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献端敬皇后董鄂妃-----清朝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孝献皇后

  孝献皇后

孝献皇后(1639 -1660年),董鄂氏,世称董鄂妃,属上三旗贵族的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是清朝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顺治十三年(1656年)入宫,初封贤妃;一月后晋皇贵妃,顺治帝为此而大赦天下;顺治十四年生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崩逝于承乾宫,享年21岁,顺治帝大为悲痛,追封其为皇后,上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与顺治帝福临、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合葬于清孝陵。

姓名: 董鄂氏

别名: 孝献皇后,董鄂妃

国籍: 中国(清朝)

民族: 属上三旗贵族的正白旗

出生日期: 1639年

逝世日期: 1660年09月23日

职业: 贤妃→皇贵妃→皇后(追封)

宗教信仰: 佛教

谥号: 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陵墓: 清东陵首陵之孝陵

世称: 董鄂妃

殊荣: 封皇贵妃而大赦天下,清朝独一

姓氏起源

董鄂源冬古河之名,后为部落名,最后成为姓氏。

冬古河之名,最早见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明廷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安插尔等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的敕文中。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龙江。董鄂氏人先人,原居图们江上的瓦尔喀(今珲春)地方。正统五年,随建州左卫西迁而到达明廷为之规定的范围之内。在冬古河上定居,遂以地为姓,称栋鄂氏。随着人口每每繁衍,而自成一部,称董鄂部。董鄂部属于建州女真,是建州左卫的一个部,后来成为著名建州五部中的强部。[1]

基本资料

身份:孝献皇后

  承乾宫

丈夫: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

尊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世称:董鄂妃

父亲:鄂硕(内大臣)后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弟弟:费扬古大将军

生肖:虎

旗籍:属上三旗贵族的正白旗

居住宫殿:承乾宫

封贤妃: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二十五日(诏封)

封皇贵妃:顺治十三年(1656)九月二十八日(大赦天下)

追封皇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九日(诏封)

薨逝时间: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仙逝于承乾宫

陵寝地宫:与福临同葬清东陵之孝陵

入葬时间:康熙二年六月初六壬寅(1663年7月10日)

宗教信仰:佛教

最得意:被福临视为红颜知己

最痛心:爱子夭折

子女: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1657年11月12日)生下一个儿子荣亲王,不料未及百日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2月25日)便夭折。

享年:21岁

献字谥号

“献”字谥号:“聪明睿智曰献 ,知质有圣曰献” 。

另史料记载 《端敬皇后行状》:“后幼聪颖过人”、“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洎得后才德兼备”。已明确表明董鄂妃是一位难得的才女。

大事年表

1.崇德四年(1638年)董鄂氏生,属正白旗。

  承乾宫

2.顺治十三年

三月初六(1656年3月31日)前锋统领鄂硕擢为内大臣

八月廿二日(1656年10月14日)董鄂氏被立为贤妃,时年十八。

九月廿八日 拟晋封董鄂氏为皇贵妃。

十二月初六(1657年1月19日)行皇贵妃册封礼。

3.顺治十四年

正月(1657年)封鄂硕三等伯。九月 鄂硕卒。

十月初七丑时(1657年11月12日)荣亲王生。(董鄂氏生荣亲王为难产,病或从此生。荣亲王出生前不久,福临认识了憨璞聪禅师,并曾在11月9日召憨璞聪禅师入宫。)

十月初八 福临朱谕礼部为“第一子”议行典礼。 初七日恭惟皇第一子生,初九日告祭。十一日。帝生第一子之喜,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首辅大臣等,俱上马匹、缎帛以贺。二十六日。恭遇皇第一子诞生,颁行诏书礼仪第三天,遣官告祭圜丘、方泽、太庙、社稷礼成。

同月追赠鄂硕为侯。冬 太后病。满朝为皇子出家于闵忠寺以祈寿,又为太后患疹以祈安。(十二月廿八日(1658年1月31日)太后病愈。)

4.顺治十五年

正月初七(1658年2月8日)停皇后中宫笺奏。

正月廿四日(1658年2月25日)荣亲王卒。

二月 皇后病。因董鄂氏兄卒,少弟费扬古袭爵,年十四。悼妃卒。

三月廿五日(1658年4月27日)复进皇后中宫笺奏。三月廿七日(1658年4月29日)追封皇四子和硕荣亲王。八月廿七日(1658年9月24日)葬荣亲王于黄花山。

5.顺治十六年

十一月初九至十二月十二日(1659年12月22日-1660年1月23日)福临进行了一次多重目的的长途行猎,其中似曾与董鄂氏共奉太后赴汤泉。

6.  清东陵之孝陵神道

顺治十七年

春(1660年)永寿宫病。(章乃炜先生以为或即废后。)

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薨逝。

八月廿一日 追封董鄂氏为皇后。

八月廿六日 行追封礼。

九月 因董鄂氏追封为皇后,晋封其伯父鄂硕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十一月福临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

7.康熙二年

六月初六壬寅(1663年7月10日),董鄂氏与福临同葬清孝陵。

生平简介

孝献皇后(1638 -1660年)董鄂氏,满洲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董鄂妃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和硕荣亲王。

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崩。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东陵的孝陵。

宠冠后宫

  顺治和孝献皇后剧照

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顺治亲政,册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顺治废掉皇后,降为侧妃。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顺治真正视为姿容绝代、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的是红颜知己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顺治与董鄂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真是六宫无色、专宠一身。 据顺治亲笔所写《端敬皇后行状》的描述,每次顺治看奏折时,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每当顺治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毫无例外地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时,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她她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董鄂妃向来不信佛教,顺治有时用一些禅宗经典来告诉她,而且为她解释《心经》的深层含义。因此成了她推崇尊敬的至宝。专心研习禅学。参悟探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每次遇见顺治,就总举出这句话:顺治每次都笑而不答。董鄂妃因为长期患病,不能纯一参悟,

顺治图册(4张)

董鄂妃再次举出这句话,顺治用这句话回答她,她才有所醒悟。自从孩子患疾后,不过靠着桌几床榻,从没上床休息。到了病渐渐加重,仍研习前面的佛说,没有荒废提持(为禅林中师家引导学人的方法)。所以她崩时,言语举动丝毫不乱,端坐哪里念佛号,长长地出气就坐化了(佛教称人死亡:圆寂,坐化等),颜色面目都很安详端整,和平日没有什么两样。呜呼!足以见董鄂妃对佛法并专心研习禅理的诚意了。

一般人的美丽,多是起初保持很好然而最终都改变了。董鄂妃大约病了三年,虽然身体虚弱,面容憔悴,仍然时而勉励安慰顺治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董鄂妃都是始终如一。侍奉孝惠后更恪尽谦和恭敬,像母亲一样对待她,孝惠后更是把她当作姐姐。顺治十四年冬,顺治去南苑,皇太后身体不适,皇后和董鄂妃都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她在天帝坛为皇太后祈祷,随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后却无一句话询问,也没有派人来问安。这样顺治因为皇后有违孝道,让群臣上衣,才让孝惠皇后得知的。皇后和董鄂妃长跪在顺治面前,磕头请辞说:“陛下责备皇后固然有道理,但是我想,皇后怎么可能不为皇太后担忧呢?只不过一时顾虑不到,有失问候罢了,陛下如果速废黜皇后,我绝不敢偷生!请皇上千万体察皇后的本身心意,要是陛下肯开恩,让我留在这世上侍奉陛下,就求陛下万万不可废后啊!”

顺治十一年,孝惠后病危,董鄂妃亲自服侍,她的侍婢才得以有些空间休息,董鄂妃五天五夜没有合眼,时而为她诵读史书,或者谈些家常来解闷。等董鄂妃离开她身边,出了寝宫门就含泪悲伤地说:“皇上派我来问安探视,倘若不能痊愈,那怎么办啊?”凡是孝惠后的事,董鄂妃都亲自为她置办好,一点也看不出她疲倦来。顺治十四年春,永寿宫其他妃嫔有了疾病,董鄂妃又亲自服侍,三昼夜没有休息。她殷切关心帮助她们解除忧虑,事先都准备好,都像是侍奉孝惠后一样。皇后所裁制的衣物至今都还在。悼念其他妃嫔去世的时候,董鄂妃哭诉说:“韶华之年入宫,怎么没能长久侍奉皇上,就这样快夭折了呢?”悲伤之深切,甚而超过了她们的亲属,她很爱念其他的妃嫔。在孝献皇后崩时,皇后和其他妃嫔都很哀痛说:“与其留下我们这些没用的人,还不如存留下贤淑的皇贵妃啊,能够符合皇上的心意啊!我们这些怎么不也先后死去呢,今天我们虽然还活着,但是对皇上又有什么裨益呢?”皇后和其他嫔妃想起董鄂妃的好处,感激董鄂妃过去的恩情,都吃素诵读经书,只有这样她们才觉得能足以报答您的情意啊。董鄂妃曾在宫中抚养承泽王的两个女儿,安王一个女儿,朝夕尽心抚养,慈爱不逊于自己亲生的。在董鄂妃崩时,这三个公主,都捶胸顿足十分哀痛,人们都不忍再听闻。

宫中庶务(杂务等等),以前都是皇后董鄂妃来处理的,尽心检查审核,没有不恰当的。虽然位在皇后之下(董鄂妃时为皇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而高于诸妃之上。其次皇贵妃有副后之称,而且董鄂妃实权长期与孝惠后并存),但是董鄂妃却是尽到了皇后的职责了。其次因有孝惠后在,所以董鄂妃才没有做到皇后的中宫桂冠。董鄂妃自已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

