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旦之旦的来源 新四小花旦之首

----谨以此文献给2012年的第一天,元旦。祝来到这儿的朋友们新年快乐,心想事成。---(毛米)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和夫人福芝芳(网络照片)



花旦之旦的来源 新四小花旦之首
想搞清楚花旦之旦(包括戏曲中其他旦角儿之旦)的来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凭我的一时好奇和冲动,就能扯清楚的。其实,真要扯个究竟的话,得花个一年半载的功夫,好好去追溯我国戏曲的起源以及彻底去理清戏曲中的各种角色行当的发展演变来龙去脉才行。这是自王国维大师首作《古剧脚色考》以来,许多学者“上穷碧落下黄泉”求索过的问题。尽管大家都知道,生、旦、净、末、丑是我国戏曲中的五种角色,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行当,但对这五种称谓的来历,到现在也没有肯定的说法。就连王国维大师最终也未就旦之所以称旦作出自己的解释,只留下一句话:“要之,旦之所本虽不可知,然宋金之际,必呼妇人为旦。”但是,又回到我们的问题了,为什么宋金之际,“必呼妇人为旦”呢?

所以,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在我目前被那一千六百多条《辞源》待修改的条目压得连呼吸都不够畅快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扎进去彻底研究一番的,下面仅就几天来了解到的几种说法整理一下,供感兴趣的读者顺着这里提供的线索继续探索。在以下七种说法中,本人认为第七种最靠谱,所以你可以把阅读的重点放在那儿。

(1)反义说

此说为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提出,他说:“传奇以戏为称,谓其颠倒而无实耳。故曲欲熟而命以生也,妇宜夜而命以旦也, 开场始事而命以末也, 涂污不洁而命以净也。”大致意思是:戏曲中每一种角色都是取其反义而命名的。“生”为男性角色,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扮演的常是主要人物,演员需要功夫深厚,技艺纯熟,但却取其反义“生”戏称之。 “旦”为女性角色,分花旦、老旦、刀马旦、闺门旦等。“旦”的本义是日出天明,即阳也,而“妇宜夜”(即夜乃阴,符合妇人的本性),故称妇人为“旦”是取其反义称之。“末”是中年以上男性角色,在剧中往往先出场,作为引戏或引舞,即“开场始事”,把他们称为“末”,是取其反义戏称之。净,通称花脸,在剧中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鲁莽的人物。他们妆扮通常是满脸油彩,给人感觉是“涂污不洁”,但却称之为“净”,也取其反义而戏称之。“丑”有文丑、武丑之别,也叫小花脸或三花脸。多扮演机替伶俐或滑稽幽默的人物,而丑属牛,牛性笨,故称这类伶俐滑稽角色为笨牛之“丑”也是取其反义来戏称之。一句话戏曲角色是和其称呼相反的。

毛米曰:此说虽然有趣好玩,但不足为训。但就旦而言,这里胡应麟的解释--“妇宜夜而命以旦也”,显然是认为花旦之“旦”是跟日出之义有关。

(2)明人徐渭认为,宋时妓女以乐器置篮中担之以出,曰“花担”,后因省担为旦(见《南词叙录》。)

毛米曰:此说有点影子,即花旦跟妓女有渊源关系,但花旦之所以成为花旦,不是这么简单的联系(看下面第七条)。

(3)清杨恩寿则有“所谓旦者,乃司乐之总名”“以优之少者假扮为女”之说(见《词余丛话》)。

毛米曰:此说也看出一点旦的蛛丝马迹了,即旦跟音乐跟表演有关,但具体的来龙去脉没有说出来。

(4)戏剧史家周贻白认为,“旦”字系由“姐”字演变而来。顺序是先有“姐”,由“姐”讹为“妲”(宋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褴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讹),再由“妲”简笔为“旦”(金元院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原来的《老孤遣妲》成了《老孤遣旦》)(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姐”历来是对女性的称谓,既然“旦”即“姐”之讹,那么“旦角”专指女性角色也就很好理解了。

毛米曰:此说纯属扯淡(=旦)!

