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看到大家的留言,我对大家的需求有了一些了解。
可以针对性的跟大家聊,这样更有实际意义。
截止凌晨,看过了回帖,大概的问题就是:如何设置白平衡,数码相机色彩还原,还有用a档拍摄快门速度有时候会很慢的原因。
关于前面两个问题,主要是出在白平衡的设置问题上。
由于篇幅和时间关系,这一篇,我主要谈关于白平衡的问题。
其他的问题,以后每周我抽时间针对性的解答。
【关于白平衡】
这里我不想讲一堆专业术语,让你们晕头转向的,毕竟大家不是为了考文凭,背那一堆书本没啥意义。
我就用自己的方式,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话跟大家解释什么是白平衡,和如何使用白平衡。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白平衡:
说的俗一点儿,就是怎么能用相机把不同环境下的白色物体,拍成我们视觉印象里面的纯粹的白色。
我们知道,摄影是光影的游戏。那既然是跟光线有关联,那就少不了光线的物理常识。
小时候我们有玩过三棱镜的经历么?呵呵,不知道你们大家如何,我小时候,爸爸给我做过一个很简易的三棱镜,用胶布把三个长条状的玻璃绑在一起,绑成一个简易的三棱镜,然后我把它放在太阳下,让光线透过去,地面上就出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
物理学把这叫做光谱,光谱的形成是因为看似白色的光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而每种颜色的光线的折射率不同,造成了真实的色彩还原的过程。
由此我们知道,其实光不是纯白色的,它是五颜六色的。
而我们人类的视觉感受,从生理学角度上来说,我们会有意识的告知自己什么是白色,什么是黑色,以及其他色彩。
即使,我们在一个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去看书,我们的意识也会告知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是白纸黑字。
(关于视觉感受的问题,不再展开说,因为牵扯太多的物理学,生理学等等的知识。如果非常感兴趣的朋友,推荐一本书《摄影师的视觉感受》可以去找来翻翻)
但是相机,作为一个没有大脑的机器,它是没有视觉神经的,所以就没有一个视觉神经告知它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白色,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黑色,即使白色和黑色在当下的光线环境的映衬中,看上去并不是纯粹的黑白。
所以,相机就“真实”的还原了当下的“黑”和“白”。
但是我们眼睛的视觉神经看到后,不高兴了:这哪里是我们印象中的黑白啊,不对不对!
这时候你看到拍出来的照片,第一反应就是“偏色啦”。
是相机出问题了么?其实不然。
相机只是忠实的还原了色彩,但是却无法理解你想要的“真实的”色彩的概念。那怎样才能让相机知道我们需要的“真实的”色彩的概念呢?这就需要我们去调整白平衡。
在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解释一个概念,就是光线的“温度”——色温。(我这样说很多学者会骂死我,呵呵,不过这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色温的概念)
什么是色温呢?
我这样解释,我们现在看到白天正午的光线感觉是纯粹的白色,对吧?为什么是看上去是白色的呢?因为它的“温度”很高。高到什么概念呢?用一个很形象的语言来形容就是__“白热化”。说的再俗点儿,就是温度高的都把颜色都化了,化成亮眼的白色了。呵呵。这个解释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随着太阳的降低,到傍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太阳红彤彤的,这时候地表的气温也低了。那我们就说这时候的光线“温度”低了。就像是我们去烧一块铁块,烧到差不多拿出来铁就变成橙色了。
那我们说白色是不是就是最高的温度了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找不出比白色温度更高的温度了,但是如果我们想象一下,温度不断的提升,那颜色会变成什么样?没错,就开始往蓝色走了。
学过美术的朋友应该知道补色的概念吧。橙色的补色是蓝色。这也就说,如果橙色的“温度”很低,那蓝色的“温度”就会很高。因为他们俩互补嘛。呵呵,总不能俩都是高温,或者冰冷吧:)
色温,用单位K(开尔文)表示。记住,这个k后面可没有那个温度计上的圆圈昂,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温度。而只是用温度这个概念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
好啦,知道这么多了,那我们怎么去用白平衡呢?
这里我不讲复杂,因为是初级教程,请高手自动闪开不必再浪费时间,我只将给那些还没有概念的朋友看。
首先,我们拿正午的太阳做一个中间值的参考吧,为什么用正午的太阳做一个中间值的参考呢?因为我们肉眼感受到的白色,和正午太阳下拍摄出来的白色,是几乎统一的。
所以我们就把正午的太阳的直射光线作为纯白色的一个标准。
那么如果我们在晴天的户外拍摄的话,有两种方法设置白平衡:一种就是利用自动白平衡,因为就算你的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再好,也没办法在一个复杂的室内光线下真实还原白色的。但是在户外就不同了,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光线色温的干扰,太阳光是老大,其他即时有一些光线,也被强烈的阳光摆平了。所以这时候的自动白平衡是相机里面最准的。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直接设置到阳光白平衡,这个在相机上一般是一个太阳形状的标志,很容易记住。有太阳,那就打在阳光白平衡上呗。保准没错。
那室内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先观察一下室内的光线是什么灯光。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白炽灯泡呢?还是日光灯?(现在生产的节能灯暂时不考虑)
如果是传统意义上的白炽灯,那我们只需要把白平衡设置到有一个灯泡模样的白炽灯白平衡上就可以了。如果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日光灯的话,那我们就直接设置到有一个日光灯管模样的白平衡上就可以了。
刚才说的这两种都是环境里面,只有这两者的一种的情况下使用。
刚才说现在市面上的节能灯不在刚才的范围,为什么呢?
