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音老师常提的十个观点转云雾草庄 十万大山云雾山庄

厚音老师常提的十个观点

印象中,以下十点是老师提到比较多的,从老师近期讲的《道德经》、《阴符经》、《坛经》、《庄子》、《黄庭经》等搜索了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老师常提的立志问题已在之前有收集整理,请见其他主题贴。

一、做了再想

二、先修佛性,后修丹道

三、先修佛性,后证仙真

四、负阴抱阳

五、负阳抱阴

六、集约意识

七、情为道根、魔为真种

八、融入共性 保留个性

九、认知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十、放松、放下、放弃



一、做了再想

你比方说我们每天为了吃饭我们要去工作,这就是对的。我们不去工作行吗?比方说小的时候不懂事,经常的逃学,然后并没有理解到逃学是不好的,是浪费父母的金钱的,浪费他们的精力的,是辜负他们的一种行为,是不孝的,想到这个问题了吗?没有想到,然后他照样就逃学了,逃学了以后你说他对还是不对呢?他无所谓对也无所谓不对,这由他们的个性发展,就是说他们明确了以后,他们就能够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如果说子不教,父之过也,结果小孩子越滑越远,然后这个大人就有责任了。所以说我们有时候在认识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先天,什么是后天不一定搞得非常清楚。这也就证明我们对自己的实践,现实的那一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下面这个例子就很清楚的说明了我刚才分析的道理,“天下青城”提出来的,他说“请教老师有关“做了再想”和“一念而行”的问题。”

  他说“我想问一下“做了再想”和“一念而行”是否是同一回事?”

  我首先回答,的确是同一回事。

  “我觉得这两种说法有其相同的意思:在放松平静的时候,心中一念闪现,有想说和想做的感觉,就去行了,而没有考虑得失、利弊、别人的看法等等想法,这不就是一念而行,做而后想吗?还请老师就其同异性指点解惑。”

  我们平常所提出来的什么做了以后再想那只不过是对人的那种客观存在,就是阶段性的分别所造成的。就是说它是分段说的,就是在时空上分段说,而不是说从事物的本质上说。所以说做了以后再想是从时间上去说这个意思,而不是说从性质上说到底是哪个思想、哪个意识发生的。到底是潜意识还是显意识发出来的,并没有这样去说。所以说它是在人们的观念中钻了一个空子。至于为什么要钻这个空子,主要是为了防止人们养成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三思而后行的这种习惯,主要是为了防止这个习惯对人们灵性的一种伤害。就是人们长时间的三思而后行,养成了这种习惯以后人的灵动性它就会越来越落后,越来越退化,越来越消极。就是人的思维到后来基本上就没有灵感了、没有机动性了、没有突变性、没有非线性、非逻辑或者是非理性的那一面了。所以人就显得没有突破性、没有创造性了。那么这个社会如果要是都是这样的话,什么东西都三思而行,都搞得非常有理智了,那么这个社会的创造和发展,人们现实中的新生的状态那不就很难以有发展了嘛。所以说人们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防止三思而后行对人的灵性的伤害而提出来的。做了以后再想,本身行如不想,人的思维就是这样,他只要在行为之间他不可能没有想的。但是这个想呢,可以有“天下青城”所说的这种想,放松平静的时候心中一念闪现,有想说想做的感觉就去想了,就去做了,而没有患得患失,没有考虑利弊和别人的看法。就是这个存在有一点惟我独尊的那种感受,我想的就是对的,要保留个性。但是这个个性如果要是这样做下去的话它肯定有时候碰钉子,有时候遇到一些挫折,像这种情况在现实中间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这种行为是错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应该知道本质的那一面只要它存在,就是说我们知道本质的那一面有本性,这个本性,它能够在人的心态非常平静的状态下它能够释放出信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潜意识在主观意识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和没有观念左右的情况下,就是前面275号朋友提出来的问题,到底是哪个神作用呢?如果说你分得清楚你早就成了它的障碍了。你不可能说这是我的潜意识我就照着它办,这是我的主观意识我就把它压制一下。你要那样的话你两个行为都是错的。

那就同六祖批评神会所说的“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你无论是反对还是赞成题都是错的,“痛不痛是生灭”,你痛和不痛都是代表着你生和灭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都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呢?就是因为你“唯道集虚”,中间唯虚的那一面你没有把握住,就是因为你对事物的状态不是很了解。所以说人要从虚性的那个角度,就像老子所说的“天之道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就是说你虚,但是你不要拐弯抹角,不要七弯八角的这样去处理你自己的思维。当你这样虚而不屈的时候,那么你只要在动,你一前一后的在运动,那么它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丰盛。那么您的灵性呢,就越来越厉害了,越来越适应修炼的要求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呢,实际上与在前面的相关的章节里面有所提到的,实际上也说到过的。“於第一义而不动”有这样一个观念;定慧品第四里面的一句话,“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能善分别诸法相”,它而不是说能善分别后天意识和主观意识,它是说的“能善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就是说你知道有后天意识和有潜意识的这种存在,然后你感觉这就是潜意识,你的理性,就是你分析了以后的这个结论,选择的这个理性。而你的感觉,就是感性的那一面。所以说你明白了这一点以后然后你按照你第一个确定的观念和选择去做就行了。做下去,时间长了你的灵性就自动的增长了,这就是修炼的基本的要素。

(摘自厚音坛经讲座27讲,问题回答部分)

二、先修佛性,后修丹道
现在世上那些传播**的大师们,是不是得道了呢?从道隐无名这一句话就可以反推过去。四个大,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方无隅,无论你怎么大,总的说来,只有一条,道隐无名。没有名,才是真得道,你有了名,已经够了,你还要什么东西呀?还要道?你下辈子再来。我只能得出这样一种结果。就像师父说的那个意思一样,你有了一种结果,你已经有了名利,你还要另外的东西,怎么可能得到呢?所以我的确非常感佩张伯端这个人,因为他敢说真话。他稍微不谨慎,不但是坐牢,脸上还刺了字,那就是真正的被判刑了。他还说了另外一个真事,他屡次在诽人面前说真话,在不地道的人面前去讲道,讲多了,背上生了一个大疮。过去叫痈,结果肿得差点命都丢了。这样他才知道,噢,并不是你知道一点就可以随便瞎说的。瞎说,你结果就不妙。我想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他当时得道了没有?没有嘛。简单的说,他只是得到了一本《双经合一》而已。(笑)他已经说真话了,结果我们后人偏偏这个真话听不进去。就自作多情的给他安上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现象。他对这个问题的感悟是很深的,后人一直说他是修命一派的代表,先命后性的代表,实际上他在他修道的感受心得里面,一直都是把修性放在前列的。大家有时间把《修真法悟》拿出来看看。《悟真篇》的正文部分,都是高人传给他的,只有后面的部分,才是他自己修练的心得,而这里面最要的体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先修佛性,后修丹道。(摘自《生存与修炼四十二章》)


