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14:34:27分享人:走开暧昧来源:互联网26
唐明邦,号云鹤,重庆市忠县人。生于1925年1月23日(甲子年腊月廿九日)。他出生贫农小时候上山放牛割草,下田栽秧割谷;农闲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1941年入忠县精忠中学读初中,1944年入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1946年高中毕业后,在四川青木关中学、培风中学、正中中学任教。1949年秋,加入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新青社。1950年1月任《西南工人日报》记者、编辑。1953年调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作秘书工作。1954年8月以调干生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爱好中国哲学,聆受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等教授教诲。
1958年入武大,主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思想史。为研究生和日本、韩国高级进修生讲易学源流举要、隋唐道教等课程。曾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哲学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唐明邦教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学认真负责,学风谨严,教书育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湖北、武汉、武大科研成果优秀奖。
1988年获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讲学,同时在香港浸会学院、佛教法住学会作学术演讲。多次在国内、香港、台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989年,筹建中国周易研究会,担任首任会长。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应聘担任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等省周易研究会顾问。其生平事迹载于《世界名人录》(美国)、《东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画报》社出版)、《华夏英杰》、《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辞书。学术论著有《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编写《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易学与管理》(余敦康主编)、《中国哲学史》(萧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辩证法史稿》(萧萐父、李德永主编)、《中国哲学史纲要》(萧萐父、李锦全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石泉主编)。在国内、美国、香港、台湾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约200万字,如《周易与21世纪》、《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太极思维方式与东方管理原则》、《老子与道教》、《道教炼丹术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宗教的永恒魅力在于净化人的心灵》、《以佛解易,援儒证佛——读〈周易禅解〉》等。唐明邦教授博古通今,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科研工作,对《周易》、道教文化、明清哲学造诣尤深。为人忠厚,淡泊名利。敬佩诸葛亮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热爱书法,好写古诗,部分作品发表于《世纪诗词大典》、《珞珈诗词集》。年届八旬而身心健康,其养生之道是:养性贵守和,炼身贵守恒,饮食贵守淡,起居贵守时。
探寻智慧之源演绎精彩人生
——访国际易学风水研究院首度总顾问、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
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唐明邦先生
徐勇伍先飞
2007年盛夏,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在珞珈山下武大校园区,笔者一行慕名拜访了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唐明邦先生。出现在笔者面前的唐老,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虑敏捷,声若洪钟,一派仙风道骨风范。他待人和蔼,知识渊博,博古通今,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周易》、道家道教文化、明清哲学造诣尤深,访谈过程中谈道论玄,阐幽表微,如数家珍,着实令人敬佩。
再回首,历历往事,并非如烟。让我们展开一幅历史的画卷,去探访唐明邦先生人生履历中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片断……
峥嵘岁月玉汝于成
唐明邦,号云鹤,1925年出生于四川忠县观桥村。父亲是勤劳朴实的农民,母亲是文盲,靠耕种农田维持生计。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农村凋敝,盗贼横行,饥荒肆虐,小明邦很少穿新衣服,除了过年过节很难吃上肉。
七岁时,小明邦接受蒙学,十二岁参加劳动,农闲时读村塾。1940年底,少年明邦以同等学历考入精忠中学。求学的三年间,唐明邦生活窘困,没穿过一套洋布童子军装,没穿过一双胶鞋。尽管如此,他却学习刻苦,每学期发榜都是名列前三名,且毕业成绩榜列第一名。按学校规定,毕业成绩列前三名、考上国立公费学校者,母校可奖励三年学杂费。1944年春,唐明邦报考国立中央大学附中,在有700多人报考而只录取40人的严格考试中脱颖而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中大附中在重庆青木关山沟里,抗战期间学校设备简陋,生活艰苦。由于生活及卫生条件差,唐明邦常患疟疾、痢疾,但他却不敢把病情告诉家里,以免家人挂念。学习上,他埋头读书,成绩出类拔萃,每年享受甲等助学金。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唐明邦和学校师生们欢欣鼓舞。次年,中大附中随中央大学复原南京,四川同学转入新组建的国立青木关中学。冬季毕业后,在校长的关爱下,唐明邦被留校作教务员。次年,他报考北京大学,却名落孙山。此时,他患了一场副伤寒,险些送命。青木关中学,唐明邦在几位良师的引导下走上了进步的道路,初步树立了革命人生观。
1947年底,唐明邦回家探亲,未料回校后校长已换作他人,唐亦被解聘,在师友的介绍下,唐明邦到蜀都中学代课,到《商务日报》作校对,勉强糊口。5月,他又到长宁培风中学担任英语教师。1949年9月,唐明邦回到重庆,去私立正中中学教书,在那里加入了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新青社)。11月底,重庆解放,唐明邦万分高兴,与同学们一起上街作宣传、贴标语、扭秧歌,高唱革命歌曲,兴高采烈地迈进历史新纪元!
1950年1月,唐明邦经重庆市团委介绍,到《重庆工人报》(后改名《西南工人报》)作记者,两年后被评为行政19级,任报社编辑委员会委员、编辑组副组长。1953年3月,唐明邦被调到上级机关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即中共中央西南局工委作秘书科干事。1954年春,全总西南办事处撤销,组织上送唐明邦入大学深造。经考试,他被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
北大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全国最高学府。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全国各校哲学系并入北大,知名哲学教授尽数荟萃于此。哲学专业学生要学数、理、化等自然学科,中国哲学史是重点专业课之一,任课的名师有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黄子通、周辅成、朱伯崑等先生。通过四年的哲学专业学习,唐明邦的文化知识大为充实,哲学理论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入校时,他患有肺结核,体育锻炼不得法,1957年咯血了,一面住院治疗一面听课,未曾耽误学习。毕业时,唐明邦被分配到武汉大学。尽管此时他肺病未痊愈,仍满怀激情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1958年8月,唐明邦到武汉大学。李达同志时任校长兼哲学系主任,他倡导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闻名全国。9月,唐明邦与哲学系师生一道,奔赴老苏区红安七里坪参加公社化运动。1959年5月底,唐明邦与其他师生们奉命返校,任教中国哲学史,首先主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三年困难时期,唐明邦与中哲史的萧萐父、李德永两位老师在李达校长的鼓励下,自编哲学系各门课程教材。他们虽都有水肿病,但仍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备课、讲课、写教材,分工合作,完成百多万字的《中国哲学史》讲义。
1961年,学校李达校长倡议召开王船山学术讨论会,活跃学术气氛,并委派唐明邦去湖南同哲学社会科学界联系,协商筹备任务。唐明邦到长沙、衡阳调查访问船山事迹,回系作了学术汇报,撰《船山史迹访问记》,在《光明日报》发报。接着在教研室主任萧萐父同志帮助下,研究王船山的易学名著《周易外传》,从标点原文做起,查阅参考资料,撰写学术论文。1962年11月,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举行,盛况空前,全国第一流学者均与会出席。唐明邦的论文《〈周易外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受到好评,编入《王船山学术讨论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1964年下学期,唐明邦被派往孝感县土门公社,发动群众开展社教,后又调到另一大队搞“四清”。1966年3月,他带毕业班同学下乡去劳动锻炼,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酌古酬今著书立说
“文革”期间正常的教育教学受到破坏,教师被称为“臭老九”,罪名是用“封、资、修”毒害青年。1968年11月,工宣队、军宣队进校,实行军事编制,过军事化生活。1969年冬搞战备演习,武大哲学系师生拉练去襄阳参加劳动。1970年成立武大襄阳分校,唐明邦被哲学系要求备课,迎接开学。在隆中的十年,唐明邦除一般教学外,还参与了三项学术内容活动:一是组织工农兵学员讨论“奴隶有没有哲学”;二是评法批儒期间,奉调回总校参加注释《曹操诸葛亮选集》,唐明邦写了《诸葛亮评传》;三是编写了一本简明《中国哲学史》讲义。“文革”结束后,1978年秋唐明邦回到满目萧条的珞珈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武大哲学系从1977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79年哲学史教研室开始招收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此时,唐明邦为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除了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进修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国家教委委托的任务,集体编撰《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唐明邦负责其中明清之际哲学史初稿,并编写《中国哲学史大事年表》。1981年,唐明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晋升副教授。随即承担国家教委委托的新任务,主编《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国家教委规定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1982年,湖南召开第二次王船山学术研讨会,唐明邦撰写了《〈周易内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一文,使中断多年的《周易》思想研究有所提高。1984年,同武大哲学系等发起在武汉东湖召开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到会150人,唐明邦副教授的《汉代周易象数思维模式剖析》成为研究汉代象数易学的第一篇论文,会后,同萧汉明等编辑会议论文集《周易纵横录》,在海内外产生很好的学术效果。同年下学期,享受学术假,撰写《李时珍评传》,为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不久又撰写了《本草纲目导读》,巴蜀书社纳入“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
