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宇文邕的相貌问题
1、宇文邕的相貌
宇文邕的相貌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宇文邕既不是娘娘腔小白脸,但是也不是《历代帝王图》上的有着50、60多岁满脸褶子的老皇帝。
结合宇文邕父母的基因,宇文邕的长相虽然不是美男,但也绝对不是对不起观众的丑男。
宇文邕的父亲宇文泰的相貌在周书中有记载,“及长,身长八尺,方颡广额,美须髯,发长委地,垂手过膝,背有黑子,宛转若龙盘之形,面有紫光,人望而敬畏之。”而宇文邕的母亲叱奴氏生了两个儿子宇文邕和宇文直,应该也是长得比较漂亮得宠生了两个儿子。综合父母基因来看,宇文邕的相貌不可能很丑。
2、关于宇文邕的胡子和“捋胡子”的二、三事
宇文邕的显著特点就是留着大胡子。南北朝时期,男人留胡子好看的也是一种阳刚美的象征。史官会认为他们觉得胡子留的好看的人会给以“美须髯”“美髭髯”的容貌记录。宇文邕也留胡子但是因为不美没有像宇文泰那样得到“美须髯”的赞美,(啧啧。。令狐不给写啊。。可见不美啊)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宇文邕胡子的出名。
宇文邕的胡子甚至成了他个人的显著标志。在晋阳之战和北齐高延宗火拼的时侯,高延宗误以为把宇文邕给砍死了,在死人堆里找留着长胡子的人,看是不是宇文邕。
《北齐书高延宗传》:延宗谓周武帝崩于乱兵,使于积尸中求长鬣者,不得。
关于宇文邕胡子的故事,有两个人捋过宇文邕的胡子。一位是梁士彦,这位仁兄在对战高纬的时候慷慨自若,对众将士们说:“死在今日,吾为尔先”,于是众人奋勇杀敌,勇猛齐奋,号声动天,无不一当百。等到宇文邕率领大军前来救援,齐军遂走。梁士彦见了宇文邕这个激动啊,心想:“陛下,我可是把你给等来啦”,于是握着宇文邕的胡子哭【捋帝须泣】,宇文邕想想这个部下很尽责能撑到自己来救援很不容易,于是感动的也跟着哭了。
《周书梁士彦传》:及帝还,齐后主亲攻围之,楼堞皆尽,短兵相接。士彦慷慨自若,谓将士曰:“死在今日,吾为尔先。”于是勇猛齐奋,号声动天,无不一当百。齐兵少却,乃令妻及军人子女昼夜修城,三日而就。武帝大军亦至,齐师围解。士彦见帝,捋帝须泣,帝亦为之流涕。
另一位是王轨,这位仁兄可没有梁士彦那么运气好,虽被宇文邕看重,但是捋胡子却弄出事,被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给杀了。王轨和宇文邕的关系很好,早在宇文邕还在当傀儡皇帝的时候,就是策划除掉宇文护小集团里的核心人物之一。王轨这个人很耿直,有什么话就和宇文邕明说,不想别人说话支支吾吾的。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不成器,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敢说太子不好的人可没几个,王轨就敢说对宇文邕说宇文赟不成器。
王轨和宇文赟一同讨伐吐谷浑,回来向宇文邕告状太子有做失德的事情,宇文邕自然是大怒,就把太子打了一顿,还把太子的宠臣郑译给除名了。这下王轨可是得罪了太子宇文赟,算是结下了私仇。这还不算完,王轨又在宴会上捋着宇文邕说太子不中用【后轨因内宴上寿,又捋高祖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周书王轨传》。宇文邕也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成器,遂有了换太子的想法,但是第二个儿子宇文赞同样不成器,而其余的儿子都很小,最后还是让宇文赟继续当他的太子。虽然宇文赟没有被换掉,太子位也保住了,但是他可没有因此就忘记王轨告状和捋胡子时说的话,宇文赟和他的死党郑译无时无刻回忆着王轨的所作所为,终于等到宇文赟当上皇帝后杀了王轨。而另外一个倒霉蛋尉迟运听说了王轨捋须事和王轨被杀,也忧愤而死。
3、关于唐朝阎立本和《历代帝王图》中宇文邕画像的真伪问题
一直以来,《历代帝王图》都被认为是唐代阎立本所作。《历代帝王图》一共画了十三位帝王,其中就有宇文邕的画像。
阎立本是宇文邕的外孙,是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的儿子。
按照旧唐书上写的,阎立本是咸亨四年(674年)去世的,他应该没有见过宇文邕。既然他没见过宇文邕,他怎么能画出真实的宇文邕的画像呢。
关于这个历代帝王图中宇文邕画像的真伪,是否为阎立本所作,一些专家一直都在进行考证。
其中,一些专家考证此画不是出自阎立本之手,而是唐朝画像郎徐令的作品。
