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驱逐舰(112P) 二战各国驱逐舰

世界各国驱逐舰(112p)



孔茨级驱逐舰

美国海军大型导弹驱逐舰,首制舰1957年开工建造,1958年下水,1960年服役,本级舰共10艘。于1958年下水的“孔茨”号导弹驱逐舰是最早装备反舰和反潜导弹的驱逐舰。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全载/吨):5800

舰尺度(长/宽/吃水/米):156.2/15.9/7.1

航速(节):34

续航力(海里/节):5000/20

燃料储备(吨):850

舰员编制(官/兵):21/356

动力装置(类别/功率/匹):锅炉4台/85000

武器系统:1-127毫米高平两用炮;2-鱼叉四联反舰导弹发射

器;1-标准双联防空导弹发射器;1-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器;6-反潜鱼雷发射管;电子和雷达系统:海军战术指挥系统;塔康战术导航系统;WSC-3卫星通讯;SPS-48/37对空雷达;SPS-10对海雷达;SPG-53H炮瞄雷达;MK76/68/11/111火控雷达;SPG-55B制导雷达;电站功率(千瓦):4000



阿根廷MEKO360级导弹驱逐舰

排水量:满载3000吨

规格:全长362。5英尺(110。5米),全宽43。6英尺(13。3米),吃水12。8英尺(3。9米)

搭载机:一架反潜直升机(可依各国需要选择不同直升机)

装备: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8具、Mk29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器一具、Mk45127毫米两用炮一门、25毫米海天顶近迫武器系统4具、324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

主机:4具MTU20V1163柴油发动机(22536轴马力),航速27节。

MEKO概念的基础,是由德国的布隆&渥斯造船厂发展出来的,是指一系列符合MEKO/FES规格的标准船体及经由标准界面安装于舰体的自含模组。武器功能单元用舰炮、导弹发射器及反潜火箭发射器的安装,这些单元被嵌入由塑胶及树脂复合而成,用以移动静态及动态负荷至船体结构的单元基座中。可供这些基座配置的武器包括奥图马反舰导弹、角蝰防空导弹、127毫米炮及布瑞达双联装40毫米防空炮。其实由这项系统极富弹性,因此几乎任何只要大小重量近似的武器皆可被采用。

目前MEKO系列最大的是MEKO360级,是一种对世界各地不同的任务形态所设计,能适应任何气候状况的通用驱逐舰。现在已有5艘服役,其中阿根廷4艘:布朗上将号、阿根廷号、赫洛依那号、萨兰第号,阿尔及利亚一艘:阿拉度号。较小型的MEKO200则更受欢迎,土尔其海军拥有4艘:勇猛号、特加德。雷斯号、征服者号及闪电号,且另各有两艘在德国及土尔其国内建造中。葡萄牙海军也在1990至高91年间有3艘加入服役:达伽马号、凯贝洛号及瑞尔号。

德国海军近来与布隆&渥斯造船厂合作建造一种新型驱逐舰,名为Type123,其排水量为4275吨,较现有的MEKO系列大。Type123将采用布隆&渥斯造船厂为MEKO级所发展的模组化建造技术,而MEKO的外销订单已使德国获得了不少模组化建造的经验,而MEKO级驱逐舰亦跃升为当今各国现役舰艇中,最成功的设计之一。



澳大利亚 佩思级导弹驱逐舰

排水量 3370吨(标准),4618吨(满载)

主尺度 134.3X14.3X6.1米

航速 30节以上

续航力 6000海里/15节

鱼雷 2座3联装鱼叉雷发射架

导弹 1X标准MR防空导弹、2座伊卡拉反潜导弹

火炮 2门127毫米炮

该级舰现役3艘(38.39.41),与美国亚当斯级驱逐舰相似,首舰佩思号于1965年服役。为延长服役期,该级舰1972-76年进行了改装后,1985年又开始第二次改装。



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Charles Adams Class)

研制国家:美国

研制单位造价现状:全部退役

一、概述

“查尔斯·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海军的防空主力舰种之一,其舰体与动力系统的设计乃是以前一代“福雷斯特·谢尔曼”级驱逐舰(Forrest Sherman Class)驱逐舰为基础。首舰“查尔斯·亚当斯”级于1958年开工建造,1959年下水,1960年服役,1960年至1964年,该级舰共建成服役23艘,1989年至1993年退役完毕。

二、性能指标

标准排水量是3370吨,满载排水量是4500吨。舰尺度(长/宽/吃水/米):舰长133.2米,宽14.3米,吃水7.3米,航速35节,20节速度航行时续航力为8000海里,燃料储备900吨,舰员编制354人,其中军官24人,士兵330人,4座锅炉和两台蒸汽轮机构成它的动力装置,双轴单舵推进模式,总功率5.145万千瓦,电站功率2000千瓦。

三、结构特点

上层建筑为铝合金、以续航力大而闻名的“查尔斯·亚当斯”级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美军舰艇风格,其造型设计与装备配置等与现代的舰艇大异其趣,还是存留一些二战时代美国驱逐舰的影子。两门MK-42型127毫米舰炮分别位于舰首与舰尾,八联装MK-112(后来换成MK-16) ASROC发射器位于舰身中段前后船楼与两根老式圆柱状烟囱之间,而MK-10“鞑靼人/标准”防空导弹发射器则位于舰尾,而且是全舰位置最尾端的武器,正挡在舰尾MK-42主炮之前。

对一种不到五千吨的驱逐舰而言,查尔斯·亚当斯级的武装堪称相当齐全,同时拥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以及“鞑靼人”(Tartar)/“标准”区域防空导弹发射系统,其代价就是舰上没有空间再增设直升机甲板以及直升机库,使其反潜性能受到限制。

四、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1.武器装备

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1座MK-10双臂旋转导弹发射器,发射“鞑靼人”或“标准”防空导弹,载弹40枚,可再装填;1座八联装MK112导弹发射器,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载弹40枚,可再装填;6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MK32反潜鱼雷。

2.电子设备

包括:TDS战术指挥系统;“塔康”战术导航系统;WSC33卫星通讯;它的3座标雷达是远程SPS-39型,导航雷达是LN-66型,对海艘索雷达是SPS-10型,导弹制导雷达是SPG-51C型,炮瞄雷达是SPC-53A型。另有AN/SQS-23声纳系统1套。

五、发展演变

在服役生涯中,“查尔斯·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历经多次现代化改良工程,例如接受新威胁提升(New Treat Upgrade,NTU)改良。

该级驱逐舰从第一艘“查尔斯·亚当斯”号(DDG-2)到第十四艘(DDG 15)均使用MK-10双臂旋转导弹发射器,弹舱容量四十枚。虽然MK-10也能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但是该级舰上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全部装填于舰身中段的八联装发射器内,MK-10的弹舱则全部装填防空导弹。后来从第十四艘开始,改装MK-13单臂发射器来取代MK-10,该舰之后的9艘(DDG-16~24)舰也全部改装MK-13导弹发射器。MK-13的弹舱容量也是40枚,而且增加了“鱼叉”反舰导弹的使用能力。

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已经老迈的“查尔斯·亚当斯”级与同样属于早期导弹驱逐舰的“孔茨”级全部陆续退役,接替它们的是配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美国海军新锐“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除了美国海军外,澳大利亚与联邦德国也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各采购三艘该型舰。依照美国海军惯例,在美国生产且外销他国的军舰,即使买主在该批舰艇上使用自订的编号,照样排入美国海军本身同类舰艇的序号;因此澳大利亚采购的三艘被美国海军编号为DDG-25~27,而三艘售予联邦德国的则占用了DDG-28~30,所以这六个号码在美国导弹驱逐舰中就成为空号。

澳大利亚于1962年向美国采购三艘“查尔斯·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与美国自己装备的“查尔斯·亚当斯”级相比,主要差别在于取消舰身中段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在此加装一个结构物,并在这个位置安装澳大利亚自制的“依卡拉(Ikara)”反潜火箭系统。这三艘舰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至2001年陆续退役。联邦德国采购的三艘则在1969至1970年服役,而这批舰艇也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除役完毕。



俄罗斯“无畏”级导弹驱逐舰



无畏级导弹驱逐舰的第5艘舰 “维诺格拉托夫海军上将”号

该级舰的2个机库是并排布置的,用倾斜升降坡道与飞行甲板相连。舰上设有三防(核生化)和损管设备及海上补给装置。安装了主动减摇装置,箔条诱饵发射装置位于前桅的两侧和鱼雷发射管的内侧。“笼瓶”(CAGEFLASH)天线安装在主桅架上以及机库顶桅杆上。有迹象表明在SS-N-14发射装置的下发射管上有核武器释放机构或保险装置。

满载排水量:8500t。

标准排水量:6700t。

舰总长:163.5m。

舰宽:19.3m。

吃水:7.5m。

飞行甲板:长20m,宽18m。

航速:29kh。

续航力:2600n mile/30kn,7700n mile/18kn。

人员编制:249人(其中29名军官)。

动力装置:COGAG。2台燃气轮机,功率40.8MW。2台燃气轮机,功率10MW;双轴。

导弹:8座SA-N-9“长手套”舰对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指令制导,主动雷达寻的,射程12km,飞行速度2Ma,战斗部重15kg,射高3.4~12192m,64枚导弹,4个发射通道。这些发射装置均布置在船体结构内部,用1.8m直径的盖板盖住。其中,4座位于首楼上;2座位于鱼雷发射管之间;2座位于后甲板室前端的反潜深弹发射指之间。

2座四联装彩虹设计局(RADUGA)SS-N-14“石英”反潜/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指令制导,射程55km,飞行速度0.95Ma,战斗部为5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或E53-72型鱼雷。若换装舰对舰导弹,其射程为35km,战斗部重500kg。

舰炮:2座100mm/59火炮,仰角85°,射速60发/min,射程15km,弹重16kg。4座AK 630 30mm/65火炮,每座6管,仰角85°,射速3000发/min,射程2km。

鱼雷:2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发射53cm鱼雷。

反潜深弹:2座RBU 6000型12管回转式反潜深弹发射装置,射程6000m,弹重3lkg,

水雷:布放26枚水雷的布雷轨。

对抗措施:2座PK-2和8座PK-10箔条诱饵发射装置。美国气幕型降噪装置。2部“足球”B(“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以后舰),2部“酒杯”(电子侦察设备),6部“半杯”激光报警器(“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以后舰),2部“坐钟”(电子干扰

设备):

火控系统:MP145雷达和光电系统。2部“冠钟”和“圆屋”C数据链。

雷达:对空搜索——“支柱对”雷达,F波段。“顶板”三坐标雷达,D/E波段。

对海搜索——3部“棕榈叶”雷达,I波段。

火控——2部“眼窝”雷达,F波段(用于指控SS-N-14导弹)。2部“十字剑”雷达,K波段(用于指控SA-N-9导弹)。“鸢声”雷达,H/I/K波段(用于指控100mm舰炮)。2部“低音帐篷”雷达,H/I/K波段(用于指控30mm舰炮)。

“塔康"——2部“圆屋”战术导航系统。

敌我识别——“盐罐”A和B型,“箱杆”A和B型。

舰载机进场控制系统——“防蝇纱”B(安在右舷机库)。2部“蝇钉”(nySpike):

声呐:“马颚”(“多项式”POLINOM)主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低/中频。“牝马尾(鼠尾)”主动搜索可变深声呐,中频。

直升机:2架卡-27“蜗牛”A直升机。





法国 导弹驱逐舰队“卡萨尔”号

“卡萨尔”级驱逐舰(F70AA)是在“乔治·莱格”级反潜驱逐舰的基础上,利用与其相同的船体,加装不同的武器装备和动力系统,以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价格设计建造而成的。主要考虑为各类编队担负防空任务,其作战使命是为法国航母编队和其他水面舰艇编队进行防空保障。是一级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新型驱逐舰。

该级舰总体设计十分合理:舰首呈一 5@的负鞍弧,增大了舰炮射击时的扇面;踞部吃水浅,因而中低速航行时阻力较小。舯部舰桥位置后移,可减小在大风浪情况下海浪对其冲刷。舰上作战系统配置方便、简单,十分利于作战。该级舰采用了“塞尼特”—6作战指挥系统和“织女星”武器控制系统。各个分系统既能独立工作,又能通过总线相互传递信息;而大系统通过数据总线与中央计算机相联。上述配置方法,使作战系统在作战情报系统发生故障时,具有重新组合能力。该级舰采用了当今比较先进的通气技术和机舱内气垫屏蔽等措施。“卡萨尔”级还是法国海军首次采用CODAD联合动力装置的舰。该级舰现役 2艘。首制舰“卡萨尔”号于 1982年 9月动工兴建,1985年 2月下水,1988年 7月加入现役。第二艘“让·巴尔”号(D615)于1990年服役。

“卡萨尔”级的上层建筑是由铝合金制造的,中弹起火遇高温时容易熔化,因而抗毁能力较差。

主尺度:舰长139.0米,舰宽14.0米,吃水5.5米(含声纳罩6.5米)

排水量:3900吨(标准)/4700吨(满载)

航速:29.5节

续航力:4500海里/24节;8200海里/17节

舰员编制:244名(军官22名)

动力装置:4台SEMT-Pielstick 18 PA6 V 280 BTC型柴油机,功率43200马力;双轴.