1988年,唐明邦晋升教授。当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哲学系建立中国哲学博士点,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唐明邦作为小组成员,为博士生讲《易学源流举要》,开设“中国哲学文献”课,导读《周易》、《尚书》、《论语》、《老子》等名著。此年,受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应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邀请,赴该系讲学一月,同时应邀到香港浸会学院、佛教法住学会作学术讲演。同年,在武汉组织建立“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担任会长。1989年5月,经过五年筹备,中国周易研究会在济南成立,唐明邦由筹备委员会主任当选首任会长。此后,唐明邦与人合著《周易评注》一书,对《周易》经传作了注释,写了200多节《评析》,附录《周易名词概念浅释》,由中华书局出版。为介绍此书,他又写了《周易文化价值的多棱透视》,发表于中华书局主编的《书品》杂志。1991年,65岁的唐明邦教授光荣退休。
1991年至1996年,唐明邦教授受武大哲学系返聘,指导研究生,为他们开设易学源流举要,道教文献导读,同时辅导日本访问学者、韩国高级进修生研究易学与道教。1991年,唐明邦教授主持了在襄阳、武当山召开的“道家道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1993年,承担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委托的新任务,撰写《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并于1998年出版,成为他的第二部学术著作。1993年,唐明邦首次访台,参加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会后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观赏日月潭、阿里山风光,访问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等地,与台湾哲学、道教界朋友结下深情厚谊。1994年,武大哲学系举办“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讨论会,出版纪念文集《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明邦撰写了《我的周易价值观》,总结研易历程及基本观点。
自1997年始,唐明邦教授从心所欲,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完成三部著作。合作编写《易学与管理》,唐教授负责撰写《易学与管理原理》章节,总结了他多年讲学的内容;撰著《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为“九五”期间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同汪学群合写《易学与长江文化》,涉及的不少易学家和易学著作都是首次研究。1999年,唐教授第二次访台,出席第二次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会上作了《〈道藏〉文化价值的多棱透视》的报告。晚年的唐明邦教授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前身为中国易周研究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应聘担任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周易研究会顾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唐明邦教授在国内、美国、香港、台湾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约200万字,学术论著有《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编写《易学基础教程》、《易学与管理》、《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史稿》、《中国哲学史纲要》、《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等等,用唐明邦教授自己的诗句概括便是:“稗书十卷传薪火,拙文百篇杂薰莸”。其生平事迹载于《世界名人录》(美国)、《东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华夏英杰》、《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多部辞书。
精研易学弘扬国粹
数十年来,唐明邦教授呕心沥血,深入研究易学以及道学,为推进当代易学和道学研究,繁荣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其突出的学术思想及贡献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在易学方面,首先唐明邦教授全面阐述和评价了《周易》的文化价值,确定它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治思想教材,《周易》对科学研究、传统医学、管理科学等诸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称其为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殆不为过。汉代,经师解《易》,提倡象数。京房、郑玄、荀爽、虞翻等利用《周易》构架,结合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四季物候的变化,创立所谓互体、旁通、卦气、爻辰等象数模式体例,宣扬唯心主义烦琐哲学,通称《周易》象数学。汉《易》象数学,是古代哲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汉易的取舍上,耽于众多易学研究者纷纷摒弃和否定汉易的实际情况,唐明邦教授独出机杼,力排众论,明确指出东、西两汉400余年历史,完全否定汉易是不正确的。在对汉易象数学的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勇于开拓,独辟蹊径,从其思维模式的特征及其实质进行深入剖析,难能可贵。唐教授认定易学中蕴含的象数思维方式既是归纳法和演泽法的结合,亦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堪称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硕果,历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唐明邦教授是第一位重视汉易的研究成果,并为它正名、争取学术地位的学者,汉易如今之所以受到重视,唐明邦教授居功至伟。
对先天易学的研究,别人视为畏途,唐明邦教授则用力较多。可以说,对邵雍的研究是他整个易学研究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邵雍是北宋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易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不求闻达,终生不仕,身居陇亩,心忧天下,埋头著述,撰写《皇极经世》,创立“易外别传”的先天易学。邵氏闭门十年,留下的思想资料虽只有10多万字,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却作出了三方面重要贡献:一、阐发新的宇宙本体论;二、开创先天象数学;三、创立新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邵氏绕开《周易》的卦爻辞和《易传》的思想原理,传承陈抟《先天图》,创立先天象数学,以象数为基础,创制精妙“先天四图”,以之“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构思奇妙,符合近代数学思维模式,经得住二进位制数学的检验,令人折服,使数学家莱布尼兹为之倾倒。怀着对这位先贤圣哲的崇敬之心,唐明邦教授在总结20世纪研究邵雍思想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之上,撰写出关于邵雍思想的综合性著作《邵雍评传》。该书对邵雍的生活时代、生平事迹、政治思想、人生哲学、先天易学、后天易学、认识论、思维方法诸方面作了客观评述,充分展示邵雍的思想风貌和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与成就。《邵雍评传》清理了先天易学的宇宙本体论及其运化准则;阐述了先天象数学关于宇宙万物衍化的数学图式;廓清先天易学的历史观,奖其“元会运世”的历史衍化进程,视为弥纶天地的世界历史年谱,将其“皇帝王霸”历史观,视为别开生面的中国历史年鉴编纂思想;肯定邵雍的先天易学实为关于宇宙结构的创造性探索,其整齐划一的象数序列图式、构思奇妙,超越传统易学思维框架。据悉,《邵雍评传》一书自1998年出版发行以来,如今已是第4次印刷,目前正授权台湾有关方面的台湾出繁体字版,日本也准备对此书进行翻译、介绍和推广。
晚年的唐明邦教授以身先士卒、当仁不让的创新精神与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致力于长江易学的研究工作,并于汪学群合著有《易学与长江文化》一书,从而开垦出有关长江易学研究的处女地,功莫大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期以来,已有的中国历史文化著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摇篮”,即黄河中心论或中原论,而对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促使学术界对长江流域各地区文化形势、长江文化与易学的关系等进行重新审视、考察和研究。在《易学与长江文化一书》中,唐明邦教授粹取不同历史时期几位有代表性的易学历史人物,剖析其代表的易学著作及易学思想,展示他们在易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如此脉络如藤,典型如瓜,藤瓜并举,从而系统地清理长江文化中易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殊贡献,其研究成果可谓是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启示颟顸,使人从盲瞽走向聪慧。
针对王船山易学的研究,唐明邦教授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尤其令人钦佩,对此《光明日报》曾作了专门报道。众所周知,唐明邦教授对易学的研究,乃是从王船山肇始的。然而,研究《周易外传》的过程却相当艰苦,因为王船山的易学著作有6大本,其行文既无标点、亦无分段落,许多文字不知是他自己的思想抑或是引用别人的言论,晦涩难懂。在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恒心与刻苦精神,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探赜索隐,抽丝剥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去伪存精,抓住其主要思想,从辩证法的角度撰写出一篇篇具有深刻学术思想的论文,如《船山史迹访问记》、《〈周易内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等论文在有关王船山的学术研讨会议上都深受好评,如此委实不易。此后,唐教授又相继撰写了十多篇专门论证王船山方方面面的文章。此外,他还应邀到台湾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受到对方的高度重视。应该说,唐教授是武汉大学与台湾哲学界建立学术交流关系的第一人。
悟道参玄延年益寿
除了在易学方面进行艰苦的探索与研究外,唐明邦教授深受道教思想的熏陶和道教人物人格魅力的感召,对中国的道教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关于道学研究,唐明邦教授着重研究其长生久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注重其在医药、外丹、内丹方面的贡献,服膺新文化泰斗鲁迅先生的论断:“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在研究道家、道教文化过程中,他首先论定老子其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形象。对于道教典籍总汇的《道藏》,全面地评述其文化价值。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则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对道教教义、思想精髓及许多著名道教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举其精要者约有以下几端:
首先,唐明邦教授对道教外丹术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其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功劳卓著,不愧为世界上惟一与科学联盟的宗教。赞同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的论断:“道家又能将自己的理论付之实行,所以东方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渊源于道家,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应该说,外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萌芽,而且对推动古代矿物学、古代医药学、古代冶炼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古代天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火药的发明等,都起到了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能够条分缕析道教外丹术的贡献,唐明邦教授的研究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唐明邦教授神交古代仙真高道,尤其是对道教历史人物陈抟老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肯定他传授《先天图》发展先天易学,传授《无极图》发展内丹术的贡献。应该说,有关陈抟老祖的仙风道骨、易学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和贡献等,也曾有人耗资费时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浅尝辄止者、鲜有成绩者多,深入下去,卓有成效者少,但唐明邦教授却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神驰八荒,以如椽大笔为世人奉献出一部煌煌数万字之巨的《陈抟老祖评传》,令人惊叹。评传中,唐教授以“‘图南’未遂遁玄门”、“高卧华岳傲王侯”、“承传易图留后世”、“参悟内丹指玄机”等章节,磨垢刮光,生动地再现了陈抟老祖一生的履历及作为,强调指出陈抟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无愧五代宋初道学大师,其思想成就绚丽多彩,他手不释卷,钻研易学以图象反映独到心悟,开宋明图书学之先河,成为宋明道学先驱;酷爱老庄,行清静无为、抱朴守拙之教,指引道学理论新发展;苦炼内丹,参悟内修理论,创立陈抟学派,经后继者精心阐扬,绽出灿烂之花。陈抟以一代高隐,影响五代宋初几代王朝政治,其高风亮节化育北宋一大批道教学者、文人学士。毫无夸张地说,唐明邦教授对陈抟老祖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古稀高道不畏艰,沙漠雪山从容迈;信众热烈迎仙客,西域风情最迷人;行宫论道常惬意,‘一言止杀’传美谈。”此外,唐明邦教授对长春真人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也作了大量的研究,撰写了《一言止谈,功垂万代——读〈长春真人西游记〉》乃长春真人弟子李志常所撰,描述了公元1220年、年届73岁高龄的长春真人抱救世宏愿,应元太祖之邀,率18位弟子从山东栖霞出发,渡荒漠、穿戈壁、越高山,行程万里,历时二年余,最终到达西域大雪山会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艰苦历程。唐明邦教授所撰《长春真人丘机处》的研究文章,拂历史之尘埃,展真人之风采,对长春真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西行宣道、沙场吊古、行宫论道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对异域风土人情以及真人咏志抒怀、开导信众的诗句予以采撷和呈现,特别是对长春真人洞察时艰、心系民瘼、解民于倒悬、一言止杀以使万民免屠的历史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其文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名词华句,汪洋恣肆,令人阅之而兴味盎然。笔者以为,如若以此为脚本拍成一部电视剧,则可与明朝吴承恩所撰、描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西游记》相媲美。
作为一名道教学者,唐明邦教授对道教的内丹术也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关于道教教义、手印、符录、青词、戒律等有所涉猎,撰写了不少评论文章。为宗真论道,深入研究,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主持了隆中——武当山召开的道家道教与现代文明研讨会、出席在台湾嘉义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等,与会之余遍访道教名山宫观,参观仙真塑像及道院风光,加深形象认识。特别是道家的养生要诀使唐明邦教授自己深受裨益,在日常生活中他奉行“养性贵守和,炼身贵守恒,饮食贵守淡,起居贵守时”的道家养生要诀,坚持打太极拳30年,以至寿臻耄耋仍身轻体健,对此《中国体育报》记者进行了报道。
关于古代科技思想,唐明邦教授亦兴趣盎然。为了写《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他首先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柩),以及《本草纲目》,注重探讨中医药理论同《周易》的关系。论定《内经》理论同《周易》朴素辩证法思想息息相通,阴阳五行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的基石。同医易会通,促使他进而探讨了古代其他科技思想同《周易》象数的关系。唐明邦教授撰《李时珍评传》,力图从多学科多角度阐发《本草纲目》的文化价值,除表彰其在创建本草学新体系,厘定本草分类新方法,发明新药物,丰富药性,增广百病主治药等方面的贡献外,还特别论述此书对研究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农林牧渔以及历史文学的重要参考价值。此外,他还从哲学思想角度探讨了李时珍之所以能自学成才而勇攀科学高峰的秘密,他的独创精神基于他富有辩证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万物化生源于元气的自然哲学。
淡泊明志为人师表
“耕田但期千亩绿,掘井何辞万丈深”。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明邦教授不仅是一位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学术成果的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近4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兢兢业业,始终谨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本份,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武汉大学党委曾多次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搞好教学工作,他参与编撰教科书《中国哲学史》(上、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学校哲学专业的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待工作,他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常常是为避免学生到处借书而自己带相关的书籍给学生,从而被戏称是“送货上门”。在他的熏陶和影响下,学生们上课时聚精会神,纷纷认真学习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也因于此,唐明邦教授在“文革”中大受打击,罪名是“中国哲学成为了教学中的‘重工业’,冲击了马列主义教学”。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他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每学期进行一次学术研讨会,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此基础上全班评选出优秀论文,由唐明邦教授亲自修改后推荐到报刊发表。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方式,如春风化雨,不仅使学生深受裨益,加深了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印象、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被学生们称为“学一门课可以顶三门课”:即可以补习古代汉语以及中国历史,同时又可以举一反三,加深了对马列哲学的认识。声教讫四海,桃李遍五洲。如今唐明邦教授桃李满门,已有多名弟子成为博导,且还指导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进修生。
尽管躬耕玄圃硕果累累,声名隆著,但唐明邦教授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他以先贤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名句砥励自己。生活中的他,热爱书法、好写古诗,勤登珞珈山,常练太极拳,如今虽年逾八旬却身心健康,逍遥自在,乐天无忧,可谓是“放舟东湖捐尘虑,漫步珞珈长精神”。衷心祝愿唐老身体健康,幸福绵延……
|
|
唐明邦,号云鹤,重庆市忠县人。生于1925年1月23日(甲子年腊月廿九日)。他出生贫农小时候上山放牛割草,下田栽秧割谷;农闲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1941年入忠县精忠中学读初中,1944年入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1946年高中毕业后,在四川青木关中学、培风中学、正中中学任教。1949年秋,加入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新青社。1950年1月任《西南工人日报》记者、编辑。1953年调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作秘书工作。1954年8月以调干生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爱好中国哲学,聆受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等教授教诲。
1958年入武大,主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思想史。为研究生和日本、韩国高级进修生讲易学源流举要、隋唐道教等课程。曾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哲学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唐明邦教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学认真负责,学风谨严,教书育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湖北、武汉、武大科研成果优秀奖。
1988年获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讲学,同时在香港浸会学院、佛教法住学会作学术演讲。多次在国内、香港、台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989年,筹建中国周易研究会,担任首任会长。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应聘担任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等省周易研究会顾问。其生平事迹载于《世界名人录》(美国)、《东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画报》社出版)、《华夏英杰》、《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辞书。学术论著有《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编写《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易学与管理》(余敦康主编)、《中国哲学史》(萧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辩证法史稿》(萧萐父、李德永主编)、《中国哲学史纲要》(萧萐父、李锦全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石泉主编)。在国内、美国、香港、台湾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约200万字,如《周易与21世纪》、《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太极思维方式与东方管理原则》、《老子与道教》、《道教炼丹术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宗教的永恒魅力在于净化人的心灵》、《以佛解易,援儒证佛——读〈周易禅解〉》等。唐明邦教授博古通今,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科研工作,对《周易》、道教文化、明清哲学造诣尤深。为人忠厚,淡泊名利。敬佩诸葛亮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热爱书法,好写古诗,部分作品发表于《世纪诗词大典》、《珞珈诗词集》。年届八旬而身心健康,其养生之道是:养性贵守和,炼身贵守恒,饮食贵守淡,起居贵守时。
探寻智慧之源演绎精彩人生
——访国际易学风水研究院首度总顾问、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 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唐明邦先生 徐勇伍先飞 2007年盛夏,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在珞珈山下武大校园区,笔者一行慕名拜访了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唐明邦先生。出现在笔者面前的唐老,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虑敏捷,声若洪钟,一派仙风道骨风范。他待人和蔼,知识渊博,博古通今,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周易》、道家道教文化、明清哲学造诣尤深,访谈过程中谈道论玄,阐幽表微,如数家珍,着实令人敬佩。 再回首,历历往事,并非如烟。让我们展开一幅历史的画卷,去探访唐明邦先生人生履历中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片断……