董鄂妃崩后,皇太后伤心哀痛说:“我儿子的好媳妇儿啊,就是我的女儿啊。我希望能让他们二个人永续好合,好让我不要老得那么快。现在董鄂妃离去了,谁还能像她那样侍奉我啊?还有谁能如此顺我心意的呢?我有什么话,又同谁诉说啊?又能和谁一起谋划事务呢?” 天下的臣民没有不感到悲痛的,皇太后、孝惠后和其他嫔妃都怀念追悼,只有顺治一个人,抚今追昔,虽然顺治说不出心中悲伤,悲痛却常常来袭。

朕第一子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为此祭告天地

舒畅饰演孝献皇后董鄂妃(24张)

,接受群臣朝贺。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皇四子出生时顺治颁行天下的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制曰:和硕荣亲王,朕之第一子也。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卒于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生数月云。爰稽典礼,追封和硕荣亲王……呜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惧,思祖宗之付托,冀胤嗣之发祥。惟尔诞育,克应休禛。方思成立有期,讵意厥龄不永!兴言鞠育,深轸朕怀……】

身后殊荣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爱子爱妃的接连逝去,使福临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

霍思燕饰演孝献皇后(20张)

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福临打消了出家的念头。福临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妃崩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临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清代谥法,皇后谥号的最后四字为“×天×圣”,“天”代表先帝,“圣”代表嗣帝,表示该皇后与先帝和嗣帝的关系。如孝庄文皇后在太宗时“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以后又辅佐顺、康二帝。所以她的谥号最后四字为“翊天启圣”。而董鄂妃谥号的最后四字为“温惠端敬”四字,明显比有“天”“圣”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临感到内疚。顺治帝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不哀者议处,幸亏皇太后“力解乃已”。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董鄂妃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福临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有108名僧人诵经。整天铙钹喧天,烧纸施食,香烟燎绕,纸灰飞扬,经声不断。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将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举火。一起烧掉的还有两座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宫殿,连同里面的珍贵陈设。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宝宫”(骨灰罐)。十月初八日,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



孝献皇后与顺治皇帝(20张)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国丧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董鄂妃之丧,福临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后由张宸具稿,“皇上阅之,亦为堕泪”。为了彰显董鄂妃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妃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美人无泪 董鄂妃·宛宁

本来就体弱多病的顺治皇帝经过失子、失妻几次变故,身心遭到了极大的伤害,董鄂妃死后仅半年,顺治帝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朝廷传谕全国“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布大赦令,可是并无收效。在钦定皇三子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顺治皇帝驾崩后,尸体被火化,于康熙二年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合葬入清东陵中的孝陵。  清东陵之孝陵

御制行状

  百妃图中的孝献皇后

顺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崩。呜呼!内治虚贤,赞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天穷。惟后制性纯备,足垂范后世。顾壶议邃密,非朕为表著,曷由知之?是用汇其平生懿行,次为之状。

后董鄂氏,满洲人也。父,内大臣鄂硕,以积勋封至伯,殁赠侯爵,谥刚毅。后幼聪颖过人,及长娴女工,修谨自饬,进止有序,有母仪之度,姻党称之。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婉静循礼,声誉日闻,为圣皇太后所嘉誉。于顺治十八(三)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为贤妃。九月,复进轶册为皇贵妃。

后性孝敬,知大体,其于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皇太后良安之,自非后在侧,不乐也。朕时因事幸南苑及适他所,皇太后或少违豫,以后在,定省承欢如朕躬。朕用少释虑治外务,即皇太后亦曰:“后事我讵异帝耶?”故凡出入必谐。朕前奉皇太后幸汤泉,后以疾弗从,皇太后则曰:”若独不能强住一起,以慰我心乎?”因再四勉之。盖其不忍去后如此。

其事朕如父,事今后亦如母,晨夕侯兴居,视饮食,服饰曲体罔不悉。即朕返跸宴,后必迎问寒暑。或意少乱,则曰:“陛下归且晚,体得无倦耶?”趣令具餐,躬进之。居恒设食,未尝不敬奉勉食,至饫乃已。或命共餐,即又曰:“陛下原念妾,甚幸!然孰若与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宠惠乎?”朕故频与诸大臣共食。朕值庆典,举数殇,后必频教诫侍者:“若善侍上,寝室无过燠。”已复中夜憾憾起,曰:“渠宁足恃耶?”更趋朕寝所伺候,心始安,然后退。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

诸曹章有但循往例待报者,朕寓目已置之。后辄曰:“此讵非几务,陛下遽置之耶?”朕曰:“无庸,故事耳。”后复谏曰:“此虽奉行成法,顾安之无时变,需更张,或且有他故宜洞瞩者?陛下奈何忽之?祖宗贻业良重,即身虽劳,恐未可已也。“即朕令后同阅,即复起谢曰:“妾闻‘妇无外事’,岂敢以女子干国政?惟陛下裁察!”固辞不可。

一日,朕览延谳疏,至应决者,握笔犹豫未忍下。后起问曰:“是疏所云,致轸陛下可心乃尔?”朕谕之曰:“此秋决,疏中十余人,俟朕报可,即置法矣。”后闻之泣下曰:“诸辟皆愚无知,岂经陛下一一亲谳者?妾度陛下心,即亲谳,犹以不得情是惧,矧但所司审虑,岂竟无冤耶?陛下宜敬慎,求可矜宥者全活之,以称好生之仁耳。”自是,于刑曹爰书,朕一经详览竟,后必勉朕再阅。曰:“民命至重,死不可复生,陛下幸留意参稽之。不然,彼将奚赖耶?”且每曰:“与其失入,毋宁失出。”以宽大谏朕如朕心,故重辟获全大狱未减者甚众。或有更令覆谳者,亦多出后规劝之力。

嗟夫!朕日御万机,藉后内助,故得安意综理,今复何恃耶?宁有协朕意如后者耶?诸大臣有偶于罪戾者,朕或不乐,后询其故,谏曰:“斯事良非妾所敢预,然以妾愚,谓诸大臣即有过,皆为国事,非其身谋。陛下曷霁威详察,以服其心。否则,诸大臣弗服,即何以服天下之心乎?”呜呼!乃心在邦国系臣民,如后岂可多得哉!

后尝因朕免视朝,请曰:“妾未谙朝仪若何。”朕谕以只南面受群臣拜舞耳,非听政也。后进曰:“陛下以非听

孝献皇后行状卷一(2张)

政,故罢视朝。然群臣舍是日,容更获觐见天颜耶?愿陛下毋以倦勤罢。”于是,因后语,频视朝。后每当朕日讲后,必询所讲,且曰:“幸为妾言之。”朕与言章词大义,后辄喜;间有遗忘不能悉,后辄谏曰:“妾闻圣贤之道,备于载籍,陛下服膺默识之,始有裨政治,否则讲习奚益焉?”朕有时搜狩亲骑设,后必谏曰:“陛下藉祖宗鸿业,讲武事,安不忘战,甚善。然邦足安足恃?以万镑仰庇之身,轻于驰骋,妾深为陛下危之。”盖后之深识远虑,所关者切。故值朕骑或偶蹶辄愀然于色也。

后自入宫掖数年,行已谦和,不惟能敬承皇太后,即至朕保姆往来,晋接以礼,亦无敢慢。其御诸嫔嫱,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则隐之,不以闻。于朕所悦,后尤抚恤如子。虽饮食之微有甘脆者,必使均尝之,意乃适。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少有诟谇。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值朕或谴责女侍宫监之获罪者,必为拜请曰:“此曹愚蠢,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是琐琐者,亦有微长。昔不于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干戾,赃获之常也。”更委典引喻,俟朕意解乃止。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赍,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崩游后,诸含殓具,皆皇太后所预治者。视他宫侍亦无少差别,均被赐予。故今宫中人哀痛甚笃,至欲殉葬者数人。

初,后父病故,闻讣哀怛,朕慰之,紊泪对曰:“妾岂敢过悲,遗陛下忧?所以痛者,恨未答鞠育恩耳!今已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心无所惧,所行或不韪,以是每用忧念。今幸以始终,荷陛下恩恤至备,妾何复恸哉!”因遂辍哀。反复有兄之丧,时后属疾,未使闻。后谓朕曰:“妾兄其死矣。囊月必遣妾嫂来问,今久不至,可知也。”朕以后疾,故仍不语以实,慰安之。后曰:“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义,以恃妾母家,恣要挟,容有之,审尔讵止辱妾名,恐举国谓陛下以一微贱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忧惧,寝食未敢宁,今幸无他故殁,足矣,妾安用悲为?”先是,后于丁酉冬,生荣亲王。未几王薨,朕虑后怆悼,后绝无戚容,恬然对曰:“妾产是子时遂惧不育,致夭折以忧陛下,今幸陛下自重弗过哀,妾敢为此一块肉劳陛下念耶?”因更勉慰朕,不复悼惜。当后生王时,免身甚艰。朕因念夫妇之谊,即同老友,何必接夕乃称好合,且朕夙耽清静,每喜独处小室。自兹遂异床席,即后意岂必己生者为天子始慊心乎。是以亦绝不萦念。噫,后可谓明大义不顾私戚,以礼自持,能深体朕心者矣。

初,后于朕偶有未称旨者,朕或加谯让,始由申己意,以明无过;及读史至周姜后脱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贤后身本无愆,商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辩,殊违恪顺之道。嗣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后之恭谨迁善如此。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