整理了一下专家对于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是伪作的观点和论据:
北宋有名的收藏家和书法家米芾在《画史》书中,曾两次谈到《历代帝王图》。
《画史》:王球字夔玉,有两汉而下至隋古帝王像,云形状有怪甚者,恨未见之,此可访为秘阁物也。
王球夔玉家古帝王像,后一年,余于毕相孙仲荀出见白麻纸不装像。云杨褒尝摹去,乃夔玉所购,上有“之美”印记。
他在孙仲荀处看到画在白麻纸上的《历代帝王图》,是不装彩的白描像。他说此画曾被杨褒摹去,上面有杨褒之美印记。这一卷画有两汉而下至隋古帝王图,当时藏在王球处。
现存《历代帝王图》是设色绢本,当然不是孙仲荀收藏的白麻纸原本。宋朝周必大在画后题跋中根据张励题识和有“之美”及“四世三之家”两印,证明是杨褒的摹本,显然就是米芾所谈到的王球藏本,杨褒在北宋是以藏假画而出名的。他这一摹本是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由富弼所题为阎立本所画。
白麻纸原画既无题名,初唐以来也未见有阎立本曾画帝王图的记载,富弼定位阎立本所画是毫无依据的。
此画卷绢质残破,曾经后人修补;画卷前后两段的绢质不同,且画风各异(前段包括汉昭帝、汉光武帝、吴主孙权、蜀主刘备、魏文帝、晋武帝等六位帝王及侍者;后段包括陈宣帝、陈文帝、陈废帝、陈后主、北周武帝、隋文帝、隋炀帝等七位帝王和侍者;后段是否为阎立本所作,不得确知,但应为七世纪作品;前段应是根据后段图像摹作,且成于十一世纪之前;全卷图像设色经过后人添补;榜题也可能为后人所加;卷后有宋到清之间许多重要跋记,包括北宋钱明逸,韩琦(和富弼作于1058年、1059年、1060年的题记,和南宋周必大作于1188年的跋;此画曾经历代著录,最早为米芾的《画史》,最晚则见于李佐贤的《书画鉴影》等。
有时画家诠释过度,致使图像和史实之间产生差距。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北周武帝。画中的武帝身躯壮硕,头戴平天冠,前后垂旒,身着衮冕,宽袖大袍,双臂微张,搭放在两侧侍者手上;足登高齿履,仰岸而立。为了表现武帝的威武和丰功伟业,画家又特别在武帝的衣带上画上虎豹猛兽,并在他左侧腰间佩上一把剑,剑尾朝上,暗示他随时可能抽剑出鞘。
此外,他更特别详细描画武帝的脸部,以加强表现这位皇帝威猛的特性。画中的武帝:脸形方圆广额丰颔,深目高鼻,双目怒张,开口露齿,额上和眼尾皱纹四布、鬓边和颔布满胡须。整体看来,有如一员沙场老将,勇武无比,令人不敢直视。这样的造形成功地表现了武帝一生兵戎,战无不利,歼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勋业。但是,他那种满面风霜、年过六十的老者形象,却与史实不符。
根据《周书武帝本纪》,武帝(543-578)登基时(560)年十七,卒时(578)年仅三十五。他再如何早衰,也不可能如此老迈。《周书本纪》中对他的相貌并未特别描述,只一再强调他的个性:「帝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帝沉毅有智谋.」。武帝最大的成就在于武功方面。他常集诸军讲武;于建德二年(573)「诏诸军旗旌皆画以猛兽鸷鸟之象」;并于建德六年(577)灭亡北齐,统一北方。此外,武帝在历史上广为人知的便是他的「灭佛」。武帝曾于建德二年十二月规定「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又于建德三年(574)五月「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俗,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武帝崩于宣政元年(578),享年三十五岁。
以上所见威武的武帝图像,明显地表现出史书中所载他的武功成就,而非题记中的「灭佛」大事。然而最离谱的是,如依史书所记他「享年三十六」,应是年轻形像,可是,画家在这里却将他画成一个壮硕威武的老皇帝。值得注意的是,武帝的这种造形另有所据,因为他与侍者的群像造形,与敦煌二二○窟《维摩诘经变》(642年,贞观十六年)中的帝王像如出一辙。可知这种造形是初唐画家对古代帝王形像的典型化。这种古代帝王图式由初唐持续沿用到盛唐时期,例见于敦煌335窟(686年)和103窟。
关于宇文邕画像中的“无道”二字,这「无道」两字的字迹模糊,有的学者认为它们是原题记被后人刮去的残迹。虽然因为字迹不清,难以用风格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辨识它们的真伪,但个人觉得「无道」两字应是后人添加,因为这种强烈谴责的评论,与其他帝王像的题记所见那种只述事实而不作任何褒贬的措辞格式,明显不同。由于这处字迹的墨色明显地淡于其他字迹,因此极易辨别出它们是后人添加上去的。但他们何时被添加成现状,则难以确定。
