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禅定 科学禅定视频

第一篇:生命诚可贵

当把毒药含在嘴里,趴在山顶一棵大树叉上,绝望地看着渐渐西落的太阳。此一去,便与家人和心中永恒的挚爱永远隔离!不会再感受到脚踢到石头时火辣辣的疼痛(因为在经历第一次死亡后,感觉那是一种生命的享受);不会再看到母亲的微笑;不会再有于心爱的人面前无限的愉悦和清风拂面时清爽的感觉。

人活这一辈子到底有什么意义?什么是生命?为什么宇宙中会有“我”的存在?100年后每一个人都要死去,早死与晚死有什么区别?我不断思索着这些问题,好像要给自己找些安慰!我多么珍惜在宇宙中的唯一一次生命啊!多么不情愿死去!然而,我看不到任何能够活下来的希望!

不知不觉中月亮已经升起,由于漫山白雪的映照,深山中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相信古代不知有多少人看着这个月亮而“憋屈”(每一个人临时死前都会有一大堆的未了心愿)地死去,不知他们现在去了何方,现在好吗?寒风再次袭来,我将密封好的毒药从口中吐出,再次装入衣袋中!

这不是小说,更不是剧本。这是真实的我最后一次练习自杀(想想真实理智地去死,有多么痛苦而又毫无办法)!在徒步回家凄厉的寒风中,当再次高歌一曲《霸王别姬》终了,心中想的不是来世称雄,而是如果有来世定然会找到她——我心中美丽的姑娘!

1997年5月,似乎某有种预感,在一本书中我看到一句话:“每日晨吸一千数,定能摧坏其非时横死”。这句话是500年前一位西藏圣哲宗喀巴所说。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每天早晨能够“清净专一”地数呼吸一千次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免除一切横死(横死:掉悬崖之类的意外死亡)以外的死亡——就是说不会因为得病而死。反过来说,是可以治愈任何疾病的意思。

这句话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引导我开始追寻什么是“风瑜珈”?当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后得到的答案是:瑜伽在古印度是协调身心的修持之术。本意是“马车的套子”,意思是要像马车的套子控制马一样控制自己的“心意”。风瑜伽就是通过数呼吸的方法而使自己的“心意专一”。当人的“心意”聚焦到极高“亮度”后,就会显现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宗喀巴又说“初宜专修,后可随宜”。就是说用一种门径:即用数呼吸的方法使心意达到“高度专一”后,可以用这种力量做很多的事情。就如一个体育健将也可以在很多的体育项目上取得好的成绩一样,而宗喀巴所说的就是用这种力量维护人体健康会起到“奇效”的意思。之后宗喀吧又语重心肠地说:不知风瑜伽,或知而不修,彼为众苦逼,生死可怜虫!说明他体验到了静定中,身心获得的无法形容的愉悦和力量。

实际上,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古印度瑜珈术的基础上进行禅思,修成正果,创立佛教的。佛祖将瑜珈术予以创造性发展,最终完善出了这一用来“悟道”的工具——禅定(藏传佛教多称瑜伽)。佛祖对禅定的力量也给出了相当明确的一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在佛祖悟道后49年的传教生涯中,向其徒子徒孙讲述(绝大部分的佛经讲的就是如何修习入定)的就是他所创立的禅定方法。这一方法数千年来指导了无数人修禅入定,由定生慧而“悟道”。 那么,这件事情是真的吗?真有这种事吗?当时我也不知道!不过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大德高僧和文人墨客,都对佛学禅定有过很高的造诣。我们比较熟悉的如李白、苏轼,杜甫也仅仅是沧海一粟。那么宗喀巴何许人也?宗喀巴,是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是一位在五百年前显过“无数神通”的大活佛。

人在绝境中还有怀疑和选择的时间吗!无论如何为了生命还有什么好损失的呢!由此我开始修习风瑜伽,继而追究到禅定。又用科学释解了禅定的本质,探索出了科学修习禅定的方法。最终,经过永不绝望的努力,我获得了禅定这种极强的“心理力量”。依靠对生命科学、心身医学的理解,结合禅定力量,经科学地运用,最终我治愈了顽症,创造了所谓的“生命奇迹”。 我们的生命与树木、岩石和天空的云,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东西——本质上为不可分辨的原子、电子、质子等。唯一的区别,就是人有“心灵”,就是有能够感受痛苦、爱和快乐的那个东西。无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瑜珈术,以及其后逐渐成熟而达到极致的佛学禅定,还是道家的“内丹炼养”,以及把禅定加入中医文化创造出的“气功”,都只是对“心”这个东西的操作。而“心”是什么?“心”有多大的力量呢?而又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呢?

第二篇:心身健康的效能性

我这个人从娘胎里就带着磨难。因为是母亲节育后怀的孕,所以我一生下来就被叫做“偏得”——就是意外得到的意思。因为母亲怀孕时,我已有三个姐一个哥,所以母亲又几次去打胎,最终都是因缘巧合的未能如愿。可以说,我的生命磨难是从娘胎里就带来的!妈妈说我生下来又黑又小,由于是在寒冬半夜降生,父亲当时就把塞进了一个他曾经穿过的大棉袜子里,这个袜子就是我来到人间的第一件外套!

自从生下来,我就不间断地生病,成为了家中打针吃药最多的一个人。所以哥姐们给我起个外号叫“病包子”(有意思的是十年后,奶奶又叫我“十不全”)。所以在2000年之前,我的身体是十分糟糕的,免疫力十分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和拉肚子,而且每次得病的时间也比别人长得多。

自2000年至今整整7年的时间中,对禅定这种心理力量的科学运用,让我再也没有得过一次感冒,发过一次烧。实际上,我知道一年中发一两次烧对人是很有好处的——每次发烧身体都会作一次“大扫除”,即免疫细胞会同时将潜在的病毒、细菌、癌细胞和坏死的细胞统统清除掉。故在2003年春,我根据以前的经验,给自己应用了大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只可惜,高烧只持续了3个多小时(实际在医学上这是错误的行为,因为此“烧”非彼“烧”)。

要说引发感染致也只现过一次。2004年秋,我随朋友的公司出差,由于昼夜不停地紧张忙碌,突然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咽喉发炎肿痛。当天晚上就与公司的人说,我要休息一会。之后进入禅定,运用禅定拥有的强大的心理力量,激发免疫系统超强发挥功能,进而杀灭病毒。从6:50 分至9:10分出定。出定后吐了一口黄黄的浓痰,就完全治好了。然而以前这种情况,至少会打一周的点滴,也许还会引发其它一些感染什么的。

在医学上,我们如果得了一次感冒,机体免疫功(特异性免疫)能至少需要三到七天时间来做出反应。想想我们有时晚上睡前好好的,当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就引发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导致声音嘶哑什么的,一般都会经历一周左右的时间,才会逐渐好转。这种情况古人早已总结为:“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

再想想我们有时经历一夜忧愁而导致身染重病的情况,一夜受寒导致感冒,再到“一夜愁白头”,可是我们一直以来就没有将一夜治愈疾病的力量运用出来。而这样的力量是存在的。就如反物质的存在,一开始只是推断出来的一样。人的心灵既然有其负面的能量——“一夜致病”,当然也有其正面的力量——“一夜治愈疾病”。而这种强大的力量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式获得。

对一项技术的描述和应用,实在是很难用数千字能够描述清楚的(比如绘画,制造汽车和体育技能)。需要不断的领悟和实践,所以有缘看到这句话、对科学与禅定感兴趣的朋友,记住这个网址,经常过来交流交流,留下你的问题。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所谓“奇迹”,每个人都可以创造!

第三篇、揭秘“潜意识”有超潜能吗?(1)

我们需要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心灵,思考科学,思考禅定。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需要将所有摸到的(象腿、象鼻、象耳、象肚皮)总和起来,我们才会知道“它”是什么!在我追寻通过心灵治挽救生命的时候,看到最多的(大肆宣染的名词)就是“潜意识”拥有强大的潜能。那么到底潜意识能带给我们什么?什么是神秘的催眠?什么是暗示的强大力量?

我曾在思考什么是“暗示”时,拿着一块砖头问别人(后被视为“疯颠人”):它暗示着什么?。此时,你看到这里也定然会“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用两年的时间去学习心理学,生理学,大脑科学,才搞真正搞清楚“暗示”是什么。这就像一个人不可能直接考博士,需要有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一样。

真理往往很简单,但我没有说容易得到!事物往往很清楚,但要想说清楚,让人明白,则需要技巧和你的探索!我会层层深入的告诉朋友们为什么,以及是什么?

宗喀巴(请看其他文章)只告诉我“如何去做,之后会得到什么”。大多心理学书籍也只说“应当如何调节心理,然后你将如何健康”。可是在研读了大量心理学书籍后,我感到很失望:找不到有效确定的方法,能够让通过激发心理力量治愈绝症。

比如说:医生、报纸都在告诉你平时多吃猪、牛肉是得冠心病和脑血栓的原因。可是没人告诉你为什么?所以很多人都停留在“知道”上,还是在不顾一切地修筑着“死亡之路”。当你知道牛、猪的体温是39℃,而当体温是37℃的人,大量进食牛、猪的脂肪(牛肉或猪排骨)后,这些适应39℃体温的脂肪酸就会由液体变成固体(看一下你家餐盘上凝结的猪油薄片),在血管中滞积,这样血液就变得粘稠,使流动变得滞缓。不知什么时候,一个常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大结块”,像一个“定时炸弹”脱落下来时,就会顺着血液流到更细一些的血管中:当堵塞脑血管时,人就会得脑中风(造成偏瘫,说不出话来的原因);堵塞心血管时,就会得心肌梗死。

而鱼的体温同其周围20 ℃水的温度差不多——我们不但叫它冷血动物,还经常用冷血动物来指责别人。鱼油在人体内不但是液体,而且“活性”极高(如果你摇晃一瓶汽油和一瓶水,你就会发现它们的“活性”是不同的——零下5度会使水成冰,而汽油却不会),会溶解、冲洗掉附着在血管上“猪、牛”留下来的结块,结果就清洁了血管,人就会变得更健康。所以多吃鱼是很有好处的。我这样解释后,你是否对为什么要少吃“红肉”,多吃“白肉”有一个基本概念了呢。而我在追寻如何激发心理力量时,却没有感到有这样“实在感”内容的解释。

现在我们就来解析一下潜意识。什么是潜意识?创造这个名词的弗洛伊德如是说:“某些心理成分,例如,某个观念,一般都不是持续地有意识的。观念更显著特点是其意识状态非常短暂;此刻有意识的观念,一会又不是有意识的了,但在一定并不苛刻的条件下,它又会出现在意识中。在这期间,它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说它是潜在的,意指它具有随时进入意识的潜力。”

在我学习和寻找潜意识的强大力量和如何运用上,看到的同今天大家看到的一样多。比如:潜意识的潜能是意识的10万倍;爱因斯坦也只开发了潜意识的2% ;意识只是冰山的一角等等。我们看到的“潜意识”只是一种思考能力,而用来治病也只是说:通过不断的对自己暗示,就会使意识变成潜意识而在暗地里杀灭病菌,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无上之路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我来说,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让人痛苦的摸不着“实际”。

第四篇:揭秘:“潜意识”有超潜能吗?(2)

当有人说一个“东西”太棒了!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东西适合他的口味。但是,我们要了解的是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以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实际用途?而不是出于某一个特定的人认为这个“东西”对他有什么影响。一般我们所谓的“见解”是建立在习惯基础上的——建立在一个人预期、设想对他自己方便的事情的基础上的。对一个人来说是神奇精妙的事情,也许对另一个人是愚蠢可笑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秉持科学的态度去分析验证一个“东西”。如果你想获得一种能力,即能够检验是精妙或可笑的能力,而又不经过实践,不接受训练,那是办不到的。当你悟到了奥秘,你就获得了知识,获得了超凡的理解和力量。科学禅定简单分为“秘诀”和“指要”两部分。

首先,“秘诀”必须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渐次开示。倒不是卖什么关子——就如同我们上小学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的课程是不同的是一样的道理。不过,只要你愿意领悟我的文章,慢慢“咀嚼”,在一个恰当的时候,科学禅定的秘诀自然就会呈现在你的意识之中。

其次,科学禅定的“指要”,就是要看到“禅定”在科学上是什么?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去除迷惑。指要,可以指导任何有意愿用科学对佛学禅定进行理解以及探索的人。

比如说:有一个朋友在我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宗喀巴所说的:“每日晨吸一千数,定能摧坏其非时横死”。就开始每一天早晨数自己的呼吸一千次,以为只要数够一千次呼吸就会拥有“定能摧毁其非时横死”的能力。

实际上:第一、宗喀巴之所以在早晨数呼吸,是因为早晨对他来说是方便的——从信仰和时间上。而并不是说早晨有什么“宇宙能量”。所以说,一天24小时都可以——只要对你时间方便。当然有些时间是忌讳的。比如饭后半小时:因为腹中饱食的刺激会让你静不下心来。而道家对这一点也有两句精辟的论述:“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这两句话也并非神乎其神。只是说,吃的过多有害健康,饮食协调适中为好。

一个现象很容易说明:就是在自然界中只有人类这样的“高级动物”才会因吃得过饱、过撑而受罪。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曾经因为吃得太饱(或吃的不舒服)而痛苦过哪!你觉得其它动物会吗!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今天人类饲养的供观赏小金鱼的死亡,多数是被撑死的(你听说过有被饿死的金鱼吗)!

第二、一千次呼吸,指的也只的是时间的长短,而不是一定要数到一千次就会怎么样了的!人的自然呼吸每分钟约15次,所以一千次呼吸只是指66分钟(古代的半个时辰)。

第三、数呼吸是必须要经过的,也是一个最终要舍弃的“台阶”——你无法越过第一层基石而将脚直接踏到第二层基石上。数呼吸不是让你单纯地去“数呼吸”——实际你数不数,呼吸都在,数它干吗。而是用数呼吸的方法训练心意逐步“入静”(聚焦心意)——为达到“入净”做好准备。记住:入静不同于入净。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如果你没有深刻的领悟,就会被表像所迷惑。宗喀巴说的没错,而你要看到背后的,真正实际的东西是什么!

又比如佛学中的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同心理学中的:“ 意识、辅意识、旁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下意识、外意识、超意识”等等。其实都只是“名词”。有很多人都像陷在泥潭里面一样陷在这些“名词效应里”爬不出来——活生生的被搞死!科学禅定的指要就是要一点一点地将这些“东西”切出来。

正所谓:“砂锅不打,一辈子也不漏”。科学禅定的指要,就是要突破一些“框框”,掀起一些古人“造作”出来的“盖头”,将“砂锅”一一打破!

科学禅定指要之——(续)潜意识有超潜能吗(2)?

潜意识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潜意识能带给我们什么?为什么说潜意识同意识不是一个东西?潜意识与佛学本心又有什么关系?

一个机械制造工程师的技术与他对发动机内部的构造和轮子之间运转原理的熟悉程度直接相关。那么我们大脑内的“轮子”是如何一个带动另一个的?

首先,我们非常实际地来看一下你的脑中有什么?无论如何你的脑壳里只有一个东西——神经细胞。一个成人的脑中约有1千亿个神经细胞,不过你刚生下来时有2千亿个神经细胞。是大脑为了更好地记住周围的“事情”而剪除了一半的神经细胞。所以从一个方面来说,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决定了你是“谁”。

超级复杂的神经网络:



其次,每一个神经细胞和附近的神经细胞之间存在着几千到几十亿个突触连接——形成一个宇宙中最复杂、最精密的超级网络。这个神经网络通过减弱或增强彼此间的连接而形成记忆。每次新鲜的体验都会导致这些细胞按照某种方式排列——形成所谓的神经程序或说认知模式。而神经细胞则将立即加强这种排列之间的连接,以便日后能够很容易地重新激活这一特定的神经程序。当一个外界的刺激触动这个网络的一角时,记忆中的整幅图像就会复苏,同时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如:你看到山楂,就会流口水,而婴儿却不会,因为他还没来得及“学会”。这就是我们大脑内神经网络拥有的超级能力。潜意识不会存在于大脑之外,更不会存在于单个神经细胞中。而是存在于神经细胞之间联系的模式之中。

此刻你回忆一下,父亲对你最痛苦的一次责骂…………。我没有让你回忆时,这段神经程序潜藏在你大脑神经网络中。我一说,你就会即刻想起并呈现在你的意识当中。所以,我们将有能力呈现在意识中的“东西”叫做“潜意识”。从一个很实际的角度来讲:潜意识就是记忆,既是神经程序。

潜意识对我们有什么用?又为什么说它决定着你的痛苦、快乐甚至命运呢?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害羞吗?是记忆、是潜意识让你害羞的吗?害羞是你学来的吗?害羞是你一生的习惯吗?

轻轻碰一下含羞草,你会看到它的叶子会迅速卷起来,这是植物经过几百万年进化来的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反应。我们的祖先在看到野兽时,为了躲避危险就会隐藏在石头后面。这是我们人类习得的“自我保护的反应”。而这种保护反应一旦过度表现,或是表现在不应当表现的地方就成为行为障碍疾病。比如说:“我们的祖先遇到野兽时、今天我们横穿马路时感到紧张害怕是有益的反应——因为古人早已懂得征服危险,不如躲避危险。但是,假如我们是在家里、公园里休息,而汽车行驶在公路上,那这种反应就是过分的、有害的。这样的反应即是恐怖症——无故就会感到的,不符合理性的恐惧。

如果这种“自我保护性反应”由于我们小时候父母的痛责而被加强、泛化(泛化:比如当你发现你将一个虫子同白菜一同“咀嚼”吃进肚里后,在一段时间内,你就会对包括白菜在内的很多蔬菜都“不敢兴趣”)的话,就会让我们逐步“学会”不敢轻易说话,在众人面前感到不自在的种种“害羞反应”。这样的反应一旦形成、加强,就成为了习惯,成为了伴随你一生的所谓“性格”。实际上,性格真是一个顽固的东西:你看夫妻一辈子都在试图改变对方,可结果是——没有。

生活在经常被奚落、责骂里的家庭环境里,一个孩子很容易就会形成害羞行为——大脑内相应的神经程序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这样的联系就好像雨水在高山上冲刷出来的沟渠一样,会越冲越深。害羞反应过于强烈就会成为“行为障碍疾病”。

实际上,包括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开朗、快乐的性格,都是大脑内形成的神经程序的表现,既是所谓的潜意识,或者说是记忆。今天折磨着的你,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你自己。

所谓的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无上之路。也只是说:在白天不知道那一个环境刺激(来自朋友的语言、电视、书籍等等)激活了一段“尘封已久”的程序。因为白天无暇顾及去思考,有些也是不愿意回顾的痛苦往事(失恋等)。可是这段程序既然被激活,肯定要运行、活动一段时间(比如:你正在吃饭时,有人向你碗里吐了一口痰,你将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地想多长时间哪?恐怕晚上做梦都会觉得恶心)。那么到了晚上,失去了外界所有刺激的影响,处于非清醒的朦朦胧胧的状态,大脑自己就会“疯狂”起来,让你体验莫名其妙的、不可思议的情景!

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条件反射的结果,对我们环境中的刺激物都在做着重复的反应和可预见的反应。真实的你所经历的从小到大的环境迁移默化地造就了你的性格,造就了你的命运。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此刻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过去“制造”出来的结果。

为什么说潜意识也只是“程序”,而意识在本质上却是另外一个东西?意识、潜意识与佛学本心又有什么关系?如何编排潜意识程序去除疾病,让自己更加健康,更加快乐,更加开发智慧,更加聪明?

你感受到的“第六感”到底是什么?梦真有预测未来的功能吗?

第五篇:禅定中我看到“神”了吗?

有人不断的问我:你在禅定中看到了什么?开天眼、天耳等等神通了吗?有很多朋友,通过气功等等的修炼,谈论自己进入了什么“超境界”,看到了“魔鬼、菩萨、地狱、天堂和一些奇异景象。那么人们看到这些奇幻是真的吗?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奇异景象?这些“神秘莫测”是“心魔”还是幻觉,亦或是“境界”。而我又看到“神”了吗?

请看网上的一篇文章:

“(我的一位佛友(念佛)昨日从二楼跳下,幸好无大碍,但情绪处于躁狂状态.很不稳定.。分析:近日,这位佛友因为助念及与被助念者亲人一样的关系,也因为至诚恳切的缘由,感应道交,出现了境界,持续了较长时间.大概是长时间停留在这样的境界,有所着相,执幻觉为实有,入了心魔.请教各位善知识,如何对治?万分感激!南无阿弥陀佛! 地址:http://my.clubhi.com/bbs/661543/10/5190.html#)

在看所发表的如何对治:(降伏心魔的妙决:第一,你要相信众生本性都是佛性,佛是平等本性彻底显现的众生,佛佛之间平等没有差别。第二,你要相信三世因果。要相信现世的任何苦乐都是过去行业的因果报应,现在的行业是未来果报的原因。不要相信有能够超出因果之外的众生,也不要相信有不能改变的因果报应。世界没有主宰也没有命运,一切都是自造业自受报。业力正在受报,佛也不能帮你改变,但你自己却能改变,最起码可以改变报应的程度。第三,你要相信缘起性空。没有任何什么不是互为条件而形成,各自都不存在一丝毫本有和固有的属性,也就是不存在自性。第四,你要相信涅般解脱终究只能依赖正确的智慧,没有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信靠自己或者别人的神通。没有神通,完全可以得到解脱。一旦信赖神通,就会被别人的神通所干扰。Z第五,你要相信三宝是人间最大的福田。因为三宝度世所能积集的福报是无量的,护持三宝的福报也是最大的。这不是神力的作用,而是因果。不要小看商贾在佛前因贪而一拜,那因果福报也已经远胜于以慢心自修善业。第六,你要相信六道轮回。善恶业力的大小,决定你转生六道中的呢一道。而积集善恶业时所形成的习气,造成你转生到六道轮回中的具体形态。但如果能够涅般解脱或者往生佛土,就可以跳出轮回。轮回众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但可以涅般http://bbs.lhxy.org/read.php?tid-5969.html7*)

在看一处:…….. 心中的八万四千烦恼魔军,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如何对治自我的心魔?般若的慧剑,一念的灵明,便能不动干戈而天下平。心非善恶,善恶由心,心之力量,何其大矣!)”

请问,你能感受到一种解决“心魔”的力量吗?坦白地说:我是感到迷芒的。在死亡绝境中,为了突破迷惑,修习禅定,我也曾拜访过包括和尚、尼姑、居士、道士、大仙和神秘主义者不下1000多人。都在大谈特谈“四禅八定,六大神通”,让人一下子彻底崇拜!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给我一个明确、肯定、有用的东西。

佛祖释迦牟尼在八正道中将正见列为第一,足见其重要性。正见,很简单就是要使自己有正确的见解。而佛经当中的“正确见解”又有几个人能够用终生去领悟、实修、验证的呢(而关键是实际验证开悟,而不是放空炮)!如果我们单单看一下翻译佛经有多难,就可以感受一点佛学的深奥了。

南北朝时代的鸠摩罗(是秦王苻坚派出二十万大兵,消灭了两个国家,到印度请来的大法师),在翻译佛经时,与很多参加的人讨论再讨论,字字斟酌,往往为了一个字,讨论了几个月才确定一句佛经。而唐代玄奘法师(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的译经院里,拥有三千人之多,包括在家居士、出家和尚,集合了全国有智慧、有学识的一流人才,共同思考、讨论、研究,目的只是为了将佛祖说的经文中的“深意”表达的更接近一些。

而我当时为什么要四处寻找一位大师来学习呢?那么自己看书修习佛学禅定可以吗?你可以到书店看一下关于修习禅定方法的书籍自古以来就是“汗牛充栋”的。而如今更是多得要用汽车拉都拉不完。

我可以做一个比喻:比如一本非常好的技术方面的书(如医疗、烹饪等)同拥有这项技术的人是不一样的。否则,医院可以变成书店——既摆放对治各种疾病的书籍,医生就没什么作用了(如果这样将会死多少人啊)。而我那时在寻找“善知识”时,感受只有一句话:“老太太不吃稀的,咱们来点干的吧”。可是没有人有能力能给我干的!也就是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一个十分明确肯定的可以触摸得到的东西。所以单单去研修佛法书籍,是非常艰难和危险的。而我是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有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机缘(心理科学等)而成功的。

佛祖在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只是很多人没有深刻理解而已。修行中所见“魔、鬼、菩萨”都是幻觉,就是“心魔”。佛学亦云:心魔者,烦恼魔也。烦恼之恶魔,能贼害出世之善法,故曰心魔贼。心魔就是指一切扰乱身心,妨害修行者的“恶魔”。实际上,如果在修习佛学禅定的过程中,没有一位有“正见”老师的指导,就很容易由心魔而出偏差导致精神错乱,走火入魔。如不正确认识“心魔”,就会对修行者贻害无穷。有悖佛祖之正法正理,有悖科学,有悖人类身心之健康。

那么佛经中有对治“心魔”的“方子”吗?有,而且多的很!有很多人之所以“误入迷途”,就是没有真正实际地领悟到佛经的中“真意”,或是传承师傅本身就错了。

因为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今天只对一句佛经分享一点我的理解。佛祖说:彼观幻者,非同幻故(此是修习禅定的指要,也是对治心魔之法)。比如,你吃糖时感受到的甜,击打桌子时感受到的硬,见到玫瑰花看到的红。其本质不过是糖分子(碳水化合物)中原子的“模式”、木材纤维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模式”、红色也只是一种特定的原子将其它频率的光吸收掉,而将另一个震荡频率的能量波反射出去的结果。物质本身的本质是与你没有任何关系,是你“吃”出来的甜度,“感受”到的硬度,“看”到的红色。而你那个“能”吃、“能”感受、“能”看见中的“能”就是一切(修习禅定需要深刻理解那个“能”)。佛祖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也就是外在的物质世界都是我们自己在脑中起的“幻”,是非实有体,亦非实有体(与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相对应)。

爱因斯坦曾说过:世界上的很多事物,包括相对论中的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空间缩短,时间变慢),是不能用常识性去理解的。就像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后,当时有一位记者问爱丁顿:他是不是真的就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能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之一。爱丁顿认真地想了片刻,然后回答说“谁是第三个人”。我想说的是,有很多事情真的很难理解奥!如果看不大明白就先跳过去,以后分享量子力学时你会发现另一个完全让你“不敢相信的东西”。

大家知道太阳中心温度是2000万度,可那是个什么意思?我们只知道摸一下自己的身体,能感受37度是个什么样子。被100度的开水烫到时钻心刺疼是个什么温度。可2000万度是个什么玩意?现在我打一个比喻:如果你把一根大头针头加热到太阳中心温度2000万度的话“它发出的热量将会把每一个敢走到离这针头1600公里(北京到上海仅仅是1100公里)之内的人全部烤死。你是否清楚一点2000万度是个什么玩意了呢。我只是想说佛学禅定及科学需要有类似实际一点的解释,大家才更清楚一些(由于篇幅所限关于佛经里的精华,今天暂不作进一步分享)。

当你科学地明白了“心”是如何制造“魔”、幻觉、幻境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轻松,那么的快乐!你就可以一念清除“心魔”了。那么“心”——即大脑,是如何制造“心魔”和“奇异景象”的呢?心理及脑科学又是如何说的呢?

首先,看下面的立方体——双重透视的立方体。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一眼看出它的两种透视,这时不妨多看它几眼。此外,还可以那么试一下:这个图形中两个正方形可以分别既看作是立方体的正面,又可以看作是立方体的背面。有了这个提示你就可以较容易地看出两个透视的相互变换。如果你还不能完全相信这个立方体会自动变换,不妨让别人也来试一试。可以试一下,让别人来看这个立方体而决不让立方体变换,用不了几秒钟,你就会知道没人能控制立方体的自动转换。同时你也不可能同时看到两种透视立方体。下面也是一样不能同时看到两种影像。



看第一张图:可以看出:一个美女,一个老妇人还是一个长胡子的男人。第二张图:是一个花瓶还是两张人脸。第三张图:一个骷髅还是一对求爱的男女。第四张图,是一排栏杆还是相对站立的裸体女人。

你眼前的图形、画面没有任何的运动或改变,可你的认识(脑中的影像)却不断地变来变去,不信你注视一会,你会发现你会不由自主的一会看到美女,老妇人或是长胡子的男人(立方体变换的更为明显)。你真的控制不住自己要去看到什么,它们自己会自动变换!

脑神经科学已经指出,从脑到耳的神经连结要比从耳到脑的神经连结多得多。从脑到眼睛的神经连结也比从眼睛到脑的多十倍。常识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一般是由是由感官接受到的刺激决定的,这被称为 “由下自上”。实际上经科学家研究我们看到的世界更多的是“由上自下”的机制决定的。从上到下的意思就是:所知觉到的事物是由脑决定的。更确切的是说,是由脑向感官下达指令的结果。在相当的程度上我们看什么,听什么,抓什么(例如手中水杯),是主动整形,干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感受的结果。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刺激)是经过大脑忽略扭曲过的。大脑可以自己创造影像,甚至你自己都无法掌控。就如你看那两个自动变换的立方体——你的脑会“强迫”你不断地看到不同的影像变来变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幻”的,一个事先形成预期(期待见到佛或害怕见到魔鬼、地狱亦或天堂)的,一个运用进入双眼的资料,转化为我们所见到的“现实世界”。

做梦是我们大脑最直接,最明显,最高超的“杰作”了。比如,你回忆一下自己的梦境,会发现你也会觉得痛,会惊奇,能看见,听见东西。在梦中你与认识的人用正常的语言和声调说话(会看到奇异的景象和说些奇怪的话)。也就是梦境和现实在本质上都是同一样东西

大脑在做什么?基本上大脑只是接受了很少的(感官所限)外界“刺激”,忽略扭曲接收到的“刺激”,去制造画面,然后再放出来给自己看。看一下,下面的图形,你是否看出有一“个线条明晰的”的三角形,并且其中间部分比四周都要白呢?



实际的情况是:跟本就没有线条,同时图形内部与外部是一样的白(你在十分清醒的情况下,大脑都把我们骗了,更何况在一个十分期待想去看什么的时候呢),是大脑“预期假想”有一个三角形的存在,然后就为它加上了边和亮度。

可以说大脑经过重整外部世界的影像,然后制造现实,分泌现实。而当我们十分清醒的时候,大脑制造的成分多一些。当我们处于入静、观想(尤其很强烈的期望出现什么东西时)、冥想、半睡半醒甚至睡觉的时候,大脑就会由浅入深地掌控你的“现实世界”。

现在,你是否对大脑由进化而来脑机制所拥有制造幻觉,继而出现幻想,再到体验幻境有些基本概念了呢!科学地认识心魔就是正确的见解(当然佛祖的正法是至高无上的正见,但是你需用几十年去证悟)。心魔就是自己创造出的幻想,而这样的幻想一旦形成而又被加强的话,就像强迫自己洗手的强迫症一样,十分危险!

强迫症被称为心灵上的“癌症”!患者明知不合理,但还是会“折腾”几个小时甚至一夜反复地去洗手,虽然自己让自己十分痛苦,可就是明知不合理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就是自己对自己已经失去了控制能力。实际强迫症就是一种“顽固的潜意识”、“顽固的习惯”、 “顽固的条件反射” 、“顽固的认知”!(在此说一下:不要被潜意识、习惯、条件反射、认知等名词给蒙到,这些科学名词只是在形容一个东西,科学名词完全正确的,但是你要有深刻的理解才行。以后你会逐步了解到)!

而在修习禅定的时候,一开始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去观想,冥想,入静什么的,一旦形成幻想的“强迫症”,恐怕真形成了“心灵上的癌症”,你自己是根本无法掌控的,就像精神病一样,已经失去恢复理性的能力(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刀把)。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见解。就如电脑中有一个键叫“一键清除系统垃圾键”,当你拥有了正见,所有的心魔就会一念清除,全部干掉了。

为什么可以说“一念就能清除”呢?这就像一位名医拿着各种化验单对一个胸部疼痛的人说:你得了晚期肺癌了!这个人就可以因“一念”垮掉而瘫坐在地上,现实当中这种事很常见。可是过了几天医生说是误诊,仅是大叶肺炎,打几针就好了。这个人就会“一念”精神抖擞而“活过来”,而误诊的事情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当你知道“心魔”是个什么玩意,就别去“自己玩自己”了,这样一切就好了。就像我们现在一起想象一下小时候唱的儿歌: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咋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鼓掌!同时,从科学角度认识“心魔”就好比胃内长了一个胃息肉,按中医来讲可以说成上气不通下气不顺,中间急火攻心,胃寒脾虚气脉淤积等等所引发。然后给你喝一碗又一碗非常苦的中药汤,而现今到医院用胃窥镜做手术,几分钟即刻清除,立马搞定,彻底治愈。这个多么的实际有效!

今后如有缘修习禅定、冥想什么的,一开始假如没有好的老师的亲身长期的辅导,千万记住是十分危险的。你明白了一切所谓的佛、魔都是你的幻想,然后你就别做“功夫——即期望看到什么“神仙”,或体验到什么奇异感觉(奇经八脉等),所谓功夫越深就越危险,就越容易得上“幻想强迫症”。

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在禅定中我没有看到魔鬼、神仙、地狱和天堂。在禅定中,我体验到是真实的佛学中的“空境”。空境也是一个形容词,它并不是表示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拥有一项技能后的体验,因为是体验所以就不能被“真实地描述”,只能被形容。比如对空境的形容是:心灵极度的愉悦;体验到“心”的强大力量;开悟生命的哲理等等。

对以上论述如有不太明白的,敬请见谅(同时企望批评指正),我会逐次分享。同时你也应作一些思考探索。以前我妈妈总是看到我经常在吃饭时“木立”(只有吃饭时才见到妈妈,其它时间一概学习和修习禅定),认为怎么着了呢!实际我在做深入的思索(那时头又“大”又“痛”)。可是没有人相信我在思考哲理!这也不奇怪,比如说,你的朋友或亲戚对你说:他每天在思考哲理,有了深刻的领悟和理解。你会怎么看?我想除特殊情况外,没有人会真正相信他的!所以家中人并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也曾受到不止一次的嘲讽——这就是真实)。

第六篇:揭秘:为什么说,心理疾病,源自我们对"性欲"的压抑?

是“性”进化出了心灵吗?是“性”让我们每天处于“心灵梦魇”中的吗?这怎么又会和禅定扯上关系?对一座木雕艺术品进行溯源,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一开始它只是树根。而对人类心理疾病追根溯源,我们又会发现什么?为了了解这一点,我们看一下,地球上的生命,一开始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

简单地说:生命起始于地球上原始海洋中的原子和分子。多个原子、分子经过结合,就形成了可以自己复制自己的分子团——氨基酸。然后,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再到形成了我们叫做基因的东西。基因进一步进化,最终制造出一个可以自己复制自己的单细胞。更进一步,一个细胞只要经47次的加倍分裂,就“制造”出了一个拥有1亿亿个细胞的能蹦能跳,能感受痛苦和爱的你和我。这整个进化过程整整用了45亿年的时间。

可以说,生命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复制自己。比如:母螳螂每当交配完事后,就会将公螳螂吃掉。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保证自己有充足的营养以便顺利完成繁衍后代的目的(复制自己)。包括一些鱼类在内的很多动物都会在第一次产卵后死掉,因为它们完成了本能的目的。

那么我们每一人也是从原子的模式、微生物,再到原始动物而进化来的。我们存在的目的,包括大脑进化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同样很简单——繁衍后代。原始社会中的女人,首选的是一位身体强壮的男子为自己繁衍后代的对象。因为首选的是“品种”要好。其次,强壮代表着可以保护自己和保证后代的“食物来源”。而在今天,我们进化出来了金钱,“品种好”和“食物来源”有些颠倒。所以我们才会不时在街上看到“老夫少妻”。以上是最简单不过的进化原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我只是想说:复制自己和繁衍后代是我们得以存在的本质目的——既是我们的本能。同时,我们精致的大脑和其产生出来的心灵也是为了这一目的而进化出来的。在我们生命深处有一股强大的能量源泉,就是“性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就是建立在“人类的本能——性欲”被社会道德压抑的基础上的。那么,弗洛伊德是谁?他到底说了什么?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而这个理论成为了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对世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是:潜意识理论(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代表本能欲望;“自我”代表理性;“超我”代表道德法律。而它们绝大部分都是潜意识的。

非常简单地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疾病(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发病原因是:源自于被意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本能、性欲、情感、精神创伤等因素。这些被压抑的东西,虽然人们自己不能觉察,但在潜意识中却十分活跃,时常通过梦和“心理防卫机制”来表现自己(如面对父亲的责骂,我们可能摔门而去等等),从而引起人们自己都不理解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和烦躁不安,由此产生各种心理方面的疾病症状。

坦白地说:这方面的理论你可以到网上搜一下,看到的几乎全部是艰涩难懂的理论和十分不易理解的案例。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很难窥其究竟的。所以,今天我也只是简单地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精神分析的理念。

在潜意识中,人的欲望(原我)同道德(超我)不断地发生着冲撞,而出来调停就是理性(自我)。比如:你是否在捡到一个装满钱的包时,内心中挣扎痛苦过呢?那么,你的心理冲撞过程是怎样的呢?“原我”说:一定要留下。“超我”说:因果报应啊!丢钱的那个家伙该有多痛苦。在争执的过程中,“自我”出来调解。最后的结论如何?那就要看,在你已经过去的生命历程中,你学到了多少正确的、理性的认识经验装入到“自我”中了(父母真的应当多花些时间,来与他们的孩子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否则孩子将不加选择地从和他差不多的伙伴以及在电视中“随意地”获取各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如果因为贪欲而让自己每天生活在“懊悔、痛苦和良心不断受到谴责之中”,那你就一定不要留下钱。如果你真的留下了这笔钱,它就会像恶魔一样,经常在梦中追得你无处可逃——你是否曾经有过被一个人或什么东西在梦中追得筋疲力尽呢?而追你的是你曾经做过的违背良心的事情——那是潜意识中的超我与原我在“打架”。而你在清醒状态下的不明原因的焦虑、抑郁和心情低落都与你在一生中做过的类似事情有关。况且,佛祖说:“若此有,则彼有;若此无,则彼无”。因缘果报是定然不差的永恒法则。

在弗洛伊德的概念中,当人类“欲而不达”时,就会通过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升华)来避免痛苦。而只有当这种机制过渡表现时,人类就会患上心理疾病。那么什么是心理防卫机制?什么又是升华?

五天以前,在街上看到一位男人不小心将手机跌落在地上。他下意识地冲口而出:“我X他亲娘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是:“原我”十分痛恨自己犯了错误。可“超我”不允许自己惩罚自己,因为那是非理性。所以“自我”出来调节说:你惩罚手机吧!这样“原我”只好委屈求全,“超我”也勉为其难,“自我”调节成功。这些原我、自我、超我的对话都是在潜意识下操作的,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后的结论:“我X他亲娘的”(手机的亲娘只能算是制造手机哪小子)!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这样的机制缓和了人们面对“丧失”而产生的痛苦(如果是他人将手机打落到地上,很简单,那个男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将愤怒砸向他人)。防卫,当然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而我们不也曾经在自己犯了某种错误时,无意识地“骂上”自己几句,以缓解内心的痛苦吗!如果让这位“先生”(先生带表文明)想上五分钟,可以肯定他绝不会“口出脏言”。可见,这种操作是在意识之下(即潜意识)操作的。

进一步说:假如那个人一下子丢掉10万元人民币。那么,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就会失控而被放大、加强。导致这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染上抑郁症。抑郁症发病机制是:人们面对痛失(失去亲人、金钱、恋人),将愤怒转向自己(愤怒内化论)!如果损失过大(比如炒股而背上巨债),就会进一步失控,导致其患上精神病,甚至觉得生无乐趣而去自杀!

实际上,我们每一天都在面临着大大小小的丧失,即每一天都在经历着抑郁。因为都是些小抑郁,很快就会像炉火中的冰块一样“融化掉”。只有当损失过大时,才会让人们经历长期的痛苦,染上严重的心理疾病(跌落手机与损失巨款、失恋肯定不是一样的感受)。你一定听说过因失去孩子或失恋而成为精神病的人吧(注意:都与性,即“繁衍后代”有关系,跟性关系越大,心理伤害就越大)。而你平时所看到的精神病人口中嘟囔着的不合常理和道德的“内容”,实际上都是他们在“无意识”中(不受理性控制)表达自己内心极度痛苦和愤怒。

那么什么是“心理防卫的机制”中所谓的“升华”?

