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试题暨解析
(配2015年随州中考说明,命题人、解析人:孙晨曦)
【卷首寄语】
亲爱的同学, 这份试卷与其说是考试题,不如说是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相信你能自主、自信地完成这份答卷,成功的快乐一定会属于你。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解析】评分标准:正确即误错别字和田字格内,计1分;流利即不写连体字,写正楷字计1分;美观即无涂改,计1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汉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本套试题注重贯彻这一精神,本题在字数量上比平时试卷有较大的增加。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阻遏(è)寒噤(jìng) 瓦砾(lì) 荡然无存(dàng)
B.地窖(jiào) 荒谬(liú) 诘问(jié) 无动于衷(zhōng)
C.孤孀(shuāng)屏风(píng)琐屑(xiāo) 大庭广众(tíng)
D.尴尬(gà)取缔(dì) 骷髅(lóu)草长莺飞(yīng)
【解析】A.寒噤(jìng)应该读“jìn”,B.荒谬(liú)应该读“miù”C.琐屑(xiāo)应该读“xiè”。本题三个错误读音都是形近字错误读音,故选D项。答题技巧:一是仔细审题、读题。仔细审题是指要把题目要求看清楚,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还有一个错误的,还是两个错误的。仔细读题是指仔细准确地将四个选项中的信息输入大脑,不能出现错误,特别是不要把选项中的错误读音按平时读的习惯无意识地变为正确的信息输入大脑。如果把题干或选项看错,那么要么犯“方向性”的错误,要么凭空增加试题难度,有两三个选项难以取舍,要么直接答错还感觉良好。二是联想列举相关知识比较识别。遇到难以取舍时,考生可以根据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列举相关的知识,通过多角度的比较实现正确识别,从而选出正确答案。三是运用排除法快速做答。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正面肯定与侧面排除相结合的方法来做答,一读题,首先排除非常明显的绝对错误的选项,否则会犯思维定势的错误,永远也选不出正确的答案。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2分)
A.噩耗吊唁 驻足 张惶失措 B.轩榭丘壑 嶙殉 长途跋涉
C.琉璃蟠龙 狼藉 巧妙绝伦 D.帷暮繁衍 蟾蜍 气息奄奄
【解析】A选项“张惶失措”应该为“张皇失措”;B选项“嶙殉”应该为“嶙峋”D.选项“帷暮”应该为 “帷幕”。故选C项。错字是指增笔少画,偏旁部首搭配错误或形体不规范的字,别字是指该写某个字,却写成了读音相近或形体相似的另外一个字,即张冠李戴。要做到正确书写汉字,准确识别汉字,首先要掌握书写规则,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偏旁、笔画,不能粗枝大叶。其次要准确理解字义、词义,把字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联系语境,弄清字词含义,是防止和纠正因同音(或近音)代替造成错别字的重要方法。汉字85%以上是形声字,掌握形声字的规律有助于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纠正错别字。再次要适当扩大阅读量。只有多读多写,才能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理解词义,分清细微差别,特别是一些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差别,从而减少直至消灭错别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2分)
A.詹姆斯和韦德的组合锐不可当,小牛队的防守对他们来说形同无物。
B.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四处招摇了。
C.建设生态农业必须强调规划的科学性、治理的整体性,必须强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努力探索适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生态农业建设之路。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严密、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解析】“四处招摇”的意思是四处炫耀,而句子的意思是秋天到了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应该藏起来了,所以“四处招摇”修饰对象出现错误,应该用“销声匿迹”修饰,故选C.解题技巧:做到“八看”,即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总之,我们在解答成语使用试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视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得勤查词典,这虽是笨功夫,但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2分)
A. 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 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 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叶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 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解析】A句有歧义,不知是小红不认识有些同学,还是有此同学不认识小红;B句词序不当,“亲切地”应在“对我说”前面;D句“突然”与“渐渐”矛盾,故选C。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2分)
A.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B.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C.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 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解析】 B “他嗯了一声”中的“嗯”要加双引号。引号的用法以及引号与句末点号的配合使用。引号的作用有五种:①表直接引用;②表强调突出;③表讽刺和否定;④表特殊意义;⑤表特定称谓。使用引号应注意: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边的一层用单引号;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要放在后引号之外;③如果转述别人的话,不直接引用,则不能用引号。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芦花荡》——《孙犁文集》——孙犁 ——现当代作家。
B.《背影》——《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
C.《桃花源记》——《陶渊明集》 ——陶渊明——东晋诗人。
D.《陋室铭》——《刘禹锡集》——刘禹锡——宋朝文学家
【解析】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文学常识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着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一般体裁常识的阅读要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而此部分内容主要靠识记,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要掌握好文学常识,要做到能抓住主要内容,识记完整准确,经常复习,同遗忘做斗争。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适当的一项是(B )(2分)
随州花鼓戏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它独自在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最大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①正相反,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丽海涵,小而永恒.