因北周武帝像题记之末被加上「无道」两字,而使学者不相信阎立本是此画的创作者。学者的理由是:北周武帝是阎立本的外祖父,如阎立本作此图,当不致说他外祖父「无道」;因此,这件作品不可能为阎立本所作。将此画的意涵披上宗教的色彩,认为画家站在崇佛的立场,强烈谴责后周武帝之「毁灭佛法」为「无道」。这种误判都肇因于研究者误将添加的文字当作是原来题记的一部份之故。
此画究竟是阎立本或郎余令所作,学者意见不一。个人认为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也没有是阎立本画的可能。阎立本的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如果作画的是阎立本,那么他多少应知他外祖父的行谊,也就不致于将享年三十六岁的外祖父,画成六十多岁的老皇帝。他竟然把自己的外祖父画得那么粗野蛮横,还题上“后周武帝宇文邕在位十八年,五帝共廿五年,毁灭佛法,无道”。那真可谓是大义灭亲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此画便不可能是阎立本所画,而较可能是郎余令所作。郎余令博通经史,又曾修撰《隋书》未成,加上本身为画家,张彦远曾见他所画的《自古帝王图》。基于这些条件上的吻合,因此,這件作品很可能是他的傑作。如果缺乏上述画家所具有的任何一项能力,绝无可能创造出这样的精品。最好的对比例子,便是本件画卷前段所见的六个帝王图像和题记。
参考资料:
1、金维诺:《中国美术史论集》一书中《古帝王图考》和《古帝王图的时代与作者》
2、富田幸次郎:《PortraitsoftheEmperors—AChineseScrollPaintingAttributedtoYen
Li-pen》
3、米芾:《画史》
4、陈葆真:《传阎立本<十三帝王图>研究》
二、关于宇文邕的妻妾
1、阿史那皇后
阿史那皇后是突厥人,是突厥木汗可汗阿史那俟斤(又名阿史那燕都)的女儿。
阿史那氏与宇文邕的结婚过程是:
魏恭帝的时候,俟斤想和宇文泰联姻,后来没有定而且宇文泰死了,在公元557年宇文觉时期俟斤又想把女儿嫁给宇文邕。后来俟斤因为齐人的阻挠反悔了。
公元565年保定五年派宇文纯、宇文贵、窦毅、杨荐,奉备皇后文物及行殿,并六宫以下百二十人,至俟斤牙帐所,迎娶阿史那皇后。公元567天和二年,宇文纯等到,俟斤又因为齐人有变化。但最后许诺联姻。公元568年天和三年,阿史那皇后和宇文邕结婚。宇文邕因为一直等着和阿史那结婚,所以一直也没有娶正妻。宇文邕的婚姻具有政治联姻的性质,因为当时突厥很强大,北周需要联合突厥来对抗北齐。
《周书武帝本纪》本纪中记载:【庚子,降宥罪人,并免逋租悬调等,以皇女生故也。】
皇女出生是在天和五年公元570年六月,皇女出生而大赦天下,也就是皇后所生的嫡女才有这种待遇了,所以推测皇女为阿史那皇后所生。
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的感情怎么样,周书上这样记载的:
《周书阿史那皇后传》:后有姿貌,善容止,【高祖深敬焉。】
对于阿史那皇后有没有宠,我认为,应该是受过一定的宠爱。
《周书》是唐代大臣令狐德棻写的,他距离北周时期比较近。
“深敬”说明阿史那和宇文邕是有一定的感情的,不是形同路人一样。
宇文邕和阿史那结婚是在公元568年天和三年三月,那个皇女出生是在天和五年公元570年六月,新婚燕尔,感情不错,有了女儿。
而在宇文邕的外甥女窦氏(唐太穆皇后传)里又是这么写的:
《旧唐书太穆皇后传》: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
《新唐书太穆皇后传》:武帝爱之,养宫中,异它甥。时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密谏曰:“吾国未靖,虏且强,愿抑情抚接,以取合从,则江南、关东不吾梗。”武帝嘉纳。
猜测一下:宇文邕的外甥女窦氏是在公元569年出生的,她说那些话的时候怎么也得有几岁的样子,如果那个皇女是阿史那生的,可能宇文邕在皇女出生后就开始冷落阿史那了,因为要忙于政事处理和与北齐打仗。然后过了几年后,听了窦氏的一番话,又对阿史那好了一点。
旧唐书的作者五代后晋刘昫和新唐书的作者宋代欧阳修都离北周时期较远,估计是为了突出窦氏的明事理就直接给阿史那的待遇定成“无宠”。所以,距离修史的时间和实际获得的资料来看,以《周书》为准比较好。
2、李娥姿
李娥姿是江陵俘虏,是西魏时期于谨攻破江陵后,作为俘虏来到西魏的。
同李娥姿一起来的还是梁国萧家的公主,一位是萧纪女淮南公主萧妙瑜,嫁给大臣杨敷(杨素之父)当续弦,一位是萧绩女安固公主,嫁给郑译当续弦。
