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欣赏 京剧经典:253《杨门女将》{五版}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 谢谢光临

  



雨中笠翁 欢迎光临

  

京剧经典:253《杨门女将》



  

















  

【剧情】

故事梗概:  宋朝仁宗年间,西夏王举兵侵犯宋朝边境。镇守边关的宋朝元帅杨宗保率兵抗敌,在绝谷——葫芦谷探道时,中暗箭阵亡。情势紧急,孟良之子怀源和焦赞之子廷贵回朝求援。焦、孟二将回至天波府,年满百岁的佘太君正为孙儿宗保50寿辰设宴庆贺。噩耗传来,举家悲痛,朝廷震惊,欲割地求和。佘太君抑制悲痛、率孀居的儿媳、孙媳和重孙文广,慷慨激昂地驳斥了朝廷主和派的谬论。佘太君凛然挂帅,率领杨门女将奔赴边关,抗敌救国。年轻的杨文广力请随军出征,母亲穆桂英也愿儿子上阵杀敌,只是祖母柴郡主担心杨家只此一子,不准前去。余太君令穆桂英母子校场比武,以定去留。结果,在穆桂英的暗让及七夫人的授意下,杨文广用梅花枪战胜了母亲,得以随军来到边关。阵前,西夏王大败,退至老营,凭借天险顽守,并设计欲将杨文广诓进绝谷,借以威胁杨家。其计被佘太君、穆桂英识破。他们根据杨宗保生前绝谷探道的遗言和马僮张彪的陈述,证实绝谷内确有栈道,可以飞越天险,奇袭敌营。穆桂英请求将计就计闯进谷去。佘太君将杨宗保的白龙马赐予杨文广,以壮其行。穆桂英母子、七夫人等闯进绝谷后,踏遍群峰,历尽艰险,几经波折,终于在识途老马的引导和谷内采药老人的帮助下攀上栈道。这时,西夏王已将谷口围住,威胁佘太君,若不献出边关,即将纵火焚谷。太君不为所动。这时,忽见敌营大火冲天,这是穆桂英等渡过天险的信号,佘太君率兵猛冲敌营,里外夹攻,一举歼灭了西夏兵将。 这是一部宏伟壮烈的史诗,是一部激昂优美的民族交响曲。影片保持了原舞台京剧的特色,又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长处,造成了强烈的银幕戏剧效果。 在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时,影片恰当地把握镜头远近、长短的运动和快慢切换,细腻地呈现了人物的复杂的心态。 在布景设计上,影片追求淡雅简朴、虚实相间的效果,使之产生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摄影师在光、色的把握和构图、造型方面,也力求使之具有工整考究而又艳丽明快的民族特色。《杨门女将》取材于中国宋代“杨家将”的故事,50年代末由杨秋玲、王晶华、冯志孝等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青年京剧演员搬上舞台后深受观众欢迎,后为舞台所长演。是一出故事情节完整、角色行当齐备、唱念做打俱全的全本大戏。

京剧《杨门女将》根据扬剧《百岁挂帅》移植。主要相同,京剧本在改编移植时,将扬剧本范仲华改为王强,后面增加了穆桂英探谷等情节。

该剧说的是:杨门女将为保卫国家,放弃个人恩怨,扫荡敌寇的故事,全剧充满爱国主义色彩。

196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崔嵬、陈怀皑,主演:杨秋玲饰穆桂英、王晶华饰佘太君、王望蜀饰柴郡主、梁幼莲饰杨文广、郭锦华饰七娘、孙岳饰宋仁宗、冯志孝饰八贤文、寇春华饰王翔、毕英琦饰采药老人。

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范钧宏、吕瑞明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253《杨门女将》{五版}
导演:崔嵬、陈怀皑

摄影:聂晶

美工:秦威

舞台导演:陈亦秋

副导演:袁月华

演出:中国京剧院四团

京剧《杨门女将》

精彩唱词:

孟怀远:【西皮散板】王文兴兵来犯境,

焦廷贵:【西皮散板】宗保元帅竟捐生。

孟怀远:【西皮散板】三关告急军情紧,

孟怀远、焦廷贵:【西皮散板】披星戴月搬救兵。

穆桂英(王艳):【西皮原板】宗保诞辰心欢畅,天波府内喜气扬。红烛高烧映寿幛,悬灯结彩【二六】好辉煌。想当年结良缘穆柯寨上,数十载如一日情意深长。可笑我弯弓盘马巾帼将,今日里簪翠钿,换红装,去厨下,进寿堂,传杯摆盏内外忙。瞩目关山心向往,【摇板】愿征人青春长在永保安康。