简单地说,人类的性本能和愤怒一旦受制于道德和社会准则的压抑,就需要找到另一个突破口(在社会准则所许可的各种活动中去求得变相的、象征性的满足)来表现自己。而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升华。那么“升华”,对人类来说是恶魔还是救星?

前几天,一位网友在身着暴露的“三点式”女明星博客的留言中写道:“奶子好大,真想摸一摸,亲一下!”这就是性欲的发泄——“很浅的升华”(是有点直接啊)。可是在道德上,这几个字,会让我们感到十分不舒服。

有些人认为,产生这种想法的人是不正常的。实际情况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正常”的(刺激引发反应——让你看看A片,不起反应的人肯定是“病态”——即神经系统受损)。因为大家都知道实现这个欲望是不可能的。所以,理智的人,只会出现在潜意识中。而“作梦”的人,则经常提升到意识层次,表现各种“症状”。很多女明星在故意制造一些“走光”事件。目的亦在于激发人们在潜意识中的想象力——既激发人们对她要有“想法”。假如说,女明星根本是根“木头”,你会对她感兴趣吗?“性”是人类的本能。是至高无上的高雅而正常的行为。不正常的只有其表达方式——不要违背道德和法律。很简单,得不偿失!

又比如你在大厅广众之中,你看到一位十分漂亮的美女而开始想入非非。如果是在500万前——猿猴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过去吻她,然后发生点什么。其他猴子是不会说什么的。

可是做为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单单把这个想法大声说出来,请问,谁有这样的勇气?因为人们十分明确地知道:假如这样做的话,后果将会是什么。可是又不吐不快,所以就会出现一些象征性满足的东西。比如,今天有一句成为口头禅的话——“美女养眼”(即道德允许,原我委屈求全的结果,这就是升华)。那么,到了晚上,人们就可能将白天刺激出来的欲望压力“发泄”出去——当然,可选择的方式(包括梦)很多!

再重申一下:升华,就是将自己的欲望用另一个方式来表达——既道德允许,本能同意的情况;升华,就是变相满足欲望。比如,儿子因被父亲痛责将水杯摔在地上,或摔门而去,或追打猫狗,以发泄“对父亲的愤怒”。实际在潜意识中,毫不隐讳地说,难道不是在打他的父亲吗!这种情况就是“原我”同意,“超我”允许,“自我”调停的结果。

当人类遭遇欲望被压抑时,要选择何种方式(既,择中发泄)来发泄,就要看个人的修养及其所受到的教育了。弗洛伊德认为整个文明史就是建立在人类对性欲的抑制与升华上(包括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

合理的升华不是社会避讳的现象,而是人类社会正常的需求。也是人区别于野兽的差别。可以想象一下,古今最有名的小说、剧本和逸事,今天的绝大多数的电视剧、电影,假如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成分”,将会失去多少的光彩,又怎能打动人心呢?爱情是性的升华,如果没有性,爱情又从何谈起!

那么,放纵自己的欲望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由和心理健康吗?我们为什么需要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根据世界上心理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人类的正确思想、欲望和价值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信仰(道德),二是制度(法律)。

进化不但让我们拥有了超级神经系统,同时这套系统还突现出了一种特性,就是“智慧”。世界上多的是可以吃掉人类的野兽。如果我们遵循狗吃狗(互相残杀)的森林法则,今天我们还可能开着汽车去餐厅吃饭吗?我们的智慧让我们遵循另一条法则“人人爱我,我爱人人”。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让我们建设了供我们观赏的动物园,而不是动物园把我们关了起来。

我们进化出了智慧,智慧为我们制定出了生存的最好策略——道德和法律。道德让我们不能一味地“释放兽性”而导致迅速灭亡。人类共同制定出的社会准则,让我们获得了更大的生存机会和最大限度的自由。

实际上,人们对自由有一种误解,即认为自由就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很难理解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到底好在呢?那么,我们必须看到缺乏道德和约束带给人们的灾难!

一位因抢劫而杀人的死刑犯临刑前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法官同意临死前,再吃一次母亲的奶水。法官同意了。没想到犯人狠狠地将母亲的乳头咬下。然后,他向法官说明了理由:他非常痛恨妈妈在他不明事理的童年对他的纵容和“溺”爱,以致今天“被淹死”结果。

一个男孩放风筝时问父亲:“是什么让风筝飞起来的?”父亲说:“是这根线。”儿子说:“不对,是这根线使风筝落下来的”。父亲随即将线剪断。猜一猜风筝怎么样了?这就是道德起的作用。

人们总是想要获得某种的自由。你看,如果火车脱离轨道,火车自由了,但它到那里去了呢?如果每个人都被允许制定自己的交通规则,并按此在马路上行走,你认为是走向自由还是走向灭亡。通过大家共同制定的交通规则,我们实际上获得了自由,难道不是吗?

法律和道德,不是达到目的本身,而是达到你所关心目的一种手段。比如,你在街上看到一位让你心仪的好女子,在今天的社会规矩中,你该怎样做最安全和成功概率最大,我想你比我更清楚。

可以说,本能像一座活火山一样,经常出来表现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后果。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的自由,就将被人们称之为“兽”。结果社会的“免疫系统”,即刻会把我们装入到另一个“动物园”的铁笼中——监狱。

自由不是对欲望的完全满足,而是来自对欲望的适当控制。我们不能凭借情绪而生活,我们必须接受道德的管制和约束。如果你在人群中大喊:“我是汉奸”那你就完蛋了。假如,你真有这样的想法,那你真的彻底完蛋了。世间万物最大的完美就是修成道德上的完人。是“德行”决定一个人的才华和伟大,而不是好运。

对上文理解的佛学意义在于,我们要知道“性”是作为一个人来说无法避免的本能。我们不能掩耳盗铃“自己欺骗自己”——认为“性”是丑恶的不正确认识。当我们明白了性是什么,我们内心就会更平静,而不是感到更“肮脏”。我们就会更加理解“色戒”的含义。就会更加清楚明白地静下心来,去修习禅定。

接下来我们要看到: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弗洛伊德是公认的医生和作家,而不是科学家。并且也没有得到********。弗洛伊德一部分的思想是正确的,是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思路。我也曾在好长一段时间内“逢人便谈弗洛伊德”!可是逐步在他后期的文集中,我发现连他自己都进入了自我迷惑、矛盾之中! 当然潜意识的概念对人文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科学是不断打破原有“框框”——既不断证明别人是错了的过程。而文学作品却不是这样的(比如:李白的诗词、莎士比亚的剧作)——只能有不同的创新,而不能被打破或超越——因为文学同科学的概念不同。

那么,今天我们又要如何重新审视潜意识?如何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顺着科学之路,拓展出新的空间?而我们又该如何从意识与潜意识的理解层面去修习禅定哪?

第七篇:揭秘:灵魂是什么?

我们活着时没有的东西,死了以后也不会“制造”出来。灵魂不是在死了才有,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所以我们要寻找灵魂,不要到“死亡世界”去寻觅,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能够找到才对。

如果要问灵魂是什么?那么就要问:我们是什么?这一问包含着“简单、愚蠢和迷惑不解”!为什么呢?

说“简单”,就是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简单地同石头一样,是由自然界中的原子构成的。

从一个细胞到婴儿,再到此刻的你,完全是由一生中你所吃的食物构成的。我们食用的动物(猪、牛、羊)也是吃植物而长大的。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是由植物中的“成分”构成的。而植物的所有成分来自那里?很简单,来自泥土和水。那么我们来自哪里?简单的很,泥土和水。无论你相信与否,自然界中总计有92种不同种类的原子。所以,从婴孩到花朵,从清风到落叶,从地球到星系,再到此刻你用以观察的这对眼睛,全部都是由这92种原子按照不同的比例和架构组成的。

说“愚蠢”,就是有些人认为:“我自己”就是构成“我自己”的这些原子的“特性”。难道不是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原子有一个什么特性?在你体内所能找到的包括碳原子在内的30多种原子和你手上的金原子(金戒子)同月亮上,土星上,任何一个星系中所能找到的同种类的原子都彻底的、完全的一模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这样的原理在物理学上叫“不可分辨性原理”(这一点无论在科学的那方面都具有非常非常深刻的意义)。

就是说:假如把一个人脑中同种类的原子同一块砖头中的原子相互交换(交换的量可多可少)。那么这个人的“特性”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他还会认得母亲和能感受牙痛)。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替换是不可能的。可实际情况是:我们身体内的所有原子被替换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着。比如,每时每刻我们身体中的每一细微之处都在流淌着血液,血液送给细胞一些原子,又带走另一些原子(基因及细胞膜也是不断地被更新着,更别说细胞内的蛋白质了)。在我们的生命中,体内的各种原子时时刻刻都在通过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和呼吸的氧气,所得来的“新原子”不断地将“旧原子”替换出体外(即新陈代谢——随着体液而流走)。

按照统计学计算:一年后,你身体中98%的原子将彻底被替换掉,七年后你就成为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更实际来说,从今天到明天你就不完全是同一个人,甚至于从这一瞬间到下一瞬间你也变了一个人。

我们是什么?假如我们是原子,每时每刻我们就将会是不同的人(比如,你吃牛肉就成为牛了,吃苹果就成为苹果了)。可是我们感受到的一生中只有一个“我”的存在。这就是关键中的关键!请保留这一问题,我们逐步会找到答案。

我们不得不承认:实实在在的我们是由原子构成的(这好像是一句废话)。如果接受这一点,你就必须接受科学上的一个未来必将实现的“远距离传物(现仅存在于科幻片中)”的事实。

什么是“远距离传物”?很简单,打一个比方:我们把一座金字塔结构的“信息图纸”通过电信号告述远在1000公里外的一个工程公司(首先确定两地的石块是一模一样的,即宇宙中所有的原子是一模一样的)。那么这个工程公司就会建造出另一个同样的“不可分辨”的金字塔。

同样原理,我们将一个人的“信息”(即一个人的准确原子结构的信息或其原子本身)传输到1000公里以外,或月球上,或其它星系中。按照“远距离传物”的原理,可以制造出多个你,并且每一个你都会爱着同一个情人!荒谬,真是荒谬,我也有些茫然!可是事实是2004年欧洲日内瓦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将一个钙原子传输到了2公里远的地方。想象一下100年前飞机发明时是个什么“样子”,而今天的各种飞行器又是个什么飞行状况。科学,一开始都只是虚拟和幻想。可事实就如一位科学家所说:“一种真正的技术其实就是魔法” 。大概一百年后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会如同我们今天玩的各种科学“魔法”,会让古代人们不敢想象一样。

我们在来看另一个令人惊奇的科学事实:

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明白,我们来自于泥土,而最终都要“尘归尘,土归土,循环再造”。按照物理学的计算,一千年之前死亡的动物和植物,经腐烂后,由大气及地壳循环的作用,每一毫克就有一个碳原子存活在现在的人体之中(这不奇怪,因为原子很小。比如,将一个水滴放大到地中海那么大,而一个水分子就象一滴水那么大)。

这一简单的计算令人感到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议。譬如,你的身体之中约有10亿个碳原子曾经属于耶稣基督,或是孔子,或是释迦牟尼,或是诸葛亮。每一个人都会“奉献”给你10亿个原子(无论人们相信与否,科学事实不会因为人们的意见而改变的)。你的体内不太可能有牛顿或乾隆皇帝体内的原子,因为它们死的还不够久,原子还没来得及彻底扩散开来。

以上是你不得不接受的已经成为“常识性”的科学事实。迷茫啊,迷茫!我也曾经十分迷茫!可是我们又不得不前进,虽然我们拨云见云,再拨云又见云。可是只要我们永往直前,一定会迎来朗朗晴空。我相信,经过我逐次的解析,一定会引领朋友们到达我曾经到过的“世外桃源”。并且,保证绝不会像那位渔夫一样“迷路”。

唯一希望自己不要像人们对待《阿童木博士科学大探险》科普读物一样“悲惨”的下场!

《阿童木博士科学大探险》科普读物是多位日本科学家数十年“呕心沥血”的作品。据介绍:这套丛书在日本影响、造就了很多新一代的科学家。所以我们国家的科学家才将这套“好书”引进来。可是在这样的拥有800万人口的大都市——青岛,两年中竟然一套也没有人愿意买来学习或是给他们的孩子看。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和痛苦!

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件事?在青岛,我曾经买书的频率是3天必买一本书(就算在吉林老家,也是经常会坐十多个小时的汽车到长春市特地去买书)。后来我有意住在了青岛书城旁边,这样,书店就成了我的书店!那套书我也没有买。原因是,我经常到书店去,所以买回来的书反而扔在家里不去看!不过在两年中有时会去浏览一下那套书(此书绝对是科普极品)。

可是有一天,我到放那套书的“原地”,却找不到了,我以为卖光了,很后悔没有买下留作典藏。我很急切地找来书店管理员询问,在青岛新华书店下属的那个分店还可以买到。结果,令人真的非常“堂目结舌!”因为一套也没有人愿意买。书店总部根据规定,将这套书从各分店全部收回,打回“原籍”北京。

我把在禅定中的思考与领悟比喻成500页的文章,而谈论灵魂是300页以后的内容。以上“点滴”是缘自一个朋友的问起,所以略谈一二。还有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会“迷惑”?实际上只有在迷惑之中才能见分明。关于灵魂是什么?实在是难以用几万字一下子说清楚的问题(有心理学,物理学的高深内容)。假如,我只是非常简单地说一些结果,恐怕有人会给我一个大耳光,然后骂道:“他妈的,胡说八道!”所以,关于“迷惑”我们只有一步一步地“缘溪行,找到洞口,然后进入世外桃源”。

第八篇:历届“世界记忆冠军”的统一记忆秘诀是什么?

一个简单的技巧就可以让你或你的孩子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你相信吗?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慧,也是每个人都有潜力获得的,这又是如何说的呢?

包括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健康局在内的世界多个科研机构,对历届心智奥运会世界记忆冠军们的研究显示:他们之所以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是因为掌握了记忆的技巧及刻苦练习的结果。那么是什么样的技巧?又为什么是这个技巧?为了能够清楚地知其“所以然”,我们需要知道记忆为什么会被生物进化出来?

生活在海洋深处的珊瑚虫,没有任何记忆。因为珊瑚虫本身是固定的,所处的环境也几乎是不变动的。所以,一套固定的神经程序就可以应付环境而生存下来。对于珊瑚虫及类似生物来说,他们的世界是可预知的,记忆对它们来说是多余的。因此,不会进化出记忆这个东西。

那么反过来看一下,如果自然界中相继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联系,那么记忆也完全是多余的东西。因为,记忆的作用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为将来的“决定”提供信息。假如事物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那么还要记忆有什么用呢?假如原始人记不住什么是吃我们的,和我们是吃什么的,人类早已经灭亡。

所以,如果像珊瑚虫一样生活在一个完全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就不需要记忆,也不会进化出记忆。如果生活在一个完全不确定的世界,记忆同样不会被进化出来。只有在一个不是完全确定的,事物之间又存在着一定联系的世界里——即中间状态,我们才需要记忆。记忆使我们根据过去的经历避免危险,求得生存;使我们拥有了爱恨交融,又有了幻想明天的期待。

以上对记忆进化上的理解,很容易让我们看到记忆的用处。那么原始人用记忆做什么呢?在远古时期,人类每一天要做的不是读书、看报和欣赏球赛,而是要走路、采集野果和打猎。所以记住回家的路径和所发生事情(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安全的)是原始人每一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这些对生存至关重要。

当发现一处蜜源后,一只蜜蜂会通过天生的语言“8字形舞蹈”,将远到10公里外一处花丛的空间位置,准确地告诉给同伴。这样一个传一个,最后一群蜜蜂会同时涌向一处蜜源。蜜蜂这种 “讲故事”的能力绝对是惊人的。因为它们脑中仅有980个神经细胞(人类有1000亿个以上),还是通过几百万年进化的累积。

我们同样在这几百万年中一直不断重复应用着的就是这种能力——记忆路径和“讲故事”的能力。不单单是你小时候愿意听故事,远古人类的幼子也是非常愿意听故事(原始人依靠故事来传递经验和神话)。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进化,所以人类对故事的记忆是非常敏感的。实际上,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不同,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有相应差别。记忆故事的能力同性本能一样,已经在我们的脑海深处“扎了根”,成为了一种基因带来的东西。就像刚出蛋壳的小鸭子,放到水里就会浮水一样(它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游泳,它只是游而已。这等同于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记故事,只是记得而已)。

“文字符号”出现的时间还不到1万年。因此,人类还没来得及“将记住文字的能力”通过进化而印刻在大脑深处以形成本能。我们很容易记住拥有26个文字的小故事。可是回忆一下,在你初次学习26个英文字母的时候,费了多大精力和时间。很简单,因为字母之间缺乏“情景上的”相互联系——所以死背英文单词会很吃力。而一个故事却是一个拥有“情景分明的整体”。记住:“情景分明的整体”指的是“一个拥有视觉映像的意象”而不是符号。

记住路径和文字的差别就如同上面说的那个小鸭子,虽然刚生下来就能记得“母亲”的模样,也能记得回家的路。但你让它去学习几个文字代表的意思看看?难啊!难得让人觉得完全不可能!大脑喜欢故事,对于人类来说至少是500万年进化的结果。

所以经科学家们的研究证明:那些记忆力超常、可清楚地记住复杂数字或字母者的大脑,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并不比别人多几个脑细胞或拥有特殊的脑结构)。他们之所以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就是因为他们应用了记忆技巧——也就是将想记住的东西编成了故事的缘故。一个人的超强记忆能力并不与有些人大谈特谈的在什么样的脑电波状态中记忆或催眠形式的记忆有多大关系。通过让自己达到一个什么脑电波状态去记忆,就像在屋外通过测量屋里“说话声音的大小”去断定对方说了“什么意思的话”一样,是牛唇不对马嘴的东西。记住:有很多东西都是表面现象,而表面现象往往具有欺骗性质,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实际的东西比较少。

所以,人类的超常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这样的记忆要领(编成故事)加上刻苦训练而获得的。比如,有人使用了编成故事中的“空间学习法”。就是要想记住复杂的数字或字母,你可以在脑子里想像一条熟悉的路,然后在这条路的不同地点放上与需要记住的数字或与字符有关的东西。当需要回忆这些信息时,只要通过想像沿着这条路行走,就会想起相关的东西(就像原始人采集野果时走的路径一样)。也可以自己编制十分怪诞的故事,将不相关的事物编组在一起。事实证明,这样方法和训练是绝对有效的。你只要愿意努力,那么过段时间,你会发现,原来你也可以成为记忆力专家。

那么,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而决定一个人成为“天才”的不是超强的记忆,而是超强的“聪慧”。佛祖、孔子、诸葛亮、李白、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人们知道的是他们有多聪慧而不是有多么强的记忆能力。所以,宇宙的极品是“聪慧”!而聪慧又是什么?聪慧能够像记忆一样通过训练获得超常发挥吗?

今天科学家对“聪慧者——著名科学家及艺术家”的研究显示:一个天生聪敏的人思考一个问题时,比平常人更加持久和深入——想一想,比如哲学家、发明家之类的人物,只是比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更深入一些而已。也就是说,他们对一个问题的思索,大脑神经电路程序不会“短路”。而平常人就很难深入地想一个问题。思念总是一会想这,一会想那的。表面上看来好像在深入思考,实际上大脑内部早已“翻了锅”。这就像是烧一壶水,到90度时,由于“大脑没能力”持续加温,所以就算是烧100壶,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所谓“天才”,就算是一壶水,也会烧得“大开特开”——就是大脑神经电路不会短路。比如,数学家陈景润在一次走路思考问题时,竟然将头撞在电线杆上。这就是说,他的“意识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也就是对一个问题可以非常深入地思考(被美女吸引而将头撞到路灯上男人,只能算是“偏才”)。这种能力虽然多半是天生,但是也可以由后天训练而获得。

实际上,不仅仅是科学家,很多人都拥有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有人将这种能力用在科学上,成为了科学家。用在服装上,成为了设计大师。包括商业大亨、电脑黑客、赌博专家和神偷大盗等等都是类似情况。同时,你会发现这些人,记忆力不一定会好,而且在校学习成绩也未必高。

总的来说,对拥有“聪慧能力”的训练,就是一种对“意识专注”能力的训练——就是让人们拥有深入思考问题能力的训练。那么有方法可以加强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吗?

假如没有,以上我说的都是废话了!那么,这个技巧是什么?又为什么是这个技巧?如何进行训练呢?且看下一篇。

第九篇:到底什么是禅定?

一句话(本文不论述大家熟知及常识性内容):密宗活佛、禅宗老祖、道家真人、大气功师、瑜伽上师、冥想导师和古代先贤圣哲们修炼的所谓“神功秘法”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全部源自对佛家禅定的“包装处理”。其修炼形式之所以看起来不同,是因为开宗立派者根据需要加进去了对自己有利的内容而已,其借题发挥的本源都是统一的。

要想证明这一点,今天恐怕是“万言难书其详”!不过从一些现象便可略窥一二:单单看一下金庸笔下奇幻奥秘的“绝顶神功”(九阳真经、九阴真经、易筋经、葵花宝典——当然这些功法都是假的,只具有艺术效果),在小说中便言明都是直接或间接源自于少林寺。就是说,古代的邪教将本来是佛学中一个很实用的训练“心力”的方法,经过“包装处理”搞成了可以成神成仙和拥有超能力的秘术了。而金庸是一位小说家,里面所谈的无论什么“神功”都是虚幻不实的(问题是,真有人拿它当真事!),金庸写作的唯一目的就是逗你一乐。

所谓“重剑无锋,大巧无工;闲话莫说,废嗑不唠”。此刻我们就实际地看一下,这个现实中的所谓“神功秘笈”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超级功用?

“禅”是梵文dhyana的发音读作“禅”。可翻译成“静虑”(安静地思虑)或“思维修”(思维的修炼)。清楚地说:就是在一种身心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思考的过程。比如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有人“禅悟”出什么,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在深入的思索当中领悟出了什么哲理。

梵文samadhi的发音读作“三昧”。可翻译成“定” 或“等持”。指的是将“心”专注一境,达到内心不散乱的精神状态。清楚地说:“定”就是“心”经过训练而获得的一种不可思议的“超高度”的集中状态,即是一种技能的获得。

禅与定的区别在于:一切息虑凝心的修持总称为“定”。“定”是一种精神境界(犹如铁矿石经高温融化成铁水后的“境界”一样)。而“禅”则专指,对一个对象进行深入思察审虑的行进过程。故“禅”就是一个思虑的过程,这也就是在书店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书的封面都带“禅”字,而没有“定”字的原因。

如果将这么一个佛学中“修持悟道”的方法按照发音应译为“禅三昧”。按意思应译为“静虑定”。因为古代在翻译佛经时有五种不翻的规则,而其中对关键名词的翻译来说,因为译音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就不义译而音译。如“般若”是音译,“智慧”是义译,前者深奥容易使人恭敬,取前者而不取后者。所以,禅是音译,定是义译,结合后便成为读起来令人恭敬的“禅定”了。

佛学中的“瑜伽”(如前面所说宗喀巴的风瑜伽),可以认为是入定的一个法门。梵语yoga的发音读作“瑜伽”。意思是牛拉车时架在脖子上的短粗曲木,后引申为驾驭调制“心意”的意思。实际上,密宗(西藏)多以瑜伽为其修持方法而命名,而显教(指密宗以外的佛教)则称为禅定,名称不同,实质都是一个东西。

佛法的全部内容只有三个字:戒、定、慧。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比如,要想修禅入定必须持戒以净心发愿。持戒是修禅入定的根基,禅定则是生起智慧的原因。不修定,智慧无由得起。而一切烦恼皆由智慧砍断。修道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断惑”(惑,即烦恼),即断灭感召三界果报的所有原因,达到超脱三界,不再降生轮回的阿罗汉道果。比如《金刚经》又译作《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它是说:按照此经修持,可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能砍断“惑”,而乘智慧之舟到达“解脱”彼岸的意思。

在这里大家发现一个东西了吗?

就是“定”是佛教用来对佛法进行深入思考的“工具”,而且是通过两千多年无数大德智者验证过的有效工具。在“定”中对佛法思考的过程称之为“禅”。后来人们引申到绘画、书法和其它哲理方面的思考都称为“禅”。仅从这一点你就可以一窥“禅”是什么了。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定”是什么?和能干什么?现在以运动员做一个比喻:对“定”力的修习就如同训练出体能超强的全能运动员一样。用“定力”对佛理进行深入思考,就如同让这位运动员去参加一个特定体育项目(跳木马、单双杠)是一个意思。

如同可以通过多种体育项目(游泳、跳高、体操)而拥有超强体能一样,有很多种修习方法(大手印、六妙法们、耳根圆通禅等等)可以让人拥有“定”力。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但通过一个法门而入得“定境”,大脑就拥有了一种极强的集中心意的能力。可以用“定”力去思考佛学哲理、科学、绘画、诗词、经商理念和实际控制生命机能的超强发挥等等都可以“取得”极高造诣(初宜专修,后可随宜)。“取得”并不是“入定”就可以面面俱到,而是说很容易得到。毕竟是需“取”才能“得”。这就像一个人通过一个体育项目而有了好的体能,但要想在其它体育项目取得好成绩,就需要进行相应技能训练是同样道理。

至此,毋庸多言废话,“定”就是一种通过训练心力而获得的极强的“心”的力量。“定”力可以让人拥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更为实用的功用。

首先,追查历史你不难发现:古今许多名士大家(苏轼、白居易、梁启超、弘一法师………)对佛法及“定”学都有极好的修持。这样的“定”力使得他们在绘画、书法、文学、哲学等等成就了高超的造诣。

让人感到心痛不已的是,自古以来的名家大士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了哲学、书法、绘画、诗词和文章上了。并且,一直以来用“定”力去参悟佛法,以解脱生死问题。相信我们的老祖宗如果将科学放在第一位去钻研开悟的话。今天的世界会更加先进500年也不好说,我们甚至已经到其它星系游玩去了。今天也不用费劲地去学什么英语,“中国话”将成为地球统一语言。至此,回答上一篇的问题:随顺修习定力的加深,你将获得相应深入思考的能力,修习“定”力是拥有聪慧能力的一个最好工具。

其次,“定”力对健康的作用是超强的。古代人们认为“定”能萃全身精神而统一,这样生命机能自然就会气脉和顺祛病延年,即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然而从这一面向去看待及运用禅定对健康功用的话,犹如用带鞘的刀去切西瓜,无法尽施其锋利和力道。可是为什么古代的人们没有将“定”力直接运用到控制生命机能上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古代的高僧”无法接触到今天的生命科学(今天的高僧又“捂住双耳”)。这就像古代的人们虽然有钢铁和火药,却没能造出手枪一样,在这方面“知识决定一切”。

同时不可否认,包括气功在内的诸多功法,在健康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看起来符合逻辑的深奥玄妙理论。众所共知,气功是佛学禅定与中医文化的‘结晶”。是从奇经八脉、大、小周天等等诸多联系紧密的理论去看待心身健康问题的。然而这样的看待就如同从中医理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去看待感冒、肺炎或胃溃疡一样,让人崇拜的同时亦感到“云雾迷茫”!

不客气地说:今天的上师、大居士们自诩早就通了大、小周天,奇经八脉或是几禅几定的境界。你不用去名山寺庙苦苦寻觅,闹市之中便可“俯拾皆是”。而谁能够“实际地”站出来告述大家:他治愈了什么样的疑难病症(或实际地拥有这种能力),能够让自己从常年体弱多病,嘎然而止为一个不再被包括感冒在内的各种疾病侵染的人。

宗教在某些方面限制了科学的发展,然而这不是一个“死结”,因为“死”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就无所谓“死”或“不死”。比如前几天一个朋友在留言中说:“科学禅定是世间法,是错的,应该出世间解决生死问题才对。”我却想说:世界上90%的科学家都有信仰,而本人也是一个彻底的佛教徒。古代佛学用“定、慧”去解脱生死问题。那么,今天“苦难”强制性地造就出了我(真实的一个大因缘),本人将终生励志于将自创的这套科学禅定方法弘扬开去,为禅定在人体健康、思考能力等诸方面的功用,尽全力科学地普及到更广范围的人群中。

有朋友很急切地问,具体方法是什么?达摩祖师将修禅入定,分为理入和行入。简单地说,理入就是要明晰理论。行入就是实践修行,一切修行皆需先理后行。同时古代都是师徒口耳相传,原因很简单:“话过三人口,无腿也会走”。而书籍文字所能表达的意思,又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误区”。所以自古以来要想成就实效,皆需面授指导,这就像研究生需要导师一样。不过今天与古代不同的是:我们有了古代人们做梦也想像不到的超级对话工具——电脑网络和电话。

上篇留言中一位朋友问:“意识专注容易使人走偏,怎么办?”。实际这位朋友指的是平常意义上的意识,或者说对意识的理解还很模糊。而只要对意识更深一些的理解,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实际上,不断深入理解意识是修习科学禅定非常重要内容。同时理解意识又是非常艰涩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领悟和实践。为什么我会把理解“意识”这么一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搞得深奥莫测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意识决定了我们什么?如果一个人处于无意识状态下,将被判定为死亡。例如,1989年的英国希尔斯博罗足球场坍塌事件中,一位叫托尼的球迷,因脑重伤4年中处于无意识状态。虽然他继续呼吸、咀嚼、眼睛凝视、偶尔还会笑或者尖叫。而且,他的四肢还不时地随意运动。可是这个人“意识”却没了。最后英国政府准许托尼的父母停止给他进食,让其自动饿死。一个处于无意识状态下的人,所有反应只能是肉体事件。或者说只是一个肉体自动机器。从这一方面来说:一头死牛和一具死尸除了在人们心目中有区别外,实际情况都一样。佛学中修“白骨观”的人,是最清楚我说这句话的意思了。所以,一切修行的至高点是“心”的修炼。否则,人体无非“臭皮囊”一个。

其次,翻开历史你就会看到,自古以来的大哲学家们研究的内容中心就是意识。比如,亚里士多德、罗素、黑格尔、笛卡儿等等数不胜数。因为人们一直在追问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先有意识还是先有物质。今天世界上的科学家一致认为,21世纪将是研究大脑的一百年,而对大脑的研究会为人类进一步研究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曾与一位朋友说:所有的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物理学的问题。而今天的物理学家正在悄悄地把“神”带给人们。所以仅就以上而言,意识绝非简单平常之物,实际深入下去,复杂的很!很!很!

对于上面我说的:“定”就是“心”经过训练而获得的一种不可思议的“超高度”集中状态中的 “超高度集中状态”,记住:不能简单理解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状态”(建议,不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判定一个东西,这样对自己是一种误导,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一状态也可以说成是意识的高度聚焦;实际还有很多名词在形容“它”,所以对一大个问题的理解我们只能循序渐进。这就像我们不能一下就烧完一堆木材,即刻把一壶水烧开一样。我只想与对此感兴趣的朋友说一句话,我们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循序渐进的理解及实践。慢慢你会发现禅定是科学的,而且还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实际益处。

第十篇:为什么“得道高僧”可以饮酒行乐嫖女人?

在戒律森严的寺庙中,济公和尚和禅宗二祖,为什么一个可以喝酒吃肉,另一个大逛妓院,而我们却不行呢?佛学修禅定必须以戒为定基,然而什么是戒?戒的意义何在?佛祖为什么要制定出戒律?如果持戒对修定来说是渡海的船,今天有没有“飞机”可以坐?

假如你三番五次直面死亡,就会逐步透悟出生命的真实意义;而在修禅入定上,就会涤除古人涂抹上的“迷幻色彩”。这样的涤除,如同洗一件“军用迷彩服”,只有经过“强硫酸”的侵泡,才能够还其本来面目——棉花的白颜色。

简洁干脆让人心情愉悦!我们就单刀直入地透视为什么要持戒?持戒能干什么?

问题好像很大,实际很简单:就像一叶扁舟行于波涛汹涌中,定然会船翻人亡一样,修习禅定必须要在“风平浪静”中行进。心灵的风平浪静,不是对世事的无知无觉,而是对世事的心安理得。佛学称为“清净心”。记住:清净心才是修定的根基,而不是戒。佛祖在世时,戒律只是用来发清净心的一个辅助工具。当时的戒律并不多,而今天繁杂的戒律,完全是其后人们出于统治和开宗立派(比如宗喀巴猛增佛教戒律——注意,不是佛祖增的哟)等等的目的不断增加的结果(就像不断地朝“一面墙上”抹油漆一样,最终墙被掩盖了一样)。

最终的结果是人们“本末倒置”:认为,如果你没持戒、念佛,念咒等等,就说明你没发清净心,心中无佛,不会成佛……!实际情况是:发了清净心,不必去持戒,不必去拜佛等等。只要你内心中真有“佛”就可以了,不用搞那么多的形式。莫言这支言片语,此乃天大之秘密。吾乃“撞开铁笼逃虎豹”之人,对于所谓“人得道哄人,鬼成仙骗鬼”的类似把戏,早已悟得清清楚楚。为了快速修习禅定,为了生命的健康,我们不需要繁杂沉重的负担。

说了大半天,清净心是个什么东西?简单(莫要高推圣境,自陷迷茫):清清楚楚、干干净净之心也!此心在佛学中需经由诚心诚意地烧香拜佛、颂经念咒、持戒修心、止恶扬善而获得。无论其形式有多神秘和复杂,结果只有一个,获得对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的内心准备状态。如果要问“清净心”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可以问“心安理得”之心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就更清楚一些。

今天就算是名人富豪,自杀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按常理,他们生活极为优越,是没道理主动放弃生命和富贵人生的。可是为什么又会选择自杀呢?概括地说:无论如何都是人们的贪欲太重,导致在追逐“权力、金钱、汽车、飞机、房子和衣服”的时候,忘记了这些东西都只是符号。而符号是什么?是“死后何曾在手中的东西”。有些人执迷于符号,不知道符号的妙用所在。所以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本性,搞得自己“心难安,理难得”,最终选择主动结束生命以获得彻底解脱(虽然知道,一切金钱地位莫高于生命,但是心灵上的不安已经超越了一切,包括活下去的意愿)。以上的问题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即使他赢了,他仍然是一只老鼠”。但看古今名家(举不胜举,就不举了),哪个没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哪个没有虔诚的信仰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呢!

所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心灵,生命没有意义。当心灵处于“心难安,理难得”的状态时,“自己”就将选择结束生命,以获得对痛苦的彻底解脱。以此看来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在心安理得的状态中度过。否则,不如死去!”实际上,我们拜佛,忏悔,积德行愿、按戒律生活,所有一切全部指向同一个目的——获得“心愉意悦,坦荡无畏”的境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那么清净心是个什么感觉呢?我们就真切地感受一下。1998年冬天,偶然中我看到一个赵姓人家,将在山上抓住的一只野鸡关在木笼里。这只野鸡野性十足,一次一次地将头撞向笼子,试图逃脱。头上连毛带皮撞得血肉模糊,露出了白脑壳。马上我就到朋友家里凑足46块钱(当时在我家乡,一个搬石头的苦力,一天仅赚15块钱)将其买下。我十分兴奋地抱着这只野鸡跑到深山,在一大片白雪漫漫的旷野中,将这只野鸡一下子向空中抛去,大喊一声:“你自由咯”!这只野鸡在远处落地后(飞不动了),嗖、嗖、嗖,顷刻间便消失在树林中!

当下,就在当下,我一念清净!那是一种内心十分坦荡、正大光明、无所畏惧和从心灵深处涌现出无限愉悦的感觉。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曾经感受过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后(是不求回报,诚心而做,否则无效),心灵的痛快、愉悦和坦然(做一件善事的压力越大,感受越明显)。如果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现在尽量回忆一下,抓住那种感觉一秒钟,我马上告诉你,经常在佛经或什么书中看到的神乎其神的大师们在入禅定后,体验到的所谓“心轻安”的超愉悦境界,就是将你那一秒钟延长了而已。这可是大和尚们不愿意讲的大秘密哟,只是因为太平凡,也不神秘。(不过注意:这只是“定”中的一种感受)!

可以说,清净心感觉起来像是:正大光明、心胸坦荡、半夜不怕鬼叫门、拥有“杀无赦、斩立决”刚强坚毅的决断力(如果不理解,看看怒目而视的罗汉像和其手中服魔降妖的锐利法器)、无所畏惧的浩然正气和从内心发出的可以绞杀“一切邪魔”的强劲力量(本人所到之处,“魔王鬼怪”全部遁去无踪)。

前几天一位朋友留言中说:“要在地狱门口等我”等等之类话语。本人知道,我的文章对于走极端的人——“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不过,本人早已无惧迎面狂风。就算怒海狂澜电闪雷鸣,亦如在佛光满怀之中,瞬间,化去无踪!

那么,如何发清净心?

首先看一下,我发了清净心之后,有了什么样信佛的准备状态,略举一二事以为说明:我曾于病难中将他人送给父亲的几百只蛤蟆(田鸡),当晚骑自行车于山路间奔赴50多里放回到辉发河中(松花江一大支流)。当时在农村我家也不富裕,对于这个大数目(市值500多元人民币),我的行为是“愚蠢透顶的”。我爸可是一个不信“邪门”的人,虽然打了一下大嘴巴,事情就这样“一下”而过。

如果天天这样,那日子就没法过了。所以我没有特地买过鱼或鸟放生过。只是在遇到的情况下从顽童手中买来(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小鸟、刺猬或者是蛇放掉(超过500次)。不过从来没在钓鱼者手中买过鱼放掉,可能是钓鱼的人太多了,心里没有这个念想。

我曾经也敲过两年多的木鱼,不但敲得“四邻皆惊”,而且一敲木鱼自家养的100多只鸡马上由四面鸡声连绵开始静默聆听“禅悦法喜”(条件反射而已,绝非神迹)。而我口中根本就没念个什么经呀、咒的。实际上,我只是以此感受一种“意境”。

看到了吗?我信佛,结果我就有了信佛的“准备状态”,仅此一念而已。当时,根本不懂什么是戒律?清净心是个什么东西?记住:“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是一种准备赴难的状态。衷心耿耿”是一种“死心蹋地”的准备状态。

如何一念而发清净心呢?简单:你先去问问将要结婚的人,他们是否真的是死心塌地爱着对方。而你再去问问那些将要离婚的人,他们是否也是死心塌地想离开对方。所以说“学佛如初,成佛有余”。

发清净心,当下就是,就在此时此刻!如此一念大慈悲,你就一念成佛道。如此一念邪恶心,你就一念就入地狱。佛之所以为佛,即是念念慈悲心。魔之所以为魔,既是念念是魔意。众生者之所以是众生,即是念来念去,无法恒久一念的结果!

所以当下——此时此刻,你一念大慈大悲,你就发了一秒钟的清净心!下一念,还是大慈大悲,就发了两秒钟的清净心!第三秒钟………!如此一念清净下去,修行下去,最终就悟道圆满了。

当你从内心中真实地发出清净心,你就会拥有浩然正气和坦荡胸襟。其力量足以荡尽无数阴霾,斩杀一切“妖魔鬼怪”。这个时候你就是“神”。神不在天上,也并不遥远。神在人们的“心”中——每个人都是“佛”,所谓连狗都有佛性。本人是一个彻底相信因缘果报(相信报应)的人。我相信今天的“造化”完全是在此“修心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习禅修定的结果。

我们从头屡顺一下:修习禅定需要在“风平浪静”中进行;而只有对世事的心安理得(清净心),才能够导致内心的风平浪静。作恶,只会让人时时处在危险之中,所以“理不得,心难安”。如果你能够恒久一意地修身养性(止恶修善),你就会心安理得,你就会发清净心;或者说发了清净心你就心安理得了。

清净心是持戒的结果。但是发清净心并不一定非得由持戒获得。只要你能够一念大慈大悲,你就会不戒而戒,就可以舍去形式。比如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而过,禅宗二祖不但饮酒吃肉还去嫖名妓。今天你将听到高僧们死都不肯说的大秘密!秘密之所以是秘密,并不是因为很复杂,只是没人“悟道”而已。重申:为了更科学地修习禅定,今公示出来,唯一希望不要误解吾意!