舰炮:1座Mod68型100毫米舰炮;2座20毫米"厄利孔"速射炮.

舰空导弹:1座双联装Mk13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备40枚"标准"SM-1MR舰空导弹;2座"萨德拉尔"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备12枚"米斯特拉尔"舰空导弹.

反舰导弹:2座四联装"飞鱼"MM40型导弹发射装置.

鱼雷:2具324毫米KD 59E鱼雷发射管,发射ECAN L5 Mod4型鱼雷,备10枚鱼雷.

搜索雷达:DRBV 26C型对海搜索雷达;DRBJ 11B型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

导航雷达:1229 DRBN 34A型导航雷达.

火控雷达:2部SPG-51C型火控雷达,G/I波段;DRBC 33A型火控雷达,I波段.

声纳:DUBA 25A型(D614)声纳/DUBV 24C型(D615)声纳.

电子干扰:2部"达盖"和2部"萨盖"干扰火箭发射装置.

作战数据系统:Senit系统和OPSMER命令支援系统,11和14号数据链.

舰载直升机:1架"山猫"或"黑豹"直升机.

舰名舷号建造厂动工日期下水日期服役日期

卡萨尔 614 洛里昂海军船厂 1982.9.3 1985.2.6 1988.7.28

CASSARDD

让·巴尔 615 洛里昂海军船厂 1986.3.12 1988.3.19 1991.9.21

JEANBARTD





法国 图尔维尔级驱逐舰

“图尔维尔”级驱逐舰(有人将其划为护卫舰)也称“F67”型,其主要作战使命是防空和反潜。该级舰共建有3艘(舷号从D610至612),首制舰“图尔维尔”号于1970年3月16日开工建造,1972年5月13日下水,1974年6月21日开始服役。

主尺度:舰长152.9米,舰宽16米,吃水5.7米

排水量:5905吨(满载)

航速:32节

续航力:5000海里/15节

舰员编制:301名(军官21名)

动力装置:2台蒸汽轮机,功率58000马力,双轴.

舰炮:2座100毫米舰炮;2座单管20毫米炮;2座12.7毫米机关炮.

舰空导弹:1座八联装"响尾蛇"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弹26枚).

反舰导弹:6座"飞鱼"MM38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备弹6枚).

鱼雷:2具324毫米KD 59E鱼雷发射管,发射ECAN L5 Mod 4型反潜鱼雷.

电子设备:DRBV 26型预警雷达;DUBV 23型舰壳声纳;DUBV 43型变深声纳;DSBV 62C型拖曳声纳;DRBC 32D导弹发射控制系统;ARBR 16监听器;ARBB 32干扰机;2部"西洛斯"诱饵;SLQ-25"水精"拖曳鱼雷诱饵.

舰载直升机:2架"山猫"反潜直升机.

编号/舰名 建造 下水 服役

F606 / D612 De Grasse 1972.6.14 1974.9.30 1977.10.1

F605 / D611 Duguay-Trouin 1971.2.25 1973.6.1 1975 9.17

F604 / D610 Tourville 1970.4.16 1972.5.13 1974.6.21





法国 絮弗伦级导弹驱逐舰

该级舰共2艘(D602,D603)首舰1967年服役,该级舰共2艘(D602,D603)首舰1967年服役。

休弗伦级最明显的特征是位于舰桥上的巨大球状物,该球状物中包括DRBI 23三维雷达。整体而言,休弗伦级是一性能优异的驱逐舰,它的武装配置均衡,航行时的稳定度亦今人激赏。马拉风反潜火箭提供了长程反潜火力,同时也省略了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的空间。

主尺度:舰长157.6米,舰宽15.54米,吃水7.25米

排水量:5335吨(标准)/6780吨(满载)

航速:34节

续航力:5100海里/18节;2400海里/29节;2000海里/30节

舰员编制:355名(军官23名)

动力装置:2台蒸汽轮机,功率72500马力,双轴.

舰炮:2座100毫米火炮;4座20毫米火炮;4座12.7毫米机关枪.

舰空导弹:1座双联装"马祖卡"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弹48枚).

反舰导弹:4枚"飞鱼"MM38型反舰导弹.

鱼雷:2具324毫米KD 59E鱼雷发射管,发射ECAN L5 Mod 4型反潜鱼雷(备雷10枚).

反潜装备:1座"马拉弗恩"AWS反潜作战系统(备13枚火箭).

电子设备:DRBI 23型对空搜索雷达;DRBV 15A型对空搜索雷达;DUBV 23型舰壳声纳;DUBV 43型变深声纳;DSBV 62C型拖曳声纳;2部DRBR 51型导弹发射控制系统;ARBR 17型监听器;ARBB 33型干扰机;2部"萨盖"干扰火箭发射装置;SLQ-25"水精"拖曳鱼雷诱饵.

编号/舰名 开建 下水 服役

D603 Duquesne 1964 .2.1 1966.2.12 1970 .8.1

D602 Suffren 1962 .11.21 1965 .5.15 1967 .7.20







“乔治·莱格”级驱逐舰Georges Leygues Class

法國海軍F70型反潛驅逐艦,又稱“喬治·萊格”級(F70ASM),是一級以反潛為主的多用途驅逐艦。該級艦是在“薩弗倫”級和“圖爾維爾”級驅逐艦的基礎上設計的,但在武器裝備和作戰效能方面都有較大提高。它的主要任務是為法國海軍的導彈核潛艇提供安全保護,為航母編隊護航;此外,還可擔任運輸船隊護航、保護海上交通線、支援登陸作戰等任務。

1971年,新艦草圖完成,1972年進入設計階段。1974年9月,首艦“喬治·萊格”號開工,1978年11月下水,1979年12月服役。該級艦共建造了7艘。1990年7月,最後一艘順利入役,從此,法國水面艦艇部隊增加了一支強大的反潛力量。

主尺度:舰长139米,舰宽14米,吃水5.5米

排水量:3550吨(标准)/4350吨(满载)(D640-D643);3680吨(标准)/4580吨(满载)(D644-D646)

航速:30节

续航力:9500海里/17节(柴油机动力);1000海里/30节(燃气轮机动力)

舰员编制:219名(军官15名)(D640-D643);235名(军官20名)(D644-D646)

动力装置:CODOG动力方式,2台"奥林普斯"TM3B燃气轮机,功率46200马力;2台SEMT-Pielstick 16 PA6 V280型柴油机,功率12800马力.

舰炮:1座Mod68型100毫米舰炮;2座"厄利孔"20毫米速射炮(D640、D644-D646号舰)/2座"厄利孔"30毫米速射炮(D641-D643号舰).

舰空导弹:1座八联装"响尾蛇"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弹26枚;

反舰导弹:2座四联装"飞鱼"MM38型导弹发射装置(D640、D641号舰)或"飞鱼"MM40型导弹发射装置(D642-D646号舰).

鱼雷:2具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ECAN L5 Mod 4型鱼雷,备10枚鱼雷.

舰载直升机:2架"山猫"直升机.

舰名 GEORGES LEYGUES DUPLEIX MONTCALM JEAN DE VIENNE PRIMAUGUET LA MOTTE-PICQUET LATOUCHE-TRéVILLE

编号 D 640 D 641 D 642 D 643 D 644 D 645 D 646

建造时间 1974.9 1975.10 1975.10 1979.10 1981.11 1982.2 1984.2

下水时间 1976.10 1978.10 1980.3 1981.11 1984.3 1985.2 1988.3

服役时间 1979.10 1981.6 1982.3 1984.3 1986.11 1988.2 1990.7





易洛魁人级驱逐舰--易洛魁人号

加拿大海军大型防空导弹驱逐舰,首制舰1969年开工建造,1970年下水,1972年服役,本级舰共4艘。

(易洛魁人号(DDH280) 休伦号(DDH281) 阿萨巴斯堪号(DDH282) 阿尔冈金人号(DDH283) )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全载/吨):4700

舰尺度(长/宽/吃水/米):129.8/15.2/5.4

航速(节):29

续航力(海里/节):4500/20

舰员编制(官/兵):27/258

动力装置(类别/功率/匹):气轮机4台/57400

武器系统:1-127毫米高平两用炮;2-海麻雀八联装防空导弹发射器;1-地狱深水弹发射炮;6-反潜鱼雷发射器;

电子和雷达系统:DA08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LW08型对空搜索雷达

2部STIR火控雷达:LIROD型光电指挥仪;UYS 503型声纳浮标处理器

SQS510型变深声纳;

SLQ501“卡纽斯”电子侦察设备;SRD503型电子侦听设备;

SLQ-25“水精”拖曳鱼雷诱饵;2座“纳尔卡”诱饵发射装置;

电站功率(千瓦):2750

舰载机:2架“海王”CH-124A型反潜直升机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斯普鲁恩斯号(DD963):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2.11.17

下水时间: 1973.11.10

服役时间: 1975.09.20

退役时间: 2005.03.23



保罗·F·福斯特号(DD964):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3.02.06

下水时间: 1974.02.23

服役时间: 1976.02.21

退役时间: 2003.03.29改为试验舰



金凯特号(DD965):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3.04.19

下水时间: 1974.05.25

服役时间: 1976.07.10

退役时间: 2003.01.07(2004.07.14作为靶舰沉没)



埃利奥特号(DD967):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3.10.15

下水时间: 1974.12.19

服役时间: 1976.01.22

退役时间: 2003.12.02作为靶舰



亚瑟·W·雷德福号(DD968):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4.01.14

下水时间: 1975.03.01

服役时间: 1977.04.16

退役时间: 2003.03.18改为试验舰



奥尔登多夫号(DD972):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4.12.27

下水时间: 1975.10.21

服役时间: 1978.03.04

退役时间: 2003.05.01



约翰·汉考克号(DD981):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6.01.16

下水时间: 1977.10.29

服役时间: 1979.03.01

退役时间: 2000.10.16



尼科尔森号(DD982)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6.02.20

下水时间: 1977.11.11

服役时间: 1979.05.12

退役时间: 2002.12.18(2004.7.30作为靶舰沉没)



改装前





改装后

戴约号(DD989):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7.10.14

下水时间: 1979.01.27

服役时间: 1980.04.12

退役时间: 2003.11.06作为靶舰



英格索尔号(DD990):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7.12.05

下水时间: 1979.03.10

服役时间: 1980.04.12

退役时间: 1998.07.24(2003.07.29作为靶舰沉没)



海勒号(DD997)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80.10.20

下水时间: 1982.03.27

服役时间: 1983.03.05

退役时间: 2003.08.25(2004.11.13作为靶舰沉没)



费夫号(DD991)

用途: 反潜驱逐舰

开工时间: 1978.03.06

下水时间: 1979.05.01

服役时间: 1980.07.12

退役时间: 2003.02.28

在60年代,大批服役于美军中的二次大战型驱逐舰已渐陈旧过时,美国海军急需一种能大量替换旧型舰只的驱逐舰,史普鲁恩斯级就是在这种前提下设计建造的,其主要任务是反潜,且较上一代驱逐舰大了许多。由于史普恩斯级被要求以有限有经费尽可能增加建造数量,因此虽然是一种大且耐航性极佳的驱逐舰,但却只配置了少量的武器,与其舰身大小有不相称之感。

史普鲁恩斯级成功的设计也反映在后来的纪德级驱逐舰及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这三种军舰皆使用相同的舰体,这种舰体在设计之初即被要求不使用稳定装置而使舰身的横摆与纵摆减至最低。同时这三种军舰也采用相同的推进系统,主机皆为4具通用电气LM-2500燃气涡轮机,这也是此种主机首次使用于美国的主要作战舰只上。LM-2500在必要时仅需一人在控制室即可操作,经服役后证实了拥有极佳的静音性与高度的效率,由12节加速至32节只需53秒。

史普鲁恩斯级的武装与感测器也经历了多次的改变,这点可由舰上乘员数量的变化略知一二,设计时每艘乘员为什么232人,而目前已增至315人,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六!此外,常有单独一艘史普鲁恩斯级被实施了“仅有一次“(one-off)的新武器系统测试,因此,史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常有各舰武装不相同的情况。

国籍:美国

排水量:8040吨。

规格:全长563.3英尺(171.7米),全宽55.1英尺(16.8米),吃水19英尺(5.8米)。

搭载机:一架卡曼SH-2F海妖式LAMPSⅠ或一架塞考斯基SH-60B海鹰式LAMPSⅢ反潜直升机。

主动力: 全燃联合动力方式(COGAG),4台LM2500型燃气轮机,功率86000马力;双轴;

最高航速: 32.5节

续航力: 6000海里/20节;

舰员编制: 319-339人(其中军官20人)

武器系统: 2座Mk45型127毫米/54倍口径舰炮;

2座通用电气(GE)/通用动力(GD)Mk15型"密集阵"近防炮;

1座Mk29型八联装"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弹24枚);

2座四联装RGM84A"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1座Mk16型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2座三联装324毫米Mk32 Mod14型鱼雷发射管,发射Mk46 Mod5型/Mk50型鱼雷,备14枚鱼雷;

电子系统: AN/SPS-40型对空搜索雷达;