李娥姿的身份自然不能和两位公主相比,只能让宇文泰赏给四儿子宇文邕当小妾。
但是李娥姿“稍得亲幸”,李娥姿算是跟宇文邕很早的女人。李娥姿得幸生了两个儿子,太子宇文赟和二儿子宇文赞。等宇文赟继位后,李娥姿被封为“天元帝太后”。
3、其他的后妃
《周书》:厍汗姬生秦王贽、曹王允,冯姬生道王充,薛世妇生蔡王兑,郑姬生荆王元。
宇文邕的后妃仅十余人,《周书武帝本纪》:【后宫嫔御,不过十余人。】
在宇文邕死后,无子的后妃被允许可以回家。
《周书宇文邕本纪》:朕运当浇季,思复古始,无容广集子女,屯聚宫掖。弘赞后庭,事从约简。可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自兹以外,悉宜减省。……【妃嫔以下无子者,悉放还家。】
三、关于宇文邕的子女
1、太子宇文赟和宇文赞
太子宇文赟和他的弟弟宇文赞是同母兄弟都是李娥姿生的。
两个人一个算是有小聪明,一个是年少无知的草包。
太子宇文赟不成器是众人皆知的,而且宇文赟还染上一些坏毛病。比如说酗酒,【性既嗜酒,高祖遂禁醪醴不许至东宫。】(周书宇文赟本纪)。还结交一些小人如郑译和刘昉,郑译和刘昉在宇文赟死后就帮着杨坚篡权了。
宇文赞也好色,收了刘昉送了几个美女以后,就被刘昉利用了。
《隋书刘昉传》:时宣帝弟汉王赞居禁中,每与高祖同帐而坐。昉饰美妓进于赞,赞甚悦之。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计也。”赞时年未弱冠,性识庸下,闻昉之说,以为信然,遂从之。
总之,宇文赟的许多行为和表现都说明他是一个不合格的继承人,这让宇文邕和大臣们感到十分的头疼。
甚至,宇文邕起了换太子的念头。
宇文邕不止一次的、向大臣询问太子宇文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答案。有些大臣觉得虽然明知太子不成器但是为了避免麻烦,毕竟太子是储君,得罪储君不好,就含糊其辞。有些人如王轨三番两次的说太子不成器而和宇文赟结了梁子以至于被杀。
宇文赟有点小聪明,他知道要是暴露本性会被宇文邕打骂,索性就在宇文邕面前装起了好孩子【帝惮高祖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周书宇文赟本纪》
终于,宇文邕因为二儿子宇文赞也是同样的不成器而他看上的宇文贽太小,而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宇文赟就这样靠装好孩子【勉著仁孝,无失子道】坐稳了太子位。
2、宇文邕的女儿
除了上面提到的清都公主,疑似阿史那皇后所生的皇女,还有一位义阳公主。
四、宇文邕的母亲和亲弟弟宇文直的造反问题
1、宇文邕和叱奴太后的关系
宇文邕从小在大臣李贤家长大,过了六年才回到母亲身边。从小不在母亲身边,自然在感情上就不如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宇文直关系亲近。
《周书李贤传》:高祖及齐王宪之在襁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宫中。太祖令于贤家处之,六载乃还宫。
虽然小时候没有在母亲身边,宇文邕对母亲还是很关心的,特别是当母亲病的时候。
宇文邕心里很着急,听了名医姚僧垣说自己的母亲时日不多,难过的哭了。
《周书姚僧垣传》: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异同。高祖御内殿,引僧垣同坐,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为何如?”对曰:“臣无听声视色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
《周书宇文邕本纪》:三月癸酉,皇太后叱奴氏崩。【帝居倚庐,朝夕共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诏皇太子赟总庶政。夏四月乙卯,齐人来吊赗会葬。丁巳,有星孛于东井。五月庚申,葬文宣后于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
宇文邕对宇文直从小受到母亲的宠爱也感到不满。当宇文直跑到宇文宪家看见宇文宪像平常一样吃肉喝酒,宇文直向宇文邕告状,没想到宇文邕却因为宇文直比他得到的母爱多而训了宇文直一顿。
《周书宇文宪传》:及文宣皇后崩,直又密启云:"宪饮酒食肉,与平日不异。"高祖曰:"【吾与齐王异生,俱非正嫡,特为吾意,今袒括是同。汝当愧之,何论得失。汝亲太后之子,偏荷慈爱。今但须自勖,无假说人。】"直乃止。