柴郡主:【西皮摇板】人逢喜事精神爽,闭门庆寿慰高堂。

穆桂英、柴郡主:【西皮导板】惊闻噩耗魂飞荡,

穆桂英:【西皮散板】恰好似万丈高崖--

柴郡主:【西皮散板】坠身汪洋。

穆桂英:【西皮散板】痛我夫出师未捷身先丧,

柴郡主:【西皮散板】叹杨家一线单传又无下场。

穆桂英:【西皮散板】禀太君顷刻间发兵点将,

柴郡主:【西皮散板】切不可失常态急坏高堂。

穆桂英:【西皮散板】宗保、我的、我的--

柴郡主:【西皮散板】儿啊!穆桂英:【西皮散板】夫哇!

穆桂英:【西皮散板】我只得强作欢笑迎高堂。

佘赛花:【西皮摇板】为孙儿庆生辰满心欢畅,百岁人喜的是四代同堂。似这等花团锦簇杨门少见,只可惜宗保出征远在疆场。

穆桂英:【西皮散板】眼望着杯中酒珠泪盈眶,痴儿语似乱箭穿我胸膛。一霎时难支撑悲声欲放,我只得吞酸泪把苦酒来尝。

佘赛花:【西皮散板】桂英儿平日里颇有酒量,为什么一杯酒醉倒在厅堂?郡主她支支吾吾精神迷惘,焦孟将吞吞吐吐神态失常。莫不是风波陡起在三关上?这件事必须要细问周详。

佘赛花:【西皮散板】听一言如雷震魂飞目眩,愿孙儿饮此杯神游九天。

赵祯:【西皮散板】一声边报如雷震,愁云似怖罩龙庭。倘若贼兵长驱进,只怕难以保汴京。

寇准:【西皮摇板】站立在殿前传圣命,【流水】晓谕两廊文武臣:可恨那西夏王文兴兵犯境,宗保元帅为国捐生。哪个愿三关御敌挂帅印,请上金阶来见圣君。【快板】往日里封赏把爵晋,争先恐后上龙廷。今日三关风云紧,装聋作哑默默无声。一时之间难复命,何人奉诏退贼兵?低下头来暗思忖,【摇板】到如今也只好到杨府搬兵。

赵祯:【西皮摇板】闷闷不乐出宫门,

寇准:【西皮摇板】我量他扳不过杨府的老寿星。

赵祯:【西皮散板】求和西夏非本愿,怎奈是选将求帅--

王辉:--【西皮散板】难难难。

佘赛花:【西皮快板】说什么无有良将选,说什么求帅难上难。还未出征先丧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要朝中一声唤,这挂帅我佘太君一力承担!

佘赛花:【西皮散板】杨家的先行官天下少见,

穆桂英:【西皮散板】穆桂英抖威风勇似当年。

穆桂英:【西皮流水】你听说西夏吓破胆,我看那王文也等闲。你要求和递降表,我要杀敌保河山。杨家将岂容人信口褒贬?天波府宝剑埋尘锷未残。老太君若是挂了帅,穆桂英就是先行官。抖银枪,出雄关,跃战马,踏狼烟。旌旗指处贼丧胆,管叫那捷报一日三传。

寇准:【西皮摇板】当年威风犹未减,

王辉:【西皮摇板】光杆的牡丹也枉然!

寇准:【西皮摇板】你岂不知杨门女将都善战?

王辉:【西皮摇板】有道是去年的皇历不能翻。

杨七娘:【西皮散板】冲锋陷阵经百战,好似那七郎八虎在世间。你敢把杨七娘--

众女将:【西皮散板】众女将来小看?

杨文广(吕慧敏):【西皮散板】还有俺杨文广英雄少年!

