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基本常识 坐骨神经痛的基本常识
1、 闪光灯的定义
闪光灯的英文名为FLASH LIGHT,中文全称为“电子闪光灯”,又称高速闪光灯。电子闪光灯通过电容器存储高压电,脉冲触发使闪光管放电,完成瞬间闪光。通常的电子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500K,接近白天阳光下的色温,发光性质属于冷光型,适合拍摄怕热的物体。
2、 闪光指数(GN)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出版的摄影手册里的解释,闪光指数表示闪光灯制造商为每部闪光灯所设定的发光强度,通常是以ISO 100为基准来设定。闪光指数通常用GN来表示,为Guild No. 的缩写。其表示方式根据采用的单位是米或英尺而分为两种,GN的计算可以用“GN=光圈F值 * 拍摄距离”的公式来计算。一般135单反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指数约为12(米制),如果用光圈F4来拍摄,也就是说有效闪光距离为12÷4=3米。在购买外置闪光灯的时候,除非在拍摄时多以ISO400 来拍摄,或大多拍特写照片,否则最好购买GN在25(以米作为单位,GN/M=25)或80(以英尺最为单位,GN/F=80)以上的闪光灯。如果经常要用到反射式闪光法来拍照,那么就需要强力的闪光灯,不妨购买GN值40(米制)或130(英尺制)左右的闪光灯。
3、 闪光灯的分类
1) 内置闪光灯:一般的135单反相机、APS相机、傻瓜式相机都配有内置闪光灯,根据相机的不同GN有所不同,135单反的GN约为12左右。在一些顶级的135单反相机中则没有内置闪光灯,例如尼康的D2X,佳能的1DS MAKR 2等。内置闪光灯因为其指数较小,所以使用范围不是很广,笔者最常用到它的地方就是在人像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使用内置闪光灯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电量消耗,所以经常使用它的用户应该常备备用电池。
内置闪光灯
2) 外置闪光灯:一般是相机生产商为其相机产品所专门定制的闪光灯。这类闪光灯的特点是:a. 闪光指数大,通常在18-56之间,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拍摄。B.使用灵活,操作性增强。通常这类闪光灯通过相机的热靴或专用闪光插座接入,没有热靴的则可以通过闪光同步接口接入。在操作方面灵活度更高,可以控制闪光量的输出,可以改变闪光灯的方向,甚至一些高级的闪光灯可以进行离机无线遥控操作。
外置闪光灯
3) 大型闪光灯:大型闪光灯一般在照相馆、影楼、摄影工作室等场合使用。这类闪光灯的特点是输出功率特别大,也不用闪光指数来计算闪光量,取而代之的是Ws(瓦特/秒),一般来说,400ws大约相当于闪光指数56。
大型闪光灯
4) 特殊闪光灯:指非常规或非普遍使用的闪光灯,为一些专门的用途而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
a. 环形闪光灯:用于近摄或微距摄影,广泛用于医学摄影。
环形闪光灯
b. 水下闪光灯:顾名思义,用于水下摄影,有很好的密封性能和抗压能力。
水下闪光灯
4、 闪光灯控制(测光)模式:
目前主流的闪光灯控制模式为TTL模式,是利用通过镜头的实际光量来确定相应的闪光输出量的。TTL是(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可以翻译为“通过镜头的光”。这种测光实际上是在取景器见到的现场范围内确定闪光的输出量,失败几率极低。在TTL的基础上,各个厂商又开发了更为先进的TTL测光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尼康的I-TTL和佳能的E-TTL。
1)E-TTL:是佳能在1995年发布另一种形式的闪光控制技术,也就是“评价式透过镜头”闪光测光。E-TTL由主闪光泡发出一束已知亮度的低功率预闪,用以确定正确的闪光曝光。它通过预闪测量景物的反射率,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达到中间影调所需要的闪光输出功率。与TTL闪光测光表不同,E-TTL传感器不易被好奇者看到,它藏在五棱镜的外壳内。E-TTL较TTL和A-TTL优越之处是用于填充闪光。E-TTL在白天摄影时添加微妙和自然的填充闪光方面通常表现较好。E-TTL曝光同时也与当前对焦点相关,理论上更易取得出色的曝光。
E-TTL原理图
2)尼康的i-TTL和佳能的E-TTL有部分相似,先是预闪进行大略的闪光量估算,然后测合焦位置的主体的亮度。当闪光灯发光时,照在主体的光达到应有的亮度后,E-TTL就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而尼康的i-TTL还会把距离信息代入运算作为修正,然后再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当然更为精确。而这个距离信息的获得在对焦完成后也就完成了,所以根本不会耽误时间。尼康的I-TTL只有五个分区,但因为有了距离信息进一步修正,这个5分区就足够精确了。
5、 闪光灯照射角度:
表示闪光灯发出的光束覆盖范围的宽广程度。这有点类似于镜头的视角,也用多少毫米的焦距来表示。在一些中高档次的闪光灯里配有变焦灯头,可以根据镜头的焦距变化而随之变化,达到准确有效地闪光照射。
