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合肥高新区 合肥经济开发区招聘

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中国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0万人。

中文名称: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所属地区: 中国 安徽省

地理位置: 合肥市西南

面积: 78平方公里

人口: 20万人

著名景点: 南艳湖湿地

目录

简介历史沿革区内成果园区规划区内环境 气候 防洪 防震 绿化

区位交通公用设施 区内道路 雨污排水 供电 天然气

招商项目专业园区 微电子工业园 生命科技园 意大利工业园

产业集群 主导产业 新兴产业

区内教育 合肥一六八中学 合肥润安公学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区内事件

简介

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管辖面积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万人。13年来,开发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办区宗旨,发扬“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坚持“项目是生命线、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带领农民致富是立身之本”的三个主旋律,实现了“农业向二三产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城市居民”的三个转变。造就了一片充满活力、富裕繁荣的创业者沃土,当年的岗冲荒地崛起为一座现代化新城。

“十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191亿元,工业增加值326亿元,财政收入73.8亿元,税收收入5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7亿元,出口总额12.9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实现了在国家级开发区中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的目标。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海尔电器、华凌电器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以华泰食品、统一食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五大产业集群。

发展工业经济同时,开发区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溶入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累计完成社区建设面积140万平方米,安置农民11293户,安置就业约9000人,就业率达到70%。实施失地农民五项保障制度政策,即“供养补助、失业补助、教育补助、养老保险补助、医疗保障”,实现了失地农民的 “老有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养,少有所学,壮有所为,病有所医”,祖居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1700元,提高到2005年的6000元。全区33067名祖居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顺利依法完成16个村的集体资产处置和撤销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成立了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和21个小区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职责分明、优势互补的新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方针,2005年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新城区。主要经济目标:到2010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00-12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0-35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250-30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0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25家以上。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国务院批准了合肥市为对外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同年8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月,国务院特区办在合肥召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座谈会。年底,合肥市上报省政府要求批准设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1月8日,经市委研究决定,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调服务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钟咏三为组长的协调服务领导小组。1993年2月—5月,开发区组织7支测绘队伍,完成53平方公里1:1000地图测绘工作。1993年3月18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道建设指挥部的通知》,总指挥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钟咏三担任。1993年4月3日,10.8公里的框型大道建设隆重开工,省、市领导卢荣景、王太华、钟咏三等出席开工典礼,开发区建设正式启动。1993年4月15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设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1993年7月,框型大道建成通车,省市领导王太华、钟咏三等为繁华大道通车剪彩。开发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仅用88天建成10.8公里框型大道。1993年7月6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同意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批复》,管委会正式成立。下设一室三处四公司,即办公室,计划项目财务处、建设工程管理处、土地规划管理处,工业发展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公共服务公司、社会化服务公司。1993年11月4日,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启动。

1994年1月20日,管委会下发了《关于下达明珠广场建设计划的通知》,明珠广场建设启动。明珠广场已成为合肥十景之一。1994年3月31日,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合资兴办“兆峰陶瓷(合肥)原料有限公司”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的批复》,同意兆峰陶瓷原料公司入区,此后,兆峰安泰、兆峰凯撒、兆峰唐彩、兆峰梦彩、兆峰银壁公司相继入区。1994年8月28日,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同意安徽佳安轮胎有限公司进区的批复》,佳安轮胎项目入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启动。1994年8月30日,管委会成立社会化服务公司,现已发展壮大成为海恒置业集团公司。1994年11月23日,合肥正大有限公司入区建设。

1995年5月23日,合肥日立挖掘机有限公司入区建设。1995年7月,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视察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入区建设。1995年12月11日,合肥明珠保龄球馆开工建设,开发区第三产业开始启动。1995年12月28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下发《关于确定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的通知》,批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

编辑本段区内成果

“十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191亿元,工业增加值326亿元,财政收入73.8亿元,税收收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51.2亿 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7亿元,出口总额12.9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实现了在国家级开发区中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的目标。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海尔电器、华凌电器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以华泰食品、统一食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五大产业集群。

发展工业经济同时,开发区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溶入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累计完成社区建设面积140万平方米,安置农民11293户,安置就业约9000人,就业率达到70%。实施失地农民五项保障制度政策,即“供养补助、失业补助、教育补助、养老保险补助、医疗保障”,实现了失地农民的 “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为,病有所医”,祖居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1700元,提高到2005年的6000元。全区33067名祖居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顺利依法完成16个村的集体资产处置和撤销村民委员会的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成立了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和21个小区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职责分明、优势互补的新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方针,2005年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新城区。主要经济目标:到2010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00-12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0-35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250-30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0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25家以上。