佘赛花:【西皮导板】一句话恼得我火燃双鬓,【原板】王大人且慎言莫乱猜我忠良之心。自杨家统兵马身膺重任,为社稷称得起忠烈一门。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流水】老令公提金刀勇冠三军。父子们忠心赤胆为国效命,金沙滩拼死战鬼泣神惊。众儿郎壮志未酬疆场饮恨,洒碧血染黄沙浩气长存。两狼山被辽兵层层围困,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快板】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可叹我三代男儿伤亡尽,单留宗保一条根。到如今宗保三关又丧命,才落得老老少少、冷冷清清、孤寡一门、历尽沧桑我也未曾灰心。杨家报仇我报不尽,【散板】哪一战不为江山不为黎民?

杨七娘:【西皮散板】你要求和俺不允,

众女将:【西皮散板】出征,出征,快出征。

赵祯:【西皮散板】惊天动地喊出征,忠勇果然在杨门。心有余愧主意定,孤不求和就发兵,你险些误了孤的大事情。【二六】老太君一门多忠荩,甘冒风霜远出征。命你即日挂帅印,率领女将把贼平。但愿你马到功成解围困,早日奏凯回都门。孤在金殿把捷报来等,【摇板】凯旋日孤亲自接你到长亭。

穆桂英(史依弘):【西皮导板】威凛凛换戎装齐跨金镫,

穆桂英、杨文广(徐莹):【西皮散板】我的儿(母)马上英姿果惊人。奔将台躬身拜听候传令,母子们在校场各显奇能。

穆桂英:【西皮流水】适才母子对一阵,我儿武艺果然精。杨门有后心振奋,足慰我夫在天灵。二次再试儿本领,抖一抖当年的老精神。

穆桂英:【西皮散板】小娇儿为出征低声恳请,凭本领上战场娘不担心。我这里暗思忖主意拿定,凭本领比输赢我让儿三分。

佘赛花:【西皮摇板】文广虽小好本领,桂英的心意我看得清。同去三关心放稳,还不谢过儿娘亲。

佘赛花:【二黄导板】乘月光了敌营山高势险,【回龙】百岁人哪顾得征鞍万里、冷夜西风、白发凝霜,杨家将誓保三关。【原板】贼王文凭天险坚守不战,妄想我粮草断进退两难。这一旁飞龙山山高万丈千里远,那一旁葫芦谷陡壁悬崖攀登难。都道那葫芦谷峰绝路断,为什么宗保孙儿他夜探丛山?我料他定有那奇谋妙算,倘若是有栈道,闯谷口,奇兵暗下飞龙山,他后营失守全军乱,我里外夹攻,岂不是一举全歼?【散板】还须要细斟酌再下决断,虎帐内夜谈兵共解疑难。

杨文广:【西皮散板】太祖母快传令容儿出战,

杨七娘:【西皮散板】杨七娘丈八枪一马当先。

穆桂英:【西皮散板】分明是诱兵计须当防范,

佘赛花:【西皮散板】笑王文派人来引我入山。

佘赛花:【西皮小导板】英雄儿女气冲霄汉!【快板】闯虎穴入龙潭气壮河山。轻骑满载众望去,三关安危一身担。我要儿凭智凭勇越天险,不出明晚把捷报传。我要儿乘风举火飞烈焰,笑迎金鼓并马还。临战前传将令张彪进见,【散板】牵过了白龙马再跨征鞍。

穆桂英:【高拨子导板】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回龙】人呐喊,胡笳喧,山鸣谷动,杀声震天。一路行来天色晚,不觉得月上东山。【原板】风吹惊沙扑人面,雾迷衰草不着边。披荆斩棘东南走,石崩谷陷马不前。挥鞭纵马过断涧,【散板】山高万仞入云端。

穆桂英:【高拨子摇板】九回环峰俱寻遍,一夜辛劳未下鞍。四面八方再查看,难道说识途的老马待扬鞭?

穆桂英:【二黄散板】先前既然把路引,为什么此时不出声?走向前来把话论,俺本是杨家将你何必心惊?

