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肩撑肘横,我们之所以要合在一起讲,是因为肩撑肘横所要解决的是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如何使我们的两臂支撑有力且运转自如,所谓活而有力的意思,故二者一定不要分开来讲。
简单的说,肩撑所要解决的是我们两臂能不能运转自如的问题,而肘横所要解决的是我们的两肩能不能支撑有力的问题。
如何才能做到了肩撑肘横呢?这里我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说说其中的要点。
肩撑之意多在松肩,但肩撑并不是真的用力去撑肩,如果真的那样去做了,这肩你不但松不下来,反而是不该紧的地方也紧了,肩撑的要点一在肘,二在身。具体到站桩来讲,一是我们的两肘要有左右伸展之意;二是我们的身体要有向后贴靠之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我们的两肘和身体把我们的两肩一点点的拉开,肩能拉开了,自然也就能松下来了。站桩之外的辅助练习,就是松肩试力和指天划地。
肘横之意多在支撑,但肘横并不是我们两臂要向外撑的意思,相反,肘横最重要的在于两肘回抱,准确一点说,是两前臂向里裹抱,保持斜面之间架,比较形象的说法,就是要把我们怀里的那棵树抱住了,树要是没了,间架也就瘪了,所以,这里特别要注意两手始终保持不动。
对于肩撑肘横,姚老曾有很精辟的论述,他说:臂部撑裹拧抱,肘部约曲池穴位处意向外指,肘部外侧向内裹,腕部微拧(拇指一侧向外,小指向内)。
肩撑肘横只要基本做到了家,就能感觉到自身有了比较好的支撑能力,也就我们常说的基本肩架已经具备。这一点不仅站桩要注意,试力中也要注意。真做到了,就不用在意,一摆就是这个样子,很自然,但一开始练的时候会有点别拗的感觉,其实,我们练意拳很多时间都是这样,别拗的时候更应该按要求练,不能太随自己的意,因为自己过去的许多习惯性动作并不符合拳术实际运用的需要。
说到这里,顺便也讲讲沉肩坠肘的问题,象我过去练形意拳的时候,就有“沉肩坠肘意向前,扣裆裹胯稳如山,提顶竖尾精灵气,含胸拔背归丹田”的说法。站过形意三体式的人对这个要求都是有体会的,在具体做法上,肩撑肘横与沉肩坠肘是有所不同的,但我认为,沉肩这一要求原来的意思同样是要把我们的肩松下来,而不是真的用力下沉,肩撑与沉肩我认为真正要做到家,意思上应该还是差不了太多。而对于坠肘的做法,我觉得这样做可能在前后劲上要强一些,但左右横撑之力则显得过于单薄了,长期这样锻炼很容易为对手所乘,这一点上在意拳的训练中是有所改变的,牺牲一些前后劲,增强左右劲,使人的整体力量相对平衡均整,拳术应用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曾听前辈说,当年王老在评价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先生时曾讲,大意是说,好比有一片竹林,尚先生的竹子粗的有盆口那样粗,但寥寥无几,其余的都手指一样细,而王老的虽然没有尚先生盆口粗的竹子,但都是比较均匀的碗口般粗细的竹子。
此话就是说,拳术的力量一定要注意上下前后左右的平衡均整,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而这样的力量就是我们站桩所要求得的浑元力。有些不懂意拳的人反对肩撑肘横,也很正常,因为他们所见到的那些所谓懂得肩撑肘横的人做得本来就不对,或者做得不到位,肩撑肘横其实是不需要用力,我们站桩在摆好姿势的基础上,只要能够保持这个姿势,就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不过多用一点力,记住是一点力多余的力量都不要,但如果连基本的站桩姿势都保持不了,对不起,这根本就不叫松,而叫着懈,所以,意拳讲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这也就是所谓松则灵活,紧则有力的意思,这也是我们讲肩撑肘横的根本道理所在。
明白了肩撑肘横的道理,我们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我们无论是在站桩,还是在试力,或者说推手以及实战,两肘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姚老讲:两肘所处的位置仍然是保持横撑竖裹的肩架,在出拳的时候也不能有夹肘和张肘的动作。
这是姚老在谈到如何出拳的时候讲的,其实,这个道理是贯穿于意拳锻炼之始终。意拳讲两腋之下若能容球,就是强调我们不能有夹肘的动作,因为夹肘,我们就失去了腋下的运转空间,没有了运转空间,我们的两肩即使是再松,两臂的运转也没有多大的余地,自然也就发挥不出我们两臂应有的能力。
同样,意拳讲两臂斜面支撑,不许有平面积,就是强调我们不能有张肘的动作,因为张肘,我们的两臂好象得到了更大的运转空间,但却因此失去了两臂的斜面支撑,没有了斜面支撑的能力,我们的两臂运转空间不管有多大,那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所以,无论是张肘,还是夹肘,只要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我们上下、左右、前后的争力呼应上那都是有所缺失的,做出来也大多是局部的动作,根本就不是如姚老所说的“全身浑然一争”。因此,肩撑肘横做得好与不好,我们多注意一下自己的两肘所处的位置,基本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