编辑本段园区规划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园区分为东西两大功能区域,东部以工业为主,设有中心工业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南部工业区;西部为商务文化区,建设合肥大学城、国际商务中心区、国际社区等。开发区同时规划建设多个专业园区,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园、生命科技园、意大利工业园、住宅产业化基地、南艳湖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等。

编辑本段区内环境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985.4毫米,相对湿度78%,风向以东南风为主,风速月季变化不大。 地质:开发区土地承载力为2.5-2.8公斤/平方厘米,地下基岩埋深10-15米,为第三系红砂岩,无明显地下河道,无地质断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防洪

地势高于洪水水位。防震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地震灾害,工程防震按地震烈度7度设计。绿化

合肥市是中国建设部批准的中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绿地面积8.7平方米。

编辑本段区位交通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基本涵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拥有5亿人口、占中国50%的国民生产总值和40%的消费市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合肥市西南,濒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开发区距离市区7公里,通过高架桥驱车6分钟可达市中心。

编辑本段公用设施

区内道路

开发区已建成高等级市政道路220公里,路幅宽80、60、45、30米不等。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供水:开发区北侧建有日供水35万吨水厂,全区120公里供水管网实现环状供水,主水管管径DN1400—DN800,支管管径DN600—DN300,供水压力≥0.28MPa,水质优良,完全满足区内工业和生活用水需要。水厂正按照日供水50万吨的能力进行扩建。雨污排水

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废水达标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开发区已建成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站一座,100多公里的配套污水管网全部建成。污水处理站将扩建至30万吨/日的处理能力。供电

开发区现有500KV变电站一座、220KV变电站三座、110KV变电站六座。供电容量90万KVA。全区已建成10KV供电线路100公里,覆盖面积约50平方公里。

供热:开发区利用佳通公司自备电厂的蒸汽向区内单位供汽,已建成供热管网15公里,供应能力25吨/小时。开发区建设的热电厂已开始试运行,规模为(2*C50MW+1*B25MW),一期工程最大供热能力426吨/小时,年供热量702万吉焦(GJ),发电量为4.1亿度(kw/h)。天然气

开发区天然气来源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区内建有合肥市天然气储备站一座,84公里管网环状连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接,供应能力3650万立方米/年,压力0.4MPa,中压A级。

编辑本段招商项目

汽车与工程机械零部件 家用电器配套产品生产基地

微电子工程基地 新能源(节能科技)产业基地

等离子产业园 高亮度LED产业园

平板显示及高清产业基地 南艳湖服务外包产业园

编辑本段专业园区

微电子工业园

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园2006年成立。园区位于开发区东部南艳湖畔,规划用地约3700亩。园区计划2007-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2年吸引投资50-80亿元,到2012年开发区微电子及相关信息技术产业共实现产值达300亿元人民币。生命科技园

园区位于开发区东部,占地约180亩。园区是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肥生命科技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所共同开发建设的一个专业化高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和生物医药产品创新与研发机构。园区正在建设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亿美元,主要合作方包括波兰拜通公司、新加坡赛真公司。项目主要从事胰岛素、乙肝疫苗的研究与生产,园区将陆续引入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和乙肝疫苗、赛真公司白介素—2、干扰素-2、人生长激素产品、拜通公司的长效胰岛素、抗肿瘤药等产品。意大利工业园

园区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意大利阳光集团合作建设,主要服务于有意投资中国的意大利及欧洲企业。园区占地面积约400亩,南侧配套有铁路专用线,东南侧为开发区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中外运国际物流园,基础设施条件完备。意大利工业园开发厂房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并且可按投资商的需求设计标准厂房,同时为投资企业提供公司设立、厂房建设、产品销售及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服务。

住宅产业化基地

2006年7月,建设部正式批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住宅产业化,是采用工业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产的方式进行住宅建造,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在规划、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减少对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满足节能、节地、节材和环保的要求。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包括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外围部品体系、内装部品体系和设备部品体系。 中外运物流园

中外运合肥物流园是中国外运集团在中国中部地区投资最大的物流项目,也是安徽首家大型国际物流园。物流园位于开发区南部工业园内,规划面积400亩,一期项目已于2007年投入运营。物流园建成后,将引进海关、商检等机构入驻,为进出口企业报关、报检、报验等提供一体化的综合国际物流服务。

