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12月22日冬至,“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故有“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之说。
冬至日开始数九,苦寒时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天写一画,写完这段话,春天便来了。
冬至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冬至长于岁”、“冬至大如年”,它也是古人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气。
古时的冬至,作为一个节气和节日,比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更加高大上。
汉代时,“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冬至成为人们远离烦扰、静养心神的“例假”。
唐宋时期,冬至节放假七天,与春节等同,一年之中最“黄金”的两大假期之一。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在漫漫冬日里,因阴阳流转,于是有了一份慰籍。
在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气象谚语中,冬至谚语几乎是最多的。
人们往往把冬至时节的天气作为一种具有先兆意义的“风向标”,来推测未来的天气走势。
例如此时节的天气与年景的关联:
冬至晴,百物成。
冬至晴,五谷丰。
冬至晴明稻年丰。
冬至风吹人不怪,明年庄稼长得快。
冬至风寒是丰年。
冬至接近三日阴,来年谷米贵如金。
冬至天冷雨不断,来年收成无一半,
“冬至宜晴”,是众多谚语所透露出的定性意见嘞。
还有很多谚语所反映的,是冬至时节的天气与后续某个时段的对应关系。
比如与春节:
晴冬烂年。
冬至雨,必年晴。
干冬至,湿年蔸。
干净冬至邋遢年。
比如与元宵:
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
比如与立春:
冬至湿,立春干;冬至干,立春湿。
以及与其他时段的对应:
明冬至,暗腊八。
冬至鸣雷百日寒。
冬至不冻,冷到芒种。
冬至落一下,夏至落得怕。
… …
此外,古人也常常把冬至日是在农历的月初、月中、月末作为推断冷暖的一种依据。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月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
冬至月初,石头冻酥;冬至在月腰,过年没柴烧;冬至月尾,大雪纷飞。
冬至在月头,卖被去买牛;冬至在月尾,卖牛去买被。
啧啧,各地流传的谚语,意见还不大统一哈。
每逢一个节气,最热烈的话题往往是“这个节气吃什么”,冬至更不例外。小雪卧羊、大雪卧猪之后,作为“亚岁”,冬至的吃注定是丰盛的。
“北方食饺,南方食粑”。
“冬至如年,糯米做圆”。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萝卜夏至姜”
… …
“冬至不吃冻耳朵”,算是一种警示哈;“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活”,更是一种豪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