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复员军人更要特殊关爱(转载 复员军人学什么好

7月25日,88岁的成守观正在讲述亲身经历的战役。 郭 艳摄

解放太原纪念章。

忙活家事的张子何老人。 杨玉才摄

抗美援朝纪念章。

他们曾经扛过枪、渡过江,他们曾经负过伤、立过功。复员回村几十年,他们是人民的功臣。如今,耄耋的他们却因为体弱多病,遇到了生活难题。“八一”前夕,记者走近他们——

这是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老复员军人”,是民政部门对1954年10月31日以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复员回到农村和城市的士兵的统一称谓。这一特殊群体为民族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付出了鲜血与汗水,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共和国的功臣。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他们更该有一个幸福安乐的晚年。

一封来信 几多牵挂

7月的一天,记者收到一封来自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堡村的求助信,是该村村委会主任和小学校长联名发出的,反映了一位名叫成守观的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现状。成守观的境况牵动着记者的心。
  7月25日,记者专程驱车前往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堡村进行采访。一个土坡上,一座放置着不少杂物的院子里,是几间已有些破败的平房,其中一间便是成守观的住处。一进门,88岁的成守观和老伴正坐在床上。不大的屋子里,一张双人床占据了主要的空间,两个箱子,一个门板上放着一小盆土豆和几根黄瓜,一把破折叠椅,就是这个屋里的全部家当。
  9年前,成守观得了脑血栓,如今哆哆嗦嗦、步履维艰。因为耳聋,说起话来声音格外大。一谈起当年参加的战役,老人浑浊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1945年,18岁的我参加了解放军,汾孝战役、太原战役都参加过,还两次负伤,最严重的一次是敌人的炮弹飞来,为了掩护团长我将他推倒趴在他的身上,我的背部被严重炸伤,荣立大功一次。太原解放以后,我又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役,在甘肃与马步芳的军队交战,我孤身一人用机枪扫射杀死敌人骑兵连人带马30有余,人称‘孤胆杀敌英雄’,部队党委批准我火线入党并记大功一次。1952年,我参加了抗美援朝。转业后我先后在汾阳市劳动局、晋中市水利局工作,因为自己感到文化水平低,有些力不从心,1962年,我申请回村。”回了村的成守观还担任了20年的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因年纪大了才休息下来。
  因为战争造成的伤病,现在老人的耳朵有些听不见了,双目也几乎失明加上脑血栓的后遗症,根本不能出门。84岁的老伴因为年老多病一样行动困难。
  其实,对于在乡老复员军人国家的优抚政策和民政部门所做的优抚工作基本上是到位的。特别是近几年,国家以每年增幅近20%以上的比率,提高了生活补助标准。汾阳市杏花村镇的民政助理员赵登华掰着指头数出老人能领到的各种补贴:对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2013年是6540元/人/年、2012年的增补款150元/年、生活补助360元/年,村里给老两口申请了农村低保一年1940元、电费补助90元,冬天还有燃煤补助,算下来有一万来元。正常情况下,这些补贴维持基本生活绰绰有余。但成守观和老伴不能出门,无法去镇卫生院看病,吃药都需要别人代买,在村里吃药打针,药费不能报销,开支就比较大,所以老人感到吃不消。
  与成守观一样遭遇生活困境的还有沁源县法中乡桑凹村88岁的张子何。他1944年参加了八路军,跟随陈赓将军主要在山西境内的闻喜、运城、侯马、孝义一带与日寇作战。1946年至1952年先后在河南、山东、四川、江西、广东、云南参与了解放战争。身经百战、满身沧桑的老人,头部、身上多处留有弹片,立过三等功。1952年张子何退伍还乡。
  老人育有两子,小儿子单过。大儿子由于生活拮据,儿媳离家出走。“屋漏又逢连阴雨”,孙女11岁时,在一次学校体育课上左腿骨折,现在腿里还打着4根钢钉,行动不便。大儿子种着6亩薄田,一年的收入有限,有五间土坯房,全部家产不值5000元。当地民政部门为这一家3口办理了低保,每人每年1188元,全家共计3564元。如今老人也生活在困境中。

