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第二学期教师论文教学反思总编辑06年7月 学会反思议论文
“探究”与“接受”
——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并蒂莲”
语文组 何如
基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满堂灌”式的让学生进行“接受性学习”,出现了教师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一系列弊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在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渗透“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方式理念提倡全新的学生观,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课堂小组交流实践”课应运而生,课堂小话剧、小品表演、配乐朗诵、歌舞、辩论、手工制作等都成为课堂实践活动的表现手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对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可以发现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为活动而活动,为表现而活动,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
一系列的现象让我们开始意识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固然有其先进之处,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也还不能完全抛弃。如何让两者相辅相成,成为美丽的“并蒂莲”!我觉得我们先应认识到以下两点:
一、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学习而否定另一种学习,更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说所有有效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或是其它某种类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年龄越小,他(她)已有的知识经验越少,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理解的余地越小,那么探究性学习的比重就越小,其学习中机械的成分就越多。
二、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探究学习也不等于主动学习。对教育实践而言,存在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在主动性基础上由他主学习不断向自主学习转化的过程。强调探究学习是针对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而言的,旨在通过让学生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使他们能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但它并不排斥探究以外的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应强调合作与独立并重,合作应以独立为基础,既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两个问题其实向我们揭示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两者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矛盾,“接受性学习”是相对于学生对未接触知识与经验的习得而言的;而探究性学习则是相对于学生对已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拓展和实践的能力而言,这是构成语文知识学习、积累和运用必不可少的两个过程。如何让两者有效结合,凸现语文课的教学本真?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先“接受”后“探究”,循序渐进学习未知知识。
这个做法尤其适用于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一、二年级最初的拼音、识字教学,因为拼音、汉字都是孩子从未接触的知识,如果没有老师向学生传授一些认读识记的巧妙方法,势必造成识记困难。
如我在二年级教学“球”字的时候,发现无论我怎么说,班里总有孩子要漏写最后一点。而当我把它编成“老王踢球,左两下,右两下,最后还一下。”这样一段有趣的字谜后,全班几乎没有人再写错。接着,我又教给他们其它一些认字方法,在学习其它字的时候,我便适时的采用“悄悄话”或“接力赛”等小组交流的探究学习方式识字,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新点子呈出不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接受”与“探究”互为补充,错落有致学习陌生知识。
当学生遇到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感到陌生的一类语文知识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授予学生,再结合“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领悟贯通。
如我曾经听过一节上得很成功的《日月潭》教学研究课,该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从而对课文有个大概了解后,让学生自由提问题,不少学生提了相同的一个题目:“这个潭为什么叫日月潭,它是什么样的?”(即使课文对“日月潭”描写得再优美,对善于用“形象思维”的小学生留下的印象依然模糊)。在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后,老师立即出示有关“日月潭”的风光图片,再配上自己的伴读……当老师朗读声音刚结束,不少孩子就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想回答刚才的题目。顺着这个题目的回答,老师又顺势进行更深一层的拓展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究,一节课下来显得环环相扣,异彩分呈。
(三)“探究交流”为主,“接受引导”为辅,逐层深入解决问题。
说到底,一节语文课主导者还是语文老师,如果没有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正确引导,将问题不断向理解课文深层含义的方面靠近,单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很容易让知识点涣散,得不偿失。
曾听过一个名师上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这一课,他在课前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从而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最主要人物——诸葛亮的身份、为人等有所了解后,在一开始上课时,就直接让学生来谈自己对诸葛亮的看法,很快得出“计谋最多”的评价。接下来,老师很快又形成另一问题:“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计谋最多,找出来读一读?随后从这个大问题入手,引出一系列与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的小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到了在同一时间,既有师生互动后,教师总结并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又有在问题提出来后,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交流,让“接受”、“探究”不知不觉水乳交融。
(四) 先“探究”后“接受”,斟情酌句朗读各类课文。
在倡导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的今天,大部分语文课文仍然以“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样比较模糊又看似统一的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怎样定义“有感情”让不少语文老师感到迷惑?其实这正是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有利时机,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具体的情节内容,先让学生利用已习得的经验去感悟朗读,然后同学之间针对该次朗读进行交流评价,最终形成大家接受的一定的朗读感情基准范围,围绕此范围,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快乐朗读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触摸春天》时,仅有学生们对春天的一点细微的了解和感觉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们回到课文中去,一段一段地去细细体会一个细心的盲女孩怎样用美丽的爱心去触摸春天的美好心灵体验,这给人一种多么细腻柔美、爱意浓浓的感觉。于是怎样读出这种感觉,便成了朗读这篇课文的一个感情基准。教师可以在这个感情基准范围内,让学生自由感悟、评价,最后形成最接近于表达该情感的朗读方式,只求接近,不求统一。再如二年级下册的《雷雨》这篇课文,其朗读情感、语音语调无非从感悟课文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的天气、景物特点等入手,营造出雷雨给人一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壮美感受。
这是我反思新一轮语文课改更倾向于“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弊端后,对怎样使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与创新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语文教学实践真真切切落到实处的一些思考。新一轮语文课改仍在承前启后地探索、前进,我相信在新旧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的不断磨合中,“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这两朵并蒂莲会把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装扮得更美丽、更辉煌!
