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观后感《京华时报》池浚,伍铱铱

看戏总是各有偏好的, 以下的文字, 我有的认同、有的有疑问和意见,也有觉得写的很好的,当然还有的场次我没有看。转载在这里,算是资料收集:)《京华时报》池浚和伍铱铱的这些文章写的好认真。

----------------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老生首场老成青涩各参差

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是京剧界的奥林匹克。当今京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大多也是历届获奖选手。大赛创始于1987年,2008年起借鉴“青歌赛”的提法,简称“青京赛”。今年有490名选手报名,其中173人进入复赛,从7月3日至24日连续22场角逐,首次在复赛环节全程现场直播。复赛按行当分组,率先开锣的老生组分为三场。

  少见曲目引人关注

  第一场共有8位选手,分属7个流派。既有较常见的余派、马派、杨派,也有传人较少的言派、高派、麒派、奚派,其中麒派《古城会》、言派《哭灵牌》、高派《逍遥津》等剧目近年来在演出中并不多见。

  佟克旺的《古城会》有麒派的特色,但嗓音似乎过于干涩。工架较有气势,造型也有一定的雕塑感,表现受屈情感时有点过于外露和世俗化,还应保持关羽形象的端庄凝重。苏旭的《逍遥津》嗓音高亢明亮,努力追摩高派风格,但音色略偏窄和“左”,气息的张力还应加强,某些行腔还要注意音准。杨洋的《哭灵牌》音色甜润,唱腔跌宕起伏,言派韵味比较浓厚。但不应刻意追求“飘”和“媚”,气息不够沉稳,声音稍欠通畅和坚实,还要注意在唱腔中入情入戏。

  韵味较足表演不够

  赵华的《淮河营》音色比较纯净,马派味道比较浓,但嗓力稍有不济,听上去略微有点吃不住劲。但神情比较洒脱,尤其是眼神灵动会做戏,希望身段更松弛一些。王帅军的《二进宫》嗓音清亮,流畅之中有韵味,但音色稍显单薄,声音造型能力稍有不足,听来略缺杨派浓淡虚实沉浮的变化。崔伟杰的《洪羊洞》虽然年龄较小,却有一种老成和沧桑,声腔中也有杨派的苍凉古朴。但在演人物时不要过于夸张造作,突出流派时也不能为追求表面的色彩而刻意压着自己的嗓子。蓝天的《珠帘寨》把余派的“提溜劲儿”拿捏得较好,声音位置高、有光彩,唱念也挂味儿。表演也比较大气,有成熟度,如果把身上过于板正刚硬的感觉再卸下来点,就更有古意了。李为忠的《白帝城》突出了奚派涩中求润的感觉,声和情结合得较好。在行腔和用嗓上线条略显粗放,婉转收放之间控制力稍不足,希望更加精微细腻。

  只是百分制的评分,在小数点后三位之间浮动,难以拉开距离。 (池浚)

----------------

梨园青京赛第二场新老剧目考功力

进入老生组第二场。9名选手有来自台湾,还有女老生;剧目中有传统戏,有流派戏,还有现代戏,是色彩比较丰富的一场。

  传统老戏应循法度

  李侑轩来自台北新剧团,他的《三娘教子》技艺还有待进一步锤炼提高,但可贵的是扮相清秀,唱念中规中矩,表演较有法度。黄佳的《辕门斩子》气度大方,嗓音清亮高亢稍显窄薄,由于调门偏高,气息难以很好地托住,声音不够通透,有时略感吃力,希望加强发声方法的训练,并选用适合自己的调门,不必一味求高。李博的《坐宫》音色纯正,擞音动听,快板对唱一气呵成,但气息稍感飘浮,韵味稍淡、欠醇厚,表情眼神还应更入戏一些。

  现代戏不能离本

  张浩洋的《红灯记》在个头扮相、神情气质上都比较接近钱浩梁先生扮演的李玉和形象,眉宇之间演出了浩然正气,让人眼前一亮,但也有一些表面机械模仿的痕迹,声音质感不够,韵味稍显不足,个别动作略微僵化和模式化。

  麒派表演勿忘内涵

  两位麒派演员在表演和演唱上各有优长。于辉的《清风亭》人物感较强,见养子投奔亲母时摔一个直挺挺的僵尸动人心魄,与子分离时大段念白催人泪下,希望在投入感情时注意声韵,把握流派风格的内涵,勿流于生活化的表演。王志钢的《描容上路》麒味较浓厚,声腔有韧劲,念白有爆发力,希望在声音上加强控制力,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演上更严谨适度,不要太“过”。

  坤生还应扬长避短

  谭小羽的《南阳关》声音高亢透亮,念白按湖广音四声分明,有古韵,演唱能力和体现谭派韵味方面还应加强,但作为女老生扎演靠把戏不仅勇气可嘉,而且身段还比较利落,应当鼓励。杨双赫的《搜孤救孤》声音宽厚,难得的是少有雌音,多富韵味,能在唱腔中表达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个别段落应注意把握音准和节奏,在身段上也要加强造型美。(池浚)