An/SPS-55型对海搜索雷达;

SP-60炮控雷达;SPQ-9A炮控雷达;

LN-66或SPS-53导航雷达;URN-25战术导航系统;

SWG-3"战斧"武器控制系统;

SWG-1A"鱼叉"武器控制系统;

Mk95导弹火控系统;

AN/SQQ-89型声纳系统(包括AN/SQR-19拖曳声纳,AN/SQS-53B型舰首声纳),探测距离130千米;

UHF卫星通讯系统,NTDS战术数据系统






世界各国驱逐舰(112P) 二战各国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



美国海军最新型DDG 98谢尔曼号阿利-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



装备新一代“宙斯盾”系统的“钟云”号导弹驱逐舰





由英格尔斯造船厂建造的第21艘DDG 51级导弹驱逐舰“罗斯”号

排水量:8422吨(I型),9033吨(II型),9217吨(IIA型,满载)

主尺度:长153.8米,宽20.4米,吃水6.3米(IIA型长155.3米)

动力:4台通用电器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105000马力,双轴,可调螺旋桨航速:32节

续航力:4400海里/20节

人员编制:303人,其中军官23人(IIA型380人,其中军官32名)

现状:计划建造总数为62艘,第46艘“班布里奇”号于2005年11月刚刚服役,通用动力公司下属的巴斯钢铁造船公司将为美国海军建造最后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计划于2010年交付。

“阿利·伯克”级是美国海军现役和正在建造中的最新一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该级舰共计划建造57艘,到1999年12月已订购48艘。主承包商为巴斯钢铁公司和利顿公司英格尔斯造船厂。“阿利·伯克”级分成几批建造,DDG-51I批首舰“阿利·伯克”号于1988年12月开工建造,1991年7月4日建成服役,共建造21艘,舷号DDG51-DDG71;DDG-51II批是DDG-51I批的改进型,更新了部分武器装备,共建造7艘,舷号DDG72-DDG78。目前,前两批已经全部建成服役,正在建造中的是最新改进型DDG-51IIA。

阿利?伯克”级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宙斯盾”系统并全面采用隐形设计的驱逐舰,武器装备、电子装备高度智能化,具有对陆、对海、对空和反潜的全面作战能力,代表了美国海军驱逐舰的最高水平。“阿利?伯克”级分成几批建造,第一批“阿利?伯克”级I型首舰“阿利?伯克”号于1988年12月开工建造,1991年7月4日建成服役,共建造21艘,舷号DDG51-DDG71;第二批“阿利?伯克”级II型是“阿利?伯克”级I型的改进型,更新了部分武器装备,共建造7艘,舷号DDG72-DDG78。目前,前两批已经全部建成服役,正在建造中的是最新改进型“阿利?伯克”级IIA型。它们都具有相同的舰体和动力装置,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和更多高新技术的应用。

1.研发背景

“阿利?伯克”级策划于70年代中期,主要研制目的有两个:一是用于替换从1959-1964年服役的老导弹驱逐舰,包括60年代初建成的10艘“孔兹”(Coonts)级和23艘“亚当斯”(Adams)级在内的老式导弹驱逐舰;二是因为“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价格太昂贵了,美国海军希望新研制的这款驱逐舰能够作为“提康德罗加”级的补充力量,因此,它成了美国海军中最早装备“宙斯盾”(Aegis)武器系统的驱逐舰。

2.研发过程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最初是在1976财政年度提出来进行概念设计研究的,当时称作DDX计划,至1979年完成了DDX的可行性研究,列入了美海军1980-1984财政年度的造舰计划。可行性研究的结果认为:DDX从造价上可以接受大量建造,新舰在对空、对海和反潜战方面具有编队协同作战的能力。

在审议1980-1984财政年度的造舰计划时,当时的国防部长布朗建议取消DDX计划,新建一种排水量4000-6000t,航速29kn,以对空作战为主的导弹驱逐舰。美海军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将来水面舰艇的替换中,最急需的是一种对空作战能力和攻击能力很强的导弹驱逐舰。因此,最终美海军推荐了这样一种以防空为主的导弹驱逐舰,并把DDX计划正式更名为DDGX计划。

申请这一计划的批准和签订首舰“阿利?伯克”号建造合同的时间是1985财政年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纪念前海军部长、二战美国海军著名驱逐舰指挥官阿利·艾伯特·伯克(Arleigh Albert Burke)。

该级舰于1981财政年度开始初步设计,编制最高需求书和最高规格书,制订总计划,签订DDGX舰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基本研究合同;并开始编制不同作战部门的系统规格书,作战系统的设计和软硬件的发展。1982财政年度开始作战系统的工程研究。美国海军于1983财政年度完成了“阿利?伯克”级的初步设计,并开始合同设计,1984年第二季度完成合同设计。1985年开始详细设计。

1985财政年度的预算中美海军得到了 “阿利?伯克”级首舰的经费,总计11.2亿美元。巴斯(Bath)钢铁公司、英格尔斯(Ingalls)船厂和托德(Todd)太平洋船厂三家参加了竞争投标。1985年4月2日巴斯钢铁公司获得了建造同。首舰以后命名为“阿利·伯克”号,它于1988年12月开工,1989年9月下水,1991年7月完工交付海军。

“阿利·伯克”级的建造计划几经变动。最初计划建造57艘,现在已经增加至62艘,是美国也是世界上乞今为止建造数量最大的导弹驱逐舰,主承包商为巴斯钢铁公司和利顿公司英格尔斯造船厂。由于建造量很大,从1988年第一艘开工到2010年最后一艘交付使用,该级舰的建造周期长达22年,这个时间创下了美国造船业的历史纪录,在世界造船史上也是罕见的。

结构特点:

“阿利·伯克”级采用了大水线线型,长宽比只有7.5。这种线型具有极佳的适航性、抗风浪稳性和机动性,能在恶劣海况下保持高速航行,横摇和纵摇极小;特别是在北极海区其适航性更为突出;其踞部采用了楔形结构,使航速得到提高。

该级舰的动力装置新颖独特;舰上螺旋桨采用定距浆,为现代燃气轮机舰艇首次使用,可提高全速前进的效率,且噪声低,提高了隐蔽性。

“阿利·伯克”级是美国海军中首级具备隐身能力的水面战舰。其上层建筑比同类舰只要小, 舷侧和桅杆基座倾斜, 边角采用圆弧过度,因而可散射掉相当多对方发射的雷达波,大大降低对方雷达的发现概率;舰体一些垂直表面涂有吸波材料。其次是在烟囱的排烟管末段安装红外抑制装置,以降低红外辐射量,从而减少了被红外线探测到的机会。

与此同时,舰上还装有一种“气幕降噪”管路,能够在舰体外形成一层由气泡构成的消声层,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并减少被对方潜艇和声自导鱼雷发现和攻击的机会。

为了提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生命力,舰艇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减轻战损和在战损情况下保持战斗力的措施。舰上的关键部门,包括作战情报中心和通信中心均位于水线以下,且被加固。舰体全部采用双层钢壳体,重要舱室都敷设了“凯芙拉”装甲;数据系统采用了分散布局形式,并有五条线路,这样一旦舰船中弹不致于使武器探测装置失控。

全舰装设了三防用的过滤通风系统,这在美国舰艇上是第一次。所有舱室都采取增压措施,重要系统均有抗冲击加固,能经受水下和空中爆炸的冲击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阿利·伯克”级在建造中较多地采用积木式结构,所以它的修理和改装相当方便。

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1.武器装备

对陆:美国海军的BGM-109A、B、C舰载”战斧”巡航导弹均可由“阿利·伯克”级的垂直发射装直发射。由MK-41系统垂直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分为对地攻击型和反舰型。其中对地型又分为核装药型和常规弹头型。核装药型射程为2500公里,命中误差为80米;常规弹头型射程为1300公里,命中误差仅为10米。

反舰:主要为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ⅡA型将取消该系统)该弹0.9马赫时射程130公里,主动雷达寻的。另有127mm全自动炮1座,射程27公里。

防空:由MK-41系统垂直发射的“标准Ⅱ”防空导弹。MK-41系统首尾各有1座,载弹量分别为29枚和61枚(ⅡA型为32枚和64枚)。该系统视作战任务决定“战斧”和“标准Ⅱ”和“阿斯洛克”的装弹量,但无疑以“标准Ⅱ”为主。该弹为指令加惯性制导,半主动雷达寻的,2马赫时射程73千米。

该舰还装有两座MK156管口径20毫米“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最大射速为 3000发/分,最大射程6000米,有效射程1500米,弹箱容量1000发。该系统雷达可在5000米范围内探测到有效发射面积为0.1平方米的目标,并可跟踪目标的飞行,自动进行火炮校正。系统的反应时间不大于3.7秒,一次集火射击为2~3秒,击毁目标概率很高。

另外,ⅡA型将增加用MK-41发射的改进型“海麻雀”近防导弹,该弹长3.7米,重282千克,射程30千米,机动过载50g,速度比原型提高1倍,可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在1个MK-41垂直发射系统的标准贮运发射箱中可装载4枚,这将使该级舰近程反导能力大为提高。

反潜:在Ⅰ型和Ⅱ型中没有直升机机库,没有驻舰直升机,仅有降落平台和油、弹补给设施,这不能不损害其反潜能力。在ⅡA型舰上将设双直升机库,使其可以携载2架SH-60B/F“海鹰”直升机,反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利用MK-41系统,该级舰还可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垂直发射后的“阿斯洛克”射程增加到20公里。

在自身防御方面,它采用2座MK-32-3型324mm鱼雷发射装置,它可发射带主、被动声自导系统,两组尾翼可控的MK46、MK50轻型鱼雷, MK46鱼雷速度 45节,航程9.5千米;MK50鱼雷速度60节,航程20千米。

2.电子设备

雷达:1部SPY-1D型相控阵雷达(相控阵E/F波段),ⅡA型为SPY-1D(V)型(带跟踪起始处理器),兼有对空搜索和火控任务。对海搜索为1部SPS-67(V)3型(G波段),作用距离370千米。SPG-62(I/J波段)火控雷达作用距离93公里,用于“标准Ⅱ”防空导弹末制导,而且可导引其它舰艇发射的“标准”舰对空导弹。导航设备为SPS-64(V)9型(I波段)雷达,战术空中导航雷达为URN-25型。

电子设备:作战数据系统为NTDS-5带4A、11、14号数据链,Ⅱ型和ⅡA型为TADI×B和战术数据交换或16号数据链。电子战为SLQ-32(V)2型,Ⅱ型和ⅡA型为SLQ-32(V)3型--此电子对抗系统具有对雷达辐射源的侦察能力,可同时干扰80部雷达正常工作,以对付带有雷达自导的反舰导弹。另外,该电子对抗系统不但能向本舰导弹系统提供目标实时数据指示,而且可自动给带箱是和红外诱饵的干扰火箭提供目标指示数据。三批舰均备有2座超速散射箔条发射器和1座“水精”鱼雷诱饵装置,鱼雷诱饵可减少敌方鱼雷的命中概率。

声呐:装有AN/SOR-19拖曳线列阵声纳和 AN/SOS-53C舰壳声纳,AN/SOR-19拖曳线列阵声纳是用于进行被劾探测预警的,其本身不发出声波,它的被动探测距离为130公里;AN/SOS-53C通过对回声、噪音的测定和水声通讯等方式,可同时探测、识别、跟踪多个目标,其主动探测距离约18.5千米;被动探测距离为55~65千米。这两种声纳可以配合使用。(ⅡA型取消了SQR-19声呐。)

“阿利·伯克”ⅡA型舰是美国海军在冷战结束后战略调整的产物。由于其战略重点从“两强全球对抗”变化为“地区冲突”,从“海上决战”变为“沿海对陆支援”,所以要求新舰应具备远距离续航、浅海反水雷、对陆打击和联合作战能力。为此,该级舰取消了“捕鲸叉”反舰导弹,增设了双直升机库,增加了导弹载量,并采用了诸如抗爆炸气浪冲击舱壁、先进的推进器装置、区域式配电系统、综合生存能力管理系统和光纤数据多路传输系统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1.“阿利·伯克”级是西方国家中最先进并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级导弹驱逐舰

(l)该舰不仅是世界上第一级装备“宙斯盾”武器系统的驱逐舰,在西方国家海军驱逐舰中首次采用了导弹垂直发射技术。

在“阿利·伯克”级装备的两组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中,首部装4个模块,尾部装8个模块,首部备弹29枚,尾部备弹61枚,总备弹量90枚。“标准”舰空弹、“战斧”巡航导弹和垂直发射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混合装载。“标准”导弹的备弹量足以对付2次空中饱和攻击。由于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发射率可达到1发/s,与常规发射架相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并且同样的空间至少可多贮存25%的导弹。

SDY-1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配合3部SPG-62目标照射雷达,再结合能全方位、高发射率的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使“阿利·伯克”级成为世界上第一级能够对付空中饱和攻击的驱逐舰。

(2)具备了远程的核攻击能力和常规攻击能力

“阿利·伯克”级装备了“战斧”巡航导弹使驱逐舰的使命已远远超出了护卫防御的范围,“战斧”导弹使“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具有强大的远程常现对陆攻击能力,也可以成为一种具有核攻击能力的舰种,它使驱逐舰的使命和使用价值获得了重大突破,其意义十分深远。

