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 and others werea very peculiar business—one in which companies might seriallyrise, fall, and disappear, as Influential peers pull others in onthe climb up—and signal to flee when it's time to get out”——Danah Boyd, a seniorresearcher at MicrosoftResearch。
这段话很好滴阐释了SNS的发展历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些红极一时的SNS网站如今早已“美人迟暮”。可以说其一生是“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的真实写照,均在很短时间迎来巨大用户,成为当期最受瞩目的互联网企业,而用户的蜂拥碰撞到网站本身的短板,崩溃一触即发无法挽回。回望这些原因,对于今天SNS的发展是重要的镜鉴。
Friendster的倒掉:虚火击溃内在生态
Friendster是正宗SNS(基于熟人的社交网络)的鼻祖。在2002年推出后的几个月300万,一年之后翻番达到800万注册用户(linkedin到达第一个100万就花了400多天),高峰时期每周有20万新用户加入,每分钟20个人,据说当时硅谷每三个人中几乎就有一个人在使用Friendster,2004年前最大SNS网站。
Friendster完美诠释了SNS的一个本质特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同一个璀璨明星。2004年,用户的巨大增长成就了Friendster的辉煌,却也最终击溃了Friendster,用户的激增带来了技术能力的脆弱,为了改变局面而删除用户的运营手段从抹杀了SNS的本质吸引力,两者互相加码,外在的虚火导致了虚弱的内在生态系统的崩盘,如同一个多米诺骨牌的倒塌。如今的Friendster自被菲律宾企业收购后,基本业务限于东南亚,成为了一个SNS游戏网站,完全离开了SNS网站的舞台,一度还能和Myspace对打擂台,现在已经将自己定位成了Facebook的平台服务者。
失败原因就是技术支撑的脆弱和运营手段的失误——
技术脆弱:到了2004年,由于注册人数超过了服务器负载的规模,致使网站运行缓慢甚至无法登录,招致了很多用户的不满。
运营失误:为了解决用户激增导致的技术障碍,Friendster开始对用户行为进行限制以便减负。
1)、限制用户行为:Friendster还限制其用户查看三度好友之外信息,导致的后果是,很多人为了看到更多的他人信息,不断包装自己的profile,让自己变得更加吸引人,于是加载了视频、图片等大流量的内容到主页上,一方面造成了网站的负累;另一方面,为了看到更多好友信息不断加好友,造成了很多虚假的账号。
2)、删除用户账号:2004年Friendster开始删除这类所谓的虚假账号,大部分很受欢迎的账号被删除,譬如像布朗大学这种名称注册的账户都予以删除,尤其一个独立摇滚音乐乐队离开了Friendster,用户发起了抵制运动,这时Myspace的营运而生,顺势接住了流失走的用户,尤其是摇滚歌手——这是myspace成立之初非常重视的用户。这一年,Myspace的用户超过了Friendster。Friendster在美国遭遇用户大幅流失的局面。
3)页面体验:自由修改网页导致Friendster的整体外观丑陋、不和谐不一致
4)注:2009年是Friendster自2004年衰落后的另一个转折年,这一年Friendster改版,归功于2008年上马的新任CEO,谷歌的亚洲主管,包括2008年的融资,都出自他的手笔。但外在的改版已经改变不了内在的崩溃:垃圾账户、速度太慢。
Myspace:安全问题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2003年8月创立,程序员安德森创立了Myspace。在2005年被新闻集团收购前,IntermixMedia是MySpace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52%,RedpointVentures持股比例为25%,德沃尔夫和安德森共同持股20%。现在被specificmedia购买。2011年12月现有用户3000万;2011年收入1.09亿;雇员220个。目前网站ALEXA排名158位。在分析Facebook的衰退前,看一下其用户和收入的变化:
第一个是用户数据的变化:
据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发布的数据,在被新闻集团收购后的一年里,2006年,MySpace独立访问者数量以每个月155%的速度递增,最终达到5580万人。
MySpace在2008年12月的巅峰期,它每月可吸纳全美7590万特殊受众。2009年,5月份,它在美国独立用户访问量下降到7024万,被竞争对手Facebook超越,后者的独立用户访问量为7028万。两个月以后,Facebook增至7700万,而MySpace则下滑至6800万。但该数据截至今年2011年5月已降至3480万。它在前2年内平均每月损失100多万受众。
第二个是收入的变化:因该网站前期赚取的所有利润几乎都来自广告,大批受众的离去,直接影响到其销售收入。据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数据,MySpace2009年在广告上的收入达到了4.7亿美元,而公司预计的今年广告收入降至1.84亿美元.
