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正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旬牙、骏马、狮子,以及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铜铁、火药、金银器、瓷器、桃、梨,以及造纸、打井、炼铜、兴修农田水利和制造火药的技术,也经由这一路线传往西方。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不但大大增进了中西各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大大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以后,西方商人和旅行家改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已有衰落的趋势。然而,海路并没有完全取代陆路。事实上,直到此后的三四百年间,陆上丝绸之路仍然是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只是由于各国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丝路时盛时衰,路线也经常变迁。
到了13世纪,元朝的建立使一度衰落的丝绸之路再次兴盛起来。但是,这条完全依靠骆驼、马和驴作为主要运载工具的交通线,无论如何也难以和日益发展起来的海上交通相抗衡。随着15、16世纪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路的开辟,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丰功伟绩的丝绸之路,终于变成了象征着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路线图](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82947t01805a3ad7703a0b9c.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