----------------

梨园·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三至五场 老生武生内功最重

老生第三场共有8位选手,其中杨派4位,麒派2位,言派、马派各1位。本场结束后上海京剧院选送的选手包揽了老生组前三名。

杨派重声麒派重内功

张桐的《空城计》唱胜于做,嗓音低沉沙涩,行腔迂回婉转,但神情和身段略显呆滞。张凯的《珠帘寨》扮相俊秀,演唱节奏感把握得较好,台风稳重稍有点“木”,舞台上的光彩略显不足。万琳的《击鼓骂曹》声音宽厚,表演稍欠激情,击鼓时手力有点软。闫福强的《文昭关》台风认真严谨,唱念上追求杨派的韵味,有时停留在仿学阶段尚缺功力。鲁肃的《徐策跑城》唱念富于激情,眼睛会说话,声韵上有些做作,表演有时过于夸张外露。郭毅的《独木关》演唱饱满但稍有点“炸”,做表生动,带病上马的身段较有层次感。麒派人才军团式地脱颖出成为亮点,但仅靠灵气和聪明还是不够的。

言派马派求骨不求皮

陈圣杰的《卧龙吊孝》在气息音色、吐字行腔等方面让人体会到鲜明的言派风格,刚柔疾徐富于变化,应更加注重朴拙大方。穆雨的《赵氏孤儿》善用眼神和表情做戏,表演老成持重,可惜嗓音的黯然失色始终是个遗憾。

化武为舞方为高手

武生组的比赛已经进行了两场。孙逊的《赚历城》工架稳练,脚下灵活而有根,但演唱不够流畅。巩发艺的《夜探浮山》和司鸣的《洗浮山》嗓音比较清亮,腿脚比较敏捷干净,只是对于髯口、大带等的掌控能力各有一些欠缺。杨程的《挑滑车》和田云祥《小商河》基本功尚扎实,身段较规整,但多少都有一点“僵”。演这类剧目重在气度,要提高演唱能力,讲究身段的韵味。

开打套路讲节奏

魏学雷的《狮子楼》开打稳准狠,气势凝重,身手利落。陈麟的《十八罗汉收大鹏》眉目传神,在曲牌的节奏中开打新颖巧俏,难得的是动作繁难却仍能给人以轻松从容之感。白梦飞和宋柏珑《八大锤》“三起三落”等技巧展示了较好的腰腿功,双枪花也比较干净,但造型还应更稳。李艾春的《杀四门》和衣麟的《三江越虎城》,前者枪花技巧娴熟,后者在唱念表演上更见精细。孙亮的《艳阳楼》上马和醉打的表演都比较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希望更加轻灵洒脱。

翻跌技巧求美感

孙振的《界牌关》毯子功比较扎实。于泳的《伐子都》扎大靠表演各种高难度的翻跌技巧,但整体连贯性不足。王好强的《魂断巴丘》手持枪、马鞭的吊毛、抢背又高又飘,尤其是转体720度更见奇险,但下高出现了失误。     (池浚)

----------------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六场武戏要有魂技巧要量力

青京赛复赛第六场共有7位武生登台展示,长靠短打各显其能。刘鹏飞和王玺龙的剧目均为《挑滑车》,嗓音均不差,但都有唱念不够完整的问题。两人表演风格有所不同,前者较规整大气,亮相有分量,翻身迅猛,身段较利落但稍显粗糙凌乱,偶有忘词,但似乎多少影响到后面的心态;后者气韵生动,亮相中多了一点柔韧,身段灵动且有“微颤”,挑车的层次感和观赏性较强,但流畅润泽别忽略了挺拔雄健。唐恺的《赚历城》和王俊鹏的《反西凉》同是马超戏,前者载歌载舞很见功力,枪、剑、马鞭不乱,翻身、亮相时腿功稳健,身段造型美观,但开打的气势和节奏感稍显不足;后者声音宽亮,唱功较好,枪花技巧难度高,开打迅疾但稍感松散,且腿功不够沉稳扎实。

  短打有精神

  谢涵演的《白水滩》,作为唯一的女武生,扮相英俊,嗓音清亮,腰腿基本尚好但身手略软,棍花和枪把子较规矩顺畅但还显稚嫩,有在台上练功之感。李哲的《林冲夜奔》神情中含悲愤,功底扎实,动作到位,身段开张,但有时过于迅猛火爆有“躁气”,出离了情境,在繁复的身段中完整呈现大段曲牌演唱十分不易,但声音有点发“梗”,听来美感不足。吴亮亮的《十八罗汉收大鹏》各种把子变化多端,手里比较稳,在努力完成技巧的同时,神采方面就稍有欠缺,上下手“一棵菜”配合默契,但流畅程度尚有不足。

  技术强唱念弱

  三场武生复赛结束,从排名上看,京津沪各有强手。纵观22位选手,基本功都比较扎实,技术能力大多比较强,但不少人需提高唱、念功夫,表演时要注意身段的节奏韵味和工架造型之美,技巧运用时也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要注重气度、气魄、气势、气场,这是武戏之魂。(池浚)