采药老人:【二黄散板】贼兵到此我不出声,杨家将进山亲又亲。我装聋作哑太不恭敬,休怪我看不出你是大破天门穆桂英。

穆桂英:【二黄散板】入绝谷寻栈道望再指引,可怜他中贼箭为国捐生。

采药老人:【二黄原板】听说是杨元帅为国丧命,不由得年迈人珠泪淋淋。杨家将保社稷忠心耿耿,数十载东西征南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老汉我听得明来记得清。夫人你继夫志再探绝岭,我也要表一表报国之心。抖一抖老精神我忙把路引,【散板】悬崖上有栈道直捣贼营。

【剧评】

从扬剧《百岁挂帅》到京剧《杨门女将》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杨家将戏曲改编,其进路之一是从老戏《十二寡妇征西》的凄苦悲怆,一转而为扬剧《百岁挂帅》的悲中见壮,再转而为京剧《杨门女将》的慷慨激昂。其间,地方戏特有的传奇色彩和浪漫想象,"人民性"的乐观和坚韧,以及中国文化中"家国一身"且又"轻家重国"的精神传统,加之当时极力宣扬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在在不容许有丝毫悲惨气息和异质成分的干扰而暗淡其光芒。于是各种历史、现实的政治文化因素在此际会,共同促成了"爱国主义"思想主题和艺术境界在京剧《杨门女将》中的"完美"呈现。

杨家将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表现杨家满门忠勇,前仆后继,为国为民抗敌捐躯的英雄气概;二是揭示杨家与薄情寡义的赵宋王朝的恩怨纠葛,以及世代忠良屡遭奸臣陷害的悲惨命运。所以民间对杨家将的态度很明确,既崇敬又同情。

扬剧《百岁挂帅》,由精通戏曲改革的吴白①等人根据传统剧目改编,江苏省扬剧团于1958年在南京首演②。该剧取材于扬剧连台本幕表戏《十二寡妇征西》,说的是西夏王进犯三关,杨宗保阵前丧命,焦廷贵、孟定国二将护灵回到天波府:时值清明节,佘太君带众儿媳去宗庙祭祖,惊悉噩耗,婆媳相继晕倒;太君苏醒后,历数杨家功业,悲愤不已;此时宋仁宗与八贤王前来祭奠,然凭吊是假,请杨家发兵是真,在八贤王的劝说下,穆桂英挂帅,杨家十二寡妇同去征西;两军阵前,穆桂英使用生死相克、阴阳神怪的法术取得了胜利。

此剧在屡经整理改编的过程中,除删去旧本过于哀伤的情节和表演外,主要进行了如下变动:1.旧本演祭奠家族先烈之际又闻噩耗,使得十二寡妇悲上加悲,未免有雪上加霜、凄惨有余而力度不济之嫌,故而吴白听取老演员王金鸿的建议,参考《铁冠图·别母》一场的手法,将清明节祭奠先烈改为庆贺宗保五十寿辰,宴庆之际惊悉噩耗,"寿堂"变"灵堂",如此一喜一悲,加强了人物心理反差,便于细致刻画每个人物的不同心态,同时更能为事态的发展蓄足情势;2.将佘太君历数杨家功业,改为举杯遥祭宗保英灵,此举更是悲中见壮;3.将挂帅者索性改为百岁的老太君亲自挂帅,率众儿媳及文广出征,刀劈王文,得胜还朝;4.删除原本中战场上以"法术"取胜的迷信情节,而增加穆桂英与杨文广比武及老太君在军营中着棋论战的情节③。经过上述改编,扬剧《百岁挂帅》较之旧本的悲哀低沉而更显得壮怀激烈,同时仍承续着杨家将故事的脉络,如实地容纳了各种矛盾冲突:边关告紧,国难临头,急需出兵抵御而朝中无人;天波杨府为保大宋江山,八房宗嗣仅存宗保一脉,不料宗保殉国,杨家仅此一线也无下梢,家仇国恨集于一身;穆桂英为报夫仇,意欲发兵,却又气不过朝廷薄情寡恩,有事有人,无事则弃之草莽;柴郡主要求皇家体谅下情怜恤孤寡,发兵之事另选良将,却又无法劝阻百岁婆婆挂帅亲征;单丁子文广年幼,为报父仇而请求随军出征,更使得太君及杨家上下在"留根"和"出征"之间左右为难,思之再三……总之演出过程中戏情依然很足,而最终还是以天下百姓为重,捐弃君臣矛盾,克服家族困难,全力承当起御敌安民的大事④。