和尚们为什么要戒酒?因为酒能乱性。可是酒本身是纯净的,是人自己“耍酒疯”自乱其性也!僧云:酒是穿肠毒药。可是对发了“清净心”的济公而言,真是无所谓,因为酒已经乱不了“老和尚”的性!僧云:色是刮骨的钢刀。可是“性生活”是世界上至纯至净之物。如果不是那样,才奇怪哩——和尚尼姑那里来的?禅宗二祖的骨头足以嘣断钢刀。因为内心清净,所以不会被钢刀所伤。有人曾经诘问二祖:高僧竟敢如此,何也?二祖明知“剪不断,理还乱”,回答也是干脆(在今天肯定会噎死记者):我自调心,与汝何干!

记住:清净心是戒的结果,也是戒的目的。有了清净心就可以不拘于“戒”的形式。清楚了吗?济公和禅宗二祖所做之事,发清净心者皆可做之。既然州****够放火,百姓也应可以点灯。今日“大和尚”为何不敢“造肆”放火?实在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真实写照”。很简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和尚必须要以自己为“标尺”。否则,众多“欲念猛于虎”的小和尚们“疯狂点起灯来”,结果只会迷失本性,坠入地狱。真若如此,谁之过也?不问自明。这可是天大的秘密,这可是“棉花白的秘密”!

实际上,所谓的“白”,也只是对佛经的“悟”而已。佛在《大日经》中早已说过了——“佛告金刚手。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这就是全部修行的实践理论。此三句,悉摄一切佛法。有些理论绝非我之所“独创”——古代西藏的和尚是可以结婚吃肉的。

知道这些“大秘密”对你有什么用?第一,持戒只是形式。只要你一念清净,不必“拘泥”于形式。如不能清净,还需在“淤泥”里滚爬几年。此话绝非笑谈,荷花之洁净出于淤泥也!第二,发清净心不完全取决你做了多少善事,而是你有了什么样信佛的“准备状态”!如果你左手烧香,右手杀人,罪上加罪,必将直下19层地狱,万劫不复。第三,修炼禅定必须止息心中的汹涛恶涌。而方法只有一个,发清净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入佛门,难成禅定。从古至今无人能够越过此根基(清净心)建起“空中楼阁!”

行文至此,有多少人会被“销落马下”,就此嘎然而止?各位不妨留个脚印,哪怕剩下一人,也无妨!声明:本人的文章是尽可能“涤除玄览”后的东西。要想超速修禅入定,就要打破为常人修定的所有框框。注意:打破而不是舍弃,是从更科学,更实用的角度去理解。你不能在撤去第一块基石,仍能将脚踏在第二块石阶上。因为这不符合规律。所以,你可以舍去繁重戒律的形式——只要你有了戒的结果——清净心,只要你一念清净,禅定即入半壁!

心经最后一句大咒语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说:快去自度,快快自度,大家快快自度,并度大家!如果你愿意发清净心,可将我的博客(地址和内容)弘扬开去——可转发论坛、推荐给同道中人。相信对身处绝境者,是激励,对心中有佛者,是点悟。你便发了一大清净心。

第十一章:科学禅定的基本步骤

我于病难中曾作过一梦,梦见身处南海(马来西亚)之中,四面都是红颜色的海水。我感到怎么也游不回家了,再也看不到父母和家人了,从心底里我感受到一种绝望!

我曾经翻阅了大量的道家、气功的书籍,所看到的,不是用处不大的行气养生方法,就是“人”难以达到的成仙境界。没有,真的找不到一个可靠的神奇方法能够救我的命!就算在佛学上,清朝雍正皇帝对“禅宗破三关”曾说道: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天台宗老祖慧思,临终前召集徒众,问他们是否有十人不惜身命,长修法华、方等四行三昧,保证供给他们一切,如果没人修习,他就要远去。结果众僧人思慎“学行事难”,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答应下来。可见修行佛法之难!宗喀巴的那句话,虽然给了我指路明灯,但结果怎样谁能保证啊!所以,那个梦境让我永生难以忘记!一句话,我曾经感到十分绝望!

我的科学禅定,简单分为两个阶段(此两个阶段与科学禅定书籍中的三个步骤,是对一个过程——修习禅定过程的两种描述;这两种描述有互补理解的作用):第一阶段,达到“精神内聚”心身状态;第二阶段,达到“精真元明”内心体验。

什么是精神内聚状态?

所谓精神内聚状态,就是一个人通过训练而获得的一种能力。什么能力呢?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躯体完全放松到一个非常深沉状态的能力。在此状态中已经感受不到四肢和躯体的存在(与深度的自我催眠在形式及心身状态上基本相同,但在训练心力上有关键性的差别),只能体验到心灵的空寂、虚无和灵性的自由。与古代人们欲想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心理状态相仿。而我们是涤除了古人对这种境界“绕圈子”的修习和错误的认识。很简单:要坐“直升飞机”。

这一状态有些练气功的人都体验过,学习自我催眠的人也有体会。最终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深入下去,而没有体验到“极致”。注意:这是一个心理科学的、生理学科学的状态,与神没有任何关系。千万别往神啊、道啊、运行气脉去引导。一引导就废了,毫无益处。

当你经过练习而熟练掌握后,就可以不拘于场地(坐车、办公室休息,甚至看电视时),进行体验心灵的愉悦和在短时间内使得体力得到迅速恢复。

如何训练?

凡是曾经接触过气功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关于放松,三调的方法多如牛毛。其效果、形式、说法不一,且多为玄妙。很多人都会有“无所适从”,或者说“无从所适”的感觉。而我这个方法却是十分简单:在科学认识三调的基础上,进行全身的放松练习。然后通过“意数呼吸”的方法进一步引导,最后进入“精神内聚”心身状态。

说明:它与瑜伽和气功中的放松有一个很关键的差别,这一差别,就如通过看书是学不会开汽车一样,只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指导和领悟。对“精神内聚”一定要有正确科学认识和指导。否则,“岔路太多”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一阶段只能算是“幼儿园阶段”。而要想入定就像要考上“博士”一样。

第二阶段:训练心意达到“精真元明”的内心体验。

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到一定火候(不需要第一阶段了),就可以不拘于行、住、坐、卧等等场所的限制,也不用再去放松身体,不用调什么呼吸,可以时时返观内心,使意识逐步达到“纯意识”状态。这一状态可以说是:精真元明、空境、真意、纯一、如来…….有太多的名词来形容这么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只有更好,除了佛祖以为,没有人可以达到最好(在没有透悟前,先不要往佛学八识理念上引导,一引导就又进入模糊、迷惑之中)。

人的思念是最难集中的了。心念就像点燃的蜡烛。有风的情况,火苗是不断摇拽的。无一丝风的情况,火苗同样自己在摇拽。静只是相对而言。比如,美国一所实验室建造了世界上最安静的小屋。你现在捂住耳朵就可以听到的血液(脉动)流动声,当你进去后不用捂住耳朵,这种声音就变成了“震耳欲聋”的咚咚声,而你的脚步声像远处传来的炸弹爆炸。

所以,安静只是一种感觉,只有你的内心安静才是真安静。实际上心只能净而不能静。“静”是心对环境的被动感受,而“净”是心对环境的主动控制。而这就是关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看似微小,然,决定死生。大家熟知的那首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拂拭的是“心净”,而不是心静。所以,修行首先入静,其次再训练心意以入净。入静,最好选择一个好环境(其后你会看到我入静的环境是什么样子);入净,闹市中亦可也。

接下来是训练心意体验到“精神内聚”的基本步骤:

万变不离其宗。刘翔跨栏世界第一,肯定有其独到之处。但是他的基本动作也离不开“起跑、跨越”等等。科学禅定与瑜伽、气功等的“基本动作”几乎都一样。关键是:想要坐直升飞机,就一定要“痛下决心涤除不必要的东西;更科学、更实际地去理解和训练禅定。

三调是以“调息、调身、调心”为序。

调身:即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以结跏趺坐、坐在椅子上或平躺为主。跏趺坐,即盘腿而坐,佛祖盘此坐而悟道。姿式要求:两腿一并伸直,屈右膝,脚跟靠近会阴,脚腕尽量放在左大腿根处,膝部着地,然后屈左膝,脚腕放在右大腿根处。背部伸直,肩部放松,颌内收;双手互握,手心向上,放于脐下;眼睛似看非看于虚无空间。盘腿放开时,顺序与盘时相反,小心慢慢放开。要求是:宽衣解带,不拘形式,以舒适自然为纲要。

本人由于股骨头坏死严重,导致胯关节变形,不能结跏趺坐。又因病难中身体十分虚弱,每日行走1公里都不可能。所以,开始修行之时也不能坐在椅子上,只能躺在自家炕上。就像有些人无论怎么吃饭天生就十分“苗条”一样,我天生就瘦(至今只胖过一次,就是治疗脑膜炎时,激素的应用,导致脸如圆月。医学称这种副作用为“圆月脸,水牛背”),而在病难中更是骨瘦如柴。我们那里都是住在土炕上,因炕很硬,我又很瘦,就算是铺了厚毯子,也会硌得十分难受。开始我买了海绵垫子,还是不尽人意。其后又买了一个大水床,算是彻底解决问题。我的平躺,除双腿伸开外,其它与打坐基本相同。

总之一句话,如果你倒立可以让自己舒服,也可以修定。所谓调身,就是让自己能舒舒服服地安住一处就可以了。而在所有姿势中,以跏趺坐为最好;坐椅子次之;平躺为不得已而为之;站立者只有吹毛求痞者而去求之。但要记住:以坐着舒服为第一取向,并不是怎么坐就易入定,或是有什么神奇能量、效果等等。这些东西要一概涤除。

调息: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为什么要调息?实在是简单:你写字、坐车时,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呼吸?因为呼吸是自然的东西,是个“忙时”无暇去顾及的东西。如果每一天你时时注意呼吸,那你什么也干不成了。而静坐下来,“呼吸”就凸现出来。一个凸现出来的东西就需要调整,以达到不扰乱心意为度。

调息的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进而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关键的是:不可勉强,求其自然,以安心境就可以了。

记住:庄子说的“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实际指的是“心意”而非呼吸。老虎、绵羊都呼吸,哪来的以喉以踵的。其后各教派又发展成用真气运行于奇经八脉,心轮脉轮的,搞得人们神魂颠倒。实际上都只是借呼吸来体验“心意”而已。所谓:以意领气,意随气行,运行大、小周天、奇经八脉。这些东西连“救命稻草”都没给我。所以,古代的“闭气”、“行气”、“运气”等等臆造出的东西要全部涤除。

有人说;通过调息可以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变缓变慢,达到少消耗能量等等益处。又有人说“入静”可以使脑电波达到什么状态。这些东西我们要它何用?此等益处是有,但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而所谓大的益处——成仙成道什么的,“死去的都达到了。而活着的,凡是“跳出来的”都经不住考验!所以,成为神仙犹如“月中嫦娥”,可望而不可及耶!

因为“息”与“气”渊源甚深。而“道家、气功”中对“气”又下了太多功夫。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说明:我们不谈气质、浩然正气与空气中的气,只谈玄之又玄的古代功法里的“气”。当我们追寻“气”的时候,就追到了精气神!也许你不敢相信,对精气神的认识,是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错误。下一篇你就会看到为什么?同时下一篇继续解析“下一调”。

第十二篇:大揭秘“精气神”是人类犯了三千年的错误认识!

什么是精气神?精气神对人有什么作用? 追寻“精气神”的渊源,你会发现“太深奥”。但自古以来有一个共同认识的主线——古代各教派的仙家术士们认为:人有三宝精气神: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养生治身之道在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所以要保精、补精、固精。如有不节,侵克年龄,蚕食精魄;故色之害人,甚于虎狼。只要留得精住,则真精存矣,真形固矣,此长生成仙之道也。总之,诸子百家都将剑锋直指“万恶淫为首”。

打开天窗说亮话:男女欢愉之爱,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根据生命科学的研究:男人的精子同唾液、胃液等人体自然分泌的各种体液一样。没有什么精或者气的。精子在睾丸中,而不在腰上。所以精虚并不是肾虚,精虚也并不会导致腰痛——错觉而已。腰痛只能是劳累过度或得肾结石什么引起的。很简单,多射几次精,无非多吐几次痰而已!

那么,为什么色欲的过程会导致“精神和体力”虚弱呢?

远古人类在突然看到一个猛兽时,第一反应是“不动”,这样野兽就不容易发现自己,之后才决定是逃跑还是静默不动。表现在今天就是:你在过马路时,突然一辆汽车在人行道上向你冲过来,你的第一反应不是快速跑掉,而是“一愣”,之后才决定是站立不动还是快速跑过。无论野兽还是汽车,当动物遇到危险时,机体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需要大量的能量来应付马上到来的体能的消耗(逃跑或搏斗)。一句话,人体有一种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的“从神经到激素,再到肌肉的——机体防御反应机制”,即应激反应。

再想象一下,一个人被突然猛冲过来的汽车或是突然窜出野狗吓到时,瞬间就会“心跳急速加速、毛发耸立(鸡皮疙瘩)、全身冷汗、肌肉紧绷”等等一系列心身反应。而每次过后人们都会“胆战心惊”一阵子。总之,这就是瞬间的能量消耗导致“失魂落魄”的结果。假如,你每天都经历一次这样的反应,恐怕命不久矣!以上是一个负面的“机体能量紧急消耗”所导致的结果。还有正面的——也就是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机体在瞬间释放大量的体能呢?

根据生理科学家研究显示:一个人的一次手淫,所消耗的体能是尽全力进行一次百米冲刺所消耗的体能。而完成一次做爱的过程,会消耗十几倍的“百米冲刺”(注意:“百米冲刺”和“跑完百米”不是一个概念)。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把所有的精神和力量全部运用到了一个目的上(繁衍后代),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为着这一简单的目的而用尽能量,能不损害体力和心力吗。而要想真实地感受一下是种什么样的能量消耗,你现在就可以到外面疯狂地跑上10~30分钟,就会感受到尽耗体能后的疲劳感了。而做了一次合欢之爱,却为什么感受不到跑完10~30分钟后的疲劳感呢?

原因是这样的:进化上,一个原始人被野兽追得疯狂逃跑时,就算是身体被树枝划出伤口,那么只有在到达安全地点后,才会感受到疼痛和发现伤口。这就是生物进化出来的逃命机制——在逃避危险时,大脑神经会直接控制脊髓上的“疼痛闸门”和分泌人体吗啡等激素,抑制所有不必要的“打扰”,以保证能够全力以赴奔跑而求得生存。

同样道理,生物需要性,因为需要繁衍后代。如果性的过程是痛苦的,那么生物早就绝种。所以性的过程是生物最兴奋、最快乐、最愉悦的过程。所以人们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争取这一过程。因为“性”是生物的本质目的,为了保证这一过程顺利完成,机体需要“全力以赴”。因此,整个“做爱”的过程就是能量瞬间释放的过程,只是与被吓到时,在程度和性质上有差别而已(恐惧和兴奋都会导致肌肉运动,但恐惧伤害了心灵,而兴奋愉悦了心灵;虽然都消耗了体能,但是本质是不同的)。

虽然消耗了十多个“百米冲刺”的体能,但却感受不到身疲力竭感。因为大脑早已进化出了一种机制(从神经到激素),将这种疲劳痛苦的感觉“掩盖”过去了。只会让你感受到极度的心身愉悦和些许疲劳感。而“千米冲刺”后休息的时候,一切“劳累”早已过去,并且体内产生的吗啡等愉悦激素的作用还会继续一段时间。做爱5个小时后和千米冲刺5个小时后,在精神和体能消耗上的感觉才是相似的。无论你的感觉如何,你的体能却是“暗地里”消耗了。而这就是关键。想像一下,每一天晚上,一个人都疯狂地跑上半个小时(尽全力大概会跑个十里八里的),能不损精耗神吗?

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动物们,一般是几天或几个月为繁衍后代而进行一次“做爱”过程。而自然界中只有人——不是为繁衍后代而需要这一过程。古代人们为什么会认为腰痛、精神萎靡,是放纵“性欲”的结果呢?很简单,科学的问题。古代对“损精折命”的认识,如同古人曾经认为心灵存在于心脏脏里一样(否则怎么会叫“心”灵呢)。而为什么会认为“心灵”存在于心脏哪?简单:只因为人在高兴、激动、愤怒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心脏(跳的快慢十分明显),还会感到心痛。所以地球上互不相识的不同区域的人种,都曾经认为“自己的爱、痛苦、思念”存在于怦怦直跳的心脏中。

那么如同对心脏的认识一样,古人对“房事过后”人们的体虚冒汗及筋疲力尽等体能的消耗现象(消耗一次无大所谓,问题是天天消耗,就会天天体虚),由于找不出其它理由来解释,就推断是“泄精”导致的结果。出于对“先人和仙人”、“文化”和“教派艺术”的尊重,致使人们还在继续犯着已经犯了几千年的错误——即犯着另一个“心灵存在于心脏中”的错误。

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了,古代人们把“暗地里的体能消耗”导致一个人从体力到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归罪于“精子的释放——漏精”。进而又借《易经》里的内容臆造出成仙的逻辑基础“精气神”——所以才会有长生不老或成仙的秘诀是保精、补精、固精的说法。又进了一步归罪于人们有了这样的“欲念”。然后为了说明这种层层联系的现象,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紧扣逻辑、复杂的“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理论。不要认为复杂,符合逻辑就是就真实有用的。象棋的套路也是复杂多变玄妙至极的,而象棋只是可娱之一乐而已。自古以来各宗各派在“性欲”上附加了太多的东西,借“性”发挥了太多东西,给人们增加了不该增加的重负(性本身不会引发道德问题,是“乱性”出的问题)。

道教内丹学说:精气神三者,一休不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心印妙经注》说:神依气生,气依精生,精依形生。你不得不承认,今天我们只能说道教是文化,也就是“精神财富而已”!道教及诸多法术,现在只能隐蔽在文化的大旗之下。而作用只可以娱人之乐,娱人之情。

所谓,奇经八脉,各种轮、脉、穴的都是臆造出来的东西。我可以意领气“制造”造出50经100脉,各种轮阿穴的更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因为“意念”可以变化万千,所以这些东西可随意“制造”而来。

所谓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真气,只是对“心”功能的一种形容。而“虚无”无非指的是心的一种状态——问题是这种状态是一种深度放松休息的状态,只能是使心灵放松及生理机能得到较好的协调。益处有,但为了这种益处,而要进行太多的“研修”,就犹如费劲地爬上一座高山,目的只是为了得到树上结的几只苹果,有些得不偿失。而通过科学,要想达到这种效果是非常简单的。

我们已经犯了3000千的错误,就是认为“心灵”存在于心脏中。而另一个此类错误——“炼精化气、补精、固精的”,不应当再犯下去。很简单,因为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记住:不要老是将古人推向圣境,我们今天的一切是建立在古代文化、科学基础上的。所以,楼房应当高于“基础”才对。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地球上20%的人口还在认为地球是平的,并且是宇宙的中心。心灵存在于心脏中,而不是存在于脑内。一个根深蒂固观念的改变,真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我的观念的改变却是瞬间达到的。因为毫无办法,必须如此才能求得生存。

简单清楚:既然精没有,所谓的“气”就无从谈起。所以古代各种“成仙得道”功法的“基础”是空的。既然基础没有,成仙成为“空中楼阁”!而精气神中的“神”却是另外一档子事。我们已经“打破了”两个沙锅。那么什么是神?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回头,才发现:我们一直在谈论着“神”!说明:不是神仙、神灵,而是让你能够感受到“痛苦”和“爱”的那个东西——心灵!

继续谈“调”。

调心:就是协调心情。让自己从担忧、恐惧、烦乱的“心境中”解脱出来,而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开始专心修禅定就可以了。不必把调心搞得太复杂,没有意义。当你有放不下心的事情或烦躁时,只要念一念达摩老祖的四句话:“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体悟体悟就行了。

当然,我们要选择一个安静一点的环境,这样“心”比较容易入静。但是一定要看到,上篇说过的“入环境的静”是相对而言的。讲一个故事以为说明:一个法国警察,为了严惩一位犯人,让这个人每一天晚上睡在特制的“钉子床”上。十年后,犯人出狱了,可是在自家柔软的床上他却怎么也无法入眠。在无奈之下,他自己又制造了一个“钉子床”,每晚不得不睡在上面。

而我在修习禅定的时候是个什么环境呢?我与爷爷共同居住在农村的一间大屋子里。由于爷爷(全村几十年的老会计)在村里属于“德高望重”之人。因此,爷爷的世交亲朋特别多。不过是“往来没鸿儒,出入全白丁”。所以家里经常人声吵杂,电视几乎是‘不在睡觉的时间’一直打开着。而本人在大白天,身上盖着棉被,一动不动,像死人一样躺在炕上。就这样,每一天在许多人“瞻仰”之下修习禅定。由于人们经常看到我“病重”成这个样子(问题是我23岁左右,每天都躺着是不正常的),所以,在村里本人是声名远扬的“病包子”。每一天,除了吃饭时间以外,我几乎一整个白天都躺在炕上修行。你猜我晚上去干什么?很简单,还是躺在炕上,不过是睡觉而已。毫无办法,我的生命曾经十分痛苦。

看到了吗?三调只是形式,你只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调整坐姿,使其符合“力学原理”自己感到舒服就好了。调息稍加练习,掌握基本呼吸动作,使自己不憋不屈的就可以了。而在情绪上要在心无担忧、焦虑的情况下就可以练习禅定。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三调,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而适应的。“基础”还是需要稳固一些。

主线:我们是要在三调的基础上,进行放松的练习;然后由“意数呼吸”的训练而体验到“精神内聚”的心境。

第十三篇:科学禅定基本方法——如何训练放松?

屡顺一下,我们要达到“精神内聚”状态,就要过“三调—→训练放松—→意数呼吸”的过程。接下来马上要讲的就是如何训练放松?一个人在“深沉的放松状态中”有一个“决定死生”的关键之处,我们也会逐步谈到。

如何学会放松?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宰相刘墉控制耳朵来回扇动的情节播出后,受这部电视剧的影响而学会扇动耳朵的仅我就见过3个人。不是人们创造了已有的能力,而是训练了潜在的能力。而放松也是一项可以学会的技能的练习。如何练习?实际很简单,就是通过体验肌肉的紧张与放松,进而学会控制肌肉放松就可以了。

第一步、如何体验紧张与放松?

将你的右手握成拳头,将拳头攥紧些,再紧些,然后感觉一下手和前臂的紧张状态,让这种感觉进入到手指、手掌和前臂。然后再放松你的手,注意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差异。注意,当放松你的手及手臂时,当紧张感流走时,你要记住这种放松后的“舒服感”。就如一个篮球运动员,每当篮球被投进篮筐后都会记住自己手是如何 “用劲的”一样。

我至今用手撇扑克,可以撇几十米开外。这是十几年前训练了三个月而拥有的一项技能。我每当甩开臂膀撇一张扑克牌时,所感受到的是全身的力量贯通到右手臂上,然后这力量又凝聚在中指和食指指尖上,接着又顺势进入扑克牌中。嗖!扑克牌带着我的“体能”飞向远方。撇扑克就像杂技一样,是一项技能的练习。撇扑克与撇石头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撇石头只要用力气就可以了。而撇扑克牌却是要会用“那股劲”——也就是如何把力量“灌注”到扑克牌的一项技能。同样,睡觉与放松虽然都是休息,但却是不同的概念。记住这个“概念”间的差别。

如果你体验了这个放松的练习,你就会注意到手和前臂不能在同一时刻即放松又紧张。换句话说,放松与紧张是互不兼容的。你会注意到,你指示手紧张起来,然后又引导它放松。你可以用意念控制一个肌肉群(如手和前臂)以某种特别的方式进行响应(紧张和放松)。总之,就是要你学会控制放松身体的每一块肌肉。从另一方面看,训练肌肉放松同学会骑自行车也差不多。

第二步、基本动作和过程。

1、拳头:首先握起右拳,攥得紧一些。感觉右手和右前臂紧张,再感受一下这些紧张。(暂停)现在松开拳头,放松右手放到椅子扶手上休息。(暂停)注意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差异。记住这种感觉。左拳亦同样体验放松。

2、手臂:现在将双手握拳,前臂向肩部弯曲。这时你的二头肌变紧。感觉这肌肉的紧张。(暂停)现在放松,让你的手臂落下,回到身边。注意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差异。记住这种感觉。像记住投篮球一样。(暂停10秒钟)

3、肩部:耸起你的肩膀,向耳部靠拢。感觉肩部的紧张。(暂停)现在让肩部放松,注意比较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暂停10秒钟)

4、前额:皱起你的前额和眉头,感觉到眉梢上有皱纹。(暂停)现在放松。前额皱纹松弛下来。记住这种感觉。(暂停10秒钟)

5、眼睛:现在紧闭双眼。你能感受到眼睛周围的紧张吗?(暂停5秒钟)现在放松那些肌肉,记住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差异。(暂停10秒钟)

6、舌头和咀嚼肌:现在通过咬紧牙关,使你的咀嚼肌紧张起来,并将嘴角向后移动。感觉咀嚼肌的紧张,(暂停5秒钟)现在放松。你能区别出咀嚼肌紧张和放松的差异吗?记住这种感觉。(暂停10秒钟)

7、紧闭嘴唇:现在紧闭双唇。感觉嘴部周围的紧张,(暂停)现在放松那些肌肉,感觉嘴和整个脸部肌肉的放松。(暂停10秒钟)你的脸像你的拳头一样放松了吗?(在肌肉群之间进行比较)。

8、头部:将头紧靠椅背上。你能感觉到颈部和后背的紧张吗?(暂停)让头部休息。注意两者的差异,保持放松。(暂停10秒钟)

9、下颌向胸靠:现在继续注意颈部。头向前伸,看看能否将下巴接触到前胸。感觉颈前部肌肉的紧张。现在放松。(暂停10秒钟)

10、背部:现在注意你的后背。将背向后弯曲,挺出胸和腹部。你能感受到背部的紧张吗?感觉这种紧张。(暂停)现在放松,注意紧张和放松之间多差异。(暂停10秒钟)

11、胸部肌肉:现在深呼吸,充满你的胸腔,憋一会。感觉整个胸部和腹部的紧张。(暂停)现在放松,自然地呼出气体。感受放松的感觉。(暂停10秒钟)

12、腹部肌肉: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现在放松腹部肌肉。(暂停10秒钟)你的腹部是否像后背和胸部那样放松。(肌肉群之间的比较)。

13、臀部:现在收紧臀部肌肉,向地板(或椅子)上压。感觉它的紧张。现在放松。(暂停10秒钟)

14、腿部:伸直双腿,感觉大腿的紧张。(暂停5秒钟)现在放松。感受大腿的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差异。(暂停10秒钟)

15、脚部:现在注意小腿和脚。将脚尖尽量朝上指,使你的小腿肌肉绷紧,好像一根线正向上牵拉你的脚尖。你能感觉这种牵拉和紧张吗?(暂停)现在放松,让你的腿放松。感觉紧张和放松的差异。(暂停10秒钟)

第三步、如何深入放松下去?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你就会掌握主动控制身体各部位肌肉进行放松的技能了。在下一步,你要将各个放松的部位连接起来进行放松。可以将身体分为四个部分。1、左、右手,前臂,二头肌。2、脸部,颈部肌肉。3、胸、肩、背部、腹部肌肉。4、左、右大腿、小腿,左、右脚。

熟练后,就是说早已不用去体验什么紧张和放松的感觉了。你只要用一个由上到下的放松的意念:从头部、胸部、双臂、双手、胸部、腹部、腰部、臀部、双腿、一直到脚尖,一气呵成地放松全身就可以了。再进一步,也就是放松于无形,部位概念早已消失了,一念通体就彻底放松了。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你只要不断加强和重复放松的意念,自然就会越来越深入到深沉的状态中。

你会体验到什么?

在“非常深沉的放松状态中”。你会感到坐着像一个重重的泥像,躺着亦是一个躺着的泥像。心灵好像从身体的躯壳中脱离出来了,手、大腿、身体,好像都不见了。你也会体验到身体的沉重感,温暖和火热感,舒服痛快感,虚无感,身体漂浮起来的感觉。

这就是基本的放松方法——一项技能的练习。因为在“深沉的放松状态中”会出现“神秘莫测”的事物。并且自古以来“神功大法”无论形式怎样,都是在进入这一状态中“开花结果”的,所以必须对这一状态做一个“大透视”,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就是我们要再次打破另一个“沙锅”!

第十四篇、古代“神功秘法”大揭秘?(上)

——千年暗室,一灯能破!

今天我要分享一个自古以来修炼“神功大法”的关键秘处。相信这一关键之处会令许多修练神功者脱离“迷惑、自残”的地狱。会让人们永远杜绝“走火入魔”之类的事情。

首先必须要确定的是,上一章中谈到的“深沉的放松状态”就是心理科学上的催眠状态。这一点,不要去怀疑,科学已经证明100多年了。第二,无论道家、气功家各门各派的“神功大法”,不管其形式、内容如何复杂变幻,都会进入心理学上的“催眠状态”。这一点也不要去怀疑,这也是通过心理、生理科学家早已证明过的。

用最简单的话说:人除了“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以外,就只剩下一个非睡非醒的中间态——催眠态,越接近睡眠,催眠态就越深。你会发现很多“修个什么功法的人”很容易睡觉,就是因为很接近睡眠状态,一不留神跨过“睡眠线”而睡着了的缘故,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例证了。当然各种“神功大法”所达到的催眠状态有其深浅和内容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催眠状态”比喻成一个广场——就是一个各门各派“修练功法”必须要到达或者路过的“集散地”。自古以来的“练功者们”到达这个“集散地”后,又都到哪里去了呢——去了哪里?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关键中的关键,秘诀中的秘诀!我们今天的主题就在这里了。要想知道去了哪里,我们就碰到了一堵墙:必须理解什么是催眠及什么是催眠状态?

什么是催眠?

我来问你一个小问题: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念什么?………想一想?…………………..实际很简单,还念“来”(涞lai)字。…………………那么请问: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念什么?………想一想?如果你向人们做这个小测验,很多人都会被你蒙到。不是人们笨,而是脑内神经系统运行规律和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机制绝不会理会你是一个小学生还是一位大学教授。简单地说:能否回答出这个问题,与文化程度没有什么关系,只与大脑构造和脑内神经程序运行机制有关。只要你是人,你就无法越过这个大脑生理学的框限(爱因斯坦也越不过去)。

如果你现在还没反应过来,也不奇怪,有些人十分钟都没反应过来。(如果你能快速反应过来,还是不奇怪,由于不确定的心理干扰,有一定的失败性,你可以给别人做做试验,就明白它是多么的有效)总之这就是催眠(只是很浅而已)。非常明确:催眠不是让你睡觉,而是将一个人的思想活动固定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有朋友在网上查看“催眠”一词后说:“网上说的太“概念”,搞不懂”。我想说,催眠涉及的知识内容当然很复杂,今天你只要理解催眠的本质过程和催眠状态中“会”出现什么神奇现象就可以了。以后我们在深究下去。

什么是催眠状态?

非常简单地说:催眠状态是处于清醒与睡眠状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个拥有清醒与睡眠“混合特征”的特殊状态。可以说:“清醒状态是大脑皮层完全被激活;睡眠状态是大脑皮层完全被抑制;而催眠状态是大脑皮层大部分被抑制,只有极小的一部分十分地活跃着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想理解催眠状态,就看一看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有什么特征,然后把这些特征加以混合(清醒与睡眠的特征不相容的相抵消,而剩下的就是催眠态),就像调制鸡尾酒一样:“一品尝,催眠状态出来了”。

那么,睡眠状态有什么我们需要了解的特征?

这个问题一句话就搞定:就是你会做梦。人们对一个突发事件有时会感叹:“做梦也没想到”!这句话反映出:梦境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那么梦境的内容是由什么控制的?弗洛伊德早已说过: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无上之路。也就是说:梦中一切的“波澜壮阔”都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结果(就是记忆痕迹的天下)。那么,睡眠状态下潜意识的“能量”到底有多强大?

略看一二:第一,没有人能够主动控制梦境的内容和梦境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在睡眠状态下,你的另一个“现实世界” 完全由潜意识掌控着的。第二,谁又会在“做梦的过程当中”认为梦是虚假的,认为是自己在做梦呢?(否则,做恶梦时人们就不会被吓得心惊胆战了。梦境中的“恐惧和危险”是现实中的千倍以上。所以多做些好事,你就会多做些好梦,你等于在两个世界里活过两次美好的生命。本人经常会从梦境中笑醒过来,而其他人多数是被吓醒的)。总之,“睡眠状态”有让潜意识制造另一个“现实世界”的功能。

再看一下,什么是清醒状态?清醒状态就是此时此刻的你,是一个十分有主见,有能动性的你。可以感受风的清凉,火的暖和。可以主动打开电视机,或者是对人大声喊叫。你清清楚楚地知道:你就是你自己,而不是一块石头或是只狐狸(在梦中有时人们会认为自己是一只狐狸或者是一棵无法移动的树)。

什么是催眠状态?一句话也搞定:就是处于清醒与睡眠的中间态。此状态下,大脑皮层大部分被抑制,只有极小的一部分十分活跃着。人们处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比如:你在半夜时被电话铃惊醒,然后你拿起电话与对方聊了起来。等你放下电话后,有时你会突然感到刚刚过去的“接电话的过程”好像是在做梦。实际那个时候,大脑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整个的接电话的过程就是处于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中。

用一个比方来清晰一下这三个态:在你的脑海深处,一个突然闯过“意识警戒”阻力,形成了你脑中意像的潜意识,比如:母亲的责骂,儿时的活伴、山川景色或是平时不断念叨着的什么样的“神仙”。在清醒状态下,你明知道那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所以你不会多想就一闪而过了。而如果在睡眠中,这个想法,就是说这个“能量强度”足以呈现在你意识中的想法,极有可能成为梦境(实际我们每晚都会做几十个梦,只是自己醒来大多都遗忘了而已)。如果在催眠状态下(这个清醒与睡眠混的状态下):这个想法成为“白日梦”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甚至更少。因为催眠状态下(大脑皮层只有一小部分活动着),还是拥有一定的主观意识。而主观意识的“本质能量”又是十分强大的,所以会抑制绝大部分的潜意识妄图制造“梦境”。除非是一个“产生意像的命令”直接来自于外部(另一个拥有主观意识的主体:催眠师),或者是自己内部能量“十分强大”的“潜意识”(就是记忆痕迹),才有可能成为催眠状态中的梦境(幻境)。已经很清楚了,催眠状态下出现的幻境同梦境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幻境就是在催眠状态中呈现的梦境而已。

一个人被催眠后会出现什么样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众所共知,一个被导入深沉催眠状态后的人“你说他是鸭子,他就会学鸭子走路(“是人”的概念在脑皮层中被抑制)。你说他是狗,他会学狗叫。你说看到“飞机”或是“神仙”,他同样可以看到,甚至在醒来以后,也会认为那是真实发生过的。”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幻听、幻视和幻觉。

那么,有几种催眠形式?

只有两种:他人催眠和自我催眠。他人催眠就是在催眠师的诱导下出现的“幻听、幻视、幻觉”。自我催眠,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的诱导下出现的“幻听、幻视、幻觉”。但关键中关键的问题是:主观意识有清楚的分辨真假的能力,是打假的“警察”。而警察自己又不可能是小偷,也就是说“意识”自己不可能自己制造幻觉。那么又是谁“制造了幻觉”?

首先,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是十分虚弱的。而催眠师的语言将直接控制你大脑内的“场面”。也就是催眠师的语言将变成你最强大的“潜意识”,压过你虚弱的意识,直接制造幻觉(白日梦)。而在没有任何人对你发放命令的自我催眠状态中,自己意识虽然十分虚弱,但是却可以抑制绝大部分的自己的潜意识“妄图制造梦境”。

然而,幻境毕竟还是出现了。为什么会出现?答案也很简单:你自己的“某一个潜意识”的能量超过了虚弱的意识控制力,“白日梦”就出现了。想一想我们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制造出这么强大能量的潜意识?也就是说这些强烈的潜意识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在此之前一个人经过学习、修炼时所接受到的知识和再次引发强烈渴望和信仰等等的内容上。略问一二:基督徒在深沉的祷告中,他们在想像着什么?或者说人们非常期望出现什么?瑜伽冥想中,人们在努力地想像(观想)着什么?古代养生秘术:导引行气、胎息内视,又在意念着出现什么?单看道教存思秘术:“存为存我之神,想为想我之身”,指的是一种注念身内外诸神,使之驻身不去,使身与神合,以达常生不死的目的。!!!!(但看古今谁人常生不死了!) 最强烈的期望(就是最强烈的潜意识)才最有可能在“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中”(既催眠状态中)出现。所以,基督教徒只会看到“上帝”而看不到“真主安拉”;伊斯兰教徒只会看到“真主安拉”而不会看到菩萨。修道者也只能看到神仙鬼魂了。

总之,在这个深沉的自我催眠状态下,所出现的幻境完全受着自己——不是催眠师而是自己在“努力达到这种状态中的“目的”——就是十分期望出现什么神奇境像的期盼心理控制着。因为这种心理过程是由不断的对自己暗示已经成为了潜意识的缘故,所以人们表面上意识不到。这也就是在表面上和情感上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原因。事实情况就是如此。关于潜意识的研究前面的文章已经分析了一部分,其后,还会渐次分享。

事实已经非常清楚明白了。道家的存神、胎息;气功家的气脉、心轮脉轮。其中不是在“催眠状态”中将已有的神经感觉放大(生理学研究显示:用一个月装修你的房子,将导致代表“家具”的脑区扩大,而在动物园工作一个月将改变代表“动物”的脑区的深度和广度。而一个每一天不断意念着“气脉”的人,相应大脑神经系统会逐步变得“十分强壮”。可叹:由于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科学家还是有限,但这些科学家能够有缘“修禅而入得定境”的人,却十分罕见。这也就是至今找不到真正有效的“科学和禅定”融合理论的原因),就是大脑自己制造出的各种幻境(参考《在禅定中我看到神了吗》的文章)。小的幻境无伤大雅,大的幻境就会让人心神迷惑,走火入魔,贻害无穷。

为什么人们很容易将催眠状态中的“幻境”当作真事哪?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会做梦,那么这个人将向人们述说他每晚都会去一个“神秘的世界”。而现实的问题是大家都做梦,梦太平常了,所以大家都知道梦是假的。而恰恰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练功练到“睁着眼睛做梦的程度”,所以练功者认为他所见到的“无论什么景象”都是真实的。已经很清楚了,幻境需要一定的苛刻条件才会出现,所以物以稀为贵,幻境一出现,马上就被人们描述为“真实”(睁着眼睛做梦的现象,对平常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但对一个优秀的催眠师来说,很简单)。

如何解释根本没练过什么功的人出现的幻境?

也很简单,平常人出现幻境时不是处在服用了致幻剂药物就是处于一些其它原因造成的“迷迷糊糊”的状态。而没“练过”什么功的,又容易体验幻境的人群,恰恰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而虔诚的宗教信仰很容易让一个人迅速进入“催眠状态”,又会快速出来(因为没能力“把握”)。在这期间就会有很高的概率出现“幻境”。

有人说,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感觉到是进入了催眠状态呢?第一,就像没有人可以清楚地记住每晚自己是如何进入睡眠状态一样,人们也是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催眠状态。第二,很多人认为催眠就是睡眠。是不清楚催眠到底是什么而造成的误会。比如,那个小测验,很多人已经进入了催眠状态。可是没有深刻了解过催眠的人,谁会认为那就是催眠状态哪?

总结:我们通过看“各教派的书籍而得来的内容”,在潜意识中自己创造“自己期望的境界”,然后在达到一个十分恰当的状态(即自催眠状态下),大脑不是将已有的感觉放大,就是自己制造出幻境,以形成各种神秘现象。这就是真实,你不得不承认的科学事实。希望我的这个透悟,能够让修道养生的人们看到,让人们脱离自己在练什么功呀、法的时候,留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导致“自我残害”的恶果。今天,各位看官,那一位愿意发个清净心,将我的这个理论宣传出去,拯救更多处于迷惑中人呢?