编辑本段产业集群

主导产业

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集群效应开始体现。

汽车:江淮汽车、安凯客车、昌河汽车、佳通轮胎

装备制造:日立挖掘机、合力叉车、TCM叉车、合肥锻压

家电电子:海尔、长虹、美的、美菱、华凌

日用化工:联合利华、国通管业、杰事杰

食品加工:统一、可口可乐、华泰新兴产业

开发区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重点发展微电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三大新兴产业,并着力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等离子产业园、高亮度LED产业园等科技园区。

编辑本段区内教育

合肥一六八中学

合肥一六八中学是由合肥市教育局整合一中、六中、八中三所省级示范高中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先进的办学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模式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300亩,投资近2亿元。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规模60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人。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独特。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一流,建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图书信息中心、艺术会堂、体育馆、学生公寓、标准运动场等。2004年,学校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2200多人。合肥润安公学

1993年4月6日,合肥市教育委员会以教普字[1993]139号文作出批复,同意成立合肥润安公学。学校由万博社会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筹资创办,性质为全日制寄宿制民办中小学;当年9月,首次招生83人,租用省审计学校校舍开课。1994年6月至9月,学校在蜀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新校园一期工程竣工,当年招生248人。1997年10月,新校园三期工程竣工,当年学校规模达到20个教学班,在校生700多人。1998年8月,学校增设高中部,开始招收高一新生,至此学校含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办学模式形成;次年春,学校规模达到32个教学班,在校生近1000人。2000年,学校搬迁至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西路,新校园3月18日破土动工,8月20日竣工落成;当年9月,招收新生900多人,至此学校规模达到了70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人,教职工400人。2002年后学校规模继续扩张,至2003年春达到82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多人,教职工近500人。至2005年底,办学规模稳定在70个教学班,在校生2200多人,教职工400多人。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原名合肥中锐国际学校)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全寄宿学校。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徽园为屏,湖溪为带,人文荟萃,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学校占地154亩,投资1.5亿人民币。现有教职员工272人,专职教师124人,在校学生1420名。学校秉承“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交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求发展,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合肥高新区 合肥经济开发区招聘
编辑本段区内事件

一九九六年事件

1996年3月4日,省编委、计委、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就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1996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建成开业。1996年9月10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下发文件,同意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方案。1996年11月2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同意组织实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方案》。1996年11月13日,合肥华新电工有限公司入区建设。 一九九七年事件

1997年3月27日,市委成立了以市委书记钟咏三为组长的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1997年4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下发文件,同意组织实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方案。1997年,他们率先在中国开发区完成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解决了体制问题,为开发区的崛起创造了体制的优势。98年,他们坚持工业带动农业、城乡一体发展的模式,以改革的胆识,创新的思维,从解决农民“两个安置”入手,实施了社区开发建设,成功地解决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开发区从此走上了投资环境日臻优化、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创新崛起之路。1997年9月17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管理范围的通知》,明确了开发区的开发管理范围。1997年9月25日,合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批准了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审定了“两办八局”的机构设置。1997年9月27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职能,落实了管理职权。1997年10月6日,管委会成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规划设计院、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开发区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97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视察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零零八年事件

2008年1月3日,该区召开完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效能建设动员大会,标志着开发区继1997年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2002年的深化改革之后的新一轮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此次改革的目的是努力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进一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理顺机制,提升效能,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2008年1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委书记王金山、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及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等陪同下,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来该区视察。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兵等陪同视察。胡锦涛总书记先后视察了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胡总书记指示,自主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添发展的新优势。要成为一流的企业,关键是要培育一流的自主品牌。要进一步完善适应市场的体制机制,汇聚创新人才,加大研发力度,勇于开拓市场,在自主创新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努力打造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一流品牌。总书记的深情关怀,更坚定了该区广大干部职工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08年1月16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在省市领导孙金龙、吴存荣、黄同文、董昭礼、安列、张晓麟、魏晓明等陪同下来该区调研。王三运先后考察了联合利华、日立建机和江淮汽车等企业。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3张)



开放分类:经济开发区

二、合肥高新区

目录

基本信息高新区盘点十一五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合肥高新区

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国家批准成为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工业园区。以其先进的科技创新和卓越的投资环境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来合肥市投资兴业、休闲置家首选之地。

合肥高新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知名企业脱颖而出,大批高科院校及科研机构都在高新区设立有研发及产业基地。 全区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800多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兴办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

200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合肥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高新区作为试点市示范区的建设主体,相继得到国家和省市在资金、技术、政策、人才和项目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为合肥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机遇。在合肥高新区的积极努力下,示范区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路网框架建设初步完成,示范区科研孵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基地的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近百个项目顺利入驻,微软技术中心、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循环经济研究院等国家一流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娃哈哈合肥基地、美的压缩机等重大工业项目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投资科研孵化、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项目。

