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阿克萨清真寺之纷争 阿克萨娜

原文地址:阿克萨清真寺之纷争作者:云山水客上一节我们也解读过了,由于耶路撒冷在宗教当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又是阿拉伯人是否能够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重要标志,穆罕默德在创教之初,有意识的选择了,从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当然,先知是否真的有能力,一夜之间由麦加行至耶路撒冷,然后再登天,就不是我们所能解释的了。所谓“信则灵,不信则无”。不管是否真有其事,耶路撒冷在伊斯兰教中的神圣地位,算是树立起来了。而这座犹太、基督两教的圣城,也随之成为了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城。有时候想想,要是当年“拜上帝”洪天王,若是成了事,在东亚发展出个4.0版本的天启宗教来,是不是也会想个法子,在耶路撒冷显圣呢?可惜的是,即使他成了事,也这样做了,却也很难有能力,把政治影响力渗透到耶路撒冷,并打造出一处属于4.0版本的宗教圣所来.
  洪天王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阿伯人来说就不存在了。基于地理关系的原因,阿拉伯人在拥有了自己的宗教后,很快就成为了耶路撒冷的主人。虽然这时候穆罕默德已经离世,但他的继任者却有能力在耶路撒冷寻找到穆圣“登宵”之处,并兴建属于穆斯林的,神圣建筑了。
  在穆斯林大军进入耶路撒冷时,耶路撒冷已经被基督徒经营了数百年,这座面积仅一平方公里的城市,也遍布基督教的宗教场所了。虽然现在大家看,伊斯兰教好像和基督教水火不容似的,但从伊斯兰教的诞生过程来看,却是和基督教犹太教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在创教先知看来,这种继承关系,并不是说伊斯兰教应该在犹太教、基督教之下,而是作为后发的伊斯兰教,应该拥有更大的“先进性”和包容性。犹太教中的摩西、基督教中的耶稣两位创教之人,也同样是穆斯林的先知,他们和穆罕默德一样,都是真主(上帝)挑选的先知。只不过,穆圣是上帝所挑选的最后一位先知,拥有对上帝意志,最终的解释权罢了。
  既然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很多教义、事件都被吸收了进来,那么穆斯林对待这两教的信徒,就不能简单的认定为敌人了。在他们看来,这两教更象是因为没有理解透上帝意思,而误入歧途者。好像当年基督教,也是在全面继承犹太教教义的基督上,并不会简单的认为,犹太人是异教徒一样。只是,虽然每一个新的天启宗教版本,都试图用有后发优势的教义,来吸收掉之前的版本,但这三个已经成型的宗教,最终还是在不同的地缘环境中,发展成为了完全独立的宗教。并且因为现实的地缘矛盾,而变身成为势不两立的意识形态。
  不过不管后世的穆斯林如何解读教义,并和基督教徒血战到底,耶稣在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却也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在穆斯林统治耶路撒冷,并和来自欧洲基督教国家战争不断时,纪念耶稣受难的“圣墓教堂”却并没有受到破坏。当然,耶路撒冷城内,和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基督教宗教场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被岁月和政治博弈所侵蚀掉了。
  如果耶路撒冷有一座纪念“摩西”的建筑留存,也应该能够享有和圣墓教堂同等的宗教地位,并被三教共同保护下来。至于说犹太人所最为看中的“圣殿”,就没那么大的把握了。因为建筑他所罗门王,在伊斯兰教义中并不享有宗教地位。不过穆斯林们并不用去头疼,到底要不要把这座建筑抹去,因为前面我们也说了,500多年前,尚把基督教视为异端的罗马人,已经把犹太人复建的“第二圣殿”给拆除了。
  即使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去过耶路撒冷,也可以想象的到,能够让犹太人兴建“圣殿”的地方,肯定是耶路撒冷城内地势最好,“风水”最佳的位置了。从地理结构上看,这一犹太圣殿所处的位置,要比周围高(神圣的地方,自然要建在高处)。犹太人因此也称这块高地为“圣殿山”。如果想在耶路撒冷,寻找一块风水宝地,来标示伊斯兰教的存在,没有比圣殿山更好的了。因此圣殿山上的一块大石,也就成为了穆圣“登宵”之处。
