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太阳照常升起!发点大家能看懂的! 太阳照常升起解析

今天看了太阳照常升起!今天看了太阳照常升起!基本上算是既看懂了又没看懂,有内涵的电影只能去网上找找影评了,发现了3个写的不错的,看完之后算是豁然开朗,鉴于现在0点明天还要上班,等着在看遍吧,下面把网上的给转下,没太看懂的可以借鉴下!第一篇

[影评][导演见面会实况][原著小说]解读《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在拍科幻片?

胤祥发布于:2007-09-13 03:09

今天非常开心地到华星看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首映。向花痴已久的姜文大帅哥表达了崇敬、提了问题并获赠海报一张,可恨华星不靠谱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阻止冒领的人,由此也失去了炫耀的资本,在此鄙视华星电影院一万次,再鄙视一万次。除去这件发指的事情,观影过程还真是一次异常愉快的体验,奔放的画面和想象力与令我激动万分。从1994到2000,再到2007,差不多7年一部片子,姜文的变化很多,然而那些不变的才是真正叫做姜文的东西。一句话,那种对电影作为表达方式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是支撑姜文导演作品的基石,也是支撑我心目中“姜文”这个伟岸形象的基石。

整体印象:9
导演:9
表演:姜文A,房祖名A(完全超出想像,很好!)
周韵A+,孔维B,陈冲B+,黄秋生B-
音乐:8(插曲10)
编剧:10
画面:9

1、极端复杂的故事:与《暴雨将至》有关
正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片中传达的仍是关于记忆的命题,然而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交织,而后者则是一种更加私密的表达。整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是编剧,这是在我个人的观影体验中,剧本的复杂程度可以排进前五名的影片。姜文说自己的女儿能看懂这部片子,听上去纯属扯淡。我可以放出话来说,这部片子超过99%的观众无法理解——当然我说的是在剧本层面上。如果我说,孔维和周韵扮演的两个女人实际上是一个女人,而姜文和房祖名扮演的两个男人实际上是一个男人,你相信么?好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不妨沿用大家熟悉的“疯·恋·枪·梦”结构来进行分析。
1)疯——周韵和房祖名,疯妈和傻儿子。这一段故事中最核心的三处地方是:1、房祖名的身世,包括他的父亲是谁;2、周韵发疯的原因,一双鞋,一个梦,还是因为一个男人;3、圆石头堆砌的房子的象征含义。实际上这一段的逻辑很飘忽,姜文要求观众一上来就接受一个“疯子”的逻辑。当然我这里的“疯子”指的是异于常人的状态,或者福柯意义上的“疯子”。
2)恋——姜文、陈冲和黄秋生,老唐、林医生和梁老师。这一段故事最核心的三处地方是:1、隐含的姜文和陈冲的性关系,通过小号声和特殊的敲门方式实现;2、陈冲与黄秋生的关系,包括陈冲的压抑和释放欲望,以及黄秋生的困境;3、黄秋生的自杀。
3)枪——姜文、孔维和房祖名。枪是第二个段落中,黄秋生赠给姜文的枪。而故事核心则是:1、孔维与房祖名的性关系;2、姜文的处境——离开和回归,以及决定杀人;3、房祖名与姜文的关系——最后死在姜文枪下。
4)梦——姜文、周韵和孔维。故事核心:1、姜文的“装死”和重新出现;2、周韵的寻找和生产;3、姜文和孔维的婚礼。
回到故事,这四个段落,前三个段落发生在1976年,第四个段落是1958年。回到人物,周韵在1958年生下的男孩,正是1976年的房祖名——生于铁道上,没有父亲,父亲叫做“阿廖沙”,以及有一个发疯的母亲;而他的父亲“死于枪下,但不是烈士”,正是死于1976年的房祖名;姜文与周韵在南洋有一段前史,本来谈的火热,却突然消失,勾搭上的正是第二段中的陈冲,包括他第一段在信中的自称,以及第四段中俄国老太太对他的称呼都是阿廖沙;姜文离开,孔维去寻找他,并找到了他,与他在1958年结婚;1976年孔维送姜文下乡改造(汗,1976年秋天还有下乡改造?),在姜文杀死房祖名之前(注意是之前!)离开,在怀孕后去寻找孩子的父亲(实际上是房祖名),此处这个女人又变成了周韵,并回到了1958年,只找到姜文的衣服(有弹孔的衣服),并生下了房祖名,带着他回到了他父亲(姜文或是房祖名)的老家。至于姜文死没死……去问他自己……