“十一五”以来,合肥高新区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全区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敢于自我加压,勇于奋进的合肥高新区又绘就了“千亿高新区”的美好蓝图,将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宜商宜居、和谐发展、创新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区。

编辑本段高新区盘点十一五

● 2006年1月,中电集团三十八所和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6年3月,柏堰科技园正式启动园区拆迁,6月,明珠路、铭传路等一期路网建设开始动工,12月按期实现快车道全线贯通。随后,美的、荣事达、格力电器、百商等一大批企业陆续落户。2009年5月26日,合肥高新区与肥西县再次“握手”,将合作范围又向西扩大8.7平方公里。

● 2006年7月,合肥市当时最大的复建安置社区、高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个项目“蜀南庭苑”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1亿元,并于2006年11月底实现结构封顶,2008年3月建成交付。

● 2006年7月,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柏堰科技园和蜀山风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板块”建设全面展开。

● 2006年9月,格力电器合肥产业基地项目落户高新区,该项目总投资超过15亿元,占地面积1158亩,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该项目2007年3月开工建设,2008年6月建成投产。截至2010年12月底,已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97.59亿元。

● 2007年8月,高新区与蜀山区签署协议,合作开发南岗科技园。2008年1月,创新大道正式开工建设。大陆轮胎、三洋、长安汽车等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开工。2010年12月28日,合肥高新区与蜀山区继续合作开发扩展区(二期),二期合作区域面积约7.8平方公里。

● 2007年10月,美的冰箱压缩机项目落户合肥高新区,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400亩;该项目于2007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2008年10月投产。2010年11月16日,美的中央空调合肥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计划于2011年10月份竣工投产,是国内最大的中央空调行业投资项目。

● 2007年11月,合肥高新区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2010年2月,合肥国家级动漫和服务外包基地开园暨首批26家动漫和服务外包企业入驻仪式隆重举行。2010年8月,第二批60家企业签约入驻。截至2010年底,区内已拥有各类动漫和服务外包企业305家,年产值30亿元。

● 2007~2010年底,高新区已建成天乐、兴园、蜀南庭院、江河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村通”公路、城西桥敬老院、永和公寓廉租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等一批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2008年5月,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09年10月30日,安科生物在创业板上市,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之一。2010年1月6日,皖通科技在深交所上市,实际募集资金总额37800万元。2010年5月26日,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46992万元。“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培育的上市企业增至10家。

● 2008年8月,合肥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中国保监会批准成为“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园区”。

● 2008年10月,世界500强企业德国马牌轮胎合肥新厂,在高新区南岗科技园开工。该项目于2007年10月落户合肥高新区,投资约1.85亿欧元,是马牌轮胎在亚洲建设的第一家工厂,也是安徽省迄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12月竣工投产。

● 2008年12月,纪念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合肥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管理单位”。

● 2008年12月,合肥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 2009年1月,合肥高新区再次荣获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2009年1月,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这是示范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 2009年4月,合肥三洋150亿元机电产业园项目落户合肥高新区。该项目总投资12.6亿元,于2009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6月,该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该项目二期工程于2010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工期10个月,预计2011年10月即可建成投产。

● 2009年10月,合肥高新区3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它们分别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工大高科和美亚光电。

● 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一期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一中心三基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项目于2009年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底,一期全面封顶,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辐射全省的技术研发、转化、交易、服务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 2010年5月,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合肥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暨“黄山”精品卷烟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人民币,占地约522亩,计划于2012年9月30日前竣工投产。

● 2010年6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合肥高新区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 2010年8月,总投资25亿元的赛维LDK太阳能电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11年即可达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年上缴税收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

● 2010年9月,合肥高新区在全省首家获批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 2010年10月,央企投资的重大工业项目——长安汽车合肥基地正式施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年产30万~40万辆整车。其中,一期新建年产15万辆整车生产线,2011年底竣工投产;二期计划于2013年开工,2015年建成投产。

● 2010年12月,合肥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

开放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8845.html

更多阅读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实施与运用大数据分析

在发展历程上,大数据与云计算很类似,开始都搞不清是什么概念,但有很多人在说,难免南辕北辙。一个非常有趣现象:会有很多人说大数据不是什么,但很少有人说是什么。但这都不妨碍大数据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当务之急是不纠缠于概念,直接关注有哪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区情介绍郑州经济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9月对周边村庄实行托管后,下辖两个办事处(26个行政村),规划控制面积82.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产业工人及其他从业

声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合肥高新区 合肥经济开发区招聘》为网友蓝眼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