6、 闪光灯回电时间
电子闪光灯每次闪光之后,到电容器完成充电,为下一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要的时间就叫做“闪光灯回电时间” 。根据闪光灯的档次和类型不同,回电时间也有所不同,大致的范围在0.2~10秒之间。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当然越短越好,特别是在重要场合抓拍的时候。不同的电池类型影响回电的时间,通常来说,镍镉电池要比碱性电池回电时间快一些,外接电池组要比5号电池组快一些。当然,选择电池类型的前提是一定要符合说明书上规定的要求。
7、 防红眼功能
在昏暗场合利用闪光灯拍摄的时候,或者当闪光灯距离人眼太近的时候,光束会经眼底的血管反射,在画面上留下了令人讨厌的红色瞳孔。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大部分闪光灯等具备了防红眼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红眼现象。
8、 主要的几种闪光模式
1) 快速频闪闪光:快速频闪闪光可以使运动的物体留下一系列的轨迹,也就是说闪光灯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发出多次闪光。拍摄的时候最好选择手动模式,快门时间设定在1秒以上,背景最好选择暗色,全黑的背景效果最好。
频闪闪光可以捕捉物体运动的轨迹
2) 后帘同步闪光:是在快门后帘关闭前瞬间开始闪光,可避免夜间摄影时移动物体的幻影留在主体的前方。
后帘同步闪光
3) 慢速同步闪光:为了增强背景的亮度而采用低速快门,拍摄的主体由闪光灯来照明,背景的亮度则靠长时间的暴光来实现。使用慢速同步闪光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三角架。
慢速同步闪光可以获得主体和背景的暴光都不错的效果。(拍摄参数:F7.1,1/4秒,SB-800闪光灯)
4) 高速同步闪光:高速闪光同步一般用来凝固高速运动的物体,或在逆光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有了高速同步就意味着可以使用大光圈闪光拍摄,可以获得背景虚化,主体突出的效果,在人像摄影中有广泛的应用。
高速同步可以使用大光圈拍摄,获得良好的背景虚化效果。(拍摄参数:F2.8,1/3200秒,SB-800闪光灯)
TTL闪光灯控制
TTL(通过镜头)闪光灯控制是专用闪光灯才有的功能,也称TTL闪光灯自动控制。它不仅要求闪光灯上有这一功能,同时也要求照相机具有相应的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原理同自动调光式闪光灯类似,但测光是由照相机内的专用测光元件来完成,该测光元件位于反光镜箱底部。在闪光灯曝光时,照相机内的测光元件直接测量胶片平面的反射光(OTF 方式)。当曝光足够时,照相机会通过机身上热靴的专用触点及时地发出控制指令给闪光灯的控制电路,切断电容向闪光灯管的放电回路,关断闪光,从而保证不会曝光过度。TTL闪光灯控制方式与照相机的"内测光" 方式类似,更换镜头时,照相机的测光系统仍能测量出变化的光线,因此对闪光灯的控制较为准确。
在TTL 闪光灯控制方式下,只要被摄物在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内,操作者不用考虑闪光指数与光圈系数的关系,可以专心致志地构图拍摄,所以该方式已成为中高档照相机的标准功能。
在 TTL闪光灯控制方式下,虽然被摄画面的背景也会在胶片平面上反光,测光元件也还能反应出这些亮度。但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在闪光之前并不能自动地控制闪光输出,要等到闪光灯触发、测光元件接收到反光量之后,才能对闪光灯实施控制,所以这是一种被动式的控制方式。
由于其原理限制,TTL 闪光灯控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测光系统是无智能的,在TTL 闪光灯控制方式中也是如此。如当背景很黑而且在闪光灯的有效范围之外,被摄主体又离照相机比较近时,因为背景根本没有反射光返回来,闪光灯有可能是释放出全部的能量,被摄主体有可能会曝光过度。这种情况在大型舞会或夜间露天操场上比较常见。相反,如果背景比较明亮而且在闪光灯有效范围之内,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距离比较近时,由于背景返回来的光线比较多,容易造成被摄主体曝光不足,如站在一面白色墙之前的留影拍摄,就常见这种情况。
解决办法是采用自动曝光锁定,其使用方法与不用闪光灯时的方法一样。先对准被摄主体测光(必要时走近被摄主体),然后按下自动曝光锁定按钮,此时闪光灯的闪光量亦随之锁定,再重新构图拍摄。如美能达α7000配用其专用闪光灯AF2800,就可以实现带闪光灯的自动曝光锁定。至于读者自己所用的照相机是否能用这类自动曝光锁定,请自行测试。测试方法为:将专用闪光灯接至照相机上并接通电源,先将镜头对准明亮处进行测光并锁定,然后对着一面镜子(最好是大镜面,如穿衣镜,距离要在1。5米以上),按动快门释放钮,进行闪光灯曝光,用眼睛观察其闪光亮度,由于原测光的区域较明亮,闪光灯的输出亮度应该比较小;其次再对准阴暗处(最好是全黑处)测光并锁定,又对准镜子按动快门释放钮。如果这两次闪光的亮度有差别,说明该照相机能实现带闪光灯的自动曝光锁定;反之,则不具备该功能。