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奥义。由是崇敬之宝。专心禅学。参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语,每见朕,即举之:朕笑而不答。后以久抱疾,参究未能纯一,后又举前语,朕一语答之,遂有省。自婴疾后,但凭几倚遢,未曾偃卧。及疾渐危,犹究前说,不废提持。故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颜貌安整,俨如平时。呜呼!足见后信佛法究心禅教之诚也。

先是后初病时,恒曰:“皇太后眷吾极笃,脱不幸病终不瘳,皇太后必深哀戚,吾何以当之?”故遇皇太后使来问安否,后必对曰:“今日少安。”一日,朕偶值之,问说:“若今疾已笃,何以云安也?”后曰:“恶可以妾兵遗皇太后忧。我死,乃可闻之耳。”洎疾甚弥留,朕即令皇后诸妃嫔眷属环视之。后曰:“吾体殊委顿,殆将不起。顾此中澄定,亦无所苦。独念以卑微之身,荷皇太后暨陛下高厚恩,不及酬万分之一。挈没后,陛下圣明,必爱念祖宗大业,且皇太后在上,或不至过恸,然亦宜节哀自爱。惟皇太后慈衷肫切,必深伤悼,奈何?思及此,妾即死,心亦弗安耳。”既,复谓朕曰:“妾亡,意诸王等且必皆致赙。妾一身所用几何?陛下诚念妾,与其虚蘼无用,孰若施诸贫乏为善也。”复嘱左右曰:“我逝后,束体者慎毋以华美。皇上崇俭约,如用诸珍丽物,违上意,亦非我素也。曷若以我所遗者为奉佛诵经需,殊有利耳。”故今敛具,朕重逆后意,概以俭素,更以负二万余金施诸贫乏,皆从后意也。  御制《孝献皇后行状》

凡人之美,多初终易辙。后病阅三岁,虽容瘁身癯,仍时勉慰无伤,诸事尤备,礼无少懈,后先一也。事今后克尽谦敬,以母称之,今后亦视后如娣。十四年冬,往南苑,皇太后圣体违和,后朝夕侍奉,废寝食。朕为皇太后祷于天帝坛,旋宫者再,今后曾无一语奉询,亦未遣使问候。是以朕以后有违孝道,谕令群臣议之,然未令后知也。后后闻之,长跪顿首固请曰:“陛下之责皇后,是也。然妾度皇后斯何时有不憔悴忧念者耶?特以一时未及思,故失询问耳。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视息世间,千万勿废皇后也!”

前岁,今后寝病濒危,朕躬为扶持供养,今后宫中侍御尚得乘间少休,后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史书,或常谈以解之。及离侧,出寝门即悲泣曰:“上委我候视,倘疾终不痊,奈何?”凡后事,后皆躬为治备,略无倦容。是年春,永寿宫始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其所殷殷为解悲忧,预为治备,皆如侍今后者。后所制衣物,今犹在也。悼妃薨时,后哭之曰:“韶年入宫,胡不于上久效力,遂遽夭丧耶?”悲哀甚切,逾于伦等。其爱念他妃嫔,举此类也。故今后与诸妃嫔皆哀痛曰:“与其存无用之躯,孰若存此贤淑,克承上意者耶!吾辈何不先后逝耶?今虽存,于上奚益耶?”追思夙好,感

霍思燕饰演孝献皇后(27张)

怀旧泽,皆绝荤诵经,以为非此不足为报云。后尝育承泽王女二人,安王女一人于宫中,朝夕鞠抚,慈爱不啻所生。兹三公主,擗踊哀毁,人不忍闻见。宫中庶务,曩皆后经理,尽心检核,罔不当。虽位晋后名,实后职也。第以今后在,故不及正位耳。

自后崩后,内政丛集,待命于朕,用事愈念后,悲哀不能自止。因叹朕伉俪之缘,殊为不偶。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甚,见容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且朕素慕简朴,废后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秀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曲,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及废,宫中人无念之者,则废后所行久不称众意可知矣。今后秉心淳朴,顾又不乏长才。洎得后才德兼备,足毗内政,谐朕志,且奉侍皇太后恪尽妇道。皇太后爱其贤,若获瑰宝,朕怀亦得舒,夙疾良已。

故后崩,皇太后哀痛曰:“吾子之佳偶,即吾女也。吾冀以若二人永  御制孝献皇后哀册一卷

谐误我老,兹后长往矣,孰能如后事吾耶?孰有能顺吾意者耶?即有语,孰与语耶?孰于筹耶?”欲慰勉朕,即又曰:“吾哀已释矣,帝其毋过伤。”然至今,泪实未尝少矣。见今后与诸妃嫔哭后之恸,谕曰:“若勿深哀,曷少自慰。”乃一时未有应者,皇太后泫然泪下。朕曰:“若皆无心者乎?胡竟无一语耶?”盖迨惜后之淑德,为诸人所难及,故每曰:“诸妃嫔可勿来,重伤我心!”于此益见念后之至也。抑朕反复思后,所关之事,更有不忍言及又不能自止者。皇太后雅性修洁,虽寻常起居细节,亦必肃然不肯苟且。如朕为皇太后亲子,凡孝养之事,于理更有何忌?但以朕乃男子,势当有引嫌不能及亲者,故惟持后敬奉,能体皇太后。即皇太后千秋万岁后,诸大事俱后经治是依赖。今一朝崩逝,后脱遇此,朕可一一预及之乎?将心付之不堪委任之人。念至于此,朕五中摧痛,益不能不伤痛无已矣。

后持躬谨恪,郁翼赞内治,殚竭心力,无微不饬,于诸务孜孜焉。罔弗周祥。且虑父兄之有不幸,故忧劳成疾。上则皇太后慈怀轸恻,今后悲悼逾常;下则六宫号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抚今追昔,虽不言哀,哀自至矣。

呜呼!是皆后实行,一辞无所曾饰,非后以崩逝故,过于轸惜为虚语。后微素着,笔不胜书。朕于伤悼中不能尽忆,特撮其大略状之。俾懿德昭垂,朕怀亦用少展云尔!

承恩公

第一代:董鄂氏·鄂硕。隶满洲正白旗。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三等伯。

第二代:董鄂氏·费扬古,董鄂氏·鄂硕子。顺治十五年二月袭。康熙三十六年七月,以战功晋封一等公。卒。谥襄壮。

第三代:董鄂氏·陈泰,董鄂氏·费扬古子。降袭一等侯。康熙四十年十二月,有罪爵黜。

第四代:董鄂氏·图把,董鄂氏·陈泰弟。雍正十年五月袭。

第五代:董鄂氏·图桑阿,董鄂氏·图把子。乾隆十年袭[2]

相关史料

皇贵妃诏

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赐之册宝册文曰:【朕惟乾行翼赞。必资内职之良坤教弼成。式重淑媛之选。爰彰彝典特沛隆恩。咨尔董鄂氏、敏慧夙成。谦恭有度。椒涂敷秀。弘昭四德之修。兰殿承芬。允佐二南之化。兹仰承懿命立尔为皇贵妃。锡之册宝。其尚只勤夙夜。衍庆家邦。雍和钟麟趾之祥。贞肃助鸡鸣之理。钦哉。】

册封董鄂氏颁布天下的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帝王临御天下。庆赏刑威、虽当并用。然吉祥茂集之时。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圣母皇太后谕上□日。思佐宫闱之化。爰慎贤淑之求。于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

名人轶事

世祖所最宠爱者为董妃,美而贤,聪慧能文。有一汉人记其事者,谓妃时进规谏,请帝凡朝臣章奏,皆一一亲览。又劝帝崇尚俭德,宫中宴会只须饮馔适口,不必太丰。帝自言每日临寝之时,妃必亲查室内势度而调适之。薨时年甚少,帝悲感不能自解,亲作碑文,记妃德行。其中言帝常命妃陪宴,妃恒不愿,劝帝出与大臣共之。其劝帝亲贤勤政类如此。由此亦可见当时朝廷礼节尚简略,上下情意相亲,不似后此之尊卑悬绝也。盖初入关时,犹存满洲旧风,其后则一切如汉人之制度矣。

清史稿

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上亲制行状,略曰:“后儿静循礼,事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事朕,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朕返跸晏,必迎问寒暑,意少乱,则曰:‘陛下归晚,体得毋倦耶?’趣具餐,躬进之,命共餐,则辞。朕值庆典,举数觞,必诫侍者,室无过燠,中夜罝罝起视。朕省封事,夜分,未尝不侍侧。诸曹循例章报,朕辄置之,后曰:‘此虽奉行成法,安知无当更张,或有他故?奈何忽之!’令同阅,起谢:‘不敢干政。’览廷谳疏,握笔未忍下,后问是疏安所云,朕谕之,则泣曰:‘诸辟皆愚无知,岂尽无冤?宜求可矜宥者全活之!’大臣偶得罪,朕或不乐,后辄请霁威详察。朕偶免朝,则谏毋倦勤。日讲后,与言章句大义,辄喜。偶遗忘,则谏:‘当服膺默识。’蒐狩,亲骑射,则谏:‘毋以万邦仰庇之身,轻于驰骤。’偶有未称旨,朕或加谯让,始犹自明无过;及闻姜后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后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朕喻以禅学,参究若有所省。后初病,皇太后使问安否,必对曰:‘安。’疾甚,朕及今后、诸妃、嫔环视之,后曰:‘吾殆将不起,此中澄定,亦无所苦,独不及酬皇太后暨陛下恩万一。妾殁,陛下宜自爱!惟皇太后必伤悼,奈何?’既又令以诸王赙施贫乏,复属左右毋以珍丽物敛。殁后,皇太后哀之甚。”行状数千言,又命大学士金之俊别作传。是岁,命秋谳停决,从后志也。