----------------

梨园·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七场 小生应文武双全

复赛第七场是小生组的第一场,共有8位选手上场,包含了文武两类。杨楠和焦鹏飞的剧目都是《柳荫记》。前者声音清纯干净,唱功比较突出,音色动听但略缺少表情变化,念白抑扬顿挫分明,较有韵味,表情稍显木讷,表演不十分入戏。后者嗓音较中正,但演唱的流畅程度略有不足,念白动情,但在音韵的美感上还应雕琢,表演比较突出,脸上有戏,复杂情绪表达得有层次、有感染力,但也需注意不要演“过”了,主要还应从唱、念中出人物。

离别戏感情真挚

郝仕鹏和王铭的剧目都是《平贵别窑》。前者发声位置稍偏低,声音亮度略显不足,表演较成熟老练,念白与身段配合协调,节奏感把握较好,有一定的表现力。后者出场带有一股英武气,唱念真假声结合得较好,但声音不够集中且有点紧,表演中情绪饱满,通过踢腿、转灯、翻身、蹉步、圆场等技法体现了离别之情,情感交流和心理刻画比较真挚动人,但表演略显滞重,流动感不够。

文武小生唱做不足

王凯的《雅观楼》是武小生的路子,身上比较顺,眼神、表情符合少年英雄的气质,混唐槊和笔砚挝一长一短两件兵器并耍而不乱,但出手技巧并不太溜且略有失误,身段基本到,声音力度也有待加强,应在唱念上多下工夫。岳峰的《群英会》音色较好但显单薄,表演稳妥但感觉有一点“缩”,眼神、表情不够有“节骨眼儿”,舞剑造型比较讲究,但显示出腰腿基本功还需提高。吴佳磊的《白门楼》前武后文,开打稍平白,且身法较松散不够规整,嗓音较宽但略有点横,发音位置不够高,以致音色有时发干发哑,唱腔味道尚浓,但吐字不够清晰。张基磊的《小宴》扮相较大方,嗓音宽亮稍有些挤,演唱有一定气势,但口型不够讲究,表演虽鲜明但稍显外在,文戏同样要讲究身段的挺拔和紧凑。(池浚)

-----------------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八场小生丑行各有法度

复赛第八场有5位小生、4位丑行混搭参赛。小生选手以叶派居多,应当呼唤更多姜派等其他流派小生出现。姜振宇的《忆十八》扮相清秀,声音圆润有书生气,但也有脂粉气,眼神、身段、脚步和调度设计较漂亮,折扇运用有时显得游离,表演近似清新淡雅的越剧风格。杲翔的《白门楼》扮相较佳,口型略大,发声不够集中稳定,音色稍感暗弱,唱腔比较流畅但略偏绵软,演唱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表情和身段尚规矩。李春的《玉门关》音色纯净圆润,二黄唱段柔中显刚不温不火,且唱出了情感的层次;西皮唱段音准节奏都不够稳,念白、真假声结合和转换能力略显不足。

  武小生忌野

  顾旭峰的《八大锤》声音有点发虚且音准稍差,表情、眼神、身段尚到位但工架平平,射雁、探海等技巧完成但稳练不足,“三起三落”显出腿功软度较好力度略有欠缺,枪花较顺但要注意身形的美感。李俊博的《伐子都》唱腔完整嗓音偏单薄,表情丰富稍显夸张。作为小生能以相当的翻打扑跌功夫完成扎大靠翻虎跳蛮子、穿厚底三张桌下高、探海接转体360度倒地等高难度技巧,虽然偶有失误且工架稍乏美感,但这样毫不惜力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

  文丑滑稽武丑卖艺

  窦骞的《审头刺汤》扮相干净,声音响膛但稍有点偏,念白抑扬顿挫分明,音色变化丰富,语气感强,神态表情有漫画感,在表演节奏上有时显机械,圆熟度不够。王珏的《法门寺》声音圆润,大段念状子口齿尚清楚,但气息和嘴里功夫不到,流畅度和韵律感稍差,对白较有性格,语调偏生活化,表演有谐趣,有时稍感牵强。

  郝杰的《打瓜园》出场有神采,嗓音清亮,方言白比较地道且风味浓厚风趣盎然,演拳时既不离角色的残疾特征又显示武艺高强,各种翻扑技巧游刃有余;开打时把子如疾风骤雨,表现老态不足,体态轻盈基础上更见沉着。任喜亮的《连环计》嗓音稍有沙哑但唱腔基本完整,神情精明利索,动作规整节奏紧凑,在翻滚之间抛接探旗技巧难度较高,但出现了失误比较遗憾。(池浚)

----------------

梨园·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九场丑练腿文丑练嘴

青京赛复赛第九场是丑行组的第二场,共有9位参赛者,包括了6位武丑和3位文丑。武丑中,曹阳阳的《连环计》翻扑弹跳力好,身段造型感较强,可惜转身抛接和勾踢等较高难度技巧的展示稍有失误。范玉的《打瓜园》铁门坎接吊毛等技巧完成得尚好,但做打时气息不够流畅,开打时身段稍显松懈,严谨程度不足,角色残疾的体态特征没有贯穿在表演中。

四位时迁“撞车”