——此文获2006年深圳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
让孩子在语文课中体验创新的快乐
语文组 李健儿
人们都说,孩子就是天生的幻想家。童年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代,孩子们的想象总能给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觉。儿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来衡量的,而是在于他们敢不敢去想象。语文课堂教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反映,它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言描绘世界的自然产物。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自由的、宽泛的,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是一个灵动的,充满激情的世界。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创新的快乐呢?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激发创造的勇气
教师转变观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所谓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随时代的发展已暴露出他们严重的不足。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已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其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营造一个充满友爱和温情的班集体,让学生明白老师也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在这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轻装上阵,彻底地放飞自己的思维,解放自己的行为,积极地投入一种自主的学习状态。
二、保护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富于好奇心是孩子的一大心里特征。因为他们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对接触到的周围新鲜事物,总爱刨根问底,“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为什么会下雨?“山里有没有住着神仙?”“我是从哪里来的?”等许多问题。这表明孩子已经有了活跃的思维。教师就要把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留住,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并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和思考。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很多:可以是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是观察一个动物,一种植物,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带领小朋友去找春天,找秋天,又如学了《阳光》这一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去观察一下阳光还能在哪里干什么,小朋友会找到许多创造性的答案:阳光像只调皮的孩子在森林跟动物做游戏,阳光像影子似的,跟着小蜜蜂在花丛中捉迷藏……在这种创造性的探索中享到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的冲动
质疑求异是创新开始,学生有疑问,这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思考、探索,从而有所创新,创造性思维由此而产生。老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他们的思维。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结果小朋友都争着问,问题有:象这么大怎么称啊?谁称象?后来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吗?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放在课前质疑,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除了在初次接触教材是鼓励学生提问外,也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发学生提问,或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使学生有创新的冲动,在想创新的冲动中有更多的创新成果。
四、创设想象情境,启发学生富于想象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所谓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是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努力让学生的想象调动起来。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使自己的想象有一定的依据,并能从“已然”推出“未然”。对于课文改写、续写,其实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推理。学生必须根据课文中已提供的某些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来预言将会发生的一切。这是迈向“创造”的第一步。如教学《雪孩子》一课后,我让学生讨论“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能过演示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
五、引导学生善于集智所长,大胆创新
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更有利于思维的活跃。最常见的是小组讨论:如学了《乌鸦喝水》之后,我问学生,聪明的乌鸦想出办法喝到了水,那么,除了放小石子使水升高可以喝到水,还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不多,瓶口又小”条件下的水呢?于是大家积极讨论,相互争辩,情绪非常高涨,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孩子们纷纷各抒己见,得到了好多颇有创见性的答案,有的说,把瓶口打破;有的说,把大象找来,叫它把瓶子用长鼻子卷起来,倒进乌鸦嘴里;有的说,把树叶卷成吸管……当然有的答案挺离奇,但只要说的在理,我都表示赞同。另外同学之间的动手操作,做实验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办法。
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孩子没有了想象力,就失去了孩子的特征,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话”,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童话”,就失去了创造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虽说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教育,语文教学又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创新的快乐。
——此文获2006年深圳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等奖
朗读能力培养点滴
语文组 黄家平
《课标》中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易检测也好指导,而有感情地朗读,难度就较大。这就得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 朗读指导多样性。