时鄂硕已前卒,后世父罗硕,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及上崩,遗诏以后丧祭逾礼为罪己之一。康熙二年,合葬孝陵,主不祔庙,岁时配食飨殿。子一,生三月而殇,未命名。

后妃传

孝献皇后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女也。幼颖慧,年十八以选入掖庭,婗静循礼。能谨侍皇太后,独为帝所宠。顺治十三年立为贤妃,未及册进为皇贵妃,帝于闺帐礼敬甚简,惟妃善侍颜色与居晨夕,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或返跸宴,必迎问寒暑。独承帝眷,知大礼如此。性慈惠,每庭谏疏奏,帝握管犹豫,妃必为言所以矜恤之,故大狱多全活者。当时是,妃宠冠后宫,妃于宫中衣饰无华,事皇后尽礼,病躬自扶持。待诸嫔少长如一。知书尤笃信佛,生和硕荣亲王殇。十七年薨,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授妃伯父罗硕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是年命刑官减罪应秋决者,俱停刑,从妃志也。妃既薨,帝忽忽不乐,自于宫中行年之丧,又亲制行状,述妃懿媺,以寄其哀。及崩,遗诏罪己始以丧祭逾礼自悔焉。康熙二年合葬孝陵,岁时配食飨殿。

世祖实录

世祖实录记载祭奠孝献皇后。

顺治十三年六月,奉皇太后谕:举行册立嫔妃典礼。得旨:先册立东西二宫。

同月,皇太后谕:孔有德女(四贞,育养宫中,年尚幼小)宜立为东宫皇妃。

七月,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死,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襄亲王逝世,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

八月二十二日,立董鄂氏为贤妃。同日遣官祭襄亲王。

九月二十八日,拟立董鄂氏为皇贵妃。先于二十五日遣官祭襄亲王。

十二月,正式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皇太后与太后、皇太子与太子皆无别,皇贵妃与贵妃则是两种名分,皇贵妃次于皇后而高于贵妃,颁诏大赦。

顺治十七年

壬寅。皇贵妃董鄂氏薨。是日、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顺治帝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王妃、命妇齐集哭临等于是全国的皇亲国戚)。俱于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辍朝五日。

甲辰。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上□日、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倐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丙午。礼部议奏皇贵妃薨逝。既奉皇太后谕上□日、追封为皇后。应撰玉册玉宝。并造香册香宝。所有谥号、用

黄绢裱册行钦天监择吉遣官一员、告祭奉先殿是日、即行追封礼先期鸿胪寺官、设节册案于太和门东设彩亭于协和门外。礼仪院官、设节册案于梓宫前。节案居中。册案居左。设香案于节册案前。至期、正副使及执事各官、齐集于太和门外丹墀内。鸿胪寺官、举节案、册案、置于正中。正副使诣拜位。赞礼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毕。鸿胪寺官举节册案前行正副使随后。至协和门外、正使自案取节。副使自案取册。各置亭内随行至景运门外、正使持节。副使捧册。同礼部及执事等官、行至梓宫前。正副使各持节册、置于案毕赞礼官赞就位。正使副使各就位。赞上香。正使向前立上讫。赞宣册宣册官取册立宣讫将黄绢册焚于梓宫前。赞册封礼毕。正副使即持节复命。是日皇太后皇上皇后、照例各遣内官、设祭一坛。祭品、俱光禄寺备办和硕亲王等共祭一坛。多罗郡王等共祭一坛。多罗贝勒以下、辅国公以上、祭一坛镇国将军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祭一坛公主等祭一坛。郡主以下、乡君以上、祭一坛。内大臣、侍卫、祭一坛。在内官员、共祭一坛。所集文武官员、共祭一坛。应用祭品、送光禄寺恭行备办祭文、俱内阁撰拟。玉册、玉宝、香册、香宝、黄绢册、俱行御用监恭行制造册宝文、内阁撰拟。其告祭奉先殿祭品等物、应行礼仪院、转行该衙门备办。祝文、内阁撰拟移梓宫权厝处。应遣官一员、凡经过门桥、奠酒。散纸钱。诸王以下、四品官员以上、暨公主王妃、并命妇等。俱应随往。是日、皇太后皇上皇后、应各遣祭一坛。和硕亲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公主王妃郡主等以上、内大臣、侍卫、在内官员、并所集文武官员、各致祭与前同。从之。

己酉。以追封皇贵妃董鄂氏为皇后告祭奉先殿

是日追封皇贵妃董鄂氏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锡之册宝。册文曰。朕惟治隆内则。史称淑德之祥。化始深宫。诗诵徽音之嗣。历稽往牒咸有嘉谟。若夫睿质夙昭、允协符于坤极荣名未备、宜追锡于瑶编。爰展哀悰。以彰惠问。尔皇贵妃董鄂氏、肃雍德茂淑慎性成。克令克柔。安贞叶吉。惟勤惟俭。静正垂仪。孝养孔虔、愉婉顺慈闱之志。恪共弥劭、赞襄端椒寝之风。方期永式于璇房。讵意俄升夫仙驭。凡兹九宇,同深月掩之惊。矧余一人、益重鉴亡之痛。嗟掖庭之失助。伤令范之云遐。露泫风回、感凄清于素节。帏虚殿迥、怅窅邈于云程。不褒琬琰之章、曷著珩璜之度。是以慈怀殷眷。懿命重申。朕仰奉德音。特隆殊典。追封为皇后。锡之玉册玉宝。载加显号用表遗徽。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呜呼。彤史徒馨恫音容之遂隔。丹纶用贲顾褕翟而增悲。荣哀之礼斯崇轸悼之思逾切。弘兹宠制。贻厥芳型宝文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宝。上遣公遏必隆、祭端敬皇后。皇太后皇后各遣内大臣致祭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文武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及文武各官命妇、俱以次致祭。

庚戌。恭移端敬皇后梓宫于景山观德殿。致祭如前

甲寅。上为端敬皇后服丧十二日。释服。遣官致祭

先是上谕内大臣伯索尼曰。皇贵妃已追封皇后。其伯父罗硕、应得恩典会同吏部议奏。至是会议、罗硕系拜他喇布勒哈番并一拖沙喇哈番。今若加三级、应为一等阿达哈哈番。若加二级、应为二等阿达哈哈番。得上□日、罗硕、著加三级。授为一等阿达哈哈番。

丙辰。以端敬皇后神牌点主、遣官致祭。

己巳。遣官初祭端敬皇后。是日、以二十七日期满、众官及命妇、俱释服。其宗室视宗派远近、如家礼所载无服者、亦释服。有服者、仍各俟所服期满、方释。

辛未。遣官月祭端敬皇后。

丁丑。遣官大祭端敬皇后。

癸巳。遣官祭端敬皇后。

丁未。遣官祭端敬皇后。

丙辰。遣内大臣伯索尼、祭端敬皇后。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端敬皇后。

庚辰。端敬皇后百日。遣内大臣伯索尼致祭。是日、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各官命妇以上、齐集举哀。

顺治十七年。庚子。十一月。壬子朔。谕刑部、朕览朝审招册、待决之囚甚众。虽各犯自罹法网。国宪难宽。但朕思人命至重。概行正法、于心不忍。值皇太后本命年普天同庆。又念端敬皇后弥留时、谆谆以矜恤秋决遗言。朕是以体上天好生之德。特沛解网之仁见在监候各犯、概从减等。使之创艾省改。称朕刑期无刑、嘉与海内维新之意。尔部即会同法司、将各犯比照减等例、定拟罪名。开具简明招册具奏。十二月。壬午朔。皇太后遣公遏必隆、祭端敬皇后。

癸未。遣内大臣伯索尼、祭端敬皇后。

甲午。谕礼部。端敬皇后在日。奉事皇太后、克尽孝道。赞助朕躬、裨益良多。爰遵懿命、追封加谥。一切丧祭典礼、悉从优厚。凡以仰纾皇太后眷悼慈衷。辰朕惓切之怀。并申诸王臣民悲伤感慕之诚。数月以来、办理丧仪。诸凡吉典、皆暂停止。朕念诸王臣民哀思未已。是以驻跸南苑。间幸郊原。聊自宽解。以慰臣民。今已数月。尚守服制。吉事概未举行。臣民咸有惨然未舒之色。朕心反未慊然。今朕在宫中、仍行期年之礼外。其郊、庙、视朝、庆贺、诸大典礼。俱著照旧举行。诸王以下、至军民人等、凡吉庆等事、亦照常行。尔部即行传谕。庚戌。遣内大臣苏克萨哈、祭端敬皇后。

博穆博果尔为世祖第十一弟,死时年十六。清初皇族常领兵出征,西洋人就称为“满籍军人”,所以,陈垣、商鸿逵推测董鄂氏的本夫当为襄亲王。“择吉”所以推后,绝非因襄亲王之死而“不忍举行”。依《清史稿》的“年十八,入侍”观之,她的年龄还长于襄亲王二岁。商氏说:综观官书所记宫闱情状看,第二后孝惠后更因董鄂妃得宠而“不当上旨”。董鄂妃可能是入宫后指配别一皇子,即入宫后又出宫而后入宫侍世祖。这和杨贵妃之受宠于玄宗有些类似。所以,董鄂妃的儿子皇四子如不夭折,那末,圣祖 顺治第四子《荣亲王圹志盖》拓片。(皇三子,佟佳氏所生)未必能继位,宫闱间可能又有纠纷。