目前绝大多数专用闪光灯都是插在"热靴"上的,或者通过多芯电缆离机实现 TTL闪光灯控制。美能达的 Dynax 7xi首创了离机无线TTL闪光灯控制。其原理是:与专用闪光灯3500xi同时使用(不插在热靴上),Dynax 7xi的内置闪光灯先微闪一次,通过3500xi内置的同步器触发闪光,当相机内测光元件测出闪光足够时,内置闪光灯再微闪一次,3500xi在接收到第二次闪光后,自动关断闪光。
填充式闪光灯控制
有不少人也许会认为,只有在光线不足时才能使用闪光灯。其实不然,在阳光明媚的大晴天,照样可以使用闪光灯,而且还能拍摄出效果极佳的照片。但这时的使用方法与闪光灯的正常方式有点不同,就要采用本节中所介绍的填充式闪光。
这种控制方式也称补光式,当被摄画面的反差很强烈时 (如逆光),可以用闪光灯来填充阴暗的区域。但要保持画面的自然感,用闪光灯时就要有些限制,闪光亮度与现场光要有一定的比例。如果闪光灯的输出亮度在画面中占主要地位,拍出来的照片也许会很奇怪的,效果显得不自然,如在晴天树阴底下拍摄人像留影时,人脸会因闪光灯的亮度而显得苍白等。
人的眼睛对各种亮度的场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与一位背靠明亮窗户而坐的人交谈时,我们仍能分辨出他(或她)脸部的细节,根本察觉不到他(她)是处逆光位置,也就是说人的眼睛具有自动逆光补偿功能,而大脑正是作出补偿计算的计算机。遗憾的是胶卷并不具备这种自动补偿功能,如果按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或类似方式的测光值进行曝光,拍摄后往往会出现剪影效果,根本就分辨不出来人脸部的细节。如果提高曝光量,则背景会因为曝光过度而全发白了。所以有不少人不敢拍摄这类场合。遇到时,通常要求被摄者更换位置。在户外时,则要求被摄者面向太阳,这对于摄影是很理想的,人脸所受到阳光的照射,能够将所有的细节准确地记录下来。但对于被摄者来说,就有些难受了。如果阳光强烈的话,眼睛就可能要眯起来,脸部表情很不自然,仿佛很痛苦似的,难以得到生动的照片。而采用填充式闪光,就能避免上述问题,被摄者可以处于逆光位置来被摄,由闪光灯所发出的亮度来"填充"画面前景的阴暗部分。
填充式闪光的原则是:在保证背景曝光正常的前提下,适当增强主体的亮度,使其细节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应按背景高亮处的测光值来设定。手动设定大致的做法如下:将快门速度置成最高同步速度,然后根据闪光灯指数和被摄体距离,按照指数公式计算出光圈值,再收小一档或两档来设置实际的光圈 (等于曝光不足一或二档)。 具体的设置要视逆光程度(即反差程度)而定,光圈收小多些,会出现逆光效果。
手动设定填充式闪光的参数是较为困难的,它像手动曝光选择曝光组合一样,要有较丰富的经验才能设置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人设置的参数会使曝光过度。
现在许多专用电子闪光灯都具有填充式闪光的控制程序,能够在曝光前根据现场光的测量值以及画面的反差情况,依据程序自动地设置闪光量与现场光的比例,能够在闪光的条件下,恰到好处地保留现场光下被摄体的自然气氛。这就是所谓的闪光灯程序自动曝光(佳能称之为A-TTL控制方式)。
填充式闪光控制与 TTL闪光控制的区别在于:填充式闪光控制方式在未闪光之前就已经根据被摄画面的现场光,确定了闪光灯的输出,所以是主动式的控制方式。由于填充式闪光控制涉及到兼顾背景的问题,所以与相机上的测光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测光方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填充式闪光控制的效果。目前由于分区式测光方式能较好地处理被摄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填充式闪光控制的效果也就比较理想。还有一点区别是,填充式闪光控制不一定是TTL的。
鉴于上述原因,有些相机上的名称使不少用户感到困惑不解。如尼康F4上有矩阵平衡和中央重点加权两种填充式闪光方式,实际上矩阵平衡填充式闪光控制是与矩阵式测光方式相联系,被摄画面的测光值由矩阵式测光方式而得;而中央重点加权填充式闪光控制则是与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方式相联系,测光值由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方式给出。这两种填充式闪光控制的差别只是在于测光方式的不同。其他厂家的做法也是类似的,由于现有的大多数AF单反机都具有分区式测光方式,与之相联系的填充式闪光控制的效果就与矩阵平衡填充式的相类似。所以我们不必为具体的某个名词所迷惑。
控制曝光量的因素有快门速度、光圈和闪光量,在填充式闪光控制中也是如此。许多用户在使用闪光灯摄影时,多数是采用调节光圈来控制曝光量;而实际上也能采用调节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量。如对同一个光圈,快门速度慢,背景的曝光量就多些(此处假定背景在闪光范围之外),画面也就更自然。这也是填充式闪光控制与 TTL闪光控制的区别之一。读者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在阴天拍摄时,由于环境光亮度较小,需采用闪光灯拍摄。若用 TTL闪光控制方式,虽然被摄主体的曝光是准确的,但背景的曝光则严重不足,白天拍摄出夜间的效果来。