  这块石头,是不是当日犹太圣殿留下的遗迹,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伊斯兰教义已经将之定为圣物,并围绕他兴建的一系列宗教建筑。这些建筑,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阿克萨清真寺”。说到这里,我们要先解释一下,到底谁才是“阿克萨清真寺”。谁是阿克萨清真寺,看起来好像并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事实上它的确成为了一个问题,并且存在诸多误解。而这其中的区别,甚至有可能直接影响到阿、以矛盾的解决。
一处标志性建筑的兴建,往往是经过很多代人的不断维护、补充而成的。好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也是经由明清两代,数百年的时间扩建而成的。阿克萨清真寺也不例外,在历史上,长期占据耶路撒冷的穆斯林,曾经多次对这座建筑进行过修饰和扩建。由于穆圣登宵处的那块长17.7米、宽13.5米的谈蓝色巨石,是如此的神圣,最开始的宗教建筑,自然是围绕着这块石头而建。及至今日,这座建筑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处有着金色圆顶的八角形建筑了。由于这座定型于公元691年,拱卫圣物的建筑后来又被加上了伊斯兰建筑标志性的圆顶。并在圆顶贴金,非常光华炫目,因此也被称之为“金顶清真寺”或“圆顶清真寺”(最近一次覆金,是1994年约旦国王所捐)。
  由于“金顶清真寺”是那么的显眼,座落的圣殿山地势又高,以至于每一个进入耶路撒冷的人的目光,都会被它吸引。每每提到“阿克萨清真寺”时,往往使用的都金顶清真寺的照片。但事实上,很多时候“阿克萨清真寺”之名,却被特指金顶清真寺南面一次面积更大的建筑了。
  虽然最开始,围绕“登宵”处所营建的八角形建筑是那么的漂亮,但这座每边只有十米,周长80米的建筑,显然无法满足日益争多的,朝圣的穆斯林的需求。因此在后来的岁月中,在这座圆顶清真寺的南面,又修建了一座能够容纳5000人同时做礼拜的礼拜堂(也有标志性的圆顶,不过是黑色的)。由于这座礼拜堂,事实上承担了主要的礼拜功能,因此很多时候,“阿克萨清真寺”也被指向这座建筑了。而金顶清真寺,在功能成则主要成为了,供奉登宵圣地之处,被称作“岩石圆顶屋”,或“登宵圆顶亭”。
  其实关于这两处建筑,还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怎么叫倒也无所谓了,我们知道这两处建筑之间的关系和传承就行了。虽然现在面积更大的礼拜堂,很多时候顶了“阿克萨清真寺”之名,登宵处的八角屋反倒成了附属建筑,但从宗教价值来说,“岩石圆顶屋”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事实上,岩石圆顶屋和礼拜堂并非圣殿山上的唯一建筑,经过一千多年的扩充,两座建筑之间又增添了门廊、宣礼塔、从山下通往寺内的地道等辅助性建筑,并且在周围建筑了一圈长方形的围墙。因此,也可以把这围墙围就的整片建筑群,统称为“阿克萨清真寺”。
  以穆斯林对耶路撒冷的经营时间,以及在中东庞大的群众基础,以登宵石为起点,持续扩张“阿克萨清真寺”建筑群,是可以想见的。不过,就象一个国家的扩张有一个地缘边界一样,阿克萨清真寺的扩大,也有它的地理边界。当清真寺扩张到它的地理边界时,整个建筑群的格局也就定型了。
  阿克萨清真寺的边界,其实也差不多相当于圣殿山的地理边界。并不确定这片高地,是不是当年犹太人有意垫高,或者依地势修整过。但它长480米,宽300米的矩形轮廓,确实让穆斯林在扩张阿克萨清真寺时,有了天然的边界。只是这条边界,很有可能也是犹太圣殿的边界。
  能够让犹太人坚信,整个阿克萨清真寺建筑群,就是建筑在自己圣殿基础上的,还有那段在礼拜堂西南角,被称之为“西墙”的圣殿遗址。在阿拉伯人最终用护墙把整片高地包裹起来,作为阿克萨清真寺的边界时,这段墙体并没有被推倒重修,而是被当成了整个护墙的一部分。说起来,这倒也不是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而是特意留给犹太人的一个念想,犹太人也一直被允许进入耶路撒冷,在西墙下面哀悼(因此也被称之为“哭墙”)。现在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比较奇怪。不过我们刚才也说了,伊斯兰教创立的本意,实际上是以很宽容的态度对待其他宗教的。或者说,认为自己的教义有能力把其他宗教包容进来,并让这些“误入迷途”的异教徒,自然转化过来。不过,如果当初占据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知道犹太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成为整个穆斯林群体的敌人,想来一定会后悔没有把这段护墙给毁掉的。