伤残疾病 困境所系

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复员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一般在80岁以上,可谓风烛残年,处于一生中最困难也是最需要帮助的时期。尽管近些年国家多次提高了他们的抚恤补助标准,但由于战争等原因导致他们身体伤残、疾病居多,并且大多居住在农村,家庭一般都比较困难,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多少积蓄,仅限于解决生活温饱。而老复员军人已进入疾病的高发期,有调查显示,患疾病种类首位的是伤口复发和战争年代负伤留下的后遗症;其次是高血压、老年心血管疾病等。现行的优抚医疗门诊费用,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老复员军人患有的病症中大部分都是慢性病,不适合住院治疗,只能看门诊,以药物维持。老复员军人因长期患病医疗费开支过大,负担越来越重,困难也越来越多。
  还有一些儿女赡养老人的意识淡薄。有些子女误认为老复员军人生活的好坏是政府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有的子女对老复员军人生活不太关心,造成人为的生活困难。即便和儿女共同居住的老复员军人,也没有把补助金用在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上,而是用在添补儿女家用上,每月下来捉襟见肘。
老复员军人更要特殊关爱(转载) 复员军人学什么好
   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居住农村的抚恤优待对象住房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帮助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具体落实的力度不大。有些老复员军人的住房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房屋,年久失修,几近危房。他们有些与子女同住,子女生活困难,自身住房条件就差,更无能力为父母改善住房条件。还有一些老复员军人即便有了新房,也因儿子成家被挤占,为了不给子女添负担,自己居住在狭窄、破旧的房子里。成守观的情况就属于后者,上堡村已经整村拆迁,村里分配了3套楼房,因为子女的原因不能搬入新居,却只能住在村委会暂时腾出的仓库里。

特殊关爱 时不我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乡老复员军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人数会越来越少,应当得到社会的珍重和关爱。因此,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绝不能让他们年轻时流血,年迈时又流泪。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在重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时,政府应把他们作为优先考虑的群体,积极解决其基本生活、医疗、住房等实际困难,让他们安享晚年。
  有专家建议,对民政部门确认的优抚对象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每年优抚社保基金都由国家财政支出单列并且自然增长,以确保优抚对象能够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而不是维持基本生存。健全完善在乡老复员军人医疗保障制度。对患大病后不能在新农合报销的部分由县级民政局和慈善机构100%给予医疗补助、慈善救助,以解决在乡老复员军人医疗困难。
  追溯英雄足迹,展现精神传承。在乡老复员军人为建立新中国、保家卫国、祖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大对他们的关心、关注和关爱。

☆相关链接☆
  其他国家对老军人的做法

美国
  目前由美国政府出资管理的有关军人保险计划有六个,规定了强制性和自愿性保险两大类,并把军人保险的范围扩展到军人家属和子女,包括服役致残退伍军人保险计划、退伍军人抵押人寿保险计划等。另外还设有遗属补贴计划,以使军人能够为其所选择的亲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俄罗斯
   为表敬意,俄罗斯各行各业对原苏联二战老兵提供从购物、通信再到交通等方面一系列的优惠和折扣。
  如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为二战老兵们提供至俄罗斯国内和欧洲国家的免费航班。有的通信公司则在每年5月8日、9日为老兵们提供免费的电话拨打,以满足老兵们彼此之间相互的感情联络。

本报记者高文静 郭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8635.html

更多阅读

我们不光要含泪活着:更要含泪笑到最后!

红酒不过夜真情真性 实话实说 樽中红酒从不过夜我们不光要含泪活着:更要含泪笑到最后! 曾经:丁尚彪一家哀伤、愁苦、揪心的泪 如今:丁尚彪一家幸福、欢喜、自豪的泪记性好的博友(如儒斌兄者)应该还记得,「红酒不过夜」曾经写过一

数学好玩,更要“玩好数学” 好玩的数学

——互联网上看数学新华社记者李斌朱玉张景勇数学好玩吗?我国数学究竟处在什么水平?我们如何与数学离得更近……正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种种场合谈论着数学,互联网上更是热闹非凡。在这个虚拟的世界,网友

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主性更要有世界眼光 文化眼光

文汇报访谈:文汇学人: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主性更要有世界眼光,2012、3、21经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规模的学术引进,时至今日,如何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如何在与西方学术的深入互动中确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自觉和自

腦傷復員攻讀博士徐秀珍挑戰不可能 复员军人学什么好

2009年暑假與大女兒兩人一起騎單車遊絲路,計劃從西安騎到烏魯木齊,沒料在在接近金瓜石縣前受傷住院,還進行腦部手術,腦部手術後轉往北京天壇醫院,再返回台灣在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進行第二次腦部手術,之後有一段長期的復員與復建,身體狀況比

声明:《老复员军人更要特殊关爱(转载 复员军人学什么好》为网友长夜畅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