朗读形式的多样,对于提高朗读训练的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1、范读。老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在学习前的范读,是对朗读的感知;学习中的范读是对朗读的感悟;学习后的范读是对朗读的欣赏。因为在听范读时,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进行模仿、借鉴,这样对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较大。
2、 评读。学生读一段或一篇课文后,其他的学生进行评读,如那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有问题,这种形式不仅让读的学生是一种训练,而且听的学生也从中受益。
3. 赛读。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朗读比赛。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发
学生的朗读欲望。
4. 分角色法读。对一些 叙事的课文,情趣较浓的内容,争取“角色朗读”朗读中配
以动作、表情,让学生入境,深入体会。
5. 配乐读。借助电教媒体,对重点段落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配上点音乐,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
6. 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结合。在理解课文前个别读,其他同学思考,在理解课文后,全班齐读,就会造声势,烘托气氛之妙处。
二、 朗读指导的技巧性。
所谓“入情”是表情朗读,要求朗读所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其训练重点是朗读技巧的综合运用。
1、 停顿。朗读中的停顿与语法停顿或语意停顿两种。语法停顿要求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在朗读中教师应先让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连接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让学生根据语句内容或说话人的意图感悟,作适当的强调停顿。
2、 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作重音的处理,加以强调。一句话中的那个词语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的。
3、 语调。语调的高低、升降、曲直、是表达语句感悟的一种朗读技巧,每个语音在时间、地点、条件下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因此就必然有特定的语调。不同的语调能表达出人的悲哀、苦恼、温和、愤怒、着急、踌躇等情绪,朗读时,教师启发学生品味语言中所蕴涵的意义和情绪色彩,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4、 速度。有的文章应当读得慢些,有的则读得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间,参差变化,有的则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快慢速度的变化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相吻合的。
三、 朗读评价的情趣性。
《课标》中,对朗读评价有这样的一段话,“争加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体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很显然,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体现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体验,正视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在读时的独特体验,允许理解的多元性。
我们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中,主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指责。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这样才能较好地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自主学习浅探
语文组 涂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轻松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生动、直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常常被生动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而且通过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从而轻松地将画面的内容转化为文字,无须教师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即可。
例如:应用多媒体进行诗词教学,教师先将每一句诗词分别配上与诗词意义相匹配的画面供学生尽情欣赏,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的发言舞台,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由讨论,组织语言来描绘这些精彩的画面,再适时地出示诗词,诗意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再合理地采用一些激励性的挑战游戏来赞扬、鼓励一些学生的独特看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说话、获得知识的阵地,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还可以变换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出陶罐和铁罐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然后通过自己的认识分角色进行表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华。这时,一个同学突发奇想说:“老师,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的内容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大家一致的附和,因此一节语文课马上转化为一节生动形象的美术课了,学生的兴趣高涨,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把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独特见解。通过绘画,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以四人为一组,每学一课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学习。并且一月为一个时段,获胜组均能得到奖励。于是,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再者多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以信心。例如:在上<<五彩池>>一课,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出五彩池那神话般的美丽景色,当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时,我会说“听到你描述的五彩池,为什么我的脑海里还没有那些五彩的画面呀?”当一个同学说的有进步时,我会说“在我眼前不仅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的水池而且我还知道五彩池变化的原因了”。当一个同学说得很完整时,我会说:“哇!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学得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解决了新课标中的不是教师如何来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达到了自主教学的完美组合。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在练习中合作,提高认字效率