王浩、时增帅、王鹏飞和李鹤4位武丑演员同时选择了《时迁盗甲》,显出参赛剧目的贫乏。共同的优点是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曲牌的演唱,神情机警干练,翻腾跳跃的基本功较好,突出了该剧作为“五毒戏”之一的所特有的蝎子、壁虎形态;共同的不足是嘴里的劲头和咬字的清晰度有所欠缺,另外技巧完成得质量不高,有时因腿部力量不够而显得拙重,有的身段过于小气不太符合上梁山之后的时迁。相比较而言,王浩扮相较秀气,唱念略显青涩,表情神态有喜感,身法灵敏稳定性稍弱。时增帅嗓音较暗哑,几番拨门、进门表演比较细腻,身段稍感韵味不足,翻扑、旋子等稍显沉重,盗甲时有杠上翻转技巧是其亮点。王鹏飞眼神锐利,唱念比较粗犷带有一点草莽气,表演上节奏感较好稍欠亲和力,矮子功稳健,跟头轻捷有力,身段比较有色彩。李鹤扮相稍有点脏,声音高亢尖利,在细节上运用了一些看、想等小动作,使表演更有过程,身段的规范性和韵味感有待提高。

需重视念白功力

从3位文丑的表现中感到,当今丑行演员普遍需要加强念白的基本功。刘宸的《选元戎》念白口齿较清晰,声音清亮但假声过多有些偏窄虚弱,唱念节奏感较好,语调音韵凸显流派风格,神情较灵动流畅。金星的《春草闯堂》念白声音较圆但语气过于生活化和现代化,上坡、下坡的甩手踢腿表演完成得基本到位但脚下力度不够。邵海龙的《落马湖》念白吃重,真假声交替使用,声音造型变化丰富,语气感强,表情生动,表演诙谐,动作稍感夸张造作,有一点“摆造型”的感觉。     (池浚)

----------------

梨园·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10、11场青京赛:这些花脸很男人

青京赛花脸复赛安排了两天、15位演员出场。参赛的演员虽然年纪不大,却把京剧净行,那些雄浑、刚毅、粗犷,甚至奸诈的性格男演绎得既到位又出彩。

潇洒草莽男

《坐寨盗马》是一出唱做俱繁的花脸名剧,主人公窦尔墩是彻头彻尾的绿林英雄,大花绿衣、张扬蓝脸,一捧火红的胡子,看着就是个快意恩仇的家伙。有5位选手选择了此剧目,虽说有些重复单调,好在演员们各自刻画出蓝脸窦尔墩不同的一面,并不使人反感。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裘派传人裘继戎。从出场,裘版“窦尔墩”就显得很不平凡,小裘竟然赋予了草莽人物一层潇洒的底色。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出人物嚣张利落的特点,这使得坐寨中贺氏四兄弟对窦尔墩的佩服和尊敬有了来源,同时也给他盗御马的不正当行为找到了支点。小裘在台上的精、气、神,宛然有祖父裘盛戎大师的风范。即使受嗓音所限,调门不太高,但唱腔吐字中规中矩,毫无疑问,他的“窦尔墩”很美、很有魅力。

小裘的“窦尔墩”是潇洒的,而来自上海京剧院的高明博的“窦尔墩”则是霸气的,声音浑厚。在唱到“少陪了”时,活脱脱一个绿林豪强站在了观众面前。此外,北京京剧院的女花脸李小培演的窦尔墩唱戏时虽难免有点气力不足,然而通过肢体动作的节奏变化及面部肌肉的控制,将窦尔墩“莽”的特点突出展现出来。

大义正气男

山西京剧院的王越选择了唱功极重的裘派名剧《铡美案》。与来自底层的窦尔墩不同,包龙图是高官是国家栋梁,一张嘴便要有刚正无私、大义凛然的范儿。王越嗓音条件极好,又润又响亮,很有铜锤花脸黄钟大吕的声势。人们常说“千生百旦,一净难求”,王越的声音首先具备了成为优秀花脸的条件。唱段中最叫好的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调门很高,他却唱得游刃有余,显见得经过流派班精耕细作的打磨后,嘴里的功夫更吃劲了。不过,接下去的西皮快板“曾记得端午日”中的日字,被他一带而过,没有咬准,看来在气力上他仍有提高空间。

参赛者中另一位花脸刘嘉欣,经裘派名家钳韵宏指导,如果不提前介绍很难判断,一身黑色绣银“虎”字的官袍配白花花的长髯,威风凛凛的廉颇是一位女性扮演的!《将相和》中“蔺相如小孺子”一段,她唱得流畅自如,显得年事已高但仍不服输的大将军率直可爱。

精彩功夫男

22岁的刘欢饰演的是《通天犀》里的“青面虎”徐士英,作为武花脸,他给出前所未有的惊喜。该剧以“椅子功”著名,当看到刘欢将整个人的重量压在右腿上稳稳地站在椅子右扶手上时,心立即悬了起来。接着他又控腿作出“三起三落”的动作,每一次上身都能纹丝不动,稳中带着力道,足见青年演员在继承京剧艺术上的全面。

应工架子花的胡滨饰演的西门豹,很好地将西门大老爷本是个武将底子,改任文官后又很有谋略的转变表现出来。他的唱念有袁派的韵味,从山上跳到船上的一个摔岔动作也很干脆。

(伍铱铱)