但是呢,叱奴太后去世以后,宇文邕就去打猎了,后来大臣张衡说宇文邕在太后丧期打猎时不对的,宇文邕听了张衡的劝说。只能说因为从小不在母亲身边宇文邕和叱奴太后的关系还是一般。
《隋书张衡传》:周武帝居太后忧,与左右出猎,衡露发舆榇,扣马切谏。帝嘉焉,赐衣一袭,马一匹,擢拜汉王侍读。
至于宇文邕选择在宇文护见太后的时候将其击杀,也许见太后才是宇文护放松警惕的时候,这是一个不会被宇文护防备的机会,所以宇文邕选在这个万全时机下手除掉宇文护。
《周书宇文护传》:七年三月十八日,护自同州还。帝御文安殿,见护讫,引护入含仁殿朝皇太后。先是帝于禁中见护,常行家人之礼。护谒太后,太后必赐之坐,帝立侍焉。
另外就是太后丧期,不和北齐做生意。
《北齐书皇后传》:属周武遭太后丧,诏侍中薛孤、康买等为吊使,又遣商胡赍锦彩三万匹与使同往,欲市真珠为皇后造七宝车,周人不与交易,然而竟造焉。
2、宇文直的造反问题
(一)宇文直之前是怎么到宇文邕阵营的
《周书宇文直传》:
【保定初,为雍州牧,寻进位柱国,转大司空,出为襄州总管。天和中,陈湘州刺史华皎举州来附。诏直督绥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兵赴援,与陈将淳于量、吴明彻等战于沌口。直军不利,元定遂没江南。直坐免官。】
在宇文邕当傀儡皇帝的时候,宇文直一直是宇文护的亲信。宇文直之前担任襄州总管,陈国韩子高被杀他的同伴华皎跑到后梁依附萧岿,陈顼派兵攻打萧岿,同时宇文护也派宇文直作为总指挥官与陈国交手,但是失败了。
随后,宇文直作为总指挥官对战败负责,被宇文护免官。宇文直不满,遂投靠亲哥哥宇文邕阵营。与宇文邕合力干掉宇文护,取得北周的实际控制权。
(二)说说宇文邕和宇文直的关系:
虽然两个人是同母兄弟,但是宇文邕和宇文直的关系不是很亲近。
宇文邕从小和宇文宪一起被送到原州由大臣李贤家抚养,【高祖及齐王宪之在襁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宫中。太祖令于贤家处之,六载乃还宫。】(周书李贤传)。可见宇文邕和宇文直从小没有生活在一起。宇文直从小应该由叱奴太后抚养长大,而宇文邕没有在叱奴太后的身边。因为从小没有在一起生活,自然感情就差一点。
在叱奴太后去世以后,宇文直跑到宇文宪家里看到宇文宪在太后丧期向往常一样吃肉喝酒,这种行为对宇文直来说,是一个告状的好机会。因为以前在宇文护执政时期,宇文宪和宇文直同在宇文护手下工作,宇文宪比宇文直混的要好,官职也比宇文直要大(这和宇文宪的个人能力也有关系),但是引起宇文直的忌恨,在宇文护去世以后,他曾经劝宇文邕以“宇文护同党”的罪名判宇文宪死刑,但被宇文邕一口否决。
宇文直这次认为抓到宇文宪的把柄可以告状了,殊不知宇文邕说了这么一句话:“吾与齐王异生,俱非正嫡,特为吾意,今袒括是同。汝当愧之,何论得失。汝亲太后之子,偏荷慈爱。今但须自勖,无假说人。”(周书宇文宪传)
“汝亲太后之子,偏荷慈爱。今但须自勖,无假说人。”大意是:你是太后的亲生子,得到了她特别的慈爱,你只是应该勉励自己,不要评论别人。这说明,宇文邕对于宇文直比他得到更多的母爱而表达的一种不满吧。
宇文直最先投靠的是宇文护,因为宇文护掌权而宇文邕无权,只是他在宇文护面前不吃香的时候才投靠宇文邕的。周书记载宇文直【性浮诡,贪狠无赖】典型的墙头草的性格。很难说他对于宇文邕这种傀儡的处境带有多少同情,但是他投靠宇文邕的目的就是【及沌口还,愠于免黜,又请帝除之,冀得其位】杀掉宇文护,然后借宇文邕之手得到宇文护的职位和相应的权力。
所以,宇文直投靠宇文邕是带有个人目的。
在随后的加功进爵的环节上,宇文邕和宇文直开始产生矛盾。
宇文直的目的就是在宇文护死后当上大冢宰,但是宇文邕把大冢宰一职给了宇文宪(虽然此时的大冢宰已经没有实权,宇文宪是“明升暗降”被架空了)
宇文直一看大冢宰已经有了人选,就琢磨当大司马,大司马主管军队有军权,也是一个美差。但是宇文邕因为深知宇文直的性格,心想这么重要的职位怎么能交到宇文直的手里呢,一是宇文直的能力不行,二是宇文直就是为了权力而来,宇文邕也不能不防备宇文直以后要是有了军权会不会造反(事实上宇文直后来也造反了)。大司马最后给了陆通,陆通死后又到了宇文招的手中。
最终,在宇文邕的劝说下,宇文直接受了大司徒一职。但是大司徒毕竟比不上大冢宰和大司马,宇文直难免心里会有落差和不满。
矛盾被激化源于两件事。
一件是:宇文邕看上宇文直的王府,把宇文直的王府给了太子当东宫。宇文直很不满,在宇文宪陪他找房子的途中,宇文直气愤的说:“一身尚不自容,何论儿女!”表达了他对宇文邕霸占他的王府的不满。
另一件是:在宇文邕打猎的时候,宇文直在队伍里乱走而被宇文邕看到,宇文邕发火用鞭子当着众人的面抽打宇文直。
宇文直先是为了职位不满,又是房子被宇文邕霸占,然后又挨了宇文邕的鞭子。心里十分不好受。
新仇添旧恨,宇文直决定反抗宇文邕,他走上一条不归路:造反!