其间最能集中揭示杨家与朝廷的恩怨纠葛的,当数《灵堂》一场戏。闻报宋王及八贤王、安乐王前来祭奠,穆桂英和杨文广退入帘内,柴郡主一人出迎。当问及领兵退敌之事,郡主拒绝道:"眼前杨家是无人了。"安乐王见势不对,便在宗保灵前哭道:"大元帅,国家无人,看来你的大仇难报了!"文广一听按捺不住,不顾母亲阻拦冲出帘去:"安乐王,你说杨家无人,还有我文广呢!"八贤王问起文广武艺,郡主谎称"杨家用留后,弃武习文章".哪知文广少年意气,随即道出真情,请命出征。穆桂英急忙出帘阻止,安乐王一见便说"眼前倒有一人",八贤王心领神会,却故意叹气:"可惜她十年来雄心尽丧,可惜她把世代英名扔到一旁,可惜她眼睁睁看生灵涂炭,可惜她将夫仇付于汪洋!如果那王文贼闻她这样,定笑她老而无用,鼠目寸光。"穆桂英闻言回击。郡主深知媳妇的脾气,惟恐她情急之下招惹祸事,便抢先倾吐了杨家"一门孤寡"的苦衷,⑤直听得君臣三人面面相觑,进退两难。后来佘太君亲自出场,屏退媳孙等人,从容讽谕道:"汴梁城禁军八十万,培植了忠勇将千百成行。万岁你圣明天子尧舜一样,早识得谁人忠勇谁贤良。……我杨家虽说是世代武将,到今天心有余力量不强。战死在沙场上我一家事小,怕只怕外患深,国家败,百姓遭殃。"此言不卑不亢,有理有节,而话里的骨刺却不易消受,直窘得君臣们内愧不已,如坐针毡。在这山穷水尽之际,动不动就自称"卖菜"出身的安乐王说话了:"老太君,我对你说几句良心话吧。他要像你刚才说的那样,也不会来找你啦!……他姓赵的对不起你姓杨的,我知道,乡下人也知道,天下百姓全都知道啊。……这抵御番邦的大事,几十年来,天下百姓,哪一个不指望你杨家,相信你杨家?……老太君,你不要管姓赵的怎么样,快看在天下百姓的份上,就此发兵吧!"此话说中太君心事,当即接旨,应诺发兵之事⑥。

这里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巧妙地化解了君臣矛盾的安乐王"范仲华"的形象。从戏曲片中可以看到,"范仲华"这个人物虽说是个王爷,袍带光鲜,可言语行为压根儿没什么皇室气派。你瞧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走起路来一摇三晃,脸上神情机灵而夸张,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更为标志性的是嘴上那三撮小胡须,一说话便抖个不停,很生动也很滑稽。而正是这个不忘其低贱出身的安乐王,说出了普天下老百姓都能体会到的那番"良心话".他明察双方恩怨,实话实说,干脆撇开了"姓赵的",也不提什么"忠君"、"保宋",单单强调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指望着杨家出兵救国安民,这才说中了佘太君深藏肺腑的忧国忧民之心,毅然挂帅出征。因此这个虚构的历史人物才真是这出地方戏里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他的出现几乎就等于让老百姓迫不及待地跑进戏里来说话了。这与其看作是劝说佘太君发兵的言语策略,倒不如说是借此吐露了民间钟情于杨家将故事的真实动机:君王昏庸,朝廷无能,唯有指望杨家将救民于水火之中。---政权、国家和人民,在此的离合关系已不言而喻,而这分明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生死攸关、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倘若认真推敲起来,这一切跟评论者据以颂扬的"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多少还是有距离的。当然,考虑到宣传和教育民众的迫切需要,这种"距离"往往又为新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所忽略不计。

1959年,扬剧《百岁挂帅》应邀参加了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北京戏曲界观摩此剧后顿感热血沸腾。马少波在赞扬备至的同时,指出《灵堂》"这场戏的矛盾安排不很恰当","极力渲染杨家对朝廷的怨愤和不满","这在《穆桂英挂帅》中所描写的宋王亲奸佞、远贤臣那种情况下是合理的,但在《百岁挂帅》中,宋王仍将杨家将倚为干城,无故不满则缺乏足够的根据","杨家对这样的皇帝如此怨恨,甚至当他亲临祭奠的时候,佘太君竟托病不见,这样反而显得有点'婆婆妈妈',无理取闹了。"因此他建议这场戏的主要矛盾应该放在杨文广从征和杨家"留根"的问题上,杨家将只剩下文广一条后根,因而在从征和留根上存在矛盾是合情合理的,"通过这一番斗争,终于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正是既符合人物性格又表现了英雄气概"⑦。京剧编剧范钧宏等人也颇感美中不足:由于扬剧是以描写杨家与宋王的"内部纠纷"为主,通过解决纠纷来表现杨门女将在大敌当前捐弃私怨、慨然出征的英雄行为,因而笔力主要在《比武》之前,而出征以后的情节就比较简单了。言下之意也是说这出戏的思想境界和剧情安排还不到位,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⑧。