以上所谈的内容就是真实,因为打消了人们“成仙的梦想”,所以会让一部分人很痛苦,很不愿意同意我对科学的领悟。可是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真实不会因为人的意见而改变。还有另外一个真实是“古代的神功大法”,的确让人们获得了一定的健康,甚至还有健康奇迹的出现,这又是为什么?

下一篇我们将延续透析这一个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会离开主线:为什么正信佛学禅定可以避免出现以上弊端?正信佛学禅定的关键秘诀是什么?

第十五篇、古代“神功秘法”大揭秘?(下)

-----信仰的超力量

任职于联合国的穆勒(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教我幸福是什么》一书的作者)描述了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纽约一医生告诉一位非洲国家的代表,说他得了癌症,只能活一年。这个代表决意回家去等死,他会让亲戚通知医生参加其葬礼。18个月后,竟然无一点消息。穆勒相信那代表一定早已死去,就打电话到他的家中。他意外地听到那位代表自己接的电话,声音听起来充满活力。代表解释说,在他回到家乡不久后,当地的巫医来拜访他,觉得他变得沮丧。巫医得知原因后,他要代表第二天到他的小屋去。巫医以一简单的象征性手势开始了治疗。他从一口大锅里取了一小杯的液体,并表示:“这一杯代表你正使用的那部分脑,锅里的是其余的部分。我要教你怎么用那其余的部分。”直到今天,那位代表仍健康地活着。巫医到底教了代表什么样的神秘方法?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什么?

为了拨云见日,我们首先必须谈一下“安慰剂效应”。

使一件事情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预测它会发生。而安慰剂效应显示的就是这么一个事实:即使病人服用的药物并无有效成分,可是如果他相信那是有效的,那么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都会向健康方向发展。下面是一个心身科学领域经典案例。

1957年在美国的心里协会发言稿中,叙述了一个患有晚期淋巴组织癌的叫莱特的病人,这个绝望的男人哀求医生给他试用了一种特殊的药。几天以后,他的病情戏剧般地发生了好转。不幸的是不久报纸上报道了这种“神丹妙药”实际上并非那样有效。莱特过了两个月的健康生活后,面对这样糟糕的曝光新闻,病情再次恶化。他的医生怀疑莱特的又一次病情恶化是由于失去对药物的信心,便再次让他相信给他注射“新的超纯度双倍疗效”的药品。不错莱特又十分明显地好转起来——即使这次给他注射的只不过是消毒水。在美国医学会颁布一份证明该药无效以前莱特的病情一直向健康方向发展着。然而,不久以后,莱特入院,很快死亡!莱特之死是最具典型的安慰剂效应。

是什么引发了安慰剂效应?也就是说“安慰剂”效应中是什么在起着作用?简单,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安慰,被安慰者最终产生的是信念的作用过程。什么是信念?也很简单(拆字游戏而已),对一个事物相信后的意念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思想,只是一个想法非常强烈,以致强烈到“足以改变生命生理的变化”到了十分明显的程度。最容易做的一个例子就是:你不断念叨酸溜溜的山楂十分的酸,酸溜溜的,酸溜溜的,实在是酸极了。每一个人都会流口水。这就是由心灵到生理学最简单的一个明显变化。

我们会飞吗?肯定不会,因为我们没长翅膀。也就是我们的能力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生理结构。我们可以念叨山楂而让自己流口水,然而对一只鸟、一只猫或一棵树来说,这种能力就是“神力”。我们还有什么“神力”?看看我曾经贴在自家柜子上的一则报道来简单地说明一下:

这个报道说明了什么?或者说我看到了什么?很简单,生命生理的潜能是巨大的。然而关键的是这些能力全部在大脑的控制之下的。更关键的是:大脑这个“宇宙中最复杂的超级硬件系统”(要想制造一台同大脑一样精密的电脑,微电子专家们估计:至少需要美国加利弗尼亚州那么大面积的土地才能堆放得下,而启动它的电量足以把海水烧热,从而改变气候使人类遭难)产生出了一个自由的,绝对拥有主动性自由的“心灵”。更加关键中的关键是:心灵可以反过来主动地改变产生它的“大脑硬件系统”——改变神经程序的连接、强度、方向,再进而控制生命的各种机能。一个人的信念(思想)就是通过控制“大脑拥有控制所有生命的机能”这种本质的能力而发挥作用的。
科学禅定 科学禅定视频

那么,一个人的信念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请看下面的案例:

二战期间的一个实验:实验者是一名军医,而实验对象则是一个即将被处死的俘虏。军医将俘虏的双眼蒙住,绑在一张床上。然后在俘虏的手腕静脉处扎入一支注射针头,并导上一根导管,在床侧放一个盆子,告诉俘虏说:“我们将放你的血,直到你流尽最后一滴血为止!”........两天以后,那个军医在观察俘虏时,发现他已经死了。其实,军医并没有放俘虏的血,那根导管的另一端是封闭的。那种液体滴在盆子里的滴答声,是由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容器装上水让其滴落在盆子中发出的。俘虏的死是被相信自己会死的信念杀死的。

另一个案例来自于俄罗斯:有一个人被无意中关进了冷藏车。第二天早上,人们打开冷藏车后,发现他已被冻死在里面,身体呈现出冻死的各种状态。但奇怪的是这辆冷藏车的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同外面的温度差不多,而这种温度是绝不可能冻死人的。这位不幸的人被关进冷藏室之后,就不断地担心自己要冻死,这种意念对他的身心发生了具大的影响,于是他真的就被冻死了。一个强烈的信念,可以让人们获得死亡。同样,也应可以获得健康。

现在,剩下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可以激发出一个人的强烈信念?

催眠。

一个人在催眠状态下,可以通过暗示(产生信念)激发出神奇的生命潜能。也就是被催眠者无条件地相信催眠师,然后产生的信念引发了神奇的催眠现象。比如,催眠师将一个冰凉的硬币放到深度催眠者手上说:“放上了一个烧的通红的硬钱币”,结果“这个倒霉的人”手上真的就会被烫出一个大水泡。还有很多,在此不多举。总之,这些都是公认的科学事实。

信仰。

美国曾有报道: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在祷告的过程中其手指缝会同耶稣一样流出血液。这就是一个人在强烈的信仰(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下,心理暗示所起到的神奇力量,跟神没什么关系。信仰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来自于你的心灵。

如果在古代,治疗莱特的那位医生完全可以成为一名拥有神奇力量的“大法师”。在医疗信仰上,医生和巫师“信仰投射能力”是相同的。但关键差别是医生只有“一能”,而巫师却是“万能”。当人们信仰“神奇、神秘和奇迹”的时候,就会被信仰产生的信念所控制。看看下面由信仰导致人们的疯狂行为。

至今每年有400万人来到法国比利牛斯罗德的著名神龛朝圣。1885年,传说一名14岁的小姑娘看到一位身穿白衣女人的幻影,受其指引在一个沙窝里发现一眼泉水。消息不久传开,说那个白衣女子乃圣母玛利亚,于是人们蜂拥奔至那眼泉水,纷纷传言它有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根据统计在100多年中,朝圣者中有超过200万的病、伤者到过该地,有些人真的出现了“奇迹”。

1995年4月,在新墨西哥的芝马约,有6万名清教徒到一个只有2千人的新墨西哥州北部小镇朝圣。一些人花了几天的时间从140公里外的阿尔伯克基步行而来,而其他人从50公里外的圣费连夜坐牛车赶来。他们来到一个简朴的砖坯墙教堂,排队等候着去跪在地板上的一个小洞旁,挖取一捧据说有神奇疗效的尘土。

在上一篇中,很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古代的奇功异能(以幻觉来宣传自己“神奇功法”和“神迹现象”),都是在“自催眠状态”中“开花结果”的。一开始,由于科学的限制,古时的人们臆造出了一些东西(奇经八脉什么的)。人们由信仰产生出了一个好的信念,对强身健体,怡情养生起到了保健的作用,有效性是肯定的。

问题是,后期的各大“魔幻人物”出于敛财(自古邪教太多了)政权(天平天国)的目的,将人们的“幻觉功用”极大地进行“包装上市”,结果其害处真的变成了喝毒药水以解口渴——就是说“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怡情养生和成仙得道什么的”,进而让人们付出了“太多的沉重代价”(小到迷惑心灵,贻误病情诊断及治疗。大到家破人亡,甚至在古代导致亡国亡族的恶果)。所以自古以来大多教派所开出来花果,大多变成了“毒花毒果”。一直以来,能够独具慧眼在浩如烟海的教派文化中提炼出“纯净的强身健体方法”的人,难得一见。即便有,又有几个敢冒天下各大“文豪雅士”的众怒(耽误了一些人发财成名的梦想)而狂喊出来?而今天,对于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同时要说的一点是:本人是一个逃脱命运的人,一个不应该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人,名利对我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不惧怕任何东西。本人的信条是:愉悦生命,弘扬佛学禅定,济世救人而已。关注我的朋友敬请常留意:除非我死去,否则我不会在你们的视线中消失。

总结:第一,那位非洲巫医肯定没有什么“高科技武器”。第二,他的法术再厉害也不可能超过我们的“导引服气”之类的古代秘术(今天非洲巫术同中国古代的各大功法会有多大区别呢),更别说其它教派艺术了。

自古以来原始疗法的本质,都是在信仰的状态下通过“一个仪式、一个独特感觉(奇经八脉)、一件圣物、一杯圣水(即便是自来水)”,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信念,对生命生理产生“强烈”作用的结果。无论如何神秘,那位巫师也离不开这一模式。这一模式叫做“安慰剂效应”。同时,非常明确:这些“法术”无可辩驳地证明:心灵拥有我们还不了解的强大力量(有创造奇迹的潜在能力)。接下来,最关键的是找到一个实际、有效、安全的方法来运用这种超强的力量。

曾经,曾经我不敢去看真实!我们是人,有恐惧,有太多的弱点,为了避免恐惧,避免痛苦,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需要自欺其人。然而,更加真实的是“纵容自己就等于毁灭自己”。假如,为了莱特或类似莱特的病人,美国医学会不颁布“药品无效”的证明,那将多么可怕,科学将不再进展,虚假风行,人们该如何分辨这个魔幻的世界。所以,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发生!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面对真实,找出一条更好的道路。

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说的一句话非常好:“除了乘法口诀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保证是正确的”。这当然包括“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诸教”。一个“错的”理念肯定是没用的。一个东西可以是完全正确的、非常神秘的、非常深奥的、让人崇拜的、让人愉悦的,所有这些同一个“东西”是十分有用的,在概念上有本质的区别。这就像一个人在酷热的沙漠中快要渴死的时候“黄金、权力、电视剧和绘画艺术”,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他要的只有水!也就是说曾经我要的不是信仰、科学、佛学、物理学、诗情画意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毫无意义。

那么什么是最有用的?有目共睹:佛家的哲学理念是最深奥的,不过深奥并不代表着有用,有时反而是负担(如果你想买齐,绝不重样的佛学方面的著作,恐怕会把你家所有的空间和角落都堆满也放不下,而这些书,就算是你看几辈子也看不完)。实际上,最关键的是佛学的思想是最有用的——佛经绝大部分内容是讲如何入定的,而这又是现实中我们非常需要的。最后,剩下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几辈子也看不完的佛学经书中”提炼出我们需要的东西?(先保留这一问题,这也是其后我要分享的)

催眠和信仰在激发生命生理潜能方面有什么利弊吗?

一个人可以通过催眠师的催眠而激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比如催眠拔牙,催眠手术并不是罕见的事情。然而催眠需要的条件又极为苛刻:“不但要有一个优秀的催眠师,而且对方还需要能够被催眠(25%的人很难被催眠),并且一个人每一天不可能长期处于催眠状态。”

信仰可以激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但是信仰导致的信念的力量,所引发的健康机制是旁敲侧击的!而另一个事实是由信仰导致健康奇迹的发生还是非常非常的少!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们无法控制内心的绝望力量(想想一个人因听到自己得了绝症而晕倒的情形,而谁又听说自己信仰什么了,然后就晕倒在地上哪),绝望的力量比信仰的力量更为强大。总之,人心是千变万化的!

禅定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在引发心身健康机制中,可以说是直接攻击。可以说:对心灵力量运用方式的不同,会直接会导致效能的悬殊差异。而这一关键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今天我还活着,并且写了这么一句话呈给你看!

下一篇:正信佛学禅定的关键秘诀是什么?

附录:

当我们逐步地深入思考下去的时候,会发现好像神的概念慢慢地消失了!神力也无从谈起了!如果没有神,我们就一下子就陷入了恐慌之中!科学把我们引入了“没有神”的绝境吗?事实情况绝非如此简单!

物理学进入到量子力学的时代已经近一百多年了。量子力学的根本原理让我们制造出了“原子弹,电子表,电视机,手机,各种高尖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高科技等等”,几乎涵盖了当今的一切的科技发展。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包括创建了量子理论的诸多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一再公开声明:“没有人能懂量子力学”。也就说被公认的事实是:量子理论相当艰深而不容易理解,连专家也不例外。一代又一代的顶尖的物理学家,青丝变白发,就是为了搞懂量子力学。

从我第一次接触物理学到今天近十年中,我花在学习领悟量子力学上的时间超出了学习佛经的时间。量子力学与佛法的深入融合才是真正深奥而不可思议的,最重要的是十分有用的。同时这种融合(有用有效性的融合)是科学禅定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

说了半天,量子力学有多么神秘?今天只作点滴分享(只与哲学相关部分)。

根据量子力学的实验解释:电子、质子(组成原子的构件,所以也是原子的特性)的本质是“虚幻的”,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观察而存在的。就是说你不看一个原子,原子是不存在的。原子竟然是不存在?这多么疯狂阿!既然组成楼房(身体)的砖头(原子)是空的,楼房也肯定是虚幻的!也就是说:本质上我们是不存在的。你的存在依赖于我观察了你,而我的存在依赖于你观察了我。爱因斯坦曾愤怒地反驳说:“我不看月亮,难道月亮就不存在?”可是无论你相信不相信,事实情况是:经过几十年世界科学界的一再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物理学家惠勒根据量子理论而发展出了一个著名的“自观察系统”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说“我们存在的宇宙(星星、树木)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对宇宙的观察而存在的”。你说这句话疯狂不疯狂?

一个漆黑无月的夜晚,有五个人偶然中在山间的一个亭子里相遇。大家坐下来寒暄之后,闲聊无事就各自讲起自己遇到鬼的故事。结果一个比一个讲得吓人。而当其中一个人正讲得起兴的时候,突然远方传来一声鸡叫,想想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几个人瞬间随风而去。原来他们每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就是鬼。

假如没有心灵,清风、星球、宇宙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假如没有心灵,我们又是什么?写文章的我和看文章的你,难道不是空的吗?100年后(就像我们今天看待100年前的人们一样),也会像那些鬼一样,不知道哪里去了。如果原子是空的,那么连什么是个什么都没有,那么到底什么又是什么(宇宙外面还有多少个宇宙?宇宙形成之前是什么?什么是空间?空间如果像一个空心球的话,那么球壳外面是什么?假如一切(物质本身)都没有,那么什么是什么呢?)?当人们想到这里往往会不寒而栗。如果你现在没有“栗”,过后当你想到一个“点”时,就一定就会“颤栗”!颤栗过后也许你就会发现一个大秘密!

第十六篇: 正信禅定的大秘诀是什么?

人们在修习禅定的时候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真正“佛学禅定”的关键在那里?修禅入定的正确认识和引导又是什么?

为了更深入理解,我们需要玩一个游戏。记得在念小学时经常玩火柴杆拼图游戏,本人的解题能力还是很强的。火柴杆游戏形式很简单,就是给你一个指定火柴杆摆放的几何图形。然后,要求你移动“给定个数”(比如二根)的火柴杆,而得到另一个确定的几何图形。就是说初始图形已经给定,结果图形也已给定。如何有选择性地移动“那几根”火柴杆,而得到一个结果图形就是游戏的关键了。简单地说,本人解题能力强的关键是运用了一个技巧。我感觉这个技巧很简单、很实用,可是我跟很多伙伴说了这个解题技巧,他们就是不相信。结果那帮“笨蛋”还是固执地在那里闷头苦 想!记住:坚持不懈与固执的区别是,坚持不懈代表着强烈的愿望,而固执代表着一种强烈的不愿意。

那么我解题的秘诀是什么呢?

一般人们解这种“智力题”可以说是顺向思维,就是从初始图形开始尝试摆放,结果会很耗费时间和精力,因为要把不可能性全部尝试一遍。而我们思考模式是:先从结果图形开始往回推,进行逆向思考。要分析哪一根火柴杆肯定不能被移动(就像肯定不能移动房梁,否则房子会倒塌一样),能移动的有哪几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同时逆向思考会很快将结果分析出来。两种思考模式的差别是:一个是不断的顺向尝试各种“可能性”。一个是先分析,“排出”各种“可能性”,再进行“尝试”已经被缩窄了的“可能性”。下面,以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详细说明一下。

你可以打印出这个图形,然后贴在硬纸板上剪切下这组几何图形。按结果图形拼接出一个“T”字。再找一个朋友让他看一眼你拼接出的T字后(0.5秒钟即可),然后迅速打乱。那么你这个朋友会在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也拼不出来。你就会看到对待这么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小问题,人们是多么可笑地被自己的“思维定式”给框限住的。

我们被什么样的“思维定式”给“框”住了?

一般情况下人们拿到这个图形后,就开始盲目地做出各种尝试,结果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看看你朋友的行为动作,就知道了)。而我的技巧是,在看到“结果图形”后,首先分析一下“那一个四方形”是肯定需要在那个位置的?那个边必须在外面。然后,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比如:T字形有三个平角的边,那么首先,你要看看那个图形有平角的边?而你可以看到两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必须作T字的三个“平头”。一个五边形只有在中间。即便是分析到这里,很多人还是把那个五边形摆来摆去,也解不开这道题。原因很简单,人们很容易被“思维定式”给框住:认为五边形肯定是横着的,或是竖直着的。实际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就会看到:“五边形”不可能是横着或竖着的。因为它的两头不是直角,关键是:如果是“竖着的”T就太长了。“横着的”根本没有槽口可以对上,所以只能是“斜着”摆放的。这样可以思考的范围就越来越窄(只剩下旋转一个五边形的问题了),就容易解开这道题了。这个游戏很好玩,多找几个人玩玩。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对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的朋友是多么可笑地被“自己”死死地“固定”在那里的(自己的思想完全被自己“困死在那里”)。

实际上,难道你能保证自己没有被修炼什么“功法”的“思维定式”、被以经包装过了的修习禅定非正统理论、被对正统佛法不正确的理解所导致的错误引导给“框限”住吗?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式和错误的认知,就如同“传染病”一样。不但最终会吞噬一个人的“生命”,还会继续扩散传播给更多的人。(试试去改变一个人对他所信仰东西的认知有多难,你就知道思想上的“艾滋病”有多么可怕了)。所以修习禅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你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什么错误理念给“框限着”(如同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样),就更别说解“框”的问题了。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样错误的认知框限着,才是真正让你不敢去睡觉的梦魇。

修禅入定的正确认识和引导又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修禅入定的“结果图形”是什么?然后从“结果图形”往回推。那么到底入定为了什么呢?简单,就是获得空境的心灵体验(实际上,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空”,又试图拿已有的经验去体悟“空”。就像没有学会骑自行车,却在大谈特谈骑上自行车后的感觉一样,结果只能是自陷迷茫自陷死地)。修习禅定的过程就是逐步趋向“空境”体验的过程。定境就是空境,佛学全部意义就是让人们体悟到“空”。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有很多人叫了许多年的“孙悟空”,却不知道孙悟空是个啥意思。悟空就是悟到“空”性,那只猴子“九死一生”地取回真经为了什么?就是说佛经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让人们悟到“空”,悟到生命宇宙的本质意义。唐僧(唐玄奘)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孙悟空是假的。但是给孙悟空取名字的不是唐僧,而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吴承恩是真的,吴承恩又岂是泛泛之辈,最重要的人物肯定要起一个最具深刻意义的名字。吴承恩很清楚“空”是学佛的第一步,也是学佛的最后一步”。所以,只有“悟空”才能贯穿取经的始终。修禅入定首先必须认识清楚“空”是什么?然后再寻求如何解开这个“结果图形”。

“空”是什么?

就算是佛祖在佛经里也用了超过500个名词来形容“空”。所以你也不要试图一下子就理解。慢慢来,当你逐步理解到一个点时,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一通百通。可以说,自古以来对“空”的解释,让人感到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佛祖早有预见,所以在入灭前定下一条规则:“依法不依人”(只依佛祖所说的佛经而不依任何人的解释为标准)。今天我们就“依法不依人”拿佛经里对“空”的解释来“雾里看花”地体验一下“空”是什么?

佛在《圆觉经》里对“空”有一句很清楚的描述:“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什么意思?“彼知觉者,犹如虚空”:就是说,你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品尝到的美味等等,这些感觉都是“空的”。为什么是空的?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就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就像金刚经里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就是说:“过去心”是记忆;“未来心”是期待;这些都是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所以是“空”的。那么“现在心”呢?刚说一个“现在”,现在就成为了过去——成为了记忆和回忆(所以要活在当下)。金刚经告诉我们的是“不可得”。不是告诉我们“过去心没有,现在心没有,未来心没有”。而是不可得,就是“你得也得不到”。因为得不到所以才是“空的”(即“三际托空”)。因为空所以才有知觉。如果没有知觉,就不叫空。

“知虚空者,即空华相”:就是我们知道有一个“虚空”的那个能知的“知”性,本来就是空的。不用再到那里去找“空”,就像眼睛去找眼睛一样。本来眼睛就是眼睛,不用再去哪里找眼睛。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不要认为“空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要认为“空是什么都知道”,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不抓住一个有,不抓住一个空,能够知道清清楚楚的那个清清楚楚就是“空”。这句话看起来矛盾,实际体验到了就不矛盾,意义绝非如字面上那么简单(实际对空的理解、体悟是贯穿修定过程始终的。在“精真元明”阶段我会将自创的科学对空的修习、领悟的关键性理论分享出来,不过会超过20万字)“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佛者,觉也;这就是觉,而且是“净觉”。照此修行下去,就是正路,是修定悟道的正确之路。

很多人一谈起“空性”,就说自己怎么怎么悟到了“空”,人们一打起坐来,就想怎么制造出一个“空”出来。实际上有个空空洞洞的境界存在,已经不是空了。佛法所讲的“空”是个名词的引用。“空”即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无以名之,名之曰“空”。千万不要抓住一个“空”的境界当作“空境”。又有些人打坐很怕进入“顽空”境界。生怕万一什么都不知道了该怎么办?实际那有什么顽空境界,什么都不知道除了被别人打昏以外,就剩下死亡了。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位大师能够“顽空”。顶多是“玩”出一个“空”,再把玩出来的“空境”传承给徒子徒孙们继续“玩空境”。所以,人们在修习禅定的时候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对“空”的错误认识(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过程没有任何意义),会直接导致“永不入定”!

如何修习佛学中的“空”?

教练一开始会对“小刘翔”说:成为世界冠军很简单,你只要用你天生的两条腿猛劲跨栏、猛劲的跑,只要你练得跑的够快就成了。教练说的是对的。佛祖,在教授如何入定时,也说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那么入定的“跑”是什么?

佛祖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当你打坐时,察觉有思念妄想的时候,思念妄想早已跑掉了。不用再用什么方法(念佛,念咒、摇铃)去除它,当下清净,本来清净。“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幻想,知道现在清净了,保持这段“清净”就是“空”,就是“如来觉性”。亦无渐次:就是说这个“东西”,在四禅八定中,在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中,在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中都一样,只是体验程度上的差别而已。佛祖说修禅定的“跑”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字“知”!知者觉也,觉者佛也,佛者本心、如来是也。总之,很多的名词都在形容“空”。

我们通过对“空”的理解已经排除了很多的“可能性”。比如,空境不是仙境,如果有人认为是仙境就将进入“陷阱”。也不会见到神仙鬼怪,这样我们修习禅定的时候就不会有意无意地向这方面努力了。实际上,我们排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就像在过去的100年中,人们仅仅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推导出了几百条物理学定理一样)。这些被我们“排除的”对修禅入定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像扔垃圾一样,一下子全部彻底清除掉(与其费劲地在“鱼目混珠”中去辨别哪个是真的珍珠,不如全部扔掉。然后重新采集珍珠——于正统佛学中采集真理)。

很现实,一个婴儿要想学会跑就需要先学会爬、蹦、跳。那么“知”的爬是什么?就是“三调、放松、意数呼吸”。有人说:这些东西是气功、道教各功法里的东西,这句话是对的。道教里的“存神”、“守一”是将佛学中的“观想、作意”进行了包装。行气、吐纳等是将佛学中的“数息”进行了包装。“三调”被包装的范围就更广了。这就像西游记中弥勒佛的家童黄眉儿,偷了主人的宝物下到凡界成为了“大妖精”一样。正统佛学是科学的、哲学的。不会误人,不会致人迷惑的。而“妖精式的佛学”,都是后人对名利的追逐“惹的祸”(想想现实中,假的有时比真的更像真的,因为假的更具迷惑性和煽动性。所以,人们迷惑了,已经分不清楚谁是真正的主人了)!

回到修禅入定中的“爬”。

如果忘了“我们来的目的”一切就都白费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重申一遍:就是通过放松尽可能的排出身体上的各种“干扰”,让心灵尽可能的“单挑出来”,然后进行训练心意。首先看一下我们已经放松到底了,也就是已经撞到了清醒状态下的“南墙了”,而下一步也只能是睡觉了。然而,我们的目的不是睡觉,如果是睡觉,吃两片安眠药好像更有效。我们的目的反而是要更加清醒。

再分析一下,放松放到这个深沉的状态中,我们想要什么感觉都可以制造出来(只要不断的对自己进行暗示)。所以,再次重申:非常明确的是在这个状态下,所出现的境界都是假的“你看到神,神就是假的。看到鬼,鬼也是假的”。我们已经知道空境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了。所以,逆向思维,我们就不会想象进入一个“仙境、神境”或是看到神看到鬼。因为空境里没有这些东西。用逆向思维我们完全排除了进入“什么超境界”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在这个“深沉的放松状态下”去做什么?很简单,我们是要进行“意数呼吸”的训练。为自己下一步的“跑”做好准备。

第十七篇:禅定的总根基是什么?



绿杜牧

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塔高190.8米,总重量10884吨,地面以下基础重6349吨(60%)。这说明,最伟大的建筑都有最坚实的基础。正如伟大的建筑需要坚固的基础一样,修习佛学禅定也要建立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之上。而这个基础是什么?是作意与数呼吸。而我将之融合称为——意数呼吸——用意象去数呼吸的意思。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意数呼吸,首先就需要看一下:什么是作意?什么是数呼吸?

什么是作意?(本人所述均为提取佛学中精华以实用;对更深入的“无用的玄妙”不作讨论。)简单地说:作,动作;是一个有指向的动词。意,意象;心中所现景物。作意,就是用一种指向的力量(心力),去清清楚楚在大脑中产生一个景像的意思。当你不断地去在脑中“制造”一个景象时(如同通过不断举哑铃而拥有强劲的臂力一样),你就会逐步拥有能够清楚地去注意”一个意象,而使这个意象在大脑中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能力。观想、冥想都属于作意的一种形式。

观想是努力地在脑中想像出一个佛像、或者菩萨像(观音菩萨)。藏传佛教多为想象出自己所崇拜的“活佛”。观想的要求是:要从菩萨的发冠、面部、躯体服饰、手印等,都要观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比如观想绿度母(顶图):头戴小五佛冠,一头二臂,全身青色,纤细而美丽。右脚向下伸,右手靠在右膝上,掌心向外,施与愿印,且手持莲花;左手持一支盛开的莲花,莲花上有两朵莲花,一朵未开,一朵半开。(右手的莲花是全开)观想绿度母白色的莲花座,移到修行者头顶梵穴放射白色的光明,进入修行者全身,消除黑业。

观想由于必须十分用“心力”,否则很难有成就;然而负作用也就出现了。因为越用心力就越容易看到“真菩萨”。后期“大师”们又宣称说:“假如看到真菩萨,就会得到极大的加持。”这就有如火上浇油。“火借风势,风借火威”许许多多的神秘莫测、玄妙至极的东西,便魔幻般地出现了。

实际上,这一修行方法本质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观想,而将一个人的心意固定在一个地方(为什么要“起幻”?以幻除幻、以楔(xie)出楔是也。),进而使得心意得到集中——就这么简单。

谁能相信一个一开始只是用来“以幻除幻”的方法,竟然造就了历史;同时也把无数“未理解观想本质意义”的人“忽悠进了”迷惑之中。

佛祖论述“空性”时早已言明:“彼观幻者,非同幻故。”就是说你拿来“观想”东西(一个茶杯、菩萨)的那个“东西”(本心),与看到的东西(一个茶杯、菩萨)不是一个东西。我们所求的是“空性”,而不是“意想”出来的“真菩萨”!所以,观想只是修禅定的一个基础阶段,并不会有什么“超神奇的功用”。

其次,再看一下什么是数呼吸?以及为什么要数呼吸?

很简单,数呼吸自古以来就是集中心意非常好的方法。佛法称为“安般守意”。“安般”意译为出入息,即呼吸。“安般守意”即是用数息的方法,令浮躁不安、思虑过多的心意平定下来。道教中修神仙的法门,如守窍、炼气、气脉都与它有关系。很多都是直接从这个“安般守意”中脱胎出来的。密宗也精化了一下,叫作“修气功、修九节佛风、修宝瓶气……..”。天台宗的智觊大师又“精练出”《六妙法门》的方法。《六妙法门》开始不受众人的认同,其后人们逐渐感受到穷其一生的精力研修三大部(《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五小部(《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音玄义》、《观音义疏》、《观无量寿佛经疏》)尚难领悟,更谈不上依法实修。所以就转向了简约的《六妙法门》。

然而以上修习方法全部带着沉重的附加条件和“迷幻色彩”,所以修习起来犹如“陷在沼泽地里——举步维艰”;很容易导致人们心身疲惫而终无所获。

总之用最简单的话说:因为呼吸是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会存在的、不间断的、十分有规律的(而且还不花钱、不费气油的)出现的东西。所以如果将“心意”集中在呼吸上时,就容易让人不间断的、持续的集中心意。就这么简单。因为太简单了,反而人们被“吓”到了,不愿意去相信和接受它!而所谓“气脉、气流”之类的东西,只有在心存在的情况下才存在。如果连心都没有这些东西还能是些什么呢?所以这些都是“心”所玩的一个“游戏”而已。人们总是在妄图找到永恒,佛祖早已说过“不生不灭”,已经把该说的都说得清清楚楚了。

“安般守意”、“守窍”、“六妙门”等等,由于人们没有深入修习和体悟,又缺乏真正的名师指导,就很容易造成误导。比如:“系意鼻头、“眼观鼻,鼻观心”,很多人就把“心意”按在鼻头上。实际上只是“心息相依”的意思,而不应当注意鼻子呀或躯体的某一部位。(追求形式和错误的引导不知“害死了”多少修行人!)而“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意守丹田、梵穴……..、观世音耳根圆通禅….”等等。在初阶段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鼻头、鼻腔、胸部、梵穴、腹部脐下、耳朵、听觉),容易造成幻境以及对某一部位太过敏感而导致出现所谓的“气机紊乱”及各种差错和“魔境”。

总之,被不正确的理念、没有理解透彻的佛学哲理、一些满腹经论的大师们(辩论议理无一不能——并且“都是对的”——只因未有实证,就未能见其本质意义。自己迷惑,导致教与所教皆被“淹死”。注意: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打死的都是会拳的。)等等所误导,就很容易打坐了许多年都“白费心机”!

活人让尿憋死,那真是蠢到家了。然而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一个定型了的古老理念(古老并不等于完全正确),对太多的人来说就是“命运之墙”——人们在心中制造出来的,自己永远无法逾越的命运之墙!不幸的是“被尿憋死的”比比皆是!

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风清杨传给令狐冲的绝世武功——独孤九剑时,将最高秘诀说的清清楚楚:“灵活掌握,变通应用”。在此类武侠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大凡武林奇才都是如此的“灵通”。武侠中的神功当然都是假的,是逗你玩的,但是“变通应用”的概念,却是现实各门各技中(木匠、科学发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佛祖传下来许多的法门,就是出于要适合不同的人进行修行的。而有些法门是需要后世验证的。比如,一开始,佛祖提倡“白骨观”,后来佛祖发现有些人会“太深入”造成厌世自杀的结果。所以白骨观就只限于佛门内部极少数人用来修行的法门了)。

总之,你需要极高的洞察力与修为,敢于突破,敢于舍弃,敢于创新,才能将佛法的“精华”提炼出来。本人的科学禅定是不断“撞南墙”撞出来的。

(此图冰凌花)

1999年的早春,我调心于山林中。看到许多的冰凌花从雪地中盛开。有所感悟,即作诗一首:“晶莹冰凌花,耿耿鲜艳开;冰雪锁不住,毕竟报春来”。意指我的努力,最终会战胜死亡,我的生命会有如冰凌花一样突破严寒“耿耿绽放”。在我的心中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突破固有观念的强劲的力量。你以后会看到:我的很多“套路”在佛学中好像讲不通,在各种理论中跳来跳去。实际上都是融会了本质的、实际有效的东西。

非常简单:“观想”的关键是:心力有用“劲”之处(举一次哑铃)。数息的关键是:可以持续进行“用劲”(持续不断的举哑铃)。将“作意”与“安般守意”结合起来就创造了神奇。

如何结合?很简单,就是将数息要诀和观想要诀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数息的要诀是:“一呼一吸为一息(一般记吸为息),就在心中计数为一次。从一数到十,在从十数到一。如此循环往复。”在数的过程中,一旦感到有数“走神”时,即从头开始数起。通过数数,这样心意就容易得到集中(同时也容易让人睡觉)。观想的要诀是:“想象出一个“真菩萨”,然后把菩萨观想得清清楚楚。”以此来集中心意。

融合后的意数呼吸的要诀是:每一次呼吸都要观想眼前约两米处“凭空”而出现一个水晶球(可以实际地去挂一个水晶球)。随着呼吸从一个计数到十个。之后随呼吸而倒过来数——每一息都消逝一个,直到完全消散。如此循环往复。一旦有意数得不清楚的地方,即从头开始数起。

而最为关键的是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数意象而不是数数字,即是意数。什么是意数?打个比方:你到非洲去旅游,一位原始部落的人要向你说明他家有十头牛。由于你们的语言不通,所以他会怎么说呢?他会用棍子在地上画一头牛,然后再画一头牛,直到画上十头为止。在他的脑中所呈现的是一个拥有“这么多”(10个)的意象,而不是数字。而你接收到的一开始也是“这么多”的意象,然后才转化为数字。所以我们数的是意象——是通过观想而得到的“水晶球数目”的意象。就是说,你要让每一个水晶球停留在你的“心意中”。比如数到七个时,你心中是有“●●●●●●●”的意象而不是数字(数字的概念要在你的脑中消失)。数数字,容易导致“自动化”的数,所耗心力不足,难于集中心意,也很容易睡觉。

第二、心意定位于体外而不是体内。我们将“心意”放在“体外”,也就脱离了身体上的一切干扰。这样就不会过分注意呼吸和身体的某处(鼻头、胸部、丹田……)而引发的误导和制造任何的所谓“气机紊乱”。

第三、观想水晶球而不是佛像(很些人经过很多次的灌顶和加持,而所获只能是“心理安慰”。佛祖本来没有这么多的“花样”,都是后人安上去的)。观想佛像容易“误导出真神仙”,而观想水晶球你想进入“魔境或走火入魔”都不可能。(理科教授、画家等等,那一个不是每天脑中充满着想象出来的几何图形和山川景物,他们想找入“魔境”的门,都无处可寻啊!想象不会导致“走火入魔”,问题出在你想象的是什么)

第四、观想动态而非静态。在水晶球随呼吸而增加或减少的过程中,你要让这些水晶球运动起来(而观想菩萨是静态的)。可以观想这些水晶球三个一组(●●● ●●● ●),又变成五个一组(●●●●● ●●)。观象这些水晶球清清楚楚地在空中飞舞跳跃着,然后组来组去的组成各种几何图形。这样你就需要耗费更大的心力,也就是可以更快速的训练出强劲的心力。总之,意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你很耗费心力。这就像一个人举一个1公斤的哑铃,举上1万次所锻炼出来的臂力与他举20公斤的哑铃举上一万次所锻练出来的臂力——差别大焉!(人们只知道如何锻炼臂力,而不知道如何锻炼“心力”!或者说很多人不相信“心力”也可以锻炼!)

第五、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的是更清楚、更清醒,而不是更模糊、更没有感觉的“空”。意者,心上立着一个日也。就是在正午的太阳光下看东西会清清楚楚的意思。作意实际上就是让你清清楚楚地去“作出”一个“意象”出来。许多人不明白,结果就南辕北辙,固执地去作出一个“虚虚幻幻”的、模模糊糊的境界出来,认为那才像个“空境”。这是完全被错误的理解给错误的引导了!就比如说“坐忘”。很多人看了几本书,就开始胡乱想象。想取巧,就用意像去想象这么一个“坐忘”的境界,结果真的“制造”出了一个境界,可惜那是假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坐亡”(坐亡:就是走差路而永远不会入定的意思)。

什么是“坐忘”?坐忘是到达了一定阶段后,眼前不见床位、佛像、物品为标准的一个心意状态。实际坐忘很容易理解。比如,你在专心的看书,而你母亲过来叫你吃饭,结果叫了两声,你都“听而不见”。这叫做“看书忘”。而那个叫“坐着忘”。差别是“坐着忘”当然要比“看书忘”高出许多个“心力能量级”。就如“量变引发质变”(比如:水温超过100度或低于零摄氏度,就会导致“态”的转变——气态或结冰)一样,当“心力能量级”到达一定的“度”时,就会出现“心”的一个“态”的转变。所以佛学中的“坐着忘”和“看书忘”有一个质(本质是一样,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质)的差别。总之,一切的一切都要更清醒,更清楚,更明白。千万不要去“制造”一个什么“空境界”。

所以一定要排出所有的以前不正确的观念。不要再去意图制造什么超境界,真实的超境界就是清清楚楚,就是“空”。所以你在“深沉的放松状态中”进行“数息、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清醒,更加清楚。而不是“臆造”出一个什么境界出来。

注意:“深沉的放松状态”是“身体肌肉”的放松,而不是“心灵”的放松(让“身体”睡觉而不要让“心”跟着睡觉)。如果心灵也跟着放松,就“瞎子电灯,白费蜡了”。当然,身体的放松会诱导心灵的放松而睡觉;而我们训练的一个面向,就是要“剥离”这种诱导关系。

信解受持——如是渐增——能够在30分钟内意数呼吸可以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犯一次错误时,你的基础就打好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段的修习了。下一阶段是什么?精真元明,那才是真正在训练“心”的力量。

第十八篇:如何修习入定?

(第二阶段:即精真元明阶段)

佛祖悟道

在修习禅定上,我能给大家的理念是什么?

对此用一比喻再作一简要说明:给你一张羊皮,要求你缝制一只皮球。你该如何对这张羊皮进行剪裁?有两条路:第一、需要你用许多时间去学习数学几何知识,然后再去计算该如何剪裁这张羊皮。第二、你买一只很圆的橙子。把皮“不间断”地剥下来。然后铺在羊皮上,按照桔子皮的形状剪切下羊皮。这样几分钟你就完成了任务。同理,修习禅定,你不必要成为佛学理论方面的专家(只汲取我们需要的即可)。你要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就可以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很清楚:科学禅定的唯一目的,就是以科学的简洁干脆的理念修习“定力”。然后以心理科学、生命科学理念为基础,让人们学会运用心灵的力量,进而获得健康。在修习定力方面,科学禅定从总体来说,就是给你一只橙子。

什么是空境?

就像食盐也叫氯化钠一样,如何入定等同于如何体验空境?要想体验空境,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空境?