和Friendster一样,Myspace的衰退过程同样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多个因素互相影响,造成了最终的崩溃。失败的“连续剧”剧情非常紧凑:
2006年律师指控未成年接收到色情文字,引起媒体攻击和非议,用户质疑,成为了色情和堕落的漩涡。此时,Twitter开始抢占Myspace的用户,如同Myspace当年抢占FRIENDSTER的用户;2008年,Facebook加入了侵吞Myspace用户的行列,前者此时开发出了更加干净的交流工具。这样白人、中产阶级的小孩迁移到了更加干净的Facebook。2009年,用户的离开导致广告主的离开,google三年后不再续约(2006年曾签9亿大单)。同时Myspace面临垃圾邮件、恶意软件、钓鱼等问题,这种风格和创始人的风格有一定缘由,其两位创始人一个便是色情网站的管理员,另一个则是垃圾邮件广告营销的用户。2009年,大规模裁员开始。崩溃无法挽回。
分析这场连续剧,失败原因有很多个,说不清那个原因更为重要,套用安娜里面的话,成功的原因都一样,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
有整体定位的问题:内容的封闭:成为了一个音乐、视频的门户,而对手在注重用户体验;默多克懂媒体但不懂SNS,将以交往、关系为核心的SNS最后做成了一个在线媒体,出现的音乐唱片也并不是以乐手的价值和成就和受欢迎度而论,而是主要推广其母公司;。平台的封闭:完全封闭的开放系统,而Facebook开放平台;产品大而全,但是不能深入和有很深入的很体贴的使用体验,而且这些产品加载到一个网站上后,变得缓慢。
有并购后带来的盈利压力的问题:9亿的广告合同,使得Myspace不得不在网站上加载很多广告,使得网站速度更慢、使用体验更差;
有技术问题:一网页架构在HTML上容易出错;二允许用户自行定制修改自己的网页,因为技术的缺陷经常出现一些有缺陷的代码,或者加载大量的视频等高宽带文件,导致Myspace网站出现更多的安全隐患。PCWORLD将其称为Myspace死掉的最主要原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户自定义最初吸引了用户,但过度的加载使得网站访问速度过慢,同时个性化的网页使得Myspace整体风格杂乱,影响了访问观感。而其最初所用的基础架构不太支持修改,要知道,Myspace总共才花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
社会安全问题似乎是压垮Myspace的最后一根稻草。隐私被泄露:Myspace的用户照片等信息被下载放到别的网站上,并且很多人开始质疑MS把个人用户信息泄露给广告主。利用Myspace非法聚会平台引起的社会治安和犯罪问题。甚至导致了以Myspace平召集的聚会后发生成员被杀的惨案。儿童安全问题堪忧:通过Myspace受到安全威胁的儿童事件很多,父母和社会各界对MS充满了质疑。后期,Myspace对此进行了改变,13岁-15,个人主页是私有的,不可对外公开。2007年,Myspace删掉了29000个性侵犯者的账户,2008年,Myspace不允许18岁以上的人加13-15岁人做好友,除非知道他的全名和邮箱。但这已经是亡羊补牢,而SNS用户的流失可不像羊,跑了就很难回来了。
此外,因为个人主页可以自行设计定制,导致HTML格式的钓鱼网站极易插入,出现了公告板上的假新闻,假的Myspace登陆入口,钓鱼网站、用户密码账户被盗用,个人主页上的头像和资料被盗取,称为间谍软件的温床。——对此,Myspace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取消外链,但遭到用户反对,认为此举使得个人用户的使用不便,于是,Myspace改为限制。这些技术上的根本问题已经不是小打小闹能解决的了。
附录:Friendster历史
年份 | 融资额 | 状态 |
2002 3 | 1200万 | 成立,初期定位于熟人之间的约会(此前都是介绍陌生人) |
2003 | 1、5300万 2 GOOGLE欲以3400万购买,遭拒绝,若成交,创始人现在将获得10亿 | 1、用户数:在2002年推出后的几个月300万,一年之后翻番达到800万注册用户,高峰时期每周有20万新用户加入,据说当时硅谷每三个人中几乎就有一个人在使用Friendster,2004年前最大SNS网站 2、早期吸引的三大人群:博主、同性恋、反传统狂欢节的参与者 |
2004 | 开始衰落,开始CEO的更迭;用户被MS超越。开始限制用户行为 | |
2006 | 开放程序平台 | |
2007 | 开始开发出各种语言的版本,尤其是东南亚 | |
