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徐志摩《致梁启超》 徐志摩

因,按:近段时间发现网络上有不少人又再重新转载徐志摩先生在给恩师梁启超先生的那封著名的信中的那句名言。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先生原话是这么说的,但,现在网络转载的却普遍是这样写的:“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乍一看,还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其实这网络版的流行语跟徐先生的原话却完全是天壤之别的两种之境界。而这便是我为什么又非要重转重提此文的缘由。先生是一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其中的豁达跟洒脱是怎样的叫人佩服叫绝啊,而流行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若认真仔细了,你才会发现,这里面已经多了多少我们现代人的媚俗跟不敬!“得之”是我幸,“不得”是我命,可“失之”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是我命!因为,“失之”,只有“得之”了,才有可能“失之”。没有得到何谓失去?而既然得到了,还又失去了,还又如何说得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里指的对象可是“我唯一灵魂之伴侣”!你想徐志摩能说出这样的话?他好好地追求、维护,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这般得而不知珍惜?所以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若是“得之我幸”,然后又悲痛的无可奈何的“失之”了,那也定只能是:“得之我幸,失之我痛”!甚至是“失之我灭”!我想这才符合徐志摩的性情,也才符合他一生的命运。原文如下:致梁启超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怕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因——徐志摩《致梁启超》 徐志摩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7807.html

更多阅读

获奖论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宣城市2009—2010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课例和教育案例评选参评案例”《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绩溪县适之中学 张一、教学设计思路:针对九年

资料积累: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

论证严密,语言凝练——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黄明敏人生百味,痛苦与快乐如影随行。何谓苦?何谓乐?近代著名的“维新变法”的领军人梁启超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写下《最苦与最乐》,堪称对人生苦乐观最好的诠释。技法探

梁启超三个儿子都是院士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的儿女较多,除了未养育成人的不计外,已养育成人的是5男4女共9个。这9个儿女中,由李夫人蕙仙所生的有3个,他们是思顺、思成和思庄;由王夫人桂荃所生的有6个,他们是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和思礼。在这5男4女中,大女儿思顺生于1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笔 端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原载1900年2月20日《清议报》第36册。其文开首便道“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进而指出: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继而分析道: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而“旁观者,立于客位之意义也。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全文

少年中国说 背景资料:梁启超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

声明:《因——徐志摩《致梁启超》 徐志摩》为网友归鹤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