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也是上课的得瑟。心理学似乎也有相通的东西,研究杏仁核的成果,和对负性偏差的阐释也有点类似。比如夫妻关系的互动里,一项批评的话或破坏性的行为要五项善意或建设性的行为才能抵消,这是人对坏东西的敏感。人类进化的本能就是避害避恶的倾向要大过趋善趋美的倾向,毕竟不值得为了一顿美餐,送上性命,避害有时就是保存生命;再比如或者在一顿美食上落个苍蝇,其实对于美食而言,苍蝇的量很小,但人不是理想考虑这个问题的,而是本能厌恶,倒掉;同样,输钱的痛苦要远大过赢钱的快乐;一点点病痛人都很敏感,但健康欢乐并不那么敏感,这都是多少年进化下来保命的本能。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礼记·檀弓》
意思简单,道理值得玩味,千古人心情理其实都是一样,外国的“夷狄”,我们这样的“边蛮”,也居然都是一样……
人心里高兴就想发抒表现出来(喜则斯陶),想表现所以歌咏(陶斯咏),歌咏就不由得身体摇动(咏斯犹),摇动就不由得舞蹈起来(犹斯舞),舞到极致就会生发出愠怒(舞斯愠),愠怒到极致就是哀戚(愠斯戚),哀戚就会叹息(戚斯叹),叹息不已则用手捶胸(叹斯辟),捶胸犹不足达哀戚之情就会顿足跳跃(辟斯踊矣)。
爱到极处就生嗔恨,谚语所谓“乐极生悲”。善很容易就变成恶,恶却基本不会变成善。同样,恨也很难变成爱,爱变成恨却很容易。这个世界的底色似乎都是这些不好的,世界确实极苦啊。恶、恨、苦似乎才是根本的,就像女的基因稳定,男的会慢慢消失一样,爱、善就像附生在恨、恶上一样,轻轻就会被抹掉了……礼记居然有佛意……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