例如说尼康F4的矩阵平衡填充式闪光控制方式在程序自动曝光和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方式下,其快门速度在 1/60~1/250秒之间自动调整的;而在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方式下,其光圈值则是自动调整的,调节范围要视镜头而定,最大范围为f/1。4~f16。
填充式闪光方式还有一个很好的用途,在日间拍摄人像时,可以给人物加入令人着迷的"眼神光"。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光都能在人的眼球上产生反光,只有光线以某个角度进入眼球时才能产生反光。而当闪光灯插在相机的附件插座时,总是能够在眼球上产生闪光的反光,从而使被摄者显得生气勃勃,富有魅力,尤其适合于拍摄天真活泼的儿童和豆寇年华的少女。
3D五段测光元件TTL平衡填充式闪光
在逆光式反差大的场合使用TTL 闪光灯控制,往往会使被摄主体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如果使用填充式闪光灯控制,能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但在有些非常奇特的场合,如在很黑的空旷地拍摄,由于环境亮度几乎没有,填充式闪光灯控制方式也会使闪光灯将全部能量释放出来,从而被摄主体有可能还是曝光过度;还有一种情况是,摄影画面中包含有高反光物体,如镜子等,测光系统不能测出闪光照明那一瞬间的亮度,从而也还是达不到填充式闪光的目的。所以还是不能完全地解决问题。
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以往所有单反机中用来实现 TTL闪光灯控制的测光元件均为单个元件,其测量胶卷平面反射光的方式有点类似于第三章所提到的平均测光或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方式,从而也就具有这两种测光方式的缺陷。
尼康于1992年8月推出的F90较完美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所存在的问题,尼康首创了分区式测光(矩阵式测光)方式,有效地解决在逆光和反差大场合的测光问题。那么既然单测光元件 TTL闪光灯控制也有类似的问题,是否也能按照同样的思路来解决呢?尼康 F90上首创的3D五段测光元件TTL闪光控制系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装在F90 反光镜箱底部的测光元件是分成五段的,通过一个聚光镜阵列将从胶卷平面反射回来的光线进行分区聚光,再投影在后面的五段测光元件,因此对闪光曝光过程中的测量监视不再是按平均处理,而是按画面的几个部分进行监视。
采用了五段测光元件后,可实现3D五测光元件平衡填充式闪光控制。在这种方式下要与专用的SB-25闪光灯和D型AF镜头一起使用才能发挥作用。3D五测光元件平衡填充式闪光控制的工作流程为:
1、D型AF镜头将聚焦距离信息传递给F90;
2、SB-25 在反光镜上翻后,而快门尚未开启之前这段时间里,发出一系列较弱的闪光, 这种闪光方式称为"监视预闪";
3、五段TTL 测光元件同时测量从灰色快门帘幕反射回来的光线;
4、相机内计算机将五段 TTL测光元件所测量到的实际亮度与根据镜头来的聚焦距离数据、监视预闪的闪光指数和所用光圈等计算出来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5、计算机经过分析并决定:
i、根据反射光的相对读数决定由五段测光元件中的哪一段进行TTL闪光控制;
ii、根据所用测光方式 (无论是3D、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或点测光)来决定平衡环境光所需的闪光量;
6、快门开启,主闪闪光,闪光量由(5)所决定。
这种控制方式能保证在非常奇特的照明条件下的正确曝光问题,如画面包含有镜子、白墙等反射性很高的物体、有物体(非主体)非常靠近相机。同时还可以处理日出和日落等这类有太阳在画面中,但背景很远而且照度均匀的场合。如果用一般的TTL 闪光控制方式,很容易会使画面中的主体发白或曝光不足。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3D五段测光元件 TTL填充式闪光方式是很优越的,它相当于在机身内装入了一个闪光测光表,通过监视预闪功能可以在正式闪光之前先测量出所需的闪光量,然后再正式闪光。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好的TTL闪光灯控制方式,可惜的是要与SB-25专用闪光灯和D型AF镜头才能实现。 但只要使用尼康的AF专用闪光灯和AF镜头,其控制效果还是要比第四和第五节所提到的控制方式要精细。
如何使用闪光灯及选购闪光灯
● 前言
如今,数码相机的异军突起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摄影方式,超出想象的强大功能足以激发每一个使用者的拍摄欲望,作为一个玩家,如何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提高拍摄效果?笔者认为,器材本身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是拍摄技巧,即合理、正确地运用光学和摄影知识,挖掘器材本身的潜力,而数码相机则恰恰是一个最易于上手,可无成本做试验的器材。摄影技法博大精深,非三言两语能道得清楚,本文单从闪光灯的角度,特别针对数码相机的特点,为大家讲解一下数码摄影之法门,班门弄斧之处还望斧正,权做抛砖引玉吧!