----------------

梨园·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12、13场 年轻的“婆婆”没经验

13位老旦选手先后粉墨登场,普遍高亢有力的声腔,既让人觉得淋漓畅快,同时又留下了许多不满足。

难闻“衰音”

最大的不满足来源于选手们的音色。她们多数人具备一条宽亮的好嗓子,又是女性,所以“雌音”足、“衰音”弱。老旦演的是老婆婆,年龄层次决定了唱腔中要有相当程度的苍老感和沉着的气韵。而参赛者很年轻,越是大段地唱越缺少“衰音”的辅助,人物的感染力因此大打折扣。老旦第二组中的陈丹娜更因为演唱时调门定得过高,几句之后,声音劈裂。

复赛中,得分较高的选手往往能将“衰音”与“雌音”结合得较好,还能杂以“娇、脆、柔”等不同音色来表达主人公的心理。来自国家京剧院的张兰,选唱的是《徐母训子》,唱功吃重。她比较好地拿捏了整段戏的高低、轻重、缓急,反二黄“见儿面不由我悲愤难忍”一段唱得声情并茂。不过,即便是她,演唱过程中情感也显得太充沛,虽然表达出对儿子徐庶恨铁不成钢的意态,却与徐母上了年纪的角色有时差。

做出“老态”

第二个不满足来源于选手们对老旦“老态龙钟”的理解有欠缺。比如说,《李逵探母》中的李母,是位老病贫弱的老太太,又被大儿子给气得够呛。饰演这样一个人物,首先化妆时要突出她气色不佳,其次做动作时需要让人感到,她不仅眼盲,而且营养不良、体力很差,但多数人过分着重在失明上。

来自上海的何婷在复赛演出的就是李母,虽然她年仅22岁,却较为准确地演出了李母的特点。唱完第一句后,李母有个像是腰扭了的连串动作,她做得非常到位,也赶上了点。在她之前出场的李卢却比较生硬,再加上妆化得偏年轻,让观者不太信服这是位老太太。

比赛进入尾声,京剧名家王晶华特意指出,选手们要在台步、眼神、手势等方面加强学习,其意当然是希望年轻演员全面提高技艺,运用各种手段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未见经典

另一个不满足是参赛选手表演的剧目太扎堆儿了。演“目连僧救母”的有4个,演《李逵探母》的有3个。反而是老旦最著名的几出戏,如《遇皇后》《钓金龟》等根本没人演。当然扎堆儿也有一个好处——更容易比较出选手的高下。山东的李卢上演了不常见的《药茶记》,恢复了一出传统戏。因故未能完成比赛的谭晓令选了《红灯记》里“痛说革命家史”一段。总算没让老旦组的曲目单调到极点。(伍铱铱)

------------------

梨园·青京赛复赛第14场 刚健婀娜美巾帼

武旦组的比赛分两天进行,观看过12位选手的演出过程,脑海里不断重复出现一个字,那就是“美”。

汗水浇灌的美

参赛者多数选择的角色是武功高强的青年女子。身穿大靠,顶盔贯甲,一出场便气势夺人,粉面含威。人物扮相已经很美了,再配上艳丽精致的服装,舞台画面更是夺人眼目。

在“美”的背后是武旦演员付出的惊人努力。上场前一个小时,就要勒头上妆。勒头的滋味儿跟孙悟空被唐僧念紧箍咒差不多,有时会难受得头晕。

武旦亮相有劲没劲,靠的是手、眼、身、法、步统一的俏劲儿。如果没有这股子劲儿,使多大力气也看不出来。穿戴着几十斤重的行头,还得“做”出活泼劲儿,这得流多少汗水啊!

载歌载舞的美

选手中得分最高的是国家京剧院选送的潘月娇。扈三娘在她的演绎下既有不可一世的寨主气质,也有娇美可人的瞬间。整段戏表演得成熟大方。作为武旦,潘的动作舒展、稳定,功力很深。更难得的是,她的唱腔也很优美动听。一支“哎呀哎……俺可也气吞虹霓”唱得连贯自然,载歌载舞,极具舞台魅力。

比赛中,有4位演员选择了“刘金定”,这是一个以“扎靠”戏为主的强势人物。要求演员动作要大,翻身时“靠旗”扫地,还要看着帅。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白杨,将骑马作战大胜对手的“刘金定”演得有声有色,气场十足。她的跑圆场,腰挺得直,步子压得小,步频高,看起来很稳很美。

团队默契的美

武旦需要根据对方扔过来的枪的大、小、远、近,作出正确判断,将枪或用肩顶或用脚踢回送出去。“打出手”是群戏,讲求配合。福建京剧院的郑钰演出《虹桥赠珠》一折时,院里随行的60多人中有50多位参加了演出,最后花枪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这既显示了功夫扎实,也显示出福建京剧院的团队实力。

令人稍感遗憾的是比赛中,短打武旦戏很冷门。此外,唱念俱佳、文武全才型的武旦太少了。(伍铱铱)

-----------------

梨园·青京赛复赛第15场千人千面俏花旦

花旦第一场开始前,已经做好准备,一晚上连着看上几个“红娘”。谁知,等到最后一位选手出场,才听到经典的“叫张生”。8位演员8出戏,充分展现了花旦戏多的特点,也让观者欣赏到俏丽、泼辣、哀怨等不同的花旦。