峥嵘岁月玉汝于成 唐明邦,号云鹤,1925年出生于四川忠县观桥村。父亲是勤劳朴实的农民,母亲是文盲,靠耕种农田维持生计。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农村凋敝,盗贼横行,饥荒肆虐,小明邦很少穿新衣服,除了过年过节很难吃上肉。 七岁时,小明邦接受蒙学,十二岁参加劳动,农闲时读村塾。1940年底,少年明邦以同等学历考入精忠中学。求学的三年间,唐明邦生活窘困,没穿过一套洋布童子军装,没穿过一双胶鞋。尽管如此,他却学习刻苦,每学期发榜都是名列前三名,且毕业成绩榜列第一名。按学校规定,毕业成绩列前三名、考上国立公费学校者,母校可奖励三年学杂费。1944年春,唐明邦报考国立中央大学附中,在有700多人报考而只录取40人的严格考试中脱颖而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中大附中在重庆青木关山沟里,抗战期间学校设备简陋,生活艰苦。由于生活及卫生条件差,唐明邦常患疟疾、痢疾,但他却不敢把病情告诉家里,以免家人挂念。学习上,他埋头读书,成绩出类拔萃,每年享受甲等助学金。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唐明邦和学校师生们欢欣鼓舞。次年,中大附中随中央大学复原南京,四川同学转入新组建的国立青木关中学。冬季毕业后,在校长的关爱下,唐明邦被留校作教务员。次年,他报考北京大学,却名落孙山。此时,他患了一场副伤寒,险些送命。青木关中学,唐明邦在几位良师的引导下走上了进步的道路,初步树立了革命人生观。 1947年底,唐明邦回家探亲,未料回校后校长已换作他人,唐亦被解聘,在师友的介绍下,唐明邦到蜀都中学代课,到《商务日报》作校对,勉强糊口。5月,他又到长宁培风中学担任英语教师。1949年9月,唐明邦回到重庆,去私立正中中学教书,在那里加入了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新青社)。11月底,重庆解放,唐明邦万分高兴,与同学们一起上街作宣传、贴标语、扭秧歌,高唱革命歌曲,兴高采烈地迈进历史新纪元! 1950年1月,唐明邦经重庆市团委介绍,到《重庆工人报》(后改名《西南工人报》)作记者,两年后被评为行政19级,任报社编辑委员会委员、编辑组副组长。1953年3月,唐明邦被调到上级机关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即中共中央西南局工委作秘书科干事。1954年春,全总西南办事处撤销,组织上送唐明邦入大学深造。经考试,他被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 北大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全国最高学府。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全国各校哲学系并入北大,知名哲学教授尽数荟萃于此。哲学专业学生要学数、理、化等自然学科,中国哲学史是重点专业课之一,任课的名师有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黄子通、周辅成、朱伯崑等先生。通过四年的哲学专业学习,唐明邦的文化知识大为充实,哲学理论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入校时,他患有肺结核,体育锻炼不得法,1957年咯血了,一面住院治疗一面听课,未曾耽误学习。毕业时,唐明邦被分配到武汉大学。尽管此时他肺病未痊愈,仍满怀激情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1958年8月,唐明邦到武汉大学。李达同志时任校长兼哲学系主任,他倡导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闻名全国。9月,唐明邦与哲学系师生一道,奔赴老苏区红安七里坪参加公社化运动。1959年5月底,唐明邦与其他师生们奉命返校,任教中国哲学史,首先主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三年困难时期,唐明邦与中哲史的萧萐父、李德永两位老师在李达校长的鼓励下,自编哲学系各门课程教材。他们虽都有水肿病,但仍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备课、讲课、写教材,分工合作,完成百多万字的《中国哲学史》讲义。 1961年,学校李达校长倡议召开王船山学术讨论会,活跃学术气氛,并委派唐明邦去湖南同哲学社会科学界联系,协商筹备任务。唐明邦到长沙、衡阳调查访问船山事迹,回系作了学术汇报,撰《船山史迹访问记》,在《光明日报》发报。接着在教研室主任萧萐父同志帮助下,研究王船山的易学名著《周易外传》,从标点原文做起,查阅参考资料,撰写学术论文。1962年11月,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举行,盛况空前,全国第一流学者均与会出席。唐明邦的论文《〈周易外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受到好评,编入《王船山学术讨论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1964年下学期,唐明邦被派往孝感县土门公社,发动群众开展社教,后又调到另一大队搞“四清”。1966年3月,他带毕业班同学下乡去劳动锻炼,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酌古酬今著书立说 “文革”期间正常的教育教学受到破坏,教师被称为“臭老九”,罪名是用“封、资、修”毒害青年。1968年11月,工宣队、军宣队进校,实行军事编制,过军事化生活。1969年冬搞战备演习,武大哲学系师生拉练去襄阳参加劳动。1970年成立武大襄阳分校,唐明邦被哲学系要求备课,迎接开学。在隆中的十年,唐明邦除一般教学外,还参与了三项学术内容活动:一是组织工农兵学员讨论“奴隶有没有哲学”;二是评法批儒期间,奉调回总校参加注释《曹操诸葛亮选集》,唐明邦写了《诸葛亮评传》;三是编写了一本简明《中国哲学史》讲义。“文革”结束后,1978年秋唐明邦回到满目萧条的珞珈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武大哲学系从1977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79年哲学史教研室开始招收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此时,唐明邦为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除了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进修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国家教委委托的任务,集体编撰《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唐明邦负责其中明清之际哲学史初稿,并编写《中国哲学史大事年表》。1981年,唐明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晋升副教授。随即承担国家教委委托的新任务,主编《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国家教委规定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1982年,湖南召开第二次王船山学术研讨会,唐明邦撰写了《〈周易内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一文,使中断多年的《周易》思想研究有所提高。1984年,同武大哲学系等发起在武汉东湖召开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到会150人,唐明邦副教授的《汉代周易象数思维模式剖析》成为研究汉代象数易学的第一篇论文,会后,同萧汉明等编辑会议论文集《周易纵横录》,在海内外产生很好的学术效果。同年下学期,享受学术假,撰写《李时珍评传》,为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不久又撰写了《本草纲目导读》,巴蜀书社纳入“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 1988年,唐明邦晋升教授。当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哲学系建立中国哲学博士点,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唐明邦作为小组成员,为博士生讲《易学源流举要》,开设“中国哲学文献”课,导读《周易》、《尚书》、《论语》、《老子》等名著。此年,受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应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邀请,赴该系讲学一月,同时应邀到香港浸会学院、佛教法住学会作学术讲演。同年,在武汉组织建立“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担任会长。1989年5月,经过五年筹备,中国周易研究会在济南成立,唐明邦由筹备委员会主任当选首任会长。此后,唐明邦与人合著《周易评注》一书,对《周易》经传作了注释,写了200多节《评析》,附录《周易名词概念浅释》,由中华书局出版。为介绍此书,他又写了《周易文化价值的多棱透视》,发表于中华书局主编的《书品》杂志。1991年,65岁的唐明邦教授光荣退休。 1991年至1996年,唐明邦教授受武大哲学系返聘,指导研究生,为他们开设易学源流举要,道教文献导读,同时辅导日本访问学者、韩国高级进修生研究易学与道教。1991年,唐明邦教授主持了在襄阳、武当山召开的“道家道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1993年,承担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委托的新任务,撰写《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并于1998年出版,成为他的第二部学术著作。1993年,唐明邦首次访台,参加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会后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观赏日月潭、阿里山风光,访问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等地,与台湾哲学、道教界朋友结下深情厚谊。1994年,武大哲学系举办“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讨论会,出版纪念文集《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明邦撰写了《我的周易价值观》,总结研易历程及基本观点。 自1997年始,唐明邦教授从心所欲,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完成三部著作。合作编写《易学与管理》,唐教授负责撰写《易学与管理原理》章节,总结了他多年讲学的内容;撰著《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为“九五”期间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同汪学群合写《易学与长江文化》,涉及的不少易学家和易学著作都是首次研究。1999年,唐教授第二次访台,出席第二次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会上作了《〈道藏〉文化价值的多棱透视》的报告。晚年的唐明邦教授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前身为中国易周研究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应聘担任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周易研究会顾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唐明邦教授在国内、美国、香港、台湾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约200万字,学术论著有《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编写《易学基础教程》、《易学与管理》、《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史稿》、《中国哲学史纲要》、《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等等,用唐明邦教授自己的诗句概括便是:“稗书十卷传薪火,拙文百篇杂薰莸”。其生平事迹载于《世界名人录》(美国)、《东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华夏英杰》、《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多部辞书。