● 闪光灯技术之基础篇
说到闪光灯,诸位可能觉得很简单--晚上拍照时用呗。这只说对了一部分,其实闪光灯是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辅助工具,它是摄影光源的一种,当拍摄时,周围环境的自然光源(日光)或人工光源(灯光等)不足的时候,闪光灯就成了弥补这一不足的机动光源。抛开种类繁多的各种类型的闪光灯不说,本文单指最通用的,各种相机都内置了的那种万次闪光灯,它通过电容和线圈储存能量,在瞬间释放并感应出高压,激发惰性气体发出脉冲光源,从而获得极强的瞬时功率。
由于闪光灯作用时间很短,一般的说,相机的快门速度已经无法起到调节光通量的作用,而对于多数数码相机来说,由于对光线的响应速度没有胶片快,因此甚至不需要去调整光通量,在光线不足的场合,只要选择了闪光模式或相机自动进入该模式,则快门速度会自动加快到一个比较短的值。
这通常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在环境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近距离拍摄时不慎启用了闪光灯则曝光过度的情形也会出现。而另一方面,如果环境光线很暗,则过高的快门速度将使得闪光灯照有效范围外的景物漆黑一片。
了解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特性可以更好地使用闪光灯,由于不同物体对光存在不同的反射、散射能力,而闪光灯相当于一个点光源,如果被摄物体是、或附近有玻璃、大理石、电路板等一类平整、光滑的表面则在照片上会形成一个亮点,破坏整体效果。避免反光点的措施是变换镜头角度,从侧面照过去,让闪光灯的反光从另一边反射出去而不至于反射回来。
● 闪光灯技术之标准篇--内置闪光灯技巧
○ 合理设置并注意检查数码相机的闪光模式
各种类型的数码相机,一般都内置了闪光灯,而且不少机型还可以外接闪光灯,因此,数码相机上一定会有个闪光模式的设置,通常至少包括3种基本方式:“自动、强制闪光、无闪光”,且多数相机会另加1-2种特殊模式:“防红眼、慢速”之一或全部,在操作方式上一般是有一个按键就可以控制,少数机型要配合菜单选择某些模式,使用前要仔细查看一下。另外,数码相机都有休眠模式,当从休眠唤醒时或者关机后又开机时,闪光模式可能会改变,不同的机型有不同的缺省模式,不一定都能记忆上次调好的状态,部分机型甚至在切换“浏览/拍摄”状态之后也会发生闪光状态的改变,最常犯的毛病之一就是按下快门后忽然发现闪光方式不对只好重来,所以,拍摄前一定要留意检查一下。
○ 需要考虑用闪光灯的场合
以下场合一般是要用闪光灯的,除非有后面“禁用”那条中所述的情景,否则不要犹豫 1 没有灯光,或者灯光昏暗,拍摄对象亮度不足的时候,比如晚上拍夜景人物照
2 逆光、侧逆光拍摄,拍摄对象与背景的亮度反差较大的时候。比如阳光从人的后面照过来的时候,不打闪光灯则人物会很黑。
3 画面中同时有发光物体和不发光物体的时候,比如电视机屏幕,如果不用闪光灯则只能看到屏幕画面而电视外壳却是漆黑的。
4 拍摄对象不同部位亮度严重不均匀的时候,使用闪光灯可以让物体亮度均匀。
○ 不要用闪光灯的场合
以下场合一般应考虑关闭闪光灯
1 超出闪光灯作用范围,且无法通过调整距离进入这个有效范围的场合。白天一般不超过2米,晚上不要超过3米,才有好的效果,否则用不用都一样不会有理想效果,某些相机闪光灯比较强的例外,参考其说明书吧。
2 在昏暗的场合,如果拍摄对象的背景是大面积发光的场合,比如大家去海底世界,穿过海底隧道拍水下世界的时候,又比如彩色的音乐喷泉,用了闪光灯反而漆黑一团,此时用通过曝光补偿来解决。
这么大范围的喷泉,用闪光灯是没有用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不用闪光灯,提高曝光时间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3 物体过近时,比如在15厘米以内近拍的时候一般不用闪光灯,否则物体表面亮度会不太均匀,某些部位可能曝光过度。
4 闪光灯与物体之间有障碍物的时候,比如近拍的时候,镜头可能会彻底阻挡闪光灯的光线,失去作用。
○ 避免闪光灯可能造成的红眼:很简单,几乎所有的相机都有防红眼闪光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此模式下快慢时间会延长,相机要拿稳,或者使用三脚架。
○ 避免曝光不均匀或出现一个大亮点
当物体表面比较光亮的时候,闪光灯的强烈反光会在照片上留下一个大亮点,破坏了整体效果,比如拍摄玻璃橱窗里面的物体、包了一层塑料薄膜的物体、以及在拍电脑板卡等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反光点,有膜的最好去掉膜,易反光的可将相机尽量远离物体(通过变焦镜头调整画面大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适当变换相机的角度,侧着拍摄,就可以使亮点反射到画面之外了,正面拍摄电路板,中间出了一个大亮斑。侧一点就没有啦