果不其然,同年,中国京剧院的编剧范钧宏、吕瑞明随即根据扬剧《百岁挂帅》进行了极为紧张的二度创作:在吸收《寿堂》、《比武》两场戏并参照其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改写《廷辩》,增写《请缨》并虚构出"主战"的寇准、"主和"的王辉等大臣,并重新构思全剧的下半部,即出征后的《赠马》、《探谷》等场次。总之是把杨门女将对敌斗争作为人物的主要行动,并通过这种行动突现主题,因而这一行动本身必然形成全剧的主线,一切内部纠纷自应作为由这一"对敌斗争"激起的浪花而退居次要地位⑨。奋斗数月之后,京剧《杨门女将》于1960年初隆重上演,一举获得成功,中国京剧院终于贡献出了一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精品".评论界几乎一致公认,京剧《杨门女将》全力以赴地刻画出杨门女将刚毅、坚强、勇敢的性格,突出了她们身上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富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豪壮美,从而彻底扫除了旧本《十二寡妇征西》的低落情绪。10特别是,较之扬剧《百岁挂帅》,京剧《杨门女将》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淡化了杨家与朝廷的积怨、与奸臣的宿仇"等等这一系列从个人恩怨出发的愤激、哀伤的情绪",而代之以更为严峻的"主战"与"主和"之争,这也就使那个特殊年代(所谓"自然灾害"时期)的观众,从剧中人物激扬昂奋的精神状态中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据说田汉看了扬剧《百岁挂帅》之后,曾建议"牺牲更大一些,就会更显得杨家一门忠烈".马少波不太同意,认为这关系到一个戏的性格和风格的问题:"这个戏是根据人民的愿望,从大悲剧发展为正剧的结尾,这里面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想象,不可太落实。……正因为杨家将一门忠烈,人们很希望她们大获全胜。十二寡妇最好一个也不要伤亡,伤亡一个都会改变了此剧的性格,使观众感到遗憾。"11京剧改编者也认为:"百岁挂帅情节本身就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英雄传奇色彩,我们应当发扬原故事寄寓着的感情和理想,突出其爱国精神和乐观精神,因此也不大同意要她们之中有些牺牲的主张,而是企图着力描写她们在艰苦战斗中那种沉勇、豪壮、昂扬、无畏的精神。"要说"人民的愿望",当然是不忍心看到救国安民的杨门女将有什么伤亡,但长久保留在老戏《十二寡妇征西》中的无奈、凄凉与悲怆,同样也是"民意"的见证,令人低回不已。然能由此一转而为扬剧《百岁挂帅》中的悲中见壮,再转而为京剧《杨门女将》中的慷慨激昂,这或许是凭借着地方戏所特有的传奇色彩和浪漫想象、"人民性"的乐观和坚韧以及中国文化中"家国一身"却又"轻家重国"的精神传统的熏陶;而极力宣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理论,也决不容许在任何悲惨气氛和异质成分的干扰下暗淡其光芒。于是各种因素在此结合,共同促成了"爱国主义"思想主题和精神境界的完美呈现。---这样的激情之作,竟是接连诞生并风行于"大跃进"遭挫后的1959年和1960年,既反常也极正常。12

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是,作为此后蔚为大观的一种戏曲现象---往往是在地方戏的基础上改造出京剧"革命样板戏"---的成功先例,从扬剧《百岁挂帅》移植改编为京剧《杨门女将》,其间的继承与变异关系都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后者的改编,可以明白看出像《杨门女将》这样公认为具有高水平的"准样板"剧目,究竟是如何诞生在改编者手中的。且不说《杨门女将》的下半部出征以后着力铺衍出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战斗剧情,完全出自编剧们的精研和巧思;即便在对于前半部分的精雕细琢中,也处处可见改编者试图超越原作思想和艺术局限的苦心经营。