《辛安驿》里的俏闺女

第二个出场的选手、国家京剧院的宋奕萱便很好地塑造了一个俏生生的“周秀英”。一上场,通过身段、眼神和台步,已经告诉观众“周秀英”的身份是聪明伶俐的客栈少主人。之后,随剧情发展,周秀英假扮山大王以武花脸应工。一身大红短打扮、一捧大红胡子、一副装模作样的大老爷们儿架势,充满了女扮男装后的可爱。当她用花脸的方式演唱时,更是掩不住的女儿情,谁见了都得心生怜惜。扮男装时,踢脚过头,然后单腿深蹲,都反映出选手过硬的功底。

细腻幽怨的《霍小玉》

26岁的杨扬演出的《霍小玉》非常惊艳。首先,扮相非常美,有懂诗书的闺秀气质;其次,行腔颇具荀派风味,嗓音甜美;第三,通过做派,恰当地反映了霍小玉前欢后悲的状态变化,水袖很见功夫。刻骨相思后身染重病的小玉有四句唱,几乎每一句都包含着小陷阱,十分考验演员的唱功。末句“画廊鹦鹉(哇)低叹堪怜”,杨扬唱到“哇”的感觉,延长的尾腔还烘托出了霍小玉此时愁、病、恨、盼、怨等混杂的心绪。

泼辣与痴缠

最能表现花旦泼辣一面的当属罗戎征的《红楼二尤》。她选的是尤三姐与贾珍、贾琏饮酒一段,念白伶俐,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

另外,来自淄博的梅艳虽然得分不高,但她出演《痴梦》里的崔氏,细节处理得好。刚露脸,从眼神就能瞧出这位主动“休”了朱买臣的崔氏为人相当刻薄。到做梦进入尾声时,她脸上又有了自然的浅笑,可见人物心理的痴缠纠结。姗姗来迟的《红娘》也许是大家最熟悉的戏,反而觉得王岳凌没有将反四平调唱出韵味,显得有些“飘”。  (伍铱铱)

-------------------------

梨园·青京赛复赛第16场青京赛复赛捉对厮杀韵味浓

转载: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观后感《京华时报》池浚,伍铱铱
全然没想到,花旦组第二场成了彻头彻尾的一对一正面对决。
  山村版凤姐胜出
  《游龙戏凤》由余叔岩和梅兰芳演出名。电影《梅兰芳》里有梅大师和余的徒弟孟小冬合作此戏的情节。比赛中,两位来自北京京剧院(微博)的荀派演员都选了“李凤姐”。1号选手朱虹(微博)着力表现角色的小女儿态度,并略有心计;8号选手张云侧重于角色山里孩子的出身,比较泼辣、机灵的一面。
  一条蓝印花搭巾,凤姐要扯走,正德帝偏踩着不放,双方斗来戏去。朱虹演的凤姐开头扯拽长巾时,神态举止更扭捏,后来赌气抛下长巾的动作幅度比较大,充分体现了凤姐待字闺中的特点。而张云的凤姐在扯夺长巾时,先让人看出她是个山里小丫头、很单纯,大大咧咧地没发现正德帝在故意戏耍她,很快做出让其靠边站的手势后,小凤姐此时已经明白了正德的花花肠子。几番打哑谜似的动作做完,张版凤姐机灵鬼儿的形象立了起来,像一阵阵新鲜的空气与春风,刺激并清醒着正德帝和观众。
  从声音上听,朱虹略显紧张,而张云更放松。尚未登场仅凭一句“来了”,张云已经把一个娇俏甜美的村姑推到舞台正中央。紧张,会让《游龙戏凤》的谐谑神韵顿时打了折扣。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配演正德帝的老生宋昊宇和穆宇(微博)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绿叶配红花的任务,恰如其分地衬托出凤姐的乖巧率真。

  难分高下
  《桃花村》里的春兰是员外家的使女,比起相府丫环红娘,春兰是个平民——道白时琐碎啰嗦,对待小生卞玑的态度随意、调侃。来自国家京剧院(微博)的巩丽娟和黑龙江的蒋兰兰表现得都不错。巩略胜在念白声音清脆、吐字有力。两位选择《卖水》的选手聂媛和赵洋,前者表演较为程式化,后者的报花名一段则唱得气若游丝。

  各有精彩
  5号选手索明芳(微博)一出场,几个眼神翻飞、几下腰肢扭动后,就给《翠屏山》的“潘巧云”定了性。待到她长篇大套讲述自己与几个男人的纠葛时,索将潘巧云的轻浮与放浪通过咬水袖、掸绣鞋的尘土、左思右想时耸肩等动作传达出来。至于后面盘算着陷害石秀的一段唱,她唱得既狠毒还有点腻乎乎,更突出了潘氏的性格。

  6号选手李静的扮相漂亮,唱功也扎实,且水袖功夫过硬。出场一支《勘玉钏》的二黄流水,边舞边唱很有表现力,一个人的舞台竟显得很充实,得到高分确属应该。

  花旦组全部结束后发现,荀旦已经一统舞台。

--------------------------------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17-19场 百花争艳大青衣

