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闰十月错误在哪里
一、为什么1984年闰十月是错误?
1、1984年不是设闰月的年份,按19年7闰的规律,1985年是设闰月的年份;
2、1984年设闰十月之后造成后面几个月历法混乱错误:
1)十一月错误地出现了初一冬至、十五小寒、三十大寒这三个节气。“冬至”和“大寒”是二个“中”气应分别出现在十一月和十二月,不许出现在一个月内。
2)十二月应有大寒而无,却出现了“立春”和“雨水”,“雨水”只应出现在正月。
3)下一年正月只有“惊蛰”节气而无“中”气,正月应出现“雨水”。
这些都是违背立法原则的。
二、更改后的数据分析
1、1984年没闰月,农历闰十月取消改为十一月大,冬至是公历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
2、农历十二月小,初一是公历12月22日,小寒十四日,大寒二十九。
3、乙丑年正月大,初一是公历1985年1月21日春节,立春十五,雨水三十。
4、乙丑年二月大,初一是公历1985年2月20日,惊蛰十四,春分三十。
5、乙丑年闰二月小,初一是公历1985年3月22日,清明十五,无“中”气
农历纪年、月、日、时历法中有19年置7闰的历法,又有冬至必须在11月份中。此两种置历法究竟要何适何从。困惑至极。
航天大国,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还有欧洲航天局,以英,法等国的天体力学理论和观测数据,即服务于航天器的定轨(如航天飞机及宇宙飞船)等,又用来计算农历的定气定朔,近点,远点等时刻,所以精度肯定是最高的,因为航天差一秒,轨道就会变为几百米,后果是很严重的。
理解农历的计算与航天的关系,就不会轻易说现代的农历版本不准确。
另外两个定冬至之间只能有13个定朔日(农历每月初一),不能有14个定朔日(初一),所以农历自然就不能一年有两个闰月或是连续两年都有闰月。
在农历计算中,农历定冬至在农历十一月里是第一位的,然后才考虑哪个月无中气的问题,是第二位的。任何一个定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以后的农历历谱都是错误的。比如2033年闰七月的历谱中冬至出现在十月,就是严重违反农历历法中定冬至必须出现在农历十一里的历法规定的,所以中国大陆的天文台和台湾的天文台,香港的天文台,甚至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都不予承认。
这和我们国内一些书中,只介绍无中气置闰和19年七闰法,而不强调农历计算是从冬至月开始的,误导了许多人。
19年七闰和定气定朔是矛盾的,两者只能取一,所以公元1645年就在民用历谱上正式使用定气,不再使用闰周。其实农历废除19年7闰法,还要更早:
在东汉农历版本《四分历》以后,中国的农历版本就不用19年7闰的周期了,到农历版本《大明历》时采用391年插入144个闰月的新闰周。
到了唐初的农历版本《粼德历》正式用定朔排历谱,并废除了闰周,推算历谱完全以观测值算出的结果为准。其后的《大衍历》采用定气推算,但是民用历谱标平气。
1645年清初的农历版本《时宪历》在民用历谱上也使用定气,中国农历定定气定朔的规则完全建立。
现在农历版本是《紫金历》,是用现代的天体力学理论和航天数据计算的,精度极大地提高,可以说是现今世界上最准确的历法之一。
由于计算的数据和理论不同,计算出的定节气和定朔的时刻的结果可以彼此相差几分钟。这时要以紫金山天文台的时刻为准,或以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为准,其实现在我国紫金山天文台计算也是采用DE406星历表的数据。
2033年至2034年之间有共有三个无中气的农历月。它们是从2033年农历正月开始的第8个月(七月后的那全月),第12个月(就是农历11冬至月后的那个月),第14个月(就是2034年农历二月前的那个月)。
其中第8个月,即闰七月方案,不符合冬至所在月是农历十一月(重要性是第一位,因为它掌握着农历的回归年长度)的规定,所以排除了作为闰月的可能性。