精研易学弘扬国粹 数十年来,唐明邦教授呕心沥血,深入研究易学以及道学,为推进当代易学和道学研究,繁荣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其突出的学术思想及贡献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在易学方面,首先唐明邦教授全面阐述和评价了《周易》的文化价值,确定它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治思想教材,《周易》对科学研究、传统医学、管理科学等诸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称其为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殆不为过。汉代,经师解《易》,提倡象数。京房、郑玄、荀爽、虞翻等利用《周易》构架,结合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四季物候的变化,创立所谓互体、旁通、卦气、爻辰等象数模式体例,宣扬唯心主义烦琐哲学,通称《周易》象数学。汉《易》象数学,是古代哲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汉易的取舍上,耽于众多易学研究者纷纷摒弃和否定汉易的实际情况,唐明邦教授独出机杼,力排众论,明确指出东、西两汉400余年历史,完全否定汉易是不正确的。在对汉易象数学的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勇于开拓,独辟蹊径,从其思维模式的特征及其实质进行深入剖析,难能可贵。唐教授认定易学中蕴含的象数思维方式既是归纳法和演泽法的结合,亦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堪称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硕果,历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唐明邦教授是第一位重视汉易的研究成果,并为它正名、争取学术地位的学者,汉易如今之所以受到重视,唐明邦教授居功至伟。 对先天易学的研究,别人视为畏途,唐明邦教授则用力较多。可以说,对邵雍的研究是他整个易学研究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邵雍是北宋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易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不求闻达,终生不仕,身居陇亩,心忧天下,埋头著述,撰写《皇极经世》,创立“易外别传”的先天易学。邵氏闭门十年,留下的思想资料虽只有10多万字,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却作出了三方面重要贡献:一、阐发新的宇宙本体论;二、开创先天象数学;三、创立新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邵氏绕开《周易》的卦爻辞和《易传》的思想原理,传承陈抟《先天图》,创立先天象数学,以象数为基础,创制精妙“先天四图”,以之“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构思奇妙,符合近代数学思维模式,经得住二进位制数学的检验,令人折服,使数学家莱布尼兹为之倾倒。怀着对这位先贤圣哲的崇敬之心,唐明邦教授在总结20世纪研究邵雍思想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之上,撰写出关于邵雍思想的综合性著作《邵雍评传》。该书对邵雍的生活时代、生平事迹、政治思想、人生哲学、先天易学、后天易学、认识论、思维方法诸方面作了客观评述,充分展示邵雍的思想风貌和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与成就。《邵雍评传》清理了先天易学的宇宙本体论及其运化准则;阐述了先天象数学关于宇宙万物衍化的数学图式;廓清先天易学的历史观,奖其“元会运世”的历史衍化进程,视为弥纶天地的世界历史年谱,将其“皇帝王霸”历史观,视为别开生面的中国历史年鉴编纂思想;肯定邵雍的先天易学实为关于宇宙结构的创造性探索,其整齐划一的象数序列图式、构思奇妙,超越传统易学思维框架。据悉,《邵雍评传》一书自1998年出版发行以来,如今已是第4次印刷,目前正授权台湾有关方面的台湾出繁体字版,日本也准备对此书进行翻译、介绍和推广。 晚年的唐明邦教授以身先士卒、当仁不让的创新精神与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致力于长江易学的研究工作,并于汪学群合著有《易学与长江文化》一书,从而开垦出有关长江易学研究的处女地,功莫大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期以来,已有的中国历史文化著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摇篮”,即黄河中心论或中原论,而对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促使学术界对长江流域各地区文化形势、长江文化与易学的关系等进行重新审视、考察和研究。在《易学与长江文化一书》中,唐明邦教授粹取不同历史时期几位有代表性的易学历史人物,剖析其代表的易学著作及易学思想,展示他们在易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如此脉络如藤,典型如瓜,藤瓜并举,从而系统地清理长江文化中易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殊贡献,其研究成果可谓是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启示颟顸,使人从盲瞽走向聪慧。 针对王船山易学的研究,唐明邦教授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尤其令人钦佩,对此《光明日报》曾作了专门报道。众所周知,唐明邦教授对易学的研究,乃是从王船山肇始的。然而,研究《周易外传》的过程却相当艰苦,因为王船山的易学著作有6大本,其行文既无标点、亦无分段落,许多文字不知是他自己的思想抑或是引用别人的言论,晦涩难懂。在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恒心与刻苦精神,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探赜索隐,抽丝剥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去伪存精,抓住其主要思想,从辩证法的角度撰写出一篇篇具有深刻学术思想的论文,如《船山史迹访问记》、《〈周易内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等论文在有关王船山的学术研讨会议上都深受好评,如此委实不易。此后,唐教授又相继撰写了十多篇专门论证王船山方方面面的文章。此外,他还应邀到台湾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受到对方的高度重视。应该说,唐教授是武汉大学与台湾哲学界建立学术交流关系的第一人。
悟道参玄延年益寿 除了在易学方面进行艰苦的探索与研究外,唐明邦教授深受道教思想的熏陶和道教人物人格魅力的感召,对中国的道教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关于道学研究,唐明邦教授着重研究其长生久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注重其在医药、外丹、内丹方面的贡献,服膺新文化泰斗鲁迅先生的论断:“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在研究道家、道教文化过程中,他首先论定老子其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形象。对于道教典籍总汇的《道藏》,全面地评述其文化价值。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则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对道教教义、思想精髓及许多著名道教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举其精要者约有以下几端: 首先,唐明邦教授对道教外丹术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其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功劳卓著,不愧为世界上惟一与科学联盟的宗教。赞同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的论断:“道家又能将自己的理论付之实行,所以东方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渊源于道家,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应该说,外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萌芽,而且对推动古代矿物学、古代医药学、古代冶炼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古代天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火药的发明等,都起到了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能够条分缕析道教外丹术的贡献,唐明邦教授的研究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唐明邦教授神交古代仙真高道,尤其是对道教历史人物陈抟老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肯定他传授《先天图》发展先天易学,传授《无极图》发展内丹术的贡献。应该说,有关陈抟老祖的仙风道骨、易学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和贡献等,也曾有人耗资费时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浅尝辄止者、鲜有成绩者多,深入下去,卓有成效者少,但唐明邦教授却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神驰八荒,以如椽大笔为世人奉献出一部煌煌数万字之巨的《陈抟老祖评传》,令人惊叹。评传中,唐教授以“‘图南’未遂遁玄门”、“高卧华岳傲王侯”、“承传易图留后世”、“参悟内丹指玄机”等章节,磨垢刮光,生动地再现了陈抟老祖一生的履历及作为,强调指出陈抟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无愧五代宋初道学大师,其思想成就绚丽多彩,他手不释卷,钻研易学以图象反映独到心悟,开宋明图书学之先河,成为宋明道学先驱;酷爱老庄,行清静无为、抱朴守拙之教,指引道学理论新发展;苦炼内丹,参悟内修理论,创立陈抟学派,经后继者精心阐扬,绽出灿烂之花。陈抟以一代高隐,影响五代宋初几代王朝政治,其高风亮节化育北宋一大批道教学者、文人学士。毫无夸张地说,唐明邦教授对陈抟老祖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古稀高道不畏艰,沙漠雪山从容迈;信众热烈迎仙客,西域风情最迷人;行宫论道常惬意,‘一言止杀’传美谈。”此外,唐明邦教授对长春真人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也作了大量的研究,撰写了《一言止谈,功垂万代——读〈长春真人西游记〉》乃长春真人弟子李志常所撰,描述了公元1220年、年届73岁高龄的长春真人抱救世宏愿,应元太祖之邀,率18位弟子从山东栖霞出发,渡荒漠、穿戈壁、越高山,行程万里,历时二年余,最终到达西域大雪山会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艰苦历程。唐明邦教授所撰《长春真人丘机处》的研究文章,拂历史之尘埃,展真人之风采,对长春真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西行宣道、沙场吊古、行宫论道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对异域风土人情以及真人咏志抒怀、开导信众的诗句予以采撷和呈现,特别是对长春真人洞察时艰、心系民瘼、解民于倒悬、一言止杀以使万民免屠的历史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其文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名词华句,汪洋恣肆,令人阅之而兴味盎然。笔者以为,如若以此为脚本拍成一部电视剧,则可与明朝吴承恩所撰、描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西游记》相媲美。 作为一名道教学者,唐明邦教授对道教的内丹术也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关于道教教义、手印、符录、青词、戒律等有所涉猎,撰写了不少评论文章。为宗真论道,深入研究,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主持了隆中——武当山召开的道家道教与现代文明研讨会、出席在台湾嘉义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等,与会之余遍访道教名山宫观,参观仙真塑像及道院风光,加深形象认识。特别是道家的养生要诀使唐明邦教授自己深受裨益,在日常生活中他奉行“养性贵守和,炼身贵守恒,饮食贵守淡,起居贵守时”的道家养生要诀,坚持打太极拳30年,以至寿臻耄耋仍身轻体健,对此《中国体育报》记者进行了报道。 关于古代科技思想,唐明邦教授亦兴趣盎然。为了写《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他首先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柩),以及《本草纲目》,注重探讨中医药理论同《周易》的关系。论定《内经》理论同《周易》朴素辩证法思想息息相通,阴阳五行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的基石。同医易会通,促使他进而探讨了古代其他科技思想同《周易》象数的关系。唐明邦教授撰《李时珍评传》,力图从多学科多角度阐发《本草纲目》的文化价值,除表彰其在创建本草学新体系,厘定本草分类新方法,发明新药物,丰富药性,增广百病主治药等方面的贡献外,还特别论述此书对研究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农林牧渔以及历史文学的重要参考价值。此外,他还从哲学思想角度探讨了李时珍之所以能自学成才而勇攀科学高峰的秘密,他的独创精神基于他富有辩证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万物化生源于元气的自然哲学。
