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如此,以后不再---评《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 王祖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游园惊梦》电影的开场,除去一段旁白的陈述,便是两位女主角在戏台上表演昆曲中这段最著名的唱词的情景。印象里,这也许是中国古代现代戏文中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一句唱词,即使对中国戏曲毫无兴趣的中国人、乃至很多对中国文化有点兴趣的外国人应该都知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犹记得第一次看到明代汤显祖大师这部传世名作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上,是令我难得对语文课本节选内容产生兴趣的一段文字,后来才知道此节《惊梦·皂罗袍》在《牡丹亭》乃至中国文学戏剧史上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而电影开场的昆曲,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些唱词被昆曲名家们演唱出来,即使我是个对戏曲毫不精通也缺乏兴趣的人,也听得出昆腔的婉转莹啼,果然无愧于“百戏之祖”的名声。

杨凡的电影,优点是画面表现力唯美绝伦,无论人物场景表情做派,美轮美奂,赏心悦目。2001年的老电影,镜头运用精美比之如今某些所谓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相差不止毫厘千里,特别两位女主角的出场,古翠花的娇艳妩媚、荣兰的英气俊美,加上艳而不俗的戏台布景搭配,从纯审美角度而言,当真是令人惊艳不已,所以看他的电影,视觉上是绝不用担心有什么不和谐的因素出现的。然而他的电影,缺点也分外明显,剧情空洞且支离破碎,絮絮叨叨的旁白和故弄玄虚的台词。边缘化的题材、模糊的故事情节、暧昧的情感描述,即使画面精美绝伦,却也掩盖不了叙述故事方面的硬伤,这部《游园惊梦》也是如此。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是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人暧昧情感的电影。剧情很简单,民国初期的苏州,荣府老爷在得月楼看中了名冠一时的歌妓古翠花,并将她娶回家中做了第五房的小妾。同行的远家表妹荣兰则为古翠花演唱的昆曲所迷,乃至惺惺相惜,隐隐之中互相有了一份同性的暧昧之情。后来荣兰于学校教学时结识南京派来的督教员邢志刚,被唤起身为女性的原始冲动。翠花得知后,为荣兰的背弃伤心,又害怕自己与荣兰从此会分开。最终邢志刚还是离开了荣兰,荣兰在经历了欢愉和伤痛之后对翠花有了更深的相惜之感,两人回忆起过往种种,沉醉当年。

“一切,都已成了过去。”林青霞在影片开头的第一句旁白已经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古翠花是荣府的五姨太,年轻貌美,衣食无忧,仿佛是应该过着不错的日子。但荣府表面繁华的背后,实际上已经破败不堪,大管家为了维持开销生计,乃至于要贱卖家中珍藏的古玩器物,而荣府老爷依然只顾着吸食鸦片,万事不理,在偌大的荣府中,古翠花的日子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比她在得月楼卖唱的日子好不了多少。无法得到荣府老爷的恩宠,长期幽居在深墙宅院中,常来看她的只有一个荣府的远房亲戚荣兰大小姐。杨凡在《游园惊梦》里主要还是表现一种含蓄潜藏的情感,着力点并不仅仅是两个女人的恋情,而是花了更大的心思在这样的情愫所能够产生的原因上。所以与其说古翠花和荣兰是一种同性爱情关系,不如说她们是因为昆曲和同样寂寞的心灵而结成的一种精神伴侣,这令我想起《雪花秘扇》中的百合和雪花,两者的情感表现倒是很相似。

印象最深刻的是荣兰为古翠花庆生日一段戏。“表哥的寿宴,一晚就花了两千大洋。翠花的生日,却连她自己也不记得。繁华背后的孤寂,谁又知道?”这部片子里林青霞的旁白念得沧桑感慨,而后便是荣兰以小生扮相出场,唱的是《惊梦·山桃红》一节“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这段唱词在《牡丹亭》中的出处,恰好是柳梦梅与杜丽娘梦中相会共赴云雨的一段场景,暗含了荣兰与古翠花两个同病相怜灵魂的互相欣赏与邂逅的愉悦。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记中写过一段经典话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这段话用来形容古翠花和荣兰的暧昧情愫,仿佛如梦境一般,再合适不过。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最初找到这部电影的起因,是听说是王祖贤的息影之作,后来发现其实她的息影作品应该是2003年的《美丽上海》。王祖贤在我的印象里是演女鬼妖精的演员最佳人选,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无论是最早成名的聂小倩,还是身段妖娆妩媚的白蛇,总之她令我印象深刻的,都是些“不是人”的角色,所以《游园惊梦》里她出演了一个“是人”的角色,并且还是个女儿身男儿心、行为举止穿着都略微男性化的角色。而事实证明,评价一个女演员是否真正的风华绝代,正是看她身上是否具有那种可男可女、模糊性别的美,比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的林青霞,《钟无艳》里的梅艳芳,《千年之恋》里的天海佑希,而王祖贤虽然比不上前三位的男装那么炉火纯青、如臻化境,但在《游园惊梦》里无论从扮相还是演技来说,还是大大惊艳了我一番。尤其是回忆与古翠花在得月楼里初相见的一段戏,两人共唱《寻梦·懒画眉》的唱词,而后镜头转入现实,古翠花躺在床上抽烟斗,王祖贤扮演的荣兰凝视着她说“早就想劝你别吸烟,可是烟雾中的你,又是那么的美,叫我怎么劝得下口呢?”,眼角眉梢间带着小生的风流倜傥、英气俊俏,又有点妩媚女子的勾魂摄魄,应该算的上是整个电影最经典的一处场景。