(5)跟“引戏”之“狚”及梵语舞蹈一词Tandave中的主音Tan的译音有关

明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在诠释“引戏”时说:“引戏,院本中狚也。”那么,作为我国宋金杂剧院本主要角色之一的“引戏”与“狚”(或妲)之间有何渊源关系呢?对于“引戏”的来源,先贤王国维在《古剧脚色考》中指出:“然则戏头、引戏,实为古舞之舞头、引舞。”可见“引戏”由“引舞”而来,古之“引舞”,与现在领舞类似,是舞场上起指挥、导引作用的演员。为什么“引戏”称“狚”呢?稽查梵文则不难发现,梵文中有许多与舞蹈相关联的词语的主音部分与汉语拼音中“旦”的拼音十分相近。“旦”的汉语拼音为Dan,梵文Tandava就是泛指一般舞蹈,它的汉译音即为“旦多婆”。由此推测,在梵语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可能就是用梵语舞蹈一词Tandave中的主音Tan的译音“旦”来称谓宋金杂剧院本中“引戏”这一角色为“旦”。因为“引戏”与“引舞”颇具相同的表演职能,“引舞”又多由女性扮演,故又有“妲”。

毛米曰:此说有点道理,但有偶然的因素,不能令人信服。

(6)跟女宿值星和天亮之时有关

《礼记-月令》篇中有“孟夏之月……旦,婺女中”这句话。孟夏之月就是阴历四月。旦,是黎明时分。婺女是二十八宿中的女宿。这句话译成白话是:“初夏四月间……黎明时,女宿出现在(南方)天中。”这句话本是告诉人们当黎明时女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时,夏天就来临了。说它透露了“旦”与“女”的联系,还因为其中存在一些民间习俗。按民间说法,二十八宿都是星官,女宿值星很吉利,歌曰“女宿值日吉庆多”。天上女宿值星自然与地球上的妇女有关。女人自古就是家中最忙碌的成员,叫作“主妇”,主持家庭工作。她们必须“旦”时起床,洒扫庭除,备晨炊做早饭。男爷们起得相对晚些。所以《诗经》中说“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女的说“鸡叫了该起床了”,男的说“天还未亮呢”)。家庭主妇不能睡懒觉,天一“旦”,就得起床。
 “旦”这个名称只呼妇人为旦,那么呼妇人为旦始于何时,还不得而知。从一些史料看,秦汉时没有这种称呼。譬如秦代有种刑罚叫“城旦”,受此刑的是男子。《史记·秦始皇本纪》:“令下十三日不烧,京为城旦。”判了这种刑,“昼日伺寇虏,夜暮筑长城”,做苦役。女人受这种刑得去舂米,叫作“城旦舂”。
《汉书·惠帝纪》注:“城旦者,旦起行治城。”“治城”、“舂米”都是苦役,当然必须旦起。于此看来旦和妇的特定关联当是秦汉以后的事情。然而它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旦这个时间概念不仅可以与作为性别的女性相连,也可以同社会某一方面的特殊人群的名目联系起来。

毛米曰:按此说,花旦之旦直接跟日出之旦有关(西夏会高兴,大男人主义者也会高兴,因为它说女人不能睡懒觉,天一“旦”,就得起床),但我不买帐,因为戏曲本来自民间下里巴人的东西,一直是在饱学之士的轻视和官方的压制下成长起来,由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后登的大雅之堂,既是来自民间,各种角色的命名应该是比较直接了当的,不会这样曲折幽深。

(7)旦脚起源于声妓说

《盐铁论.散不足》第二十九,记民间戏弄,有“胡旦”之目。《通雅》卷三十五,“胡妲,即汉饰女伎,今之装旦也。”