从扬剧《百岁挂帅》发展到京剧《杨门女将》的种种"创举",首先是将君臣矛盾转变为"战"与"和"之争,即朝臣中的"求和"派的出现。而编剧的改编依据和创作意图在于,"从《寿堂》末尾的规定情景来看,天波杨府敌忾同仇、悲愤冲天,出征杀敌似已势在必然。如果在出征问题上有什么重大纠纷的话,恐怕也只有落在杨家与朝廷之间","这就应当寻求在规定情景下可能发生并符合于主题需要又足以造成激烈冲突而促使女将们出征的情节",可是写忠奸斗争"流于一般",写朝廷寡恩又"不甚可信",于是设想在边陲岌岌可危、庙堂挂帅无人的情况之下出现了宋王"乞和"的主张,在这种特定情景下杨门女将挺身而出,"岂不显得更为必要、更有气势、也更能如实地反映朝廷与杨家在危难关头对国家的不同的基本态度吗"?朝廷苟安而乞和,杨家不屈而主战,宋王与佘太君的性格冲突,必然产生'请缨'的情节。根据'戏'的要求最好能出现一些朝臣周旋其间,太君与宋王不必有多少正面交锋,矛盾同样可以激化,'戏'就可能厚实、活泼一些。"于是,编者基于"某些现实生活的影响",设计出了"王辉"这一典型人物:他既非与杨家有仇的权贵,又非私通西夏的内奸,而是一个胆小怕事、鼠目寸光、自命稳重其实误国的老臣。由此也就自然地想到了"寇准"这位在杨家将故事中一贯站在正义立场维护杨家、嘲弄奸臣的机智人物13.而原先在《百岁挂帅》中被人们认为因"矛盾"处理不当而有损于"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的那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改编也就迎刃而解了。只可惜《百岁挂帅》中诙谐有趣、实话实说的"安乐王",那个一举一动便能出彩的老头儿,一经移植和改编就在京剧《杨门女将》中销声匿迹了。

这里,请特别留意编剧阐述中格外偏重的几个词,如立意、意境、境界等等。这些看似着眼于艺术标准的创作意图,在京剧《杨门女将》中却已经表现为"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严丝密缝的接合与交融。《灵堂请缨》一场对民族英雄的精神气质的刻画便是如此。再比如出征后的情节构思,改编者就在两个问题上反复斟酌过,首先是有关杨文广的处理:传统本中有杨文广被擒(甚至招亲)的情节,改编者曾经在这个线索上设想西夏王以此胁迫杨家,佘太君、穆桂英面临着严重考验而凛然不屈,但是"有点落俗",缺少"那种最足以突出忠烈杨门前仆后继、壮志豪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境".还有是如何发挥宗保之死在剧中的作用:可不可以让他死得更壮烈些、更英雄些,同时又能显示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如果宗保有未竟之功,穆桂英和杨文广勇于承继,完成遗志,终破敌兵,岂不更能显示那种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主题思想岂不更为积极一些?于是就创造出《赠马》、《探谷》等重要场次,以杨宗保和杨文广作为一实一虚的两个"戏眼",围绕他们组织一个个险中取胜的战斗情景,岂不既有"戏"又有"人",又合乎要体现"立意"的那种"境界"?16---个中要义也正如改编者所言,"对于情节的涵义,不能作狭隘理解。从情节本身说,它是性格发展的历史;从剧作者来说,它是构思形象、揭露人物关系与性格冲突从而体现主题的艺术手段。……传统戏曲的创作经验和我们写作中的肤浅体会都告诉我们:戏,要有情节;情节要有'戏'.也就是说,要重视戏的思想;同时,也要重视戏的情节。---有思想的戏,总是通过有'戏'的情节表现出来的。"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戏","有戏",显然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娱情遣乐之"戏"了,而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爱国主义的人民新戏曲"(田汉语)17,成为了某种艺术水准更高、思想意义更大、表现形式更新的"现代戏曲艺术".而这里的"思想",原本可以和"艺术"彼此交融、共同提高的"思想",在更多的场合已被有意无意中当作了"政治"与"革命"的代名词。

