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史记》与《读》中孟尝君形象 孟尝君养士阅读答案

朝阳外国语学校自主阅读论文

论文题目

比较《史记》与《读<</SPAN>孟尝君传>》中孟尝君形象

学生:黄田依

指导教师:王涛

班级:高二6班

学科方向:《史记》研究

2013年1月2日

摘要

孟尝君作为一位乱世豪杰,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多面的人格。而《史记孟尝君列传》与《读<</SPAN>孟尝君传>》分别以不同角度对孟尝君这一历史人物做出分析,两篇作品相隔千年,也反映了各自创作时代的鲜明特征。对两篇作品中所刻画的不尽相同的孟尝君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孟尝君的性格特点,建立其个性与命运间的必然联系,从而给予这一历史人物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对比研究司马迁及王安石的文本,有助于体会不同时代背景,个人背景对认识历史的重大影响,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司马迁、王安石其人,对全面认识孟尝君的历史形象有重大帮助。

关键词:《史记》、《读<</SPAN>孟尝君传>》、司马迁、王安石、孟尝君、比较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只是靖郭君田婴四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由于生辰不吉,被其父勒令丢弃,母亲却偷偷将他抚养成人。出身如此平凡的田文,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走出了辉煌:于薛地继承爵位,齐湣王时出任齐国宰相,并与当时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合称善于养士的“战国四公子”。《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司马迁在史料的基础之上,集中概括,加工而成了孟尝君这个艺术形象。他既“好客喜士”,而又有一身贵族习气;既有赡养门客的远见,又有只图巩固自己地位却无视国家安危的短见……孟尝君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融合了司马迁的思想而变得卓尔不凡。而宋代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中,身为政治改革家的王安石,不拘泥于前人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凝结在短短八十八个字中,发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的诘问。《史记•孟尝君列传》及《读<</SPAN>孟尝君传>》中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截然不同的见解引人深思,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同样值得思考。

第1章“齐国贤公子”——太史公笔下的孟尝君

1.1少年确立尊士思想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玄孙为何?’曰:‘不能知也。’于是,少年的孟尝君说了这样一番话:“您在齐国当宰相,到今天已经历了三代国王,而齐国的土地并没有因为您而得到扩展,而您自己家里倒是积攒了黄金万斤,可是您的门下却见不到一个有本事的人。俗话说:将门出将,相门出相。现在您的妻妾使女穿的都是绫罗绸缎,而外面的士人连个粗布短衣也穿不上;您的男女佣人都有吃不完的好饭好菜,而外面的士人却连糟糠也吃不饱。可是您还在这里一个劲地积攒东西,而不关心整个国家的局势一天不如一天,这真叫我感到奇怪!”从此,田婴对他刮目相看,开始让田文主持家务、接待客人。田文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传遍了各国诸侯国。田婴随即立田文为太子,这就是孟尝君。

这件事可以说是田文成为“孟尝君”最为关键的一步。从表面上看,他的一番话让父亲田婴感到震动,从而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并决定让田文继承自己的爵位和封地。然而,这段话还是孟尝君奉行一生的尊士思想的提出,对于他日后的行为有着重大指导作用。当时的战国,商品交换以奢侈品为主,贵族诸侯们的生活极度奢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孟尝君能够提出“尊士养士”的观点,可谓是高屋建瓴。

1.2接纳宾客“无所择”

孟尝君的“好客喜士”,首先表现在他接纳客人时的“无所择”,不论贫富贵贱,“皆善遇之”。他对待贤士可谓关怀备至:他待客一视同仁,自己和门客们吃一样的饭食,从不摆架子;他待客尽心尽力,不仅“舍业厚遇”客人,还慰问他们的亲属,派人送去礼物,以致把自己弄到“邑入不足以奉宾客”的地步。

登上齐国相位后不久,孟尝君遇到了他一生最为重要的食客冯驩。《战国策》记载当时的冯驩“贫乏不能自存”,经济窘迫到了出现生存问题的地步。所以,冯驩投奔孟尝君时更像一个纯粹的食客,纯粹到毫不掩饰自己混饭吃的动机。孟尝君初见冯驩时就问他:“客何好?”冯驩答:“客无好也。”又问:“客何能?”冯驩答:“客无能也。”孟尝君笑道:“诺。”随即为冯驩安排了住所。孟尝君作为一个贵族公子,能够接纳一个“无好无能”的流浪汉已经非常不易,而这之后冯驩三次“弹剑而歌”,孟尝君竟也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实在是他纳客“无所择”的极佳表现。在以后的日子里,冯驩烧毁了无法还债的农户的贷款凭据,为孟尝君换回了“仁义”;在孟尝君失势时“左右经营,卒复其位,目益封焉”①,费尽心思为他奔走在各国之间,直至“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据《战国策》记载,此后孟尝君在齐国任相的几十年间,仕途不但安全且顺利,都是当初冯驩“狡兔三窟”计划的成果。而更加被人们所熟知的“鸡鸣狗盗”的故事,也是孟尝君纳客“无所择”的绝好表现。《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述了这个故事: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後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正义臧,在浪反。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後孟尝君出,乃还。当初孟尝君收留这两个“鸡鸣狗盗”的客人时,其他宾客都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时一种耻辱,直到孟尝君在秦国落难,全靠这两个人救了他,宾客们才领悟到孟尝君广纳宾客的深意。