三、先修佛性,后证仙真
先修佛性,后证仙真。这是我一辈子所追寻的境界。你的佛性不产生的话,后面这个仙真你得不到的。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有很多东西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阴阳一定要按先后顺序的发展。严新老师练功八十字:阴阳先后成。阴性的一面如果没有先成功,你阳性的一面练得怎么样呢?一练练个大肚子。是的,有点像神仙,但是不是神仙呢?实际上你这个肉体被另外一个信息借体了。就是世界上的很多事你根本就没有理解过来,对道这个问题你根本就没想,你连道的规律都不懂,你说你怎么成功啊?但是你成功了,你成功的是肉体。你说我肉体成功了,我的肉体能登真,我的思想肯定已经达到那个境界了。错了。就在这个问题上不好办。为什么呢?就是你这个佛性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做不到。对很多自然之间的运转规律,你凡心里面有很多东西很容易被人家移动。被什么东西移动呢?被借体移动。这个借体为什么能够借体?这都是有道理的。就像我们讲同一性和统一性一样,之所以有同一性和统一性,就是在冥冥之中,它有很多相互的缘分。这个缘分,只要你意念所至,它自动的有很多缘分就到来了。你说我按一种有为的方法去练,一练,它就会吸附过来很多的信号,这个信号人家有修过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像这样的信号吸过来了,到底是你在练,还是它在练呢?实际上是它在练。你没有练。这就是我们的主观意识,你的后天到底怎么修的问题。
后天怎么修练,这实际上是一个关键,在我们修炼的圈子里,很多人他忽略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忽略?就是因为人他一般讲究现实的那一面。就是看得见,摸得着。佛性你看不见,摸不着,就不好办。就是抱阳,阳性这一面是非常现实的。人练得很舒服。人得到丹气之后很舒服,身体的发展呢?也超过了意想之外。超过了你的感觉之外。这个超过感觉之外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任何事情你先理解的话,它超过不了你的想象。它超过了,你自己的变化超过了你自己的想象,那就说明你的思维根本还没建立起来。结果你的身体已经走到前面去了。到底好不好呢?我想这个题目留给大家思考。(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五十七章)

厚音老师常提的十个观点(转云雾草庄) 十万大山云雾山庄



四、负阴抱阳
1、为什么要让大家守中呢?守虚呢?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和神相通,而你的意识通不了。意识老是在干扰神,他老是符合负阴抱阳的天道。
意识是神的附生物,但它不会听神的,他只会听阳性东西的。阳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每天看、每天接收、每天去交谈、吃饭的味道,这就像老子说的,你耳朵听,最后聋了;看,眼睛也瞎了;每天吃好东西,我身体一定要比人家的好,结果,感觉迟钝了。因为吃好东西吃多了,不知道细微的味道变化了。(摘自《生存与修炼第五十七章》)
2、善守其中。明明要我们知白守黑,你怎么又搞个善守其中呢?这就是个矛盾了。这句话明显的是个矛盾,但实际上不矛盾。因为老子他说了一句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在言语方面你不要勉强的去辨明。辨明,就是说明白。这个明字,一个日,一个月;就是一个阴,一个阳。这个时候你怎么能说得明白呢?说不明白的,因为阴阳之间毕竟还是分开着的。在人们的头脑中,他永远都是负阴抱阳的。他只会选择其一端,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选择阳的,不会选择阴的。那么你怎么办呢?你说你一定要勉强的让大家去接受阴性的这一面?不行。因为我说的这个是对客体而言。你自己你可以知白守黑,但是对客体,你一定要守中。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守中是什么意思?就是他好坏你先看,你不要跟他下结论,你也不要去劝他按什么方法去做。只要你守住了中的处理方式,就像和事老一样,有矛盾我们暂且坐下来慢慢谈,把问题谈到一块儿去了,解决问题就行了。任何一个问题,就像家庭矛盾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看你怎么办?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你站在中间的位置,然后处理好这个协调关系。(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五、负阳抱阴
你要治理身体这个天下,你一定要有正确的理念。理念不正确,要想治理好它,就非常困难,或者是你越治,问题越多,矛盾越多,危险就越大。佛家讲的八正念,就有正行和正念。你的行为你的念。但这个正和老子所说的正区别有没有呢?还是有的。我理解师傅在这个地方所说的正,是一种道性的正。这个正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反之,则道动之。弱者,道用之。这个正,说阴阳之间,你如果强调阳的一方面为正或者阴的一方面为正你,都容易出偏差。你容易阻碍你自己的前进。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就是你明明知道你自己是阳性的,你知道自己的发展趋势,你就把这个发展趋势调换一下。你把它反过来。把习惯于负阴抱阳改成负阳抱阴。负阳抱阴这是我用的新名词啊。这是我为了说话方便,把它变通一下。叫作负阳抱阴。意思是,把阳的一面摆在背后,把阴的一面摆在自己的面前。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效果。就是你关注阴性的东西,同时阳性的东西也让它发展。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后其身的状态。(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八章)