  如果犹太人没有回到迦南之地建国,而还是象从前那样流落在世界各地,他们应当还是要很感激,穆斯林们能够为他们留下这段圣殿遗址,并让他们千百年来,可以有机会回到耶路撒冷朝圣。然而在犹太人,终于重新站在耶路撒冷的土地,并通过战争和基督教世界的支持,对阿拉伯人取得压倒性优势后,犹太人当中的民族主义者,就不再满足于在圣殿“西墙”下面哭了。对于犹太人来说,在第一、第二圣殿的基础上,重建第三圣殿,才是犹太民族重新崛起,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
  犹太人有这样的想法,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和基督教世界,通过宗教改革而赢得了世界不同,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在流散世界2000年后,还能够保持高度的民族凝聚力,可以说就是拜犹太教之功。所以长久以来,具有民族、宗教双重象征的圣殿,在犹太人心目中的份量就可想而知了。也就是说,对于基督教世界来说,耶路撒冷和圣墓的重要性,并不如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当时相对阿拉伯世界,文明和实力属于弱势一方欧洲基督徒们,需要以夺回圣城、圣墓为目标,凝聚整个欧洲基督教的力量进行扩张。而对于始终没有安全感的犹太人,却在什么时候,都需要用宗教来武装自己,以使自己作为一个族群,存在于世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犹太人重修圣殿的想法,是不可能消失了。
  刚才也有朋友说了,既然耶路撒冷现在是三教圣地,那么索性一分为三,大家各拜各的神好了。其实这也未尝不是一个解决方案。事实上,耶路撒冷老城的确也被分成了四个区,有基督教、穆斯林、犹太三个居住区,另外还有一个“亚美尼亚”区也就是说,由于三教圣地都聚集于此,三教的信徒已经在耶路撒冷形成自然边界了。如果一定要分割的话,也未尝不可。事实上,在巴、以和平谈判当中,也的确有分割耶路撒冷老城的提法。不过正如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那样,你无法阻止,犹太人在完全掌控局势的情况下,放弃重修圣殿的想法。而如果想完成这个目标的话,又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阿克萨清真寺”的存在。
应该说,如果想完全把“阿克萨清真寺”毁掉,再重建圣殿的话,基本是没有可能的。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只能引发无穷无尽的战争。不过,这并不能阻止,犹太人当中的极端主义者,去做些什么。1969后,就曾经有犹太极端分子,放火焚毁了清真寺建筑群内的部分建筑。虽然并不能认定,这是以色列方面的政府行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犹太人心目中,阿克萨清真寺的建筑每消失一分,他们重建圣殿的希望就增加了一分。而对于以色列政治家来说,不断的让犹太人觉得,他们没有放弃重建圣殿的努力,也是争取民意的重要手段(不光是以色列的犹太人,也包括全世界范围的犹太人了)。
  对于犹太人当中的温和派来说,他们所能做的,更多的是不在巴以和谈中,放弃耶路撒冷和圣殿山所在的区域了;而对于强硬派来说,则需要一些更主动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了。2000年,强硬派的代表——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沙龙”,带人强行参观了阿克萨清真寺。而这此之前,阿克萨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禁地,是禁止向异教徒开放的。
  沙龙之所以要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给选他上台的犹太人一个交待,证明以色列政府,不会放弃重建圣殿的想法。只是,以色列虽然已经完全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技术上可以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甚至于拆掉阿克萨清真寺,但那样的话,不仅仅会引起整个穆斯林世界的震动,也无法争取到同盟者。这种政治后果,也不是以色列和犹太人所能够承担的。