很简单:清清楚楚就是“空境”。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当年达摩祖师面壁时“闻蚁斗如雷鸣”。这句话已经将“空境”形容得很清楚了(注意:不是达摩祖师入了什么境界后才有了这个能力,而是空境本身的特性)。千万不要再到什么地方求个什么“空”,造出个什么“空境”出来。所以清清楚楚就是空。本心就是空境——就像一面洁净的镜子(镜子越干净就越清楚,也就是越空),所映照出的万物就是你的感觉和思想。万物在镜中流转逃飞,就像你的思念在本心中跌荡起伏一样。无论镜外“电闪雷鸣”,“镜子”能够感知到一切,却不会受到丝毫污染(不垢不净)。这就是空境。

你猜猜这是什么东西: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结晶粉末。相对密度2.165(25℃)。熔点801℃。沸点1413℃。中性。有杂质存在时潮解。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乙醇。很难猜吧………?!答案是:食盐。所以注意:所有对“空境”的描述只能用形容词。而只有你品尝到了食盐,你才能知道食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可是当你品尝过了,而又向更多的人去描述食盐是什么时,你也只能用形容词。然后听你描述的人的感受,就如此时此刻的你对我所形容“空境”内容的感受一样!

空境不是你“修”出来的。

人们普遍对“体验空境”有一种误解:即认为体验空境就像煮米饭,只有煮到一定时候,饭才会熟——即认为只有修习到一定的的候“空境体验”才会出现。实际情况是:任何人都可以体验到空境。只是没有经过修习的人,没有能力将空境延长,体验不明显,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而已。就比如:你“一触即离”地触摸打火机的火焰,就算“摸上”一千次,你的手指也不会被烧伤。而你持续地停留在火焰上三秒钟,只要一次,“质”的变化出现了——你会被烧的很痛——如果是一小块猪肉的话,就会被烧焦。这是“时间的量变”引发的质变。所以修习禅定的关键是如何将体验到的“空境”延长。

如何获得空境的体验?

首先,以《金刚经》中的三际托空(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去体验。空境在那里找?在你的第一个念头与第二个念头的空档里找。读一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一个字句之间的“空档”就是空境——清清楚楚的空境。因为太短了(大脑神经系统完成一次同步震荡的时间是40毫秒(1/25秒),所以最短的空境不会短于40毫秒)。没有一定心力为基础,不会有所延长,就很难切实地感受到。

其次,以密宗大手印的最高秘诀去体验空境(即: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陡然斥心呼——呸,猛然续呼“呀码呵”,一切皆无“唯惊愕”。“愕然”洞达了无碍,明澈通达无言说。法身自性当认之,直指人心第一要):人的意识平时是非常松散的,当你被别人一声恐喝而吓到时,你就会体验到很短的一小段“空境”——一小段的清清楚楚。而大手印的方法就是用“惊愕”来截断杂念妄想,来体验清清楚楚的“空境”。如果通过别人的“吓”来不断地体验空境,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吓成精神病”了。而大手印,就是通过自己“吓”自己,来不断地来截断意识流体验“空境”的(一切皆无“唯惊愕”)。时间长了搞不好也会出问题。(看看所谓的“秘诀”是多么的简单!)

最后,万法归宗。最好用的就是佛祖所传的绝顶秘诀:“知幻即离”。没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最高密法!!!实际上,用知幻即离去体验空境需要有一个基础:就是拥有一定的心力——正信佛学通过包括“安般守意在内的诸方便法门”来获得一定的心力。

为什么非得有一定心力才能去体悟“空境”呢?

打个比方:一位运动员的目标是将一个100公斤的杠铃坚持举过头顶一分钟。他会怎么进行练习?他会一开始就去试举100公斤的杠铃么?绝不会。因为教练清楚地知道:由于没有能力举起来一次,肌肉就得不到有效训练。所以就算尝试举上一万次,除了伤筋动骨以外,所获只能是空费力气!所以方法只有一个:渐次修习——从20公斤到50公斤,再到80公斤的练习。最终会举起一次的100公斤的杠铃。然后将一次变为一万次,就获得了挺举过头顶一分钟杠铃的能力。

简单清楚:首先,你要通过意数呼吸(20公斤——80公斤的杠铃的练习)的练习,拥有体验一次空境(举起100公斤的杠铃)的能力。然后通过不断的去体验(举杠铃),就获得了超强度的心力(长驻空境)。

什么是知幻即离?如何用“知幻即离”去体验空境?

很简单,知,即察觉。就是你在打坐时,突然察觉到有妄想的时候——就是空境的体验。你一察觉,空境出现了,因为妄想早已跑掉了,当下空,本来空,不用再去想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而自空,千万不要再用个什么秘法去除妄想。就是说:在经过数呼吸的训练后,你有能力在“一察觉”后,体验并保持到——超过0.5秒钟的清清楚楚——察觉的当下就是空境,你就住于空境了。如何延长保持这一段的清清楚楚,就是修定的全部内容了。

注意:不可拔苗助长。没有训练意数呼吸而体验到的“空境”是比较模糊的。因为你的“心力”还不足以延长而体验到“纯度较高”的空境。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把握”的程度(举不起100公斤的杠铃)。当你有能力举起100公斤杠铃的时候,举一次就是一次的效果,举两次就是两次的效果。如此举上一万次,才是真实有效的训练。(还是那句话: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一个东西,这样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因为一切的一切都只与你个人有关系)。当你通过意数呼吸的训练而将基础打好时,你就有“心力”去体验一小段清清楚楚的“空境”了。然后将这一小段空境想办法延长就可以了。

如何延长体验到的“空境”,就是如何持续不断的去体悟空境,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在死亡的绝境中——在1998年的一天上午的10点钟,我突然顿悟出了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秘诀:“当你察觉有妄想的时候,就是空境。当下空境,本来空境。那么,你不要去到那里去找清净,找空境了。你只需要不断察觉,就可以不断地去体悟空境了”。所以这个秘诀就是——不断察觉。

肯定有老学究会说:不断察觉本身这一念就是“大妄念”。这句话是对的。关键是:谈佛议理的人们都太有“远见”了——每一天都在“谈论着河对岸的美丽景色”。当人们给他一艘船的时候,他却说:“你们错了,我们的目的是要到河对岸去,而不是船,船不是河对岸”。“船不是河对岸”这句话谁能说是错的呢?

当“不断察觉”经不断修习后,当你有能力将“空境”延长到2秒钟时,你就会体验到“一小段”的空,就会有“原来是我”的感觉。

什么是“原来是我”?

简单地说:“你会感到你就是你,一个活生生的你自己,一个非常清楚地存在着的你自己”。(实际大手印的大声的一声“呸”,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就是体验那个“原来是我”的感觉。突然你被吓时,是否体验过一个很清楚的“我”的感觉呢)。“原来是我”就是一段空境的体验,就是精真元明的体验,就是一段时间的入定。我们只要想办法把这种感觉延长就可以了(从这里开始我们涉及到的心理科学、脑科学方面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而最终都会归于物理学门下)。

如何延长“原来是我”?

到这里我们碰到了一堵无法逾越的墙——无论如何“空境”的延长不会超过3秒钟。原因如下:

此时此刻你现在在想什么?你以为你的思想像流水一样连续地流过你的意识的吗?实际上你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象是一段一段的流过我们的意识的。这就像我们曾经以为电影是连续播放的一样——实际上电影采用的是每秒24幅画面(电视25幅——1秒钟大脑神经元会同步震荡25次,每次40毫秒)的速度播放的。如果电影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的速度播放,你看到的将是一幅一幅的“图片画面”在你的眼前闪过。人的意识流也是同样的一种机制:意识流在你的脑中也是以一幅一幅的“画面”流过的。那么一个“意识图片”(可以认为是“意识量子”)是多长时间?它的框限又是多少?又如何与佛学禅定相融通的呢?

看一下,我们曾经看过的耐克尔立方体:



简单地说:你可以看到两种透视(查看以前文章)——看到的人像或花瓶(不同透视形状的立方体)是在你的意识中不断转换的(就是一会看到双人面像,一会看到花瓶)。而你永远不可能同时看到两种透视——就是说你的意识中不会同时呈现人像和花瓶。而在此时此刻活生生的意识中,你只能装下一个意像——也就是只能有一个“意识画面”。(对于这一点,脑科学论述是很深奥和复杂的:比如一次的脑电流同步振荡是30~40毫秒等等。今天你只需了解到这里就可以了,以后我们还会更深入地谈到更深刻的东西)。这个“意识画面”所持续的时间从40‰秒(即40毫秒)的下限到3秒钟的上限之内。

更清楚地说:“意识图片”的下限是:你要想让花瓶与双人面像在你的意识中转换的速率再快也绝不会超过每秒钟25次(一秒钟有25个40毫秒)——就是在40毫秒之内绝不会连续地出现两次的“意识图片”。而上限是:无论如何你的意识中所保留花瓶的“意像”绝不会超过3秒钟就会自动转换为双人面像(就是绝不会超过三秒钟,意识图片肯定要变换为另一张意识图片的意思)。有人感觉是超过了三秒,实际上是两个感觉到的“一种透视(比如花瓶)”的间隙很小而已。只要你是人你就逃不出这么一个“此时此刻的意识限度(0.04秒——3秒钟)”。以上意义很明确,无论如何一个完整的“空境”片断被限制在0.04秒——3秒钟之内——无论如何,谁也逃不出这么一个意识的框限。

很简单,修禅定的另一个非常重要关键出现了:我们无法延长“空境片断的体验”,那么只有不断地体验“空境片断”来获得长时间的“空境体验”了——这就有如:自行车的链节连接到一起形成链条一样——即形成“空境链条”。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所出现“空境片断”之间的距离缩短——直到连续无间隔地出现“空境链条”?

答案还是要通过“不断察觉”为原动力,使“空境片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也是缩短“空境片断”之间间隔的唯一方法(“不断察觉”体验到的空与“原来是我”体验到的空,本质上都一样。只是把它们看成两个感觉,再开始体验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运用)。还是“时间的量变引发了质变”——当无间断地连续出现五次以上的“空境片断”时——即形成“空境链条”时你的另一个感受就会出现:住看清楚。

什么是“住看清楚”?就是可以较长一段时间“住”在一个“心的入定态里”,对一切(包括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你在清清楚楚地观察着一切一样,而这就是“照”。

什么又是照?比如,把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为五千字的是金刚经,再把五千字的金刚经浓缩为260个字的是心经。再把心经浓缩为一句话,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再把“照见五蕴皆空”再浓缩,就只有“照”这么一个字。“照”便是全部佛法。精简地说:就像用手电筒去“照”见万物,而手电筒里的电灯泡就是“本心”。而本心“照”见一切。空就是照,照就是观,观就是觉,觉者佛也——转来转去都在形容一个东西。

我曾经用红笔将“不断察觉、原来是我、住看清楚”写在纸上,然后帖自家的天棚上(因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我是躺着修习禅定的)。每一天看着这个方法,进行修习禅定(在10多平方米的天棚上写满了我修习禅定的关键之处。第一次到我家的人,都会被吓一大跳!搞不清楚这“满天红”到底是个啥意思)。注意:实际上每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方法,都有非常深奥的佛学哲理为基础的——这三个秘诀也是我渐进的领悟融通出来的,绝对不是胡乱简单的。比如:当你察觉妄想来的时候就是清净就是空。这句话至少会有超过一百句的佛祖所说的经文做辅助理解的(这个还须逐渐与修习禅定,相行并进地分析领悟)。今天我只是在给大家画那个“橙子皮”,我们只能走到那里说到那里)。

小照一下,大概有个几十秒钟。可以比喻为一个点。随着“点”之间的距离的缩短而有了大一点的“照”。这就是线(数学上叫“点动成线”),也就是有了一段的定境。很简单,不断的去体验小段的定境,就会逐步通过训练而体验到大段的定境,这就是入定了!!!!!真是很简单!!!!!!

此时此刻的你也许会说:太简单了吧,好像愚弄了我们的期待心?是啊!我也觉得太简单了。我也想弄点“玄妙的东西”。可是佛祖说:“亦无渐次”(就是所有的佛、菩萨都按这一个方法修习),一下子把“玄妙”打没了。也许,就是为了今天能把这个说个清楚,让我在死亡绝境中极度痛苦地用功多年。所以请你为我鼓鼓掌吧!!!

第十九篇:对科学的禅定——集思广益的公告:

银河系及太阳所在位置

应广大修习禅定爱好者的要求:本人即将完善原有修入禅定的教案内容。请留下您对修禅入定十分想了解的问题和建议,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解析相应课题的本质以弘扬佛法、济世救人。

问题的主旨:科学;禅定;健康。你的好问题和好建议,将会揭开更多的迷雾,帮助更多的人,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完善这一对人们有实际帮助的心身健康方法——科学禅定。对完善教案有十分建设性的内容,将在教案完善后,赠送一套本教案。

我们存在于一个像涡流一样不断旋转的银河星系中。而如果你能够像“太阳光”一样每秒钟奔跑30万公里的话,那么你要想横穿银河系,就需要10万年的时间(而你一秒钟可以横穿23个地球的距离)。这段时间内人类将经历20个“上下五千年”。

如果把你能够用眼睛看得到的所有星系加起来比喻成“一饭勺精盐”的话,宇宙中看不到的星系,就会充满一个直径3000米圆球。此刻此刻,想想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原子,都是经过比太阳大上10到100倍的恒星,在不到一秒钟内释放了相当于1千亿个太阳的能量制造出来的“精品”。否则,宇宙中只会游荡如:氢原子、氦原子等几个简单种类的原子。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太阳”就不可能出现人类和岩石。

而这些被制造了出来每秒钟转动几十亿次的原子,在飞奔冲撞中连成一段我们叫作基因(DNA)的东西。这些DNA又经几十亿年的复制、组合,最终变成为一个只有通过显微镜才可以看得到的人体细胞。如果把一个原子放大到豌豆大小的话,那么这个细胞就得被迫扩大成直径800米水球。而这个水球只需经过47次的加倍分裂,便成为一个可以感受快乐、产生思想、又蹦又跳,活生生的你和我——宇宙之灵。这些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和其它一些原子的不同组构方式,决定了你是成为一块海边的岩石、山上的松树、天上的飞鸟或称霸地球的人类;这就像铁塔和火车都是由钢铁组成的,是其不同结构决定了“它是什么”一样。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原子,你只需要花上几元钱就可在五金商品里全部买到。但在父母或情人眼里,你成为无价的宝贝。

一年后你身体里有98%的原子被你所吃的食物替换掉。也就是说7年前的我们和今天的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人,可是你现在还是会经常想起许多年前父母责骂和让你永生难以忘怀的初恋情人!你身体里至少有10亿颗碳原子,曾经属于佛祖释迦牟尼,圣人孔子或一万年前从你眼前这几平方米土地跑过去的一只老虎的眼睛。

物质是永恒不灭的,生命是永恒不灭的。但是生命的表现形式是花开花谢转瞬即逝的。佛祖曾说:我们的存在像过眼的秋云一样短暂,观人之生死,如同看舞蹈的动作一般;人的一生就像划过天际的一道闪电,就像沿着悬崖绝壁飞泻的一股山涧。此时此刻,我们已经稍做停留来彼此相遇、相知、相爱,同甘苦、共患难。这是一个珍贵的时刻,可惜它转瞬即逝,它只是这永恒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如果我们分享关怀,轻松和爱,就会为彼此带来富裕和快乐,这样,这短暂的一辈子就算没有虚度!!!

第二十篇:心理学能给我们什么?

电脑与人脑 一位网友打电话问我:禅定与物理学是风马不相及的概念,怎么可能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为回答这一问题,将我是如何追究到物理学的过程做一个简述:在受到西藏大活佛宗喀巴说的“每日晨吸一千数,定能摧坏其非时横死!”和佛祖说的“治心一处,无事不办”的启示后,我开始专心修习禅定。其后我偶然买到一本《自我暗示与催眠疗法》的书籍,就开始研修心理学,探究快速修习禅定运用心理的力量治愈绝症的方法。然而在研修了弗洛伊德的意识与潜意识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催眠现象等等内容后,我感到绝望!

原因也很简单:里面所谈论的内容(也是心理科学被发展出来的原因和目的),都是试图找到心理运作的功能机制,而根据这种机制去解除人们已经发生的心理痛苦。而在心理与身体健康联系方面的理论只有:

1.心理疾病导致躯体疾病的神经生理运作机制(如下丘脑—肾上腺轴等等)。

2.如何消除紧张、恐惧、抑郁等对生命健康恶性影响方面的理论(如不忧虑则益身)。

3.在对患有严重生理疾病(癌症等)的人,如何消除患病后的紧张、恐惧,对躯体疾病进一步恶性影响方面的研究。

4.主动运用心理导致生理健康理论方面,几乎就只是“高兴就会好”及一些应用范围十分狭窄的领域,比如“生物反馈”、“自我催眠”等。

从以上内容根本找不到一个能让我信服的,实际有效运用心理力量去激活,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各大生命生理功能系统”超强发挥作用,以心理为主导直接治愈躯体疾病获得健康身体的“心身健康神经生理学机制”与确定有效的方法。而对将心理学、物理学等科学与佛学禅定联系在一起的方法理论更是无更是连此概念都没有,更别说寻到“一丝痕迹”了。

所以在当今的心理学理论上,我没有找到我想要的有效东西。就象我们不能指望猫会突然长出翅膀飞起来一样,如果心理——生命系统在本质上没有这种创造“生命奇迹”的生理结构,那么我再怎努力也是“白扯”。所以我开始深入学习进化心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脑科学——即心理的“硬件设备”,以追究心理拥有的实际功能,如何运用这种功能?追究对“心理功能的理解”而有效训练佛学禅定的方法。在我努力研修生理学以理解心理功能时,我遇到了困境。因为生理细胞内的一切活动都是生物化学的反应(包括基因和酶的作用),我又开始学习化学。然而我再次碰壁,原子、分子的化学反应特性,取决于原子是什么的特性,而原子内的特性(电子、质子)的特性又取决于“光”(即电磁场)的特性。由此我开始学习物理学。为了理解光,我逐步深入到“相对论”、“量子力学”、“波粒二相性”等等。

当逐步我研修下去后,就象当今许多世界一流物理学家一样,踏入了深入研究“意识”和“哲学”的殿堂。而这些东西在本质上与禅定紧密相连——因为需要,所以我一直是循着这一“相连”的线路去学习和领悟的——这也就导致我开辟出了用科学修习禅定的方法。反过来,也因为有了禅定的力量,让我才能够领悟到科学家、哲学家们从“青丝到白发”才能够有深刻领悟到的东西。

我多年的学习与研究都围绕着“什么是佛学禅定?如何更科学有效地修习禅定?什么是心理功能?如何通过禅定运用心理功能去获得健康?”这一中心问题而进行的。我是第一次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化学、物理学、哲学的角度去理解、训练、运用禅定,激发强大生命机能获得健康的人。希望我的实践论述,能够发起科学研究、训练禅定,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思潮!

第二十一篇:解答:祈祷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学员问“在《金刚经》有句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祈祷的作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如下:

首先看“如来”是什么意思?如来也被称为性空、法界、法身、佛性、实相、本心等等,指万物的本质,即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这些名词都是在尽可能地形容一个用语言很难形容出来的东西。这一形容的形式也并不神秘。

比如,假如你要向“外星人”形容食盐的“咸味”是个什么感觉时,你只能将如下内容发给他们:食盐化学名为氯化钠,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2.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PH值呈中性,易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乙醇。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

佛祖悟道的“如来”,由于非常难“说”出来,所以用了许多佛经来形容这个“东西”的特性。同时也非常明确地告诉世人,佛性、本心、如来最终是要去“亲证”体验的。

佛祖说,若以三十二种面相及美妙声音等外在形式来寻求“如来”是什么,就是走入了邪道,是不能体悟到真实“如来”的,因为“真理”没有形式、大小、颜色等等。

佛学的中心内容讲了一个“空”,空也就是本心,如来等等。很多人在概念上对“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会对许多佛经中涉及“空”的内容感到迷惑。在我即将出版的书中对“空”作了一个清晰的解释。循着这一解释的路线,相信你再去理解佛经内容会很轻松。

如果问祈祷的作用是什么?不如问我们去祈祷、拜佛后,佛能给我们什么?

首先我们看为什么会有佛法及佛法能给我们什么?很简单,佛法是解决人们“内心”痛苦而被佛祖“发明”出来的,所以有了四圣蒂:“苦、集、灭、道”。

在今天,当我们信奉某一个人的言行,就会将这个人的“相片”挂在自己家的墙上。比如,人们将孙中山的画像挂在自家墙上,人们信奉的是伟人的言行,而不是伟人有什么神力。佛像是在佛祖涅磐六百年后才出现的,所以人们是为了弘扬佛祖思想的需要而发明出了“拜佛像”和“祈祷”的形式,如果祈祷能够得金得银,就违背了佛法的中心理论“因果法则”。所以祈祷的本质是“祈祷”佛思想对自己心灵及行为的指导,这样的指导让自己解脱痛苦获得快乐。

想想自古以来的“大师”讲经说法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不是让人们如何得金得银,是让人们如何解脱现有的心灵上的痛苦。就算是成佛,最终也要靠自度。天下中所有的事情,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获得,所以佛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一切都是自己所造“因缘”的结果。

所以佛能够给我们的是他的思想,我们祈祷也只能得到“佛”的思想,一切的快乐及幸福还需要自己去努力。因为没有所谓的“神”,每一个人都是“佛”,每一个人都是“神”。本质上,拜佛不是求佛,是求自己造因缘得果报。

对于这一问题,提问者释明艳的回复如下:

谢谢老师精彩的回答!

因果报应法则就真实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送出去什么就会回收什么。痛苦、不安完全是由你的心造作的,同样也只能由你来改变,选择权掌握在你的手里。

佛陀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修行人都在寻找走出轮回的方法,一般人都习惯认为有一个外在的神力能左右自己的幸福,让你升天堂或下地狱,是一种错误的知见。祈祷别人给你物质生活上的东西是求不到的,正确的祈祷是一种自我坚信的毅力,愿以佛陀的思想为动力,相信自已也能圆满做到。

我最近才能明白一点放下外缘,一心不乱,修习禅定的意义。佛陀、老师就象寻找水源的指路人,他们只能给你指出水源在哪里,喝不喝全在你!

第二十二篇:什么是般若?(1)

第一、在最近两次的咨询中你认为“我问了什么?”

第二、一直以来你认为“般若”是个什么东西?

第三、“佛”的本质意义什么?你认为“佛祖一生中到底说了什么?”

如果你想“明心见性”方法很简单:就是认真深入思考我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为了说明为什么要你认真深入思考,我们先作一个假设:假设你积极地参与了我提出的一连串相互间有紧密内在联系的问题(有些联系也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你才能够领悟到),并作出了积极努力的深入思考,那么也许一年后你获得了“明心见性”。

而假如让另外一个人把你参与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复读一遍,甚至全部背过,就如同佛经上说“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一样,对于这个人来说,由于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融通,这些文字资料对于他来说依旧是“不知所以然”。

最后,要以直心回答问题。就是说,是你自己领悟到的内容,而不是别人的。因为别人的依旧是别人的收获,永远不会是你的。

第二十三篇:什么是般若?(2)

你们全错了!至于错在那里,等待一个时机,你就会“领悟到”。

你们所看到的都是层层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就如同洋葱层层的外皮一样,离“心”还很远。

同时,我要说你们的回答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是错的非常好。原因很简单,就像有些人跌倒了,说明他们是站起来以后才跌倒的;而另一些人总是在指责别人。当然,他们从来没有跌倒过。原因也很简单,一开始他们就一直趴在地上,由此也丧失了能够站着的机会。

所以,一个铁的事实是,没有努力,你就永远不会有所收获;没有错误,你就永远不会正确。即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

为了进一步论述,我们看两个科学名词。

在科学上,“还原论”与“整体论”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样,让科学不断前进,让人类不断发明出新的东西。那么什么是“还原论”和“整体论”呢?

简单地说,“还原论” 即是分析。比如人们通过分析,清楚了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92种原子组成的;科学通过分析知道了基因是由四种不同的分子(核苷酸)组成的;这一分析过程就是还原论。

还原论有什么用吗?

很简单,人类只有在知道了92种原子的特性后,才进一步发明了各种新材料,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科学的高速发展(想想最近100年的科学进展,你就会明白这种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了)。对基因确定的了解,更是人类对生命进行控制“质”的飞跃。所以,还原论决定了“一半的”一切。

什么是“整体论”?即是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合。最简单的例子是,一根筷子你永远也夹不到菜。而将两根筷子进行简单的组合,“质”的变化随即发生。

再比如,一个二氧化硅分子永远没有“易碎”、“透明”“硬度”等特性,而许多个二氧化硅分子组合起来就变成了窗户上玻璃。无论从你或一只猫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取出一小撮原子,它们都像一粒沙一样毫无生命。然而许多原子,比如由1的后面跟着26个0数目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在多一些都“突现”出了一个人。

时间也有整体论。比如,把“二泉映月”以一分钟一个音符的速率用二胡拉出,那么一个人永远听不出“那”是什么。就是说,一个事物必须在一个“时间框限”内出现才有意义。所以“整体论”决定了另外的“一半的”一切。

简单地说,佛祖引领我们认识“本心”时也用了还原论,即是“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什么是般若?般若是用来表示认识一个东西的代名词。当你认识了这个东西后,就无所谓般不般若的了。问题是,认识个什么东西呢?

佛法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只有一门的意思。关键是这一门是个什么门?很简单,即是认识“实相”之门。而次一级的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最终都得归于这一门。进一步说,叫做“不二目的”更清楚一些。

而这“不二法门”要认识的这个东西就是“实相”。

今晨收到一条咨询短信,原文如下:

“老师,学佛也为了:心地纯一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这一提问也涉及到了上篇我提到的佛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心的一种功用。而“无为而无所不为”“万物将自化”等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与统治或治理国家相关。比如,武则天将“无为”二字刻在石碑上,立于皇门殿前(我也曾将“无为”二字写在木板上,立于自家大门前);武则天死后未在****上写一个字(即“无字碑”),都是受“无为”思想的沁润。

而这里的“无为”与《金刚经》中“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中的无为在“行用”上都差不多,但在实质上却不同。老子的无为说的是“顺应自然变化之意”,而佛祖的无为是映射“实相”。

学佛为了什么,即是佛的本质是什么?很简单,佛的本质是“实相”。

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本心,即是佛祖通过“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要我们认识的那个东西;是佛祖要我们“觉悟”到的东西。同时也是佛祖一生所说的唯一“东西”。

因为这个东西是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东西,所以佛祖在许多的佛经中只告诉我们“它”不是什么,即用的是“遮”法。至于最终是什么,就要靠你最终的“意会”。问题是,你最终能不能“意会”到?确定的事实是:每个人都可以。只不过需要你发大勇猛心作出努力而已。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就算是你“意会”到了,就是说你“悟道”了,如果对你毫无用处的话,那么悟道就变成了“误导”了。

那么到底“悟道”有什么用,即悟道“实相”有什么用?你让我回答,需要至少6个月的时间,就是说需要我把“这个东西”说的清楚一些的时候。

虽然“本心”不是还原论或整体论,但是要想悟到“本心”却需要“还原论”和“整体论”。所以我们用还原论进一步分析“般若”。

古代圣贤在翻译“般若”时,因为无以名之,所以勉强意译为“智慧”。为了进一步趋近领悟那是个什么“智慧”,我要问:

第一,你认为我们平常所谈论的智慧是个什么?

第二,你认为那个终极的“智慧”应该是个什么东西?或者说,需要是一个什么样“特性”(什么是特性?比如,一个东西的形状、大小、硬度等,而“那个”的特性应该是个什么东西呢?)的东西,才会有这么重大的本质意义?

你的回答与以前相同没关系;回答错误更没关系;最关键的是,你是怎么认为的?直心回答就好了。

第二十七篇:什么是般若?(3)

科学禅定 简单地说,般若在无以名之的情况下,被译为智慧。而因为被翻译为了智慧,所以绝大多人在理解般若时,总是从世俗智慧的概念下去理解,这种理解就犹如缘木而求鱼——最终肯定是白费力气。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你简单地将“世俗智慧”理解为聪明,那可真是你的不幸。当然,我们会逐步看到为什么?

在自然科学中,无论你想深入理解某一门类中的某一事物,就必须对与之相关的内容都要清楚。否则你只能对这一事物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而不会进入理解的层面。

所以为了对般若有深入的理解,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平常人们谈论的智慧?深入理解“世俗智慧”是为了深入理解般若而作的比对和映照。

对一些名词的理解,最清楚明了的就是“解字”。比如,“卡”字就用上不上,下不下的字像来表示的。智慧的“智”字是由“日”字上面一个“知”字来表示的。简单地说,“日”代表太阳,“知”代表清楚明白。合起来就是在阳光下十分清楚明白的意思。

问题是“清楚明白”个什么?

很简单,明白个“慧”。 慧字上面的两个“丰”字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中间的“彐”字代表家事。就是将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称之为“慧”了。

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要理解什么是“事”。简单地说,事者“理”也。所以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理”。 “理”,是治玉的意思。如《韩非子.和氏》中有“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简单地说,“璞”是含玉的石头,也是指未被雕刻的玉石。“理”的意思就是按照“未被雕刻玉石”的纹路进行雕刻玉石的意思。

进一步我们要问“纹路”是什么?纹路指的是玉石质地从这里到那里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一种联系。是什么联系呢?

很简单,人们之所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作出区别,是两个事物之间有不相同的地方。而当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变化上的规律性的联系时,我们就称这种联系为“理”。比如,玻璃杯掉在地上会碎;下雨之前一定会阴天(想想有谁是生下来就知道“玻璃杯掉在地上会碎”的规律呢?所以,地球上的所有的人都经历了对自然界中“理”的从无知到有知的认识过程)。

归根结底,“理”的意思就是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而当我们清楚明白“家里、国家、天下”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变化的规律性的联系时,我们就有了智慧。所以更进一步解释说,“智慧”就是清楚明白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而最终的关键的问题是,明白这些联系有什么用?

从进化上来说,只有在人类拥有了一种智慧(即,清楚明白一种规律性的联系)时,才由野兽的猎物逐步变成了寻逐野兽的猎人。那么,这是种什么智慧呢?

首先,这种智慧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马基雅夫利智慧”。它是人类主祖先在面对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野兽时,由于不能与之硬拼而迫使人类大脑逐步培养出的“超兽”智慧。简单地说,这种智慧就是“察言观色”的本领——即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从它们的角度考虑它们的感情和动机,从而猜透它们心理的能力。

更进一步说,这种能力就是预测的能力。预测就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出的兵法的精髓所在。比如兵法的总原则是“机、理、数、术”。

机,即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需要一个时机,即天时。

理,既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它,运用它,却不能创造它,消灭它。

数,即是预测。就是根据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联系进行计算,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必然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

术,即方法。运用那一种方法是完全根据预测而作的选择,即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从这里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天时是不被人类所控制的。理,既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联系也是人类不能改变和创造的。而任何“术”的运用都需要以“数”为基础(如“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所以,兵法的轴心是“数”,就是预测。

我们经常会形容一个有智慧的人是很有远见的。那么什么是远见?远见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问题是“他”依靠什么而看到的?说起来很简单,他是掌握了大量的事物变化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然后进行计算的结果。而世界第一兵法《孙子兵法》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事物规律性的描述。比如“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我们都玩过象棋,也都知道象棋只有几种规律,即“象走日,马走田,炮打隔山子”等。大家都知道这种简单的规律性,也都知道对这种规律性一旦计算起来就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对弈的双方都要通过计算预测着对方会怎么走,而自己会如何应对等等。

针对于兵法来说,即简单又复杂。说简单,就是兵法无非是一些对事物发生发展规律性的计算。说复杂,就是每增加一个因素,也就增加了一份的权重,就需要你对主体事物的发展作出更复杂的计算。这样兵法就变得十分复杂了。

比如,1991年海湾战争之前,美国用其最好的计算机计算了一年零六个月,对各个方面都作了权衡和比对,最终得出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只有“飞机加导弹”进行侵略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兵法之所以不简单,取决于那个人能够作出超人的“计算”。我们从“自古可以倒背《孙子兵法》的人多如牛毛,而成为了“流芳千古将领”的人却少的可怜”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计算”,也可以说是“远见”是多的重要了。

那么电脑的计算能够完全取代人的计算吗?答案是“永远不能”。因为人脑对于事物的规律性进行计算到一定的复杂程度时,就是说对一个事物进行判断时,会出现“灵感”这个东西。而美国那台计算机,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计算,然而就算是计算一百年,也不会出现“灵感”这个东西。从人会做梦而电脑永远不会做梦这一点,你就可以了解“人”与电脑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归根结底,人永远是人,而机器永远是机器,人与机器永远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今天的,是人类计算能力几十万倍的超级象棋计算机却对弈不过一个象棋大师,关键点就是人有“灵感”。不知你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预测和灵感都不是般若。当然它们都是智慧。预测让人类由猎物成为了狩猎者(而语言和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区别)。预测就是“超兽”的智慧。而随着人类的进化,“超人”的智慧出现了。

好了,现在的问题出现了,你认为“超人”的智慧应该是个什么东西?

第二十八篇:什么是超人的智慧?

科学禅定

什么是超人的智慧?“超人”不是美国电影中的超人,也不是“非人”(即是神)的超人,而是超出一般人的智慧而已。问题是,什么样的智慧是超出一般人的呢?答案比你能想象得到的还要简单,即是“道德”。

然而,如果你轻易地认为你了解道德,那么事实恰恰相反,你不理解道德,只是徒知其名而已。知道与理解是不同的,而最关键的是实践。当你实践了道德,你就成为了“超人”。

为什么超智慧是道德,而不是谋略或聪明之类的东西呢?

接下来我们以两个最简单的问题,即“违背了道德会怎样,实践了道德又如何?”将这一“深奥复杂”的问题切出来。

违背了道德会怎样?

此时此刻你眼前的这些字是个什么字体呢?不是隶体,不是楷体,也不是柳体,而是在过去一千年中人们已经习惯于用这种字体印在纸上进行阅读的“宋体”。当然在今天宋体字则是主流印刷(教科书、报纸和杂志等)品所用的唯一公认字体。

然而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颜(真卿)体、柳(公权)体、欧(询)体等字体都有明确的发明人,而这位对人类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发明人却被人们故意掩盖过去,只以他所在的朝代为“代名”,即宋朝。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虽然这个人出身状元,才华横溢得让当时的皇帝不止一次地称赞其是“奇人”,而且在19年中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虽然一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受用着他的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但是上至古代皇帝,下至文化名流、平民百姓都不愿意与这个人有任何“文化上的沾染”。这个人是谁呢?答:秦桧。中华民族的败类。

就在前些天,一位曾经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被许多人崇拜为自己成功榜样和奋斗目标的智慧型企业家(当前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万科地产董事长王石,由于没有尽到自己应该做到的社会责任,一下子由被人崇拜的“珠穆朗玛峰”跌落到了众人不耻于谈论的人物。而其被人们崇拜的“登珠峰行为”也被斥为“很无聊的往自己身上贴金的炒作”。

王石做错了什么呢?让人感到意外的竟然是“王石捐给了地震灾区200万人民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很简单,如果是一位乞丐捐了200块钱,那么这位乞丐真可谓高尚。但对于王石来说,捐款200万如同他从捐款箱中拿走200万一样让人感到龌龊。

因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现在的地位、荣誉形象、公众影响力,以及企业资产都是国家和社会给予的,任何一个公民对社会回馈“量”的大小是与其在社会中背景为参照的。在这里不要将奉献爱心与作为公众人物应具有的社会责任相混淆。连古代的皇帝都是由人民所承载的,更何况现在的各位人民捧起来的“名人”呢!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公众人物之所以是“公众”是由于受到了有许多人的热爱和欣赏。然而当爱着他的人遇到危难的时候,这个人却袖手旁观,你认为这个人与警察不抓贼在道德败坏上能有多大差别呢!

如果王石,这位人大代表的行为带给人们的理念是“你尽可能地在社会中多捞财富,而在道德上你可以自私自利”,人们又怎么愿意崇拜这样一个人呢?我们可以想一想,父母及老师为什么要孩子记住这样的一首歌呢:“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打开历史的书本,点亮信念的灯”?那一个家长会教导孩子要自私自利呢?如果人民的代表在代表着自私自利,而传输给后代是自私自利信念的话,那么这种文化将是我中华民族的“毒药”。所以在国家危难之机,就像抗日战争一样,每一个人必须全心全力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和民族的责任。

假设李嘉诚是一个对社会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你对李嘉诚会如何看呢?

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呢?假如有人叫你民族败类,你又作何感想呢(假如你真的是败类,那么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共同把你“捏死”)?假设中国最有谋略的专家“孙武和诸葛亮”是道德败坏者,你还认为他们是非常聪明和智慧的人吗?

所以,无论你是谁,有多么聪明,多么地有谋略,或者有多么大的权势,曾经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而只要你违背了道德,就将被社会所遗弃。

最大的智慧不是聪明、谋略,而是超越了智慧的“智慧”,即是道德。

实践了道德又如何

你知道关羽为什么会被人们供奉为“神”吗?

是因为他武功高强吗?不是。因为所谓“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关羽被排在了第四位。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在第一位的吕布(四大美女貂蝉的丈夫),因为认贼做父却成为了千古笑柄。

是因为他很有谋略吗?肯定不是。当时最有谋略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等。

是因为他很有权势吗?如果如此,历史上的皇帝都将被封为神。

是因为他是民族英雄吗?不是。岳飞、戚继光才是民族英雄。

是因为他很有钱吗?这一问,肯定是笑话!

那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关羽是道德的典范。

自古以来还有谁被封为“神”了呢?

还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为什么是孔子?还是因为道德。简单地说,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获得了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的最高尊崇,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理念。比如被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大学》的第一句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很简单“至善”,就是一切“道”的终极目标。对道德要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君子”。 “君子”成为了我们千百年来努力追求的人格最高标准。总之,儒家文化都是围绕着“道德”这一中心而论述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就算是专门给人算卦的《易经》,也将道德放在了第一位。比如《易经》的第一卦就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清华大学直接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定为了校训。

还有谁被封为“神”了呢?

答:老子。道教非常明确,直接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以“道德”为核心教义。至此,对道德的推崇才正式成为了宗教。

而世界上最大的道德之神是谁呢?

非常清楚,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为什么是释迦牟尼?我们以佛家修行的无上经典、被誉“经中之王,万佛之母”的《金刚经》简要说明一下:

首先,《金刚经》论述中心是:如何修证成佛。而成佛的标准是证悟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被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就像我们要想获得某种东西,首先就要树立追求这个东西的坚定信念一样,而要想“成佛”,就必须先发愿“成佛”——即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愿;更简单、更清楚地说就是要树立起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决心。而能够发出这种决心,以及最终体悟到实相,就是大乘菩萨道的全部内容和目的。

其次,欲发“无上菩提心”必须先“降服其心”。以什么手段来降服呢?佛祖在《金刚经》中说的很清楚: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复次,佛言: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很简单,即是在离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基础上发普度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才能最终使“心”得以降服。那么发的是什么“心”,而离的又是什么“相”呢?

简单地说,发的是“度尽一切众生苦难”的心,而离的是“度尽众生而有获得功德之念”的相,更简单地说,就是做了世界上最大、最善良的好事,但是内心当中却不要有“获得回报”的念想。为什么不能有?金刚经中说的很清楚:

1.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2.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佛祖说:“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就是说只有在完全没有功利心的情况下去布施,才能够获得真实的最大的福德。否则只能如南怀瑾老师说的“人生三件事:骗人,被人骗,自己骗自己”(很多修行人都是“口不应心”,或“心不应行”,结果修行对他来说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自己骗骗自己,玩玩而已”)。

大多人都想成佛,而成佛之前是要先做菩萨的。而要想成为菩萨首先就要发愿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而观音菩萨曾经发过什么愿呢?答:“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发的愿是最有名的:“地狱为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非常简单地说,要想证悟成佛,首先必须要有大决心、大勇气、大慈大悲心,敢于承担拯救世界的重任,能够完全舍弃自己,达到无生法忍的境界,才能踏上成佛的光明大道。

我们仅可以从人们定义佛教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一点就会发现佛教的最基本的修行实践就是逐步趋向至善。可以说,佛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对道德的论述,而古代最大的道德实践群体就是佛门中人。注意:实践是非常关键哟。举一例说明一下:

一年前,朋友引荐给我一位年近六旬的“道家精英”,之所以叫他精英,是因为他夫妻二人每天坚持诵读《道德经》四遍。为什么是四遍而不是二遍或五遍呢?因为他要面对一个方向念一遍,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四遍了。最了不起的是他们夫妻至今坚持了30年之久——这一点我很感动。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的道德名声却很不好,而且不好到了人们都在背后骂他的程度。虽然他每天都在满口“仁义道德”,但一遇到实际利益就德“倒”了。

实际上,在佛门中又有多少人是在实践佛法呢?很多人都只是做到了“满脸佛气,满嘴佛话,满身都是佛的吉祥物”而已。所以还是那句话“人生三件事:骗人,被人骗,自己骗自己”。

所以佛教的修行过程,就是道德实际践行的过程。而般若在道德特性上是超越道德的道德,既“超道德”。

般若即是悟到本心、悟到如来、悟到实相;而实相即是物质的本质,实相即是生命、万物、宇宙的终极意义。佛祖“悟”到的是宇宙万物、生命本质意义的终极答案,而这被佛祖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悟道”被表示为“般若”——即是一个不一样的智慧。

更简单地说,“般若”这个词更像一个写在箭头形状指示牌上的文字。如果这个指示牌在印度的话,牌子上面的指示文字就是梵文“prajnāpāramitā”(即发音为般若)。而在中国的话,牌子上就是“音”译为“般若”或被“意”译为“智慧”。问题是这个指示牌指向了那里?很简单,指向了实相,即生命、万物、宇宙本质意义的终极答案。

实相到底与什么有关系?物质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你想知道吗?我来了!