2.设计思想主次分明

(1)突出以编队的防空作战能力为主

美国海军从70年代初期以来就认识到迫切地需要解决将来反舰导弹的空中饱和攻击问题。为此,美海军开始以提高对付反舰导弹攻击为重点的“新威胁改进”计划,该计划是将舰上的全部雷达结合起来,使之能自动搜索、跟踪目标,并能自动进行威胁判断和开始攻击准备。这一计划虽然改进了对空作战能力,但是,由于使用一般雷达,因而在对空作战的反应时间上,低空目标的捕获能力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此外,对空弹的发射率还受到回转式发射架发射方式的限制;对空弹的制导还受舰上制导雷达数量的限制,每发射一枚导弹,自始至终需要一部制导雷达制导。这些固有的问题使一般雷达和发射架发射方式不可能解决对付空中饱和攻击问题。

“宙斯盾”系统和垂直发射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对付空中饱和攻击问题而研制的,并且经过装备“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得到了满意的证实。为了确保进入21世纪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能胜任为航母和其他大型机动编队担负防空护卫的主要任务。美国海军认为该级舰必须装备“宙斯盾”系统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在费用限额的前提下,美海军认为,该级舰其他方面的装备应服从于装备这两个系统,甚至作必要的牺牲,从而使“阿利·伯克”级的排水量不致过大,造价不致超标。

(2)牺牲区域反潜能力

美国海军的现役驱逐舰大都具有很强的区域反潜能力,均设有完善的舰载反潜直升机系统,机库可带 2架 LAMPS I或LAMPS II系统的直升机。装备以反潜为主要用途的舰载直升机可以说是世界上70年代以来各国驱逐舰的标准装备。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之一,“阿利·伯克”的I型、II型舰都没有装备直升机,只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加油设施,这是美海军在“阿利·伯克”级费用限额的前提下,保证舰的编队防空能力,牺牲舰艇区域反潜能力的不得己而为之的措施。不带直升机的配置使“阿利·伯克”级I型和II型舰只具有区域反潜探测能力,而没有区域反潜攻击能力,I、II型不带直升机始终是美国军内外多方面批评的重点,IIA型弥补了这一重大缺陷。

3.注重效费比,追求经济性

注重效费比,追求经济性是贯穿在DDG5I级研制中的又一个设计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控制舰的造价

1983年2月该级舰还处于初步设计时,当时的海军部长莱曼就规定了首制舰1983财政年度的限额造价为11亿美元,后续舰的造价限额为7亿美元,并提出该级舰的造价不超过“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的75%。为此,在这级舰的设计中除了保证对空作战能力的外,尽量压缩与限制其他方面的费用。

(2)尽量减少风险投资

“阿利·伯克”级的主系统 “宙斯盾”系统是经装备“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考验过了的,用“宙斯盾”系统装备”阿利·伯克”级只是作了一些简化,以减小体积、重量与费用,基本没风险。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选用也如此。

(3)尽力简化舰的一些设备

在基本不影响舰的主要作战功能的情况下,尽力简化舰的装备。以“宙斯盾”系统为例,与“提康德罗加”(CG47)级巡洋舰相比,“阿利·伯克”级把相控阵雷达的发射机由CG47级的2部减为1部,不影响发射能力,只是降低了冗余度。又如像“阿利·伯克”级这样大的以防空为主的舰,按美国的惯例,除了装三坐标雷达以外,还会配二坐标的远程对空警戒雷达,“阿利·伯克”级上都没有装这样的二坐标远程对空警戒雷达。

此外,还有“阿利·伯克”级只装备1座127毫米舰炮,而以前的“斯普鲁恩斯”级和“基德”级驱逐舰都装备2座127毫米舰炮,“阿利·伯克”级电站的发电机组由CG47级舰的4台减为3台。I型舰的电子战系统装的是SLQ-32(V)I,只具侦察不具备干扰能力。

这些简化措施无疑降低了舰的造价,但是不影响“宙斯盾”系统对空作战能力的发挥。

(4)牺牲续航力控制排水量

“阿利·伯克”级舰20 公里每小时速度航行时的续航力为4400海哩,比“斯普鲁恩斯”级和“基德”级的续航力小1000多海哩。“阿利·伯克”级续航力的减小,是由于燃油贮备量的减少引起的。如果要保持6000海哩的续航力,必然会造成舰的排水量的增大,随之舰的造价必然增长。为了控制舰的造价,只好控制排水量牺牲续航力。

4. 强调编队协同作战

强调编队协同作战也是美国驱逐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因此判断一级美国驱逐舰的作战能力的强弱不能孤立地看这级舰本身,还必须看它的编队。以“阿利·伯克”级I、II型舰的反潜作战能力为例,如果孤立地看I、II型舰,它们不具备区域反潜能力。但是,从I、II型舰参加的航母编队来看,情况就不同了。以单航母编队为例:2艘“提康德罗加”级、2艘“斯普鲁恩斯”级、2艘“佩里”级、2艘其他导弹巡洋舰和2艘“阿利·伯克”级中的I或II型舰组成的护卫兵力中,至少前6艘舰每艘带 2架直升机。 “阿利·伯克”级 I、II型舰都装有SQQ-89(V)6综合反潜作战系统和SQQ-28舰载直升机数据链,因此,DDGSI级I、II型舰仍可协同进行编队区域反潜。这也许是I、II型舰不装备直升机最终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舰载直升机是“鱼叉”反舰导弹超视距探测和目标指示的重要手段之一,“阿利·伯克”级I、II型舰“鱼叉”导弹的超视距探测和目标指示的主要手段之一正是依靠编队内的直升机。

------------------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面张弓、库页岛上赏雪;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0) (0)

回复本贴 转发本帖 返回本版 修改帖子 转发微博

烟圈飞



等级:0级 积分 :1400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返回顶部]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2楼 2006-04-03 07:50:04

5.重视可靠性、可维性和可用性

美国GE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从1975年“斯普鲁恩斯”级首舰服役使用以来已有力多年的历史。31艘“斯普鲁恩斯”级、4艘“基德”级、27艘“提康德罗加”级和“阿利·伯克”级先后均选用4台LM2500组成的联合使用的COGAG全燃动力,”阿利·伯克”级的动力装置从前三级舰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可靠性、可维性和可用性经验。4级舰选用这种标准的动力装置,也为美国海军的使用、训练、维修、后勤保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了改进这种全燃联合方式在巡航低工况时的使用经济性,增大“阿利·伯克”级的续航力,美国海军曾立项研究兰肯循环能量回收系统。该方案利用LM2500燃气轮机的高温排气生产饱和蒸汽,然后把炮和蒸汽送人轮流式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输出功率传递给轴系的传动装置,作为辅助功率传送给螺旋桨。据报道,兰肯循环能量回收方案可使“阿利·伯克”级最大输出功率下的油耗节省26%,巡航功率下的油耗降低29%,这就意味着巡航时的续航力可提高20%。美国国会军事委员会大力支持这一方案,要求从第9艘舰开始使用这种燃蒸复合动力装置。但是,美海军从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可维性和可用性考虑,最终否定了这一方案。

6.采用了新型船型

美海军从“斯普鲁恩斯”级到“基德”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采用的都是“斯普鲁恩斯”的同一船体,其线型是典型的美国驱逐舰船型。“阿利·伯克”级的船型设计改变了美国驱逐舰的传统线型,明显吸取了前苏联驱逐舰船型的优点,如:加大了舰的宽度;采用了丰满的水线面;水线以上明显外飘;首部采用V形剖面。这些船型特点改善了“阿利·伯克”级的耐波性。

“阿利·伯克”级的船型设计,在外观上最引人注目的感觉是船型显得肥胖,其水线处的长宽比从DD963级的9.6降为7.9。这种船型增加了舰内的容积,有利于舰的内部布置。

7加强了生命力的设计

现代化海战中,在高精度的制导武器的攻击下,尤其是在反舰导弹的攻击下,驱逐舰的生命力显得比较脆弱。马岛海战中,英国42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遭到“飞鱼”导弹的攻击而沉没,特别引起了各国海军对水面舰艇生命力的重视。美海军在“阿利·伯克”级的设计中,十分重视生命力的设计,采取了下列种种措施。

(1)注意舰的隐身性设计

①尽力减小舰的雷达截面积

降低了舰顶端至水线的高度、压低了上层建筑的高度,使舰的外形低;减小了上层建筑的总长度,消除上层建筑和水上部分舰体的雷达波强反射部位,上层建筑的侧壁都倾斜一定的角度;上层建筑和水上部分舰体使用了专用的雷达波吸波材料。

②注意降低舰的噪声辐射

采取了“斯普鲁恩斯”级、“基德”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降低机舱机械设备结构噪声和螺旋桨流体动力噪声的一系列成熟的技术措施。

③重视降低舰的红外辐射

对舰上的热部位采用屏蔽和绝缘材料;燃气轮机排气道均装有空气引射器,以降低排气温度;每个排气道顶部装有“勃里斯”(BLISS)装置,用以屏蔽热辐射。

(2)提高作战系统的生命力

①采用了总线结构分布处理式的作战系统

“阿利·伯克”级是美国海军中首次采用分布式作战系统的舰艇,采用这种方式的作战系统避免了一次命中丧失舰的全部作战效能的可能性。

②作战情报中心等重要舱室移至主船体内

“阿利·伯克”级的作战情报中心从美国传统的舰桥内移至主船体内,左右两舷设置过道,更增加了作战情报中心的安全性。通信中心也移至主船体内。与“提康德罗加”级相比,重要舱室设在主船体内的比例更大。

(3)提高三防能力

①设置了集中防护系统

“阿利·伯克”级级是美国海军首次采用集中防护系统的舰艇。全舰防护区按船长分布设为4个,机舱区列为局部防护区,全舰防护区内增压到2.0~2.5英寸水柱表压,外部空气通过三级滤器进入舱内,以消除外部空气的污染。

②上层建筑提高抗核爆的能力

上层建筑采用全钢结构,并且抗冲击波的承受压力为48kPa,它是美国海军标准值的2.3倍,比“提康德罗加”级的承受压力高一倍多。此外,“阿利·伯克”级抗核爆电磁脉冲的能力也比美海军制定的标准有大幅度的提高。

③提高了防弹片碎片的能力

“阿利·伯克”级不同“提康德罗加”和当前美海军的其他几型部分铝质上层建筑的舰艇,它采用的全钢质上层建筑提高了防弹片碎片的能力。

(4)要害部位设置“克夫拉”轻型装甲

“阿利·伯克”级的作战情报中心、通信舱、计算机舱、弹药库等要害舱室使用了“克夫拉”轻型复合装甲材料。

8.采用了数据多路系统新技术

“阿利·伯克”级是美海军首次应用数据多路系统作为舰上数据传输新方法的舰艇。数据多路系统是一个将所有主要控制操纵台连接在一起,并向它们提供舰上信息的通信总线,数据以很高的速度在数据多路系统总线上顺次传输的,每个控制操纵台利用这些信息提供状态报文、控制、报警等。数据多路系统是冗余系统,操纵台之间的通信分布在两条总线上进行,如果有一条总线失效,另一条总线就承担全部通信任务。数据多路系统降低了舰艇对战斗损伤的敏感性,并使“阿利·伯克”级电缆的重量大为减轻(约40 t),单独敷设的数英里长的电缆被5根每根沿舰的全长延伸的同轴电缆所代替,这使该舰与其分系统都能自由扩展或改变。

由于数据多路系统的冗余度和灵活易于扩展配置的优点,将对舰艇的高速数据传输、处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阿利·伯克”级是一级以编队防空为主,并具有很强的对岸对海攻击能力的驱逐舰,“战斧”巡航导弹的远程对岸攻击能力对驱逐舰有深远的意义。IIA型改进为设2个机库,携带2架“海鹰”直升机后,其编队区域反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加强。2002年以后可能成为世界上首批具有战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驱逐舰。“阿利·伯克”级将成为美国海军进入21世纪的主力驱逐舰,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费用限额的前提下,装备“宙斯盾”系统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是I型舰设计的主线,在确保具有对付21世纪初的反舰导弹炮和攻击能力的前提下,再协调I型舰的其他作战能力。设计中的这种主次分明的思想,以及追求经济性、强调编队的协同作战和舰艇生命力、重视可靠性、可维性和可用性的设计思想是非常正确的。II型舰改进了对空作战能力、电子战能力和超视距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能力。IIA型舰在II型舰的基础上重点改进是反潜能力,并采用光纤等新技术。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目前已发展为3型。第I型为前27艘,接下去的7艘为II型,第29艘开始为IIA型,

II型舰与I型舰的区别与改进如下:

II型舰装有SRS-1测向仪,这是一种舰载测向系统,可为超现距目标提供可靠的探测和跟踪;

II型舰装有联合战术情报分配系统(JTIDS),这是一种军种间的情报分配系统;

II型舰还装有TADIX-B型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用于舰艇间的警戒信息的交换;

II型舰还将装备改进的SLQ-32(V)3电子战系统,并使用“标准-2”IV型舰空导弹。

IIA改进型满载排水量增大至 9217吨,主要改进内容如下:

增加了2个直升机库和直升机安全回收与搬运系统,为此延伸了尾部,牺牲了SQR-19拖曳阵声呐,直升机将能携带“企鹅”和“地狱之火”反舰导弹。

从DDG83开始以垂直发射的“海麻雀”导弹取代2座六管20 毫米“密集阵”系统,这种新发展的“海麻雀”导弹具有一定的反导能力。

增设了“翠鸟”猎雷声呐。

使用光纤技术,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

重新布置了SPY-1D相控阵雷达的阵面,并在该雷达系统中增加了初始跟踪处理器。

装了WLD-1遥控猎雷系统。

舰桥增加了光电潜望镜。

附录:“阿利·伯克”其人资料

阿利·艾伯特·伯克(Arleigh Albert Burke),1901年出生在科罗拉多州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伯克从海军军官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美国海军多艘舰艇和后勤部门任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驱逐舰指挥官。在战火纷飞太平洋战场,伯克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第23驱逐舰分遣队在短短的4个多月内取得了取得了击沉击伤日舰10余艘,击落日机30余架的辉煌战果。他也因比别人更快的反应能力被人们称为“31节伯克”。 二战结束后,伯克先后在大西洋舰队和海军部担任要职,1955年升任海军作战部部长直到1961年退休。在担任海军部长期间,他积极推动美国海军在导弹和核动力领域的发展。伯克还是美国担任海军作战部部长时间最长的人。1996年1月1日,伯克将军在马里兰州的比斯塔去世,享年94岁。







研制国家:美国

名称型号:“基德”级(Kidd class)

研制单位:美国利顿/英格斯造船厂

造价:平均平均造价2500万美元

现状:1998至1999年间从美国海军中陆续提前退役封存,2003年又启封整修,新买主是中国台湾

一、概述:

1.研发背景

“斯普鲁恩斯”级的原始设计中,本身就存在着反潜型与防空型,但当时美国海军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性能更佳的“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上,此种“斯普鲁恩斯”级防空型号并未被本国海军相中。不过伊朗在1974年向美国订购的四艘军舰,便采用了这种防空版“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设计,因此有时候也被称作“阿亚图拉”级。当时伊朗亲美的巴勒维王朝在美国影响力相当大,是唯一获得美国出口F-14“雄猫”战斗机的国家。这种战舰原先的设计意图是在波斯湾的军事行动中使用,所以,它有非常出色的空调系统。

2.研发历程

就在1979年这四艘驱逐舰完工之际,巴列维王朝突然遭到推翻,新政权执行激进的反美政策,与美国的外交关系迅速交恶,拒绝接收这四艘导弹驱逐舰,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不愿意对伊朗新政权出售武器,美国对伊朗的所有军售案全部告吹,当时一起泡汤的还包括Bell公司与伊朗进行的一系列攻击、通用直升机交易。这批导弹驱逐舰只能由美国海军收购,它们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加入美国海军舰队,

首舰以一位在珍珠港事件中阵亡于“亚历桑那”号战列舰(USS Arizona BB-39)上的战队长艾萨克·基德少将命名,二号舰“考拉汗”号(USS Callaghan DDG-994)与三号舰“斯考特”号(USS Scott DDG-995)则是为了纪念在1943年底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阵亡的两位美国海军少将。由于该级舰为斯普鲁恩斯级的准姊妹舰,虽然为DDG,但生产序号就依照“斯普鲁恩斯”级的建造顺序,接在第三十艘“斯普鲁恩斯“级的“佛莱彻”号(USS Fletcher DD-992)后面。这就是为何最后一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编号为DD-997的缘故。



二、性能指标: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6950吨,满载9574吨,全长171.7米、宽16.8、高9.1米,吃水7米,航速33节,以20节速度航行时,续航力可达6000海里,人员编制为军官24人、士兵322人。

三、结构特点

“基德”级驱逐舰具有“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某些外形特征,同时还混合了“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作战系统。作为一种多用途战舰,“基德”级驱逐舰可以同时应付来自空中、海面和水下的攻击。

“基德”级的舰体与动力系统基本设计与斯普鲁恩斯级舰相同,其动力系统的设计都是为了应付常规战争,而不仅仅是反潜战斗,但“基德”级在舰体侧舷与若干重要部位增加“凯夫拉”或铝质装甲,因此排水量比斯普鲁恩斯级舰大。基德级与斯普鲁恩斯级舰最主要的区别在作战装备,舍弃了斯普鲁恩斯级舰以反潜为主的战系与武装配置,代之以类似“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战斗系统与防空武装,最主要的武器为两具MK-26双臂防空导弹发射器。由于以防空为主要任务,“基德”级便未装备“斯普鲁恩斯”级舰的SQR-19拖曳数组声纳以及MK-112 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船楼前方的MK-26弹舱容量较舰尾的MK-26小,因为原先预定在舰首安装MK-71型203毫米舰炮,但后来遭到取消,仍沿用美国海军制式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舰尾的MK-26可装填16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使该级舰仍然具备相当的中长程反潜能力。

由于身为一种外销型舰艇,最初“基德”级的装备较为简陋,武器包括舰首一门MK-45舰炮、两组MK-26双臂导弹发射器、两具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器以及两架反潜直升机,主要侦测装备则为一具SPS-48C 3D对空搜索雷达以及两具用于导引标准防空导弹的SPG-51D照明雷达,舰上的作战系统则为美国海军最早的计算机化战斗系统──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avy Tactic Data System,NTDS)。



四、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1.武器装备

“基德”级驱逐舰主要配备了2座MK45单管127毫米舰炮,2座“密集阵”近程防空系统;2座双臂MK10导弹发射架,可发射“标准”“小猎犬”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2座MK-36 干扰弹发射器;2座鱼雷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32鱼雷;此外还配有2架“海鹰”直升机

2.电子设备

“基德”级的电子设备最先包括:一部AN/SPS-48C3D对空搜索雷达、1部AN/SPS-55平面搜索雷达、1部AN/SPQ-9A平面追踪火控雷达、2部AN/SPG-51D照明雷达,和1套AN/SLQ-32(V)2/3/5电子战系统,以及一套NTDS海军战术数据系统,舰首有一部AN/SQS-53A/D声纳。

五、发展演变

在1980年代初期进入美国海军之际,“基德”级便加装两组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以及两具MK-15密集阵系统,以进一步充实自身的武器装备。

在1987年至1990年,美国海军为“基德”级进行新威胁反应提升(New Treat Upgrade,NTU)改良计划:在侦测装备方面,以SPS-48E 3D对空搜索雷达取代SPS-48C,并加装一具SPS-49 2D长程对空搜索雷达以及一具可导引MK-45舰炮或“标准”防空导弹的SPG-60照明雷达(隶属于MK-86舰炮火控系统);也因此,“基德”级可用于导引“标准”防空导弹的照射频道增至三座。同时配备SPS-48E与SPS-49不仅可以在性能上截长补短(SPS-49使用距离较长,但SPS-48E精确度较高且能直接提供目标高度数据)并且互为备援,在接战时也有相辅相成以及增加目标更新速率的作用;例如在发现威胁时,SPS-48E可专注于扫瞄特定空域,而SPS-49则继续进行所有方为的全面警戒,因此,整个系统的效能虽比不上拥有相位数组雷达的宙斯盾舰艇,但比其它只有一座旋转对空雷达的舰艇好得多。

在作战系统方面,“基德”级将NTDS升级为ACDS(又称“重建型海军战术数据系统” Restructured NTDS,RNTDS),此为一种半分布式战斗系统。ACDS系统核心为一套“指挥决策”系统(Command & Decision System,C&D),整合一套MK-14 Mod5武器指挥系统(Weapon Direction System,WDS,包括两具UYK-44中型计算机)、一套MK-86舰炮火控系统(包括一具UYK-7主计算机与一具SPG-60照明雷达)、一套MK-74导弹火控系统(包含一具UYK-7计算机、两具SPG-51D照明雷达以及位于SPG-51D雷达天线旋转基座上的MK-73导弹指挥仪)、一套MK-116反潜火控系统(包括一具UYK-7主计算机)以及一套SYS-2整合数据系统(IADT,拥有两具UYK-44中型计算机)等,此外还有一部用于SPS-48E雷达的UYK-20中型计算机、一部用于SYR-1导弹下链传输系统的UYK-44中型计算机。ACDS共配备六座OJ-194显控台与3部武器控制显控台(Weapon Control Console,WCC),OJ-194中MK-14 WDS用了三具,SYS-2用两部,SPS-48E则占用一部;至于三具WCC中的两具用于MK-86火控系统,另一具用于MK-74导弹火控系统。

“基德”级的C&D指挥决策系统拥有两部UYK-43主计算机,其中一部使用以美国军规ADA程序语言为UYK-43计算机新撰写的NTDS Model5.0版软件,能与Link-4A、Link-11、Link-14等数据链相容;另一部则作为独立的指挥决策处理器,能建立或修改战术原则。C&D系统中还包括一具OJ-601/UYQ-21彩色显控台以及数台配备17或23吋显示器的自动态势显示面板(ASTABS),此外原本预计在1997、1998年度加装与宙斯盾系统相同的PT-525/UYQ-21 42吋大型显示器,目前还不确定在其退役役前是否已经完成安装。

基德级服役之初的WDS为MK-13型,在NTU改良时升级为MK-14。WDS是C&D战情室与各武器火控系统之间的中继,根据侦测系统的目标自动追踪档案、舰上武器系统的能力以及周遭环境等决定是否进行接战,并指定接战顺序以及使用的武器,接着便指挥各武器控制系统进行接战,一次可同时追踪256个目标;此外,还能监控发射后仍在飞行的防空导弹或进行射后评估。当某个火控频道的接战任务完成后,便在WDS的指挥下接战另一个目标,而非由战情中心直接管制。WDS的操作乃透过三具OJ-197/UYA-4显控台,其中两具用于两部UYK-44计算机,一部用于MK-72数据转换系统。至于SYS-2则负责将舰上SPS-48E、SPS-49、SPS-55等不同性质的雷达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单一的目标侦测档案,能大幅提升本级舰的环境意识,消除了侦测死角。电战系统方面,除了“斯考特”号(USS Scott DDG-995)使用功能完整的SLQ-32(V)3之外,其余三舰一开始都使用不具备主动电子反制能力的SLQ-32(V)2;但后来这三艘都将SLQ-32(V)2升级为具有主动电子反制能力的(V)5型。

平心而论,升级后的“基德”级驱逐舰配备有先进的防空雷达系统,因而具有控制广泛海域制空权的能力。“在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服役之前,“基德”级堪称美国舰队中战力最强(尤其是防空方面)、最全面的驱逐舰。据称,如果需要的话,“宙斯盾”也可以控制“基德”级驱逐舰的导弹系统。



七、作战使用

“基德”级一度是美国海军战力最强大均衡的驱逐舰,服役期间曾陆续充实装备并提升性能。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一代“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大量进入美国海军服役,没有宙斯盾系统的“基德”级随后在1998至1999年陆续提前除役封存。一般舰船在此后就意味着命运的终结,但“基德”级却是接二连三的交好运,最终竟然“枯木开花”、再次启封。

在1998年10月,希腊与美国展开交涉,试图以“租购”方式取得四艘“基德”级,但最终由于美国不肯出售标准SM-2防空导弹而告吹;随后美国又向澳大利亚推销基德级,但澳大利亚海军正将力量集中在本国新一代SEA-4000防空舰艇计划上,对“基德”级一点也不感冒。

台湾原先一直想租借退役封存的“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舰能力日益飚升,台湾海军舰艇应对空中威胁的能力越来越成问题,偏偏“斯普鲁恩斯”原型级无法使用“标准”防空导弹,如果进行改装,成本、风险都相当大,加之美国一直在此问题上不肯松口,因此台湾转而采购使用相同舰体但具备“标准”防空导弹系统的“基德”级。2001年美国对台军售清单上,“基德”级赫然出现在列,并获得美国批准,“基德”级的采购案被台湾海军称为“光华七号”,使原本已经退役的它在台湾声名大噪。

但是对于台湾海军而言,美国并未同意出售台湾这波军购的首要目标──“阿利·伯克”级,较老旧且战力相对较低的“基德”级似乎只是用来折冲的替代品;而且“基德”级与阿利·伯克级皆为为远洋舰艇,势将冲击台湾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上述原因,加上台湾政坛意识型态对立日趋强烈,故是否要购入“基德”级,曾引发台湾内部不小的争议。

经过种种波折,包括中间台湾当局为了减轻在野党的批评,不得不以减少相关导弹采购数量等手段压低交易总价,“基德”级的预算总算在2003年5月30日通过,在2004年年度预算中执行,随后海军也与美国签署了军售发价书,此案终于“大功告成”。军购内容包括四艘基德级、248枚标准SM-2MR Block 3A防空导弹、32枚鱼叉-II反舰导弹以及所有训练、维修、备用零组件等,总值约244亿新台币,老旧舰艇卖到这个天价,阿扁政府的“凯子军购”确实是名副其实了。

