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到底该怎么教?赵克明 赵克明去世了吗

语文到底该怎么教?(赵克明) 赵克明去世了吗
写下这个标题,我很惶惑。一直以来,这么多语文人在探讨语文教什么、如何教语文,这个“说”,那个“法”,你方唱罢我登场,纵然这个问题是“哥德巴赫猜想”也该有个眉目了。可是,读着一本本皇皇巨著,看着一篇篇洋洋大论,我似乎越来越找不到“北”了,一点儿方向感也没有。也许人在迷路的时候总想着回到原点,我只好回到“语文到底怎么教”的原点上来。

语文到底该怎么教呢?

既然人们喜欢拿高考说事,那我们就来问问语文高考状元。孙婧妍,北京市2013年高考148分,应该相当有发言权了吧。

——孙婧妍说,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来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在模仿这些的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构思或查证,笔到文来,半小时之内在电脑上完成千来字的短文对今天的我来说根本不叫事。但这背后呢,是我从初中起每天不间断的练笔。初一是每天当作业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课间也写、午休也写、回宿舍也写、上课都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写,每天能写一两千字,假期还能翻好几倍。

既然人们信奉名家,那我们再来问问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周先生也曾思考过“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的问题,应该有些鲜招吧。

——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那么,答案就有了。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我会保证给予优秀的语文成绩。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

——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当然要让学生写作文,不过,我会采取不命题为主的方式,学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某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交上来,作为课堂作文。总之,我要让学生知道,上我的语文课,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

既然人们喜欢质疑他人,那就不妨再问问自己:我是怎么学语文的?这样所获得答案也许很靠谱吧。我自己就有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

——从小学到大学,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很多,但是最使我受益的是那个图书贫乏的年代馈赠给我的三件厚礼。一是对书的情感。记得我从启蒙老师唐显礼先生感受到书的魅力后,便深爱上读书,此后一直以书为伴,逛书市,买书,读书是我生活的必需,虽不能像古人杨子云那样“年年岁岁一床书”,但“年年岁岁半床书”并不是自夸。一拿起书,我就总觉得那一个个汉字不是冷冰冰的方块文字,而是形体优美、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的生命体,读书就如同与美神对语,如同与智者谈心,会沉浸在美妙的境界之中。二是对母语的“敏感”。由于年少时有过无书可读的体验,我对书、对母语就特别“敏感”,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习惯于关注语文信息,我总觉得生活到处都是语文的“宝藏”,喝茶、吃饭可谈饮食文化,漫步街头可研究广告的语言艺术,听港台歌星演唱可关注外来语与汉语规范化问题……语文学习可以生活化,处处学语文,时时学语文,事事学语文。三是读书细嚼慢咽。由于那个年代书籍匮乏,得到一本书如获至宝,就得反复地读,细细地嚼,慢慢地品。这种细嚼慢咽至今已成为我的读书习惯和方法,选取好的作品总会细细玩味品赏,把自己的情感读进去,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把作品的美味真正品出来。

——至于写作,我也是受阅读的触发越来越感兴趣并形成一种自觉的。开始因羡慕别人的文章去模仿,后来一有生活触动就自由地动笔写,渐渐地就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与必需了。正是因为多写,也才针刺了我思考的活力,当学生时思考生活的意义,当教师时思考怎样完成教育使命。正是因为多写,也才激发了我读书学习的动力,把“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作为座右铭,读哲学,读教育学,读心理学,读“三老”(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读国内外前沿论述,读新课程理论,等等。正是因为多写,也才历练了我求索的毅力。从1988年开始的“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到追随前辈名师蔡澄清先生探索“语文点拨教学法”,再到“语言积累与表达”“中学生个性化作文实验与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实验与研究,都是在读写与实践中逐步深入的。一边读一边写,我的人生轨迹虽不算精彩,但也是很实在、很有意义的。

语文到底该怎么教呢?毋庸赘述,一个是教学生爱读会读,一个是教学生爱写会写。换言之,就是教学生自觉地多读多写。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

把普通的“常识”搞复杂了是国人的喜好。正如魏书生先生曾讽刺过的:有些人专门负责把明白的事说糊涂了,把简单的事说复杂了,比如,说一堆萝卜,大家都明白。但是这就显得认识上太没深度,理论上太没高度,怎么办,就表述成“此乃若干萝卜之组合也”,大家一下子蒙了,什么是“此乃”,什么是“若干”,什么是“组合”,于是,不明白就得培训,培训完了终于明白了,还是一堆萝卜呀!

教语文就是这么简单,别折腾来折腾去了,何必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太过复杂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9458.html

更多阅读

网络工程师简历该怎么写? 软件工程师简历怎么写

对于一个应聘者来说,一份好的简历意味着事半功倍,而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一份好的简历更是十分重要的,这对求职时,考官对你的印象有很大的帮助,对你的了解也会更全面。那么,一份好的网络工程师简历应该如何制作呢?下面我给你介绍下写网络工

滚轮滑轨,钢珠滑轨,缓冲滑轨该怎么选择? 三折钢珠滑轨

滚轮滑轨,钢珠滑轨,缓冲滑轨该怎么选择?——简介这是一个要装修的朋友问到的问题,镜文结合了一下网上的一些文章再加一下自己的心得,给出以下的文字,希望能够让他明白些许:  滑轨抽屉在现代厨房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在整个抽屉的设

软文该怎么写? 推广软文怎么写

软文该怎么写?——简介随着网络推广的脚步发展,软文也应运而生。软文与硬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软文给你一种推广的满足感,在不知不觉中给客户留下了印象。所以,软文的写作很重要,下面来讲讲如何撰写软文,写软文有什么要注意的?软文该怎么写?—

鱼片该怎么切? 鱼片怎么切才没有鱼刺

鱼片该怎么切?——简介鱼肉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鱼片该怎么切?——食材鱼 1条刀 一把鱼片该怎么切?——方法/步骤鱼片该怎么切?

声明:《语文到底该怎么教?赵克明 赵克明去世了吗》为网友假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