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行,慧嘉,余守恒。又是一个以分离作为结局的故事。也许就和泰坦尼克一样,Jack将生的机会留给Rose,不完整的美才能成为永恒的爱。
再看片名《盛夏光年》,盛“青春,成长”;夏“成熟,激情”;光年“反衬出人生命的短暂”。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有一场热烈的爱情,无论是正行+慧嘉,还是慧嘉+守恒,更或是正行与守恒?!
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情结发展有些突兀,总是感觉正行突然变了,“接受”守恒,可是为什么又选择“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关系呢?
上网查了一下,有个发现:
《光年》小說看《盛夏光年》的原貌
真是有點《盛夏光年》狂熱了=p,這篇原本只是我和網友的討論留言(網友的留言都是長長的一大篇一大篇,我的回覆又是長長的一大篇,非常壯觀!),可是我從sitemeter裏發現,這個星期有很多人透過搜尋《盛夏光年》的評論和感想,甚至是因搜尋編劇許正平的資料而進來這兒,所以不若就把這篇有關《盛夏光年》的前身小說-許正平所著的短篇小說《光年》的討論留言,變成一篇新文章,讓大家更易於搜尋。
在此感謝網友寂翔,把《光年》小說傳給我(這小說於去年10月刊登在台灣《INK刻印文學生活誌》上,在香港原本要到圖書館才可以借到呢),看了這小說,我幾近肯定,我已經完全明白《盛夏光年》裏的三個人物了,尤其是大家都很疑惑的余守恆!
我想說:《光年》小說寫得很捧!
我想說:這小說比電影捧多了!
三個角色都比電影出色!首推當然是余守恆,但就連在電影上摶得一致讚賞的康正行,我也覺得小說裏的更好,而且,好得多!
在電影裏,余守恆的轉折很突兀,一切彷彿都只是因為他悶得發慌而來的,然而在《光年》小說裏,余守恆的轉折,一步一步,非常清晰(小說裏每次都用一隻蟬的死去代表余守恆又領悟了一些東西,長大了一點);小時候,他本來要把派來當他朋友的康正行拖垮,報復老師竟然給他安插一個假朋友,卻在那個夏天因為嬉水遇溺而令高年級的學長掉了命後,霎地學會了珍惜身邊的人,於是他第一次跟康正行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從此真正依賴他(電影刪了遇溺,只保留這句對白)。
上了國中,正行每次在球場看他打球時手裏拿著的那罐可樂(電影也有這罐可樂,可是一閃即逝),變成余守恆最大的安全感來源,因為他知道,那是正行買給他打完球喝的,是只為他預備的,而正行也總是都預備好了...
小說裏,同學取笑正行是gay的,守恆憤而跟同學打架受傷,正行在替守恆療傷時質問守恆為何打架這一段,也是很好看的一段!(就是電影保健室那一段,但內容完全不同了)在小說裏的這一段,守恆第一次感覺正行有一些東西,也感覺到自己和正行之間有一些東西,他有點迷糊,好像想要吻正行了,最後卻選擇別開臉孔,而正行原本以為(也幻想吧)守恆要吻自己了,最後卻看見守恆別開了臉孔,然後只說打架是因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在這之後,正行便正正式式避開不再去看守恆打球。我覺得這段寫得很好的原因,是因為兩個男孩子之後都因著這件事而有了領會和選擇,在電影裏,你看不出為何正行一早就選擇躲避,這是九十年代末的故事,風氣也沒有以往的保守,正行在電影裏的躲避有點takeit for granted,而在《光年》小說裏可以看到,正行是有嘗試過探索守恆喜歡自己的可能性的。
杜慧嘉的切入在小說裏也是更容易被理解的,在小說裏,她是一個會為自己的慾望(或幸福啦)打算的女孩子,她沒錯是很善解人意地為正行守了秘密,可是她同時也很惱恨這個累她失戀的守恆,她要去看看這個人有什麼了不起,看球賽那段,在小說裏,慧嘉是「確定正行沒來,就安心看守恆打球了」然後她發現,原來守恆很有魅力。
所以看《光年》小說,我會說,慧嘉後來是有真心喜歡守恆的,而她對正行雖然心有愧疚(被踢爆與守恆拍拖後,她問正行有沒有氣她),可是由始至終她都是以自己的幸福(慾望)先行,她追求正行,主動了解情敵,她發現余守恆需要一個看他打球的人,就開始站在不再去球場的正行以往站的位置上;這個杜慧嘉很自我中心,卻有性格;沒有電影裏那些跟守恆一起,卻好像對正行餘情未了的多餘;小說裏,她沖的照片就只是守恆,她知道這會令守恆喜歡自己多一些,因為守恆喜歡被愛。
921地震那段,許正平在他的blog裏已經解釋得很清楚,那原本是守恆一個很重要的轉折位,在小說裏,大地震發生時,原本裝得很冷漠的正行,不顧一切抱攬著守恆,因為身體的接觸,守恆不但真正察覺到正行對他的愛意,而且更感受得到這份愛意是一份很大的愛意,令他生出要認真對待的念頭(小說裏的這段921,更有一段很妙的小篇幅,地震發生前,正行的冷漠,其實帶有他覺得自己跟這顆恆星距離愈來愈遠的自卑,他考不上大學,守恆卻上了名牌大學的體育系;在電影裏,他倆好像上了同一間私立大學但正行同時重考吧;電影裏的921,也沒有了正行死命保護守恆的戲份,兩個人只是躲在桌子下就算了。)