淡泊明志为人师表 “耕田但期千亩绿,掘井何辞万丈深”。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明邦教授不仅是一位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学术成果的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近4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兢兢业业,始终谨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本份,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武汉大学党委曾多次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搞好教学工作,他参与编撰教科书《中国哲学史》(上、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学校哲学专业的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待工作,他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常常是为避免学生到处借书而自己带相关的书籍给学生,从而被戏称是“送货上门”。在他的熏陶和影响下,学生们上课时聚精会神,纷纷认真学习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也因于此,唐明邦教授在“文革”中大受打击,罪名是“中国哲学成为了教学中的‘重工业’,冲击了马列主义教学”。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他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每学期进行一次学术研讨会,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此基础上全班评选出优秀论文,由唐明邦教授亲自修改后推荐到报刊发表。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方式,如春风化雨,不仅使学生深受裨益,加深了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印象、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被学生们称为“学一门课可以顶三门课”:即可以补习古代汉语以及中国历史,同时又可以举一反三,加深了对马列哲学的认识。声教讫四海,桃李遍五洲。如今唐明邦教授桃李满门,已有多名弟子成为博导,且还指导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进修生。 尽管躬耕玄圃硕果累累,声名隆著,但唐明邦教授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他以先贤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名句砥励自己。生活中的他,热爱书法、好写古诗,勤登珞珈山,常练太极拳,如今虽年逾八旬却身心健康,逍遥自在,乐天无忧,可谓是“放舟东湖捐尘虑,漫步珞珈长精神”。衷心祝愿唐老身体健康,幸福绵延…… |
|
|
唐明邦,号云鹤,重庆市忠县人。生于1925年1月23日(甲子年腊月廿九日)。他出生贫农小时候上山放牛割草,下田栽秧割谷;农闲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1941年入忠县精忠中学读初中,1944年入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1946年高中毕业后,在四川青木关中学、培风中学、正中中学任教。1949年秋,加入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新青社。1950年1月任《西南工人日报》记者、编辑。1953年调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作秘书工作。1954年8月以调干生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爱好中国哲学,聆受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等教授教诲。
1958年入武大,主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思想史。为研究生和日本、韩国高级进修生讲易学源流举要、隋唐道教等课程。曾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哲学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唐明邦教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学认真负责,学风谨严,教书育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湖北、武汉、武大科研成果优秀奖。
1988年获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讲学,同时在香港浸会学院、佛教法住学会作学术演讲。多次在国内、香港、台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989年,筹建中国周易研究会,担任首任会长。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应聘担任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等省周易研究会顾问。其生平事迹载于《世界名人录》(美国)、《东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画报》社出版)、《华夏英杰》、《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辞书。学术论著有《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编写《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易学与管理》(余敦康主编)、《中国哲学史》(萧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辩证法史稿》(萧萐父、李德永主编)、《中国哲学史纲要》(萧萐父、李锦全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石泉主编)。在国内、美国、香港、台湾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约200万字,如《周易与21世纪》、《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太极思维方式与东方管理原则》、《老子与道教》、《道教炼丹术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宗教的永恒魅力在于净化人的心灵》、《以佛解易,援儒证佛——读〈周易禅解〉》等。唐明邦教授博古通今,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科研工作,对《周易》、道教文化、明清哲学造诣尤深。为人忠厚,淡泊名利。敬佩诸葛亮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热爱书法,好写古诗,部分作品发表于《世纪诗词大典》、《珞珈诗词集》。年届八旬而身心健康,其养生之道是:养性贵守和,炼身贵守恒,饮食贵守淡,起居贵守时。
探寻智慧之源演绎精彩人生
——访国际易学风水研究院首度总顾问、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 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唐明邦先生 徐勇伍先飞 2007年盛夏,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在珞珈山下武大校园区,笔者一行慕名拜访了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唐明邦先生。出现在笔者面前的唐老,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虑敏捷,声若洪钟,一派仙风道骨风范。他待人和蔼,知识渊博,博古通今,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周易》、道家道教文化、明清哲学造诣尤深,访谈过程中谈道论玄,阐幽表微,如数家珍,着实令人敬佩。 再回首,历历往事,并非如烟。让我们展开一幅历史的画卷,去探访唐明邦先生人生履历中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片断……
峥嵘岁月玉汝于成 唐明邦,号云鹤,1925年出生于四川忠县观桥村。父亲是勤劳朴实的农民,母亲是文盲,靠耕种农田维持生计。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农村凋敝,盗贼横行,饥荒肆虐,小明邦很少穿新衣服,除了过年过节很难吃上肉。 七岁时,小明邦接受蒙学,十二岁参加劳动,农闲时读村塾。1940年底,少年明邦以同等学历考入精忠中学。求学的三年间,唐明邦生活窘困,没穿过一套洋布童子军装,没穿过一双胶鞋。尽管如此,他却学习刻苦,每学期发榜都是名列前三名,且毕业成绩榜列第一名。按学校规定,毕业成绩列前三名、考上国立公费学校者,母校可奖励三年学杂费。1944年春,唐明邦报考国立中央大学附中,在有700多人报考而只录取40人的严格考试中脱颖而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中大附中在重庆青木关山沟里,抗战期间学校设备简陋,生活艰苦。由于生活及卫生条件差,唐明邦常患疟疾、痢疾,但他却不敢把病情告诉家里,以免家人挂念。学习上,他埋头读书,成绩出类拔萃,每年享受甲等助学金。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唐明邦和学校师生们欢欣鼓舞。次年,中大附中随中央大学复原南京,四川同学转入新组建的国立青木关中学。冬季毕业后,在校长的关爱下,唐明邦被留校作教务员。次年,他报考北京大学,却名落孙山。此时,他患了一场副伤寒,险些送命。青木关中学,唐明邦在几位良师的引导下走上了进步的道路,初步树立了革命人生观。 1947年底,唐明邦回家探亲,未料回校后校长已换作他人,唐亦被解聘,在师友的介绍下,唐明邦到蜀都中学代课,到《商务日报》作校对,勉强糊口。5月,他又到长宁培风中学担任英语教师。1949年9月,唐明邦回到重庆,去私立正中中学教书,在那里加入了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新青社)。11月底,重庆解放,唐明邦万分高兴,与同学们一起上街作宣传、贴标语、扭秧歌,高唱革命歌曲,兴高采烈地迈进历史新纪元! 1950年1月,唐明邦经重庆市团委介绍,到《重庆工人报》(后改名《西南工人报》)作记者,两年后被评为行政19级,任报社编辑委员会委员、编辑组副组长。1953年3月,唐明邦被调到上级机关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即中共中央西南局工委作秘书科干事。1954年春,全总西南办事处撤销,组织上送唐明邦入大学深造。经考试,他被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 北大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全国最高学府。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全国各校哲学系并入北大,知名哲学教授尽数荟萃于此。哲学专业学生要学数、理、化等自然学科,中国哲学史是重点专业课之一,任课的名师有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黄子通、周辅成、朱伯崑等先生。通过四年的哲学专业学习,唐明邦的文化知识大为充实,哲学理论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入校时,他患有肺结核,体育锻炼不得法,1957年咯血了,一面住院治疗一面听课,未曾耽误学习。毕业时,唐明邦被分配到武汉大学。尽管此时他肺病未痊愈,仍满怀激情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1958年8月,唐明邦到武汉大学。李达同志时任校长兼哲学系主任,他倡导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闻名全国。9月,唐明邦与哲学系师生一道,奔赴老苏区红安七里坪参加公社化运动。1959年5月底,唐明邦与其他师生们奉命返校,任教中国哲学史,首先主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三年困难时期,唐明邦与中哲史的萧萐父、李德永两位老师在李达校长的鼓励下,自编哲学系各门课程教材。他们虽都有水肿病,但仍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备课、讲课、写教材,分工合作,完成百多万字的《中国哲学史》讲义。 1961年,学校李达校长倡议召开王船山学术讨论会,活跃学术气氛,并委派唐明邦去湖南同哲学社会科学界联系,协商筹备任务。唐明邦到长沙、衡阳调查访问船山事迹,回系作了学术汇报,撰《船山史迹访问记》,在《光明日报》发报。接着在教研室主任萧萐父同志帮助下,研究王船山的易学名著《周易外传》,从标点原文做起,查阅参考资料,撰写学术论文。1962年11月,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举行,盛况空前,全国第一流学者均与会出席。唐明邦的论文《〈周易外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受到好评,编入《王船山学术讨论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1964年下学期,唐明邦被派往孝感县土门公社,发动群众开展社教,后又调到另一大队搞“四清”。