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昆阳三中陈婉容老师的《摩擦力》
昆阳二中叶巧翠
5月15日在昆阳三中听了陈婉容老师的《摩擦力》陈老师以课前的筷子提米实验引入,引出《摩擦力》课题,用活动:用手在桌面上拖动时有什么感觉?和举例:手推木块,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状态有什么变化?(速度变慢最后静止。——受摩擦力的作用)引导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摩擦力的存在并教师总结:固体表面、液体、气体内部都存在摩擦力。
再用问题:摩擦力是不是越小越好?并分析归纳出什么叫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位置?摩擦力的方向?产生接触面上,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效果: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是不是都是阻力)进一步分析人的走路的前后脚所受的摩擦力?来突破难点。
用走路引出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如果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也有摩擦力。如斜面的静止的物体、现在的筷子提米。
再用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什么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
本节课陈老师能紧扣教学目标,并能用实验、讨论、活动等形式来达成目标。本课首先用实验引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好奇的氛围中进入了摩擦力的学习情境中。然后通过拖手实验来感受摩擦力,这样处理避免了让学生凭空地进行思维想象,让他们能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体验。在后面的处理中:1、摩擦力的方向:针对趋势和方向展开讨论,整理出相对运动趋势和方向的关系。落实了解题时的两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的方法:受力分析和根据相对运动趋势来判断。2: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来研究。这里着重体现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进行猜想,讨论设计实验,动手获取证据,总结归纳结论,过程有条不紊。
最后理论结合实际,用理论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陈老师个人素质很好,课堂中还要略微放慢一下语速和脚步,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时间有机会,并要更加的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