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梵净山旅游网 作者:

严寅亮书法
严寅亮,生于1854年,卒于1933年。印江人,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著名书法家、教育家,题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
严寅亮的书法雄强劲健,远师王羲之,深得历朝大家精髓,黔中及川蜀乃至大江南北多处风景名胜均有其墨迹碑刻。进呈“颐和园”三字被慈禧选中为该园名匾用字,再书颐和园内匾额18方、楹联23副,并获慈禧赐“宸赏”玉章一枚。黄果树瀑布观瀑亭今已不存的名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即出自严寅亮手笔。严寅亮一生,留下了不少精湛的书法作品,除有石印《剩庵墨试》字帖外,还在成都“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广州“中山公园”岁草堂”,贵阳黔灵山“麒麟洞”,修文“阳明洞”,黄平“飞龙洞”,织金赈济亭“惠此南国”等名胜留有榜题或石刻;在思南、印江、沿河等地许多友人家中所存墨迹较多,原梵净山护国寺大雄宝殿木匾“黔山第一”,楷书残碑“丰瑞桥碑序”,及十余副条屏、楹联,现均存于印江民族陈列馆。严寅亮楷书雄浑清健,遒劲丰润,行草纵横奔放而不失凝重。四川名士陈矩称他,娟秀中饶有风骨,殆集唐宋诸家之长……铁画银钩,辉映霄汉,莫不绝羡”。有书法集《剩广墨试》流传于世。
欣赏严寅亮书法,仿佛羲之牧鹅,沉静而恬淡;又恍若渊明采菊,悠然至于忘我。这种行云流水般的淡雅与自然,充满着馥郁的书卷气息,使人发自内心感到,书法艺术作为独一无二的世界艺术品,确实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替代的审美功效。纵观严寅亮书法,有本有源,韵、法、意、态和质五者兼得。与其他书法家多取魏碑之拙、朴相比,其书多取碑帖之秀、逸、劲。他师古但不泥古,去粗取精,不断创新,作品追求平实简静,清新淡远,含蓄雅逸、秀劲之风格,力求藏魂于天然,纳灵秀于朴拙之境,吸收各派之所长,具有很深的穿透力;更有皇家雍容华贵之气,难怪博览众家书法的慈禧太后会对他的书法情有独钟。严寅亮习书,意志坚韧,融会贯通,十分注重传统文学和书法的长期修炼,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开拓。他不走捷径,不图虚名,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追风,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严寅亮秉性刚直,不喜迎逢,故终身为一介寒士。著名书法鉴赏家张冤堂、饶伯高称他为“书法可比东坡、道德可比庐陵”,是贵州盛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