我相信我上面一段对剧情的归纳的跟这部影片一样的复杂。看不懂没关系,去看片子吧……总之,故事是这样的。陈冲是第三者,黄秋生是第三者的第三者……刨去这两个人物,姜文与房祖名的关系是循环的,而周韵和孔维更是同一个人。时空在这里完全失去了线性,整部片子是一个闭口的循环,最恰当的比喻是曼切夫斯基的《暴雨将至》,不恰当的比喻大概就是《蝴蝶风暴》。这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时空关系啊,当周韵和孔维在第四段中同时出现的时候我差点崩溃了,前面的猜测这里得到了印证。

所以我起了一个开玩笑的题目,这类对于时空的复杂描述,大约只有写时间旅行题材的科幻小说家才能搞得清楚吧。然而我注意到的一点是姜文对于时空关系的兴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段著名的倒放镜头很能说明问题。而另一个颇有意味的事情是,1994年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大奖的正是马其顿导演曼切夫斯基那部改造了电影观念的《暴雨将至》,同年带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入围威尼斯的姜文,必然对这部片子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故事结构上,我可以清晰地听见《暴雨将至》的回响。

2、故事改编:与《天鹅绒》和文革无关
观影前找来了《天鹅绒》的原著小说(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565330/),非常之短,情节大概仅仅与第三段有些“类似”,除了枪、小队长以及“你的肚子像天鹅绒”之外,大概与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关系。其余三个段落完全来自编剧团队。甚至连小说的叙事方式都被根本地抛弃。同样与电影没有关系的是所谓“文革”的背景。《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是在写文革,而《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文革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气氛指标,并且,这个气氛指标也仅仅在第二个段落比较重要,并且,它不承担结构性的作用,甚至姜文的“下乡改造”跟。姜文在导演见面会上也说,这个故事“放在哪个时代或者哪个地区都可以”。当然,周韵的疯狂可以解读成文革中逻辑性缺失的一种隐喻。因为姜文根本就是在玩叙事实验,《天鹅绒》大概只是灵感来源之一,“文革”大抵也是延续《天鹅绒》的叙事环境。我确信作者叶弥看到这部电影也会惊诧的。

3、与马小军有关
与马小军有关就是与姜文有关。不仅是因为姜文本来就叫“姜小军”,并且明显地,马小军这个人物充满了姜文的自指。在《太阳照常升起》之中,充斥全片的都是姜文式的幽默。在第三个段落中更为明显,姜文作为“孩子王”出现,带着一帮小正太上山打野鸡,以及半夜烧烤等等,不由地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大量类似的感觉。另一个方面是,这是明显的姜文的电影。有一个比喻,说某些当红影星,好比国产彩电,在报纸上总是登在广告的头版,而姜文好比是飞利浦或者索尼彩电,总是登在广告的第二版;头版的广告今天是TCL,明天是长虹,后天是海尔,而第二版永远是飞利浦或者索尼。姜文在哪里都是姜文,即使他扮演各种角色,可他始终是那个有着憨厚笑容的姜文。盛传姜文是戏霸,今天见到本人才觉得他其实是非常谦和,只是他摩羯座的性格过于强悍,视工作第一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比如交流。当然画他的星盘的画一定有强力量的狮子座和处女座,可能还有金牛座,这都是题外话,在此不提了。仅看那一双折腾了三个省份而镜头总量不超过两分钟的鱼鞋,就知道姜文一直还是那个坚如磐石的姜文。

4、影像:与库斯图里卡有关
这是一部多么像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啊,满溢的色彩,强烈冲击力的镜头,剽悍的想象力,处处流露的幽默感,以及在表演上极度的解放(甚至有些夸张),甚至我可以乱用一个词语叫“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不由得不让熟读库斯图里卡作品的人产生这种源流上的联想。然而中国的神奇之处不亚于巴尔干,胡续东就常说中关村是一个充斥着“巴洛克一般汹涌、繁复、混杂、变形的谋生万象”的地方,就何况整个中国了。这样的片子产自中国也是情理之中。姜文永远是一个异数,然而不管像不像库斯图里卡,姜文这样的导演,还是太少了……