欣赏完青京赛青衣组前3场后,最突出的感觉是,青衣行当的竞争非常激烈。大赛既是单个选手唱做能力的综合较量,更是各大流派角力的竞技场,还是青年女性比美的T台。

  梅韵飘香

  青衣组第一个出场的选手田慧被寄予厚望,她唱的是梅大师最后一部力作《穆桂英挂帅》。此戏的难度在于,要把握好人物前后身份的变化。出场时,穆桂英还是刚丧夫的中年妇女;到尾声,巾帼英雄已经以元帅的身份豪情满怀地唱出“我不挂帅谁挂帅”的最强音。以26岁的年纪,田慧能够比较准确地演出来穆桂英前后的转变,实属难得。“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一句后那段“九锤半”锣鼓点配合的水袖动作,她做得顺畅自如,还恰当地表现出人物年事已高,决心出征,又感慨旧时部将多已不在的沧桑。接下去的西皮流水“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更唱得字正腔圆,梅韵飘香。

  比较意外的是,来自重庆的梅派青衣刘丹丹会选《生死恨》一剧参赛。这是一段自述身世的纯唱功戏,靠唱与眼神儿来打动人,对刘来说尚难驾驭。若想提高技艺,建议小刘多观摩胡文阁版《生死恨》。另外,几位以《太真外传》参赛的梅派传人,都将杨贵妃“祭七巧”一场较为繁重的唱工拿了下来,然而在气口和轻重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20岁的付佳将《洛神》演绎得“明眸善睐,瑰姿艳逸”,充分体现了梅派的舞台魅力和年轻女性的美。

  程音绕梁

  21位青衣唱罢,程派的郭玮高居第一。对她,真得堆叠起一套套的形容词——音色纯正,表演细腻,扮相端庄……她的高明之处还在于用气吐字都非常讲究,程派特点十足。唱到“从此后隔死生,永无消息”时,听者都会被“文姬”由内往外散发的悲与愁所打动,那几下马鞭甩得更是饱含依依不舍的情意。

  张派强劲

  比起梅、程两派,张派势头更为强劲。青衣组第二场几乎成为张派专场。《诗文会》《状元媒》《望江亭》,君秋大师的名剧一一登场。对于本派“娇脆柔俏,清新刚健”的特点,选手因角色和自身体会不同,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湖北选手万晓慧的嗓音非常好,对《诗文会》里大家闺秀车静芳选婿时暗动芳心的状态描画得极为到位,感觉很娇俏很清新。王奕戈演《西厢记》的崔莺莺时,声音高亢,稍嫌刚硬。

  人丁单薄的尚派,迄今没有出现吸引人的亮点。首先,剧目非常单一,比如第三场两位选手唱的都是《失子惊疯》。其次,对尚派唱做并重、载歌载舞的特点掌握得还不够。  (伍铱铱)

---------------------------------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20场 屈指可数一枝独秀

青衣组复赛进入到第四场,男旦杨磊扮演的王宝钏终于惊艳亮相。先不提唱得如何,男旦能来到赛场,已具示范效应。毕竟数量太少了,全国的男旦掐手指就能算得出来,而且他们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机会也比较少。

规规矩矩的杨磊

来自国家京剧院的杨磊一出场便很吸引人。他的扮相既妩媚又端庄,很适合《三击掌》里王宝钏作为丞相女儿的尊贵身份。无论是念白,还是唱腔,小杨都有板有眼,非常规范,颇有程派音断意不断的特点。20岁前,杨磊不是专业京剧演员,是程派的游丝腔勾住了他的心,将他从舞蹈领域引入梨园行儿。杨磊出场后,第二句念白“择配良缘”的拖腔充分体现了气息绵长、音域宽广的特点。不过就音色而言,杨磊不占优势,比起第二个出场的同门师妹赵欢略逊一筹。

两个《荒山泪》

电影《荒山泪》是程砚秋大师留下的唯一音像资料,其中大师展示了200多个水袖动作。大概是因为既能显示做工,又能表现个人的唱功,所以选择此戏的程派传人不少。赵欢和5号选手殷婵娟的水袖功夫都不错,勾、挑、撑、冲等技艺娴熟。尤其是差官要拘走儿子时,她们的眼神都跟上了水袖的节奏,慈母护娇儿的感觉拿捏得恰到好处。相比较,赵欢的唱腔更圆润成熟,只是喉音较重。

胡氏真“疯”了

同样是水袖,上海京剧院的查思娜在《失子惊疯》中奉献的是尚派特色——有力度、棱角分明。胡氏丢了儿子后,突然失心疯,此时小查的水袖舞得疾如骤雨,加上目露凶光的神态,让人一下子就信服。查思娜宗尚也宗宋(德珠),武功出众,身段动作清楚地点明胡氏急而惊、惊而疯的变化。特别是疯步功,她使得干净利索。更难得的是,她唱到“我要到南天门亲自去游玩”时,唱腔中还有那么一点尚派独有的柔中带媚的韵味,因此她演的胡氏虽然疯癫,却不缺少美感。