1.3暴戾的贵族习气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对孟尝君也有所批评。

孟尝君出身贵族,又有数量可观的一群各色门客环绕左右,自然难免染上贵族习气。孟尝君从秦国出逃,路过赵国时,因听到赵国围观百姓的一句玩笑话“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渺小丈夫耳”而勃然大怒,他的宾客们跳下车去一阵乱杀乱砍,杀死了几百名赵国百姓,灭掉了一个县而后才离去。

而在对待魏子和冯驩到薛邑讨债的问题上,他又一再发怒,这些无不表现了他的任性、短视、乃至残暴。体现在他养士的目的上,和魏公子相比较,孟尝君的养士完全是为了一己私利,只是效忠于他个人,而魏公子的养士都关乎魏国的安危。孟尝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惜勾结敌国来攻打自己的国家,这也是孟尝君性格的局限之处。

第2章“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王安石笔下的孟尝君

王安石读过《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写下随笔《读〈孟尝君传〉》全篇仅八十八个字,却短小精悍,疾转疾收,字字警策。王安石不步人后尘,不拘泥于前人看法,写下了此篇见解独到的驳论性文章《读〈孟尝君传〉》,被誉为驳论文中的“千秋绝调”。《古文观止》中予评曰:“文不满百字,而抑扬吞吐,曲尽其妙。”

首句“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开门见山地摆出世人对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即”孟尝君善于网罗贤士。”紧接着说“士以故归之,而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说明孟尝君的“能得士”,也是士人纷纷投靠他的原因,而他正是依靠这些人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狠残暴的秦国逃离出来。

同样是以“鸡鸣狗盗”的故事为例,王安石却得出了与前人截然不同的结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首先,作者对于“孟尝君能得士”这一观点发出了质疑: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首领罢了,哪里谈得上善得贤士呢?不然的话,凭借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名贤士,就应该能够南面称王而牵制秦国,哪里用得上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而鸡鸣狗盗之徒出入他的门庭,正是真正的贤士不肯归附他的原因啊。

全文以“是否能得士”为突破口,对传统观点进行了批驳。“特……耳”句式的应用,流露出作者对孟尝君的平庸和无能抱以蔑视的态度。而反证法的使用,更进一步衬托出孟尝君短视的形象。全文气势磅礴,既有力地批驳了世人对于孟尝君的传统观点,又于精炼字句之间塑造出了另一个孟尝君形象:平庸无能、目光短浅、不善用人……体现出作者敢于对先代大历史学家的权威性提出挑战,及对古往今来人们一致看法的不屑一顾的态度。

第3章比较《史记•孟尝君列传》与《读〈孟尝君传〉》中孟尝君形象差异并浅析其成因

3.1比较差异

太史公笔下的孟尝君俨然“齐国贤公子”的形象。

他自幼目光长远,确立尊士思想;继承其父爵位,官至齐国宰相;其人功业无闻,唯以“养士”著称。

文章中孟尝君任性、短视甚至残暴,重私利而轻国家,而文章所重点表现的,还是孟尝君“好客喜士”的性格特点。与此同时,也描述了士人们“愿为知己者死”的诸多生动事例,表现了作者的一种道德准则,并从侧面衬托了孟尝君待客的尽心竭力,凸显了孟尝君“好客喜士”的形象特点,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王安石笔下的孟尝君,却是“鸡鸣狗盗之雄”的嘴脸。文章虽短小,却有力地驳斥了传统的观点,字句间刻画出了另一个孟尝君形象。他养士全为了谋求一己私利却全然置国家于度外;他门下聚集了一群社会闲散人员,鸡鸣狗盗无所不能,真正的贤士却不愿归附于他;他短视、平庸、不辨奸贤,“特鸡鸣狗盗之雄耳”。作为一篇驳斥文,《读〈孟尝君传〉》于八十八字间几番转折,从正反两面分别展开论述,塑造出鲜明凝练的孟尝君形象,颠覆了世人对孟尝君这一历史人物的传统观点,与司马迁笔下的孟尝君判若两人,却又存在相通之处。