极为华丽的段落是第三段的扛枪打野鸡,还有第四段的全部。第四段真的很精美,无论是那个标着“尽头/非尽头”的路标,还是山顶上写着“尽头”的大大牌子,都让我莫名地感动。而那段插曲,简直是极品的天籁。那个时候我被感动了。我开始理解姜文所谓“不用管故事”的意思了。这个时候没有复杂的故事,只有天地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跋涉千里,茫茫沙漠和皑皑白雪之间找到了他的男人,而这个男人,默默地抽着烟,等着,帅的让人无法抗拒。还有后面的段落,无论是周韵找到衣服那段,还是那段颇有苏联/东欧色彩的婚礼,都是全片的华彩段落。还有最后那列火车划过画面时候的满天霞光。姜文真的把片子拍的异常美丽。

5、挑些毛病:与金狮有关
前次写姜文征战水城是说他“输在太高调”,然而看这部片子,确实与金狮有些距离。结构上与曼切夫斯基的类似——当然这部片子比《暴雨将至》复杂10倍,以及视听上与库斯图里卡一干著名影片的相似,确实会对影片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有托德·海因斯的7人1角的极品实验片在上,姜文要拿大奖真的太难了。相比之下,这部片子似乎更适合戛纳的口味。可惜。

从个人的口味来讲,还是要挑些毛病的。音乐是久石让,相当强悍,然而第一段里音乐几乎是败笔。作为剪辑支撑点是可以的,然而灌的如此密集也是一个让人感到疲劳的处理。第一段长达40余分钟的篇幅也明显过长了,虽然悬念设的很细密,然而是否要用如此长的时间?第二段也有些冗,与第一段的问题类似,在布置线索的作用更大,主要原因还是情节冲突不够。另外,全片的运动镜头数量超过80%,其中环移占去一小半,看的我真是头晕了。如我看惯伊亚纳图和阿赛亚斯的人都头晕,不知道别的观众会怎么想。

再就是对编剧的指摘,在我和同去的哥们儿KKYQ的讨论中,他坚定地认为第四部分是败笔。他认为前三段已经完美地构造了一个奇妙的故事,而第四段“纯属画蛇添足”。我说,要考虑观众……第四段明显是印证我们从前三段得出的结论,并且在气氛上对全片做升华。他说第四段确实漂亮,但是确实多余。我说,单从漂亮这一点上看,这个段落就承担了结构性的作用啊。他说,还是太多余,大概是姜文加上去的吧。我说,就当它是强化视听效果吧……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部影片究竟是否需要如此复杂的一个故事?我起初以为这是一部商业片,尤其是我在看过《天鹅绒》原著之后;但是我终于发现,这是一部死硬的艺术片,观众看晕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事。当然我举双手赞美姜文的大胆尝试和这部片子精妙的结构,然而中国观众对艺术片语言系统的陌生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难道是出于邀请观众再次或者三次观影的缘故?我说99%的观众看不懂,大概是他们的观影经验如此,既不熟悉艺术片,又不会像我这样在纸上画一个剧情结构图——或许也就是领会精神罢了。说这部片子好看么?当然好看。你看懂了么——全场观众说,没看懂……那就好好的享受吧。因为姜文,因为电影——这部片子“可以不看,一定要再看”。

第二篇 (比第一篇详尽,但不能说权威个人体会过多了)