1966年3月,他带毕业班同学下乡去劳动锻炼,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酌古酬今著书立说 “文革”期间正常的教育教学受到破坏,教师被称为“臭老九”,罪名是用“封、资、修”毒害青年。1968年11月,工宣队、军宣队进校,实行军事编制,过军事化生活。1969年冬搞战备演习,武大哲学系师生拉练去襄阳参加劳动。1970年成立武大襄阳分校,唐明邦被哲学系要求备课,迎接开学。在隆中的十年,唐明邦除一般教学外,还参与了三项学术内容活动:一是组织工农兵学员讨论“奴隶有没有哲学”;二是评法批儒期间,奉调回总校参加注释《曹操诸葛亮选集》,唐明邦写了《诸葛亮评传》;三是编写了一本简明《中国哲学史》讲义。“文革”结束后,1978年秋唐明邦回到满目萧条的珞珈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武大哲学系从1977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79年哲学史教研室开始招收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此时,唐明邦为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除了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进修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国家教委委托的任务,集体编撰《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唐明邦负责其中明清之际哲学史初稿,并编写《中国哲学史大事年表》。1981年,唐明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晋升副教授。随即承担国家教委委托的新任务,主编《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国家教委规定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1982年,湖南召开第二次王船山学术研讨会,唐明邦撰写了《〈周易内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一文,使中断多年的《周易》思想研究有所提高。1984年,同武大哲学系等发起在武汉东湖召开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到会150人,唐明邦副教授的《汉代周易象数思维模式剖析》成为研究汉代象数易学的第一篇论文,会后,同萧汉明等编辑会议论文集《周易纵横录》,在海内外产生很好的学术效果。同年下学期,享受学术假,撰写《李时珍评传》,为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不久又撰写了《本草纲目导读》,巴蜀书社纳入“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 1988年,唐明邦晋升教授。当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哲学系建立中国哲学博士点,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唐明邦作为小组成员,为博士生讲《易学源流举要》,开设“中国哲学文献”课,导读《周易》、《尚书》、《论语》、《老子》等名著。此年,受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应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邀请,赴该系讲学一月,同时应邀到香港浸会学院、佛教法住学会作学术讲演。同年,在武汉组织建立“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担任会长。1989年5月,经过五年筹备,中国周易研究会在济南成立,唐明邦由筹备委员会主任当选首任会长。此后,唐明邦与人合著《周易评注》一书,对《周易》经传作了注释,写了200多节《评析》,附录《周易名词概念浅释》,由中华书局出版。为介绍此书,他又写了《周易文化价值的多棱透视》,发表于中华书局主编的《书品》杂志。1991年,65岁的唐明邦教授光荣退休。 1991年至1996年,唐明邦教授受武大哲学系返聘,指导研究生,为他们开设易学源流举要,道教文献导读,同时辅导日本访问学者、韩国高级进修生研究易学与道教。1991年,唐明邦教授主持了在襄阳、武当山召开的“道家道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1993年,承担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委托的新任务,撰写《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并于1998年出版,成为他的第二部学术著作。1993年,唐明邦首次访台,参加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会后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观赏日月潭、阿里山风光,访问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等地,与台湾哲学、道教界朋友结下深情厚谊。1994年,武大哲学系举办“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讨论会,出版纪念文集《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明邦撰写了《我的周易价值观》,总结研易历程及基本观点。 自1997年始,唐明邦教授从心所欲,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完成三部著作。合作编写《易学与管理》,唐教授负责撰写《易学与管理原理》章节,总结了他多年讲学的内容;撰著《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为“九五”期间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同汪学群合写《易学与长江文化》,涉及的不少易学家和易学著作都是首次研究。1999年,唐教授第二次访台,出席第二次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会上作了《〈道藏〉文化价值的多棱透视》的报告。晚年的唐明邦教授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前身为中国易周研究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应聘担任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周易研究会顾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唐明邦教授在国内、美国、香港、台湾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约200万字,学术论著有《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编写《易学基础教程》、《易学与管理》、《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史稿》、《中国哲学史纲要》、《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等等,用唐明邦教授自己的诗句概括便是:“稗书十卷传薪火,拙文百篇杂薰莸”。其生平事迹载于《世界名人录》(美国)、《东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华夏英杰》、《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多部辞书。
精研易学弘扬国粹 数十年来,唐明邦教授呕心沥血,深入研究易学以及道学,为推进当代易学和道学研究,繁荣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其突出的学术思想及贡献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在易学方面,首先唐明邦教授全面阐述和评价了《周易》的文化价值,确定它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治思想教材,《周易》对科学研究、传统医学、管理科学等诸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称其为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殆不为过。汉代,经师解《易》,提倡象数。京房、郑玄、荀爽、虞翻等利用《周易》构架,结合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四季物候的变化,创立所谓互体、旁通、卦气、爻辰等象数模式体例,宣扬唯心主义烦琐哲学,通称《周易》象数学。汉《易》象数学,是古代哲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汉易的取舍上,耽于众多易学研究者纷纷摒弃和否定汉易的实际情况,唐明邦教授独出机杼,力排众论,明确指出东、西两汉400余年历史,完全否定汉易是不正确的。在对汉易象数学的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勇于开拓,独辟蹊径,从其思维模式的特征及其实质进行深入剖析,难能可贵。唐教授认定易学中蕴含的象数思维方式既是归纳法和演泽法的结合,亦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堪称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硕果,历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唐明邦教授是第一位重视汉易的研究成果,并为它正名、争取学术地位的学者,汉易如今之所以受到重视,唐明邦教授居功至伟。 对先天易学的研究,别人视为畏途,唐明邦教授则用力较多。可以说,对邵雍的研究是他整个易学研究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邵雍是北宋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易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不求闻达,终生不仕,身居陇亩,心忧天下,埋头著述,撰写《皇极经世》,创立“易外别传”的先天易学。邵氏闭门十年,留下的思想资料虽只有10多万字,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却作出了三方面重要贡献:一、阐发新的宇宙本体论;二、开创先天象数学;三、创立新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邵氏绕开《周易》的卦爻辞和《易传》的思想原理,传承陈抟《先天图》,创立先天象数学,以象数为基础,创制精妙“先天四图”,以之“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构思奇妙,符合近代数学思维模式,经得住二进位制数学的检验,令人折服,使数学家莱布尼兹为之倾倒。怀着对这位先贤圣哲的崇敬之心,唐明邦教授在总结20世纪研究邵雍思想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之上,撰写出关于邵雍思想的综合性著作《邵雍评传》。该书对邵雍的生活时代、生平事迹、政治思想、人生哲学、先天易学、后天易学、认识论、思维方法诸方面作了客观评述,充分展示邵雍的思想风貌和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与成就。《邵雍评传》清理了先天易学的宇宙本体论及其运化准则;阐述了先天象数学关于宇宙万物衍化的数学图式;廓清先天易学的历史观,奖其“元会运世”的历史衍化进程,视为弥纶天地的世界历史年谱,将其“皇帝王霸”历史观,视为别开生面的中国历史年鉴编纂思想;肯定邵雍的先天易学实为关于宇宙结构的创造性探索,其整齐划一的象数序列图式、构思奇妙,超越传统易学思维框架。据悉,《邵雍评传》一书自1998年出版发行以来,如今已是第4次印刷,目前正授权台湾有关方面的台湾出繁体字版,日本也准备对此书进行翻译、介绍和推广。 晚年的唐明邦教授以身先士卒、当仁不让的创新精神与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致力于长江易学的研究工作,并于汪学群合著有《易学与长江文化》一书,从而开垦出有关长江易学研究的处女地,功莫大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期以来,已有的中国历史文化著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摇篮”,即黄河中心论或中原论,而对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促使学术界对长江流域各地区文化形势、长江文化与易学的关系等进行重新审视、考察和研究。在《易学与长江文化一书》中,唐明邦教授粹取不同历史时期几位有代表性的易学历史人物,剖析其代表的易学著作及易学思想,展示他们在易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如此脉络如藤,典型如瓜,藤瓜并举,从而系统地清理长江文化中易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殊贡献,其研究成果可谓是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启示颟顸,使人从盲瞽走向聪慧。 针对王船山易学的研究,唐明邦教授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尤其令人钦佩,对此《光明日报》曾作了专门报道。众所周知,唐明邦教授对易学的研究,乃是从王船山肇始的。然而,研究《周易外传》的过程却相当艰苦,因为王船山的易学著作有6大本,其行文既无标点、亦无分段落,许多文字不知是他自己的思想抑或是引用别人的言论,晦涩难懂。在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恒心与刻苦精神,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探赜索隐,抽丝剥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去伪存精,抓住其主要思想,从辩证法的角度撰写出一篇篇具有深刻学术思想的论文,如《船山史迹访问记》、《〈周易内传〉中若干辩证法思想》等论文在有关王船山的学术研讨会议上都深受好评,如此委实不易。此后,唐教授又相继撰写了十多篇专门论证王船山方方面面的文章。此外,他还应邀到台湾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受到对方的高度重视。应该说,唐教授是武汉大学与台湾哲学界建立学术交流关系的第一人。