另一位女主角古翠花的扮演者是日本演员宫泽理惠。作为一个日本人来说,出演有关昆曲类的电影本身难度就很大,然而难得的是宫泽在电影里所有的昆曲唱词全部对的是正确的中文口型,可见在台词上下的功夫非常多,不过让我感到疑惑的是既然那么难的昆曲唱词都对了正确的口型,为何片中聊聊几句不多的对白还是日语口型,这点令整个电影看起来有些别扭。宫泽的表演从她是日本演员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除了口型问题以外和电影整体违和感不强,不然也不会凭此片拿到莫斯科电影节影后了。但是后来看过了她在2011年NHK电视台的大河剧《江·公主们的战国》里的表演之后,觉得她果然还是演日本古装片或年代戏比较出彩,演中国的年代戏气质上还是差了些中国南方美人古典温婉的感觉,特别是在昆曲唱段戏里的肢体身段表现还是比较生硬的。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演员就是基本上算是打酱油的吴彦祖。他在这部主要描述两个女人情感纠葛的戏里只有一个作用,就是满足女性观众的感官需要。本来镜头就不多,而且每次基本都以裸露上身的形象出现,充分发挥卖肉男花瓶的作用,所以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是男性和女性的撩人春色都具备了。通常的女性,最容易具有的三种属性是吃货、花痴和腐,很显然吴彦祖在这部片子里能够满足女性的后两种属性的需求,至于第一种,那就到《舌尖上的中国》那里去寻找比较好。

曾经如此,以后不再。

四百一十五年前,汤显祖写下《牡丹亭》这部戏剧,尽管在当时就已轰动一时,然而他本人应该也不可能想到它会成为代代传唱津津乐道并且为后世电影电视剧提供无数素材的传世名作,乃至于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他和莎士比亚并论,称为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牡丹亭》是最早让我了解到“昆曲”这一百戏之祖的契机,而《游园惊梦》这部电影里节选的昆曲唱段,除了一段武生戏外,都是来自于《牡丹亭》。当年在高中语文课上就已经为它温润婉转、富含韵律的唱词所吸引,而那时的自己正痴迷于中国古代诗歌戏剧的优美之中,课业虽繁忙,闲暇之余却也会拿出摘抄本找些古典文学的精华来阅读摘录。如今富余时光渐丰,心境却再不复当年,纸质阅读量和言语能力都已渐渐退化,也变得“胸中纵有千言,笔下难书一字”。恰如电影中的古翠花和荣兰,兜兜转转虽然最后相依在一起,却也是一个回忆过往黯然神伤,一个怏怏病体命不久矣,正印证了影片开头那句“一切,都已成了过去”,纵使彩云归来,又哪里寻得旧梦?

所以凡事总逃不过“曾经如此,以后不再”的落寞,即使是晚明曾令万人空巷的昆曲,如今也只不过剩下“百戏之祖”和“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虚名。更何况梦想如此,感情如此,人生亦如此。曾经令千万人迷醉又如何?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痴迷,时移世易,如花美眷,到底敌不过似水流年。很多年以前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慢慢的日渐颓废,自暴自弃。我们夜夜饮酒,连酒杯碰在一起都是梦想破碎的声音。在多少年以后,奔波于各种工作的人们,想起当年为理想努力的时候,是会嘲笑当时自己的幼稚,还是后悔当年的不坚持?

我不知道答案,因为所谓的记忆,其实一直在被现在所修改,只参照意愿,却并不遵循客观现实,等回想起时,或许连当初究竟许了什么愿都不会记得。最终大概只能够叹一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如此而已。

曾经如此,以后不再---评《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 王祖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5959.html

更多阅读

评《赤子之歌》兼论贾西贝的社会抒情诗 古代抒情诗

评《赤子之歌》兼论贾西贝的社会抒情诗刘光荣贾勇虎(贾西贝)诗选集《唱响中国心》即将付梓,诗集中份量最重当数第一辑《炎黄集·中国之心》,而这辑中又是以《赤子之歌》为起因,使作者这几年来专功社会抒情诗的。诗集即出,不妨以《赤子之

声明:《曾经如此,以后不再---评《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 王祖贤》为网友光年末路尽头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