我在每篇末尾都会提出一些问题及承诺我会论述什么,以及你们会有什么收获,请各位不要误会我是在“卖关子”。实际上,我的提问及承诺本身就是在不断地校正、激发你的思考方向,为最终能够“悟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提出的问题,最终也一定会回答。而为什么现在不回答呢?很简单,如果我现在回答一些问题,你们只能是停留在知道上,而不会理解。比如说,如果我一开始就说“般若即是对实相的指示,智慧是预测,超智慧是道德”,你会是什么感觉呢?所以,如果没有前期的铺垫理解,干巴巴地回答一些问题,反而会成为一种误导,即误导人们按照自己不成熟的认识,理解到了错误的方向。

所以佛门的大师们有一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这种容易误导的现象,这句话就是“话一出口,就错!”——即是人们会理解到错误的方向。

第30篇:实相是什么?

以你对我过去一年中文章了解为基础,我们即将开始一段神秘的、令人愉悦的精神之旅。旅途中,我们会与佛经、心理学、脑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同步思考,思考那叫作“道”、“心灵”、“本心”、“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东西;去追究生命、宇宙、万物本质的、终极意义的答案!

同时我也有些担心,在极短的时间内你是否能够跟上我的思路,不过我会尽全力将最复杂、最艰涩难懂的东西,以最简洁清楚的方式“切”出来。这一追究本身就是你对生命科学及佛学进一步领悟及融通的过程。会让你学会如何去控制生命机能,让自己变得更为健康。也会让你最终领悟到最为敬畏的奥秘。

实相是什么?佛祖说的很清楚:“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实相无相”。就是说,佛祖已经十分明确地指明了人们思考领悟实相的方向。同时也明确了能够悟道的标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即是本心,即是实相)。虽然佛祖说的如此清楚,但我们还是会感到“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只听别人言谈食物,但对自己毫无用处。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是空空地去苦苦参悟无相、非相,而最终证悟不到“无相、非相”的话,那么一切都只能“白玩”一辈子。

实际上,当我们问实相是什么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个大问题:虽然人们一直在重复地追问着实相是什么,但对于去追寻什么的实相,都只是有一个模糊朦胧概念而已。比如人们都在追着“五蕴、六尘、法相、非法相”、或者只是创造出了名字而从来没有见过东西(妖魔鬼怪、气脉、灵力等)的实相(佛经中的概念,没有任何错误之处,错在人们没有抓到“关键点”)。对这些模糊概念的追问,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在一条马路旁边的饭店门口,每当一辆汽车经过时,饭店养的一条狗总会汪汪地追着汽车,试图追上它。有一好事者就问站在饭店门口看着这一切的狗的主人:“你的狗能追上汽车吗?”狗主人说:“我不关心它是否会追上,而想知道如果它追上了汽车,还会去追什么?”(三个“生物”都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然也包括此刻的“我”!)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追究许多毫无意义的“追问”,不知“搞”死了多少人!比如“气”、“超能量”和许多不是佛祖说的“佛学名词”等。

所以我们不去问实相是什么,而是排出一切无用的追问,而简单地问:什么的实相?就是说,宇宙中有什么能够被追问实相?最终的问题很简单:宇宙中有什么?重申:我们对实相的追问,就是对本心的“悟”,也是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为目的的。

那么,你认为宇宙中有什么呢?

第31篇:什么的实相?(1)宇宙中有什么?

地球。

远望地球与太阳。整体太阳系。整体银河系。星系群。宇宙全景。

为了追寻“实相是什么?”我们清楚地问了“什么的实相?”,即宇宙中有什么能够被追问实相?进而带来的问题是“宇宙中有什么?”

记得八岁时那年秋天,有一天傍晚我与小朋友在稻草垛之间跳来跳去玩捉人游戏。一个不小心,脚一踏空,我整向前扑去,然后就头朝下从三米高处掉了下来。在撞到地上后,我只有一个感觉:两眼直冒金星!摔得我身体已经动弹不得,无奈地躺在地上好长一段时间——如果不是那么的激烈,今天也不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当我双眼金星散去后,“突然”(虽然以前很熟悉,但没有“注意”),我注意到,我的眼前满天的真星星——浩瀚的满天星,让我第一次思考:星星是什么?星星上面有什么?

在1998年为了思考神秘的宇宙,我曾经在一张很大的油画纸上,用红油墨画了一个又长又扁的银河系,然后我把它贴到自家的天棚上。这幅画不断地让我思考生命是什么?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宇宙中会有“我”的存在?一旦一切堙灭(一个人的死亡,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切堙灭了。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100年后都得堙灭),我们又是什么?以及我们有多么的渺小,生命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

为了理解宇宙中有什么,我们先看宇宙有多大,以及有多少的星星?因为宇宙由星系组成,所以先看一下我们存在的星系——银河系有多大?

你知道地球有多大么?你会说,长江黄河、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球好大!你知道阳光的速度么?任何一种光,比如手电筒的光、灯光、烛光,都会在一秒钟内行走30万公里(下一次,你拿手电筒朝天空照上一秒钟,哇塞!30万公里出去了!)。而地球的直径是1.27万公里。就是说,光一秒钟就可以横穿23个地球的距离。你看光有多快呀!对于光来说,地球就像你手中的苹果一样,地球并不大!

太阳系有多大呢?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地球缩小到一颗葡萄粒大小(直径是1.3厘米)的话,太阳则被缩小为一个直径1.5米的火球。而“地球”离这个“火球”有150米远。按照这一距离比例,如果地球在近上一厘米或远上一厘米的话,人类不是被“火球”烤死就是被冻死,所以我们的存在是多么、多么、多么地不容易啊!

当然这个“小葡萄”以“火球”为中心进行的“150米”半径圆转上一圈的时间整整需要一年。其间这个“小葡萄”自己转动了365次,这一点我们是最熟悉的了。

虽然光一秒钟横穿23个地球的距离,但一束太阳光要想从太阳射到地球则需要8分钟。而这束光要想继续前进,脱离太阳系的话,要走的不是一天的时间,也不是一个月,更不是一年,而是4年。

在我们的太阳是1.5米直径比例下,离太阳最近的一个“火球”(银河系中的恒星)是40000公里。就是说,一个1.5米高的人,离他最近的一个朋友距离他有3个地球距离那么远。所以,下一此你再看天上的星星时,不要认为他们很稠密,实际每一个恒星都非常非常地“孤独”。

当然,这样的孤独性也保证了在太阳诞生46亿年后,依然没有与另一位“太阳奶奶”亲近过。否则,哪怕是轻微的一次“眉来眼去”地球上的我们早已成为空气了!

而在实际上,无论如何的遥不可及,太阳都与最近的一颗和最远的一颗恒星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的话,银河系也不会以旋涡形状旋转136亿年,而早成“散沙”了。而更进一步,星系与星系不但分成了各自的团状体,而且都在统一协调地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着。既然分成了团,又有了共同“目标”,就说明,星系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微妙联系。可以说,宇宙中所有的星星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不但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以后也必将回归为一个整体: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将“堙灭”,归于“道”的本体——从头再来。

一束太阳光横穿地球需要1/23秒,而逃离太阳系则需要4年的时间。那么横穿银河系需要几年呢?当然不会是十年、一百年,也不是一千年、一万年,而是十万年。就是说银河系的直径是10万光年的距离。

想象一下,一束阳光从太阳上出发,到地球用了8分钟。而越过地球可以说是瞬间的,因为只用了1/23秒。在用了4年逃脱太阳系,横穿过银河系的这段时间,人类会经历20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所以,银河系太宽大了。大得我们都不知道拿什么来比喻,最终只能用数字表示一下。

而宇宙中有多少个银河系呢?

首先,你到外面放眼夜空看一下。请注意,你认为是“恒星”的星星,实际上,很多都是星系。那么我们能够用肉眼看到星系有多少呢?答案是:6千颗左右。而每一个星系中都有1千亿个太阳系。每一个太阳系中又有许多个像地球一样的行星,所以外星人无论如何都是存在的!

单单你用眼睛看到的星星就多的看不过来了。而人们看不到的星星有多少呢?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用一个比喻:现在我们不把地球比喻成葡萄,也不把太阳比喻成1.5米高的火球,而是把拥有一千亿个太阳系的整个的银河系缩小成一小粒精盐。那么人类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夜空中的星系加在一起,就只有你放在菜汤里的那一小勺精盐——会有6千个精盐粒。

而人类用眼睛看不到的“精盐粒”有多少呢?答案是,会充满一个直径三公里宽的立体圆球体。

而证据是,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科学家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准了一处太空中最黑暗的一小块区域——由于经过不断的放大,这块区域在我们看起来只是夜空中一块比针尖还要小上几十亿倍的小点(用科学家的话来说,就如同我们用眼睛看月球上的一个鸡蛋那么大小的区域),进行拍照。结果拍出来的照片就是下面这个照片。

(照片中,有超过一万个的星系。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夜空中每一个这么小的点都有这么多的星系)

无论如何,天文数字都是巨大的。所以,下一次你形容某人有钱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天文数字”,因为你夸大了对方的财富。

我们在这个比例中有多么渺小呢?而对于每一个人的贪欲和金钱又有多么渺小呢?金钱的意义又何在呢?

请问,当今谁最有钱?答:比尔·盖茨。而历史上谁最有钱呢?答:秦始皇。我们不提万里长城,仅数百里的阿房宫就“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项羽用火烧,就整整烧了三个月——绝对的空前绝后)。而如今“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大哥!”

所以,财富和金钱是什么?当你认为“它”很重要的时候,金钱只是符号,只是银行卡里虚幻的数字——金钱什么也不是!当你认为金钱不重要的时候,它可以拯救垂危的生命;让交不起学费的孩子露出笑脸;让处于饥饿状态中的人们获得食物;让文化思想得以更广范围地传播——对一个民族来说,教育高于一切,进而促进社会发展,解除人们内心痛苦,让世界充满爱!

所以,最近比尔·盖茨非常明智地,在还没有“往生西方世界”之前,就将580亿美金全部捐献给了社会,而未留给子女一毫一分(看来比尔·盖茨真的懂了不生则不灭,生了一定会灭的道理,因为比尔毕竟做出了实际行动,而更多的人只是对着记者喷喷“口水”而已)。而2008年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也不愚蠢,早在2005年就已发表声明:愿意把自己的财富与比尔·盖茨的合在一起,共同抗击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疾病。

宇宙中有什么?很简单,宇宙中只有星星。而星星是什么呢?或者我们在进一步问,星星上面有什么?你说呢?

第32篇:什么的实相?--星星上有什么?

我们由追寻实相是什么,而追问到了什么的实相?进而我们看到宇宙中只有星星,所以,所追问的实相也只能是星星的实相了。而星星是什么,以及星星上面有什么能够被我们追问实相呢?为了更清楚我们的问题,我们看一下宇宙中有多少种的星星,以及星星上面都有什么?

简单地说,现在人类所能看到的星星只有四种:恒星、行星、卫星和彗星。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些星星什么,我们从一粒宇宙尘埃开始解释一下:

首先,一颗像针尖那么大小的宇宙尘埃,当以步枪子弹100倍,即72000没米/秒的高速冲向地球的话,这粒尘埃就会在距离地球表面120公里的地方与大气层中的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这么一小块物质就被称为“流星”。而人类要想用肉眼看到某一颗很耀眼流星的话,这颗宇宙尘埃就必须大于一颗绿豆。

如果宇宙尘埃再大一些,以致大到在地球大气层中没有被烧完,就落到地球上了,这颗流星石头就被称为陨石。陨石一般小于拳头大小,当然也有几吨重的。

当宇宙尘埃再大一些,比如大到直径一千米,这颗尘埃在没有撞到地球之前就叫做彗星——希望不要撞到,否则那怕一次,所产生的尘埃就将使得地球在很长一断时间处于黑暗之中,而现存地球生物绝大部分都将灭绝。比如六千万年前,曾有一颗直径7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到大气层中,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如果再大一点的话,还叫作彗星。比如哈雷彗星直径就是一个10公里的奇行怪状的大石头。虽然彗星的头部有10公里,但是它的尾巴却有1亿多公里长。在太阳系外围的彗星云中,拥有一千亿以上的彗星体存在着。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冲向太阳的准备,当然也有撞到地球的危险。

而当许多个彗星撞到一起时,只要撞的足够多,那么就会撞成一个颗“大彗星”。由于物质越多重力越大的原因,彗星的尾巴将被迫降落到彗星头部,这样,这颗大彗星就变成一个圆球状。我们叫这种“彗星”为行星——即围绕恒星行走的星星。比如地球就是行星。而比地球小一点的行星,当它围绕着另一颗行星旋转的时候,我们就叫它“卫星”——即保卫这颗行星的星星。比如,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月亮和围绕土星旋转的诸多小星体都是卫星。

当有一天月亮突然离开地球,而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月亮就直接由太阳的“孙子”越级成为了“儿子”。所以,是行星还是卫星,不但取决于“彗星堆“的大小,还取决于“它”是围绕着‘谁’在转。

当行星由于天体撞击进一步增大时,比如有318个地球大小的“木星”,他依旧是行星。只不过由于其大了一些就比地球多几个“儿子”(木星有四个卫星)而已。

一颗行星要想成为众多行星的“父亲”,即成为恒星的话,这颗行星就必须要大到13万个地球那么大。因为只有这么大堆的物质才能有足够的引力吸住众行星,以及引发内部热核反应而使自己发光。而我们的太阳是由130万个地球的物质组成的。

太阳今年是46亿岁,它还将会活50亿年。但是一个比太阳大上10倍的恒星会活多久呢?不是我们想象的1000亿岁,而是要比太阳缩短1000倍,即只会存在一千万年。然后爆炸成为一颗如一座城市一样大小的中子星,或者其碎片再次组合成为一颗较小的恒星。比如太阳就是由一颗很大的恒星爆炸后留下来的“小块物质”再次形成的。当一颗大于30倍太阳的恒星燃烧殆尽后,由于重力的作用,这颗恒星就会成为人们谈之色变的“黑洞”。黑洞会瞬间吞掉所有接近它的物质,就算是太阳也不在话下。而其的个头却小于一粒沙子。我们附近最大黑洞就是银河系的中心。这个超大的黑洞真的足够大,以致让银河系中一千亿个恒星都在围绕着它作有规则地旋转。

那么宇宙中最大的恒星有多大呢?20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恒星体,其亮度是银河系的1000倍,是现今人类所看到的宇宙中最明亮星体。它的质量却不是几百或几万个太阳的质量,而是等同于一个银河系的质量——真是超级的超大。但是它的直径却只有银河星系的3650万分子一,即一光天距离长度(一光天:光走一天的距离。银河系的直径光要走10万年)。由于对这么个奇特超大的恒星,科学家今天无法作出明确解释,所以只用了一个类似恒星的说法来命名,即类星体。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星星被分为了恒星、行星、卫星和彗星的原因,关键取决于“量”。即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质被吸引到了一起,那么,由于物质的增加伴随着重力强度的增加,就导致在相应重力强度下,这堆物质就被重力塑造成了拥有什么样特性的星星。

在以上,我们罗列了这么多流水账式的数据到底在有什么用?

当突然发现“天上”有这么多的星球、星系时,我们感受到无限的惊奇和不可思议。然后我们开始想象那些知道名字的和不知道名字的神仙,也许居住在某颗星球神秘而华丽的宫殿中。进而又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的“如何的社会行为”将决定死后被升华到某一个层次的星球上;或者进入第五维、第六维或第九十九维神秘的空间中去安详生活。

然而,除了尽力地去想象“应当如何”(如太阳神殿)的内容外,我们又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即月亮上没有嫦娥和兔子,有的只是昼夜交替出现人类无法承受的酷热和严寒,以及承受这一切的月球岩石。太阳中也没有太阳神或什么天宫殿宇之类的玩意,有的只能是高达两千万度沸腾的气体。而其他星星上面呢?假如你到中子星上就会变得有几千万亿吨的重量——自己早把自己压进中子星中去了。而黑洞是死亡之地。当然也是永恒之地。因为黑洞终结了物质的运动,由此就终结了时间与空间。所以黑洞中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而类星体上呢?仅以那么高的温度来看,你不可能找到可以喘息的机会。

所以,天堂神仙不在天上,而地狱、魔鬼也不在地下,因为地球核心是高达5000度的岩浆和铁水。

而西方极乐在那里呢?弥陀经云:“过此十万亿国土”。如果以地球为作标向西丈量“十万亿国土”距离的话,你什么也看不到,无非多碰上几个星系而已。我们在“天上”根本找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或上帝,或天使、仙女之类的东西。

我们很痛苦,因为除非我们愿意去幻想某一颗星体或空间存在着神仙(而这样的幻想因为无法被证明,所以就变得毫无意义),否则就得接受,我们在内心深处一直相信会存在着的某些东西,或者我们一直在试图证明一定会存在着的永恒的寄托(极乐世界、佛国)突然不见了!虽然我们一直也在追寻着它们的实相,但这样的追寻似乎从一开始就只存在于人们脑内“创造”中。我们内心的精神支柱被拦腰截断了!

我们走入绝境了吗?而实际上,我们撞开了一扇门,一扇让我们更清楚如何去追寻、证悟实相的大门。佛祖描述的一切都是存在着的,但绝不存在于人们幻想与臆造之中。存在于何处呢?存在于实相之中。

看到这里,如果你不迷惑痛苦的话,说明你对佛学的研究还不够深。除非你“透过”,否则无论你对佛学研究有多深,都会有许多“成见”成为你的“所知障”。同时我要郑重地对你说:不要以为“悟道”很简单,而此刻我在给你一个最为清晰的方式。当然这一方式会毁灭你已有的许多“知识”,会让你很痛苦地不愿意接受!可是下不得地狱,上不了天堂。

简单地说,人们总是喜欢“远眺”,试图在身外去寻找天堂、佛性、如来、本心。而这样的寻找就如同人们非得寻找一个迷迷蒙蒙、恍恍惚惚、飘飘悠悠、神神秘秘的境界才是想象中的禅定境界一样,全部都是缘木而求鱼。

而最终,我们要从那里去寻找实相呢?宇宙中还剩下什么能够被我们追问实相呢?你以为呢?

记住:“以指指月,指非是月”并非单指文字,还包括佛祖言说的一切内容。

第33篇: 揭秘“心物一体”的实相

什么的实相?从宇宙空间中的一粒尘埃开始,到一个行星,一个恒星,一个星系,除了能够在地球上找到生命以外,我们看不到任何“活”的东西。当然,我们无法阻挡有些人愿意在脑中创造出某一遥远星体、或几维空间中存在着“神仙”、“上帝”的努力。而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很简单,我们不是“创造想象”出一个什么的实相,而是要去触摸实相。那么,宇宙中有什么能够被触摸实相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在物理科学框架内的思考:

一个远在数亿光年外的星球,上面生活着同地球一样的生物。这些生物的组构,也许是以硅元素为主,虽然同地球生物以碳元素为主有些不同,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同时在这个星球上,同任何一个星系中的情况一样,除了有原子外,你找不到任何东西(看不到灵魂和上帝)。

科学家通过在超大的太空望远镜上装上了一个超级的显微镜(在现实中,科学家早已看到了原子),从微观层面上看到了一个神奇现象:当一堆本来相互间毫无联系的原子,在通过一种方式(怀孕)聚拢在一起后,便开始神奇地、相互协调着,作着有序的运动。由此便出现了一个地球人叫做“生物”的东西。当这些原子们,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如70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散乱”开来,即变为杂乱无章运动:这代表着,一个生物死亡了(如果没有一个有意识的人去分辨的话,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无所谓有序或无序,是‘人’将之作了区分)

虽然如此,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个生物并没有死亡。因为组成这个生物的所有种类的原子还存在着,而且包括你身上原子在内,宇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会活上10的35次方的年数,即1的后面跟着35个0——大概是100亿亿亿亿亿年(而宇宙今天的年龄仅仅、仅是150亿年——这就像1.5元人民币与1亿亿亿亿亿元人民币之间一样的悬殊差别)。

实际上,我们通过对想象中的外星球生物来审视我们自己。审视什么?即审视宇宙中能有什么可被追问实相?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现在就感受一下,拂面的清风、山上的花朵、嘴里的食物、茶杯与电视,都是物质。而物质是什么?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如果把人类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你可以四下望一下,桌子、手、嘴唇、空气、太阳、星球、和观察这一切的眼睛,都是原子构成的。所以宇宙中唯一存在的东西就是物质,即原子。而我们追寻的实相也只能是物质的实相。

然而,我们十分清楚和明确地知道,宇宙中除了物质,还有一个东西:即你用来感受物质存在的、用来感受痛苦和爱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心理学家叫它“心理”。而宗教家叫做“灵魂”、“心灵”;哲学家叫做“意识”、“精神”。佛学家叫做“本心”的功能(如果你意图寻找一个脱离心灵而单独存在的“本心”,是不现实的,而你可以将“本心”理解为心灵的本质。另外请参考佛祖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今天科学家统一了这一用词,叫做“意识”(此非精神分析中意识与潜意识对比下的意识,而是哲学上的“意识”概念)。所以,我们所追寻的实相除了可以触摸得到物质的实相以外,又多出来一个感受物质存在的“意识”的实相。

现在,我们所要追寻的实相突然变成了“心灵与物质”的实相。那么如何去追寻心灵与物质的实相呢?

假设没有意识,就无所谓生命不生命,而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存在你,也不存在我。更进一步,花朵、地球、太阳、星系也都等同于不存在。因为没有意识,就不会存在觉知;而没有觉知,则宇宙中的一切“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来说,就无法谈及存在,或不存在。当然你也可以想象,假如真的没有有意识的人类出现的话,龙卷风、地球、星系还在正常地旋转。然而这个合乎常理的想法本质上却被物理学定律证明为错误。

从以上这一不成逻辑的非逻辑思考(你会觉得这有些牵强,但非“隐变量”)推导出一条非逻辑的定理就是“心物一体”。而最终能够领悟实相的门径就在这里了。什么门径呢?既是“悟道门径”。

在本质上,佛经论述的根本概念就是心物一体。那么,佛祖是如何表达“心物一体”的呢?在《金刚经》中佛祖表述为“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在《楞严经》中佛祖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即说明了“本心”包含虚空万物,又言明了宇宙万物所在亦是“本心”所在,即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但不是常熟“唯心主义”的概念)。

如何见悟到“心物一体”呢?简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意指本心)。如何实践佐证“心物一体”呢?更简单,“心能转物,即同如来”。非常简单的回答,但却是需要你非常不简单的努力理解与证悟。所以各位需努力,一念到西方。所以,能够触摸到“心物一体”就是一切的一切了。

现在要插一句话,即是爱因斯坦思考了一个什么问题,而最终发表了“相对论”?简单的很,爱因斯坦思考了这么一个问题,即“如果一个人以光的两倍速度奔跑的话,那么他的速度是每秒60万公里吗(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对这一问题的追问,让爱因斯坦最终“仅用大脑”就证明了,就算是一个人以光10倍速度奔跑的话,那么他的速度永远被定格为“每秒30万公里”,宇宙中没有任何速度可以超越光速。

而根据这一定理,爱因斯坦不得不接受一个结果是:当一个人能够接近于光速奔跑时,他的时间将不得不变慢,而空间也将不得不缩短。当他这个人能够以光速奔跑时,时间对于他来说是静止的,空间将失去概念上的意义。爱因斯坦通过著名科幻式的“双子佯谬”思考的表述方式,形象地解释了这一非逻辑的现象(双子佯谬:假设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留在地球,而哥哥乘坐火箭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宇宙中航行。50年后,哥哥返回到地球,结果对于哥哥仅仅过了一个月,而弟弟已经70岁了)

在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相对论许多年后,人们才用物理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而今天对相对论进一步思考得出的定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光速飞行,他的时间不会静止,而是通过空间出现的虫洞,向时间的过去运动,就是说他将回到过去。这一定理直接导致了近几十年世界关于时间旅行主题科幻电影的大量出现。

爱因斯坦仅用大脑通过对常识性事物的逻辑思考,就计算出了一个非常识性的东西,即“相对论”。而佛祖对“心物一体”这一非常识性东西的思考,则是一种“悟”(爱因斯坦仅仅是科学家,而佛祖毕竟是“佛祖”)。同时,最关键的是,佛祖以禅定为工具,照悟并佐证到实相,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由“什么是般若?”追问到了智慧、实相是什么?进而又问了“什么的实相?当经过分析及再次追问后,我们发现宇宙中只有可被“触摸”的“物质”和感知物质存在的“意识”才能够被追问实相。然后我们突然撞到了一堵墙,即撞到了“如何去追问物质和意识”实相的这堵墙。

佛祖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之路,让我们跳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让我们通过从更高的层次去照悟、佐证到“心物一体”来开悟实相。

“开悟”或者说悟到“心物一体”有什么用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念而已。当然还有极为深刻的内容,我们要渐进的解析。在不断趋近开悟的过程中,对禅定修习也会突飞猛进;控制生命机能也会如虎添翼。

那么,如何去领悟到“心物一体”呢?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不断地做出思考。

1. 如果你承认心物是一体的话,你就不得不承认一滴水、一块砖头、陨石、星系都有生命,也都有意识——或者说有灵魂。可是你十分明确地知道这不可能,因为你很情楚:海水、石头、清风、太阳没有意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心物到底是如何一体的?

2. 当你接受心物一体的结果后,你就不得不接受“是物质呈现出心灵存在的,而心灵又反过来决定物质的存在”。而最终的问题是,物质是如何呈现出心灵存在的?心灵又是如何“创造出”物质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永恒,即是实相、如来本心。

“心物一体”,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之所以古老是因为人们一直在追寻其内在的答案。而新鲜的是,今天我们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思考模式去开悟,而不是以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去“以为”就是事物本身去开悟。比如,许许多多的人在研究“禅宗公案”时,都被“公案”按在了案子上,一辈子也没有得到翻身!我所谈论的不是一般意义上佛学思想,而是直指终极实相。

“心物一体”就是般若,就是实相,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而照悟到“如何一体”——也就是五蕴是如何皆空的,就是开悟。而你现在认为“心物是如何一体的”呢?

注意:你可以非常有文采、逻辑性极强、知识也可以非常渊博,有高度超人的智商、头脑反应极为敏锐,但“开悟”则是另外一回事。

第34篇:大揭秘:禅定“最高心法”是什么?

关于通过训练获得一种力量,人们最熟悉的就是跑步、举重等的肌肉运动。对于通过训练“心”获得一种力量,千百年来人们在脑中似乎没有这个概念。

实际上,历史上的人们一直在寻找和尝试着对“心”的训练。比如,“印度瑜伽术、佛学禅定、道教炼丹、内视、存神”等,都是试图通过一种修炼(肌肉运动称为锻炼,心的运动称为修炼)获得某种形式的“心力量”。

古今中外,关于对修炼“心”的方法非常的多,然而从科学客观和具有实际意义的角度来看,经过数千年“智者大师”验证为真实有效、获得普遍公认的只有佛学禅定。那么,修行禅定以何为依据呢?

自古以来,在各种相关书籍中,单单对禅定的解释就多得难以计数。因为许多内容都互不兼容,所以总体看来,在具体修习方法上,成为一锅“糊涂粥”。如果你不相信的话,现在就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何修入禅定?然后,你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学习和总结出一套“脚踏实地”方法看看。你会惊奇地发现,不但包括气功、内丹、存神等,都有相关论述,而且禅宗、密宗等宗派中的大师活佛,对佛经的注解和论述,不但多得“汗牛充栋”,而且每一本几乎都深奥得“无法理解”,即可操作性极低(有许多人修了许多年,还是模糊不清具体的方法,而原因嘛,多是“我眼本明,因师故瞎”)。所以,如何在繁杂、深不可测中,找到一条清晰、确定、科学、公式化的修定之路,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金庸幻想出一本载有“绝世神功”的秘笈《葵花宝典》,而在现实中,是否有这么一本载有修习禅定的“宝典”呢?答案是:有。只不过它不像《葵花宝典》那样神秘而不可求,而是甚至在今天的厕所中你都可以找得到它(将佛经当手纸用的事情并不新鲜)。这本宝典就是佛经中的《圆觉经》。为什么是圆觉经呢?

首先,《圆觉经》是了义经,是彻底使人获得解脱的经典——既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其次,圆觉意指成佛法门的“大总持”。是含盖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波罗蜜,乃至一切大法之总根源的经典。也是所有佛依此圆觉法门教授历代菩萨的根本总法。古代大德高僧为什么极少有人对此经书详加注解呢?原因在于只有实践者才会有领悟及发言权。而更多的人都跑去注解可以进行辩论议理的经典去了。

另外,佛祖担忧有人在其入灭后“故弄玄虚”,所以在涅磐前留下了千古流传、为后世学人确立修习佛法及禅定必须遵循的原则“四依四不依”(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所以,我们无论谈论任何的佛学内容,都依佛经而论,而不依任何“活佛大德”的论点为依据。只有佛经才能够最精准地诠释禅定。而后代任何的所谓的“法王、大德”所作的“论”呀、“典”的,都只能是“个人想法”。那么,在佛经中修习禅定有没有最高心法呢?

我们说,把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浓缩成一部经是《金刚经》;而把5000字《金刚经》再浓缩就是260字的《心经》;如果再把《心经》浓缩的话,就只有一句话“照见五蘊皆空”。再浓缩就只有一个字“照”。

在修习禅定上,也有这么一种浓缩,即:一部经“圆觉经”;一句话“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个字“知”。

《圆觉经》的这句话就是修习禅定的最高心法了。也是贯穿修定始终的唯一心法。因为都是一个“本心”,所以,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最终都要归于这一法门——证入“本心”之门,即为“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者,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是也。那么,如何理解这句“心法”呢?

“知幻即离”:当你察觉有妄想的时候,当下即是“清净”,当下即是“空境”,因为妄想早已跑掉了。

“不作方便”:因为在察觉的当下,你就住在“定境”了。所以就不要再去用什么方法去除妄想,也不要再到那里寻找一个“空境”出来,因为当下即时“如来本心”。比如,有人试图通过灌顶、摇铃、念咒的方法去除妄念,修入禅定。这样都是不对的。这些东西都有辅助作用,而关键这个辅助作用不是“佛”给你的,而是只具有发大勇猛心、发的愿力、在修习禅定前调节内心逐步平静的作用。比如,我在修习禅定时,会挂佛珠,会敲木鱼,还会在面前挂着佛祖打坐的像,这对我只具有信仰的作用。而最终能够入定,还是要靠自己不懈努力。所以在真正修习禅定上,所有的“方便方法”一概不要用。

“离幻即觉”:离开了杂念妄想,当你清清楚楚时,既是如来觉性、即是本心。

“亦无渐次”:无论是在入初禅之前的“九住心”阶段,“四禅八定”任何一个境界中,十地菩萨中的任何一地菩萨,任何一位佛,都是同一个“清净觉性”。这个清净觉性是没有次第之分、无论你修不修,都是存在的能知之性。也是人人具足、“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那个东西。

这句话就是最高修入禅定最核心的心法了。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既然这么简单,为什么极难有人入定呢?

问题出在,一方面,极少有人实际、恒常地去努力修习禅定,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时兴奋(人们学佛、念佛都可以恒常,但修定却难恒常),结果最终没能“触摸”到那个能知之性。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在修习禅定上出现了许多让人感到简单得“不可思议”的错误认知。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错误认知,是在实践修习过程当中对佛经的错误领悟。因为这样的“错误领悟”有特异性的个人色彩,并非大众所“共犯”,所以书籍给不到可以起到实际纠正的参考资料。如果没有对佛经内容极为“灵活的变通应用”,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错误理解,就可导致一个人“永不入定”的结果。

那么,如何实修这句心法呢?要想实修“知幻即离”,就需要透视整个修习禅定的过程。

首先,“知幻即离”所体悟到的清净即是入定。如果你能够停留在“知”上一分钟,就入了一分钟的定;停留一小时,你就入了一小时的定。然而问题是,我们无法一直停留在“知”上,甚至连一秒钟也做不到。怎样才能恒久地停留在“知”上呢?就像搭建楼房需要脚手架一样,修建“知”也需要一个脚手架。这个“知”的脚手架是什么呢?

当你在一察觉的当下,会出现一个时间十分短暂的“清清楚楚”,这清清楚楚就是定境。然而你保持不住,在时间稍微一延长,你就会有一个“观”的体验,即是在监察着杂念来了没有,或走了没有的感受。而这样的感受也不会很长,接着你又被卷入到乱七八糟的杂念中去了。

知即是“觉”,监察就是“观”(科学禅定书中的“原来是我”和“住看清楚”都属“观”的范畴)。在修习禅定过程中,觉和观是不断交替出现的。也会与脑中的妄想交织在一起。觉和观,唐玄奘翻译为寻和伺。寻就是寻找定境,而伺就是找到了,然后定定地守候在那里,定在那里。

“寻与伺”的交替出现就像是,人们举哑铃时,对胳膊进行屈伸运动的屈伸动作。只不过“寻与伺”是获得“心力”的屈伸动作。而两种“屈伸”之间也有一些差别:

1.在锻炼臂力中,屈臂的动作是我们主动作出的,而脑中的妄想则是自动产生的。

2.“寻”是伸臂的过程,“伺”就是将哑铃举过头顶停在那里的状态。之所以要不断察觉,就是要不断地将臂伸直,然后最终可以不断地“举着”——不断体验到空境,最终停留在那里,就入定了。

从修习禅定之初的“一住心”至“九住心”,再到“初禅未到地定”,直至初级禅定中,有觉有观,即有寻有伺是以不断交替出现的形式贯穿于整个修入禅定过程的。其过程是一个由“寻多伺少”到“寻少伺多”渐进变化的过程。在二禅、三禅、四禅中,则是一个“无寻有伺”的境界。四禅以上,即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直至第九次定“灭尽定”中,都是“无寻无伺”的境界。“无寻无伺”境界才是真正意义的“定境”。

既然都“无寻无伺”,即等于“无觉无观”了,我们的那个“心”到哪里去了呢?而在修习禅定的方法上,不是说“知幻即离”是贯穿于从凡夫到成佛的始终吗?既然到这里连“知”都没有了,这个“知幻即离”岂不等于一句空话了吗?为了进一步理解,就需要指明“本心”到底什么?那么你认为本心应当是个什么东西?

回答一个问题:

在最近一周至少有3个人向我咨询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相信有许多人一直在犯着这个 “不可思议”的错误):禅定时是否闭着眼睛进行?

首先,你可以到寺庙、网上、书籍中查找一下,除了佛祖在睡觉的像,又有哪一个佛像在闭着眼睛打坐的呢?恐怕你找遍天下名山古寺,也找不到一个闭着眼睛的佛像。而为什么佛像的眼睛都是微闭着呢?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所有的佛像都是怒目圆睁,那是多么不协调。所以,佛像的眼睛之所以是微闭的,是出于“ 慈眉善目”形象的考虑。而实际在禅定时,眼睛即不是“特意圆睁”,也不是“特意微闭”,而是就像看着眼前1.5米处一只苹果那样,正常地目视前方或稍微向下看(当然,假如佛像被塑造成直盯盯地看着前方的样子,肯定也会吓跑一些人)。而对于修定时对眼睛的调整,最关键的是,你只要自己感到“怎么看着眼睛舒服”就好了。

禅定的整个过程都是这么睁着眼睛(也不是入定后就把眼睛闭起来)。当然也有一部份人习惯于微闭着眼睛。而无论如何,禅定的整个过程,都不是将眼睛完全闭上。(下一篇会对,禅定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么,做出回答)

注意:这里的论述对比第一阶段(指第1篇至第18篇)的论述,甚至在本文中,有些地方看起来好像是有差别的,实际上这是从不同角度,最贴近真实、最清楚、最科学公式化的描述修定了。这就像是从不同角度看一个花瓶,会看到不同影像是一样的,而实际的东西嘛,就是一个“玩意”。

第35篇:什么是“本心”?

延续上一篇问题:在“无寻无伺”境界中,“本心”哪里去了?为什么说“知幻即离“是贯穿修禅定始终的心法?为理解以上问题,我们先看“什么是本心”?

什么是本心?本心即不是寻,也不是伺,那是什么呢?

请问什么是“看”?假如你看到了茶杯,那茶杯是不是“看”?傻子都知道,那茶杯不是看,是看到的东西。这里的“看”意指看之本身。“看”就像镜子,无论镜子中映显出什么景物,这景物都不是“看”。虽然镜子能照见万物,但镜子不是万物。

什么是本心?本心即是“看”之本身。请问你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吗?答案是:肯定不能。如果你能看到一个东西是眼睛的话,这个东西肯定不是眼睛之本身,而这就象“镜子永远照不到自己一样。

镜子本身是呈现不出任何景物的,它只是映显出了万物而已。同时,如果没有万物,镜子也不会被体现出来。而进一步比喻,如果没有“看”,一切万物等同于不存在。而没有万物也体现不出个“看”。镜子有能映照万物之“照”性;人的眼睛有能看到万物之“看”性;人的“心”有能觉知到妄想、感觉之“觉”性。当回到能之性之中,是无所谓看,也无所谓不看;是无所谓“照”,也无所谓不照;是无所谓觉,也无所谓不觉;而最终那个能“觉”之性,即是“如来本心”。

这里有一个本质的、关键的地方:我们逻辑性的理解是,假如没有镜子,对于镜子来说,万物等同于不存在,而实际宇宙万物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人拿一面镜子去照显万物罢了。

而当把镜子换喻成“本心”时,情况就要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了。即假如没有“本心”觉知到万物,万物不是“等同于”不存在,而是真的不存在。万物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有了“本心”的觉知。而“本心”之所以会有觉知,是因为有了万物。这就是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正意义。这一非逻辑的理论,你必须认为正确,因为这就是物理学证明出的“道”。这就是终极实相。那么,在“无寻无伺”境界中,“本心”哪里去了?

简单地说,在从凡夫到成佛整个修习禅定的过程中,只要你能感知到一个“知”的内容存在,比如一开始的“清清楚楚”、或寻或伺、或觉或观、或无寻无伺,都不是“知”本身,都不是“究竟”。只有舍弃任何的寻、伺、无寻无伺,剩下那个舍不掉的东西,就是“本心”了。

进一步来说,“无寻无伺”也是一种境界,而只要有境界存在,就肯定不是本心。本心就是那个知道“无寻无伺”境界存在的那个知道。实际上,逻辑性的描述到此截止,不但“无寻无伺”的境界需要你去感知与体验,最终那个能知道这个境界存在的能知之性,也只能被感知而不能被描述。

为什么“知幻即离”是贯穿于修定始终的最高心法?