太阳照常升起-如果你一定要听完整故事的话

梦醒婴儿发布于:2007-09-16 15:51太阳照常升起因为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实在太震撼了,我不得不期待太阳照常升起,不过老实讲昨天看之前还是有一点点的担心,不但担心姜文这7年磨一剑,会不会出现俗话说的长考出臭棋的情况,更担心由于自己的成长或是衰老而退化了被打动的能力。两个小时之后我脑子里面一片空白,散场时很舒服地坐在电影院的位子上不愿意动。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种感觉既不是失望也不是被感动,而是如同和一个很牛的朋友聊了聊天,只剩下舒服。那一刻,脑子里面回旋的都是那些比郭德纲还设计巧妙的对白,如:别怕,拆下来就好了,哦,拆早了;和瞬间就无限好的镜头,如那飞舞的脸盆,鲜花和铁路,晃动的锁头,黄色的简易门帘…那照常升起的太阳,他一笑天就亮了。之后的听到声音似乎都是在懂与不懂的争执里,但是无论懂与不懂,我都不会怪罪姜文了,这东西是不以观众意志为转移的传世之作。姑且退化自己的诗情,先世俗地把故事讲圆了吧。看到网上很多人骂不懂,并且说了很多我不知道的名字,说姜文学人家学不像。其实不用那么多名字,只要具备我这样能看懂通俗小说和大话西游的智商,就能讲出这个故事来。一个南阳的女人浪漫地等待着她的走掉的情人,直到有一天那个男人从中国西北召唤她来嫁给他,约会地点是路的尽头。在路上,她和另外一个女人同行,她一路上给她讲自己的故事,丝毫没有意识到那个女人就是时空倒错后的自己。他们结婚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里,在婚礼上还认识了一个喜欢摸女人屁股的朋友。之后他们就过上了长期分居(注意崔键的台词)的生活。她的男人和男人的朋友后来到了东部的一个学校里面教书,因为一次摸屁股事件男人偶然发现了自己在学校搞的女人居然喜欢了自己的朋友,扭曲的占有欲望使他杀死了自己的朋友,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是由于逃不开干系,他被下放到了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不过这反而使得他又能够和自己的南洋太太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在南部他终日和孩子们打猎度日,在精神上很久以来没有被很好照顾的南洋太太终于出轨了,她勾引了一个从小没有父亲并且刚刚失去了母亲的青年,但是女人的惯性让她在跟这个青年做爱的时候还没有忘记跟这个青年说他老公说过她的肚子像天鹅绒。事情败露后,她的男人要杀死这个青年,在杀死青年之前他答应让这个青年看看什么是天鹅绒,同样他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青年就是时空倒错后的自己。三枪都都没有打死这个青年,青年跑到了西北过上了浪子的生活,留下了大着肚子的南洋女人。南阳女人大着肚子千里寻夫,在路上她遇到了另外一个南阳女人赶着要去跟自己的心上人结婚。到了地方之后,青年制造了一个谎言不愿意见到她,她只看到了一些所谓的遗物,其中甚至还有不同颜色的女人辫子来证明这个男人在这里放荡的生活,女人在回去的铁路上把孩子生在了花丛中,她可能意识到了这个孩子和就是时空倒错的青年,而青年就是另一个时空倒错的自己的前夫。时空倒错的自己已经在路的尽头代替现在的她结婚了,她疯了。坚强而美丽的疯了,并且吟出了那动人的诗歌来安慰她爱的男人:那廖莎,别害怕,火车在山上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她把儿子带回来南部的小村子,还把自己破碎的爱铸成一个石头房子。在时空倒错的自己和男人出现之前消失了,走之前她对自己的儿子/男人说,我在这里等你回来。我们再来看看那个还在西北的青年的命运吧。他骗走了他的爱人之后,变成了一个爱摸女人屁股的男人。后来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一个东部的城市当教师,在一次摸屁股事件中,他被冤枉,还发现了他的朋友和一个爱着他的女人的奸情,强烈的心理压力下,一切都陌生了他可能是意识到了他的朋友正是时空倒错的自己,而看到“自己”正在背叛被自己对不起的女人,他自杀了,用他母亲送给他的枪带。还有一个人,就是南阳女人养大的孩子,他和疯妈生活在一起,他母亲一直告诉孩子他的父亲是个烈士(母亲说的),但是他的李叔(另一个活过两次的人,牺牲了又出现)告诉他:你爷爷是烈士,你爸爸不是。呵呵,当然了,爸爸只不过是一个和别人老婆偷情的人。他在母亲的石头房子里面看到了他爸爸的年轻时候的照片,原来他爸爸就是他自己,他也许当时还没有明白,但是他自己也和一个南阳女人在那个石头屋子里面偷情之后,他可能意识到了,于是欣然地被自己时空倒错的父亲或者说是另一个自己打死了。试图杀死青年的男人呢,他跑到了西北,若干年后,他要求自己多年前的情妇到西北结婚,绝会的地点是路的尽头,那女人还记得他可以弄大自己的鞋子,也可以弄大自己的肚子。整个电影只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循环往复。认真地读到这里的朋友很可能如释重负地看到我讲圆了故事,可是又心有不甘地指责我粗暴地通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解读这一切。那我就要提醒你了朋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不就是去读一首好诗的方法么。而且阳光照常升起的诗名,有没有给你一些需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欲望呢?你信仰的任何一种宗教和哲学是不是都教给过你幻想中有很多真实而现实中有很多虚妄呢?这部电影,在是一个好故事之前,是一首好诗,请跟我朗读一遍:那廖莎,别害怕,火车在山上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这是一部把八个电影的内容巧妙而粗暴地穿插在一部电影的电影,我所说出的故事又何必是正确的故事,如果你不放弃时空你永远也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是当你放弃这种努力后,你居然可以看到七八个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美丽动人。于是你会知道如何把握这部电影,就是不停的用相同的台词和细节将所有故事组合在一起,互为因果,自由地重用任何场景和任何角色。任何结局的原因都是开放的(如黄秋生是自杀还是他杀,房租名是死了还是没死,摸屁股的是不是姜文...),他在不同的故事里面可以有不同的原因。相同的是,人性在太阳照常升起的大循环中跌宕起伏。霎那间,电影能表达的东西在你眼前炸开了。太多太多的内容,美不胜收。甚至,对这些炸开的美丽碎片,你还可以变换视角和题材,比如这一篇影评是把它当作一个故事片,力求讲一个故事,如果把它当成政治片呢,同样是因为这个奇巧的结构,你可以写一个篇幅一样的文革史,来解读整个文革中大众人性的转换,偏移,循环和传承。但是,无论你怎么把玩它,永远记得一点,做梦的人不负责心理分析,写诗的人也不负责逻辑。来,再朗诵一遍诗歌:那廖莎,别害怕,火车在山上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写到这里,那些比郭德纲还牛的对白和瞬间就无限好的镜头倒是都淡了,我感觉我坐在电脑前正在结结实实地被感动着。第三篇(一个细心的人发的,有点意思!)