天童寺志

《天童寺志》载世祖赐木陈忞御书唐诗一幅,后志庚子(顺治十七年)冬日书,诗云: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孝献端敬皇后董鄂妃-----清朝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此为岑参春梦诗。陈垣《汤若望与木陈忞》云:“唐诗多矣,何独书此以赐僧人,盖是时董妃已卒,多情天子,念念不忘美人枕上,不觉送于老和尚发之。”说得颇有风趣。

清凉山赞佛诗

清初名流吴梅村也写下《清凉山赞佛诗》,记载顺治与董鄂妃的旷古绝恋。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结以同心盒,授以九子钗,

翠装雕玉辇,丹髹沈音斋,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

长恐乘风去,舍我归蓬莱。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

雪膺异凡羽,果马殊群材。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

张宴奏丝桐,新同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

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

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

熏炉佛黼帐,白露零苍苔,吾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

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

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饰;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

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

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

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

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

焚香内道场,广坐楞伽译。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

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

甫望仓舒坟,掩面添凄侧。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

据孟森先生的考证,此段诗的描写可算实录,他在《世祖出家事考实》中引《上海县志张宸传》中的记述,曾命词臣为董鄂氏拟撰祭文,前三稿都不称旨,最后张宸所写祭文中因为有“渺兹五夜之箴,永巷之闻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后谁人?”的句子,福临读后泪下。“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顺治十七年停止秋决,从端敬皇后之志。

从行森和尚的《明道正觉森禅师语录》中,可以知道董鄂妃生前是住在承乾宫,她死后,行森曾多次应召到承乾宫为她上堂或对灵小参。其中有一次,行森念的偈语是:“几番拈起几番新,子期去后孰知音,天心有月门门照,大道人人放脚行。”这一偈触动了福临的心事,他想起董鄂妃生前常参的话头,便以此问行森和尚:“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行森和尚答:“谢皇上重重供养”。

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移至景山观德殿,并在寿椿殿(即永思殿)启建大道场。关于景山道场的情形,行森和尚曾有偈谈到。当日是十月初八,福临亲到寿椿殿,请行森和尚为董鄂妃断七上堂。行森和尚拈香问答毕,说道:“景山启建大道场,忏坛、金刚坛、梵网坛、华严坛、水陆坛,一百八员僧,日里铙钵喧天,黄昏烧钱施食,厨房库房,香灯净素,大小官员,上下人等,打鼓吹笛,手忙脚乱,念兹在兹,至恭至敬,专申供养董皇后。从建水陆道场到“起棺”、“举火”、“收灵骨”、“迎神主”……一直到“断七”,顺治事必躬亲。按说到十月初八过了“断七”丧事也就结束了,但余哀未尽的皇帝在十月十六日及二十七日又在景山两次建陟天道场,十一月初八还在西苑及广济寺同时举办仙驭道场。

《世祖实录》

身世之争

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正史说,第二种是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第三种是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悲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和猜测,先曾说她是明末名妓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顺治弟媳、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前一种说法属于误解,较快得到澄清,后一种意见则绵延不绝,流传至今。

这也是董鄂妃在清初风云人物中占三大疑案之一。

董小宛

《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武侠董小宛》等小说电视剧,均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八艳董小宛。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642),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为什么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

襄福晋

《孝庄秘史》、《少年天子》等电视剧,都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当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5岁。

顺治帝幼年即位,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由叔叔多尔衮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庄文皇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将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立为皇后。这位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尖酸刻薄,并不能体谅顺治帝的苦衷,常常与顺治帝发生口角,小两口的感情并不和谐。因此,顺治帝觉得事事皆不顺心,内心很是苦闷。因为弟媳董鄂妃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妃的丈夫时常领兵出征,也对顺治帝产生了好感。两个情谊相投的人迅速坠入了情网。

关于董鄂妃的来历,官修史书一概避而不谈,唯有《汤若望传》提供了下述线索: “1658年(顺治十五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击。第三位皇后(董鄂妃)所生之子,原定为皇位继承者的,于产后不久,即行薨逝,而这位太子的母后不久崩殂。”

《汤若望传》中还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有学者认为是某个一品或一品以下武职官员)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谁?汤若望没有明说。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那么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妃病逝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但是顺治朝期间又并未设贵妃一职,皇四子也被顺治说成是皇太子。

显然,这里所说的“第三位皇后”与“贵妃”是指同一人,即皇贵妃董鄂氏。她于顺治十四年十月生皇四子,顺治特为此举行隆重庆典,称为“朕第一子”。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妃不但姿容绝代、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3]

相关作品

热门小说

《心经》:秋了/著

《却下水晶帘》:琉璃薄苏/著

《福临我心》:一笑红尘/著

《安静的开始,安静的结束》:蕾云/著

《穿越时空之绝色神偷》第一部:晓丹叮咚1/著

《也无风雨也无清》:莳薇/著

《梦续三百年》:孤单的兔子/著

《怜花落董鄂妃传奇》:良尔之/著

《我是董鄂妃??》:落日余晖/著

《宫萦芬芳》:雾霭凝香/著

《顺治的董鄂妃》:幽梦梦/著

《梦绕董鄂妃》:紫苏薄荷汤/著

《余情回梦》:白水晶—齐齐/著

影视形象

《满清十三皇朝》吴宁饰 董鄂妃

《康熙情锁金殿》翁虹饰 董鄂妃

《庄妃轶事》高建华饰 董鄂妃

《一代皇后大玉儿》戴自华饰 董鄂妃

《孝庄秘史》舒畅饰 董鄂妃(董鄂·宛如)(成年)

《孝庄秘史》杨紫饰 董鄂妃(少年)

《美人无泪》中的董鄂妃(8张)

《康熙王朝》博弘饰 董鄂妃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霍思燕饰 董鄂妃

《少年康熙》韩晓饰 董鄂妃

《紫禁惊雷》朱璇饰 董鄂妃(董鄂·紫薇)

《深宫谍影》袁心冉饰 董鄂妃

《美人无泪》张雪迎饰 董鄂妃(董鄂·宛宁)

热门漫画

《妃·夕妍雪》

秦淮河烟花女子和靖国公生了一个绝色的女儿凉夕,官员原配夫人去世后才接凉夕母子回府,府中有一对儿女,女儿玉妍,儿子费杨古。玉妍妒忌凉夕的容貌害怕她威胁到自己选秀,命下人把凉夕卖到青楼,阴差阳错结果被人利用成了花妖傀儡,幸好被费杨古救回,凉夕不仅容貌比玉妍美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玉妍更加妒忌她,处心积虑的想除掉凉夕。本漫画讲叙了一个华丽的宫廷故事,在那弥漫着胭脂风月的紫禁城中,爱与奇迹涌动的深宫物语。

第一话 紫禁之巅

第二话 凉夕

第三话 玉妍

第四话 千坠变傀儡

第五话 费扬古

第六话 选秀女(上)

第七话 选秀女(下)

第八话 瑞雪献寿图

第九话 白鹤舞

第十话 博尔济吉特荣惠

第十一话 祥云结

第十二话 献舞

第十三话 转眼不同

第十四话 红叶清溪

第十五话 歌行水上

第十六话 青云直上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顺治图册(4张)



舒畅饰演孝献皇...(24张)



霍思燕饰演孝献皇后(20张)



孝献皇后与顺治皇帝(20张)



孝献皇后行状卷一(2张)



霍思燕饰演孝献皇后(27张)



《美人无泪》中...(8张)



词条图片(11张)

清朝皇后

太祖高皇帝 ? 孝烈武皇后 ( 顺治年间剥夺) ? 孝慈高皇后 ( 太宗母 追尊)

太宗文皇帝 ? 孝端文皇后 ? 孝庄文皇后 ( 世祖母 追尊)

世祖章皇帝 ? 废后 ( 顺治年间剥夺) ? 孝惠章皇后 ? 孝康章皇后 ( 圣祖母 追尊)

? 孝献皇后 ( 追尊)

圣祖仁皇帝 ? 孝诚仁皇后 ? 孝昭仁皇后 ? 孝懿仁皇后

? 孝恭仁皇后 ( 世宗母 追尊)

世宗宪皇帝 ? 孝敬宪皇后 ? 孝圣宪皇后 ( 高宗母 追尊)

高宗纯皇帝 ? 孝贤纯皇后 ? 皇后乌喇纳喇氏 ( 乾隆年间剥夺) ? 孝仪纯皇后 ( 仁宗母 追尊)

仁宗睿皇帝 ? 孝淑睿皇后 ? 孝和睿皇后

宣宗成皇帝 ? 孝穆成皇后 ( 追尊) ? 孝慎成皇后 ? 孝全成皇后

? 孝静成皇后 ( 追尊)

文宗显皇帝 ? 孝德显皇后 ( 追尊) ? 孝贞显皇后 ? 孝钦显皇后 ( 穆宗母 追尊)

穆宗毅皇帝 ? 孝哲毅皇后

德宗景皇帝 ? 孝定景皇后

参考资料 1.满族研究.栋鄂部研究.2007[引用日期2013-04-12].

2. 《清史稿·外戚表》

3.顺治帝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的身世之谜.倾城网.2012-12-06[引用日期2013-04-12].