六、集约意识
众灵的表现是集约的意识,就是老百姓大众的那种灵气,他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刚才跟闫工两个人讨论的问题,老百姓的灵感和他的冲动,这才是圣人所指的那个心。当然这个心和老百姓那个追求钱、财、名、利的心肯定是一个阴、一个阳。那么这个阴和阳合起来的话,圣人重视哪个方面呢?圣人肯定重视阴的一面。这个阴的一面老百姓在想什么呢?除了人们追求生活的现代化啦,追求小康啦,就象现代城市里面人一样,想到买房子,买车子,买了房子以后,还要装修,装修的钱比买房的钱还要贵。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把房子装得非常漂亮,非常舒适,非常满意,就要搅尽脑汁的去搞钱,去把房子、车子搞得非常漂亮。这些事的背后,还有没有一种冲动啊?有,肯定是有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名称我也已经定出来了,叫集约意识。集约意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意识的一种集合。就好象没有人吹哨子,这些人突然一下子都集中到这个地方来一样,这些人它没有听到指令,他一下都集中了,这个就叫集约。它是一种自发的过程,而不是有意识的过程。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呢,它是属于阴性的,属于一种潜在的冲动造成的一种集合。众人的表现是集约意识,这种集约意识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现在我们大家看老百姓,大家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也有心灵很高尚的。但是大部分人心灵里面的的确确都只装住了钱。我认为这两点,一个是财,一个是信,可以这样说,这两个事物在我们人的生存中不可缺少。是不是这样?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去思考一下。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七、情为道根
1、所谓自然,就是它的特性。我们中国人对草,对植物的特性的认识可以说,已经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了。就是它无所不至。对每一种草都认识了,《本草纲目》里有一万多种植物。多丰富啊,每一种植物的用途都概括得非常清晰。这在其他的文化里面是找不到的。这就是中国人尚自然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么我们修炼人到底应该怎么尚自然?这就是这一章所讲的核心。就是有所不尚,就要有所尚。一定要在思想中有一个基本的理念。不要什么东西拿到眼前来都觉得是个宝贝,都照着去做,那叫傻修、傻炼,(下边说:就是顺其自然。)也不能顺其自然。我的方法是,热爱自然,就是情为道根。人没有情不行,有情要用在自然方面,你要知道自然的规律,它怎么在运动的。你不爱它,你带着目的去追求长寿,你又不懂,你怎么长寿?有很多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在这里。他不知道自己的思维是把自己拉向消极的那一面的。(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三章)

2、平常已经点得够多了。就是你要顺其自然。你的自然里面有许多珍贵的东西。就像城市里的学生和农村里的学生之间的差别一样,经过测定,后者普遍比前者的智商要高。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因为文化,而是在农村学生的思维里面有很多朴素的素质。其实素质并不是来自于教育,而是来自于自己所在的环境中生活的积累。比如对虫子的概念,城市的孩子掌握的概念很狭窄。农村的孩子则知道,虫子的形象是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植物而变化为不同的状态的。他能够数得出很多种虫子,能够从心里感觉到这些。,不要小看这种微小的区别,他心里就知道这个东西跟自然有关,跟时间有关,跟环境有关。城市的孩子呢,则一切都是没有关的。所以城市的孩子的智商要低,因为农村的孩子知道问题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而城市的孩子以为是没有关联的。这个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总觉得出生在农村是一种优势,你见得多了,你感觉得多了,你对什么东西都有一种自我的看法。这个看法就产生一种分析的方法,这个结果对于城市人来说,不可想象。就像这位道友说的这些理念一样,实际上这些理念都是书上告诉他的,你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吗?我讲了两天课,你讲讲自己的观点。哪怕从一个角度讲讲自己的观点,那就值得欣慰。这就是我所尚的一面。我今天为什么非常强调“尚”的这个面呢?就是这个尚很重要。到底追求什么东西为时髦,我们修炼人也是这样,你读的书越多,看的典故越多,知道修仙的故事越多就越时髦。这个东西非常危险,不实际。
当时我提出的这个观点,不是简单的产生的。就是这八个字,从自己的角度有所认识以后,你今后修炼不用找别人,任何人都不要找,你就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情为道根,魔为真种八个字。)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推论。比如孔子,贤人七十,弟子三千,他的弟子很多,他的气势很大,许多人帮他做了媒体介绍。老子这个人一生清静无为,直到要走了,要离开人世了,西去的时候,偶然被尹喜发现了。把他留下来准备要留下点什么东西,这样才被世人所知道了。那么尹喜就是叫破天,说这个东西是宝啊!没人能识得出这个宝的。人们对他的东西不感兴趣。实际上当时的荀子,是比较有名的教育家了,有很多人都拜倒在他的门下向他学。这些弟子都是成群的。就是说,崇拜的人多,不一定是宝,就像老子说的,知我者希,则我贵。他这个观点很不大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现代人尚名,一尚名,人多肯定就好,事业就发达。老子不尚名,清静无为,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工作。
我只能说我从个人的修炼和生活中观察到了常人所没有观察到的角度。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想法。但愿这些想法对很多修炼的人有所裨益。我这个人嘴也长,看见人家有些问题没想透,老喜欢说。说了以后,效果又不好。这我也知道。
你认为这个情到底是什么情呢?(答:现在看来,热爱自然也是一种情。)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三章)

3、如何回复到本根里面去呢?无非就是你要知道常,你不知道常,或者是这样说吧,万事万物,你不愿意以它为师的话,你总把它当作是用的源泉,好像觉得用了它,得利就行了。那是常道。那个方法,你永远都找不到根的。你要想得到这个源,你就要以万事万物为师。你尊重它们,你敬仰它们,从敬仰和尊重里面产生真情。你真情实意的去对待它,这时你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找到一种根的感觉。这就是我所说的,情为道根。道根,说起来,世人都知道。常说这样一句话,啊,情为何物啊?都只知道这样去感叹。情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情是对万事万物的一种尊重、尊敬、爱戴,你喜欢接近他,你喜欢从中间捉摸出一些常人捉摸不出来的感受。这就叫回复本根。你知道这个根,你修炼起来就很容易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有了真情这个基础。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十六章)


