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于谦不谙世故——吴淡如 - Qzone日志 吴淡如女儿

智勇于谦不谙世故——吴淡如

图:(明)陈淳编辑:紫色



智勇于谦不谙世故——吴淡如 - Qzone日志 吴淡如女儿
明英宗年间,在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部族。

某次,一位名叫也先的蒙古贵族,率领大批兵马来犯。

高估了自己能耐的明英宗,竟然接受了一个大监王振“御驾亲征”的提议,

结果在土木堡这个地方,遭到蒙古军队袭击,全军覆没,皇帝还被俘虏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下子,北京群龙无首。

皇太后准备了无数珠宝,想把儿子赎回来。可是,也先拿了珠宝后,

不但不放回皇帝,还想攻打北京,恢复他们的“大元江山”。

许多臣子都建议放弃北京,大家一起逃难,搬到南京去避避风头,跟也先讲和算了。



只有于谦独排众议, 从各地调集兵马到北京来,

日夜打造兵甲、储备粮草、保卫京师,严惩罪魁祸首王振,大快人心。

于谦又拥立了英宗的弟弟为皇帝,让也先“挟皇帝为人质以侵略中原”的策略无法得逞。

当也先挟持着英宗攻到城下时,于谦披着盔甲上阵,挥泪迎战,终于击溃也先的军队。

也先大败,只好又带着明英宗退回紫荆关。后来,他知道,

再挟持“前皇帝”一点用处也没有,只好放了狼狈的明英宗,让他逃回北京。

从这一段历史来看,文武双全的于谦,是拯救明朝的大功臣。



可是,过了几年之后,于谦却被以“意图谋逆”罪名处死,

在京城百姓眼睁睁的见证下处斩了,留下明朝最让人沉痛的一声叹息。

于谦如此效忠,却换来这样的下场,当然不公平。

然而,他的死, 却也是老早就埋下了隐患,关键点何在?



英宗一定很恨他。被放回来的前皇帝,

留在宫中和已经即位的弟弟(后来的明代宗)斗法——

继位的代宗,一直想把英宗干掉,却下不了手。

坐冷板凳的英宗,也一直想要恢复帝位,只是苦无机会。

代宗生病时,英宗的机会来了。

一群宦官把被幽禁在南宫的前皇帝英宗迎了回来,发动宫廷政变,重登帝位。

本来就不太英明的英宗一上台,当然要给这个只顾国家、不顾他性命的大忠臣

于谦一个教训,立刻把谋反的罪名扣在他头上。

于是,不顾人民如何拥戴于谦,于谦还是被斩首示众。

360docimg_6_

善于指挥千军万马的于谦,也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他有首诗叫做《石灰吟》,以石来自喻,写得铿锵有力: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可惜,这首诗真成了他悲剧的写照:

千锤万击之后,粉身碎骨。一直到他死后第八年,

才有人帮他平反。土木堡之变中,于谦虽然“求仁得仁”,

但他的噩运种子,其实是自己一手埋下的。

他没有错,错只错在不顾虑人性深处的幽微阴暗的运作,

送掉一条命,落得天下同一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6896.html

更多阅读

郭德纲最新相声《你要锻炼》文本 郭德纲于谦相声文本

《你要锻炼》郭德纲于谦演出本(大家喊好)郭:咱走吧于:呵呵,这就走啊?郭:有句话儿怎么说来着?今夜星光灿烂于:哎郭:今夜你最烂于:这是怎么说话呢?什么叫郭:最灿,最烂于:对郭:最灿烂,灿烂于:单哪个字儿都不好听郭:看大伙儿痛快于:嗯郭:

明朝历史人物介绍说明9 于谦 明朝那些事 于谦

于谦:之所以要单独列文介绍于谦,是因为这个人挽救了明朝,正是因为于谦的存在,明朝才能在朱祁镇之后得以延续。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23岁,乡试中举,赴京赶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御史。

于谦《石灰吟》书法 石灰吟 于谦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诗人把它的制作过程用拟人的方法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

百家讲坛之大明臣系列:救时宰相于谦·第2讲怀才有遇1

怀才“有”遇科举一般来说,有些孩子会早熟。其实,我认为早熟未必就不好,但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早熟,要是能像于谦那样,在思想上、在人生观的形成上能早点成熟,那样的早熟,才有意义。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下,十七岁的于谦,就

声明:《智勇于谦不谙世故——吴淡如 - Qzone日志 吴淡如女儿》为网友偶像帅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