是因为目前节能灯的色温没有一个具体的范畴
但是大概有三种吧,一种是暖调的,一种是冷调的,还有一种是所谓的三基色,这种三基色的灯号称是色温能达到正午太阳的色温5400k-5500k,那我们针对这三种不同的灯光效果,就需要不同的方式解决了,如果是直接用三基色的节能灯的话,那你只需要把白平衡设置到太阳光白平衡,或者如果标注色温的数的话,直接按照色温数修改卡尔文的数值,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是暖调,或者冷调,或者是混合光源的情况下,我们这时候就需要找一张真正的白纸,或者灰卡,做自定义白平衡(标准灰卡专门的摄影器材城有卖,建议如果对色温要求很严谨的话,不要买便宜的灰卡,否则出来的白平衡更不准。柯达有专业级的灰卡,但是价格不菲)
这里我分别用佳能和尼康举两个例子。
在近几年生产的尼康单反相机里面,白平衡的最后一栏,我们会看到一个中间有凹陷的方形,这个就是自定义白平衡的档位。
我们先把白平衡设置到这个档位上,然后把白纸,或者灰卡,顺着环境光线摆放,然后让镜头跟白纸或者灰卡,有一个角度,以至于不会挡住光线照射在白纸或者灰卡上。然后让镜头尽可能的全部被白纸或者灰卡占满。然后长时间的按住白平衡按钮,这时候自定义白平衡的方块就会一闪一闪的。然后我们就对准刚才的白纸或者灰卡按下快门。这时候,回放是没有图像的,因为相机只是自定义了白平衡,而没有真实的记录文件。然后你再按照你的构图,在这样的环境下拍摄,那颜色就是你的视觉意义上的色彩了。
佳能的设置,是需要先用自动白平衡在这个环境中,按照刚才的方式拍一张照片,然后在菜单里面查找自定义白平衡的那一栏,然后按下去,就会看到刚才拍的这张照片,然后设置自定义白平衡,退出来,再拍照片,就是我们视觉感受中的色彩了。
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让大家对白平衡有一个认识。白平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拍摄出来的画面的色彩。
当然,还有一些故意使用相反的色温白平衡拍摄的方法,比如可以故意把色温调低,拍出一种暖调怀旧感觉的照片,或是故意把色温调高,拍出一种冷调感觉的照片,具体的玩法是根据摄影人的想法和目的来定了。我这里只讲如何真实还原色彩的本色。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展开讲白平衡的各种特殊玩法。
最后说一下关于d90的色彩问题。
我不知道您说的感觉颜色不准的基础参照物是什么?如果是跟d80比较的话,我只能说,这两者的主要的差别就在于感光元件上。d80感光元件还是在ccd的技术上,这个也是nikon单反一开始就坚持的,相对于佳能的cmos技术,可以算两大派别吧。
ccd相对于cmos来说,它的成像解析力会更高一些,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佳能的照片“肉”尼康的照片“锐”的原因。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ccd的瓶颈越来越显现出来,成本高,技术开发瓶颈;相反,cmos随着技术的提高,色彩和解析力越来越高,但是它的成本远远低于ccd。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节能。同尺寸同档次的cmos和ccd比,能耗差了差不多一倍。
所以,尼康在更新的d90上换上了佳能常用的cmos,也是必须要走的一部。
所以如果只是针对d80来比较的话,d90的颜色肯定没有d80来得那么鲜艳,这一部分是cmos和ccd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色彩设置的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得不说的。
很多人买了单反相机都跟我抱怨过,拍出来的颜色还没有卡片机鲜艳。从专业角度上来讲,这是一件好事儿。
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片子,往往给我们的感觉发灰,这是因为厂家在生产的时候就考虑了使用这种相机的大多数人的要求:印刷和高精度相纸。这两者对色彩的宽容度的要求和我们普通冲洗简单照片的要求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用adobegamma模式和用rgbgamma模式拍摄出来的照片,前者的颜色会很暗淡的原因,因为它的宽容度更高了,后期可以调整的范围更大了。这主要是为了后期调整的要求决定的。
所以,使用单反相机,就一定要学后期,否则你只能得到半成品。
这里我不对相机型号或品牌多做比较,毕竟不是一个专业测评论坛,也不想搞那些东西,没意义。总之就是,在抱怨自己相机之前,先了解更多的相机的知识,等你懂得多了,自然自己心中就有一个正确公平的评判了。
好了,又熬到下半夜了,赶紧睡觉了。各位晚安,希望我的文字能给更多人带来帮助。
手腕已经麻了,呵呵。 小予爹——jo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