4、明明知道没有好处,但你又非要坚持,我就有一个办法,我就不信。我非不信邪。我非要把这个东西了解清楚,探索清楚。你不信他,你才有精神去探索。你一信了他,你探索的精神就没有了。所以要把这两者之间辩证的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八卦。你不信,才能够保存不足。不足时,要保持不信,就非常困难。那么这两种意识你把它统一起来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主观意识和潜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你的主观意识不信,你的潜意识永远都是不足的。当你的主观意识很信了,那你的潜意识他也容易足。就像...一样,...的学员为什么很顽固啊?就是因为他信过头了。超过了有限。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实际上毕竟是有限的东西。却被他信实了。这是不是足了呢?足了以后你在想灌,灌不进去了。你完全没办法再移动他的思维。这就是我跟...打交道的体会。但是我不信他这一点。如果你对一个东西信得很实在的话,如果你没有不信的那种感觉,你就打不破它。就像我们现在的思维,大家带着很多宗教迷信的观念,神学的那些观念进入到信里面去,我怎么说,要保持不足,你总以为你信的一面是最真实的。这个就叫迷了。我想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你说你单纯的保持不足的一面,你认为是不足的一面,实际你认为你知道有限的那一面肯定是科学的。然后你如果没有不信的感觉,你就很缺乏去破这个谜的能量。这就是我们思维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我就将就自然,就是你把这个事情自然而然的去看待。但是你心里一定要知道,认识上,它是没有止境的。为什么?就是容、公、全、天、道的境界,慢慢一步一步进化过来的。你要做到心里有底,最后道,从有形的一面没有语言可讲。讲出来的都是非常道。都是可见的那一面,那个东西能够真实吗?就像我们现在对未来的憧憬一样,大家修炼到底为了什么呢?我看了一下,我们闫工是最实在的。我只需要健康、长寿就行了,别的都不奢求。但在其他人的思维里是不是这样呢?不是这样的。带有很多的追求。追求和你的不信、或者不足,有没有联系呢?到底怎么联系,一定要想通。有什么问题,现在就可以提出来。这一章讲的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历史上,唐朝的李世民刚刚打下天下的时候,就遵奉老子为他们的太祖。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大部分都会背道德经。从教条的方面肯定都会了。会了以后对这个社会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贞观之治。在物质方面肯定是丰盛的,政治上,是不是就奠定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文化基础呢?没有。为什么?太宗后面是高宗,高宗后面是武则天,大家看出这个名堂没有?老子的思想,如果从现代的角度去看待,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在过去的时代,人们对教条也肯定是很熟悉的。熟悉是不是能够理解它的全部范围呢?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已经了解了道德经全部的范围了?肯定是很有限的。我们现在的文化状态肯定限制了我们去了解它。所以要保持不足的一面。那么不足,你要靠什么去推动他呢?要靠不信。从什么地方获得不信的这种平衡呢?要从自然的角度。这么做就行了。所以我建议的方法就是情为道根。就是你要反馈于自然,从自然中获得很多的信息,要知道那些东西和自然有关。这些东西是怎样促进我们的修炼的。把这些东西先了解透。那么你不信的那一面就得到平衡了。平衡就弥补了这个不足。也就弥补了有限的这一面。这个有限的一面随着你的能量加深、加大,你的观察越来越细,除了从阳性的一面,你还从阴性的一面去观察事物。有很多东西,你慢慢的就了解了。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十七章)


5、真如自性是真佛,就是生命之中的两个趋势,佛和魔,这是并列在生命中的,所以说邪见三毒是魔王,真如自性呢它是真佛,它也在生命中间,那么“邪见三毒”呢是不是体外的一部分呢?它实际上也不是体外的,它也是属于生命以内的,要不然的话人又怎么会走向死亡呢?所以说生命之中的两个趋势,魔和佛它是并列存在的,我们什么时候在被魔利用,我们什么时候又体现出我们的佛性来,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有选择的权利。魔为真种,情为道根,魔为真种,这是我二十年前提出来的一个论点,这个论点呢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一涉及到自性真佛,这个时候就肯定要谈到情与魔的问题。当然我们这个地方说的魔呢,并不是三毒之魔,而是人的那种客观的,对这个不理解事物或者不能全面的转化的这个事物的那种结论,总觉得这是魔性的,这是不对的。你就像我们过去人谈到性观念一样,一提到性观念就认为你这个是不道德的说法,不应该在公开的场合去谈论性的问题,但实际上作为现代人来说,旧的社会新的社会决然不同了,旧的社会人们回避很多对性问题的讨论,现在呢,就是公开讨论了。尤其像美国的那个叫什么啊?《断臂山》一样,描写的就是男性的同性恋他们在生活中的那个撞击以及现实给他们造成的一些压力,这些都是什么?这些都是客观世界给予他们的一个状态了,而不是说他自己想创造这样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呢,也要从社会性的这个角度看各种各样的社会形态它们所代表的社会层面是不是说独立的,然后呢,我们用我们自己本身的所谓的陈旧的道德观然后去衡量一个新的那个客观存在呢?千万不能那样,我们就应该知道原来这个中间它有阴阳变化的一些规律在里面。这个阴阳变化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呢?以后有时间我们在讲到丹道的时候我们会涉及到这些理念的,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这方面的论点的发展。
但是结论可以先下来,观念的僵化即为陈腐,即为阴魔,就是说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叫魔呢?魔就是观念的僵化即为陈腐,这就为阴魔。
他下一句,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如果要是有邪念迷惑的时候呢,那就说明魔它就在你这个房子里面了,这个房子呢就是生命这个房子,所以说生命的指向,魔和佛的并存,主观的产生,客观的响应,是不是?就是说主观上产生了一种思维、产生了一种判断、产生了一种情感,然后产生了选择,是不是啊?然后呢它客观世界呢,它实际上就是属于有一种正见的引导了,这个正见的引导在老子那个地方他就把它称为“清静为天下正”,就是说清静法身它本来是如如不动的,然后呢,如果要是说我们人的主观上能够和客观相应的话,这个就叫大通为一,这个就自然而然就能够形成自然相盛的那种形态,也就是《阴符经》里面所说的阴阳相盛之术,就是你不用考虑它,你也不用用技巧去驱使它,它自然就会按照生物的智慧去造就,或者是选择新的进化方向。
(摘自厚音坛经讲座)

八、融入共性 保留个性
1、个性,它指万事万物的个性,也指每个人的个性,他的共容性,共存性,你首先要习惯它,习惯以后你再去修,就会觉得自己的路非常宽广。如果你带着某一方面的偏执,就象科学它有好处的一面,但它也有坏处。如果你只理解科学好处的一面,不理解它的坏处,那你还修道有何用呢?不如去修科学。修道的时候理解这个观念很重要。它帮助你建立分析问题的方法。你习惯了这个分析方法以后,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你心里就不会有矛盾。因为这个矛盾你已经理解了。你理解了对和错,你就能够包容它,不理解时,你怎能去包容它?非要追求它好的那一面,追究坏的那一面,你说你的这一点作错了,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这样就容易引起一些矛盾,这就像做父母和做天地一样,明明看见自己的孩子有错,却不一定能明说出来。循循善诱,讲一些好听的故事啊,引导孩子去觉悟,这个事情作错了,天地对于人们所做错的事,是以无为去教育的,天地并没有说你们这件事不能这样办,这样会退化,需要改啊。天地没有这样说,但人为什么能够逐渐认识自己呢?因为人在对和错的运动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丰厚的一种文化,这个文化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通过文化,人们对社会,对自身这三者之间也就慢慢地认识回来了。人一旦认识到自身这个阴阳互相推动的道理以后,整个人类集体的成功,集体的升华,就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了。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二章)