○ 用闪光灯做辅助光源
闪光灯并非只在晚上才用,在任何时候,只要被摄物体不同部位的明暗反差太大,就可以通过闪光灯来适当弥补。(如图)
不用闪光灯,物体上面亮,下面黑
使用闪光灯辅助照明,整体都明亮了
○ 有灯光背景的夜间人像:正确使用慢速同步闪光模式
使用闪光灯以后,快门速度会加快,但是如果背景是漂亮的彩灯,反而会因此显得曝光不足,现在很多数码相机都有慢速同步闪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快门的速度不因为闪光灯的开启而变快,闪光灯可能连续闪两次,期间保持快门开启,或者快门先开启一段时间再闪光,或者闪光后再保持一段时间,无论哪种处理方式,原理都是一样的,即主题和背景都得到了合适的曝光亮,要注意的是此时曝光时间延长,一定要拿稳相机,或配合三脚架,并提醒被摄者在闪光灯亮之前和亮完以后的几秒钟里保持姿势不要动,否则图象会因手的抖晃或物体的移动而有重影发虚。另外,当静止的灯光背景比较暗时,往往需要适当加大曝光补偿,而由于被摄者离得近,在闪光灯的作用下可能会过于明亮,此时建议适当减小闪光灯的光强,防止曝光过度,减小闪光强度的具体方法参看后面。
使用标准闪光模式,主体明亮,背景则看不清
使用慢速同步闪光,主体和背景都拍出来了
○ 注意有效距离
一般的相机闪光灯功率都比较弱,因此距离范围有限。,白天光线强的时候,逆光拍摄有效距离可能只有1-2米,夜间比较长,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闪光灯有效范围不超过3-5米。
○ 有荧光屏的物体
比如显示器、电视机等,其屏幕是发光体,而边框外壳是不发光的,所以需要用闪光灯才能拍得完整、明亮。但是由于屏幕玻璃的反光,最好侧着去拍(左右,上下角度均可),才能避免一个大亮点出现在中间。不用闪光灯,则屏幕亮,而边框黑,使用以后,全都清晰了。另外,由于屏幕刷新速率的原因,与数码相机的扫描速率可能会有差拍,造成一条缓慢滚动的暗条,解决的办法是降低快门的速度(比如用慢速同步模式),有时要反复实验几次才有满意效果,相机与显示器刷新频率差拍造成滚动的暗区,降低快门速度后得到正常画面。
○ 在水下使用闪光灯
水对光线的吸收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水下摄影的光线很差,闪光灯的范围在水下只能达到其有效距离的一半,要注意避免曝光不足的问题。另外,如果是隔着玻璃去拍摄水里的物体,闪光灯应紧贴玻璃壁,否则光大多被反射掉了,但由于相机镜头往往比闪光灯的位置突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以实现,此时恐怕只有外接闪光灯才能解决问题,或者干脆不用闪光灯而靠延长曝光时间来拍摄。
○ 怎样调整闪光灯的亮度
闪光灯的最大亮度一般由其自身特性决定,要增加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减小强度还是可以的,方法是用纱布或者透明纸遮挡,一般一层纱布可以减弱到50%,2层可减弱到1/4左右。在实战中,往往没有这样的条件找纱布,那么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手指直接挡住闪光灯!注意,不要挡在闪光灯的中央部位,而是要从其边缘开始向中央挡,手指要贴紧,这个方法很有效。
○ 注意镜头保持清洁
在夜间使用闪光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镜头是否清洁,这点相信是很多朋友想不到的。数码相机的镜头前一般有一片保护玻璃,其上如果有灰尘的话,白天用可能影响不大,但到了晚上使用闪光灯的时候,会造成明显的光斑。
● 闪光灯附加技巧--外接闪光灯的使用
为什么要使用外接闪光灯呢?理由是因为相机内置的闪光灯位置、性能都固定了,不能提供更多的特性和灵活的摆位,比如前面提到,为了避免造成中央闪光亮点,不得不侧个角度拍摄,如果必须要正中位置的画面怎么办?如果拍摄物体面积大太,不能均匀照亮怎么办?...只有外接闪光灯才能给你提供更多的控制能力。
在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中,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外接同步闪光灯,你首先要弄清你的机子是否支持,以及支持什么样的接口,如果有这个能力的话,很幸运,你可以巧妙利用它进一步提高摄影功力!
○ 使用间接闪光
前面所说的都是直接闪光,即闪光灯直接照射目标物体,而另外很多情况下,用间接闪光更有优势。所谓间接闪光就是让闪光灯照射天花板或墙壁或反光伞,利用他们的漫反射均匀照射目标,这样拍出的照片,光线会更加柔和,甚至没有一点闪光灯的痕迹!只有外接闪光灯才可以方便地做到这点。在使用间接闪光的时候,一方面闪光灯的功率要足够强,另外天花板或墙壁要以白色为主,否则效果就不好啦!