“恨”得不够深

6号选手郑潇是青衣组第二位唱《生死恨》

的。出场“天哪天,想我韩玉娘,好命苦哇”的道白字字有力,而且沉稳,几个高低起落都做到了位。但是“纺织夜诉”中从二黄导板开始的大段唱,小郑的做派没有追上来,削弱了韩玉娘的悲凉感。这直接导致原板末句“要把那众番兵一刀一个,斩尽杀绝”所要表现的刻骨仇恨少了情感基础,郑版的韩玉娘因此没有“恨”到极致。另外,郑在演唱中有因气力不足而导致的颤音。

另外两位选手,张派的刘宁演唱《状元媒》里的柴郡主,她有些字眼咬得不够准。山东的焦丽君选唱《太真外传》,扮相不错,嗓音也好,欠点儿韵味。(伍铱铱)

-------------------

梨园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第21、22场花魁原是白娘子_

六场青衣复赛之后,27岁的窦晓璇拔得头筹,且青衣榜的状元与探花都被梅派传人占据。看着进入决赛的选手名单,一边感慨四大名旦为代表的京剧艺术跨越了时空,魅力永葆,一边为国粹京剧能薪火相传、越传越兴旺感到无比高兴。

  胭脂桃颊两梅花

  23日青衣第五场比赛,贡献了排行榜的状元和探花。第一个出场的高红梅,大胆地上演了舞台上很少见的《虹霓关》。此戏为梅大师的杰作,曾被前苏联名导爱森斯坦拍成电影。后来因剧情不适合时代渐渐销声匿迹。高一出场,就很吸引眼球,一句称赞王伯当好相貌的“潘安戎装”唱得婉转旖旎,特别符合东方氏芳心涌动的情绪。东方与王伯当对花枪时,小高良好的刀马旦功底展露无遗。初听高红梅的演唱还不觉得好,越听越觉得挂味、地道。

  继红梅之后,北京的窦晓璇又将青衣赛的水准推升到新高度。先说扮相,着素白衣的白素贞如扶风弱柳般来到断桥,未开言,便有浓烈的少妇气质。一看就觉得像白娘子。待到白娘子历数往事,向许仙吐露心迹,唱到哭头“狠心的许郎啊”已是情难忍、泪盈眶。小窦此时把一位孕妇的衰弱和对丈夫的埋怨都融入唱腔中,声音轻而准、细而柔,百转千回,将人气全引到蛇仙这一边。

  难忘彩楼宝钏女

  来自山西的冯祺鹏上演了正宗的王(瑶卿)派《彩楼配》,也让人拍案叫好。她的扮相非常有古典美。上彩楼时,把恋爱中的王宝钏描摹得可爱又可敬。特别是王派的孔雀步迈台步时脚底压着,一步一步地交叉着往前走,好像孔雀开屏走路一般。小冯走得美而稳,大方得体。

  抖丝缰来了双阳

  青衣组第六场的亮点来自天津的张蕊麟。一直感叹尚派参赛的人太少、实力也弱,小张的亮相一下子扭转了尚派不温不火的状态。张口第一句西皮导板“抖丝缰催动了桃花战马”,尚大师唱腔中特有的清脆感就来了。此后与樵夫的问答及特殊的翎子功都显示出张蕊麟是地道的尚门弟子。

  看过青衣组全部的比赛后,最大的感受是,京、津、沪不愧是京剧的重镇。不仅进入复赛的演员多,而且整体质量高,拥有绝对优势。更由于青京赛被公认为是青年演员扬名立万的捷径,吸引来全国院团22场比赛有44家院团的演员参与。很多院团几乎倾巢而出、全力以赴,比如国家京剧院的付佳演《洛神》时,团里配戏的演员接近20人。

  尽管如此,比赛还是有很多遗憾,其中,如何使各流派发展平衡应该是全国京剧工作者及京剧粉丝们一起思考的问题。经过复赛比拼,九大行当里100位选手晋级。金秋9月,青京赛最激动人心的决赛又将拉开大幕,让我们一起翘首以待。(伍铱铱)

  (伍铱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95237.html

更多阅读

报名细则 第七届华语网络辩论赛报名细则 国际华语辩论赛

1、第七届华语网络辩论赛报名于2015年7月12号早上8时开始,报名系统开放至7月12号中午12时。2、本届比赛仍分为超级联赛与甲级联赛,两个赛事各录入32支队伍,但是采取共同报名,报名过程中我们将录入一百支战队,而后根据一百支战队的笔试成

十五届青歌赛十五强名单 第十五届青歌赛王珮颖

十五届青歌赛十五强荣耀诞生。他们分别是美声唱法“天籁五声”:郑斌、韩蓬、王传越、张大伟、郑洁;民族唱法“五朵金花”:次仁央宗、王喆、金婷婷、王庆爽、吴彦凝;流行唱法“六大型男”:桑布扎组合、周鹏、汤非、王晰、周强。我眼中

第七届中华类风湿病发展论坛_刘吉领 刘吉领类风湿病研究所

第七届中华类风湿病发展论坛暨刘吉领类风湿病研究所学术交流大会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传统医学研究会风湿病研究所刘吉领类风湿病研究所协办单位:刘吉领类风湿病医院(吉龄堂)东方中医药研究会东方中医药研究会培训学校二、

声明:《转载: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观后感《京华时报》池浚,伍铱铱》为网友忘了就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