2、元君老师曾经在第二章练功经验里面这样说:练功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不要以自己的善良去仇恨别人的邪恶。时常在调心的过程中把有感觉当作无感觉一样。把困难感觉成容易,见人之短不厌弃,就当作长处来看,用反向调心法,因为心性调理之后的人就是有福之人。我想她这种说法也是一种辩证意识,就是当你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人,这种双重人格是存在的。既然存在,就有它合理性的一面。你为什么不理解这一切呢?你为什么带着自己的个性去和人家的双重人格打交道呢?这个时候不要有自己的个性,你要有共性,你才能够打交道。人与人相处在一块儿的时候,你明明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人格里面有虚假的一面,有真实的一面,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去耿耿于怀呢?你为什么还看不得人家呢?或看起来就不舒服呢?就如古人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为什么分成一群一群的?就是因为这些物理的相对性质。个性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能产生共振的效应。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喜欢聚在一块儿,而不同性格的人喜欢分开的原因。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在今后的心灵修炼中就更应该抓紧对我们自身这些问题的处理。你不要有分别心的去对待人。世界上所有的坏人也好,恶人也好,善人也好,让你不能接受的人也好,都是你应该学习的师父,都是你应该接受的、可贵的素材。我说的这个意思是很明确的,就是当你和人相处在一块儿的时候,你有分别心,就说明你的境界还处在相对性里面。如果你很博大宽容了,你对什么人都能看得惯、都能接近他、都能跟他谈上话、都能和他共处、都能和他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里睡觉的话,可以这样说,你的境界就相当于道了。而他,必然要被你这个道的能量所融化。我讲的这个道理应该是人们实践中的努力方向。实际上很多人已修到这个境界了。这并不是找不到的。在现实中,我们相处时间长了以后,心里就产生了很多负担、疙瘩。就要从这个地方开始认识。如果说头两章你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讲到后面的的时候,你再认识就慢了。为什么慢了?因为这个东西明摆着摆在你的面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任何东西都是相对而存在的,没有绝对存在的,你偏偏要绝对的去看人,那到底是你错了还是我错了呢?实际是个性错了。我们的个性不符合于修道。修道追求的是共性,我们的共性是什么呢?这需要慢慢去认识它。道,需要慢慢的去认识,讲到后面的时候,对道性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明确,所以,欢迎大家继续往下听。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二章)

3、他要求你静,但是你又不得不兼顾环境。你怎么兼顾呢?无非就是你把这个环境当作是你自己整体的一部分。你溶化进去。你对什么事都有一个高昂的UU1001词语替换去处理它。不是冷冰冰的,不是那种照章办事的。而是非常有生气的那种参与。你参与到环境中去之后,环境中的信息才有可能对你进行帮助。如果你把这一切帮助当作是条件,或者交换,那么你又错了。你只能说在和这个环境打交道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你去热爱它。你在这中间把自己的心情全方位的调整到自己的感悟中间去。客体和主体相互之间有一种呼应。这个呼应无非就是道性的一种再现了。所以当你越工作、越生活的时候,你就不感觉到事情很多,相反地你感觉到这个事情对你来说,越做心情就越好。为什么呢?因为你越做,你接触的环境就越广,你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越处在自然的状态里面。那么你的无为也就更体现出那种比较高的境界了。
如果你把它当作是一种矛盾,你说我要清静,我什么也不想做,我单纯的在静中间上涨功力,你恰恰说错了。他往往就得不到这个信息。这种清静就叫死寂一般的静,没有生气了。
实际上过去禅宗就是这样,管他吃喝拉撒,这实际上都是在修道。就是你任何的作为都是在修道。你做好它本身就是在修你自己自身的那种和谐性。你自己又觉悟了,就是你平常注意它了。就是你不断地按这个过程反思、反观、反省的进行,你就从中间每时每刻的找到那种很高兴的出发点了。
不要把它当矛盾,把它当矛盾,那以后的事就不大好办了。也就是时间过得越长,你的浪费就越大。我也老在想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实际上无非就是一点,就是工作的驱动。就是有一个工作做,就很高兴,觉得有事做就行了。至于怎么做能做得好,全身心的处理它就行了。那不一定要把它想得非常清楚,那就破坏了自己自在的状态。不一定非要要求自己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没有那些过程。时间长了以后,人慢慢的就适应了这种节奏。
总的说来人不要给自己增加矛盾。特别是有问题的时候,当然说说说,说到后来,说得大家没有问题了。也不一定是坏事。说得大家有问题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有问题,说明大家思想中有很多矛盾。没有问题,说明大家思想现在模糊了。这个界限分不清楚了。这个矛盾就慢慢的湮没了。你要看世界上阴阳的变化,他无非就是这样。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这种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很难以做得全面。这个全面就是,你和你自己身体之间的这种呼应,因为人他明显的就有这种感觉,一个星期他有周期。一个月,那个周期更加明显。一个月肯定有那么几天非常兴奋,身体也非常好,人也非常有活力。但是过了那几天以后,人慢慢的就降低了。工作效力也降低了。人思维反应的速度也降低了。
听我讲课也都是这样的。在讲的过程中,有几天是非常兴奋的,讲出来的话非常有生气。有的时候讲的就非常僵瑟。这个道理是,人的状态是客观的,你不可能违反这个客观的状态,勉强的去做为。你该是怎样的状态,表达出来就行了。表达出来,这个就叫行教重于言教。因为你表达的东西被人家看见了。人家要是明白了,就知道,天道无亲,唯与善人。就是他给与那个善于思考的人和善于对待的人或者是有善心去处理的这样的人,他给这样的人一种机会。你观察到了,你就知道,这个事物它就是这样。
那么身体也是这样。当你有高潮的时候,你就用高潮的心态去处理。当你处在很低潮的时候呢?你就要知道你这个低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时间原因哪?还是营养原因哪?还是气候原因哪?还是自己心情的原因哪?你最起码你自己的心里要清楚了?你不要说,这些东西我都不清楚。我东想一下,西想一下。然后我给自己下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家下过的结论。这个东西需要自己给自己下结论。因为你没观察到自己的那种整体状态,整个的过程,你根本就没有去反思过。或者是你这种反思不连贯,今天你就某个问题反思了一下自己,到明天你又搞忘了。我说的这个反思是你一年三百六十天,过去有一句话,叫做雾蒙蒙,常悬灯。人生就像在雾里面行走一样,自己的头上一定要常常悬着一盏灯。你千万不能让它灭了。常悟则醒。你经常的反悟,总有一天会醒过来的。你就明白了,哦,原来我这个人的这种变化都是由于这样的一种潜在运动造成的。我在早年为什么没有抓住它呢?
所以这个反观、反思、反省,尽量地从自己内在的深层次的角度上,抓紧对人生的认识。这个人生实际上又代表着众生。以为你这个人生就是众生之一。他有你个人的样子,体现在你身上有你个人的特点。然后你从找个性的开始,一直找到共性里面去。从共性你又返回到个性的修炼中来。相互之间它就产生共振了。你的能量在这个地方,天下的人都是你的整体。这个时候你说你没有进步,那老天爷就太不公平了。
所以说人一个是对自己的状态的观察,一个是对自己健康的促进。一个观察,一个促进。观察什么?观察自己身心和谐的那一面。不和谐,你一定要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能老是找客观原因。你要找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也可以找,比方说是不是天气的影响。但主要是主观的原因。要想通,要从是否和谐的角度去找原因。
人生活在世界上,他必然还是要和自然打交道。你考虑到环境的和谐的时候,你的心情也就和谐。你心情和谐了,你看到什么事都和谐。最起码在程度上你是能够接受的。无论外在环境怎么变化,你都能够接受。这个接受的程度,实际上就是你在不断地用你自己的能量去融化你的小环境。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九、认知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我再打个比方吧,就像我们社会上每次中秋节的时候买月饼一样,实际上那么几个破月饼值几个钱啊?月饼成本就几块钱了不起吧?但实际上那几个月饼他卖多少钱啊?要卖壹、两百块钱,这正不正常呢?这到底是为了腹呢还是为了目呢?肯定是为了目,为了好看,把包装做得精致一点。然后呢好去送礼,好去怎么啊?好去自己吃着感觉到很好一样,但实际那些东西都是为了怎么?为了自己的目。
为了自己的目我想它是不符合道性的,所以说在年纪大的人的经验中间,他往往实用的一面肯定占了主导部分。不实用的东西,他就不会不会去主动的,除了他上当,除了有人在骗他,一般他是不会选择那个方面的,是不实用的他不去选择。在我们的修炼中间实际上也应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噢,我们自己要利用自己的目,这是一个方面,去观察,然后另外呢,你要知道你这个目的观察获得的一种信息怎样去提高你自己的悟性,如果说你仅仅是在积累经验,仅仅是在积累经验,但你的反应的灵性不够的话,实际上你也不容易做到怎么啊?不容易做到发展自己。这是过去我说的: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你要认识啦,你要改造啦,你要发展啦,你靠什么东西去发展啊?实际上你要靠灵性去发展。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阴符经》第四讲)