○ 用连续脉冲闪光得到特技效果
如果闪光灯支持连续脉冲闪光,则配合相机的B门或T门(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些功能)得到一些特殊效果。比如,对于运动的物体可以拍下一连串轨迹。对于比较大的场景,闪光灯无法均匀照亮的时候,配合相机的B门或T门,以一只或多只闪光灯多次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得到的照片就会整体亮度会均匀柔和,甚至闪光灯造成的连影子都很难看见。这两种技法难度较大,也有一定的限制。
○ 附录
在主流民用级数码相机中,多数是不具备外挂同步闪光灯接口的,以下提供笔者粗略搜集的一些当前主流数码相机中可以外接同步闪光灯的机型,仅供大家参考:
善于应用、合理使用闪光灯可以大大提高拍摄质量,以上所述只是一些皮毛,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在实际拍摄中,大家对数码相机特有的“即拍即现”的能力应充分加以利用,在按下快门之后,相机一般会将结果照片在液晶屏上显示几秒种供使用者粗略检查,此时应迅速浏览一下看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马上更改方案依然来得及,而这正是传统相机无法比拟的地方,体现了数码时代的无穷魅力
绝大多数影友习惯于利用自然光拍摄照片。自然光效果自然,可以很好地休现出现场氛围 。但是由于自然光在强度及照射方向方面很难被摄影者所控制,比如我们在许多旅游景点会发现很多人在拍摄纪念照时为了顺应阳光的照射而避开本应进入画面的背景。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人造光源,完全可以让人物、背景得到很好的统一。所以完全依靠自然光并不是最好的摄影方式。真正有水平的摄影师一定是自然光与人造光结合的高手,所以作品能够体现出很好的细节,达到最佳的光影效果。我们这里所说的人造光就是闪光灯。
现在的照相机大多拥有内置闪光灯,内置闪光灯可以在弱光环境中照亮被摄体,使主体获得准确的曝光。另外在逆光拍摄时,内置闪光灯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光作用。但是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指数比较小,照射角度又不可调整,所以理想的人造光照则是外置的电子闪光灯。
外置闪光灯又称便携式闪光灯。具有携带方便、亮度高、色温稳定等特点。而且外置闪光灯大多灯头的照射角度可以调整,为营造不同的光照效果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外置闪光灯的品牌、种类非常多,一般具备相机生产能力的厂商都会生产自己品牌的闪光灯,以便对应自己的相机产品,如佳能、尼康、柯尼卡美能达、适马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独立的闪光灯生产厂也在制造可以适用不同品牌照相机的外置闪光灯,如德国的美兹、日本的新霸、中国的银燕。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品牌、什么功率的闪光灯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选择闪光灯的一些注意事项。
兼容性
我们选择闪光灯时首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照相机到底兼容哪一种闪光灯。因为不同品牌的照相机在闪光灯热靴插座的设计上会有所不同,比如美能达的闪光灯热靴插座采用“工”字形设计,其它类型的闪光灯插口则无法与其相连接;而佳能与尼康的闪光灯插座虽然相同,但触点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交叉使用时,许多功能便无法实现了;另外,还有些新型的闪光灯会对应着照相机新的功能而升级,所以我们发现一些新的闪光灯可以向下兼容旧型号的照相机,而旧的闪光灯则无法兼容新型的照相机了。比如尼康一些新的数
码单反相机只支持SB800和SB-600闪光灯,而使用SB26或SB28等老款闪光灯就只能采用手动方式曝光了。所以并不见得原厂的产品就会有很好的兼容性。所以选择闪光灯时也不必过分迷信原厂产品。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第三方闪光灯品牌同样有着良好的兼容性。比如德国美兹闪光灯就是一个极为著名的品牌,它不仅生产多种规格的袖珍闪光灯,还制作一些手柄闪光灯,为一些中画幅相机使用闪光灯提供了方便。
选择第三方闪光灯产品时,尤其要关注兼容性。一般闪光灯会在幸好标识上标注兼容的相机品牌,比如有“C”符号的兼容“佳能”相机,有“N”符号的,兼容“尼康”相机。不同的插座触点应对了不同的照相机热靴。再如美兹的一些闪光灯插座可以更换,更换不同幸好的插座,便可兼容不同品牌的照相机。所以我们在选择闪光灯时,一定要看看插座是否兼容,试试一些功能是否可以体现。如果使用了不相匹配的产品,不仅会使照相机的闪光功能大打折扣,有些甚至无法使用。
闪光模式
过去的闪光灯大都采用高压触发式设计,而如今的照相机只兼容低压微电流触发式的闪光灯,因此我们会发现将一些旧的闪光灯接在数码相机上时不会触发闪光。所以选择闪光灯时应该看看是否是低压触发式闪光灯。当然,少数数码相机可以使用高压触发式闪光灯,如富士S602数码相机。但低压触发式闪光灯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早期的照相机热靴插座大多是触点的,所以很多闪光灯也采用了单触点的插座,单触点的闪光灯多为手控闪光灯和独立自动闪光灯。手动控制闪光灯的背后多有指数表,按照表格的指示设置与拍摄距离相对应的光圈便可以得到曝光准确的图像了。但是在抓拍时,人们没有时间去查阅指数表,所以自动闪光灯上便设有电眼,连接灯内部的光敏元件,用以测量反射回来的光量,这样在一定的光圈范围内拍摄都可以得到合适的曝光。但是这种自动闪光方式只适用于照相机的手动档和光圈优先档,而且在光圈选择上会受到一定限制。不过由于单触点的闪光灯功能简单,加上数码相机随拍随看的特点,使用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
在多触点的闪光灯中,多数都具备TTL控制闪光灯功能。TTL自动闪光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自动闪光功能,它的光敏元件在照相机的机身内部,在快门开启的瞬间测量通过镜头到达胶片上的反光,并以此来自动提供相对应的闪光强度。与普通自动闪光不同的是TTL自动闪光可以使用各档光圈,但是该功能只有在一些性能较高的电子控制快门相机上才能实现,当然这类闪光灯大都可以向下兼容,因为它们大多具有手控、自动等多方面的功能,适用范围较广。随着照相机和闪光灯的技术提升,很多现金的功能都融入了闪光灯和照相机中,比如佳能的E-TTL II闪光,美能达ADI闪光及尼康的i-TTL等等,这些闪光控制方式使闪光曝光的精度更高,当然现金的闪光技术还需要相机的技术支持,不能兼容也是白搭。