悟道参玄延年益寿 除了在易学方面进行艰苦的探索与研究外,唐明邦教授深受道教思想的熏陶和道教人物人格魅力的感召,对中国的道教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关于道学研究,唐明邦教授着重研究其长生久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注重其在医药、外丹、内丹方面的贡献,服膺新文化泰斗鲁迅先生的论断:“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在研究道家、道教文化过程中,他首先论定老子其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形象。对于道教典籍总汇的《道藏》,全面地评述其文化价值。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唐明邦教授则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对道教教义、思想精髓及许多著名道教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举其精要者约有以下几端: 首先,唐明邦教授对道教外丹术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其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功劳卓著,不愧为世界上惟一与科学联盟的宗教。赞同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的论断:“道家又能将自己的理论付之实行,所以东方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渊源于道家,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应该说,外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萌芽,而且对推动古代矿物学、古代医药学、古代冶炼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古代天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火药的发明等,都起到了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能够条分缕析道教外丹术的贡献,唐明邦教授的研究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唐明邦教授神交古代仙真高道,尤其是对道教历史人物陈抟老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肯定他传授《先天图》发展先天易学,传授《无极图》发展内丹术的贡献。应该说,有关陈抟老祖的仙风道骨、易学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和贡献等,也曾有人耗资费时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浅尝辄止者、鲜有成绩者多,深入下去,卓有成效者少,但唐明邦教授却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神驰八荒,以如椽大笔为世人奉献出一部煌煌数万字之巨的《陈抟老祖评传》,令人惊叹。评传中,唐教授以“‘图南’未遂遁玄门”、“高卧华岳傲王侯”、“承传易图留后世”、“参悟内丹指玄机”等章节,磨垢刮光,生动地再现了陈抟老祖一生的履历及作为,强调指出陈抟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无愧五代宋初道学大师,其思想成就绚丽多彩,他手不释卷,钻研易学以图象反映独到心悟,开宋明图书学之先河,成为宋明道学先驱;酷爱老庄,行清静无为、抱朴守拙之教,指引道学理论新发展;苦炼内丹,参悟内修理论,创立陈抟学派,经后继者精心阐扬,绽出灿烂之花。陈抟以一代高隐,影响五代宋初几代王朝政治,其高风亮节化育北宋一大批道教学者、文人学士。毫无夸张地说,唐明邦教授对陈抟老祖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古稀高道不畏艰,沙漠雪山从容迈;信众热烈迎仙客,西域风情最迷人;行宫论道常惬意,‘一言止杀’传美谈。”此外,唐明邦教授对长春真人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也作了大量的研究,撰写了《一言止谈,功垂万代——读〈长春真人西游记〉》乃长春真人弟子李志常所撰,描述了公元1220年、年届73岁高龄的长春真人抱救世宏愿,应元太祖之邀,率18位弟子从山东栖霞出发,渡荒漠、穿戈壁、越高山,行程万里,历时二年余,最终到达西域大雪山会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艰苦历程。唐明邦教授所撰《长春真人丘机处》的研究文章,拂历史之尘埃,展真人之风采,对长春真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西行宣道、沙场吊古、行宫论道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对异域风土人情以及真人咏志抒怀、开导信众的诗句予以采撷和呈现,特别是对长春真人洞察时艰、心系民瘼、解民于倒悬、一言止杀以使万民免屠的历史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其文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名词华句,汪洋恣肆,令人阅之而兴味盎然。笔者以为,如若以此为脚本拍成一部电视剧,则可与明朝吴承恩所撰、描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西游记》相媲美。 作为一名道教学者,唐明邦教授对道教的内丹术也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关于道教教义、手印、符录、青词、戒律等有所涉猎,撰写了不少评论文章。为宗真论道,深入研究,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主持了隆中——武当山召开的道家道教与现代文明研讨会、出席在台湾嘉义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等,与会之余遍访道教名山宫观,参观仙真塑像及道院风光,加深形象认识。特别是道家的养生要诀使唐明邦教授自己深受裨益,在日常生活中他奉行“养性贵守和,炼身贵守恒,饮食贵守淡,起居贵守时”的道家养生要诀,坚持打太极拳30年,以至寿臻耄耋仍身轻体健,对此《中国体育报》记者进行了报道。 关于古代科技思想,唐明邦教授亦兴趣盎然。为了写《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他首先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柩),以及《本草纲目》,注重探讨中医药理论同《周易》的关系。论定《内经》理论同《周易》朴素辩证法思想息息相通,阴阳五行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的基石。同医易会通,促使他进而探讨了古代其他科技思想同《周易》象数的关系。唐明邦教授撰《李时珍评传》,力图从多学科多角度阐发《本草纲目》的文化价值,除表彰其在创建本草学新体系,厘定本草分类新方法,发明新药物,丰富药性,增广百病主治药等方面的贡献外,还特别论述此书对研究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农林牧渔以及历史文学的重要参考价值。此外,他还从哲学思想角度探讨了李时珍之所以能自学成才而勇攀科学高峰的秘密,他的独创精神基于他富有辩证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万物化生源于元气的自然哲学。
淡泊明志为人师表 “耕田但期千亩绿,掘井何辞万丈深”。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明邦教授不仅是一位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学术成果的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近4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兢兢业业,始终谨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本份,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武汉大学党委曾多次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搞好教学工作,他参与编撰教科书《中国哲学史》(上、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学校哲学专业的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待工作,他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常常是为避免学生到处借书而自己带相关的书籍给学生,从而被戏称是“送货上门”。在他的熏陶和影响下,学生们上课时聚精会神,纷纷认真学习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也因于此,唐明邦教授在“文革”中大受打击,罪名是“中国哲学成为了教学中的‘重工业’,冲击了马列主义教学”。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他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每学期进行一次学术研讨会,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此基础上全班评选出优秀论文,由唐明邦教授亲自修改后推荐到报刊发表。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方式,如春风化雨,不仅使学生深受裨益,加深了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印象、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被学生们称为“学一门课可以顶三门课”:即可以补习古代汉语以及中国历史,同时又可以举一反三,加深了对马列哲学的认识。声教讫四海,桃李遍五洲。如今唐明邦教授桃李满门,已有多名弟子成为博导,且还指导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进修生。 尽管躬耕玄圃硕果累累,声名隆著,但唐明邦教授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他以先贤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名句砥励自己。生活中的他,热爱书法、好写古诗,勤登珞珈山,常练太极拳,如今虽年逾八旬却身心健康,逍遥自在,乐天无忧,可谓是“放舟东湖捐尘虑,漫步珞珈长精神”。衷心祝愿唐老身体健康,幸福绵延……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7234.html
更多阅读
国家功臣、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侯振山大校原中国驻老挝大使馆陆海空军武官。在协助中国公安部侦破《湄公河大案》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老挝人民共和国授予国际友谊功勋章2枚。原公安部长孟建柱当面称赞"你为公安工作做了很大贡献"。中
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的《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至2013年1月30日已播出155集。这里辑录的目录,凡该集有大标题的用大标题,凡没有大标题而内容由数节组成的,取用第一节的小标题。01:舟山:海天之间(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02:千岛之城——
远方的家 北纬30度中国行全189集北纬30度中国行即 北纬30°·中国行 。《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又一大型系列旅游节目(共推出189集),节目展现北纬30度沿线神奇的自然环境,描绘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人
如果黄传贵穿上军装一定是个将军型的军人;如果黄传贵穿上白大褂一定是个温和型的医生;如果黄传贵穿上汉装一定是个民间医的好传人。这就是我在导演拍摄纪录片《中国民间中医药名家-探秘黄传贵》时对片中主人公的基本印象。说到体会,也
家国情怀与中国未来——读梁晓声《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钟 芳 我手中捧读的这本书《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11月版)是著名作家梁晓声深邃洞察家国人生的最新力作。在这部书里,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