有意思的是,如今再看京剧《杨门女将》,只觉得演员阵容齐整,满目锦绣,特别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众位女将,一个个美轮美奂;如此一来,在我的直接观感上,反倒盖不住洋溢在《百岁挂帅》中令人血热沸腾的那一派野气、生气和豪气。与此同时,原本所预计的,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在人们内心激发起的慷慨豪情,恐怕也就在观众单纯"审美"的直感作用下产生了稍稍的偏移和间离……此中得失,殊难一语判定。

京剧《杨门女将》,1959年由中国京剧院首演。说的是,百岁的佘太君为远在边关的孙儿杨宗保操办五十寿宴,忽闻西夏王率兵侵扰,宗保不幸边关阵亡;朝廷震动,意欲求和;佘太君等人强抑悲痛,驳斥朝臣中委曲求和的谬见,灵堂请缨,挂帅出征;杨文广亟欲随军同往,祖母柴郡主担心杨家只此一子,不准前去;太君命桂英与文广比武以定去留,在桂英暗让下,文广比武获胜,终得出征;边关对阵,西夏王败退,却设计欲将文广诓入绝谷,太君、桂英识破其计,乘机闯入葫芦谷,按照宗保遗愿寻找栈道奇袭敌营;在采药老人帮助下,桂英攀上栈道,奇袭成功,举火为号,与佘太君里应外合,大败西夏军。导演郑亦秋,音乐设计张复,舞美设计赵金声。杨秋玲饰穆桂英,王晶华饰佘太君,冯志孝饰寇准,孙岳饰宋玉,刘棋、梁幼莲饰杨文广,郭锦华饰杨六娘,寇春华饰王辉,毕英请饰采药老人,李嘉林饰西夏王。1960年拍成彩色舞台艺术片在国内外发行。剧本于196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后刊载于《人民戏剧》1977年第12期。见《中国戏曲志·北京卷》,第245页。剧本另见《戏曲选》第六卷,第79~140页。

诸葛文谦:《一门干城浩气长存---试谈〈杨门女将〉改编的成就》,载《上海戏剧》1960年第11期,第13~15页。这正如范钧宏所说:"最初的作者规定了一个西夏入侵的历史环境,并把抗击侵略的重担放在十二个年老退休的寡妇身上,正是企图通过这一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来颂扬杨门女将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当初也曾渗浸着一些悲惨低沉的调子,但是这种一门男儿死亡殆尽、妇女稚子相继而起的英勇卫国行为,又是多么豪壮!而百岁元戎跃马临阵,十二女将挥戈杀敌,又是多么振奋人心!这种行为和这种性格的豪壮美,概括了我国人民不可欺侮的民族性格的真实。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更是我们一直为之激动、憧憬的。如果确定把这一行动作为人物的主要行动,并围绕着它来组织情节,描写杨门女将刚毅坚强、机智勇敢的性格,那么,'一门忠烈'的英雄形象可能更为动人;她们身上所体现的足以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也可能更为强烈了。"(《情节---〈杨门女将〉写作札记》,《戏曲编剧论集》,第214页)

当时正值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百姓生活艰难,全国士气低迷,因而无论上下,都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剧目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除了扬剧《百岁挂帅》和京剧《杨门女将》二剧本身的艺术成就之外,这或许也正是国家在经济困难的一年之内竟肯耗资连拍两部同题材的电影戏曲片的主要原因吧。同样道理,其间还拍摄了京剧《穆桂英挂帅》(1959)、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等剧,而《杨门女将》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分别获得了第一届(1962)和第二届(1963)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

  

1.京剧《杨门女将》董圆圆 史依弘 袁慧琴 胡璇 李红梅 范乐新 李军 张克 张建国 严庆谷



2.京剧《杨门女将》中国戏曲学院



3.京剧《杨门女将》国家京剧院



4.京剧《杨门女将》李炳淑 王梦云



5.京剧电影【杨门女将】(主演:杨秋玲 王晶华)1960年出品



  

  點擊欣賞京剧:254《节振国》

  

2011年12月8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6888.html

更多阅读

戏曲欣赏 京剧经典:521《罗成》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

戏曲欣赏 京剧经典:500《祥梅寺》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

戏曲欣赏 京剧经典:441《借东风》{二版}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

戏曲欣赏 京剧经典:332《三娘教子》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

声明:《戏曲欣赏 京剧经典:253《杨门女将》{五版}》为网友舊物识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