《太阳照常升起》:几个细节

黑老八发布于:2007-10-05 18:30《太阳照常升起》里有很多迷惑人的东西,越看越混乱,即使在电影院看上几遍,问题也不会得解,前天VeryCD上有了DVDScr版本的下载,所以截几张图来探究一下。

1.神秘的李叔

李叔的神秘感来自于疯妈的叙述,她说他牺牲了,把烟头上的火抽到肚子里,不疼。小队长后来在幻觉中不断听到李叔说的话“你妈不该是这样”。

先来看李叔第一次出场,截图如下



今天看了太阳照常升起!发点大家能看懂的! 太阳照常升起解析

上一个镜头拖拉机上没有人,下一个镜头李叔就从拖拉机上跳了下来,如果李叔不是像后面的老唐那样躺在拖拉机里的话,那么这里肯定是一处Bug,要不然就太“魔幻现实”了。

第二次出场,注意他的手










他先在枯树桩后面吞云吐雾,然后叼着烟卷出来,小队长刚从白房子出来,见他扭身便跑,李叔一惊吓,把烟头掉到了地上,但是手指依然想夹着烟头往嘴里送,同时不断低下头找掉到地上的烟头。

李叔的真名叫李从喜,直接用的扮演者的名字,李从喜是本片的制片主任(PS:他也曾在《鬼子来了》中饰演一位村民。)。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李从喜与小队长的父亲李不空没有关系。

于是,我的猜测是:对于李叔这个人物的细节设置与本电影是无关的,可能李从喜烟抽得很凶,所以姜文借这些细节,劝朋友少抽点烟,要不然会变成枯树桩,甚至会牺牲。

2.摸屁股与抓流氓

可以肯定的是小梁确实摸了女人的屁股,问题是他摸了几个人的屁股,谁喊的抓流氓。先来看看什么时候喊的抓流氓


幕布上正是一个男人和五个女人的时候有人喊“抓流氓”,这是否暗示小梁摸了五个女人的屁股呢?

再来看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位丢石子的老太太,仔细看她的长相


在小梁的回忆中,老太太变了


小梁从老太太身边走过,他也丢了一颗石子,老太太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这时老太太又变回来了


小梁朝幕布前的姑娘走去,老太太斜眼看了他两眼,脸上带着诡秘的笑,又变了


再来看看被小梁摸屁股的姑娘,两张图分别是转身前和转身后




不是同一个人,可能这两个人就是演员表里的“黑美”“白美”,这里印证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话,记忆总是把事实和幻觉搅在一起,所以记忆不再真实。

所以小梁不只摸了一个女人的屁股这一点可以肯定,而小梁说“抓流氓”这三个字绝对不是他前面的女人喊的也大概可信,至于小梁飞快的摸了五个女人的屁股这一说法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了。

3.未知角色

在第三段,小梁和老唐来到吴主任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位面带傻笑的年轻人,导演给了他四五个正面镜头,还有一个背面的烧信镜头














这个角色可能就是演员表里的“小陈”,饰演者陈磊,是本片的一个导演助理,导演给他安排这么多无关剧情的镜头,这哥们面子够大的。

4.阿辽莎是谁?