  其实仅仅是沙龙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一事,就已经直接引发了巴勒斯坦的政治地震,并影响到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地缘政治格局了。一方面,以色列的这种强硬表态,刺激了巴勒斯坦人情绪,引发了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而代表巴勒斯坦强硬派的哈马斯,也因此在民意上,逆转了巴解组织主流派别法塔赫。2006年,哈马斯甚至在巴勒斯坦的政治选举中,击败了法塔赫,赢得了巴自治政府的组阁权。无论以色列方面,希望用何种手段解决巴、以之间的问题。对面出现一个强硬派政府,显然都不是一件好事。而事实上,这次沙龙硬闯阿克萨清真寺(当然,他会认为这是登上犹太人的“圣殿山”),所引发的政治地震,并不仅仅是让哈马斯有机会把触角从加沙伸到西岸,更让本来以温和派示人的“法塔赫”内部也出现了分裂。
  作为巴解组织内部,实际控制约旦河西岸自治领土的法塔赫,在出现如此重大的冲突时,当然不能让哈马斯独自以反击以色列的领导者自居了。为此,法塔赫内部不满阿拉法特绥靖态度的成员(主要是年轻人),也分化出了一支新的,以武装对抗以色列为建国手段的新的军事化政治派系——阿克萨烈士旅,并频频因恐怖袭击,而出现在国际新闻中。只不过和哈马斯的原教旨主义不同,阿克萨烈士旅并不是一支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派别,而是一支世俗化的,民族解放组织(并且还是承认,属于法塔赫)。
  现在看来,以色列方面对阿克萨清真寺的试探性行为,已经引发了巴勒斯坦方面的政治地震,并让鹰、鸽两派分治加沙、西岸的地缘格局出现了变化。如果再有进一步的强硬作法,很难想象会不会引发更大范围的震动,并引起新的战争。这不仅仅是巴、以当中的温和派所不愿意看到了,也是中东局势的主导者——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以色列方面在此之后,似乎也无法对阿克萨清真寺采取政治行动了。最起码,再次硬派禁地,就不是一个好办法了,尤其是阿克萨清真寺现在还顶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授予的“世界遗产”名头,任何针对清真寺的行为,都可以被放大为站在全世界人民的对面。
  虽然阿克萨清真寺,由于其宗教、文化上的重要性,有机会吸引足够的国际关注,但却这并不代表以色列就没有办法,继续向他们的目标靠拢了。既然阿拉伯人可以以保护文化遗产之名,引发国际舆论谴责以色列人的行为,那么以色列人同样可以以文化之名,暗渡陈仓。从2004年开始,以色列开始在对圣殿山下,通过阿克萨清真寺的地道,进行考古发掘。这其中的逻辑就是,我并没有去试图改变阿克萨清真寺的建筑格局,只是在地下考古罢了。只是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去挖一座建筑的地基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以色列人是真心想在他们所认定的“圣殿山”中,找到证明圣殿存在的证据。不过要是因此,而引发地上建筑坍塌的话,也是一件好事。那样的话,就意味着圣殿可以有地方重建了。
  就目前的情况看,以色列人的“考古”工作,已经引发了阿克萨清真寺周边的部分道路坍塌了。为此,巴基斯坦人也曾多次向国际社会呼吁,声称阿克萨清真寺即将塌陷。至于事情最终会发展到哪一步,还很难说。只能说,在以色列完全控制耶路撒冷的情况下,这种蚕食、渗透行动是不会停止的。也许以色列人也清楚,完全把阿克萨清真寺拆除,是不可能做到的。最起码,作为伊斯兰教圣物所在的“岩石圆顶屋”,是基本没可能动的。但如果建筑群内的其他建筑,因某种原因而消失,犹太人并非不存在,重新登上圣殿山的可能。就好像他们已经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让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正视自己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并承认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也就是说,巴勒斯坦人现在仅仅要求,在剩下的西岸和加沙两块土地上建国了)。也许通过“天灾人祸”,让圣殿山上的伊斯兰教建筑,腾出些地方并重建“圣殿”,是一件漫长且困难重重的事情,其间一定需要经历许多政治、军事博弈,流上许多血。但对于已经等了二千年,并受尽磨难的犹太人来说,现在已经能够掌握战略主动权的他们,是不会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
  不要问我有没有办法,帮助穆斯林和犹太人出个方案,来解决阿克萨清真寺和圣殿山的地缘矛盾,因为我也没有答案。同样的,如果你问我中东什么时候才能够成为一片和平之地,也一样没有答案。这件事情估计只有上帝知道,既然基督徒、穆斯林、犹太人信仰的“上帝”,其实应该为同一个神的话,那么也许有一天,上帝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东部分,就此结束。
[转载]阿克萨清真寺之纷争 阿克萨娜