闪光指数
不同型号闪光灯的闪光强度是不同的,所照射的有效范围也就不同。所以闪光指数非常重要。闪光指数就是闪光灯发光强度的量值,灯位到被摄体的距离(M)×正确曝光的光圈值(F)=该灯的指数(GN);一般指数是按ISO100感光度、50mm焦距计算,如GN24指数的闪光灯配合50mm镜头拍摄3米处物体,光圈则应设为F8(24÷3=8)。一般指数越大,闪光灯的功率也就越大,照射的距离也就越远。但是除了数码单反相机外,一般消费类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在F8左右,如果闪光强度过高,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现象,这就需要对相机的闪光输出比率进行调节。所以在选择闪光灯前应该确定自己的拍摄题材,如果经常拍摄会议或大场面的内容,闪光指数越高越好。如果只是拍摄一些简单的纪实摄影,那么一般指数在GN24左右的闪光灯便足够用了。通常闪光灯的指数会体现在闪光灯的型号标识上,如美兹54AF-1C闪光灯的指数就是GN54。
功能是否实用
如今的闪光灯功能非常强大,不仅可以实现前、后帘同步闪光,还具有多灯引闪、频闪等功能。不过功能越多,闪光灯的设置越复杂。尤其是闪光灯液晶显示屏的内容多为英文,在不看说明书的情况下,想要玩转这些功能可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对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而言,闪光灯的灯头可向上进行1~90度的调节是非常必要的功能,因为反射闪光是最常用的闪光技巧。
由于多数中、低端的袖珍数码相机没有设计闪光灯热靴插座,所以具有引闪功能的闪光灯就非常必要了。引闪功能可以依靠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来触发外置闪光灯,但需要注意的是:引闪时,必须将相机的防红眼功能关闭,否则,外置闪光灯就不会实现同步闪光了。另外,具有引闪功能的闪光灯还可离机闪光或多灯闪光,营造出丰富的效果。
如今的闪光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摄影附件了,恰当的闪光往往会使一幅人像作品更加传神,一幅景物作品更加富有质感,一幅小品的拍摄更加纤毫毕现。所以闪光灯并不是自然光的代替,而是摄影的点睛之笔。甚至关系到摄影作品的成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闪光灯自然尤为重要,但最关键的是按需所求,掌握技术。即使是一款功能简单,价格低廉的闪光灯,只要使用得当,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毕竟人们最终看到的是照片。
如何选购闪光灯
自从小型电子闪光灯大量问世以来,由于它具有使用轻便、价格比较低廉、 又有足够的发光强度等许多优点,已成为业余摄影爱好者普遍使用的一种人造光源,给各类摄影带来很大方便。但是,由于市上闪光灯的品种很多,效能也有很大差异,选配时也宜作一些考虑。
首先宜考虑闪光灯的指数。指数是闪光灯的性能指标,表示闪光灯发光能量 的大小,指数越大,闪光越强。为了能适应多种拍摄环境,最好选配指数大些的。当然,指数越大,闪光灯的体积、耗电量和价格等也会相应增加,但这并不会给摄影者带来过多的负担,若与它的功能相比,还是值得的。
其次要看它的性能。闪光灯有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种:专用的只要将闪光灯插 上,便可由照相机电脑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自动选择同步快门,调整闪光强度, 进行不同曝光;通用的须根据不同的拍摄距离按灯上的表格调整光圈,才能正确曝光。专用闪光灯只能用于TTL测光的照相机。只要看照相机闪光灯插座上的 "热靴",如果上面不止一个接点,便是这类相机,即可配用,以选配这类闪光灯为好。对只有一个接点或只有闪光插口的照相机,就只能使用通用的了。当然,通用的也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可根据需要选配.
更多阅读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精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坐骨神经痛是由于脊椎压迫坐骨神经,导致腰腿疼痛,属于腰腿病的范畴。坐骨神经痛一般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手术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就会感受到疼痛减轻,但是这种疗效是否能否持续下去不敢肯定,经常有患者抱怨术后病痛反弹,痛苦不堪;保守疗法包括
泡蛇酒中药配方含十种名贵中草药风湿痹症筋骨疼痛坐骨神经痛 名贵中草药
泡蛇酒中药配方由当归、枸杞、黄芪、天麻、红花等十种名贵中药材组成,是治疗风湿疾病的良药,适合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四肢麻木、腰腿疼痛、半身不遂、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扭伤等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治疗坐骨神经痛偏方
标签:酸痛感 坐骨神经痛站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最多十几分钟那样子 ,屁股和腰就会有酸痛感,有时是小腿的迎面骨至外侧有酸痛感。间断性的,酸痛感还挺强的。椎间盘膨出,或脱出,最好到医院做一个CT或MRI。因为很多这样的病很多被误诊为坐骨神经
人体常见疾病症状之——坐骨神经痛 男人疾病常见症状
【【基本概念】】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长的一根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从脊髓腰段的神经根发出,由臀部的梨状肌下方穿出,分布于大腿后方以及小腿、足部,指挥肌肉运动,传导皮肤感觉。正常人左右两侧各有一根。人体五个腰椎中,以下面的第
肋间神经痛的判断与治疗 肋间神经痛的治疗
这些年,我曾几次经历过从肋间神经痛的出现到治愈,使病情痊愈的全过程,摸索出一套最简单、最快捷、疗效最佳的自治方法。一天的下午,我突然间感到前胸后背(下部)的肋骨疼痛,后背肋骨疼痛的更加严重,干些家务活尤其是下蹲时肋骨疼痛不止,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