语文组 李健儿
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阶段的二分之一以上,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方法,必然会增加学生负担,因此,在识字教学方面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字教学是多层、多因素的系统工程,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认”是先决条件,是基础,“写”是必要过程,是“认”的延续与发展。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汉字变化微妙,常出现形近字、音近字,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学生在此课文中认读时书声琅琅,而在其他语言环境中常出现张冠李戴。如何解决这认字囫囵吞枣的现象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每学完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集中认字练习:把一个单元要认的字,把读音相近似、字形相近似的字词放到一块,要求学生在字词的上方补充声母或韵母和声调。通过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分生字,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中合作从而提高认字能力。
一、 自觉完成,初步辨认。
发下练习卷后,让学生盖上书,凭自己的记忆辨认生字,并独立填补声母或韵母和声调,如遇到遗忘的、不确定的把它空缺。学生通过脑海的回想,再现知识。
二、合作批改,提高认字效果。
儿童的心理特征表现之一是喜欢模仿,常常将教师作为自己心目中的楷模和表率加以仿效。我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小老师”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合作批改,提高认字效率,汲取知识。
1、合作批查,加深辨别。我把智力相当的同位或前后位结成一对合作伙伴,把自己做好的练习互相交换,小老师批查。无论自己对练习的生词过关与否,都必须打开书本《生字表一》对应的单元,仔细对照查找对方的错误,并认真打上符号:在不会做、漏做的音节旁边打“?”,做错的音节的生字下划“——”。通过互相对照批查,生字再次在学生头脑中复现,对照正误辨析,从而加深生字在脑袋中的印象。
2、调控合作,培养态度。小老师之间的批查,往往因为年龄小,应变能力不强,掌握批改准则不一,而出现舛误,常因书写潦草、批查马虎而改错争论得小脸通红,这时就得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当一对小伙伴批查完毕,交换审阅后,再一块到老师跟前把关打分,对小老师的批查有什么异议才提出来,由老师调节:
错多少个用数字写在左上方,对方改错多少用数字加圈写上。审阅自己的练习是让学生再一次记忆生字,而老师的审核能平息纷争、给予肯定,更重要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改错?是因为你书写不认真,严格来说这是错误,以后要注意书写,你应该谢谢对方的细心批改,对你负责;为什么会改错?是因为你不专心,对别人不负责任其实是不对自己负责,因为对方下次也这样给批查,你不过关心的知识误以为掌握了,吃亏的是自己,要学会换位去处理问题。通过调控,指导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细心观看的学习态度。
3、督促更正,辨认清晰。学生给老师审校后,回到座位,自己在错的上方(练习已留三行距)把音节抄两遍,要求第一次抄正确,第二次把它记下来。改错对方的哪个生字也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抄两遍,因为自己不认识才改错,应该改正;因为自己对别人不负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更应该改正。同伴更正后,再次交换审查,确定正确后在对方的练习本上方签名,增添责任感。学生的错误很多是共性的,同伴间的督促改正能把容易错的字再次深化记忆,能更清晰地辨认。
4、合作认读,巩固辨识。音节和字形在脑子里加强联系,能读正确吗?为了强化记忆,要求学生更正后,同伴看着练习各读一次,一人读,一人听,读错了小老师及时更正,不会读的字请小老师指教,看哪个小老师的耳朵最灵,读音正确性最多,同伴之间自选一个奖小红花。通过小红花的激励作用,便于工作,学生读得特别专心,听得认真,再一次把生字的音和形结合起来,巩固辨认,从而提高辨别能力。整个练习完成快的同学,可以选去当后进生的小老师,去给他们带读,同样又可获一朵小红花,这发挥了小老师的工作热忱,又体现了当小老师的成就感,更发扬了合作学习的互助功能。
学生在练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生字在脑际中反复地出现,不断加深记忆。经过训练,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认读更准确、更流畅,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质量,从而提高了认字效率。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更改的文法,并鼓励迁移到平时自己的作业检查中,形成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检查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
数学组 郑开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老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果遇到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可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
更多阅读
2014年7月12日湖南省湘潭事业单位面试题 湘潭市直事业单位
2014年7月12日湖南省湘潭事业单位面试题上午面试题1、举办地球熄灯1小时活动,但是,很多人在熄灯的时候点火把、点蜡烛、放孔明灯。实际上熄灯1小时节约的碳量
2011年7月23日哈尔滨市委办公厅选调公务员笔试题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选调
2011年7月23日哈尔滨市委办公厅选调公务员笔试题考试时间是上午9点—11点30分;下午2点—4点30分。考试内容共有两个大题,各写一篇不低于1500字的文章。第一题:今年7月1日,中国中央总书记总书记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
2013年7月28日海南公务员面试题工商 公务员选调面试题
2013年7月28日海南公务员面试题(工商)根据陈建军面试工作室同学回忆整理,转载注明出处1、领导安排你负责一项工作,由一位有经验的同志协助你,在工作中你发现大家都愿意听老同志的派遣而不听你的安排,从而影响你的工作,你如何应对?2、某地
限购放开不如限贷放松——2014年7月全国及珠海市区、西区、三坦 武汉限购限贷政策
限购放开不如限贷放松——2014年7月全国及珠海(市区、西区、三坦)楼市一、近七成城市限购放开,心痛的是效果太微弱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新增住房面积达到14亿平方米,今年上半年也超过7亿,供给面还在持续快速增长。目前二、三线城市
月运 苏珊米勒2015年7月星座运势天蝎座 美国苏珊米勒星座运势
苏珊米勒,美国著名占星师,国际顶尖占星师之一,深受中文读者喜爱,被大家爱称为“三妈”。运势风格偏事件指导。转载请注明“星译社”及译者食道是问号吗川苏珊米勒2015年7月星座运势天蝎座——译者:@食道是问号吗川七月伊始,你可能考虑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