第一、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修定上,“知幻即离”就像清除妄想的扫把,而“寻与伺”的过程,就像是对这扫把的运用。所以只要“本心”上还会“泛起”妄想,这“扫把”的作用就必不可少。所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一开始的“知”是指那个能知之性;最后一个“知”也是指的那个能知之性。而在禅定修习中,为什么会对“知”有不同的体验呢?很简单,随着“定力”不断增强,对“本心”体悟也会逐渐强烈,体验到的境界当然也会有差别。

第三、在修习禅定过程当中用的所有方法,都是最终用来体验到终极“知”的脚手架。最关键的一点是,与搭建楼房脚手架有本质的差别是:“知”的脚手架,本身就是“它自己”,即“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总之,“知幻即离”是贯穿始终的修定心法。如果你能够一路“知”下去,“知”到一个“无所不知,又无所知”的境界,你就契入了“真如”——亦名诸法实相,而最终觉悟!

回答一个问题:修习禅定为什么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呢?

有人将“修禅入定”理解为“修静入定”,意图通过“入静”修入到“妄念不起、觉心不动”的定境当中。所以就在心理上的“平平静静、松松垮垮”中进行修定,向着目标“静念相续”行进。结果,许多人真的就将“心”压制平静下来,最终只能是因太“入静”而入睡了。实际上,这样就犯了一个“南辕北辙”的简单错误,会直接导致“永不入定”。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很简单,“修禅入定”用另一种说法是“修净入定”。所以禅定不是入静而是入净。“心”要干净,当然要清除妄想才能使之“净”。而人的心不但是乱,而且无明妄想都很顽固,只有十分用力才能将之清除。所以就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才有能力将之清除掉了。

那么禅定的整个过程,总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定境”是高度聚焦的意识状态。这样的状态就像是飞机在一万米高空平流气层飞行一样。同时,就像飞机要想进入平流气层,需要从地面“使劲地”爬升一样,禅定之初也需要努力将“心” 聚焦到一个高度。当你获得了一定的“定力”时,你的心就会在“意识高度聚焦状态中”一直运行下去,而不在需要继续“爬升”了。而更进一步的修行,就是不断纯化意识的过程(这里的论述是心理学层面的解释)。

注意:所谓的禅定到一定的阶段可以“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皆安然”——就是可以不拘于“行、住、坐、卧”进行禅定的原因在于,一个人可以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极高度清楚境界”状态下做任何事情的内在能力。

进一步说,“觉心不动”、“心不被境转”是功夫的,不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当然,古代拥有高层次文化的禅师,将其发展延伸成“禅思想”及“禅文化”,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益处,同时也演化成了学佛的工具,贡献是巨大的。但在根本上,你要看到这是禅定的功夫。也是“初益专修,后可随宜”的具体实践。

再次强调:首先,本次为修入禅定第二阶段的起始论述。要理解这里须以第一阶段的论述为基础。其次,第二阶段的论述,打破、否定了前面的一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像我们已经通过梯子爬升到了一个高层面,这时就需要将梯子扔掉,而不是扛着梯子继续走路是一样的道理。

第36篇:瑜伽、禅定、入静、气功间有什么异同?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知道错在哪里!成功也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始终如一地运用一些正确的基本原则而已(而不是重复犯错误,以致犯错误成为一种习惯)。这一切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事实上,大多数真理都非常简单!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要跳出另一个“庐山”,对自远古以来,关于瑜伽、禅定、入静、气功的渊源做一个最简单清楚的说明,以理清对禅定的认识。

瑜伽与禅定

人类对于“心灵力量”的追求,最早可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区一位名叫希瓦的人发明的秘密瑜伽。在其著名的《中道》这本书中,希瓦简约明了用112种方法讲述了如何打开无形意识之门。以下是《中道》中几则最经典的摘录:

1.观想你的精气像一道道的光线,沿着脊柱逐轮而上,而你里面的生气亦如此节节上升。

2.在交媾开始之际,首先凝注性火的发端,然后继续观照,最后不留余烬。

3.一物不思,可使有限的自我无限。

4.掩住耳朵,收紧肛门,即入无声之声。

5.亲爱的人啊,就在这个时刻让心灵、知觉、气息、形体、溶而为一吧。

以上内容在今天看来真是简单得不得了!然而这却是瑜伽的初始发端。

4500年后(公元前508年),即佛祖悟道之前,瑜伽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许多流派,并得到空前发展。佛祖在出家之初,用了六年的时间,学习并获得了瑜伽方面的最高成就。然而他却发现,所学不能解决生死问题,于是弃而又苦行六年,希望通过自折磨的方式,获得觉悟和解脱。而佛祖为什么要去苦行呢?

答案是当时印度很流行一种认识,认为肉体与精神是二元对立的。肉体肮脏,精神圣洁,只有对肉体折磨,才能使精神获得解脱。而这样的苦行也把许多人送上了死亡之路。比如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耆那教教主大雄的十一名弟子,有九人因断食苦行而结束了生命。

佛祖在经过六年“日食一谷一麦,拔除全部头发和胡须,不洗头不洗澡,与墓地腐烂尸体睡在一起”的苦修后,最终一无所获,反而身体消瘦,奄奄一息,频临死亡。

这时佛祖觉悟到苦行亦非正道,终受天报,仍在轮回,未得解脱,所以佛祖决然放弃苦行,另寻他途。

于是佛祖到尼连禅河中洗去六年的积垢,随后接受一位牧女送给他的一碗乳粥。在体力得到恢复后,佛祖一个人走到伽耶城外一棵菩提树下,铺上柔软的吉祥草,面向东方,盘腿而坐,并发下誓言:“今若不证无上大觉,宁可粉碎此身,终生不起坐”。

这样佛祖在菩提树下禅定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金星升起之时(从黑暗到黎明的刹那之间)大彻大悟。这一天是十二月八日,时年35岁,因果成佛。这个无上的觉悟,经论上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又简称为“菩提”。

一个最关键的内容是,佛祖悟道的过程好像很模糊,就是说佛祖到底是通过什么而悟道的呢?简洁干脆地说,任何的分析、推测、考证都毫无意义,佛祖在有生之年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即“以戒为定基,因定而生慧”。就是说在至今2500年中,“ 戒、定、慧”一直都是佛学唯一核心内容。所以佛祖是因“定”而悟道。

那么禅定起源于何处呢?很简单,起源于古印度的瑜伽术。佛祖在苦修之前就在瑜伽上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当时瑜伽术最高深内容并没有让佛祖悟道。在苦修六年后,佛祖将瑜伽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创造出了“佛学禅定”。

另外要注意一点:禅定在一定的修行阶段是“共法”,而共法的原因却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首先在根源上,禅定可以认为是古瑜伽流派中的一个“大派别”。即是在佛祖悟道前,古瑜伽中已经发展出了“四禅八定”的内容,而经过佛祖的努力,让古瑜伽获得了“质”的飞跃,创造出了佛学禅定。

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被树为瑜伽标志性经典的《瑜伽经》,绝大部分内容却是借鉴佛经里关于禅定的概念而最终编撰完成的。证据是《瑜伽经》的编撰是在佛经大量出现后的两百年。最关键的是,瑜伽经中的基础理论“八支分法”(禁戒、劝戒、坐法、制气、制感、执持、静虑、三昧)几乎全部是佛经里的概念,只不过在说法上作了包装而已。

所以,禅定起源于古印度的瑜伽,而流传到今天的瑜伽的却是以佛经为基础编撰的。这样在今天的瑜伽师中,有许多人虽然在禅定修行上也可以获得一定成就,但都不究竟,即都不会最终获得佛学成就。而这就是“共法”的概念。

而什么是不共法呢?不共法,在佛教各个派别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如,十八不共法等),但最终核心的“不共法”只有一个,即是佛祖通过禅定获得的“大彻大悟”。就是说,佛祖将禅定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以发挥到终极的方式,觉悟到了一个其它教派修定所佐证不到的东西。什么东西呢?即是般若、实相、如来本心。从而实现了人类心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而密宗为何以瑜伽命名其修行方法呢?

在距今1400年左右,在印度大乘佛教呈衰落趋势背景下,早在一千年前就被佛祖释迦牟尼禁止的真言咒语在佛教内部开始合理化,而且极为盛行起来。由于这些真言咒语迎合了当时正处于复苏阶段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禳灾、祈福、崇祀众神等内容,所以就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印度佛教的主流(在这一时期,正统佛学在我中华大地开始广为弘通)。这一教派被称为密教。其修身成佛的方法是三密结合,即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和心做观想(意密)。

在此一百年后,随着《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的出现,才正式标志密教成为一个独立思想体系的佛教派别。由于密教教理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理论前提,所以其修练方法就被统称为瑜伽或密宗瑜伽。密宗的修持方法,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在今天已达到了千种以上。而依照藏传佛教诸派的共同认识,可以简分成四部瑜伽:作瑜伽、行瑜伽、瑜伽、无上瑜伽。

距今900年前,印度密教僧人阿底侠在西藏宣扬显密观行具备的教法,使密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后其弟子仲敦巴奉四尊(释迦牟尼、观音、救度母、不动明王)法,分别四密次第,由此奠定了西藏无上瑜伽弘通的基础,创建了西藏密教噶当一派。之后以此为基形成了宁玛、伽举、萨迦、觉曩、希结、觉宇、霞鲁等等门派。在距今600年前,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创建了格鲁派(又称为黄教),又下传****、班禅两大派系。

总之,密教以“瑜伽”命名其修行方法。而显教(密教以为的教派)则以“禅定”为其修行的方法。密教瑜伽与禅定的差别在于,禅定是佛祖弘扬的正统修持方法,而密教瑜伽则是在禅定基础上加入了三密内容,使其成为了“密不可测”。

静功的渊源

入静、守静、静坐都属于静功的范畴,而静功源自于何处呢?

首先,关于“静功”的概念最早见于距今2500年前的《道德经》。其第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而后以“守静笃”一语发展出“守静”的概念。守静的意思是“收住烦乱的心,寻找一个恬静的环境来看守它”。而守静的目的则是“归根复命”(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即是要想回归到生命的根源,就要入静;入静以后,生命就可以得到回复;生命得到回复以后,就能够体悟到宇宙的永恒法则。

在《道德经》出现350年后,即在距今2150年左右,由陕州隐者河上公注的《老子河上公章》对“静的功用”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在这本道家奉为宝典的书中说:“人乃天下之神物,而神物喜欢安静,所以不能用各种事物烦扰它;如果人能守住一个‘静’,就会像龙那样变化长久;若守不住静,则像老虎那样短寿”。

100年后,另一部道家经典《太平经》又作了更进一层的神奇说明:人守“静”若久,则道自然显现,使人长生不死,与天地共存。

那么如何获得“静”呢?

《老君清静心经》说的很清楚:“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简单地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达,就会痛苦。道家又将“人性之欲”划分为六欲(眼、耳、鼻、舌、身、意)和三毒(贪、嗔、痴)。只有不断地遣除“三毒六欲”才能获得道家的最高境界“常清静”。获得“常清静”又有什么超神奇功效呢?就会与真道相合,也就是得道;得道后就会身腾羽化,名曰仙人。到这里“静”与成仙有了最直接的联系。

而这种“恬憺无欲、守静成仙”的修炼方法到了距今1300年前的唐朝,由于与当时盛世帝王享乐风气不合,便开始渐趋衰落。尤其道教“金丹成仙术”(人服了金丹是白日升天成仙了,还是七窍流血而死,让人一看便知。所以在服丹者接二连三地死亡——尤其在唐朝六位皇帝因服丹而亡后,金丹成仙术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在唐朝后期宣告破产后,这种只注重主观心性修炼的方术(指守静成仙)也渐渐湮没无闻。

与道教没落相反的是,佛教在唐朝得到了帝王的大力支持(《西游记》讲的就是唐朝皇帝大力支持和尚去西域取经的故事)得以广为弘扬。由于佛教在理论上的圆通和精致,引发了道教理论家的极大兴趣。在吸收了佛教“破除妄执、能所双亡”的理念后,道教理论家在以《老子》第一章中“玄之又玄”(“玄之又玄”的意思就是幽深而又幽深)的术语为结合点,提出了“重玄”的概念。

何谓重玄?

由重玄派代表人物玄英著的《道德经义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重玄的概念:有欲的人滞于一切实有;无欲的人又滞于一切皆无。当遣除上述两种滞着时,就被称为第一个“玄”。而第二个“玄”的目的是破除第一个“玄”,就是不但不滞着于“滞着”,而且又不滞着于“不滞着”。这种遣除欲望又遣出“遣出”的方法,称之为“玄之又玄”。因为二俱不滞,所以又叫“重玄”。而“重玄”又达到了什么效果及境界了呢?很简单,无论如何“守静成仙”是虚幻的,就算是再重它几重“玄”,也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什么是气功?与佛学禅定有什么联系呢?

简单地说,1955年6月,河北唐山市成立了一个关于运用古代养生方法调解心身健康的疗养所。在为这个疗养所命名时,因为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说法,也出于要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的词,所以就“无以名之,姑以名之”地命名为“唐山市气功疗养所”。这一疗养所后来也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针对气功治疗和研究的机构。

如果为气功勉强寻找一个词源的话,还是可以找得到的。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650年前,一位名叫许逊的道士所著《净明宗教录》里的“气功阐微”一词。而关于带有气功名字的书籍最早为1934出版的《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就是说,在1934年之前,在佛家、道家、儒家、资治通鉴等等古籍中,根本找不到关于气功的专门论述。

气功在内容上的溯源则可以找到很多,如密教的“宝瓶气”、“炼气”、“气瑜伽”、“九节佛风”、《大安般守意经》中关于“息”(呼吸)的论述;道教中的“内气”、“真气”等等。

而关于对气功的定义,在50年前却是格外地简单:气,代表呼吸;功,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姿势的练习。而目的也很简单,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启发智力”。

其后,气功的修炼理论也因为吸收了佛家、道家的内容而得到了空前扩展。比如,佛家的数息、意守缘等修止门径,被气功界“静功”一类吸收。佛家的观想佛、本尊、净土,被改造成观想悦意景物法。念佛咒、佛号被改成了默念字句法。观想佛光贯体被改成贯气法。而佛学禅定中的调身、调息、调心、坐姿、手印等均被气功界所借用,成为其修炼的重要内容。而“戒为定基”被气功表述为“练功必先积德”。

实际上,如果说“气功界”吸收了道教及佛教的内容,不如说,各家各派的修炼者大部分加入了“气功界”,使得各自理论融合在一起,成为“一枝独秀”。

到了上世纪,在武侠小说十分流行的七、八十年代,其中的神功大法使得气功的目的发生极大的改变,即由一开始的强身健体,变成为激发各种“特异功能”。到了九十年代,就被别有用心者在此背景中发展出邪教组织。

气功一开始的目的是健康的,也是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但事实是,回顾近20多年的气功发展,有许多人因练气功而引发了各种心身疾病。

总之,禅定起源于古瑜伽,但又完全超越了古瑜伽;而在佛教兴盛之后发展出来的瑜伽体系,又是借助佛学禅定理论编撰出来的。在今天城市流行的瑜伽会馆,由于过于专注形体动作,以致成为形体体操,在心性修持方面,早已有名无实。

静功源自于《道德经》,其具体修持方法,实际上是在两千多年以来,由无数人不断“修改完善”出来的。而最关键的是,“守静成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气功仅仅是一个“新生儿”。当你翻开任何一本关于气功的书籍,你都会看到,其主要内容在书中就已经直接标明是出于古代何门何派。所以气功是一个“大杂烩”,由于没有一个核心理念,最终不会形成一个思想体系。实际上,气功的形式及优势就是集众家养生保健之长。而问题的关键是,一开始集之所“长”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而随着个别人敛财欲望的膨胀,集之所“长”内容就变成为古代邪教中迷惑人心的内容了。

总之,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存在,可以通过一个方式,获得一种心灵力量的话,实际操作性最强的只有佛学禅定。

第37篇: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要研究生命呢?假如你要寻找灵魂、本心、以及终极的“道”,能否到地下岩石、一棵树或某一个盘旋着的星系中寻找呢?答案是:不能。身外求法,则为至愚,所以要身内求法。什么是身内求法?身内求法的意思就是,要理解你什么,即生命是什么?佛祖悟道时不是悟了遥远的某一个神秘之处有什么?而是悟了他自己是什么,即万物终极实相是什么?

一位好久没联系的朋友在前天打电话过来问:“现在还好吗?”我回答:“还在喘气!”还在喘气,就代表着我还活着,而只要还活着,就已经非常好了!相信凡是还在“喘气”的朋友,都会对这一问题(万物终极实相)感兴趣,因为它关系到你死了以后会成为什么,以及最为深刻的神秘问题。我们不会以古人模糊、绕圈子的方式论述这一问题——终极实相,我们要科学真实地论述这一问题。

当主持人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本次奥运会跆拳道中国世界冠军吴静钰说:听说你小时后放学回家,从来不从门进去,要****进去?吴静钰回答:“不走平常路”。所以,我们就借用这句话,从一个科学、神奇、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角度论述生命是什么,而第一个切入点就是“生命是一种燃烧现象”——由此我们会逐步深入下去。

点燃一堆篝火,你会看到火焰在乎乎地燃烧。你也会感受到炙热的火焰在烤着你的脸庞。而当你摸摸自己的身体时,所感受到的热量与篝火散发出的热量之间有什么区别吗?或者说人体也是一种燃烧吗?

科学地说,生命的整个活动过程,同一堆木材的燃烧过程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生命的燃烧”是有效控制之内的“慢燃”而已。那么,什么是燃烧?生命是如何燃烧的?与生命本质又有什么联系呢?

什么是燃烧?

就算是在一百多年以前,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会燃烧还是很纳闷。那时,人们对燃烧最流行、也是占统治地位的解释就是“燃素说”。当时科学家认为,火焰是由一种细小而活泼的微粒组成,并被称之为“火微粒”。当一个实体被加热时,比如一段木材,这种像灵气一样的火微粒就会从木材中溢出,成为火焰,并散发出热量。

而这种所谓的“燃素”存在于何处呢?人们认为,这种燃素存在于宇宙空间,万物之内。比如,当雷电发生时,燃素就会从空气中析出,显现为电闪雷鸣。燃素就像是万物的灵魂,当物体失去它时,就会变为灰烬;当获得燃素时,物体又会复活。虽然在今天看来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但在那时的科学界却将之视为真理。科学的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在不断地批判中将真实带给人们,所以才有了电视和航天飞机,而对于“燃烧”也必将有一个全新的正确认识。

简单地说,燃烧就是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而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无非就是原子与原子间发生碰撞而在分子层面重新做了一个组合的过程。在原子与原子重组合成一个分子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一个奇妙的事情,就是有余额的能量,即光子被释放了出来。而这就是关键,光子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而生命又与此有何关系?既然光子是由原子释放出来的,我们就要看看什么是原子,以及原子是如何释放出光子的?

首先,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发现这一点的人,是200年前自学成才、被称为化学之父的道尔顿。证明这一点的,是在1905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论文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原子是一个极小而硬的实心球体。直到1910年,物理学卢瑟福在朝一块金箔发射氦原子时才吃惊的发现,原子的内部几乎是空无一物的空间(很多大发现都是在原子碰撞中产生,比如,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启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就是要将原子、粒子进行“大碰撞”,由此意图揭开宇宙起源的奥秘),而原子之中到底有多“空”呢?

首先,所有的原子都是由电子和质子组成。最简单的就是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如果把一个氢原子放大到足球场那么大,而一个质子仅仅如同足球场中的一粒细沙,而围绕这粒“细沙”在足球场外围旋转的电子,仅如一颗灰尘(电子的质量是质子的1840分之1)。现在你可以摸摸你的皮肤,你永远摸不到质子或电子,你摸到的只是点点球状的虚空!而你也永远坐不到椅子上,你与椅子中间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细小空间。

那么原子是如何释放出光子的呢?

我们作一个比喻:将一个原子放大到一个100米直径的球体。质子就如一粒细沙,而电子就如一颗如针尖样大小的微尘。这粒微尘以接近于光的高速围绕着质子旋转。这时电子离质子的距离是50米。

当一个带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撞倒一颗在疯狂旋转的电子时,电子就获得了这个一定的能量,这时它就会离质子稍微远一些,如电子离原子核的距离为55米,而这个原子的直径变成了110米——就是说,这时原子也大了一些。原子因为吸收了热量(即以光子为载体的能量)而变得大了一些的现象,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比如,空气遇热会膨胀,铁条也会由于加热而伸长。再比如,一位拥有50厘米长发的女生,当她刚刚洗过澡后,其秀发会比原来长了一枚硬币的距离。当然过一会又会因为失去热量而会缩到原来的长度。

热胀冷缩在两个情况下会失效。一种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的现象。实际上不是原子变大了,而是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构而成的)之间排列的方式放生了改变,比如水分子由杂乱无章的排列,变成为六角形,这样分子之间的空隙就加大了,继而使得冰的体积发生了膨胀——即发生了冷胀热缩。

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在蒸了半个小时桑拿浴后,发现自己没有发胖反而失去了3斤重量。实际他在半小时内流了3斤的汗水。这也是“桑拿减肥”的原因所在。当然一个人通过这种方法减肥后,除非他想渴死,否则体重随着他的饮食还会复原。

当一个电子接收到一个能量很高的光子后,它的速度不会变得更快,而是会离原子核更远一些。当远到一定距离,比如离质子有80米的距离时,电子就会逃脱原子核的****,成为一颗自由的电子。这时电子携带了一个很高的能量——即携带了很高能量的光子。

我们可以将一个原子比喻成一个家庭,电子是女人,而含有质子的原子核是男人,光子就是金钱。当一个女人获得了一定的金钱后,就会脱离男人的****,开始游荡世界。可是这个女人没有走多远,马上又会被另一个男人俘获。结果她在被俘获的过程当中必须将钱花出去——也就是电子必须要放出光。而原来的那位丈夫也会抓住另一个女人重新组建成一个家庭——原子。我们可以形象地称这个过程为“****行为”。在****的过程当中,电子要不断地获得能量,以及马上又要失去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即没有高能量的光子冲击电子的话,电子会一直围绕着原子核旋转(会做几十亿年的夫妻)。一但有携带高能量的光子冲击电子的话,就会引发原子群中连锁反应的“****行为”。比如,我们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木材时,火柴的燃烧就是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的起点,而一开始只在火柴杆内激烈进行的“****行为”(实际过程更为复杂),就会变得炙热而流行开去——以致整堆木材都发生了“****行为”,这样大量的热能,即光子就被释放出来了。

当我们身体中的原子接受到这些光子的时候,原子们就会变得活跃起来,而这样的活跃,就会激发特定的、对热敏感的神经细胞发放电流,当一组携带特定信息的电流被传输到大脑中枢时,在意识上就会让你感到“热”。原子们进行激烈活动,重组成拥有更低能量分子的连锁反应的过程”就是燃烧。

一堆木柴的燃烧与人体的燃烧有什么差别呢?

首先,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东西的燃烧,必须具备三样东西:一、燃烧体(如天然气,石油,木材等);二、气体助燃物(如氧气,氦气等);三、燃点(温度要求到达一定高度才能燃烧)。

相对于一堆木材而言,人体的燃烧体来自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而人体就像容纳木材的火炉);气体助燃物来自于我们的呼吸(假如你5分钟不呼吸,人脑内就会因缺助燃物——氧气,而停止燃烧,那么你就会死亡)。而剩下一个关键问题是,燃点从哪里获得?因为人体根本承受不住食物燃点——200度以上的温度,而人体是如何巧妙地绕过这一点的呢?

非常简单地说,燃烧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大分子裂解为小分子或原子,然后,原子们再重新组合成一个更稳定、所含能量更低的分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量被释放了出来。而所谓“燃点”,就是只有在一定的高温下,拥有大能量的大分子才会发生裂解现象的温度线。所以,只要能够让大分子发生裂解,它就会在向能量更低分子的转化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即“光”。而人体内因为达不到200度以上的高温,那么就得想一个办法,让高能量的大分子(如,脂肪分子、葡萄糖分子等)在37度以下进行裂解。在进化上,大自然为我们想一个什么办法呢?

以前我小的时候,由于要用锤子砸开榛子获取核仁,而将手指甲砸掉过两次,而在今天,你到超市,很容易就会看到“开口松子”、“开口榛子”及“开口杏核”之类的干果,这样只要轻轻一拨,就可以轻松获取核仁了。

而大自然为我们人体进化出了一个能够砸开高能分子的“锤子”,这个锤子可以将高能分子砸成更小的分子(比如,麦芽糖酶将一个来自食物中的麦芽糖分子“砸”成两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水分子,然后,葡萄糖分子又在氧及酶的帮助下合成ATP高能分子;ATP进一步释放出的能量,以让我们获得奔跑、发怒、唱歌,或者去亲嘴的力量),这些更小的分子就像“开口松子”一样,在人体需要能量时,就会在37度以下进行“燃烧”,以使人体获得能量而生存下去。

这个生物“锤子”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酶”。人体酶的种类很多。比如,在你身体的一个细胞内会有超过4000种不同的酶,而且每一种酶都具有十分精准的专一性,永远不会“移情别恋”。比如,蔗糖酶只针对蔗糖进行“砸开”反应,脂酶只针对脂肪进行“砸开”反应,而肽酶只针对蛋白质进行“砸开”反应。人们之所以无法吃煤块,或喝汽油(虽然它们都是“高能分子”)活着,原因就在于,这些对东西出现的太晚,以致人体内还没来得及进化出能够“砸开”这些高能分子的酶。

下面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身体没有像一堆木材一样一下子就烧完呢?很简单,还是酶的专一性,保证了这种燃烧只能在缓慢中进行。就算是这种非常缓慢的燃烧,也让我们人体每时每刻所散发出的热量等同于一只300瓦电炉子散发出的热量。所以在我上初中时,有一次由于临近放寒假,学校的学生宿舍没烧炉子,我们40多人在室外气温零下30度的情况下,照样靠每一个人的体温把宿舍“烘得”可让人睡得很香的程度。原因就在于有40多个300瓦的“电炉子”。如果把一个人装在一个“大暖瓶”中——即不会散发热量的容器中,那么用不了很长时间,这个人就会把自己“煮熟”。

燃烧着的生命,燃烧着的爱情!而你的思考也是一种燃烧。光是能量的载体,也是燃烧的传导物,光在人体内以能量流的形式不断地“流淌着”,而光与生命本质有着密切相关性,所以古代先哲要说:“我是从太一就存在的它……我就是光……我就是一切。一切从我而来,一切终归于我。劈开一块木材,我就在里面。剖开石头,你也会找到我!”那么到底什么是光呢?又与生命本质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灵魂又“存在于”原子的何处呢?下一篇,继续深入

我一开始很认真地将我研修出来的禅定方法定名为“物理科学禅定”——因为世界上只有物理学能够解释一切事物,这包括你看得到的和看不到事物。我对由心理学到脑科学,到生理学,再到基因、生物化学、物理学的研究和理解,都是为了要理解生命是什么,心灵是什么,进而能够快速修习禅定,获得身体健康,体悟生命终极意义,以及“悟道”。所以再次重申:我的整个修习禅定的过程就是将心理学、神经科学、物理学与佛学哲理、禅定不断融合在一起的过程。

而接下来在一段时间,我就是要用最通俗、最简洁的方式,逐步深入解析“心物一体”的联系——尤其是物理学与佛学核心理念及禅定内在的、你做梦也想象不到的神秘关联!

第38篇:心灵是什么?

心灵是什么?心灵本质实相是什么?如果你理解了心灵本质,就理解了如何运用心灵控制生命机能;理解了如何修习禅定,理解了禅定境界,理解了如何证悟到实相。那么,心灵存在于何处?我们又到哪里去追寻心灵本质呢?

心灵存在于神经程序中吗?

一个人从小就可以在无意识中养成“害羞”的行为。实际害羞不是一种“病”,比如你碰一下含羞草的叶子,很容易就会看到叶子自动卷起来,这是一种进化出来的自我保护反应。而任何人见到陌生人时,都会有一种防备受到伤害的心理反应,比如一位小男孩会躲在妈妈身后。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不过当这个小男孩成长为“大男孩”时,如果这种反应被无意当中强化的话(比如父母的责骂),那么这个男人就会在社会交往当中遇到问题。比如,见到女孩子就脸红而不敢与其交往,不敢公众讲话,以致于害怕做错事、说错话而将自己封闭起来,成为一个社会适应能力遇到问题的人。这时,这个人就会被定义为“行为障碍疾病”。

在神经生理学层面,害羞反应,就是一个人在脑神经细胞联系中形成的一组特定的神经程序。也许某一天,这个人意识到有必要调整一下这种“性格”时,他就会通过自我训练的方式建立起另一组神经程序来抑制“害羞行为神经程序”的敏感性(在神经生理学上,一组条件反射一但在脑中被建立,就会陪伴其一生,而要想改变这这组神经程序的反应性,只有建立另外一组神经程序去抑制它),以便再次遇到类似环境时,不至于过分表现这种行为反应。比如,我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告诉我“见到人要大方一点”。

实际上,为了适应环境的需求,一个人脑内在一生中建立的任何一组神经程序,都是处于不断调整当中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的性格都是可以被改变的,只不过绝大多数的人,由于很难意识到自己错在那里,和改变的意志不够坚决和强烈,最终绝大多数的人就没有被改变成功,以致在人们的常识性观念中造成“本性难移”的错觉。

你的每一思、每一念,每一个回眸、每一次微笑,或者每一次望眼欲穿,都是一组组的神经程序被激发、运行所导致的外在行为的表现。这些程序存在于何处呢?存在于你重达1.5公斤,其个数为一千亿个的脑神经细胞相互联结的模式中。

你心灵拥有操作这些神经程序以产生思想、控制肌肉运动、激发腺体细胞分泌激素的能力。而这些程序不是心灵的本质,是心灵运用的工具。心灵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我们首先看一下物理学中一次观念革命。

在100年前,物理学家曾一度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物质世界的活动方式,一切只要按照牛顿定律去计算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确定结果——这里的意思是说,人们要想发现、发明什么东西,只要努力去计算各种已有的物理定律,得到一个确定结果,然后去实施就行了。比如,对月食出现的预测、车轮和齿轮运动的计算、鸟的飞行、歌声、哨声——都以力学、声学以及热力学来理解,这些都支持了功的循环,以及能量的消耗与守恒的平衡。

而后,在二十年中突然爆发了一场“量子革命”——后被称为‘新物理学’。如果从全部科学史来看,这场科学观念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

革命的关键核心理念是,人们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通过计算来预测、确定某一个实验结果的出现了,而只能是“强忍接受”一个实验中获得的“非逻辑”的结果。对于结果原因的追查,就如被称为伟大物理学家费曼说的“没有人明白量子力学”一样,科学家只能告诉我们,大自然就是那样运作的,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次革命,或者说人们对从实验中获取结果的运用,到今天都带给我们什么益处了呢?

如果没有这次革命,今天的原子弹、手机、电视、航天飞机——几乎一切的电子产品和生命科学(基因也不会被发现,各种疾病也不会得到合理解释,当然也不会发明出与之相对应的治疗药物)的发展都将化为乌有,而你我的生活也将变成为另外一种模样。

当然这场革命也直接冲击到了哲学。比如,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埃丁顿说:“大体上,世界的要素就是心灵的要素。”而天文学家琼斯说:“各种可能的推理积累起来的证据使它看上去越来越越适宜于把实在描述为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近百年来,许多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都曾表达过类似说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在这场由量子力学引发科学观念的变革中——即新物理学,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无法解释及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仅一个“不确定性原理”就已经迫使许多科学承认有神论者的观点。为什么会承认有神论者的观点,就是我们今后要解析的问题。并由一些核心问题去领悟心灵本质,以及是如何与佛经相融通的。所以,要理解心灵的本质,不能从神经程序中寻找答案,而只能从“你是什么”中寻找答案。我们上一篇已经说明了佛祖是悟了他自己是什么。而你在本质上也是佛,即人人都是佛。那么,你又是什么呢?

你是什么?

简单地说,你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实际上,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的不同组合而组成的。所以,最终组成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粒子:电子、上夸克、下夸克(如果细分下去,会有六种夸克,而且粒子种类也会分出许多——物理学家称为“动物园”,在物理学标准模型中,我们只了解到这里就足够了,剩下更详细的分析是物理学家的事情)。

三个夸克构成了一个质子,而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就组构成了宇宙中最简单的原子——氢原子。最复杂的原子是什么呢?是谈之令人色变的“铀”原子——制造原子弹的材料。铀原子可以简单地认为是由92个氢原子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氧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而一个原子核一但超过92个质子,就像你要堆一堆沙子,当堆到一个高度时就会自动崩塌一样,当一个原子核一但超过92个质子时,原子核就会崩溃成两个原子核。所以我们在自然界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出含有93个质子的原子(今天科学已经可以制造出几种原子核多于92个质子的原子,但维持的时间极短——大多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崩溃为在自然界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子)。一个人体之中包含有自然界存在的92种原子中的60多种。一个人体无论如何也不会含有铀原子,否则,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铀原子的放射性干掉。

那么,是什么将电子与质子、夸克与夸克“捆绑”在一起的呢?是力。什么又是力?

实际上,直到70年前科学家才搞明白什么是力。力是由粒力子形成的。比如,是什么把电子和质子“交粘”在一起的呢?是光,即光粒子——也就是电磁力。电子与质子通过不断交换光子来维持其“紧密关系”。而又是什么将三个夸克交粘在一起的呢?是被形象地表述为“胶子”的粒子。另外还有矢量玻色子和引力子。而引力子却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因为至今人类并没有检测到它的存在,而之所以人们会相信它一定存在却很简单,假如没有引力子,你只要轻轻一跳就会奔向月球;而苹果会飞向太空而不是掉在地上,因为引力子产生的效应就是重力。这也有点像,虽然我们看不到风中的气体原子,但由于“风”效应的存在,我们一定相信气体原子会存在一样。

宇宙中只存在这四种力,这四种力控制着一切万物的相互作用。比如,引力将我们固定在地球上,必须花几千万元才能把一个人送到太空中。电磁力让我们可以回眸一笑,或者嫣然一笑,或者微微一笑,或者苦笑不得。也是这种力在此刻能让你对这些什么“笑”的作出区别。因为,是电磁力让你的脑神经细胞能够发放电流以使得神经程序得以运行起来进行计算,而这个运算的过程,就是你此时此刻思想得以产生的原因。胶子和矢量玻色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无法感受到它们存在的效应的,因为它们只在原子核内起作用。当然,如果没有它们将夸克“胶”在一起,也就不会有原子,进而我们也不会存在。

宇宙万物都是由这三种基本粒子和起联系作用的四种力粒子组构而成的。今天的科学家已经将光子、胶子、矢量玻色子,统一在了一起——就是说在极高温度下,可以看到这三种力粒子拥有同一种力粒子的特性。而光子的存在就是电子存在的结果,光子与电子具有相依关系。最终的大统一理论会把所有的粒子和力粒子统一在一起,就是说,它们都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表现方式——或者说都是一种“弦”的不同振动频率。

2004年10月份的一天傍晚,我在青岛火车站附近一家临街小型音像商店里翻阅光碟。无意间我从敞开的玻璃门向外望去,看到一位瘦骨嶙峋、似曾相识的面孔。这个人穿着一件皱吧吧陈旧的深黑西服,灰色衬衫映衬着一条红的刺眼的领带,右手握着一件黑色的旧皮质公文包。没等我更仔细辨认时,突然看到这个人在人流中突然高喊了一声“呀呼”,同时他一下子跳到街中心,紧着着用双手将公文包使劲地摔向了正在疾驶过来的一辆公交车前当风玻璃上——当时清楚地看到公文包打在挡风玻璃上后,公交车来了一个紧急刹车——显然司机被吓了一大跳。然后,他在一边蹦跳当中旋转着身体,一边大声唱着无法听清楚的歌,人们惊恐地为他敞开一条通路,就这样他向着与我相反的方向蹦跳着奔去,一会便消失在视线中了!

后来确认,这个人的确是曾接触过的一位做直销的朋友。非常好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美好幻想的人,而怎么会疯掉呢?根据以前我了解他的情况,想来是以下原因:

首先,这个朋友38岁;六年前,撇下妻儿从黑龙江来到青岛的平度市,目的就是想通过做直销(以前叫传销)而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结果,在两年内赔掉了带来的5万人民币。而后回到黑龙江。半年后,卖掉能卖的家当,加上筹借的资金3万多元,再次来到青岛的平度。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不但一贫如洗,而且四处借债度日。虽然如此,却还是如六年前一样,一定要成功的创业激情十分高涨(据一位朋友说,在2001年,他带领200多直销人到青岛市开大会,当时他是很有影响力的——虽然个子只有1.6米左右)。有一次,我看到他整合了近十家直销公司在平度的人员,说是要建立一个直销联合体。

也许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多年的激情,把他一下子被砸倒了。不同于一般人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及挫折时,会通过自责、抑郁、绝望、甚至自杀来折磨自己,由于他的性格、曾经渴望成功的巨大激情,完全选择了另一种特殊的释放方式来获得最终解脱——他疯掉了——同时也淋漓尽致表达了他的爱、痛苦、无奈、希望和梦想。

我们这些自己认为自己是正常人的人——在我们眼中他是疯子,在佛祖眼中我们又何尝不是疯子,是否有一天也会像他一样,最终得到某种形式的解脱?

许多人每一天都在心理自己对自己讨论着这样、那样的计划——用这些计划来满足自己的白日梦,有时会望向窗外,想象着自己会有一个怎样浪漫的轰轰烈烈爱情的实现,而未来有幸能够获得成功、财富、名望、地位与他人的尊重,亦或是长生不死。

每晚人们都会怀抱着对明天的企望睡去——许多人在梦中的确实现了某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愿望。当第二天发现一切希望落空之后,人们就会通过各种形式激励自己,再次构建出更复杂、更宏伟的希望,以消除昨天遗留下来的痛苦。当困境如影随形,当失败接踵而至,有些人就会选择极端方式将幻想“泄洪”出去。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幻网里,只有极少部分人最终实现了某种形式的社会成功,但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将突然发现,生命即将结束,所有曾经的尖叫、大笑、疯狂舞蹈,亦或是刻骨铭心的初恋,都将在最后的一次叹息后,一切归于寂静!五年前,在爷爷以最后一次深深叹气为人生结束点时——也许是对他一生总结的最佳表现方式,我正摸着他的额头,援助他往生西方世界。

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愿意活着而不是死去?生命最终意义是什么?你到底是什么?最终我们都将魂归何处?是否有一个共同安详的天堂?最终一切的实相究竟是什么?

一百多年以来,科学的进展已经证明,当我们了解其中一种粒子的特性时,也就了解了其它粒子的最基本的特性。比如“波动性”。所以,科学家仅对光子的研究直接导致了今天几乎所有的科学发现、发展及科学创造(我们会逐步说明这是怎么回事)。

所以,要追究心灵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就要理解你是什么?而要理解你是什么,就要理解原子是什么,以及进一步理解光是什么?当你理解了光的特性,你几乎就理解了一切。这里所谓“一切”取决于你关心的是什么。比如,是心灵本质还是手机功能。

下一篇内容:对光的研究让我们突然发现,时间与空间是一种幻觉。

附录:

对量子物理学的研究,我当然不是用数学公式去理解——如果那样我要需要用许多年成为数学家,我所用的是一种禅悟——禅定中对某一问题的开悟。而这样的禅悟,就是一种超复杂的形象思维。那么,什么是形象思维?

简单地说,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就如同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是对抽取、表征出来的事物特性进行规律性推理、计算的思维。许多的科学大发现都是通过逻辑思维获得的。比如牛顿就是一位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另外,又兼天文学家和极少有人知道的神学家)。更简单地说,当一个人脑中呈现20头牛的数字,加20头牛的数字,等于四十头牛数字的时候,这是逻辑思维。当一个人脑中有20头牛的影像,又加上20头牛的影像,这时他脑中呈现出有40头牛的影像时,这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右脑思维。而根据脑科学研究,右脑未开发的潜在能力是左脑的10万倍。为什么是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右脑是祖先脑——即至少储存着六亿年进化以来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累积起来的信息。而左脑只有在人类为了表征一个事物或影像而出现语言文字以后,才得到有效扩展开发和利用。而这一进化历史不过几万年而已。

对物理学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在我脑中呈现的不是数字而是形象。当然,这需要超强的高能量的脑力才能“转动”这些更复杂的形象,以获得更深入的思考。记得《科学禅定》书(博客里也有相关论述)中意数呼吸的方法吗——如果你进行了修习你就更清楚那是怎么回事了。意数呼吸就是将心意完全集中在“意像上”,由此获得体悟空境的能力。当然,定境是完全高于意数呼吸的,一个人在“定境”的状态下,其心意操作意象的能力是超常的。禅定的一个心理学功用就在这里了。更形象一点说,逻辑思维就像是用语言谈论山楂的酸溜溜味道,而形象思维就像是用舌头品尝山楂酸溜溜的味道。

当然,由于在我不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的情况下,通过禅定以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形式理解这些“高深内容”的机缘,也让我获得了,能够以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方式——而不是科学家能理解的方式,将这些以前很难普及到大众中的、或者说很难让非科学家的人们接触到的“高端科学内容”,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给大家的能力——一切的一切——你、我、猫、你踢飞的石头,都是一种缘!