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董小宛。

孝献端敬皇后

清朝追封皇后

姓 董鄂氏

封号 贤妃→皇贵妃→孝献端敬皇后

旗籍 正白旗

其他名号 董鄂妃

出生 1639年

逝世 1660年9月23日 (21岁)

  大清北京紫禁城承乾宫

谥号 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坟墓 清孝陵

显示▼隐藏▲亲属

父亲 内大臣鄂硕

夫 世祖章皇帝福临

夫之父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夫之嫡母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夫之母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夫之元配 废后博尔济吉特氏

夫之正室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夫之侧室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姊妹 贞妃董鄂氏

子 荣亲王

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亦称董妃、栋鄂妃,译自满洲音,非汉姓董[1]。(1639年-1660年),满洲正白旗人《清史稿 卷一百六十七 表七》,内大臣鄂硕之女,死后追赠孝献端敬皇后(Template:Lang-man)。姿色艳美,聪敏乖巧,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其母为汉人。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

生平

关于董鄂妃的出身有各种争议与见解,其中最为人所接受的有两说,其一为《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2]

董鄂氏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3]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即九月二十八日再晋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另一说认为董鄂氏原为一位满籍军人[4]之夫人,因清代命妇需经常入宫朝见伺后妃的缘故,得出入宫禁,与福临通奸,这位满籍军人申斥董鄂氏时,被福临打了个耳掴,羞愤致死,或者竟是自杀而死[5]。但是《汤若望传》只说董鄂妃是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而《清实录》载:“(顺治十三年七月)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后择吉日”。后有人提出这位满籍军人即为福临异母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但是也有学者考证这位满籍军人并非博穆博果尔[6]。但史料并无可靠的直接的关于这位满籍军人即为博穆博果尔的记载。[7]董鄂氏于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1656年10月12日)被拟立为贤妃,一个月后(九月二十九日,西历11月15日)被拟立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日(1657年1月20日),福临颁诏[8]正式册立其为皇贵妃(册封贵妃制向无颁诏之例)。福临后来说她“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是掩饰之词。关于兄纳弟妇,即所谓治栖者,满清初年民俗并不以为恶。但有学者持不同的见解。

董鄂妃入宫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1657年11月12日)生下一个儿子荣亲王,不料未及百日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1月25日)便夭折。顺治追封这位尚未取名的皇子(甚至打算立他为皇太子)[9]为和硕荣亲王。董鄂妃在皇宫内虽极受福临宠爱,但为免遭妒而时时谨小慎微,使其精神极度紧张,加上丧子的打击、以及产后因孝庄太后生病,而不得不勉力伺候,很快病倒(亦可能在十四年八月便已患病)。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病逝于承乾宫,年仅二十二岁。

董鄂妃之死对福临的打击极大,福临“竟至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10]八月二十一日(9月25日)董鄂妃被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简称孝献皇后,而对此,福临“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11]。福临亲自撰写其《行状》数千字,并命大学士金之俊为她作《别传》,辍朝五日以示哀,用蓝笔批答奏章四个多月[12],甚至再萌剃发出家的念头,经各方人士劝阻才未果。三七(阴历九月初十日,西历10月13日),在景山火化,由茚溪行森[13]秉烛,偈语曰:出门须审细,不比在家时;火里翻身转,诸佛不能知。136天后,即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深夜,福临逝于养心殿。贞妃为其殉葬。康熙二年六月初六日(1663年7月10日),董鄂氏与福临合葬孝陵。

参见

顺治帝

注释

^ 至于将董鄂妃与董小宛误作一人亦因一“董”字,孟森等人已证伪。 ^ 昭梿《啸亭杂隶》中一条记载:“近日之栋鄂氏,冶亭制府考其宗谱,乃知其先为宋英宗越王之裔,为金时所迁,处居栋鄂,以地为氏。” ^ 以下时间换算根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 襄亲王博穆博果尔(1642年1月20日-1656年8月22日)。 ^ 魏特《汤若望传》。 ^ 陈垣亦作了考证。 ^ 学者证伪的证据包括,《爱新觉罗宗谱》载博穆博果尔之嫡福晋并非董鄂氏,而是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实录·顺治十一年四月甲子条》载和硕亲王之福晋或夫人并不是命妇,无需入伺后妃;另外也没有史料记载博穆博果尔有侧福晋;清廷在博穆博果尔死后给他以特殊的尊荣,亦能找到其他的亦有说服力的原因;根据董鄂氏之父鄂硕的升迁以及其在顺治十三年闰五月十二日的一次祭礼上竟能排在索尼之前等证据,推论董鄂氏应该在三月之前已经入宫,而此时距离博穆博果尔去世有四个月之久;而博穆博果尔亦有可能死于痘疹。 ^ 诏书略引如下:“朕遵圣母皇太后谕旨,思佐宫闱之化,爰慎贤淑之求,于本月初六日,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愉,逢兹庆典,恩赦特颁。” ^ 亦根据魏特《汤若望传》。顺治称“和硕荣亲王,朕之第一子也”,亦有立为皇太子之意,见于福临《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 ^ 魏特《汤若望传》。 ^ 但追封董鄂妃为皇后已殊违礼数,时顺治之皇后—孝惠章皇后仍在,而嫔妃却先皇后一步得到皇后谥号,已经大大的超越礼制,日后福临所下的罪己诏之中,便有指出此事实属违礼。 ^ 按制,皇帝批答奏章例用朱笔,遇皇帝、皇太后大丧改用蓝笔批答二十七日,皇后之丧则无此制。董鄂妃之丧礼有颇多破格之处。 ^ 茚溪行森,茚溪为号,行是行辈,森是名。茚溪行森(1614年—1677年)字兹翁,博罗人,俗姓黎,廿七岁时出家。其亦在景山寿皇殿前主持了顺治大丧百日的火化仪式。

严格意义上来讲,董鄂妃不是真正的皇后,她的皇后封号里没有“天”,“圣”二字(因为当时顺治帝的正室孝惠章皇后仍在世,嫔妃比皇后先一步得到皇后谥号是不合礼制的,顺治帝迫于压力不能加),且在顺治帝死后也没有系顺治帝的谥号“章”,说明她的皇后头衔没有得到皇室的最终承认。不过她依旧是顺治认可的皇后。 董鄂妃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亦有学者(如张晓琦)提出,《红楼梦》人物元春,即影射董鄂妃。 1664年,杨光先上书《请诛邪教疏》,控告洋人汤若望凭西历计算的荣亲王下葬的日子为凶日,导致董鄂妃不久也死亡,挑起清初“历狱”大案。

参考资料

杨珍·《董鄂妃的来历及董鄂妃之死》,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01期。

影视作品

少年天子顺治王朝:霍思燕 孝庄秘史:舒畅 紫禁惊雷:朱璇 深宫谍影:许娇宁 鹿鼎记:麦飞霏 穿越清宫时代:张可颐

前任: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清朝皇后生卒年份1639年-1660年(册封期间)(追封) 继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清朝皇后(附吴周皇后及追封皇后)

清朝皇后

清太宗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世祖 废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圣祖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清世宗 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

清高宗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 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清仁宗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清宣宗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清文宗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

清穆宗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清德宗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吴周皇后

周太祖 皇后张氏

洪化帝 皇后郭氏

追封皇后

清肇祖 原皇后

清兴祖 直皇后

清景祖 翼皇后

清显祖 宣皇后喜塔腊氏

清太祖 孝烈武皇后乌喇那拉氏# -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清太宗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成宗 敬孝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世祖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孝献皇后董鄂氏

清圣祖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清世宗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清高宗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清宣宗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 -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文宗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其他皇帝正室

清显祖 继妃纳喇氏

清太祖 元妃佟佳氏 - 继妃富察氏

清逊帝 婉容 - 李淑贤

其他皇帝生母

(列出帝王为子)

清始祖 佛库伦

清德宗 醇亲王嫡福晋苏完那拉氏

清逊帝 醇亲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

注:#者为生前被废或身后被剥夺皇后资格。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英雄与美人共存。其中四大美人最为知名,她们都得到了帝王们无与伦比的宠爱。可是,她们都并非能得到真正爱情的女子。包括那祸国殃民的褒姒、赵飞燕等,尽管帝王门对她们宠爱有加,但帝王们如若是知道要以自身性命或者以皇位江山等为代价,这些帝王们还是万万不肯的。就像唐玄宗虽然极度宠爱杨贵妃,但安禄山之乱时,为了保住皇位,还是同意叛军将杨贵妃赐死。这些皇帝,最多迷恋的是她们的美色,倘若说这也算爱情,那么无疑是践踏了这个词了。帝王身边,往往都是佳丽三千,他们很难转情于某一位女子,所以君王的爱情尤其珍稀和可贵。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顺治皇帝无疑是个异端。他的另类,他出生、死亡、爱情、功过,短暂的一生,却都带着传奇的色彩。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顺治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审时度势,更张成法祖制,且倚重汉官,整饬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清代初期从他亲政开始逐渐鼎盛起来。他热爱写诗,并极具才情。他曾写过一首《赞僧诗》是这样的:

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在这首诗里,可看的出这位天子多愁善感,他的浪漫与惆怅,使他不像政治家,倒更像一位诗人。他羡慕出尘脱俗的僧家生活,不留恋荣华富贵、江山皇权。这点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不多见。同时顺治皇帝还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痴情的皇帝。他固执,率性而为,一旦痴迷,则难以自拔。就像他痴迷佛学,深爱董鄂妃一样。因为痴迷佛学,他甚至要放弃皇位,皈依佛门。因为深爱董鄂妃,他可以不顾任何政治影响、不顾天下人的唾弃,最后董鄂妃一去世,他便也不再留恋尘世。关于他和董鄂妃的爱情传说,几百年下来经久不衰。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说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这个版本很快就被历史学家们否决。还有一个版本则真实性比较高,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清代有选秀女的制度,但限制是13岁到16岁,而董鄂氏18岁才进宫。所以可以断定,董鄂氏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进入皇宫的。据考证,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氏16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也因为这个,便注定了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悲剧。顺治皇帝与他第二个皇后大婚时,按照当时清代的规定,王爷们的福晋要进宫侍宴。顺治皇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相识相爱,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因此愤而自杀。博穆博果尔死的同年,顺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可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宠早已超过那个平庸的皇后。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史可查,从为董鄂妃举行隆重的册妃典礼上就可以看出来。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在清代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顺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悦之情与天下人分享,给予董鄂妃他所能给予的极致。可惜董鄂妃一直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更是一病不起,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哭的死去活来,甚至寻死觅活,使得当时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不得不让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杀。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多情天子的欢喜与哀痛,也只能通过这些方式表达。顺治死后,陵墓旁葬着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董鄂妃。

董鄂妃一死,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原本就痴迷佛学的他,更是消极厌世。在董鄂妃去世的当月,他就为自己举行了剃度仪式,据说还取了个法号叫“行痴”,一心想遁入空门。这遭到当时他母亲孝庄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顺治皇帝无奈只好让自己的身边的太监替自己出家。最后,心爱之人的去世,又出家不成,顺治皇帝终于积郁成疾,在董鄂妃去世仅仅三个多月后,就溘然离世。

能让一代天子痴情至此,由此可见,董鄂妃绝非一般女子。那么董鄂妃到底有多美呢,顺治皇帝形容董鄂妃,曾用“妩媚”这个词来形容。也正是这个形容词,让文人墨客们臆想,满洲女子很少有称得上“妩媚”的。董鄂妃的母亲应该汉族的江南人,否则怎么可能生出这般绝尘的女子。可惜,清代存有许多嫔妃的画像,却唯独没有董鄂妃的。更奇怪的是,顺治皇帝本人非常擅长绘画。他的山水画,以及手指螺纹墨画《渡水牛图》都堪称一绝。还尤其擅长人物速写,据说有一次,他看见一大臣,忽然命令其跪下,这位大臣吓出一身冷汗。顺治对他凝目熟视片刻后,取笔当即画了一幅画像,递给左右诸臣传阅,这位大臣转惊为喜,请顺治将画像赐给自己,顺治却笑而不答,随手将画像付之一炬。可见,顺治皇帝的画画甚为不凡。可是,也许是经久失传,或者是其它原因,偏偏没有董鄂妃的画像流传下来,因此,董鄂妃的容颜自然也成了个千古之谜。

顺治皇帝一生,有很多无奈,他壮志难酬,治国理念得不到支持;他无力自主的婚姻,不能把自己最爱的人封为皇后,这些都给予了他无限的伤感。据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顺治皇帝在没有遇到董鄂妃之前,也曾纵情于声色,董鄂妃进宫后,少年天子忽然转了性子,专情起来。正所谓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很想知道,在几百年前,顺治皇帝和董鄂妃那该是怎样惊世骇俗的相遇,谱写了这样刻骨悲壮的爱情故事。两个如此相爱的人,虽然不能活着白头偕老,死后能葬在一起,终也算美满了。虽然董鄂妃的容颜是个迷,但我想,也许她不一定是倾国倾城,顺治所爱的,并不是她的外貌。顺治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便是蒙古知名的美人。却在最后因为性情刁蛮、奢侈无度而落得个被废的下场。顺治皇帝之所以这般宠爱董鄂妃,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据顺治在《端敬皇后行状》中回忆,“他下朝时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品尝。当他批阅奏章时,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她也往往为他们说情。”我想,这些就是董鄂妃能得到天子爱情的真正原因。顺治皇帝如此深情的回忆董鄂妃的往日种种,可见,董鄂妃的离世,确实给予这个少年天子致命的打击。一个女子若是太受皇帝宠爱,在历史上则容易留下骂名。董鄂妃却是个例外,在她陪伴顺治皇帝身边的时候,顺治皇帝从未怠慢国事。他励精图治,安邦定国。反而是在董鄂妃死后,他才万念俱灰。可见,董鄂妃不但是他的红颜知己,还是他精神的支柱,董鄂妃一离世,顺治皇帝所有意志、所有在尘世中的留恋都跟着消散了。

不久前,曾看过凌力的小说《少年天子》,书中描述了顺治皇帝短暂传奇的一生,描述了他的种种治国方略,他所处身的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还有他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更是尤其感人。书中,他们彼此倾慕,彼此相爱。不是因为他是皇帝,不是因为荣华富贵,不是因为世俗的任何东西。爱情在他们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尊卑贵贱。这部小说读过之后,久久都不能忘怀。后来追看由此书改编的电视剧《少年天子顺治篇》,也是近年来电视剧中难得的佳作。剧中痴情的天子,温婉娴雅的董鄂妃,仿佛真是其人一般。对其中一场戏尤其记忆深刻,顺治皇帝问重病弥留之即的董鄂妃“冷吗?”,董鄂妃回答“冷”。顺治连忙给董鄂妃盖上一层被子,又问“还冷吗?”,董鄂妃又回答“冷”,顺治又盖上一层被子,问“还冷吗”,董鄂妃回答还是 “冷”,顺治只好把董鄂妃抱在怀里,可是董鄂妃仍是不断的说“冷”。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几乎崩溃,手足无措,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喊“我没办法了啊”。身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却始终挽留不住心爱之人的生命。那种悲痛与绝望,让我忍不住跟着他一起流泪。

我们生在这个年代,不能亲眼见证顺治皇帝与董鄂妃这一段旷古之恋。但若有转世,也希望这一对不平凡的恋人能生生世世相爱下去。正如《少年天子顺治篇》这部电视剧的歌曲里所唱的:“西风烈,残阳斜,生与死永相别。来去之间,重重叠叠,云中梦中不见天阶。苍茫人生,古来阴晴圆缺。爱过恨过,临行依然不觉。笑声伴泪水,奔流年年月月,此生悲喜难决。但原风雨路上独行夜,你如花,我如叶,如泣如诉。我是飘零叶,此去永相别,来生相逢处,泪难歇。”2007-10-18 02:42

董鄂妃--舒畅&霍思燕

大清历史上,有两名女子我最感兴趣。一位是清入关前太祖时期的叶赫那拉公主东哥,另一位,是与清宫四大疑案之一的顺治出家有莫大关连的董鄂妃。在历 史上来说,这两位的名气不及孝庄,也不及香妃、珍妃,但正因其资料甚少,才引起人无限遐想。孝庄文后的朝服像、便服像都有公诸于世,一个小眼睛,圆脸的中 老年妇人;而对香妃的想像被清东陵博物馆那条花白辫子击得碎不成片,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啊;至于珍妃,本来被她和光绪的爱情狠狠感动了一把, 又被其悲惨结局心生怜惜,结果后来一看照片,只能感叹个人审美观不同且有时代差异,不胜哀乎。

前几日看到粉蝶小襄儿做的两位董鄂妃的截图对比,兴趣大起,霍思燕和舒畅这两版的董鄂妃我都喜欢,这里就对比历史上的董鄂妃来写一贴吧。

舒畅版本董鄂妃:《孝庄秘史》

霍思燕版董鄂妃:《少年天子》



这两版对董鄂妃和顺治帝的爱情,老实说,我觉得都还写得不够。《孝庄秘史》的主角是孝庄,里面主要刻画的是孝庄一生的情,清初的政治风云,只是爱情 的调剂品,但这情又重点是写孝庄与多尔衮的爱情、孝庄与顺治的母子情,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不过是做为孝庄与顺治的母子情的陪衬出现而已。而《少年天子》 则侧重对宫闱政治的描写,如果《孝庄秘史》得一“情”字,那《少年天子》则得一“史”字。相较之下,《少年天子》版更接近史实一些。

《孝庄》里的董鄂妃名叫宛如,《少年天子》版里叫乌云珠,两相比较,乌云珠一名满化些,宛如这两字汉化。历史上董鄂妃真实姓名为啥,俺不知道,查了很多书也没查到。

我个人认为这个名字很符合清朝前期满蒙人家的命名规则,并且这是个很美的名字,“乌云”这个词无疑是个蒙语词汇,我很明 确的知道这个词在蒙语里有“智慧、秀丽”的意思,而在后面加上一个“珠”大约是表示家里人对于这个女孩子很珍惜爱护的意思,也是受汉语词汇意义的影响

其实在满族入关以前,满文老档以及一些其他的历史材料里,女子的姓名基本上都是得以保存的,看过一些老档案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女儿几乎都是 有名有姓的,而他们妻子的姓名也都是有记载的。只是入关后可能因为受到汉族历代历史记录的影响和儒学的熏染,从顺治朝开始正史关于后妃的记录的都是只保留 姓氏和徽号,不复记载名字。