如果按定朔时刻作为农历开始的分界线,定朔时刻可能出现在初一的任何时刻上,也就是初一被定朔时刻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属于上一月,后一部分属于本月。那么就会出现了冬至时刻出定现在定朔时刻之前,才能算无中气之月的话,那么第12个月,就不是无中气的月份,也不能作为闰月,而2034年农历正月后的那个月才是定朔时刻之后无中气的月份,所以该作为闰月,即2034年闰正月。这种以定朔时刻为每月分界而不是以每月初一0时为农历每月的分界的计算法,叫历理置闰法,是我国天文专家高平子提出的。
但是为什么不闰2034年正月,而要闰2033年11月呢。
这是因为农历排历还有一隐性的规则,就是计算历法时,回归年(由定冬至执掌)先于朔望月(由定朔执掌),朔望月先于太阳日(由太阳下中天执水掌),是自顶向下的。但是排算历谱时,就是自底向上的排法,即先考虑太阳日的完整性,再考虑朔望月的宗整性,然后再考回归年的完整性。但农历为了增加回归年的完整性,又使用定冬至,或定立春准确标度回归年。这是因为:
农历年月日都是自然时间单位(区别于公历的人造时间单位的月),它们都由天象规定,并和天象同步,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小的时间单位可以描述大的时间单位,但是大的时间单位描述小的时间单位。农历的历年是用月数来表示,农历的月是用日数来表示,农历的回归年是用节气更准确地来表示。
所以农历排历谱时,日的完整性优先月,所以就用日的分界时刻0点来定月的分界点,
从日期上(日是完整的,不会出现初一的某个时刻属于上个月,而初一另一时刻可能属于下个月。)看第12个月仍是无中气的月,所以农历就按冬至第一中气的月的原则,闰11月,而2034年的无中气的月自然就排不上了。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各个经度的太阳下中天时刻不相同,所以说日的起点是一个变数,因经度不同而不同,所以世界才采用区时,是不同步的;而定朔时刻和节气却是一个定数,在地球任何地点它们的发生都是同步的。
如果农历计算时采用的计算经度不同时,所排出的农历闰月和农历月的天数可能不同,日期可能相差一天,或一个月。所以农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明确规定农历采用东经120度的太阳下中天时刻作一个计算太阳日的分界点。这样就统一了。
值得一提的是历理置闰,它采用不完全的太阳日完整性的原则,即排历谱时日可以不完整,但是历谱排好后,用历时坚持太阳日完整,这样的优点是不用规定农历的计算某个经度的太阳下中天为一个计算太阳日的分界,怎样算历谱都是相同的,但是有一个不足是:闰月初一在日期上看可能有中气存在,这是因为计算农历时把这个部分算到上个月去了(以定朔时刻为月的分界点),但是用历谱时却归这个月来了(以东经120度平太阳下中天时刻为一个月的分界点),也就是说生活习惯太阳日是不可分割的,它的起点标准得统一。
农历的阳历部分除了节气以外,还有候这个更小的单位。太阳黄经5度为一候,15度为一节气,30度为一中气。所以农历的回归年为黄经360度,有12个中气,24个节气,72个候。
其实农历是协调太阳日,朔望月,回归年三个自然天文周期矛盾的统一体并且还有其它天体的周期,是天文年历,所以农历就成为《中国天文年历》的一部分了。
所以19年七闰法是农历的近似算法,研究农历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认为农历的闰法是19年七闰,这和有些书上的说法不一样。
我在美国的网站上下载过一本美国人写的历法书(没有中文版)中介绍农历就非常准确的,没有提到19年七闰法等,倒是提到了定冬至法,及中气置闰法。并说农历和犹太历(最初基督教使用的历法,西方人都了解)相似,都是真天文参考系统。而这和国内中文介绍农历的大多书来说却千篇一律地,出奇地统一采用“现在的农历是19年七闰”的不准确说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