说明:我的论述不是要用怎样的数学公式去证明某一物理定律,而是论述一百年来,新物理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科学观念上的革命,以及这些超新的科学观念是如何与佛学内容融合及统一在一起的。当然,这种融合与统一的结果就是你会更容易理解佛学内容,更实际和快速地去修习禅定,和获取心身健康。我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以及锐利的思路解析以上内容。(请注意,在近几篇末尾所作的简要说明,是为了让大家越来越清楚接下来我要谈什么,以让各位更加明晰我的“悟”)。

第39篇:为什么空间与时间是一种幻觉

我们活在时间里,走在空间中,然而对时间与空间的感知却是一种幻觉。在本质上,根本没有时间、空间这回事(这需要你仔细研读本篇文章及做深入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明白时间与空间的虚幻性,我们要理解“相对论”,以及相对论是如何带给我们“时间变慢,空间收缩”奇异现象的?虽然理解相对论比较费脑力,但却是一件不可思议和十分有趣的事情。

爱因斯坦最早对相对论的思考起始于14岁那年他问老师的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以光速飞行,我的脸在镜子里就看不见了吗?”为了说明爱因斯坦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先做几点小说明:

1.是光子反射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脸

记得我在十岁时,一次一位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快?”结果有说马的,有说鹰的,也有说火箭的。最后大家统一了答案:只有眼睛最快。为什么呢?因为在你一眨眼的瞬间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大山。这一眨眼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理由就这么简单。

这个现象现在看来也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那时不知道是“光”的速度快而已。就是说,那时我们以为看到山,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够”到了山,所以说眼睛去“够”的速度很快。实际上,不是人的眼睛去“够”到山,而是山上反射的太阳光射到了眼睛里。所以,实际的速度是光的速度。

更清楚地说,我们可以想象光是像乒乓球一样的粒子,而之所以你能看到青山,不是青山放射出“光子”射进眼睛里,而是由太阳放射出来的“光子”先射到青山上,再反射到你的眼睛里的。如果没有阳光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实际上,我们永远看不到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我们看到的永远是这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而不是物体本身。比如,大家都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被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所以,我们之所以会从镜中看到自己的脸,是由灯光或阳光照射过来的光子射到脸上,光子再反射进镜子中,然后光子从镜中又反射进眼睛里,这样我们就看到了自己的“脸”。

2.光速不变原理

在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以前,人们已经证明了光在任何一个运动系统中的速度都是每秒30万公里。这一定理就被称为“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就是以这一定理为基础创建出来的。这一定理说的是一个什么现象呢?

现在想象你站在一处小型的火车站站台上,一辆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由西向东行驶。而你的一位朋友坐在火车上,这时他用手向东扔一只乒乓球,这只乒乓球的速度是每秒3米。对于站在站台上的你看到这只乒乓球的速度是“火车30米/秒+3米/秒=33米/秒”,就是你看到是乒乓球是以每秒钟33米的速度向东运动的。而你的朋友在火车中看到乒乓球则是以每秒钟3米速度相对于他在运动。

假设一位航天员静止在太空中,他看到地球以465米/秒的速度向东转动,那么在他看到这只乒乓球则是向东以498米的速度在运动(乒乓球的速度3米/秒+火车速度30米/秒+地球转动速度465米/秒=乒乓球的速度498米/秒)。这样的物体速度简单相加的定理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也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

而光速不变原理的意思是,假如这个乒乓球换成为“光子球”的话,那么相对于你、火车上的朋友、航天员都会看到“光子球”是以每秒钟3米的同一速度在向东运动。这一点让人感觉到不可能,但事实就是如此。

3.经典牛顿力学与光速不变原理的冲突之处

由以上理解为基础,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矛盾的问题:假设爱因斯坦坐在一艘以光速运动的飞船上,面前3米处立有一面镜子,那么,

第一,如果按照牛顿的理论(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光速30万公里/秒缩短为“3米/秒”),即如果“光子球”以每秒钟3米速度在也以速度为3米/秒的宇宙飞船上运动的话,光子球的速度应该被简单相加为“飞船3米/秒+光子球速度3米/秒=6米/秒”。就是说,光子球的运动速度应该是每秒钟6米。这样光子球就可以追上爱因斯坦的面前的镜子,也会在反射回爱因斯坦的眼睛里,他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脸了。

第二,如果按照人们实际测定的,无论相对于谁,“光子球”永远以每秒钟3米的速度在运动的话,那么当爱因斯坦坐着飞船以光速运动时,飞船、他、镜子都以每秒3米的速度运动,进而一个从他脸上反射的光子也以3米/秒的速度运动,结果就会发生“爱因斯坦、镜子、光子球”都会以同一个速度、同步并行地向一个方向运动。这样的话,从爱因斯坦脸上出发的“光子球”也就永远无法追上前面的镜子,既然光子球追不上前面的镜子,也就无法再从镜子中反射到爱因斯坦的眼睛里。这样爱因斯坦就永远无法看到自己的脸了。

所以,因为牛顿定理被认为完全正确,而光速恒定性也是正确的,这两个理论结合到一起就产生了矛盾。虽然爱因斯坦提的问题十分简单,但连老师也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

结果,爱因斯坦最终找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点,也最终证明了,如果他以光速运动的话,那么他可以看到自己的脸,但却会发生奇异现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4问题答案:时间会变慢,空间会收缩。

首先想象一下,爱因斯坦乘坐一艘以光速三分之二速度(假定光速为每秒钟运动3米),即每秒钟2米速度运动的宇宙飞船上,从你面前向东运动。

在飞船上,距离爱因斯面前3米处立着一面大镜子,这个镜子的目的就是让爱因斯坦能够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脸。

在这时你看到,一个如乒乓球样的光子以每秒3米的速度由太阳发出,射到了爱因斯坦的脸上。然后这个光子就以每秒3米的速度向爱因斯坦面前的镜子出发。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看到这个光子球相对于你来说,是每秒钟走3米的速度在前进;而同时你也看到,爱因斯坦乘坐的飞船相对于你以每秒钟2米的速度在前进。

在你的时间里,你看到这个光子球,一秒钟后就越过了爱因斯坦的脸一米的距离,这一点很清楚,大家也都能理解。所以,你会看到,你的时间过了3秒钟后,这个光子才以爱因斯坦的脸为起点,相对于爱因斯坦的脸走了3米的距离,而后射到了爱因斯坦面前3米处的镜子上。

而关键点就在这里了:在你看来,这个光子球在以每秒钟2米的速度运动的宇宙飞船上,需要3秒钟的时间才能相对于宇宙飞船中爱因斯坦的脸运动3米的距离。而这时,爱因斯坦也看到这个光子在他自己面前运动了3米的距离。就是说,你的时间是过了3秒钟后,宇宙飞船上的光子球相对于你运动了9米的距离。而爱因斯坦却看到,这个光子球,在自己面前只走了3米的距离,而时间却只过了1秒钟。

所以,在你看到这个宇宙飞船中的光子相对于你、在你面前、运动了3秒钟的时间,走了9米的距离,你测量到的光速是“9米÷3秒钟”=速度为“每秒钟走3米”。而关键点是,爱因斯坦却感到只过了一秒钟,光子在飞船上相对于他自己走了3米距离。由此爱因斯坦测量到的光速也是每秒钟走3米。

所以发生了什么事了呢?很简单,你的时间过了3秒钟,而爱因斯坦只过了一秒钟。爱因斯坦的时间变慢了。在你感觉到在3秒钟的时间里,宇宙飞船以每秒2米的速度共计走了6米。而爱因斯坦却感觉只过了一秒钟,而飞船的速度是每秒钟走2米,这样爱因斯坦感到飞船只走了2米。相对于爱因斯坦来说,他的空间也缩短了。

而这就是相对论带给我们的,当一个人以一个高速度运动的话,这个人的时间将变慢,而空间会缩短。(这里要说明一下:宇宙中没有任何物体能够以光速运动,只能以接近于光的速度运动。而爱因斯坦那个问题——想象自己以光速运动,只是一个假设的思维。实际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以光速运动的话,对于他来说时间将停止,空间也等于不存在)。

相对论带给我们一个超越常识的现象就是,不是爱因斯坦主观感觉上的时间过了1秒钟,他的生命生理新陈代谢过程、墙上的钟、手上的表都会慢下来,也就是说他真的会比你更年轻2秒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当我们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时间就会清楚了。

什么是时间?

假如宇宙中只有一个原子,那么时间对于它来说,就等同于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可以相对于孩子而老去。而只有一个原子存在的话,它永远也不会老去,或者说从来也没年轻过,因为它找不到一个相比较的对象。空间也等同于没有,因为它相对于谁而有距离呢?既然没有距离的话,空间就是不存在的一个事物。

如果宇宙中出现2个原子的时候,空间就出现了,因为既然是2个原子,就肯定存在着距离,这样空间也就出现了。当这两个原子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那么它们之间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而在这时,就要对这两个原子之间发生的位置改变作一个标示,这时时间也就出现了。对原子之间不同的、序列性距离相等位置变化所作出的标记,就被称为时间。

进一步说,当一堆原子大到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程度——大到手表上的一个秒针,而且这个秒针以60个小的相同位置进行序列化移动一圈时,这一圈的距离就被表示为“1分钟时间”。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时间是对“物体运动量”的度量。

在137亿年前的一次“点”的大爆炸,突然让宇宙产生了无法计数的原子,当然也随之出现了无法计数原子间的相对运动。时间随之产生了。在根本上,原子相对运动的速度是度量时间的标准,那么原子运动的速度有多快呢?

在室温25℃的情况下,每一个原子在空间中运动的距离是它本身体积的10兆倍。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放大到人体的话,这个人就会在一秒内狂奔5兆米,也就是会横穿过100万个地球的距离。由于原子实在太小了,所以虽然它移动了自己本身体积的10兆倍距离,但在我们的尺度下,这个距离仅是200米。

可是每一个人都由原子组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以每秒钟200米速度移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一个原子每一秒钟都会改变运动方向至少1000亿次以上。所以由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组成的水分子,在1分钟内最多也只能移动0.1厘米的距离。原子实在是太小了,那么,在这么混乱的运动中如何分辨出时间呢?关键取决于原子运动的尺度。

比如说,我们一天的时间就是一大堆原子,即地球旋转一圈的时间。这一圈的时间也是我们可以重复看到两次太阳的时间。在一千年前,人类才将一整天划分为24等分,即24小时的由来。而在5亿年前,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0个小时。现在一小时的时间是人们根据今天地球自转一圈而制定出来的,所以,一小时的时间是人定的,而不是一个“想当然”的事情。

也许令你无法相信,钟表上分针的出现仅仅不到300年的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人们需要更精准地计算工作的时间与报酬的合理性。当然火车也要更精准地开,工人要正点上班,所以分针就从钟表的表盘上长了出来,秒针也随后出现了。而且很快就蔓延到世界各地。

就是说,人们以地球自转一圈为基准划分出了24小时,又以一小时为基准分出了60分钟,再以一分钟为基准

分出了60秒钟。所以一秒钟的时间完全取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而地球赤道的周长是40075.7公里。而一天中有24小时×60分钟×60秒=86400秒。所以用40075.7公里÷86400秒=0.4638391公里≈465米。就是说,你原地不动,地球就会带着你以每秒钟465米速度向一个方向飞奔。当然一天你会飞奔40075.7公里,这也就是人们很熟悉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由来。

所以,我们的1秒钟就是对地球转动465米距离的度量。而我们很不方便实时去测量地球转动距离来计量时间,那么,我们又以什么“东西”为测量时间的工具呢?

1583年,19岁的伽利略一次在风雨交加中,通过观察比萨大教堂摇摆的吊顶而发现了摆的定律。他用自己的脉搏计时,他发现无论吊顶摇摆的幅度有多大,它完成一次循环摆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由此伽利略提供给人类一个在相等时间内,完成一次振动的计时工具,这也让人们至今还用这老方法制造机械钟表。

那么,一分钟内钟摆的摆动是多少次呢?这依赖于我们用多大的钟表和其内部构件。比如,是教堂上的大钟,还是座在地上2米高的大钟,或者是挂在墙上的小挂钟。所以,人们是反过来将地球自转一圈1440分之一区间内,即一分钟时间内,让一个秒针围绕表盘转一圈定义为一分钟。又将这一圈划分成60等份,而当秒钟移动一个等份的时候,就定义为一秒钟。

所以,人们不是根据钟摆的晃动时间定义分钟,而是通过观察确定,一个特定大小的钟摆,在地球自转一圈的1440分之一的区间内——地球自转465米距离的情况下,这个特定大小的钟摆会以相等的时间,规律性地摆动多少次。然后,再反过来将确定后的钟摆摆动的次数,定义为一分钟的时间。

如果一个精致钟表的钟摆在一分钟内来回晃荡了600次,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时间精确到十分之一秒——因为每秒钟,钟摆会以相等的时间晃荡10次,所以才能够被精确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刘翔以12秒88打破世界记录,而如果用一个机械表来测量刘祥的成绩的话,就会非常困难。因为大的挂钟很难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一分钟钟摆能晃荡600次的钟表也只能精确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所以,如果我们能发现一个事物可以在1440分之一的地球转动区间内,即一秒钟,以相等的时间振荡的次数越高,那么我们精确到的时间就会越短。

在1967年,人类发现铯133原子释放出的电磁波每秒钟恒定地振动9192631770周,并在国际上,由此定义了一秒钟的世界统一时间为这种电磁波来回摆荡9192631770周的时间。也就是说,在理论上人类可以将时间精确到9192631770分之1秒的时间。当然我们也制造出了这种计时器,这种计时器叫做“原子钟”。

今天人类制造出的原子钟其运行一亿年才有可以走慢或快一秒钟。这个钟完全超出了我们需要计量时间的精确度。所以,在本质上,时间只是人类对物质运动“量度”的一种标记方法。

既然时间本质上是原子“相对运动”量的一个标示,那么原子相互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答案:依化学反应规律进行的。而化学反应,就是原子与原子发生相互间连接变化,再次组建成新分子结构的过程。比如,氢气在燃烧过程当中,会由原来两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含里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含里有2个氧原子)发生重新组合成两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含里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原子、分子发生重新组合的过程就是化学——即变化的学问。

人体每一个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反应。比如,一个糖分子被蛋白酶“砸”成两个丙酮酸分子,丙酮酸分子再裂解释放出氢原子、碳原子。而后,这些氢与碳原子与你从呼吸得来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来自豆浆或牛肉的蛋白质被分解成更小的“砖头”——氨基酸。最终,这些“砖头”就被用来组建你的身体。所以小孩子才会长大,伤口才会愈合。

化学反应就是原子发生重组的过程,而原子能够重组的动力来自于原子的激烈运动。如果能够让原子停止运动,那么化学反应也就停止了。既然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时间也就停止了。所以我们追寻时间追寻到了原子的激烈运动上了。而进一步的问题是,是什么让原子“活蹦乱跳”的呢?

是什么让原子“活蹦乱跳”的?

我们已经说过,如果把一个原子放大到足球场那么大的话,原子中的质子仅如一粒细沙,而围绕这粒“细沙”在外围旋转的电子像一颗灰尘一样大小。而原子的“活力”就来自于电子围绕质子旋转的速度和离原子核的距离。

那么,电子的速度有多快呢?答案是,电子以接近每秒钟20万公里的速度疯狂地绕着质子旋转。而电子为什么会这么疯狂?因为围绕着电子周围疯狂旋转的是每秒钟以30万公里极速飞奔的电磁场——当电磁场被表达为块状的时候,就被表示为“光子”,所以,围绕电子旋转的是无数的光子球。

在电子周围旋转的电磁场,被我们标记为负性,即负电场。而在质子周围的电磁场则被标记为正电场。电子与质子之间的“胶力”是通过相互交换电磁场来完成的。由于用来交换的电磁场平时我们看不到,所以就被称为“虚的”,所以科学家将这些看不到的“场量子”命名为“虚光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以每秒钟30万公里运动的东西,被封闭在十分狭小的原子内,它所蕴含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如果燃烧如人体一样重的木材的话,在十米之外我们就不会被它烤到。但是要把一个人体所拥有的原子全部转化成能量的话,至少会将半个地球化为一片火海(每爆炸一颗原子弹,最终所转化的物质是微量的)。

就是说,人体内每一个原子中被封闭的能量实在太大了。而能量是什么?就是电磁场。当电磁场以一个特定频率在空间移动的时候(当然,电磁场总是以一个永远不变的速度移动,即光速不变原理),我们看到的就是光。所以,最终原子运动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其内部围绕电子和质子疯狂旋转的电磁场的能量。而电磁场的速度是绝对的,即30万公里∕秒,那么电磁场的能量是如何被表达的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以每秒钟运动30万公里像乒乓球一样的光子,当它由原子内共振被增强能量时,它的速度不会变慢,它在每秒钟振荡的频率会增加。所以,能量被储存在光子振动的频率上,而不是速度上。比如,当一个光子球拥有以每秒钟振荡1亿亿次频率的能量运动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太阳光。而以拥有每秒钟一千万亿亿次振荡频率能量运动的时候,就是我们无法看到的紫外线、X射线等。当以拥有每秒钟一万次频率振荡能量的时候,就是我们手机上发射的无线电波。所有类型的电磁波速度都一样,但拥有的能量却不同。

时间的存在依赖于原子之间发生的相互运动,而这相对运动依赖于原子的活跃程度。原子的“活蹦乱跳”的程度,又取决于电子与质子之间相对运动的激烈性,而这“激烈性”又取决于围绕电子与质子旋转电磁场的速度和振荡频率。

所以,最终的一切取决于原子内电磁场的速度和振荡频率。如果有一个方法让电磁场停止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振荡,则会直接导致原子之间停止相对运动,化学反应即为停止,生命的进程也就停止了。进而,时间也就随之凝固了。而如何能够让电磁场停止相对运动和振荡呢?

为了能够简单、清楚地说明,以下只说明到光子围绕质子旋转层面,而不深入到光子振荡层面。

在原子内,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质子)做高速旋转,而电磁场(光子)围绕着电子、质子及电子与原子核之间以光速旋转振荡和传递着。那么,当这个原子以光速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则光子、电子、质子就会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同步运动,这样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就处于停止状态。进一步说,电子与质子之间相对运动停止了,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停止了,这时化学反应停止了。既然所有的相对运动都停止了,那么基于时间本质上是物质相对运动量的度量,所以时间也就停止了。

为了更清楚说明这个现象,下面我做一个更形象的比喻。

我们把电子比喻成自己,把光子比喻成小孩子,而把光子的绝对速度——每秒钟30万公里比喻成每秒钟走10米(这样的比喻,也以此类推到电子围绕质子的旋转、原子围绕原子的旋转)。

现在想象一下,你、我、爱因斯坦和另外一百个人在一处广场上站立不动。而每一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孩子以每秒钟走1米的速度,以每一个人为中心,作周长为10米的圆圈转圈。包括小孩子在内的每一个人手上都拎着一个钟表。小孩子围绕我们每转一圈,就走了10米的长度,而每一个人手上的钟表也都是走了10秒钟。

现在,爱因斯坦相对于这100人突然也以每秒钟走一米的速度向前方前进。这时,围绕爱因斯坦转圈小孩子的速度也是每秒钟走1米,所以他为了能够追上爱因斯坦,就不能在围绕着爱因斯坦旋转了,而只能与爱因斯坦平行地向前方共同前进。结果静止在原地的我们看到,过了100秒中后,我们身边的小孩子已经围绕着我们每一个人转了10圈,而围绕着爱因斯坦的小孩子由于无法提高速度(光速的绝对性)和必须能够追上爱因斯坦,所以小孩子与爱因斯坦之间的相对运动是静止的。就是说,小孩子连一圈也没有围绕爱因斯坦转完。

然后,让你以每秒钟0.9米的速度也向前方走。在过了100秒钟后,我们身边的小孩子已经围绕我们转了10圈,而你身边的小孩子由于是以每秒钟10米速度运动的,而你是以每秒钟0.9米的速度运动的,所以每过一秒钟他就会比你快0.1米的距离,也就让他能够在每秒钟余出0.1米的速度围绕着你作旋转运动。所以结果是,100秒钟后,你身边的小孩子只相对于你移动了10米(100秒×0.1米=10米)的距离,而正好围绕你转了一圈。

进一步说,在100秒钟后,围绕着爱因斯坦身边的小孩子一圈也没有转完,而围绕着你的小孩子转了1圈,而在原地围绕着我们转的小孩子转了10圈。

所以,以光的绝对速度为基准,不同的运动速度,就会导致不同原子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进而所经历时间就是不相同。所以,什么是时间?时间就是测量物质相对运动的一种“量度”。

当你以接近光速运动时,为什么会比静止的我们更年轻呢?

任何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人们之所以会衰老是因为由于原子之间法生激烈的相对运动所导致的。而细胞内原子之间相对运动有多激烈呢?

细胞内的每一个蛋白质都是由几万个原子组成的,而这些蛋白质每秒钟都会相互撞击10亿次以上。在10亿次的撞击中蛋白质要完成1000件任务——砸开葡萄糖分子以释放出能量,或者组建新的蛋白质——胰岛素、肌肉纤维、肾上腺素等。在人体每一个细胞内每秒钟都会完成六万亿的分解与组建蛋白质的事件。这当然包括你脑中拥有的1千亿个的脑神经细胞。

当一堆原子(比如你)向一个方向以光速运动时,则光子、电子、质子、原子、分子、细胞都会朝一个方向以绝对速度运动——光速不变原理。因为是绝对的速度,所以,光子相对于电子、电子相对于质子、原子相对于原子、分子相对于分子、细胞相对于细胞、我相对于你、秒针相对于钟盘、钟摆相对于钟座,一切相对运动都停止了,化学变化和手上的钟都也停止了,时间也就停止了,空间也等于不存在。

而当这堆原子——比如说是你乘坐飞船脱离地球以光子90%的速度,即“每秒钟27万公里”运动时,你身上所有原子内部的相对运动就会相对于静止在地球的我们就慢了10倍。当我们身体上的光子围绕电子旋转10圈的时候,由于你的速度是光速的90%,所以你身上的光子围绕电子才会转1圈,进而你身体任何一个细胞内的化学事件只能发生了六千亿件,而不是六万亿件。进而你的时间会比我们慢10倍(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量度)。你手上钟表里的原子也会比我们手上钟表里的原子的相对运动慢10倍,这样你的钟也会走慢10倍。你的心灵也会慢10倍——在你感觉过了“一小会”的时间里,我们已经过了10个“一小会”的时间。

人的意识过程会变慢拥有十分深奥的内在含义,由此可以体悟心灵本质。那么,我们的意识是如何变慢的呢?

我们平时看到的日光灯是一直亮着的,实际这是错觉。日光灯的光线是以每秒钟100次闪动的。我们可以把日光灯每闪亮一次定义为一个“灯量子”(量子:即是被分割的“量”)。而当一百个“灯量子”连续出现时,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连续被点亮的日光灯。

而我们所体验到的任何一个意识的过程——比如欣赏音乐或观看美女,都是我们“意识量子”连续出现的过程。我们以为意识感受是一直出现的,实际这也是错觉,我们的意识感受也像日光灯的闪烁一样,以每秒钟25次的频率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那么,如何通过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事情来证明“意识量子”的存在呢?

首先,1秒钟=1000毫秒。而我们脑内出现的每一个意识量子的时间是40毫秒,即一秒钟我们脑中会出现25个意识量子。

其次,如果两个事件,比如两次嘀嗒声或两张图片先后出现在40毫秒钟的时间框限内(即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短于40毫秒)的话,,我们在意识感知上就分不清楚那个声音在前,那个在后;而图片景色将成为双影,因为意识会将这两个事件整合为一个事件。

当这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正好是40毫秒时,我们不但能分清楚这两个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还会将这两个事件看成是连续出现的。

当这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超过40毫秒,比如50毫秒的话,我们即可以分清先后顺序,还会将这两个事件分成不相干的、不连续的两个事件。最好证明的例子就是播放的电影胶片。

当电影胶片(每一个胶片都是由一个单独的图片组成的)以每秒钟50个图片——即每2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电影幕布上连续出现的话,我们就会看到景物的模糊双影——因为这时两个图片会在40毫秒以内同时出现,我们的意识就会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当电影胶片以每秒钟25个图片——即每4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幕布上连续出现的话,如同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一样,电影中的人物及景物是连续运动的。当电影胶片以每秒钟20个图片——即每5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幕布上连续出现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连续的运动的物体,而是连续出现的图片。

那么,一个意识量子是如何在脑中被“突现”出来的呢?这取决于我们脑内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任何一个人脑内都由超过一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一个神经细胞又与其它超过20万个的神经细胞相互联系。这样大脑就成为了一个超级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而用以传递信息的是我们由食盐获得的正、负离子为载体的神经电流。脑神经纤维内几乎每时每刻都流动着这些带携带电磁场的离子。

脑在整体上,每一秒钟会同步发放25次的“高峰电流”。每一次高峰电流都会让我们产生一个意识量子,也都会让我们体验到一个十分鲜明的意识感受,比如闻到玫瑰香、或看到红苹果。这样我们每一秒钟就产生了40个意识量子。

就是说,当脑内神经电流每秒钟发生40次同步放电时,就产生了我的思念及意识感受。

所以反过来说,我们的思念及意识感受依赖于脑内神经网络每秒钟40次电流发放的同步振荡。而电流的产生依赖于神经纤维内原子与原子相互碰撞所导致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原子的运动又依赖于原子内电磁场围绕电子和质子旋转的活跃程度

当你以光速的90%,即每秒钟27万公里运动时,神经细胞纤维内的电流的运动速度是我们的十分之一。进一步,神经电流所引发的振荡次数也减少到我们的十分之一——我们脑内在10秒钟振荡了400次,而你只振荡了40次(你的意识量子减少了90%)。你是思念及意识的产生也就比我们慢了10倍,即我们念了10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你也只能念一句,同时你“享受”到的意识也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过了10秒钟,你过1秒钟的时间。我们经过了十年的时间,你则经过了1年。一切都是变慢了。而时间也扭曲了。你所有感受到意识及思想都变慢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种“时间变慢”与你很遥远,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只是由于我们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很慢,无法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而已。

比如,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到火车站接你的朋友,然而火车晚点了,这样你焦急地以每秒钟1米速度回踏步在钟楼下。而你的朋友正坐在火车上以每秒钟10米的速度向你驶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钟楼、你、火车上的朋友都会经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就是说,相对于光的绝对速度30万公里/秒而言,时间每过一秒钟,因为你是以1米/秒的速度行走的,而你经历的时间就会比种楼上的钟慢了30万公里×1000米/公里=300000000分之1秒的时间;而你的朋友是以每秒钟10米的速度前进的,所以就比钟楼慢了30000000分之1秒的时间,而比你慢了300000000分之9秒的时间。也就是说,一秒钟等于30万公里的空间距离,这时空间与时间有了一个对等的相互转换的关系。不但质量与能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时间与空间也是如此相对的。

这种时间与空间相对转换的关系与另一种情况是不同的。什么情况呢?比如有人在街上问你:“距离这里最近的银行有多远?” 这时你不太可能会回答“有500米的距离”,而你很可能会说:“从这里向前走10分钟就到了”。这时距离和时间转换了,这种转换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以行走速度和距离在到达目的地时间上的判断。

而一秒钟等于30万公里却是一个非常识性的问题。

比如,当我们把九万亿亿尔格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凭空将1000万吨重——如一座大山——的东西提升1000米高度,或可以一直点亮你家厨房60瓦灯泡7万年的时间)转换成物质的话,就只是一克的物质。而反过来说,任何一克重的物质,比如一小块冰糖、一粒细沙、一小朵花,都可以被转化为九万亿亿尔格能量。物质转换为能量是巨大的,而时间转换为空间也是很宽的——1秒钟可以转换为30万公里。

当人类能够制造出超越光速的机器时,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或到将来。就像爱因斯坦一开始对物质与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只是一种理论,而后在人类拥有相应仪器情况下才得到验证及运用一样(如原子弹、核电站),虽然今天对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理论早已被提出,但什么时候能制造出一个时间机器,至少现在还无法作出精确预测。

我们是一只苹果虫吗?

当咬一口苹果,有时你会发现一只苹果虫,而那只虫子也在惊讶地发现着你。因为在你没咬开这只苹果之前,这只虫子会以为它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每肯一小口苹果,它都会认为已经为自己扩展出一小块宇宙空间。

苹果虫有自己感知到的气味、味道和纹理,也许还有自己的游戏和艺术。但对于苹果树、田野、汽车、甚至月球来说,根本毫无所知。

就算在几百年前,人类还以为地球是平的,而且是宇宙中心,也以为宇宙就这么大。当惊讶发现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人们还固执认为“这就是一切了”。直到近一百年,当发现原来宇宙中拥有那么多的恒星和星系时,却突然迷茫了。

一切没有尽头,因为没有人能够保证,今天的我们不是“苹果虫”。下面,就看一下我们的“宇宙苹果”有多大,以及时间—空间是如何虚幻的。

对宇宙空间的度量

如果把体积是地球130万倍的太阳缩小为一颗核桃大小的话,地球就是在1.5米外围绕它作旋转运动的一粒灰尘,而含有九大行星的太阳系足有322米宽。离我们最近的另一颗“核桃”却在418公里以外。

在这个比例中,含有超过1千亿个“核桃”的银河系竟然有965万公里宽——也就是,太阳如核桃大小,银河系的空间有800个地球连在一起那么的宽敞。进而离这颗“核桃”最近的星系有6436万公里之遥远。就算星系之间有这么的遥远,它们还是会相互胶黏在一起形成“星系团”。比如,我们的银河系就是与其它近40个星系组成了科学家称为的“本星系团”。而离我们最近的另一个星系团——“室女座星系团”却拥有2500多个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星系。

离我们最近的星系团是“室女座星系团”,但到底离我们有多近呢?还是以在太阳是核桃的比例中,“室女座星系团”在“核桃”64亿公里以外。而这64亿公里是什么概念呢?比如,地球距太阳是1.5亿公里,而在这个比例中却被缩短为1.5米。而我们离“室女座星系团”的距离是,64亿公里×1000米/每公里÷1.5米=42666亿个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即63999亿亿公里。

注意:这是在太阳如核桃大小的情况下,“室女座星系团”离这颗3厘米大小的“核桃”有42666亿个1.5亿公里的距离。

此刻,我们对天文数字已经麻木了。然而,就算如此“大” 的一个星系团,在整个宇宙中却是被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因为一个星系团相对于宇宙来说,就像地球相对于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一样,而平时我们谁又会在意在地球上是否多了、或少了一小块石头呢!

对时间的度量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圈的时间,我们称为一年,即一个地球年。我们感受到的一秒钟就是31536000分之1地球年的时间。我们觉得一秒钟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因为连一次呼吸都无法完成,但对一个原子来说时间却太长了,因为它至少要与其它原子完成10亿的撞击。

而原子每撞击一次,即10亿分之1秒的时间,对于电子来说时间又太长了。因为在原子每撞击1次的时间里,电子要围绕原子核转了10万万亿圈。也就是相对于电子来说过了10万万亿电子年。而接下来,一个电子年的时间对原子核中作高速旋转的质子来说,又是无限的久远。质子看电子,就像我们看天上固定不动恒星一样,几千年也不见移动一点位置(比如,对于我们来说,北极星几千年来一直固定在那里;而对宇宙意识来说,北极星又像我们看电子一样,嗖嗖飞奔)。

往大一点说,我们以为一地球年的时间很长,但对于太阳来说,这时间简直就是一瞬。因为在一个太阳年(太阳围绕银河系转一圈为一太阳年)时间里,人类经过了2.5亿年。而星系与星系、星系群与星系群之间相对运动的时间又变得无限久远了。而进一步,宇宙与宇宙的相对运动对我们来说,就像苹果虫无法想象竟然还存在汽车或月亮一样!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空中

当有一天,你能够以99%光速——即每秒钟29万7千公里速度向宇宙深处运动时,我们在1秒钟内感知到的意识,如被针扎到时的刺痛,你却需要100秒我们的时间来完成这一意识感受过程。一年后,当你回到地球时,我们早已经死去,因为地球已经过了100年的时间。而问题是,我们相对于谁而衰老,又相对于谁而有意识变慢的情形呢?

因为此时此刻,你正“乘坐”在地球上以每秒钟465米速度自转着;地球又以每秒钟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带着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以每秒钟250公里的速度围绕银河系旋转(旋转一圈需要2.5亿年);银河系则以每秒钟600公里的速度向长蛇星座方向狂奔(此刻你坐在电脑前,每秒钟会以880.465公里的速度向一个方向狂奔。而你坐地也不再是日行八万里,而是7607万公里,每年你会走277 亿公里)。而银河系所在的星系团又相对于其它星系团,或类星体相对于我们以每秒钟20万公里以上的速度向宇宙深处狂飙。

每一个星系团都如同是宇宙中一个“泡泡”,而泡泡之间都以疯狂的速度狂飙着相互远离。宇宙中没有绝对的静止,每个星系团泡泡都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度量。

进一步,因为一切都在高速相对运动着,所以,从星系团到星系团,从星系到星系,从恒星系到地球,再到你、我、原子、电子、也许还有“神”,都生活在自己的“时间—空间泡泡中”。

我们体验到的永远是过去,此时此刻也是幻境。

实际上,我们永远无法活在“现在”上。当你向十米外看一位朋友时,你看到的不是此刻的他,而是3000万分之1秒之前的他,因为从他身上反射过来的光子,需要3000万分之1秒的时间,经过十米距离后,才能走到你的眼睛里。当你与1000公里以外一位朋友通电话时,你听到的也是300分之1秒之前他的声音,因为无线电波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从他的手机上“走”到你的手机上。

进一步,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光要走8分钟才会到达这里。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永远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我们看到永远是过去。假如某一天,太阳一下子堙灭了,我们要等到8分钟以后才会知道。

光一秒钟走30万公里,而一分钟会走1800万公里,一天会走259亿公里,一年会走9兆4608亿公里。而这个数太大了,表达起来也不方便,所以科学家就很聪明地将9兆4608亿公里定义为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

更近一步,当你在晚上放眼天上星星时,你看到许多星光都是几百万光年以外的恒星及星系发出来的。就是说,几百万年以前,当这星星发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光芒时,人类还没有被进化出来,而此刻那颗恒星也许早已暗淡无光。而当你用望远镜看100亿光年以外的类星体时(或者你用眼睛看任何一个星系团时),所看到的是100亿年之前这颗类星体发出的光。而那时,太阳还没有诞生,因为太阳今天只有50岁亿岁。也许此刻,那里的似人生物也在用望远镜朝我们看过来,他看到的也是100亿年前的这里,他要想看到今天的人类及地球,至少还要等在100亿年。

从另一方面来说,你此刻放眼看到的所有星系及星系团,也许现在都早已形成了巨大黑洞(实际上,宇宙中的黑洞比我们看得到的星星还要多)。而从那上面进化出来的高级生物也许正乘坐着宇宙飞船向我们奔来。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中,而这个时间——空间本质上,也只是我们脑中对过去事物所作的一种标记。我们无法留住过去,也抓不住未来,而只能活在自己的此时此刻中!而此时此刻也是虚幻的,因为我们留不住任何一个“此时此刻”。

最终,一切都是幻境!而幻境之中有一个东西不是虚幻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觉者,佛也;这个不是虚幻的。

凡是我们能够用意识感受到一切的思想、运动、空间、时间,都是脑内原子相对运动的测度,也都因感知而存在。每一层次的事物——电子、光子、原子、你、我、太阳系、银行系、宇宙,都在作着相对运动,而意识就逐层次扩展开去——向原子、电子深处,向恒星、星系、宇宙层面,都呈现出了不同层次的意识——也都是对一个意识的不同呈现——即是,万物皆有佛性,也是万物都是同一个佛性的意思。

如果你能钻入电子深处,你会发现,它本身就是一个宇宙体系。而我们的宇宙,对更高层面“意识”来说,也是一个“电子”!

所以,佛性不是虚幻的。佛性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个佛性又如何去感知呢?

引用南怀瑾老师的一个故事:

" 有一位天王悟道禅师,整天打坐,县长来访,亦不加理会,把县长惹恼了,叫人把这个和尚丢到河里,河里浮出一座莲花,他就坐在莲花上面,这下子把这些人吓住了,因此感化了这位县长,成为他的皈依徒弟。

天王悟道后来生病躺在床上,疼痛难过得哎呦-哎呦-地叫。旁边服侍的徒弟说:“师父!您叫轻一点好不好?你是悟了道的大和尚,叫那么大声,让人听见,多丢脸!师父啊!您当年的威风哪里去了?” 悟了道的师父生病还哎呦哎呦地叫,这像什么话?他的道悟到哪里去了?天王悟道一听不再叫了,说:“哦!不对呀?我痛得叫哎呦哎呦里,有个不痛的,你们知道不知道?”这几个徒弟都说不知道。师父说:“我传给你们要不要?”徒弟答: “当然要,求之不得。” “好!喔呦!这个是不痛的!”然后,两腿一盘,走了。"

灵魂、本心、意识、如来、是多么浅显而易见。当我问你,为什么会相信有灵魂的时候,你会说,我知道自己活着;我知道清风拂面,我知道牙痛,我知道生活是非常美好的——而也知道有时人们会忘记这点,我还知道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

当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死去了,我们相信他的那个“知道”就是他的灵魂,而相信他的那个“知道”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许多人却要到身外去寻找灵魂、本心、意识或者如来——创建出许多理论来满足自己的想象,却不愿意相信,此时此刻所感知到的一切就是如来本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附录:

佛祖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而问题是,佛祖说了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真心中物,而“怎么个真心中物”却没有说。实则无法说,因为只有深入禅定中才能够感知到你就是“它”。所以,佛祖在佛经中一直教导我们要修禅入定。而今天量子力学的发展,对于如何“真心中物”却可以我们去窥上一窥!接下来,我会努力打开、扩展可以窥探的孔洞,而你的工作就是你把眼睛放上去。

无论如何,此刻我们还活着,我们以我们的时间来度量意识的呈现。而最终,一但离开脑神经系统的运行,即原子的运动,我们的意识还存在吗?或者说,还会存在另一个有意识的觉察吗(记住:佛者,觉也)?

实际这样的思考是错误的,我们不应当问,脑神经系统是如何呈现出意识的,而应当问,意识是如何创造出脑神经系统运行的。只有超越常识的提问,才能获得超越常识的答案。最终是“怎么个心中物”?下一篇,继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6597.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四禅八定及禅定修习法门简介

—— 广超法师一、各种禅定的差别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观察世

禅定——佛教的养生之道__智慧慈航 佛教禅定 pdf

佛教禅定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五欲的困扰,精神得以专注、安祥,并因禅定

禅定 打坐的正确方法

格杰仁波切佛菩萨的生活就是智慧和三味。佛就是教人开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求智慧,智慧一定从定中得来。世间人的智慧是世智辨聪。辨才聪明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一定从甚深的禅定当中开悟。是内心里面自自然然显现

浅谈六度——禅定一 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

禅定,六度中的第五度,也就是说马上就要到达彼岸,得到圆满光明的自性。禅定,又名三昧,“念佛三昧,三昧之王”,指“心一境性”,让混乱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在《君友会佛教大辞典》中阐述了禅定的重要意义:由凡人成佛的整个过程,起关键

到底什么是禅定? 进入禅定会看到什么

一句话(本文不论述大家熟知及常识性内容):密宗活佛、禅宗老祖、道家真人、大气功师、瑜伽上师、冥想导师和古代先贤圣哲们修炼的所谓“神功秘法”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全部源自对佛家禅定的“包装处理”。其修炼形式之所以看起来不同,是因为

声明:《科学禅定 科学禅定视频》为网友侍君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