十、放松、放下、放弃
1、总的说来,人的意识不能受有的约束。有时候要放松自己,把有些意识彻底的放弃掉。你放弃掉以后,你就能进入到无意识的状态里面去。你无意识,你就能够体会到“用”的一些实在的好处。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十一章)

2、这一章主要讲了在修炼的过程中,应该放弃的一些东西。
首先,要放弃的应该是“智”,我想这一点是最起码的。什么是智呢?按我们的理解,肯定是知识上的积累。但实际上这个东西,除了正在积累的以外,还有什么?还有已经积累的。我想可以这样说,到了这个年纪,你正在积累的正在减弱,这个是肯定的,因为你年纪到这个地步了。所以你说,要像小孩子那样一天看很多书,而且看了之后过目不忘,做不到了。所以,正在减弱的这一部分,他几经不重要了。可以这样说,把书看个七八遍,也是白看,因为精力已经接不上去了。吸收能力正在减弱。当然这并不是说,年纪大了就一定不行,只是在减弱。那么,我们就分析已经获得的这个“智”,是什么东西呢?就已经化成了你的经验,这个东西它很重要的。那么这个经验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和智慧,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比方说,像与神对话里面,它是比较重视智慧的。那么我们在这个地方提出,要放弃你的经验,放弃你的智。那么,和与神对话的观点是不是相同呢?(答:与神对话讲,你要想真正了解宇宙,你就得进入内心,否则,将是一无所有。Youdo not go within,you gowithout.)这就是所谓文不足的一面,就是形成文字的东西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你表达不了智慧的完整意思的。既然表达不了,为什么还要免强的去说呢?
“故令有所属”,这个“属”的意思,是你要把它归纳到一个方面去。它有一个词来代表,就是朴素。接着我们就推论一下朴素的自然表现。自然的表现就叫做朴素,而不是矫揉造作那种外在现象。你看我们现在讲美,女同志都喜欢美,那么她们喜欢什么样的美呢?现在已经看不到真眉了,因为很多都是把眉毛拔掉了,然后画上的。特别是现在的小女孩儿们,你看不到她的真眉,也就看不到真美了。自然的表现已经丧失了。已经丧失了,就不称为朴素。人们现在对美学的观念就崇尚于智,而不崇尚于自然。这和老子的精神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这个地方以这个为例子来说明人们一种基本的生存表现。
另外,再举个例子,这就是正道的问题。很多人都是以正道自居,现在的宗教也是这样。所有的宗教之所以到后来成了战争的根源,其问题就在这个地方,都是以正道自居。什么叫正道呢?你说你是正的,他说他是正的。佛教之所以在印度消亡了,就是因为他内部的正邪之争。它分成几个部,互相攻击,就慢慢的衰弱了,这是在修炼中所能看到的一种基本现象。在我们自身的修炼中也是这样。比如,什么叫正气?你要绝弃一面,你肯定就要抱着一面。抱什么东西?朴素。朴素里面就提出,要培养正气。我记得这个问题是在九六年在北京提出来的:要培养自己的正气、理智和善念。,那么大家要理解一下,正气到底是什么东西?朴素?怎样一种朴素才算正气呢?在我们的行为上怎样去规范它。说去说来,大家都是修炼者,但实际上涉及到具体的问题时,能不能谈得上呢?你今天有正气,明天就改变了,因为最后你把正气理解错了。所谓的朴素,这个东西很难理解。因为它涉及到自然的面貌问题、表现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人很少去关心自然的,因为我们的见、闻很有限,你限制了自己去了解自然。大部分的东西都是“知”,这个知识是在几十年中形成的既定经验,这个东西限制了你对自然的一种朴素的了解。慢慢的,你对朴素的了解就产生了一种畸形,总以为自己了解的就是正确的。自己了解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我要是说穿了,第一,是遗传;第二,是你的积累。“见素抱朴”,抱谁呢?抱遗传的这一面。这一面我们看不到,但它是最重要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的习性里面,是怎样去表现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到底为什么聚在一块儿呢?实际上就是因为习性相通,也就是遗传相通,它就是这样变化过来的。所以,我们最终修炼,你要从遗传上去找这个问题。遗传,书里面是这样说的:有父母系的遗传,还有自系遗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是父母遗传,它是属于阳性的。自系是属于阴性的,自系遗传是你历世以来所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它起了一个基础作用,它在影响你的思维,影响你的爱好,而不是父母对你的影响。我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孩子了,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是像父还是像母?可以这样说,大部分都不像。为什么?因为它有自系遗传的这一面,这一面是他的基础。而像得太厉害的人,有些什么特点?他的智商一定很低。当然,这是从遗传学上去讲这个问题。我也讲不出多少遗传学上高深的理论,但是我知道一个道理,父母不和的时候,生下的孩子是聪明还是笨拙?他的智商一定很高。相反地,很合的父母,生出来的孩子,智商非常低。大家可以问一问有关专家。什么道理?这就和自系遗传有关。自系遗传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面不容易体现。不和的时候,自系的一面很容易的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这种体现在外貌上矛盾的。不和是祸,老天爷却给了他福。这是自然界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叫朴素。我在这里所讲的朴素,远远的不是人们所想的一种简单的结构,好像我们只要符合自然就行了。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我们懂得多少自然呢?对自然很难以全面地去了解它。
你的自系遗传,我们再继续往下推论。你历史中,有女性的一面,有男性的一面,这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当你女性的一面经验很足的时候,你的外像就可能是女性的,因为它是阴性的,你的积累也已经达到很纯的程度了。相反地,无论你是男性或女性,如果你的外像趋于男性,那么你自己的信息就非常杂,就是你的个性不明确。当然,这个推论是我从自然中观察过来的,就是你的女性足或者是男性足,它是不一样的。那么,针对现在人的相貌,男人长女像的话,可以说,叫福相。女生男像呢?就是男人的性格。如果一个人在心理上和习惯上都趋于男性的话,这个人的性格基本上就有点变形了。如果她外貌象男的,习惯又是女的,这种人肯定还有一部分非常优秀的那一面。就像诸葛亮的夫人一样,很聪明,她就是这样,长得有男像,心却是女的,这种人非常聪明。这种情况,在女性的佼佼者中,非常多见。我说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例证。那么我们应该放弃什么,把握什么,应该从了解自己开始。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研究来修炼去,可以说,都是空洞的东西。你没有研究自己,也就像没有研究自然一样。研究自然的人没有研究自己就像这个研究没有基础一样。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基本的看法。
第二,是放下。放下什么东西呢?我想除了放下对修炼的执著以外,还要放下对生活习性的执著。这是我说过多少次的,这个习性很难以放下,你们是北方人,一定要学做南方人,你做得到吗?自然做不到,就是因为习性在起作用。那么放下以后有什么好处?放下以后,你新的这一面就容易产生。什么是新的这一面?你遗传的信息也好,周围的环境也好,它都容易进入到你这个容器里面去。但如果你不放下,你的习性还在的话,那么习性是属于阴性的,就是它是属于收纳性的,你不变,你哪里来的新的这个变呢?你阴的一面不变的话,阳性的一面的变化永远都到不来。我们想自己健康,想自己的智慧上升,想自己的精神变得敏捷,你还得要放下你的执著心。比如我们做菜,刚刚头两天有所改变,模仿了一下别人的风格,过两天完了,菜又做回去了,又是原来的味道了。这不是我夸张地说这个问题,你的习性难移。这一点是很难移动的。当然我是从一个教育者、从教育的角度提醒大家,至于说我有没有这个能力和这个权力去说这个问题,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如果大家觉得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上来说一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我是立足于改变自己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体会到了改变的好处。所以说这五年,我非常感谢,首先感谢师父的这场安排。还要感谢政府对我的改造。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东西是体会出来的。你在被动的情况下你就知道,那些东西是你必须要改变的东西。因为他那个东西很规范哪,规范的东西它就强迫的要求你,要你把自己的习性放下来。很多东西你不得不放下来,你放下来以后,你就会体会到你产生了什么新的东西。那个东西是自己的经验,可以说,他是价值最高的东西,那是不可言喻的。
