵》、《刘介梅》,首长接见并爱称“不可多得的小玉珍”。到1956年河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在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张新芳、李金波、阎立品、张秀卿、申凤梅、毛爱莲等名家大腕云集中,当时年仅14岁的周玉珍就以《杀齐王》中的姜氏荣获三等奖。虽然万恶的文革剥夺了蒸蒸日上的艺术生涯,但是75年演出的现代戏《红色娘子军》创造了河南电视史上的第一次现场直播。到文革后的恢复演出古装戏,周玉珍老师共演出了《杀齐王》、《金鳞记》、《搜书院》、《杨八姐盗刀》、《双晨花》、《柜台内外》、《银锁怨》、《海港》、《收租院》、《花庭会》、《洪湖赤卫队》、《双晨花》、《于无声处》、《红色娘子军》、《红嫂》、《兰桥会》、《云楼会》、《小寡妇劝坟》、《王婆骂鸡》、《刘海砍樵》、《貂婵拜月》、《白蛇仙》、《谢瑶环》、《四郎探母》、《三娘教子》、《王二姐思夫》、《龙三姐拜寿》、《送京娘》、《闫惜姣》、《花为媒》、《贤良女劝夫》、《御河桥》、《赌棍卖妻》、《三拉郎》、《送君赴科》、《杀庙》、《五福临门》、《丫环断案》、《攀龙附凤》、《前进路上》、《小二黑结婚》、《小夫妻借驴》、《劝酒》等上百个古装、现代、新编剧目中众多不同的艺术人物形象。
记得周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只想为曲剧、为后人立下与留下更多的剧目。一句简单而又朴实无华的话语彰显着一位艺术家对曲剧的发展寄予的厚望!所以周老师在对待弟子与戏迷上,从没有门户之见,自己的弟子也可以去拜别的老师,因为艺不压身、艺无止境!对于其他流派的学生来学戏一样是倾囊相授,毫不保留!曲剧名家刘艳丽、乔杏娥、张晓红本是曲剧大家王秀玲老师的弟子,周老师把《背靴访帅》、《跑汴京》手把手教给了刘艳丽,乔杏娥、张晓红演出的《周仁献嫂》也都是得益于周玉珍老师的指教!这些剧目的传承与发展是周派艺术的幸事也是曲剧的幸事!再次为周玉珍老师高风亮节与德艺双馨而叫好!
舞台上的周玉珍老师光彩四射,生活中却是很低调,有幸认识了周老师,周老师的亲切、朴实、大气真是有口皆碑!与周玉珍、李振乾老师的交往回头另写文章详叙!周玉珍老师与李振乾老师作为曲剧伉俪共同合作的剧目也回头详叙……在这里深深祝福周玉珍老师身体健康、艺术青春永驻!也希望周派弟子孔素红、张娜、王丽丹、郝春燕以及更多的青年演员可以把周派艺术广大!为了曲剧更好的发展而添辉增光!《红娘》红娘《刘海砍樵》胡大姐《孟丽君》孟母
《五福临门》五福妈
《背靴访帅》柴郡主《花为媒》张五可《周仁献嫂》《小二姐做梦》《送京娘》《貂蝉》《小寡妇劝坟》与常香玉与张新芳台湾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