正行發現守恆跟慧嘉的那一段,在《光年》小說裏也精彩得多,電影裏的正行,就是很怨婦式的委屈,可是在小說裏的這一段,兩個男生的對白,先是同等強度的一來一往,後來,守恆開始處於下風了;因為有了921的保護事件在先,加上正行在得悉他跟慧嘉一起後,立即冷淡地叫他去陪慧嘉,守恆在這一刻是更加清楚正行對自己的那份愛了,真的清楚了,可是他沒有因而抗拒正行,反而覺得自己做錯事了!(可想而知守恆由始至終最緊張的就是正行)
於是守恆就說了很重要的幾句:「不是的,不是你想的那樣,正行,你 - 我不是故意的 - 那時你都不來看我打球,慧嘉來了,她 - 」
「慧嘉來了...」
「對,對啊,她站在你看我打球的地方,她...」這句對白那麼重要,電影卻拍前不拍後,變成守恆好像只是以為正行惱他搶他的馬子,欵。
在小說裏,這一段的最後,守恆終於完全處於下風了,他開始哀求正行,猛想要解釋,卻已經混亂得不知自己應該解釋甚麼,做得最錯的又是甚麼,最後只語無倫次地說為甚麼你都不來看我打籃球了啊(就是說,如果你不躲,我就不會拍拖,她只是你的代替品!)...我覺得這一段真的寫得很好,這一段,絕對可以令余守恆扳回觀眾只同情康正行的劣勢!^^
正行的悲哀,很容易理解,守恆的,在電影上,只餘他拉住正行衣袖這個動作...小說裏,正行最後也上了公車,他坐在車裏,發現自己仍然深深記得守恆兒時的臉孔,原來他愛了他那麼久了,他哭了...我看到這兒,一樣很感動,但我不只是因為同情康正行而動容,我同時明白了守恆的真感情,和他那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了事,就要被正行丟下的恐懼...兩個明明相愛的人,卻在互相傷害。
228公園那段更加不用說了,電影就是一味把正行變成一隻小白兔!小說裏正行以第一次拒絕慧嘉那樣拒絕那個中年男人(在同一間旅館同一張床上暴力地拒絕!)他在那刻終於知道了,自己原來什麼人也不想要,只想要余守恆一個!
這樣去到後來,兩個男生為什麼會做愛就變得很容易理解了...
對守恆來說,他確定了正行是他最重要的人,無論這是友情,抑或已經帶有愛情,他都不理了,這個「最好的朋友」是超越一切的,他先跟慧嘉分手(因為他不要背叛好朋友,縱然他理解的背叛,可能仍然是不要把好朋友的馬子搶來做自己的馬子),車禍後被正行接回家,他第一次主動摟抱著正行不肯放手,並且在正行的懷裏哭個夠,他不要失去他,然後他就吻正行,這個吻,代表了他包容正行的一切(就是就算正行是gay而自己未必是gay的,他也包容了;記得在國中時,他想吻正行,最後卻把臉孔別開嗎?這時的守恆,已經不同了!)這個吻,也代表了他希望正行繼續愛他...
我很喜歡小說裏的床戲,因為,守恆主動吻正行,正行在先掙扎後接受這個吻後,反客為主,主動脫去守恆所有衣服,而非電影中,一切都是守恆霸道地想佔有正行;小說裏,守恆用吻來表達自己希望繼續被正行愛著(也是表白的一種),正行也用行動來回應守恆的表白,他脫去守恆的衣服,再脫去自己的衣服,跟守恆裸裎相對,這是正行用身體語言跟守恆表白- 你要知道,我愛你,就是愛情的那種愛,包括我對你的情慾...
當兩個赤裸裸的男生躺到床上後,沒有立即猛幹一番,他們對看著,守恆看到正行平靜而柔和了很多(一種再沒有秘密的坦然),「但他仍然決定去吻他」,雖然沒言明,但這個吻,就是守恆向正行再確認,我曉得你對我的愛是怎樣的愛,而且我很願意,被你這樣愛著...然後才是「兩人親吻,兩人做愛,長夜漫漫,卻又短促」,小說沒有描述做愛的時候誰是攻的一方,誰是受的一方(不像電影,正行就是一味的受),因為他倆是同時向對方表白了,是平等的...小說裏的這一段床戲,是最赤裸卻最深情的互相表白,很有意思,也很有味道...
我真的很喜歡這一段,電影的床戲相比起來,真是爛很多耶!!!
小說以慧嘉來到床邊結束,其實比電影的結束有意思得多。
那張床,是康正行的床,床上已經留有余守恆的痕跡,慧嘉再如何介入,這床也已經是一張康正行和余守恆的床!
康正行把慧嘉叫來,自己離去,有著一種他已經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想退回他作為行星位置的隱喻(小說最後一段是,「宇宙中的行星,仍然繞著太陽轉,其中一顆,就是藍色的地球」);守恆經過昨夜跟正行的身體表白,看見慧嘉,也坦然告訴她「做甚麼事,我都要拉著他去 - 你知道嗎?正行是我最好的朋友!」(意即他是不會放開正行的)然後,他看到天色已白,一聲「該死!我又蹺課了!」儼然已經輕輕省省準備繼續做其耍帥耍賴大男生!
而在床邊的慧嘉,被守恆說的小學事件撩起她的童年記憶,她記起,她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個比喻實在太明顯了,慧嘉由頭到尾,就是想追求一種屬於自己的幸福,現在幸福可能又失落了,但不怕,她會甩甩頭髮繼續再找!
小說的最後一句,「有一隻蟬,突然掉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了。」
一個短暫的夏天又過去了(蟬只有七天壽命),三個人又長大一點了。
完。
天,這個小說,根本好完整!
是不是因為我是小說作者,所以可以看出這麼多?應該不是啊,因為全都好明顯!文字和比喻既淺白,卻同時很深刻很有意思,意境寫得很美,角色勾劃也很分明...
這套電影啊,真的可以精彩很多!!!
---------------------------------
准备看《光年》,自己体会一下书里真实的三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