其实这两件事,宇文邕也有一定的责任,霸占弟弟的房子差点让宇文直一家睡大街,又当众鞭打弟弟,这种行为不能说有多不好,但是宇文邕作为一个哥哥,这么对弟弟,换谁也无法忍受。
也许宇文直逆来顺受可能也不会走到造反这一步,偏偏宇文直性格使然,从小受到母亲的溺爱而不能受委屈,只有站到哥哥的对立面才能熄灭他心中的怒火。我认为,宇文直造反一是他贪恋权力,为了权力而战,二是他不能容忍宇文邕这么对待他,然后头脑一发热,就造反了。
(三)经过和结果
宇文直趁着宇文邕到云阳宫不在皇宫的时期,起兵造反。他想攻入皇宫,但是被当时在皇宫守卫的尉迟运和其他人给挡了下来。
《周书尉迟运传》:三年,帝幸云阳宫,又令运以本官兼司武,与长孙览辅皇太子居守。俄而卫刺王直作乱,率其党袭肃章门。览惧,走行在所。运时偶在门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阖门。直党与运争门,斫伤运手指,仅而得闭。直既不得入,乃纵火烧门。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运率留守兵,因其退以击之,直大败而走。是日微运,宫中已不守矣。
《隋书李询传》:建德三年,武帝幸云阳宫,拜司卫上士,委以留府事。周卫王直作乱,焚肃章门,询于内益火,故贼不得入。帝闻而善之,拜仪同三司,迁长安令。
宇文直进不了宫,又被尉迟运击败,就逃走了。宇文邕听到消息派宇文宪和宇文招带兵捉拿宇文直。
《周书宇文宪传》:其秋,高祖幸云阳宫,遂寝疾。卫王直于京师举兵反。高祖召宪谓曰:"卫王构逆,汝知之乎?"宪曰:"臣初不知,今始奉诏。直若逆天犯顺,此则自取灭亡。"高祖曰:"汝即为前军,吾亦续发。"直寻败走。高祖至京师,宪与赵王招俱入拜谢。高祖曰:"管蔡为戮,周公作辅,人心不同,有如其面。但愧兄弟亲寻干戈,于我为不足耳。"
他们带兵追宇文直一直追到荆州才把宇文直抓住,然后把他带回长安。宇文邕把宇文直贬为庶人囚禁在别宫里。宇文邕以为宇文直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但是宇文直还是老样子,宇文邕觉得留着他是个后患,就连同宇文直的儿子们一起送他们上西天了。
到此,宇文直造反就全部结束了。
五、宇文邕与宇文毓、宇文宪的关系
1、宇文邕和宇文毓的关系
宇文邕因为远离母亲且不受母亲的重视,父亲又早死,宇文邕的幼年时期是很缺少亲情和关爱的。但是有一个人也是宇文邕身边最后能给他关爱亲情的人就是他的长兄宇文毓了。宇文毓对宇文邕的成长很是关心,在宇文毓一手提拔下,再加上宇文邕本人【聪敏有器质】有头脑,宇文邕的官场生涯进行的十分顺利,在宇文毓的培养下,宇文邕迅速成长为一位有远见和潜力的政治家,【甚为世宗所亲爱,朝廷大事,多其参议。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世宗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可见,宇文邕的人生之路有了宇文毓的指导和关心,才能在后来和宇文护较量甚为凶险的道路上平安度过,为以后策划杀宇文护夺回北周政权打下基础。
武成二年夏四月,这个时间是宇文邕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宇文毓被宇文护毒杀了。
宇文毓临死前口述传诏让宇文邕继位,【世宗崩,遗诏传帝位于高祖。高祖固让,百官劝进,乃从之】。宇文邕当时听到噩耗时心里是怎样的悲痛,得到哥哥临死的口诏内容,心里虽然悲痛到极点却还是得在宇文护和百官面前强颜欢笑,然后在百官劝说下,面对宇文护的阴险笑容去皇宫里做宇文护手中的傀儡皇帝。宇文邕对于宇文护这个杀死兄长的凶手,虽然恨之极却不能明显表示一丝的不满,因为现在和宇文护硬碰硬只能自毁前途,为了躲过宇文护的猜忌只能隐藏内心的愤恨,完全放任宇文护胡作非为。在满长的十三年里,为了哥哥报仇,完成哥哥的遗志夺回北周的控制权,这个坚定的信念就一直支撑着宇文邕。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宇文邕继位的十三年后,宇文邕终于除掉了宇文护及其党羽,夺回了北周的军政大权也同时给哥哥报了仇。在杀宇文护的时候,宇文邕甚至亲自动手【帝以玉珽自后击之】,足以见得宇文邕是多么恨宇文护,在压抑了十二年以后,宇文邕的愤恨全部爆发了。
在宇文护被除掉后,宇文邕在诏书中说【世宗明皇帝聪明神武,惟几藏智。护内怀凶悖,外托尊崇】。可以看出,宇文邕很怀念宇文毓,对兄长很敬仰和佩服。宇文毓作为宇文邕在这个世界最后一个用心关爱他的亲人,被宇文护杀死的事一直都让宇文邕念念不忘和怀恨在心,宇文邕痛恨宇文护杀死了关爱自己的兄长,因为自己连最后一点能得到的亲情都被剥夺了,除了宇文护和他的党羽被一网打尽,对所有造成宇文毓之死的直接或间接的人,宇文邕一个都没有放过,膳部下大夫李安受到宇文护的指使,是直接进食毒死宇文毓的凶手,连这个人宇文邕都调查的清清楚楚,任凭宇文宪的求情【齐王宪白帝曰:“李安出自皂隶,所典唯庖厨而已。既不预时政,未足加戮。”高祖曰:“公不知耳,世宗之崩,安所为也。”】宇文邕还是要制李安于死地,或许在他眼里,一切和造成宇文毓的死有关的人都必须死。
宇文邕一直都在深深怀念着这个给自己带来亲情和家庭温暖的哥哥,宇文邕和宇文毓真是兄弟情深啊。