电影里最模糊的角色就是这个隐藏人了,他到底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吗?是的,有茶缸为正(太明显了,我就不截图了);是烈士吗?不是,是和恋人一起意外被枪杀;是小梁或者老唐吗?不是,身份和经历都不同。

他是志愿军,曾经在东南沿海的一所学校里演讲,在那里以“我知道我知道”的不负责任态度得到了年轻的疯妈的爱,后来又以“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要跑”的借口离开了她。

后来他转到西北边境,在那里继续他的风流生活,曾有几个苏联情人,可能叫阿辽莎,可能叫娜塔莎,可能叫喀秋莎,就像那个傲慢的老女人一样,他也搞不清楚苏联人的名字。最后可能是被情敌枪杀。

其实这个隐藏角色的作用就是为了表现疯妈的,所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都不重要了。姜文说过,这部电影说的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于是便有人努力把片中的三个男人和三个女人捏合在一起,甚至把五个揉面女捏合成一个人。我觉得其实姜文的意思是说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所处的各种状态,所以没有必要把他们硬生生的联系在一起。

5.“盡头”和“非尽頭”

经MovieL提醒才注意到这一点,“盡头”和“非尽頭”都是简繁体字搭配的,回头看看电影,发现整个指示牌貌似都是经过有意设计的,所以补上这一点。先截几张图仔细看看






唐妻到山顶看见的却只是繁体字


我想在这里探讨那个时代大陆到底是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是没有意义的,更深的含义隐藏在这个指示牌中。

仔细观察后发现,指示牌形似带有两个指针的轮盘,一个指针写有“盡头”,另一个指针写有“非尽頭”。轮盘上有孔,可以楔入楔子以固定指针,截图上的两个指针即是用两个楔子支撑的。两个指针在轮盘正中由一个轴固定,应该可以自由转动,也就是说两个指针可以由楔子控制指向任何方向。另外,两个指针的箭头上各有两个孔,那么两个指针可以用楔子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指针。

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在拍“盡头”和“非尽頭”的特写镜头时,给两个箭头上打了很强的光;写有“盡头”的指针在下,写有“非尽頭”的指针在上,正好挡住“盡头”两字前面的部分,那么挡住的部分是否有字呢?是否写着“是”或者“非”呢?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我认为这个指示牌暗指的是,无论指针指向哪里,左边或者右边,无论你选择哪个方向,“盡头”的或者“非尽頭”的,其实结果都是一样,都是走向有光的方向,尽头还是非尽头只是你主观的看法,其实这个世界没有尽头,太阳每天都照常升起,只有你自己才有尽头和非尽头之分,唐妻选择了“盡头”,可是她的结局是偷情后与丈夫和解,继续留在生活的炼狱里,其实是“非尽头”,而疯妈选择了“非尽頭”,可是她的结局是抛开一切后的解脱,其实是到了“尽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8585.html

更多阅读

一部竟然无人看懂的电影 最难看懂的电影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电影人,很多专业的东西我都不懂。但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看到所有的影评,竟然如出一辙,也是十分费解。<狙击电话亭>是我在看完另一部影片之后,看到有人影评中说这部很好才看的。所以,我不是与时俱进的。这部片子算老的

如何写出让开发能看懂的产品需求文档 软件开发需求文档模板

不管你是何种类型的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都的写需产品求文档,是的!这就是百分之百的产品经理的怨念之一。笔者在做产品经理之初,当把那个写的蹩脚的“产品需求文档”(真的很烂!)满怀激动的给开发的之后,便如石沉大海,没任何动静。最终成了和开发

很隐晦的笑话,看懂的智商一般都在200以上 最隐晦的笑话

一女有三个相好的。 一姓高、一姓李、一姓陈。 数月后女生下一子。女却不知是谁之子,正犯愁孩子姓名之事, 一教授给孩子起名曰:郭春海。 女闻,大喜特喜。——你看懂了没?告别青春期的特征:1. 不喜欢和饮料,开始喝矿泉水 2. 觉得父母的话越

转载 《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三 大手印

原文地址:《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三)作者:晓宣《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三) (拥有虚名的第四世禄东赞行人讲述) 上面是佛陀师父讲的第一例「空性与世相」,望大家回思一遍,你听懂了吗?看懂了吗?无论你懂与未懂,

声明:《今天看了太阳照常升起!发点大家能看懂的! 太阳照常升起解析》为网友呆萌小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