2008 | 2月: 300万 8月: 1000万 IDG——2000万; | 1、切换新的CEO后的第一把火:融资。,新CEO作为GOOGLE的亚洲主管,在亚洲有很强的经营能力,因此迎来了一波新的融资潮。 2、 Friendster计划利用这项新的融资来重点促进用户增长、更大的用户参与度以及赢利性。所有这一切都将通过新功能、新产品、本地化以及营销来实现; 3、用户数:全球用户7500万,每月独立访客数量3710万;亚洲用户5500万,每月独立访客量3300万; Friendster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社交网络 4、 其它指标: Friendster在四个重要标准方面位列全球所有网络资产50强:总流量排名第九(页面浏览量共221亿次),总的用户在线时间排名第九(80亿分钟),用户参与度排名第九(平均每月每个用户215分钟),每月独立访客数量排名第47(3710万人次)。Friendster的“用户参与度”在全球5大社交网络中位居榜首 |
2009 | 被菲律宾在线金融公司MOL收购2700万 | CEO的第二把火,改版。但收效一般,且本次改变的本意在于寻求一个好的买主 用户数据:9000万用户,90%的交易都在亚洲;80%的亚洲用户年龄在16-24,导致收入来源很难保证 2009年起FRIENDSTER在美国经历了一个成倍的下降,但在亚洲却成为了最大SNS网站。用户数量排名前四的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新加坡 |
2011 | 宣布成为社交游戏网站。 | 1、 经营方向:从此不再和FB竞争,而是弥补了其市场的空白。 2、旗下其它业务:现在甚至开始做网上咖啡馆集成管理服务提供给咖啡经营者;无线WIFI的热点,免费提供热点网络,而在网络上发布广告。 3、用户数据:50万用户,40款收费游戏,百余个免费游戏,月、日独立访客涨幅50%,90%新用户来自亚洲,一半用户一个月使用1-5款游戏,30%用户每天使用时间超过45分钟,10%的用户购买虚拟信用卡。 |
·附录:Myspace历史
年份 | 融资额 | 状态 |
2003 | 母公司eUnivers提供 | 成立是看到了2003年FRIENDSTER的所为导致用户的流失;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开发出了MS,开发时间仅为10天,同时利用母公司的资金、人力、带宽以及既有的广大用户群,通过邮件的形式邀请注册。 |
2003-2008高速发展期 | ||
2005 | 价值3.27亿, | 被新闻集团收购,收购价为Euniverse母公司5. 8亿 |
2006 | 1、 开始在各国开设分公司和网站的各国版本 2、 超越GOOGLE 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 3、2006年获得GOOGLE的9亿大单。曾经是仅次于YAHOO的第二个广告主,在分析用户数据和跟踪用户行为投放广告方面能力非凡 | |
2007-2008 | 2007年估值120亿 | 1、SNS的领头羊,此时在用户的收入上均超过其竞争对手FB. 2、2007巅峰,MS被新闻集团拟定和YAHOO!合并时,其估值为120亿。3、同时,合作者趋之若鹜,大量软件公司为MS制作小工具,这些工具使得个人网页更加有个性,为这些平台开发者带来的巨大的收入。 |
2008 衰落期 | ||
2008.4.19 | 1、 ALEXA排名,FB超过MS 2、 全球独立访问用户被FB超过 | |
2009 5 | 1、用户流失:美国独立访问用户被FB超过 2、裁员、节流、管理层降级:2009年裁掉美国30%,6月裁掉37.5%的员工,只剩1000;2009年管理层动荡,4月创始人安德森降级,FB的COO被引入;此后,各地奢华的办公室计划被取消, | |
2011年 | 3500万 | 1、用户数据剧减:2011年1-2两个月,MS失去1000万用户,而此前的一年,MS用户从9500万到了6300万。2月减少了3700万美国独立用户 曾经有过1.5亿用户,2010年12月时时也有1.3亿;历史上MS月独立访问用户达到7000万,最高广告收入为6亿,但是2011年,收入仅为以前的1/3. 3、网站排名:2011年9月,SNS的月访问用户跌破Tagged 4、卖公司无人问津:2011年2月。新闻集团准备卖掉MS,最低价格1亿,但无任何公司投标竞买,最后期限是2011年3月31日。直到2011年6月,才被SpecificMedia 收购,今 3500万。 5、合作方撤离:开放平台开发的SNS游戏包括ZYGNA等均撤离S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