2、宇文邕与宇文宪的关系
宇文邕和宇文宪两个人相差一岁,出生不久就一起被送到宫外大臣李贤家由李贤的妻子吴氏抚养,两个人虽然不同母,却一样被父亲宇文泰喜爱器重。两个人幼年一起在李贤家生活了6年,这给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打下了基础。
在宇文泰去世以后,北周的政权主要由宇文护,宇文泰的侄子把持,而宇文泰的儿子们却被宇文护排除在核心统治的圈子之外,宇文护自己做了北周的一把手,掌控这北周的军政大权。在这个期间,宇文护先后扶持了宇文觉(宇文泰第三子)和宇文毓(宇文泰长子)做皇帝,宇文觉和宇文毓先后与宇文护争取北周的控制权而被宇文护杀死。在宇文觉在位期间,宇文邕拜大将军,出镇同州,宇文宪则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到了宇文毓在位期间,宇文邕【迁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武成元年,入为大司空、治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宇文宪则【授大将军,武成初,除益州总管、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进封齐国公。】在这个期间,宇文毓和宇文邕的关系很是亲密,【甚为世宗所亲爱,朝廷大事,多其参议。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世宗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宇文毓大力培养宇文邕,因为他知道对抗宇文护只有他一个人是不够,而且自己的孩子都很小,如果一旦和宇文觉一下的下场,宇文泰的儿子里必须得有人且有足够的能力能与宇文护抗衡,最佳的人选就是四弟了。事实如此,最后宇文毓也被宇文护毒杀,在生命结束的最终时刻,宇文毓口述遗诏,令四弟宇文邕继位,这样宇文护就算想立他人也没有办法,宇文邕就和他的两个哥哥一样,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宇文邕继位当了皇帝,可是军政大权的大蛋糕还是在宇文护手里,宇文邕是一口也吃不上啊,只能天天在皇宫里下下棋、玩玩玉器什么的,他知道他是宇文护的重点监视对象,所以对于国家大事是一概的不闻不问,任凭宇文护及其党羽的胡作非为,以打消宇文护对他的疑虑和防范,当然不闻不问不代表他一点也不知道朝堂上的动态发展。而这时的宇文宪呢,由于他不是宇文护的重点监视对象,而且宇文宪很有才能、有头脑,加上宇文宪本人渴望建功立业,希望尽可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得宇文宪能够得到宇文护的赏识被委以重任,宇文宪在宇文护执政期间参与处理国家大事、亲自指挥了对齐的军事作战,而且宇文护对于宇文宪的军事意见也很重视,【晋公护谓宪曰:“寇贼充斥,戎马交驰,遂使疆场之间,生民委弊。岂得坐观屠灭,而不思救之。汝谓计将安出?”曰:“如宪所见,兄宜暂出同州,以为威势,宪请以精兵居前,随机攻取。非惟边境清宁,亦当别有克获。”护然之。】对于宇文宪在宇文护的统治下受到的重用,但并没有使宇文宪和宇文邕的关系变的疏远,【护欲有所陈,多令宪闻奏。其间或有可不,宪虑主相嫌隙,每曲而畅之。】可以说,宇文宪是宇文邕和宇文护沟通商量国家大事的一个中间桥梁,是两方矛盾的一个缓和点,为宇文护和宇文邕的冲突带来一丝的缓冲,使得最高层的政治矛盾不会影响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宇文宪一切的行为是为了北周的发展强大,而他自己也不属于宇文护和宇文邕政治派别的一方阵营,是北周政坛上宇文邕和宇文护这两个权利集团的中间派,他之所以在两派的任意一方都能得到重用,也是他的才能和治国思想被宇文邕和宇文护所接受和认同,这也显示了宇文宪的卓越的政治目光和政治远见,和顾全大局的思想。
宇文护的权势逐渐的膨胀到一定的程度,而且由于宇文直,宇文邕的同母弟从宇文护阵营里的倒戈,使得宇文邕有了可以搬倒宇文护的机会,在宇文邕继位的13年后,宇文邕终于铲除了宇文护及其党羽,使北周的大权全部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对于曾经受到宇文护重用的宇文宪前来拜谢,宇文邕对于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心理很清楚他所做的的一切都是为了北周,并没有因为和宇文护走的近就处罚他,而是委以重任,【帝谓之曰:“天下者,太祖之天下。吾嗣守鸿基,常恐失坠。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书等。寻以宪为大冢宰。】宇文宪还是像以前一样受到重用,参与处理国家大事跟随宇文邕伐齐。
