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将世间之人的言情表现归为六种,其言绝妙致极,实为传世箴言!
第一种人——《周易-系辞》:“诬善之人其辞游。”
凡诬陷好人者,欲致人死地而不敢明言,皆于谤言之外层层掩饰,故其辞游。
此类人俗称:坏人
第二种人——《周易-系辞》:“中心疑者其辞枝。”
盖指心存惑乱者犹豫而无定见,其语自相矛盾。
史鉴凡此类者,均不可成事也,且多败事有余。
此类人俗称:庸人
第三种人——《周易-系辞》:“将叛者其辞惭。”
大凡于心有愧,或欲毁信者,其语必惭。
人之一生,终始阅历,遭人叛亦或叛人不知何其多邪!
若心静肚明,遇辞惭者何需问卜知变乎。
此类人俗称:小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图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英文](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95229t0105be39efab2c10d2.jpg)
第四种人——《周易-系辞》:“燥人之辞多。”
凡燥兢好胜之子,急于自售,情鼓则心乱,故其辞多。
然语多必失,斯其所取灾,自招也。
此类人俗称:蠢人
第五种人——《《周易-系辞》:“吉人之辞寡。”
大凡有吉德之人,其心恒静,己无欲何需出显彰露,其非不得已不语,故其辞寡。
此类人俗称:善人
把最好的一种人放在第五位,是因为古人崇“五”数之故!
第六种人——《周易-系辞》:“失其守者其辞屈。”
进据失守,不知所措者,内无主见,外不明义,其心已乱,焉有话说,故其辞屈。
所谓理屈词穷者,若不知进退,必咎由自取。
此类人俗称:倔人
六种人不成事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曾历事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他生活俭朴、勤政爱民,受到齐国人的尊重。被著名人物评论家刘邵称为“容止可法”的“清节家”的代表。晏婴认为,有六种人做事很难取得成功。
第一种是“缦密不能,粗苴不学者”,这种人的结果是“诎”。高深的东西学不了,又不肯学简单的技艺,无所事事,这种人只能低着头做人。
第二种是“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这种人的结果是“卑”。自己没有用人的才干,又不愿意被别人所用,其结果就是卑贱。
第三种是“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这种人的结果是“危”。不能与好人多接触,又不能疏远坏人,当然是很危险的。
第四种是“交游朋友,无以说于人,又不能说人者”,这种人的结果是“穷”。和朋友交往,既不能说服别人,又不能被人说服,这种人很容易走上穷途末路。
第五种是“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为者”,这种人的结果是“馁”,“馁”的意思是饥饿。有些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做,最终穷困饥饿不足为奇。
第六种是“修道立义,大不能专,小不能附者”,这种人的结果是“灭”。这种人想以道义服人,但高尚的道德树立不起来,平时只给人一些小恩小惠,自然没有人支持他,这种人如果做领导必然会失败。
交友要“八交九不交”:
八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九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你有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