  (注:关于耶路撒冷的分区问题。1、我们这里所说的耶路撒冷,现在又被称之为“耶路撒冷老城”,象绝大部分古城一样,老城外面已经有了更大规模的新区,并与之在行政上统称为“耶路撒冷”了;2、作为全世界最早全族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并建立基督教国家的民族,亚美尼亚教会有资本认为自己是和天主教、东正教等主流基督教派不同的,独立的教派。并凭借这种先发的优越感,凝聚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反映在地缘特点上,就是在世界很多地方都保有自己的小型社团,耶路撒冷的亚美尼亚社区形成,也是如此。这些特点,倒是和流散在基督教世界的犹太社团有些相似。)
岩石圆顶屋



阿克萨清真寺礼拜大殿

阿克萨清真寺建筑群——犹太“圣殿山”示意图

哭墙

作者:暗夜天狼2010 
  弱弱的问楼主一个小问题:  麦加城天房中的黑石及金顶中的兰色大石是怎么来的?  在当地天然存在的?那么早就存在的当地人不早就利用了?  抑或是从外顾特意运来的?  ===========================================================  黑石实际上应该是陨石,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就是阿拉伯人多神崇拜的圣物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宗教上的调和手段,既为了更快的在阿拉伯人中普及,新生的伊斯兰教,把阿拉伯人以前的信仰核心也包容进去了。当然,天房里面其他的神像,就只好搬出去了。  那块蓝色登宵巨石,被设计进来,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从技术上看,它很可能是当年犹太圣殿的一部分。至于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宗教地位,就不得而知了。从伊斯兰教的角度来解释,自然是不会承认,阿克萨清真寺是在公元七世纪才建设的,那样的话,犹太人建圣殿的时间点,就远在此之前了。所以清真寺建筑的时间点,被上溯到了“易卜拉辛”时代。也就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唤作“亚伯拉罕”的先知。这样的话,即使犹太人证明了,他们的圣殿早在穆圣登宵夜,就建筑在这片高地上,穆斯林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犹太人才是外来者。  其实说起来,易卜拉辛(亚伯拉罕),算是三教都承认的,最早传承上帝(真主)意志的先知了。哪天要是三教希望和谐共处的话,技术上倒是比中国人融合佛、释、道三家要简单。上溯到这个点上,就有可能做到了。只是这样的融合,缺乏地缘基础,也就只能存在于理论之中了。
作者:haijiao000

  顺便请教一个问题,中东逊尼派和什叶派泾渭分明,可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这两个伊斯兰超级大国里似乎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反过来他们会影响到逊尼派和什叶派在中东的博弈吗?谢谢  ===================================================  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说穿了是地缘板块博弈在宗教上的反应。也就是说,就算没有什叶派,波斯人也会选个其他教派,以显示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至于中东以外,与阿拉伯人没有地缘矛盾的国家,倒没有必要一定要特立独行的去信仰什叶派了。我们之前也分析过了,什叶派这种政教合一,教权高于政权的体系,其实是很难为世俗政权所接受的。相反,逊尼派对世俗统治权力的尊重,使得它的教义更容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至于说反过来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印尼也好、巴基斯坦也罢,都不是宗教国家,也没必要以这点来左右和中东国家的外交政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952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万病之源——湿热及祛湿的方法 湿热引起的皮肤病

原文地址:万病之源——湿热及祛湿的方法作者:烙焱现代人常有如下的情况出现,整日疲倦无力,精神不振,身头均感沉困,或头蒙怔,头疼,头如裹物,腹胀、消化不良、胸闷、大便干结,几日一次或溏臭,大便不爽,小便黄或溲臭短涩,午后潮热,温度常在37℃左右。

转载 山楂花之恋 山楂花之恋

原文地址:山楂花之恋作者:小文的心情花园今天在飞机上一口气把“山楂树之恋”看完了,有点伤感。虽然已经看完了,但是我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了,每次想到老三和静秋在一个护士的房间里说他们

转载 靖康之耻后韦贤妃和贵妃的悲惨命运 韦贤妃

原文地址:靖康之耻后韦贤妃和贵妃的悲惨命运作者:兼听则明靖康之耻靖康二年(1127)四月,当上了亡国奴的徽宗、钦宗一行分乘八百六十多辆牛车,在如狼似虎的金兵的押解下开始北上。随行的除了他的皇子、皇孙

声明:《转载 阿克萨清真寺之纷争 阿克萨娜》为网友沉默物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