旦的名称初见于宋代歌舞。周密《武林旧事》记民间舞队有《麤(cū)旦》和《细旦》等目。妲(dàn)即旦的古写。据吴自牧《梦粱录元宵》条:傀儡戏之细旦‘戴花朵…,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可知细旦为俊扮之旦色;与之相对照,麤旦当为丑扮之喜剧角色。宋杂剧、金院本的女脚色称装旦或引戏,……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沿用旦的名目……”(以上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明代的《新刻燕台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宝万卷星罗》载《青楼规范》:“宁结无情猱旦,不嫖有意龟婆。”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戏旦”条:“旦皆以娼女充之,无则以优之少者假扮,渐远而失其真耳。”明代妓女还有自称“旦”的,明谈迁《枣林杂俎》:“太学某访伎,通剌眷侍教生,伎报剌,眷侍教旦。”旦”是由妓女中擅长歌舞的“弟子”转化而来的,这种“弟子”曾隶属过狱官,但主要隶属于行院,故其翘楚者称为“行首”;由于常常被唤官身,属于官妓。“旦”源自“弟子”在元人作品中依然留有痕迹,元李寿卿《月明和尚度柳翠》杂剧第四折:(正末做醒科,唱)【挂玉钩】我则听的檀板轻敲绕画梁,将我这慧眼忙开放,却原来一曲莺声啭绿场,越引的魂飘荡。这的是弟子歌,又不是猱儿唱,饶他便铁石般坚心,也则索寸断柔肠。“弟子”一名出自唐代的“梨园弟子”,是皇家的声伎,宋时则指受过专门歌舞训练的官妓;未受训练的妓女则称“娼妇”、“猱儿”。在剧中,妓女“柳翠”由“旦儿”扮演,“正末”扮月明和尚。于是,同为妓女的“弟子”、“猱儿”,在此则有了高下之分,“弟子歌”指伶旦的专业歌唱,“猱儿唱”指普通的妓女的歌唱……

毛米曰:此说甚为可信。除了以上的戏曲历史溯源,此说还有以下的文字学证据:

《说文》“唱,导也。”“倡,乐也。”《礼记-乐记》“一倡三叹”,郑玄注“倡,发歌句也。”,这是合唱、倡而说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倡,假借为唱。《诗经-萚兮》“倡予和女”,《礼记-乐记》“一倡三叹”。朱说是。唱是倡优、娼妓的本字。唱字后来孳乳为倡、娼,指演唱乐歌的人,演戏的艺人及青楼娼妓。

唱、倡、娼,都与音乐有关,呾、妲也都与音乐有关。(呾谓吟唱,元无名氏《来生债》”唱歌呾曲”。《淮南子》“使但吹笙”,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奇虫胡妲”,王利器校注说“陈奇猷曰:《说文》无妲字,徵之他书作但,《贾子-匈奴篇》:上使乐府幸假之但乐,《淮南子-说林训》:使但吹笙。但盖俳优之类,胡但,胡人之但者,其作女边旦,乃俗人妄改,犹倡之为娼,伎之为妓也。”王佩诤引吴梅《奢摩他室日记》未刊稿曰:“妲即唐五代以后剧曲中之旦字,疑《盐铁论》之胡妲,即后人之花旦。”唱、倡、娼与呾、但、妲(旦)形音义都相近,疑本分化字。这两组字都是舌音,阳、元合韵。前一组为章组舌上音,后一组为端组舌头音。按照“古无舌上音”之说法,则前一组也发“d”或“t”,与端组相同,这样的话,唱、倡、娼的读音与呾、但、妲(旦)的读音就会很相近。——(《中国古典戏曲概念范畴研究》,赵建伟主编)

毛米结束语:关于“花旦”之“旦”(包括其它旦角)的来源,大概可以这么说:“旦”源自声妓,即表演音乐的女艺人(或者妓女),最初叫做“妲”,“妲”是从“唱”(倡、娼)发展而来的。“妲”原来可以写作“呾、但”,后来就简写为“旦”了。

信不信由你,这是我认为最靠谱的解释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0500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经典折子的赋新--谈谈王耀文曹莉茵的《关亡》 折子

名家代表作,涵盖说噱弹唱演,念及台风气质掌声:张:《盘夫》、《塞赃》、《照镜》杨:《别兄》、《回柬》、《絮阁》蒋:《夺子》、《认母》、《关亡》严:《钉板告状》、《载美回苏》、《激怒醇亲王》姚:《什刹海》、《暖锅为媒》、《炼印》原

悬蒲剑,挂艾虎,百邪除——端午节的来源和习俗

悬蒲剑,挂艾虎,百邪除——端午节的来源和习俗2014年5月21日2:2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

声明:《花旦之旦的来源 新四小花旦之首》为网友偷得浮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