《清史稿》上除了皇后,诸王、贝勒妃及福晋大多都是仅记姓氏而无其名,董鄂妃大约在顺治九年十四岁时被 配予小她两岁的懿靖太贵妃独子博穆博果尔,成为福晋,历史上便记其姓氏董鄂氏。其姓为“董鄂”,而非汉族姓氏的“董”姓,董鄂又称“栋鄂”,为满洲世族。 史书上有记载的顺治帝16位女人(无生育而不列名者不记在内)中,为其生下皇二子福全的庶妃也叫栋鄂氏,与董鄂妃该是一大家子的,只是一般说起这位庶妃时 都用“栋鄂”二字,而死后追封孝献皇后的董鄂妃则统用“董鄂”,想来除了以示区分,也和董鄂妃从小对汉文化情有独钟有一定关系吧。不过也因为这一“董” 字,稗官野史常把明末四大名妓之一的董小宛移花接木到董鄂妃身上,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记得就叫《董小宛》,便是采取的这种说法,当时全盘接收,长 大查书之后才知道被骗,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的人居然能扯到一起,这一传说与当时改朝换代、汉人不满满清统治、自欺欺人有些关系,你满族皇帝侵占了我大 明华夏江山,那又怎地?你满洲皇帝还不是栽在我汉族一妓女手上?如此自欺,和乾隆为汉人一事同宗了。

《孝庄》里写董鄂妃与顺治自小相识,宛如小时在宫中住过段时日,颇得孝庄欢心,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前段故事隐隐有些孔四贞的影子。历史上,顺治在 遇到董鄂妃之前,曾与一女子有过段感情,就是孔四贞。孔四贞为大清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其父孔有德本为大明将领,后金天命年间投效努尔哈赤,封为定南王,驻 守桂林,顺治九年李定国进军广西,孔有德“遁逃无路,闭户自焚”,自焚前手刃其家室,只有一女被家将救出来到北京。孝庄后以孔家全家为国捐躯,特将孔氏孤 女孔四贞招进慈宁宫,封为“和硕格格”,赐以公主身份和名号,这个格格便在宫中与福临一起长大,电视里宛如在宫里那段戏,俺隐隐觉得有那么点影像重合。历史上福临曾想纳孔为妃,被孝庄“满汉不通婚”阻止,后来顺治帝的真命天子出现,孝庄皇太后废除汉女不得入宫的祖制,想冀希望借孔四贞让顺治帝忘情董鄂妃, 也不可得了。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爱情,要说忠于史书的话,那肯定是《少年天子》。《孝庄》里虽然保留了博穆博果尔这个人,却在时间事件上做了改动,博穆博果尔与宛 如的关系仅仅是有过婚约,宛如以完璧之身归于顺治,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如《少年天子》所演,董鄂氏先是嫁与博穆博果尔为福晋,两人做了4年夫妻后才发生 弟死兄占其妻之事:

顺治9年(1652 年),董鄂氏嫁与博穆博果尔为福晋。时年董鄂氏14岁,顺治16岁,博穆博果尔12岁。

两部电视里都是董鄂氏婚前便已认识顺治,他俩到底何时初遇,俺不太清楚,不过俺比较倾向于两人是在董鄂氏嫁与博穆博果尔后才认识,原因便在于清初从入关以前便已实行的命妇更番入侍后妃之制。董鄂氏婚前,俺找不到他俩认识的时机与理由,而在董鄂氏成为博穆博果尔的福晋以后,身为皇帝弟媳的她,按例该轮 番按时进宫入侍,而以她的身份地位(博穆博果尔为太宗幼子,其母懿靖太贵妃娜木钟在“崇德五宫”中位列第三,居麟趾宫,位号西宫贵妃;而当时的孝庄后仅列 “崇德五宫”之末,居永福宫,位号次西宫庄妃),入侍对象该为皇后或皇太后。顺治与第一位皇后“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在皇后宫中遇到董鄂氏的机会不多, 但皇太后那边却是要每天晨昏定省的,两人在慈宁宫认识的机遇比较大些。电视里写早就相识,是为影视剧浪漫需要?《孝庄》里面二人自小认识,可算是青梅竹 马,两小无猜。《少年天子》里顺治先应博穆博果尔请求将乌云珠许配与她,后在看到乌云珠所画水牛图后才后悔莫及,自己亲手把所爱之人、知音之人送给了自己的弟弟,直到顺治在他与第二位皇后的大婚之上第一次正式见到乌云珠,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顺治十年(1653)八月,顺治废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

这位废后,便是《孝庄秘史》里一直与董鄂氏过不去,设计谋害死小皇子的那位皇后。其实她早在董鄂氏进宫之时便已被废3年有余,何来那等威风,那等颐指气使。

董鄂氏与顺治的爱情始于几时,没有明确记载,但推测起来,该当在顺治立第二位皇后前便已开始。

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在孝庄皇太后的坚持下,册立自己的侄孙女—皇帝的外甥女为皇后。就在废 旧后立新后的中间时期:顺治十一年四月,皇太后懿旨福晋、命妇停止入宫侍候。谕礼部:历代以来,五命妇更番入侍后妃之例,所以严上下之礼,杜绝嫌疑也。今 蒙天眷,奄有洪基,内外伦常,首当隆重。朕曾奏请圣母皇太后将随侍皇后及王、贝勒等福晋命妇酌行停止。奉皇太后懿旨:“此言甚是!随我命妇,我自裁定,其 皇后及王、贝勒福晋俱着停止。”……朕钦遵懿旨,特谕尔部明白传谕施行。(摘自《清实录》顺治十一年四月初五日)

这一从关外就存在的制度的废除,显然是针对董鄂氏而来。这第二位皇后,倒是秉性纯朴,沉静守分,可惜顺治帝觉得她木讷不解风情,“顾又乏长才”,《孝庄》里连面也没露一个,只在宛如病时听她与皇帝谈话,才知皇帝又立了新后。这位皇后在历史上倒得善终,康熙三十多年(或四十多年,记不清了,汗)去 世,活得还挺长的。

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博穆博果尔受封襄亲王,随同八旗宿将南行观战。时年董鄂氏17岁,顺治19岁。博穆博果尔15岁。

清初封王极其严格,和康熙、雍正、乾隆以后兄弟动辄封王的情况大为不同。皇太极十一个儿子,除三名早夭、九子福临继位成为顺治帝外,长子豪格、老五 硕塞封为亲王,其余几个兄弟终其一生有的受封辅国公,有的只被封为镇国将军。十子、十一子年纪幼小,老十韬塞挨到侄子康熙即位才获封辅国公,而最小的十一 弟博穆博果尔却在顺治十二年受封和硕王爵,成为继顺治元年封为裕亲王的五哥塞硕后,唯一封王的兄弟。博穆博果尔年仅15,既无尺寸之功,又无特殊表现,却 获如此封赏,真真引人联想。



《孝庄》里的博穆博果尔就一少年富家子,在他身上看不出多少父祖遗风。《少年天子》里的博穆博果尔倒与史上好勇斗狠,一心想要领兵打仗的记载有些契 合。两部电视里博穆博果尔都是自杀,《孝庄》里时跳崖,《少年天子》里是在野外自尽,总之都是死在外面,史书上,这位襄亲王是在家里上吊自杀。

顺治十三年六月初一(1656.7.23),皇太后谕内大臣为皇帝选立嫔妃,礼部遵旨具册立东西两宫皇妃仪注。

六月二十六(8.16)皇帝奉皇太后慈谕,立孔四贞为仅次于皇后的东宫皇妃。八过此事未能实行,最后只有借口孔四贞自幼已许配定南王部下之子孙延龄而作罢。

七月初三(8.22),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薨,年十六。

博穆博果尔的死,与他在事业上的挫折有关,而“帏簿不修”——襄亲王王妃董鄂氏红杏出墙的谣言,更是一重要原因。德国籍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真实记录 了博穆博果尔在知道事情真相后入宫闹场的情节,原文是这样写的: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 竟被对于他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打了一个极其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孝庄》及《少年天子》都对这一幕做了真实的演绎。

七月初九日(8.28),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册妃。皇帝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再择吉日册妃。K!人家老公刚死就迫不及待要夺人之妻,礼部这也太急了吧,没人性哇~

八月二十五日(10.12),皇帝“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同一天,“遣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祭和硕襄亲王。”

九月二十五日(11.11)派内大臣索尼致祭和硕襄亲王。

九月二十八日(11.14)皇帝“又奉圣母皇太后谕:‘式稽古制,中宫之次有皇贵妃,首襄内治。因慎加简择,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应立为皇贵妃。”距立贤妃之时不过1月零三天,马上升为皇贵妃,火箭的速度,乖乖!

十二月初五日(1657.1.18),正式册立董鄂氏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赐以册宝、册文。一切仪典都与册立前后两位皇后相同,并违例“颁诏天下”。

可惜,两部电视里都对这段轻描淡写的过去了。董鄂氏的进宫也是同样的轻描淡写。《少年天子》里以一段画面剪辑表示两人终圆鸳梦,《孝庄》里则以宛如傍晚入宫,顺治帝一段奔跑,宛如一个回眸,两人一个拥抱就把俺们给打发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6993.html

更多阅读

西汉景帝刘启之皇后——王皇后 汉景帝刘启最爱的女人

王娡百科名片 王娡影视形象孝景王皇后(?-前126年),姓王氏,名娡,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史记》和《汉书》均记载了王皇后的生平,但王皇后的名字却是出自唐代司马贞所

从皇后到娼妓——北齐武成帝高湛皇后胡氏 北齐武成帝高湛

她是历史上最有意思的女人,做过最高贵的皇后,做过最下贱的娼妓,她曾口出惊人之言,“当娼妓比当皇后快乐多了”,让无数的正人君子跳脚大骂、痛心疾首,指为淫妇之首,胡氏,她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让人议论至今?胡氏出身高贵,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她

声明:《孝献端敬皇后董鄂妃-----清朝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为网友薄荷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