3.2分析原因

3.2.1时代背景

3.2.1.1政治背景

司马迁处于西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专制集权进一步巩固,相权及地方权力被削弱,皇权得到强化。高度专制之下,汉朝朝廷内多酷吏,且官员良莠不齐,许多人只是看武帝脸色行事。加之武帝大举用兵打击匈奴势力,百姓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司马迁将自己理想的道德准则融入到文字作品之中,写孟尝君待客尽心尽力,门客们同样不惜一切报效孟尝君的理想“君臣关系”。

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是从唐末的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宋朝皇帝大都宅心仁厚,君臣关系融洽,宋朝的政坛也活跃着许多大文人,他们的政治抱负及人生理想,为宋朝的政治增光添彩。政治上的相对宽松,使北宋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人学者,造就了北宋思想界的辉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王安石抨击养士“无所择”的孟尝君,与当时活跃于北宋政坛的大批贤能之士不无关系,也受到了王安石本人宏大政治理想的影响。

3.2.1.2文化背景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盛行。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文化上的专制,配合并加强了政治上的专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现实失望的司马迁将目光投向过去,从历史人物身上寻求慰藉。不仅仅是孟尝君,他满怀敬仰地追忆了昔日的“游侠”,“豪杰”们,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社会充满了向往。《史记》中的各色人物,无不寄托了司马迁内心的情感,承载了他对于现实的感叹,在一定程度上为他弥补现实带来的缺憾,其中也包括孟尝君。

北宋在这一点上与西汉武帝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的局面带来南北文化的融合,民族大融合又为汉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自由的政治环境带来了自由的文化环境,北宋的文坛可谓百花齐放。这样的环境中,对于历史的评价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只是王安石对于孟尝君提出了别样的见解,司马光也曾做出类似的评论:“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②综上可知,对历史人物的不同看法,与时代背景的不同密切相关。

比较《史记》与《读》中孟尝君形象 孟尝君养士阅读答案

3.2.2个人经历

司马迁在汉武帝朝中出任史官,却因为蒙冤的将军李陵说公道话,引得武帝“勃然怒”,被处以宫刑。

正因有着这样的人生经历,司马迁终于沉潜下来埋头著述他的《史记》。他深情地追忆一个个历史人物,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孟尝君列传》的精彩之处在于孟尝君少年时为自己辩护生存的权利,及文后所附的“冯驩客孟尝君”一节。而“鸡鸣狗盗”帮助孟尝君逃出函谷关的故事,则表现了司马迁对下层人物的重视与赞扬,同时,作品强烈地批判了忘恩负义之辈,孟尝君官复原职之后,与冯驩的一段对话,便是对此类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慨。作者的这种思想,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中也有所体现。歌颂下层人物,讽刺一心谄媚的官员,是《史记》写作的一贯思想。在“鸡鸣狗盗”的故事之后,司马迁议论说:“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从这件事侧面衬托孟尝君纳客“无所择”的伟大之处,司马迁的无限感慨流露其中。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改革家,神宗身边的风云人物。他以“富民、富国、强兵”的指导思想,大刀阔斧地针对北宋中期以来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展改革。他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决心,击退保守派的攻击,将新法有力地推行下去。他写《读〈孟尝君传〉》、写《明妃曲》,都是对于历史人物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与他政治改革家的身份有很大关系。王安石对于贤士的渴求与崇敬,与孟尝君的纳客“无所择”产生了分歧;王安石对于国家的忠诚竭虑、与孟尝君的“出卖国家”产生了矛盾,在这样的重重矛盾下,他写下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议论文,其中表露出的理想抱负让人为之动容。

第4章结论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眼中也有不同的孟尝君。后人对历史的记述,或多或少会加入个人的推论,解释,以及符合个人价值观的取舍。由此可见,史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绝对真实的历史或许不曾存在过。汉代的司马迁写出了他心目中的孟尝君,那“好客喜士”的齐国贤公子的形象真切可感,让人印象深刻。宋代的王安石写出了他心中的孟尝君,那“鸡鸣狗盗出其门”的庸劣豪强的形象跃然纸面,让人过目难忘。现代的我们,也该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历史,应拥有多角度的、全面的历史观,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营养,为我所用。

①《小酉腴山馆文钞》吴大廷

②《资治通鉴》司马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原著韩兆琦译著新白话史记中华书局2011(3):730

[2]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2(15)45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9323.html

更多阅读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浅析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

声明:《比较《史记》与《读》中孟尝君形象 孟尝君养士阅读答案》为网友人亦已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