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你的孩子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厥轩主任
作为家长,我认为应该做到更新人才观念,培养健康的“全人”。我们无法培养没有缺点的“完人”,但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全人”。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为天才,但可以让每个孩子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而且结构必须合理。任何国家人才结构都是金字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社会是七彩的,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各不相同,有的人适合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有的人适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本身的条件为他设计一个可行的未来。俗话说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来。家长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以及孩子本身的条件对他们寄予适度的期望,培养孩子多种兴趣,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全人”。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期望,如何培养孩子成才,最好的办法是能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培养和发挥孩子的特长。一是鼓励自信。一个成功的教育者知道怎样去鼓励,一个失败的教育者只知道怎样去打击。孩子的自信,是他成功的基础: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奥秘。作为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成就不论大小,一样值得称赞表扬。孩子在你的意识里是龙,他就有可能成为龙;在你的意识里是虫,他就真的会变成虫。二是欣赏探索。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科学家的特性。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科学家,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对喜欢探索、敢于冒险、接受挑战的大人,很钦佩。然而,我们却往往教孩子不要探索,避开冒险。三是分享成功。作为家长要学会分享孩子的成功,还要设法帮助孩子成功,鼓励孩子多想怎样才能成功,别太多的去想那些困难和障碍。因为当你还在想如何战胜那些假设的困难时,别人已经迈开了脚步向成功的目标冲刺了。四是聆听梦想。孩子有很多希奇古怪的梦,家长要有耐心聆听孩子的梦想,尽管他的梦听起来很荒诞,但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有梦想,因为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有目标,有梦想才有追求,有梦想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总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是我们共同的期望,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教育要从原来适应工业时代转向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初级阶段。工业社会基本的特点就是大批量地生产工业产品,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是大批量地“生产”人的“产品”,最大的本质特点是划一化、标准化和同步化。我们的学生基本上带有很大的共性而缺乏个性,而我们现在是奔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初级阶段,或者讲网络时代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个性化,即从原来的划一化、同步化和标准化转向多元化、增加选择以及个别化教育,其中个别化教育是走向新时代教育的本质。
我们的学生有个基本特点,就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很扎实。我们的学生也有欠缺:第一、知识面狭窄。第二、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在硬的方面(如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很厉害,但在软的方面(如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我们的学生却远远不够。
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一流的,实际上,这个“一流”是以“两个牺牲”作为代价的,就是“牺牲”人生成长规律,“牺牲”学生的学习规律。在中考、高考相关学科的训练上花的时间太多太多,而在对祖国的热爱、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认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方面,时间花的太少太少,这恰恰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国际上称其为道德课程、德育课程。“育分”、“育人”的不平衡,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的素质有所欠缺。
我们的教育,往往是用15岁的年龄标准来给13岁的孩子打基础,用18岁的年龄标准来给15岁的孩子打基础,用21岁的年龄标准来给18岁的孩子打基础。倘若我们把人生成长比作一个“马拉松”的话,我们的学生在前半程跑得很快,到了后半程他们应该发力的时候,却已经跑不动了。
从学生角度来讲,最大的问题是厌学。很多学生高考完了,就把自己的书烧掉了。到了大学真正应该读书的时候,他们却不读书了。在他们看来,最苦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应当享受了。
我们的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