第三,放松我们的心态。我们的心态,是由已经积累的经验来表现的。比方说我过去练功的方法,老是盘腿在那个地方坐着。坐了十多年,结果一点变化都没有,我应不应该放弃啊?应不应该放松啊?我把这一切都丢了,不想它,不坐。你看看有什么变化,他接着就变化了。不信你试一试。我们有很多在座的功友都是这样,你不想,也不做,但是有一点,你见素抱朴,就是随缘。什么叫随缘呢?就是你的心身安处,你的心也好,你的身也好,你都能够安定下来。心身安处就叫随缘。你放松自己的心态无非就是把你自己放到心身安的地方去。你不要再鼓捣你那所谓的事业,所谓练功的前途,那些东西不是你操心的。在过去也说,你修心修得好,德修得也高的话,你自然功就有了。而现在说,你的心如果不放下,老是执著于过去的一套,既定的已经存在的那一套,那么新生事物怎么可能产生呢?产生不了,那也就耽误了你的时间,又耽误了你的生命。
你这一辈子不容易,你要觉悟很多的事,要让自己的灵魂超越到很高的状态里面去。你的心要去感悟自然,感悟社会,感悟人心。这个人心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必须要做到的,就是要放松你的心态。你不要过于执著,你不要把他的要求漠视起来,总认为你想的问题都是正确的,那肯定是不行的。要从自然中去吸收这个营养。我从人们的做事中就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态,人们到底在想什么东西?我从他做事公不公,是不是为大家,我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有没有前途。就这几个字,心公,为大家,他的前途就无量。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他老是再鼓捣自己的那一部分,自己想的,或者自以为是的,自己的那部分经验的话,他就建了自己的小利。这样的人他有前途吗?在修炼上他肯定没有前途,因为他永远的都会自以为是,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然后他就在等着老天爷把他所建的拿过去,把它给那些始终都保持不足的人。
从人们的做事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态,那么怎样去判断人们的心态呢?只有一点,就是忘我。我觉得增强这个小伙子还是不错的,因为那天他很坦白的跟我谈了他思想的变化,他说人家为什么都抢着把我的工作做了?这不是抢我的功劳吗?他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点,然后他就知道这样想是错的。他从主观上就想到,自己分内的工作,别人不应该抢去做。按社会主义的标准来说,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你这个时候就分别清楚了,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当你认识到这个分别的时候,你实际上就已经进入到忘我的第一个层次里边去了,你没有分别心了,你真正能够做到忘我了。这个忘我就是说,你做事的时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那个工作中去的。你做事情不说是尽善尽美,因那需要很高的境界和技术,或者很高的经验的积累,你才能达到的。但最起码来说,你做事很有职业道德。
什么叫职业道德呢?就是你干个事,像个事。你不要为了某方面的利益或者是取悦于某方面的人,就像这个草庄,做什么事情大家都可能想到熊老师满不满意,实际上这个东西不重要,不是熊老师满不满意,而是你自己满不满意,我想这个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自己满不满意这种感觉,那就说明你这个公心还不够大,就是你考虑的范围太狭窄了。太狭窄了,你才有私利可言。你一旦知道了这个“公”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学过的,最常态的东西是什么呢?你这个人如果有平常的心的话,你就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先得利益。最起码你有了做这个工作的经验,这就像与神对话说的,经验是最重要的。你阳性的掌握了这个技术,心里呢?又有喜悦,这个就叫明,有了常和明,你就能容了。容了以后你才能公,公了之后才有全,才有全面修炼的那种结果。
神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都说要练神,都说要神修,他缺乏什么东西?缺乏能量,缺乏智慧。神被包在你的身体内部,所以你缺乏能量,你的智慧又把他包死了,把它限制死了。你的神根本都解放不出来。又缺乏能量,又缺乏解脱的智慧,这个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忘我。这就是老子“上善若水”的基本思想,我想这个推论在这个地方他能够自圆其说,他从字面上都能画成一个整圈。我把它总结成三点:第一点,放松,第二点,放下,第三点,放弃。先放松,再放下,再放弃。你最后还是要去智。归根结底,你要想修炼好,最后还是要去智。去智去什么东西呢?去已经获得的这一部分。这是你关键关键的东西。所以,现在有很多道友,掌握的那些功法,可以休矣。那就是放下他,不要去鼓捣它了。那么新的方法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新的方法我怎么去做他?我想这个地方顺便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既然大家要放嘛,肯定就要它他一个“立”。过去就叫“破”和“立”的问题。到底“立”什么东西呢?立我们的自然观。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就是你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环境中、被动的状态中,你去获得一种自然观。比方说,云雾草庄,并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是在师父的精神指导下,创造起来的。既然创造了就要让它发挥作用,我们的生活基础,一日三餐,我们是立足于吃、住、行这三个问题上。大家都在活动,刚才我已经讲了,在生活的过程中有很多消极的东西,我已经指出来了。在生活中大家还是回到自己的习惯中去了,不能改变这一点,就不能达到最高境界。就是你没有达到那种吸收自然能量的境界。
那么,第二点,环境,这个环境到底美不美?到底好不好?相对于那些方景名胜,天下第八洞天等等,有它不足的这一面。这是好还是坏呢?肯定是好。因为它使你忽略的那一面,它优势的那一面你要慢慢的去体会。就像我跟闫工说笑话,你这样每天走路,还不如打着赤脚走上二十分钟。我是说的实话,这是大实话。闫工说,那不把脚冻坏了?但实际上你穿些走两个小时,还不如不穿鞋走十分钟。当然,并不是我说了这个观点,就去做个榜样。说不定我那天兴趣来了,的确去做个榜样。在九六年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讲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说你别看是冬天,当你打着赤脚在草上走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人往往非常不重视自己的感觉,在冬至之前,赤脚踩在草上的时候感觉是硬的。一过冬至,你就会发现,踩上去有一种柔,那个柔,只有你的精神才能够感觉到。你用手摸、用耳听、眼看,你都不能做到。只有你的感觉,你做得很细很细的时候,你才发现,春天快到了。这个感觉,它叫什么东西?它叫非常美的一种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美。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一种气息的动态了。我说这个第二点,环境,尽管它很朴素很简单,也有它不足的一面,但它有什么好处呢?他非常自然,它不是造作出来的风景名胜,它自然生出来就是这样的。它的植物,在其它地方都能见到。我们在这种环境里面培养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朴。这个感觉很重要,就是看我们自己用不用心。
第三点,什么叫被动?现在讲课,大家在听课,这个就叫被动。你听也好,不听也好,我就在这个地方讲。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要在那个地方装模作样的听。不喜欢听,你还不敢打瞌睡,生怕熊老师不高兴,这个就叫被动。你接受不接受,都要有一种形态。这种形态对自己有什么好啊?形态之中的被动式在提醒自己,自己在某些方面是不符合要求的。有的时候,人就忘形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嘴上还说我不应该这样做,但实际上他言行不符。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他偏偏不改,这就叫形态。在这种形态之下,有一种被动,我们应该感谢这种被动。做错了,失败了,自己走了弯路,都要感谢这个环境给与我们的被动状态。
这一章讲到此,就基本上表达完了它的“见素抱朴”的完整意思,表达完了放松、放下、放弃到底是什么意思。
(摘自《生存与修炼》厚音讲《道德经》第十九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6290.html