2003年中旬,美国VSE公司击败诺斯罗普·格鲁曼集团,获得了四艘“基德”级驱逐舰启封、整修、改良并训练台湾海军接舰人员的合同,总值达810万美元。合约中四艘“基德”级都将在美国东岸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造船厂进行启封与改良工程。2003年8月,第一艘“基德”级从原封存地点费城拖至查尔斯顿船厂,并在同月25日展开船体检查,其余三艘也在2003至2004年年底拖至该厂;至于舰上系统的NTU改良工程则在2003年7月便已展开,包括加装Link-16三军通用数据链,以及将舰首SQS-53A声纳升级为SQS-53D。不过该舰的电子装备是20世纪80年代水平,不仅略嫌老旧过时,维修起来也颇教人头疼,台湾未来可能考虑以功能强大且易于维护升级的民间组件来取代。在2003年9月,台湾先遣支队人员抵达查尔斯顿造船厂开始接收基德级的相关工作。在2005年1月26日,竟发生一名“基德”级接舰官兵在舱房内上吊自杀,因而抖出有台军高级军官管教不当、过度指派工作给属下,导致全舰人员压力过大、士气低迷的丑闻。

2005年台湾立法院第六会期通过今后海军舰艇需以台湾的人名或地名命名,因此台湾海军在2005年10月25日宣布变更“基德”级的命名,改为海军重要军港,首舰取“基德”级首字谐音而更名为基隆号(1801),后续三舰依序为“苏澳”(1802)、“左营”(1803)与“马公”(1805)。有趣的是,“马公”号跳过1804显然是因为其中有4(其实台湾海军传统上避讳的号码是其中有4或总和中有4者,这样说来,加起来为14的1805也理当跳过才是)。在2005年8月,“基隆”号(DDG-1801)与“苏澳”号(DDG-1802)已经完成启封作业与训练阶段,开始进行各项战备训练,舰上各武器系统进行了实弹射击或模拟射击。历经一年八个月紧锣密鼓的启封工程并接受美海军的训练及签证后,台湾海军的接舰人员在一年8个月内通过美方的测评与检验。

台湾海军购买的头两艘“基德”级──“基隆”号与“苏澳”号于2005年10月29日上午在查尔斯顿造船厂举行交舰典礼,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代表美方出席典礼的国防部亚太处长艾伦准将(John Allen),借机发表了一篇政策性演说,他对着台湾海军官兵重申美国不支持“台独”、反对改变台海现状的政策,并警告“改变现状可能会为两岸人民,整个区域及美国带来灾难”,演说的调子与现场“喜气洋洋”的气氛极不搭调,令台湾出席者感到错愕与意外。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向维护台湾安全的第一线官兵述说“台独”与“改变现状”为害之大,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这种事情着实是第一次。

“基隆”号与“苏澳”号在2005年11月中旬自美启航,在抵达关岛前,悬挂的是美国国旗,台湾官兵也只穿工作服。12月抵达台湾,将于2006年一月于苏澳军港举行成军典礼。后两艘“左营”号(DDG-1803)与“马公”号(DDG-1805)则分别于2005年1月与4月展开启封训练,2006年中旬进行作战测试评估,预计于2007年成军。

单就战斗力而言,作为台湾海军最大、最新(比二战时的“阳”字号驱逐舰新了几十年)的驱逐舰,“基德”级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台湾舰队的防空战力与指挥能力,然而目前反对派仍有两点强烈质疑:第一是认为“基德”级对台湾海军的成本效益不大,技术上较现有台湾“二代舰”并无明显优势,而军方的宣传更有过份夸大“基德”级防空与指挥管制能力(例如可用于拦截巡航导弹)之嫌;其二则认为“基德”级将大幅加剧台湾海军的后勤负担,对现有港口、船坞设施也造成严峻考验(国内目前只有中船船坞能停放基德级)。而且,毕竟岁月不饶人,即便台湾的“基德”级经过延寿与改良工程,舰体寿命从最初预定的30年增至35年,移交台湾海军后还有9年使用期,花这么多钱、费这么大力气,买来的竟是只剩9年的蹩脚货,台湾海军能用多久仍是问题。不过,从台湾能把美国二次大战期间匆促成批量生产的“阳”字号、“中”字号舰艇用到五、六十年高龄的先例来看,以上寿命数字对于克勤克俭的台湾海军而言,自然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台湾当局想在短期内立即提升台湾海军防空战力,除了当冤大头买“基德”级之外,也确实没有办法:无论是向美国购买“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还是自己研发新一代中型防空舰艇,都不是能够成为现实的事: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目前的建造序列排的满满的,而且即将在2010年交付最后一艘后完全停产,美国海军将建造新一代DDX导弹驱逐舰,届时台湾恐怕很难让人家重开生产线;至于自己建造就更不可能了,台湾造船业的“自力更生”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能把几艘导弹艇造好就已经让台湾海军喜烧高香了。







研制国家:美国

名称型号:“基林”级(Gearing Class)

研制单位:伯利恒钢铁公司、托德造船厂等

现状:全部退役

一、概述:

“基林”级是“艾伦·萨姆纳”级导弹驱逐舰的翻版,也算是“佛莱彻”级的远亲,是在“艾伦·萨姆纳”级原型舰身基础上加长了14呎以容纳更多燃料的放大型。该级从1945年到1949年共有105艘建成,其中80艘赶在二战结束前完工,但想在太平洋战场上一显身手已为时过晚。另外,还有50余艘的计划被取消。

二、性能指标

满载排水量:3480吨;主尺度:全长119.02米,全宽12.50米,吃水3.81米;舰员:367人;动力装置为四座燃重油锅炉和两部GE汽旋透宾主机,双轴推进方式,总功率60000匹轴马力,最高航速34节,巡航速度 15节,以15节速度航行时续航力为5800海里。



三、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主炮:Mk.32双联5吋高平两用炮3座;

鱼雷:五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后全部拆除);

防空兵器:四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11座;

反潜兵器:不详。

四、发展演变

二战结束后,有很大一部“基林”级重新定级为DDE、DDK、DDR和EDD,著名的“基阿特”号改为DDG,成为美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其导弹发射装置安放在原先舰尾的127毫米舰炮位置上,60年代82艘“基林”级经过FRAM I 改装,15艘进行FRAM II改装,直到80年代初才退役。另有很大一部分转入韩国、土耳其等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海军,中国台湾也接收的十四艘此级舰,分别为907“富阳”号、911“当阳”号、912“建阳”号、915“汉阳”号、920“来阳”号、921“辽阳”号、923“沈阳”号、924“开阳”号、925“德阳”号、926“绥阳”号、927“云阳”号、928“正阳”号、929“邵阳”号、930“涝阳”号。在这14艘驱逐舰中,除“富阳”及“当阳”两艘是FRAM II舰外,其余十二艘皆为FRAM I 舰,各舰在舰尾皆拥有可停放500MD反潜直升机的小型机库与飞行甲板。

移交时之原始武器装备为两座双联装127毫米38倍舰炮,舰首舰尾炮塔各一, 共计四门。舰舯装“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箱一座,三联装Mk32型鱼雷发射管两座等;但“富阳”及“当阳”两艘FRAM II舰的舰艏则装有两座127毫米双联装炮塔,舰舯并未装备“阿斯洛克”导弹发射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台湾海军的“二代舰”“康定”级、“成功”级逐渐入役,“基林”级在台湾海军中的数量越来越少,2005年时仅剩一艘923号“沈阳”舰残存,但当“基德”级被台湾当局用天价从美国买回后,“沈阳”号也即将退役,未来它将改装成军舰博物馆,包括“基隆”、“高雄”、“马祖”等县市都已在积极争取。由于沈阳舰是台湾海军最后一艘“阳”字号驱逐舰,“沈阳”舰的退役象征台湾海军向长达三十年的“二战世代”正式告别。











“ 朝雾”级导弹驱逐舰

朝雾”级是世界一流的驱逐舰,共建有8艘(舷号从151至158)首制舰”朝雾“号于1985年2月13日开工建造,1986年9月19日下水,1988年3月17日开始服役。该舰主要用于编队反潜,也可执行对空对海作战任务。

是本海上自卫队在90年代中期又发展出改进的”朝雾“级驱逐舰2艘,舷号为DD159DD160,分别于1996年3月和1997年3月开始服役。

主尺度:舰长137米,舰宽14。6米,舰体高8。8米,吃水4。5米

排水量:3500吨,(标准)/4200吨(满载)(后四艘为3550/4200)

航速:30节

船型:长船首楼型

舰员编制:220名

动力装置:全燃联合动力方式(OGAG),4座”斯贝“SM1A燃气轮机,功率54000马力,双轴,2个变距桨

舰炮:1座”奥托-梅腊拉”76毫米舰炮,2座“密集阵”近防炮

舰空导弹:1座八联装“海麻雀”MK29型舰空导弹装置,备弹20枚

反舰导弹:2座四联装“鱼叉”发身装置

反潜导弹: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MK112发身装置

鱼雷:2座三联装324毫米68型鱼雷发身管,发身MK46MOD5型/MK50型鱼雷

雷达:1部OPS----14C对空警戒雷达(前四艘)/OPS--24三座标雷达(后四艘)

1部OPS--28C对海警戒雷达,1部2--22型火炮火控雷达,1部2---12E型“海麻雀”导弹火控雷达(前四艘)/2---12G型“海麻雀”导弹火控雷达,(后四艘)1部ORN-6“塔康”空中战术导航雷达

声纳:1部OPS--4A(ll)舰首主动搜索/攻击低频声纳,1部OQR---1甚低频被动拖曳阵声纳

电子战系统:NOLR-6C或NOLR--8电子侦察设备,OLT--3干扰机

火控系统:GCS-2--22型火炮火控系统,MFCS--2---12F“海麻雀”导弹火控系统,(前四艘)/OYQ---6型作战指挥系统,设有11号数据链,SQQ---28直升机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系统

舰载直升机:1架“海鹰”SH60J型反潜直升机







初雪级驱逐舰

日本于 70 年代末建造的一级多用途驱逐舰 , 首舰 1979 年 3 月建造 ,1982 年服役 , 同级舰 12 艘。

性能特点:

①武器装备自动化水平较高,舰炮、反潜导弹可自动或机械装填。

②综合作战能力较强。反潜、防空、反舰武器较均衡,并实现了导弹化。

③抗干扰能力较强。电子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国内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基本数据:

标准 / 满载排水量 2950 ~ 3050/3700 ~ 3800吨

长×宽×吃水 130 × 13.6 × 4.2米

航速 30 节

人员编制 195 ~200人

直升机 1 架 SH-60J 直升机。

动力装置 2 台 TM-3B 燃气轮机 ,36.8 兆瓦 2 台 RM-1C 燃气轮机 ,7.4 兆瓦 , 双轴

导弹 2座四联装 " 鱼叉 "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MK-29 型 " 海麻雀 "舰空导弹发射装置 ; 八联装 " 阿斯洛克 "MK-112 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 携带 MK-46-5 型反潜鱼雷

火炮 2 座 76 毫米火炮 ;2 座 MK-15 型 " 密集阵 "

鱼雷 2 座 68 型三联装 324 毫米鱼雷发射管

雷达 OPS-14B 对空搜索雷达 ;OPS-18 对海搜索雷达 ;FCS-2-21A型火控雷达 ;URN-25 型 " 塔康 " 战术导航系统

声纳 舰壳声纳 ;OQR-1 型战术拖曳阵声纳系统

电子战 2 座箔条发射装置 ;OLT-3 干扰机

指挥控制 OYQ-5 作战数据自动处理系统 ,14 号数据链 (只接收)

识别特征:

①采用单桅结构,四脚网架式桅杆较高,顶置弧面形雷达天线,艏楼顶部有金属塔形基座,上置球形雷达天线。

②机库顶端球形雷达天线十分醒目,其后直升机平台底座较高。

③前甲板由前向后依次为 76 毫米单管舰炮、八联装阿斯洛克箱式发射器。烟囱一座,两侧各有 1 座 4 联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倾斜配置。

④舷号 DD-122 ~ 133 。

同型舰:“初雪”,“白雪”,“峰雪”,“泽雪”,“滨雪”,“矶雪”,“春雪”,“山雪”,“松雪”,“濑户雪”,“朝雪”,“岛雪”











村雨级驱逐舰

首舰 1993.8 开工 ,1994.8 下水 ,1996 年 3 月服役 , 同级舰 9 艘、现役 2 艘。

“村雨”级驱逐舰是日本最新一级多用途驱逐舰,是继“初雪”级和“朝雾”级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第三代反潜型驱逐舰,它与防空型驱逐舰“金刚”级的出现,将使日本的4个“八八舰队”转变为“十九”舰队。其综合作战能力又有新的提高。

该级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型采用隐身设计和垂直发射系统的驱逐舰,并在武器和电子装备方面使用了多种国产设备,是一级反潜为主,综合作战能力很强的导弹驱逐舰。首舰“村雨”号(DD101)于1996年3月服役,目前的建造计划达到了9艘。第二艘“春雨”(DD102)、第三艘“骤雨”(DD103)、第四艘“雾雨”(DD104)均已下水服役。第五艘和第六艘也已经建成下水服役,最新是2000年服役的六号舰“五月雨”号。

性能特点:

①隐身性能较好。上层建筑与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类似,均内倾,四周转角采用圆弧形,雷达反射面积明显小于传统舰艇。

②自动化水平高。实现了无人机舱,全封闭自动化操纵和搬运作业机械化。

③武器配备齐全,综合作战能力强。配备了防空反潜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装载了日本自产反舰导弹和鱼雷。

基本数据:

标准 / 满载排水量 4400/5100 吨

长×宽×吃水 151 × 17.4 × 5.2米

航速 30节

动力装置 SM-1C 燃气轮机 ,31 兆瓦 ;2 台 LM- 2500 燃气轮机 , 32.08 兆瓦 , 双轴

人员编制 166 人

直升机 1 架 SH-60J 直升机

导弹 8枚 SSM-1B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MK-48" 海麻雀 "16 单元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MK-41" 阿斯洛克 "16 单元反潜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 备弹 29 枚

火炮 1 门 " 奥托·梅莱拉 "76 毫米火炮2 座 " 密集阵 " 近防武器系统

鱼雷 2 座 68 型三联装鱼雷发射管 , 用于发射 89 型线导鱼雷。

雷达 OPS-24 对空搜索三坐标雷达 ;OPS-28D 对海搜索雷达 ;2 部 2-31 型火控雷达 ;1 部 OPS-20 导航雷达

声纳 OQS-5 舰壳声纳 , 主动搜索与攻击 , 低频 ;OQR-1 拖曳阵声纳 , 被动搜索 , 甚低频

电子战 4 座 MK-36 SEBOC 箔条弹发射装置 ;SLQ-25 拖曳鱼雷诱饵 ; NOLQ-2 电子侦察和干扰设备

指挥控制 OYQ-7 数据系统 , 携有 11 号数据链SQQ-28 直升机数据链

识别特征:

该舰外观与金刚级类似,平板甲板,上层建筑内倾,主要区别是:

①前甲板主炮为意大利 76 毫米舰炮 , 炮塔浑圆。

②四脚式网架桅杆塔,底部有平板状三坐标天线。

③机库顶部平坦 , 设一座密集阵系统 , 金刚级机库后方呈阶梯状 , 密集阵系统安装位置较低 , 前甲板该系统安装位置同金刚级。

④舷号 DD-101 ~ 107 。





旗风级导弹驱逐舰

日本于 80 年代初建造的防空型驱逐舰 , 首舰 1983 年开工 ,1984 年 11 月下水 , 1986 年 3 月服役 , 同级舰 2 艘 , 主要用于编队防空作战。

性能特点:

①有较强的对空警戒和对空作战能力。配备了两部对空雷达,组成由密集阵、127 毫米舰炮和标准导弹组成的三层防空火力。

②有一定的反舰、反潜能力。配备有反潜直升机、导弹、鱼雷、反舰导弹等。

③加速性能好,减震降噪措施合理。

标准排水量:4600吨 满载排水量:5500吨。

舰长: 150米; 舰宽:16。4米;

吃水:4。8米.

主机:采用COGAG方式使用全燃动力,2台罗-罗公司的“奥林普斯”TM3B燃气轮机,持续功率36。8MW(49400马力)2台罗-罗公司的“斯贝”SM1A燃气轮机,持续功率19。9MW(26650马力)。2个卡麦瓦变距桨,双轴。

航速: 30节

编制: 260人(军官23人)。

导弹: 反舰导弹:2座4联装“鱼叉”反舰导弹。

反潜导弹:1座八联装MK112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舰空导弹:1座单臂MK-134导弹发射装置,备“标准”SM-1R导弹40枚。

舰炮:2座MK42型127毫米/54自动火炮,仰角85°,射速20-40发/分,对海射程24千米,对空射程14千米,弹重32千克。2座“密集阵”20毫米火炮。

鱼雷: 2座三联68型反潜鱼雷发射管,发射MK46-5反潜鱼雷。

对抗措施: 4座MK36型干扰火箭发射装置。三菱机电公司的NOLQ-1/3侦察/干扰设备,富士通公司的OLR-9B侦察/干扰设备。

作战数据系统:OYQ-4,11和14号数据链,卫星通信系统。

火控: 2-21C型用于127毫米火炮火控系统,通用电气公司的MK74-13“标准”导弹火控系统。

雷达:

对空搜索:休斯公司的SPS-52C三坐标雷达,E/F波段,搜索距离439千米。三菱机电公司的OPS-11C对空搜索雷达。

对海搜索: 日电公司的OSP28雷达,G/H波段。

火控:2部雷声公司的SPG51C雷达,G/I波段。三菱机电公司的2-21雷达,I/J波段。2-12型雷达,I波段。

“塔康”: 日电公司的ORN-6战术导航系统。

声纳: 日电公司的OQS4球首声纳,主动搜索与攻击,中频。

直升机: 1个直升机平台用于起降架SH60J“海鹰”或三菱HSS-2B“海王”直升机







太刀风级驱逐舰

日本于 70 年代初建造的防空型驱逐舰 , 同级舰 3 艘 , 分别于 1976 、 1979 、 1983 年服役。

性能特点:

①防空、反潜能力较强。建成时新配备了标准舰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后加装密集阵系统。

②反舰能力较强。主要武器是 2 座 127mm 舰炮和鱼叉反舰导弹,射程序列和火力密度较合理。

基本数据:

标准排水量 3850 ~ 3950吨

长×宽×吃水 143 × 14.3 × 4.7米

航速 32节

人员编制 250 ~ 255 人

动力装置 2 台锅炉 ,2 台蒸气轮机 ,51.5 兆瓦 , 双轴

导弹 八联装 " 鱼叉 "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MK-13-3 或 4 型 " 标 准 "SM-1MR 发射装置 ; 八联装 " 阿斯洛克 "MK-112 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 携带 MK-46-5 型反潜鱼雷,DD-170舰有重新装填能力

火炮 2 门 MK-42 型 127mm 自动火炮 ;2 座 " 密集阵 "

鱼雷 2 座 68 型三联装 324mm 鱼雷发射管 , 用于发射 MK-46-5 型反潜鱼雷。

火控系统 2 部 MK-74-13 导弹指挥仪 ;MK-114 反潜火控系统 ; 火炮火控系统。

雷达 OPS-11 对空搜索雷达 ;SPS-53B 或 52C 三坐标雷达 ;OPS-16 对海搜索雷达 ;OPS-28 雷达 ;2 部雷声 SPG-51 火控雷达 ;2 部 FCS 型火控雷达 ;MK-10 型敌我识别雷达

声纳 舰壳声纳 , 低频

电子战 4 座箔条弹发射装置 ; 拖曳鱼雷诱饵 ; 侦察设备 ;OL 干扰机

指挥控制 OY 控制 1B 、 2B 、 4-2B 作战数据自动处理系统 ,11 号和 14号数据链 ; 卫星通信系统

识别特征:

①艏楼方方正正,与后部建筑间距较远,显得相对孤立。从主桅向后,依次排列 4 座塔形结构,分别为主烟桅、塔形烟桅和塔状基座上的雷达天线, 塔形烟桅顶置平板雷达天线,十分明显。

②前甲板为 127mm 舰炮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箱, 后甲板为舰空导弹发射架和 127mm 舰炮。

③舷号为 DD-168 ~ 170





白根级驱逐舰

日本于 70 年代末建造的直升机驱逐舰 , 主要用于加强反潜作战能力。同级舰 2 艘 , 分别于 1980 年和 1981 年服役。

性能特点:

①排水量大。是日本 80 年代建造的吨位最大的舰只。

②反潜能力强。搭载 3 架反潜直升机, 是世界上搭载数量最多的一级驱逐舰,舰、机载搜潜设备数量多,攻潜武器配备合理。

③航空辅助设施先进,可保证较复杂海情时直升机着舰。

基本数据:

标准排水量 5200吨

长×宽×吃水 159 × 17.5 × 5.3米

航速 32节

人员编制 350 人~ 360 人

直升机 3 架 SH-60J 直升机

动力装置 2 台锅炉 ,2 台汽轮机 ,51.5 兆瓦 , 双轴

导弹 八联装 " 海麻雀 "MK-29 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 备弹 24 枚 ;八联装 " 阿斯洛克 "MK-112 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 配备 MK-46-5 型反潜鱼雷

火炮 2 门 MK-42 型 127 毫米自动火炮 ;2 座 " 密集阵 "

鱼雷 2 座 68 型三联装 324 毫米鱼雷发射管 , 用于发射 MK-46-5 型反潜鱼雷

火控系统 MK-114" 阿斯洛克 " 反潜导弹火控系统 72-1A 型火炮火控系统

雷达 OPS-12 对空搜索三坐标雷达 ;OPS-28 对海搜索雷达 ;OFS-2D 导航雷达 ; WM-25 火控雷达 ,2 部 72-1A 型火控雷达 ;ORN-6 型 " 塔康 " 战术导航系统

声纳 变深声纳 , 主 / 被动搜索 , 中频 ; 球首声纳 , 低频 ; 拖曳阵声纳 , 被动 , 甚低频

电子战 4 座箔条诱饵发射装置 ; 侦察 / 干扰设备 ;OLR-98 侦察设备 ; 气幕降噪系统

指挥控制 OYQ-3 型作战数据自动处理系统 , 携有 11 和 14 号数据链 ;卫星通信系统

识别特征:

①前甲板前后梯次配置两座 127 毫米单管舰炮 , 艏楼前为八联阿斯洛克箱式发射器。

②采用烟囱桅 , 两座烟囱顶部架设桅杆和雷达天线 , 前桅有平板形雷达天线。烟囱口外形独特为切角形。

③舷号 DD-143 ~ 144 。







榛名级驱逐舰

日本于 70 年代初建造的首批直升机驱逐舰 , 同级 2 艘 , 分别于 1973 年和 1974 年服役。

性能特点:

①航空设备齐全,适于直升机起降及实施技术保障。

②武器配备较均衡,有较强的综合作战能力。

基本数据:

标准排水量 4950吨

长×宽×吃水 153 × 17.5 × 5.2米

最大速度 31节

动力装置 2 台蒸气轮机 ,52000 千瓦 , 双轴。

人员编制 370 人 ( 军官 36 人 )

直升机 3 架 SH-60J

导弹 8 联装 MK-29 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 备有 24 枚 " 海麻雀 " 导 弹 );8 联装 MK-112" 阿斯洛克 " 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火炮 2 座 MK-42 型 127 毫米火炮 ;2 座 MK-15 型 6 管 20 毫米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

反潜武器 2 座 68 型三联装 324 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 MK46-5 型鱼雷

雷达 OPS-11C 对空搜索雷达 ;OPS-28 对海搜索雷达 ;2 部 1A 型火控雷达 ;2-12 型制导雷达 ;MK-10 敌我识别器

声纳 OQS-3 舰壳主动式声纳

电子战 4座箔条诱饵发射装置 ;OLQ-9 干扰机 ;NOLR-1 侦察设备。

指挥控制 OYQ-6 作战指挥系统 , 装有 11 号和 15 号数据链 ; 卫星通信系统

识别特征:

①上层建筑较整洁,无前后之分,单桅结构。

②前甲板为两座前后配置的 127 毫米舰炮,桥楼前为阿斯洛克发射箱。

③后甲板较长,为直升机平台,机库顶部,有海麻雀导弹发射箱。

④舷号 DD-141 ~ 142









金刚级驱逐舰

日本于 80 年代末研制 ,90 年代初建造的世界上最大一级驱逐舰 , 同级舰 4 艘 , 均已进入现役 , 是日本 " 八 . 八 " 舰队主力舰 , 可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性能特点:

①排水量大,与轻型巡洋舰接近。

②防空能力强。装备有宙斯盾系统和 90 枚标准导弹(最多)。

③反潜、反舰能力较强。

④有一定隐身能力。

基本数据:

标准/满载排水量 7250/9485 吨

长×宽×吃水 161 × 21 × 6.2米

航速 30节

续航力 4500/20(海里/节)

动力装置 4 台 LM-2500 燃气轮机 , 功率 76.21MW, 双轴

人员编制 307 人 ( 军官 27 人 )

直升机 SH-60J

导弹 2× 4“鱼叉”2 × K-41 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艏 29 、艉 61),用于发射 标准2 和阿斯洛克

火炮 1 × 127 毫米火炮 ,2 " 密集阵 "

鱼雷 2 座× 3 324 毫米鱼雷发射管

火控系统 3× MK-99-1 型导弹火控系统,火炮火控系统MK-116-7 型反潜火控系统

雷达 SPY-1D 相控阵雷达 ;OPS-28C 或 D 对空搜索雷达 ;OPS-20 对空搜索雷达 ;3 部 SPG-62 目标照射雷达 ;1 部 MK-2/21 火控雷达 ;" 塔康 " 战术无线电导航系统 ;UPX-29 型敌我识别雷达。

声纳 舰壳声纳 , 主动搜索与攻击 ; 拖曳阵列声纳 , 被动搜索 , 甚低频。

电子战 4 座箔条弹发射装置 ; 鱼雷诱饵 ; 侦察和干扰设备。

指挥控制 海军战术数据系统 , 携有 11 和 14 号数据链 ; 卫星通信系统 ;直升机数据链

识别特征:

①采取平板甲板,无防波板,前甲板仅有一座 127 毫米单管舰炮,炮塔前端及上部呈斜面状,村雨级为奥托风格,其后为 MK-41 发射系统。

②舰体上层建筑为全封闭式,艏楼前阶梯状平台上有密集阵系统一座,宙斯盾系统的八角形平板无线分置左右。四脚架式桅杆位于艏楼后端。桅杆后有两座烟囱,呈钝顶金字塔形,后甲板有MK-41 发射系统和直升机平台。

③舷号 DD-173 ~ 176 。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是前苏联在70、80年代冷战高峰期间为了抗衡美国海军而建造的高性能水面作战舰艇,属于第三代驱逐舰。`1970年由原苏联北方设计局设计,1976年完成施工设计后首舰“现代”号交由列宁格勒日丹诺夫船厂建造,1978年11月下水,1980年12月建成服役。该级舰的主要任务是为编队护航,担任对海、对空作战任务,攻击敌航母及其它大中型水面舰艇;在两栖作战中实施火力支援;保卫海上交通要道等。

1998年底传出中国要购买该级舰的消息。首舰“杭州”号1999年12月试航,2000年初远涉重洋,从俄罗斯圣彼德堡北方造船厂回国。途中于2月11号穿越台湾海峡,抵达浙江舟山军港。中国订购的第二艘现代级驱逐舰,于2000年6月27日开始海试,8月15日结束。9月,该舰由中俄联合进行验收,11月30日交付中国海军。

主尺度:长156.37米,宽17.19米,吃水7.85米

排水量:标准7900吨,满载8480吨

航速:32节

主机:4座蒸汽锅炉,2轴,99500马力

续航力:2400海里/32节;6500海里/20节;14000海里/14节

舰员:296人(最多可容纳350人)

导弹:舰舰导弹:四联装MOSKIT(SS-N-22“日炙”)超音速巡航导弹发射器2座

舰空导弹:Shtil(SA-N-7“牛虻”)单联装两座(备弹48发)

舰炮:2座双联装130毫米火炮。

2座双联装AK130舰炮,35-45发/分,射程29.5千米

4门AK630近防炮,3000发/分,射程2000米

鱼雷:2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火箭:RBU-1000型300毫米6管反潜火箭2座射程1000米

PK-2型双管干扰火箭2座

MRG-1型7管多用途榴弹发射器2座

直升机:卡-25B反潜直生机





052B导弹驱逐舰

052B导弹驱逐舰中国最新一代的通用型导弹驱逐舰。首舰1999年底或2000年初开工建造,2002年5月初下水,目前可能已交付海军。标准排量约7000吨,柴燃动力,航速<30节。4座4联C803反舰导弹发射架,2座9M38M单臂防空导弹发射架,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2座国产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3×6多用途发射器,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168、169

排水量:7000吨

主机:柴燃动力

航速:<30节。

武器:反舰导弹:4座4联C803反舰导弹发射架

舰空导弹:2座9M38M单臂防空导弹发射架

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

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3×6多用途发射器

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直升机: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052C导弹驱逐舰

052C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一代具备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导弹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首舰2003年4月29日下水。目前该级两舰均在海试,不日将交付中国海军。标准排量约7000吨,柴燃动力,航速<30节。2座4联新型反舰导弹发射架,2组“海红-9”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2座国产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3×6多用途发射器,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170、171

排水量:7000吨

主机:柴燃动力

航速:<30节。

武器:反舰导弹:2座4联新型反舰导弹发射架

舰空导弹:2组“海红-9”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

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3×6多用途发射器

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直升机: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旅海级(051B型)导弹驱逐舰

旅海级(051B型)导弹驱逐舰只建造一艘(167深圳号),1995年12月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97年10月下水,1999年1月1日加入南海舰队。

其主要任务是攻击水面舰艇与潜艇,并有较强的单舰防御能力。该舰还首次装备编队指挥系统,有较强的编队指挥能力。其综合作战能力高出051、052型一倍多。

排水量:6000吨(满载)。

主尺寸:全长153米;宽16.5米;吃水6米。

主机:CODOG,48600马力。

航速:30节。

武器:反舰导弹:4座四联装C-802发射架,射程为120公里(66海里)

舰空导弹:1座HQ-7(红旗-7)8联装发射架(备弹24枚)

1座双管100毫米全自动火炮。

4座76甲双管37毫米全自动防空高炮,180发/分,射程3-5千米。

反潜导弹:两座四联装长缨-1(CY-1)反潜导弹发射架,射程18公里

鱼雷:6具324毫米“白头”B515鱼雷发射管(2座三联装)

直升机:2架Z-9直升机









旅沪级(052型)导弹驱逐舰

旅沪级(052型)导弹驱逐舰为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1984-1985年我国就开始052型的建造计划,然而因种种原因一直到1994年左右052首舰112舰才完成,而且因为112舰上外国进口设备较多,导致其造价很高。后续舰113由于LM-2500型燃气轮机无法进口而采用了乌克兰的产品,于1995年底建成。该型舰的性能价格比不高,应该不会再有建造。所谓的052B型将会是完全不同于052原型的设计。

在武器配置方面,是以对海和反潜为主,兼顾防空自卫。舰上装备有舰舰导弹、舰空导弹、舰炮、鱼雷、反潜直升机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电子干扰系统,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探测设备、火控系统和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该级舰的作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设备齐全的作战指挥室为指挥员在战斗中的指挥,以及与下一级指挥员的协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作战系统集中指挥和分散控制的构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生命力。作战系统具有早期预警、实时判断、快速反应、软硬武器结合、对多层次多目标实行攻击的功能。

排水量:4200吨(满载)

主尺寸:长142.7米,宽15.1米,吃水5.1米

主机:CODOG柴?D燃联合动力:2台GELM2500燃气轮机,持续功率55000马力

2台MTU12V1163TB83柴油机,持续功率8840马力

双轴,可调螺距螺旋桨

航速:31节

续航力:5000海里/15节

编制:230名(其中军官40名)

导弹:反舰导弹:8枚C-802,射程为120公里(66海里)

对空导弹:1座汤姆逊-CSF“响尾蛇”8联装发射架,备弹26枚

火炮:1座双管100毫米炮

鱼雷:6具324毫米“白头”B515鱼雷发射管(2座三联装)

火箭:2具FQF2500,12管固定发射器

直升机:2架哈尔滨Z-9A(“海豚”)

编号 命名 舰队 龙骨铺设 下水 服役

112 “哈尔滨”(Harbin) 北海(North) 1989年9月 1991年8月 1994年5月

113 “青岛”(Qingdao) 北海(North) 1992年2月 1993年10月 1996年5月









“旅大Ⅲ”级导弹驱逐舰

“旅大Ⅲ”级导弹驱逐舰是“旅大Ⅰ”的改进型,也是“旅大”级的最后一舰。1991年下水,1993年入役。与“旅大Ⅰ”相比,除武器装备(4座双联C802舰舰导弹发射器,4座37毫米双联全自动近防炮,2座324毫米3联鱼雷发射装置)有了较大改进或增加以外,雷达、火控等也有更新和变化。从近期图片看166舰又有新的改进。

166珠海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机: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制:28O名(其中军官45名)

导弹:反舰导弹:4座4联C802舰舰导弹

防空导弹:红旗-7(HQ-7/FM80)8联装舰空导弹

火炮:2座100毫米双管隐身主炮

3座76甲37毫米双联全自动高炮

火箭: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鱼雷:3联装324毫米“白头”B515鱼雷发射装置2座







“旅大Ⅱ”级导弹驱逐舰

“旅大Ⅱ”级导弹驱逐舰是在“旅大Ⅰ”的基础上带有试验性的改进型。1980年代中后期,105舰拆除了后甲板的主炮和防空炮,加装了直升飞机平台和机库,可搭载2架直九反潜直升机。这是“旅大”级导弹驱逐舰中唯一一艘能够搭载直升机的。1990年代初,109舰首先改装8联“海响尾蛇”(或HHQ-7)防空导弹;此后又改装4座4联C802舰舰导弹和新37毫米近防炮。其反舰、防空能力大大提高。

105济南号,旅大I级(051型),大连造船厂制造,1968年12月24日开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服役,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首舰。

80年代中后期,05舰拆除了后甲板的主炮和防空炮,加装了直升飞机平台和机库,可搭载2架直九反潜直升机。这是“旅大”级导弹驱逐舰中唯一一艘能够搭载直升机的。成为旅大II(051G1)型。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机: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制:28O名(其中军官45名)

导弹:反舰导弹:2座三联装“HY-2”(C-201)导弹发射架

火炮:1座13O毫米双管主炮

3座双联装国产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

火箭: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直升机:两架Z-9A

109开封号,旅大I级(051型),大连造船厂制造。90年代初,109舰首先改装8联“海响尾蛇”防空导弹;此后又改装4座4联C802舰舰导弹和新37毫米近防炮。其反舰、防空能力大大提高。成为旅大II(051G1)型。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机: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制:28O名(其中军官45名)

导弹:反舰导弹:4座4联C802舰舰导弹

防空导弹:1座汤姆逊-CSF“响尾蛇”8联装发射架

火炮:2座13O毫米双管主炮

4座37mm双联自动舰炮

火箭: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旅大Ⅰ”级导弹驱逐舰

“旅大Ⅰ”级导弹驱逐舰是“旅大”级驱逐舰的基本型级,标准排水量3250吨,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最高航速32节。2座三联“HY-2”反舰导弹发射架,2座130毫米双管主炮,4座37毫米(或57毫米)和4座25毫米(部分舰)双管防空炮,2座12联反潜火箭和深水炸弹等装置。近些年来该级舰均有较大的升级改造,除少量已知的105、109、110、165外,其它不详。

106西安107银川108西宁131南京132合肥133重庆134遵义160广州161长沙162南宁163南昌164桂林165湛江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机: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制:28O名(其中军官45名)。

导弹:反舰导弹:2座三联装“海鹰-2”(C-201)导弹发射架

火炮:2座双联装13O毫米炮

4座双联装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

4座双联装25毫米炮

火箭: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深弹:BMB-2深弹发射装置4座,深弹投放架2座









“鞍山”级驱逐舰

6607型“鞍山”级驱逐舰是根据“协议”自苏联购入"Gordy"级驱逐舰,也是我国海军的第一批驱逐舰,"鞍山"与"抚顺"二舰于1954年10月26日在青岛接收,"长春"与"太原"二舰则于次年6月28日在同地接收组成第一驱逐舰大队。海军官兵习惯称此四舰为"四大金刚。

6607型为苏联二战前仿意大利式驱逐舰的设计,"鞍山"舰在苏联时代原名"Razyaschyi"(果敢),1939年下水1941年服役,二次大战时曾担任苏联太平洋舰队旗舰;"长春"舰原名为"Reshitelnyi"(坚决);以上两舰是由苏联Dalzavod,Vladivostok厂建造."抚顺"舰在苏联时代原名"Rezkyi"(神速),"太原"舰原名为"Retivyi"(勤奋),1940年下水41年服役;此两舰则是由苏联Komsomolsk,Nikolayev厂建造."鞍山"舰接收后的首任舰长为苏军。

1969年五月,"抚顺"舰率先改装两座双联装"上游"反舰导弹成为导弹驱逐舰,接着其余三艘在1970年完成改装。

这四艘驱逐舰服役期间并无实际参战纪录,最早退役的是"抚顺"舰,她被江苏江阴的一家拆船厂买去拆成废铁.1990年八月"长春"舰退役后被山东省乳山市购去停泊于该市的银滩做为展示舰用;1991年九月十九日"太原"舰退役,最后一任舰长为王吉松,该舰改名"青岛"泊于大连老虎滩做为大连舰艇学院的练习舰.最后一艘退役的本级舰则是第一艘服役的"鞍山"号,她于1992年4月24日降旗退役,她的最后一任舰长苏海音少校正巧是"鞍山"舰首任舰长苏军之子。

排水量:标准1425吨,满载1661.5吨

主尺度: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

动力:两台12PA68TC柴油机,每台功率8000马力

航速:26节

航程:7200公里

编制:190人

武器:2座双联装“上游”-1(SY-1)反舰导弹,射程90公里(无再装填功能)

2座单管100毫米炮,射程16公里,射高9.5千米,15发/分,半自动

6座双联装37毫米炮(61式),有效射程3-5公里

2座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65式),射程1200米

舰尾设有4座深弹发射炮(64式)和两个深弹发射架

------------------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面张弓、库页岛上赏雪;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8144.html

更多阅读

世界各国的斗狗比赛 世界斗狗比赛视频

世界各国的斗狗比赛沈海滨/文并摄影  阿富汗斗狗比赛阿富汗斗狗比赛新疆斗狗场面新疆斗狗场面  斗狗游戏在我国起源于宋代。宋时的皇宫里,这些生性好斗的动物们正

世界各国货币名称符号大全 每个国家货币名称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世界各国货币名称符号大全亚洲国别货币名称货币符号辅币进位制中 文英文原有旧符 号标准符号中国香港港元HongKong DollarsHK$HKD1HKD=100cents(分)中国澳门澳

声明:《世界各国驱逐舰(112P) 二战各国驱逐舰》为网友三生三世枕上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