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舆论监督网创办人李新德对话
李新德近照
李新德简介
1960年出生于浙江黄岩,1999年开始专门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先后在《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改革报》任驻站记者,后到《工商导报》任记者。2003年创办中国舆论监督网,因利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而为各界瞩目,被国内多家大报报道。
先后介入报道了《18户农民夺回了土地命根子》(中央电视台跟进)、《大姑娘被强行上环》(《中国青年报》跟进报道)、《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被《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退休高官”系列报道(随中国青年报跟进报道)。
“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英雄”
问:你曾为一名因公导致手臂伤残的打工妹讨说法而远赴广州。有人说你是个爱打抱不平、天生就痛恨腐败的人,是这样吗?
李新德(以下简称李):我生来就是一个很爱管闲事的人,这一点特别像我的母亲。
我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刚懂事的时候就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英雄。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词的人,他身教多于言教。我的母亲是部队家属委员会的委员,专门处理家属院里的闲事。部队的英雄情结和那兄弟般的上下级关系给我留下了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以至于我在参加工作5年以后,依然舍弃了每月34.5元的工资。去部队当了一名海军战士,那是1976年的事情,在当时来说我的工资已经不算少了,可是当时我没有半点的犹豫,而当时部队的津贴每月只有6元。
“公平、公正、乐于助人”是我父母经常教导我的,也成了我自觉的行动。这也许是我“爱打抱不平、天生就痛恨腐败”的重要原因吧。
很多人,包括我后来的一些朋友,他们对我的行为也不太理解,我告诉他们说,主要是你们对我的过去不了解,一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一个人的个性不同,最终会导致他世界观的不同。
“做人民喉舌 用证据报道”
问:你从小就喜欢新闻事业,改革开放之初你做中药生意以成了当时人人羡慕的“万元户”,但却放弃生意去当记者。在你心目中,新闻工作究竟有着怎样的分量?
李:我真正接触新闻是从1980年复员后开始的。当时我在安徽省临泉县吕寨文化站任负责人,虽然我只上了5年半的学,但在部队自学了很长的时间,回到地方从事文化工作后,有了更多学习摄影和写作的机会。从1983年开始,我已经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文章和摄影作品了。1984年,我们安徽的《富民报》社给我办理了通讯员证。
那是一个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年代,这个通讯员证件给我管闲事帮了不少忙。我一边做生意一边管闲事。在河南洛阳,在等候火车的一个半小时时间里,我抓了一个人贩子,解救了一个姑娘。在河北定州火车站,我帮助几位农民兄弟要回了他们不该交的1800元税收。在河北阜平县境内处理了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事故……老百姓送给我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为民办事一片赤诚”!
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司法机关,不管是一般人员还是官员,他们对我的工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仅仅因为我手里有一个通讯员证件。而群众对于我的信任,更多地则是因为我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那时起,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我个人的主页上醒目的写着“做人民喉舌用证据报道”,这就是我的内心表白。
“我要让腐败分子心惊胆战”
问:你认为你是一个怎样的“记者”
李:做记者首先要有良知,要对事实进行周密的调查,尤其是作为调查记者,不但要有很好的业务素质,更要有很强的使命感。我为了做好调查性报道,在党校读了三年法律专业。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报社与报道的对象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作为一个好记者如果不懂一些法律常识的话,不但自己名誉扫地,也会连累报社,导致官司缠身。
做一个好记者要敢于碰硬,还要敢于顶住来自上面的压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真理,只要自己认为没有做错就要坚持做下去。
做一个好记者,还要有不怕吃过不怕牺牲的精神。我曾告诉我的同行们,我的准则是“追求生命的质量,不追求生命的数量”。人活着并不是比谁活的年龄大,而是应该比贡献。只要你坚持真理,认真地做事,当你遇到了不测,你可以让活着的人为有你而感到自豪!
中国记者生存的环境审困难,有的记者常会遭到打击报复和陷害,而真正优秀的记者正是在这种不断的陷害、打击与报复下脱颖而出。
我有两句座右铭,可以送给正在这个行业里拼搏的同行,以及即将进入记者行列的新人:我不会学屈原,报国无门的时候投江自尽;我也不会学蒲松龄,对腐败不满的时候只会指桑骂槐借古讽今!我就是我,我是李新德,只要生命一刻不息,我就会不断地敲击手中的键盘,让那些腐败分子心惊胆战!
网上建立舆论监督阵地
问:你因创办中国舆论监督网而闻名,你是怎么想到要创建这个网站的?
李:我做网站纯属偶然。2001年,安徽省临泉县宋寨村村支书私藏枪支横行乡里,群众稍有不从便开枪,致使两人重伤,多人轻伤,群众不断上访却频遭报复。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与镇政府、县政府进行交涉,但是一直没有下文。我于是撰写了《村支书动辄开枪,众村民日夜难安》一文,发表在安徽一家报纸的网络版上,这篇报道经过网络迅速传播,当天便被数家报纸转载。案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公安厅将其定性为地方恶势力案件,不久公安部门将包括村支书在内的11人抓获归案,这篇报道使我名声大噪。而这时候我还不会上网。
以前,我写了舆论监督类文章,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发布平台。这次偶然的经历,使我茅塞顿开。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有了个想法,希望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来进行舆论监督。不久,我认识了一个做网站的朋友,担任了网站“记者调查”栏目的主持人。2003年10月1日,在这个朋友的帮助下,我选择共和国生日这一天,开通了中国舆论监督网站。
我做这个网站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利用它传递民众的声音,把他们想说的话在我的网站上说出来,把它做成一个舆论监督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