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道路
——纪录片《红跑道》观后感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是因为我们走在一条没有尽头,也无法倒退的跑道上,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质疑。
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光辉熠熠的大道,道路的开拓者,是几个单薄的身躯。
影片的开头,触目惊心的红色大片大片吞噬了画面,几个打着赤膊的小孩在赤红的背景前来回地重复着体操动作。一个带着浓重上海方言的声音,一遍一遍斥责着这些孩子。孩子的表情,是千篇一律的茫然。
这是上海一所少体校里一群练体操的孩子,这里有两个风格迥异的教练员,这里有几个家庭的悲欢。
比起一般的纪录片,《红跑道》更像电影,没有解说词,没有采访,甚至没有人物介绍,只有若干个场景和若干个对话。训练、生活和家庭,在画面上得到了有节制的呈现。静止的镜头,多层次的含意,残酷又温情,真实又荒谬。《红跑道》把生活的两面——欲望和恐惧,幸福和苦难——完美地血肉淋漓地呈现了出来。
孩子式的慰藉
大人们都是带着私欲把孩子们送进体校的,若说残酷,着实值得商榷。《安娜卡列尼娜》开篇便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把孩子送进体校让其承受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磨砺时,这些家庭,有多少的无奈与挣扎,我们不得而知。
片中爱哭鬼阿南的母亲是一个在上海开小超市的小市民,34岁,却有着超越自身年龄的沧桑,她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儿子瘦小的肩膀上,她总是抱怨,总是期待,但每每不经意滑落眼角的泪水暴露了她对儿子的无限内疚与爱。
双胞胎兄弟有一个慈祥的奶奶和一个严厉的爷爷,爷爷是个普通退休工人,平时对兄弟俩要求很严格,也看得出来爷爷为兄弟俩的体操事业尽了自己的每寸心力。
女孩儿邓彤每天和父亲都需要跨越黄浦江,来往于卢湾的体操训练馆和浦东租来的“家”里。一切都好像很近,又好像很远。
漂亮的王露凝有着异于一般孩童的隐忍,她不太哭,脸上总是透出让人心疼的坚强,王露凝的“爷爷”总是觉得教练员对孩子过于严厉,他所希望的,不过是希望王露凝可以增强体质。
这些家庭,多多少少把生活的压力抑或是对生活的期望放置在孩子们单薄的肩上,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体操是什么?是不是真心喜欢体操,他们却有着自己的解答。
阿南是想完成妈妈的心愿;邓彤想给爸爸妈妈买大房子;王露凝觉得练体操就能治病……
我仍记得一个情节。在幼儿园里,老师让孩子们画一个大大的金牌,并在金牌里面画出自己的梦想,高高悬挂的金牌里面大多是爱心,小动物,花草——也许对孩子们来说,体操于他们,生活于他们,还是单纯得多,快乐多于痛苦。于是,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才因为孩子般的慰藉透露出清朗和朝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誉
体操,奥运会,金牌,荣誉,这似乎是个特定的数列。《红跑道》对举国体制的解剖似乎没抱多大的野心,却对孩子们的体制化过程有着隐隐的忧思。大人们的训话中总少不了:“好好练,以后拿金牌,当冠军。”所以最后的目的是——荣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誉。
于是我们看到一幕。七个孩子的比赛,前六名有奖品,教练员给予第七名一个精神鼓励——与国旗合影——教练员的导向十分明显,希望可以激励后进的孩子,只是这样的精神层面,又岂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可以企及的?
导演干超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个令他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幕。小女孩儿邓彤体操练得不好,可能是队里最差的,经常受到教练批评,她也因此很没有自信。但在图画课上,她却得了第一名,她拿着老师奖励的金牌偷偷走到隔壁的房间里照镜子。那是一块假的金牌,可是触动了她内心被湮没的希望。这也许是荣誉的萌芽。
片中有几幕孩子们观看比赛和颁奖脸上流露出认真和钦羡。这也许是荣誉的启发。
直到影片快结束时出现的一个小高潮——孩子们去参加少年体操比赛——导演的处理相当有意思。比赛,对于一个体校来说,是一件相当严肃认真的大事,而在《红跑道》中,比赛却是无序且闹哄哄的,有家长睡在旁边,有孩子在打闹,有运动员边哭边完成动作……一切滑稽得就像马戏团一样,而最最重要的结果——男女团体均获奖——不过是一个黑场,一个字幕。在导演眼中,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荣誉背后,我们牺牲的是什么。
成长的痕迹
当然,对于一个残忍的社会话题,我们总是用封闭的,孤愤的视角,决不能走进国际化的审美。在《红跑道》中,不时透出的希望,才是这部影片在国际讲坛上驰骋的王牌。
我记得孩子们练习时的哭闹,也记得他们被教练员骂后的不服,记得他们抠老茧时的不痛不痒,也记得他们孤单睡去的泪痕……这些都是成长的痕迹。
有一个场景,双胞胎兄弟去剪小辫子,老大本来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在辫子和比赛的委屈求全中,老大妥协了,于是我们看到,在剃头师傅咔嚓一下之后,老大只说了,疼,没有眼泪。
还有看完这部片所有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定格镜头,3分钟的时间里,邓彤和王露凝手拉单杠吊着,比谁坚持得更久。邓彤眼看就要哭出来,王露凝咬紧牙关脸上满是坚强。这段没有台词没有同期声的镜头由荷兰剪辑师配上了地下乐队“秋天的虫子”音乐:“我爱你恨的,我恨你爱的,我就是你们眼中最肮脏的;我爱你恨的,我恨你爱的,我就是你们嘴里最唾弃的。”较量亦是成长,挑战自我亦是成长。
小朋友们在观看奥运会一周年倒计时的晚会时,王露凝悄悄地对邓彤说:“我的小乌龟生病了,我想让它练体操。”紧接着就切到“急诊室”的画面,阿南的妈妈在打吊针,妈妈跟阿南说你要努力,不要让妈妈失望之类的话。于是我们就能明白了,孩子们的成长,一部分是他们自身内心的强大,还有一部分是现实的无奈。
这是一部简单却相当精准的作品,没有过多的赘述,《红跑道》混杂着希望与想象、无奈与挣扎,但它都无可质疑地塑型着一种生命,这生命如同我们每一个个体。在我们的人生起点,以及随后的生长过程里,从来都交织着自我意志、他人的期待甚至强扭的压制。然而,当一次又一次的超越经历过,我们分明看见了生命的成长,这时,一种精神品质也悄然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