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出现思想政治工作乏力,学生思想道德水准下滑的趋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的辅导员,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受到社会的质疑。客观地说,辅导员是最接近学生,最了解学生的人。由于高校的急速扩招,辅导员显得人手少,压力大,任务重,他们做了大量繁杂的工作,但社会和学生对他们的认同度却不高,原因之一就在于辅导员被大量日常事务所困扰,削弱了对学生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因此,如何规范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一、日常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日常管理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块,日常管理工作涵盖了管理和服务的绝大部分内容,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学生作息制度的管理,又包括学生素质的综合测评、奖励,学生违纪情况的处理等等。这些常规性的管理工作过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通过对正确行为的肯定和对错误行为的校正来反复强化,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时,深入细致的日常管理及时解决了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更有利于思想问题的解决。
只有处理好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行的引导。当前高校已进入独身子女大学生时代,部分独身子女大学生在生活自理、行为处事和心态调整等方面对辅导员的依赖心理非常明显,加之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淡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缺位,使得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大量的琐事、杂事和小事占用了辅导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工作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反而被弱化。需要科学合理安排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管理育人的功能,为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二、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系统化
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内容非常宽泛,并因此而略显杂乱。系统化就是要通过划分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剔除不属于辅导员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促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实现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育人的效能。
目前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事务繁杂主要源于辅导员过于主动的“补位”和“越位”,承担了一些不必承担的工作,导致本末倒置。“补位”主要是因为在学生教育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缺位现象。一方面部分专业教师德育意识不强,只教书,不育人;另一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管理育人意识薄弱,将一些后勤保障、生活服务部门的工作丢给辅导员。“越位”主要是辅导员越俎代庖,将应由学生和学生干部自己干的工作代办了。“补位”助长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全员德育的轻视,“越位”无助于学生、学生干部的锻炼和成长。
学生日常管理的系统化,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肩负的育人职责,真正形成全院、全员和全程育人的德育环境。其次是要严格划分日常管理范围,切实履行各自的日常管理职责。课堂教学秩序与课外生活服务应主要由专业教师与后勤服务部门承担,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奖惩、课外活动组织、特殊个案问题解决等。再次,要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要通过建立健全学生组织,培养和培训学生骨干,努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辅导员工作量,更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最后,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通过合理安排,积极协调,大力促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系统化。
三、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规范化就是要防止辅导员日常工作随意化,日常管理必须达到相应的目的和要求,许多工作还必须形成制度和条例,既便于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辅导员之间传承和交流,又便于对工作的考核和检查。
任务的明确化是日常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因为琐碎,在工作量、工作范围、工作绩效等方面弹性很大。长期以来,人们对待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带有偏见,认为辅导员就是干一些与学生相关的杂事,是大学生的“保姆”,是管理员、服务员。辅导员在繁忙工作后得到这种社会评价,他们的成就心理容易受到挫折,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就可能出现工作“缩水”,辅导员只满足于学生不出事,自己给自己放假,将该做的工作不做、少做或不做到位,导致工作缺位。因此,必须对每一阶段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化。从迎新工作开始,包括入学教育、班团学生组织组建、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大会和干部例会的召开、学生作息制度、奖惩条例制订与实施、奖贷学金的评定和发放、评优表彰等等,一直到毕业典礼、毕业生离校,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常规工作做出明确规定,既是学生管理工作民主化、公开化和透明化的需要,又便于学生了解、监督和对辅导员工作业绩的认定。
工作制度化是日常管理规范化的保证。辅导员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提炼、总结和完善,对于一些效果显著的工作方式方法要用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作为辅导员工作必须遵照实施的措施和条例。比如一些高校以大学生主题教育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学生干部民主选举产生的方法和程序,奖贷学金评定发放的标准、条件、程序和方法,学生年级大会和干部例会召开的周期等等。以制度方式将常规工作确定下来,易于操作和提高效率,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指导。当然,制度化和规范化主要是对一些常规工作的原则性、程序性规定,并不限制辅导员在具体工作开展方式上的创新。
四、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科学化强调的是正确认识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来做好工作,提高管理育人效能。
管理理念的科学化。学生日常管理范围广,事情多,不少人因此轻视辅导员工作,部分辅导员也认为日常管理可有可无,可多可少,这是对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误解。日常管理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方面,与学生密切相关,关系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大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日常管理工作虽然繁杂,但也不可任意而为,马虎了事,它是负有育人功能的管理活动,因此,必须合理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巧来指导工作,提升管理工作层次,提高管理效能。
管理手段的科学化。许多传统的管理手段经过实践检验,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坚持。但日常管理工作又不能拘泥于老思路,老办法,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加强日常工作。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第二活动空间。日常管理工作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手段来进行,建立专门的学生工作网站,通过网上BBS留言板发通知,召开网络会议,通过QQ、E—mail等收集信息和意见,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与大学生思维、行为同步,使日常工作更贴近学生,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
管理工具的科学化。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来促进工作开展,比如,通过使用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可以使以往工作量很大的奖贷学金评定、优秀评选、实习工作安排、就业推荐等工作实现简捷化、透明化和量化,又能够准确记录和反映每位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从而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学生适时激励或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