对于宇文邕自己的同母弟宇文直,宇文邕就没有这么客气了,宇文直算是宇文护集团的一员,因为打仗败了被宇文护免了官才倒戈找到自己的亲哥哥宇文邕,宇文直的人品很有问题【性浮诡,贪狠无赖】,他看到宇文宪被任命为大冢宰,自己就有想法当大司马,宇文邕知道这个弟弟的品行,但是看在他帮自己积极策划除掉宇文护,就封他作了大司徒,【及护诛,帝乃以齐王宪为大冢宰。直既乖本望,又请为大司马,意欲总知戎马,得擅威权。帝揣知其意,谓之曰:「汝兄弟长幼有序,宁可反居下列也?」乃以直为大司徒】,而宇文直对于宇文宪很是防备猜忌【直内深忌宪,宪隐而容之。且以帝之母弟,每加友敬。晋公护之诛也,直固请及宪。高祖曰:「齐公心迹,吾自悉之,不得更有所疑也。】面对自己的亲弟弟对宇文宪的“诋毁”,宇文邕仍然选择信任宇文宪。宇文直也最后因为造反连及他的儿子们一同被诛。
随着宇文宪在朝堂上的威望越来越高,也许是宇文护的独断专政给宇文邕留下了太深的阴影,他害怕万一将来五弟权势过高对太子宇文赟不利,而且太子宇文赟确实不是一个很合格的继承人。而宇文宪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他也明白宇文邕的帝王心术,为了让宇文邕放心,他称病退居了二线,【宪自以威名日重,潜思屏退。及高祖欲亲征北蕃,乃辞以疾。高祖变色曰:“汝若惮行,谁为吾使?”宪惧曰:“臣陪奉鸾舆,诚为本愿,但身婴疹疾,不堪领兵。”帝许之。】但是宇文宪没有躲过侄子宇文赟的猜忌,最后被宇文赟派人在宫殿内杀死。
宇文邕和宇文宪的关系一直都很是微妙,两个人有关系亲近的时候,在宇文宪的世子宇文贵先于宇文宪逝,宇文邕【甚痛惜之】。也有因权力而关系渐渐的疏远,虽说帝王之家无亲情,但是宇文邕和宇文宪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对可以共谋大事的兄弟情。
六、宇文邕与姐姐、妹妹的关系
宇文泰的女儿一共有十位。本文主要说一说三位公主:襄阳长公主、平原公主、顺阳公主。
1、襄阳长公主是宇文邕的姐姐,宇文泰第五女,丈夫窦毅。
《周书窦毅传》:又尚太祖第五女襄阳公主,特为朝廷所委信。虽任兼出入,未尝有矜惰之容,时人以此称焉。
窦毅的父亲窦善和伯父窦炽都位列高官,窦毅的堂姐妹、窦炽的女儿窦含生是宇文招的王妃。
窦毅和襄阳长公主有女儿窦氏,嫁给李虎的孙子李渊,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阳公主。
窦氏是宇文邕的外甥女,舅舅宇文邕很喜欢这个外甥女。窦氏小小年纪却很识大体,看到舅舅冷落阿史那皇后,就劝说宇文邕要对皇后好一点。宇文邕也听从了窦氏的建议。
《旧唐书太穆皇后传》: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
窦氏的这番言论还促成李世民和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的婚事。
《新唐书长孙皇后传》: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太宗。
连宇文邕去世,窦氏都追悼思念好像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去世了一样。
《旧唐书太穆皇后传》: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
等到杨坚篡位,窦氏更是悲愤不已:
《旧唐书太穆皇后传》: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2、平原公主的丈夫是于翼,于翼是于谨之子。于翼是宇文邕的妹夫,因为掌管宫禁和宇文邕关系好,但是因为关系好就被宇文护盯上而被夺了权,但宇文邕对这位妹夫还是信任有加,在宇文护被除掉以后,宇文邕准备派于翼去蒲州把宇文护的世子宇文训带回来,但是于翼觉得他去不合适,于是宇文邕就让弟弟宇文盛去蒲州,在回长安的半路上杀了宇文训。
《周书于翼传》: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翼曰:"冢宰无君陵上,自取诛夷。元恶既除,余孽宜殄。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陛下不使诸王而使臣异姓,非直物有横议,愚臣亦所未安。"帝然之,乃遣越王盛代翼。
3、顺阳公主是宇文邕的妹妹,丈夫是杨忠子杨瓒。
顺阳公主的丈夫杨瓒也是宇文邕信任的人,【武帝甚亲爱之。平齐之役,诸王咸从,留瓒居守,帝谓之曰:“六府事殷,一以相付。朕将遂事东方,无西顾之忧矣。”其见亲信如此。】《隋书杨瓒传》灭齐之战,宇文邕的亲弟弟们都跟着宇文邕打仗去了,杨瓒却留下来处理政事,也许是因为宇文直造反?宇文邕猜忌其他的弟弟,把弟弟都带走了,杨瓒是宇文邕的妹夫,受宇文邕信任,让妹夫留下来,宇文邕用着放心。
到了隋朝时期,顺阳公主和杨瓒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却因为和杨坚、独孤伽罗不和,差点被逼离婚,后来杨瓒被毒死。
《隋书杨瓒传》:瓚妃宇文氏,先时与独孤皇后不平,及此郁郁不得志,阴有咒诅。上命瓚出之,瓚不忍离绝,固请。上不得已,从之,宇文氏竟除属籍。瓚由是忤旨,恩礼更薄。开皇十一年,从幸栗园,暴薨,时年四十二。人皆言其遇鸩以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