更多阅读

拍百天照的十个注意事项 拍百天照注意事项

拍百天照的十个注意事项——简介?拍百天照的十个注意事项——方法/步骤拍百天照的十个注意事项 1、拍摄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一般拍百天照时宝宝还不能摆出坐、卧等姿势,为了拍摄时能拍出宝宝的各种形态,妈妈应该在拍摄前帮助宝宝练习

医院网络推广的十个有效的方法 有效的推广方法

现在只要是医院,都有专门负责网络推广的部门,因为医院的竞争力很大,而网络又是一个庞大的宣传平台,所以大家都瞄准了这个庞大的市场,下面,合肥网络公司根据自己多年的医院推广经验,列出了十个医院网站网站网络推广的有效方法。医院网络推广

橄榄油护肤的十个方法 橄榄油护发的用法

导语:橄榄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 原因就在于其极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调用途。可供食用的高档橄榄油是用初熟或成熟的油橄榄鲜果通过物理冷压榨工艺

面试官最常问的25个问题 学生会面试的问题

面试官最常问的25个问题——简介要想别人展现一个积极和自信的面貌,但是不要夸大其词。例如这样的回答“所有的事情都特别的好!我不能想象一个更好的事情了!我非常的开心。”,会使得面试官觉得你是不是在愚弄他或者你自己。最具有说服力

声明:《厚音老师常提的十个观点转云雾草庄 十万大山云雾山庄》为网友爷叼烟闯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