②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
③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④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D.①②④③
【解析】第③句的“小”对应第②句“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因为“小”才“无人问津”,“正相反”与“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一致,故选B。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语句衔接的测试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解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确解题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②合理、正确排列顺序,符合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等关系。③保持情境(语境)统一、和谐,列举对应,句式协调。④保持叙述角度一致、词语照应。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2014年10月27日晚,是一个让人陶醉的夜晚,是一个让人欢乐的夜晚,是一个让人舞动的夜晚,“天翼飞Young”中国好声音百城百场演唱会随州站演出在随州市滨湖体育运动场举行,金志文一曲《梦想家》拉开了演唱会的序幕,也引爆了全场观众的激情,歌声轻柔悠扬,像春天里阵阵晚风抚摸,像粉红的桃花纷纷扬扬飘零,像德芙丝滑甜润,像月光深情的凝望……一曲曲或温婉柔情或激情摇滚的歌曲,把两万名观众带入音乐的海洋。演出期间,随州好声音也登台演绎,让观众大饱耳福。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比喻句,只要与前后一致即可。参考答案是“像粉红的桃花纷纷扬扬飘零”“像月光深情的凝望”。观察画线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补写的三个短句结构上必须与画线句一致,即必须符合“‘有’名词 偏正性短语”的结构,内容上必须从“菊花”的“情态”中选材。这样,题目暗含的要求就弄清了。仿写句子属主观表达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它要求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外仿写一个或多个与被仿句句式相同、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并要求内容与上下文衔接,语意连关。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分析被仿句的句式、修辞手法,梳理整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注意前后相衔接句子的关键词,保持语意、风格、感情基调和感情色彩一致。
10.名著阅读.读下列两段文字填空(4分)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的吃点什么,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的响,像骡马似的喝完水肚子里光光光的响动。
拿冬与夏相比,祥子总以为冬天更可怕。他没想到过夏天这么难受。在城里过了不止一夏了,他不记得这么热过。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是的,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他害了怕,可是没办法。他没法赶走虎妞,他将要变成二强子,变成那回遇见的那个高个子,变成小马儿的祖父。祥子完了!
这段文字出自 “人民艺术家” 老舍 (作家名)的《骆驼祥子》,这里所写的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叙述和比喻生动形象,有力地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解析】作家是老舍(1分),作品是《骆驼祥子》(1分),“有力地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2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名著阅读已经成为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姓名、简历、国籍等)、作品(人物、情节、内容、主题、写法、文风)、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应对好中考名著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1)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2)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3)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11.古诗词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计6分)
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解析】本题考查的都是初中教材里古诗名篇名句。易错的字有“览”“溅”“荷”“漠”“直”“流”“萋”“鹦”“鹉”“洲”,出现错别字的小题不计分。直接默写,即给出诗文的上句与下句,要求补充完整。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最后就是要注意容易写的错别字。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 《田园乐·山下孤烟远村》,完成第12~13题。(6分)
田园乐·山下孤烟远村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2.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3分)
答: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3分,任选一句作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描绘古诗画面不能简单的翻译。“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1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的点化中衬托出人烟稀少。
B.“天边独树高原”中的“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解析】C选项不是人物对比,通过写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表现他们多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倘若没有淡到极至的修养,则不能臻此妙境。如果说前两句是重在描绘冲淡的景物的话,那么后两句是重在抒发冲淡的情感。而冲淡的景情,又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古诗词鉴赏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阅读《游虎丘小记》,完成第14~16题。(9分)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①。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②。遂使丘壑化为酒场③,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④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⑤,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⑥,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⑦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⑧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⑨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⑩!
【注释】①盛:多②绝:停止,消失。③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④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⑤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⑥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⑦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⑧坐:两脚盘腿打坐。⑨过:造访。⑩真知言哉:说的真对啊!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 亦复不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选自《大道之行也》)
B.终夜不绝 绝巘多生怪柏(选自《三峡》)
C.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湖心亭看雪》)
D. 不复饮酒不复得路(选自《桃花源记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虽然是课外材料,但都是我们在教材里学习过的。A选项的“恶”是“憎恨、厌恶”的意思;B选项“终夜不绝”的“绝”是“停止、消失”的意思,“绝巘多生怪柏”的“绝”是“极致”的意思;C选项“与”的“是“和”的意思,D选项“复”是“再”的意思;。故选B项。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答: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本题要抓住“然”“不若”“空”“会”“心”等字的意思。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16.下列赏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3分).
A. 本文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
B. “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
C. 作者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说要多去观察。
D.《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在写景上的不同点在于一动一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时,仅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粗粗描绘出月夜出游的情致,后文中却笔锋一转,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点名了“我以我眼看世界,则万物皆着我色彩”的境界,让人不禁与其同喜同悲。《游虎丘小记》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归根到底是一个“静”字。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故选D选项。比较解题策略:①立足平时,夯实基础,积累技巧,这是比较的基础。平时要注意古汉语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和虚词用法的灵活性,联系语言环境正确解释词义,理解句义;要多角度联系,掌握归纳主旨的方法,学会分析修辞手法,辨析艺术手法的作用等。②通读材料,整体把握,看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前提。在解题之前,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境遇和感情倾向,整体感知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同时看清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了解特征,掌握步骤,把握规律,这是准确的保障。比较阅读常常要揭示一般规律或个性特征,解题时可以分三步走:先细读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再比较对照,筛选重要的信息;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提炼。对于比较阅读,要特别注意找准材料的契合点,从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特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方法等角度切入,在分析辨别中求同存异。
【翻译】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天的夜里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又在今年的春天,我曾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三)阅读《洛阳银杏》,完成第17~19题。(9分)
洛阳银杏
罗爱玉
①洛阳镇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洛阳银杏谷绵延12公里,覆盖洛阳镇九口堰、张畈、胡家河等五个村,现有百年以上的银杏树17000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银杏树300多棵,它们穿越风雨,清心寡欲,呵护着这一方土地。
②走进银杏谷,沿曲径,过小桥,踏着笃笃有声的青石板路,便可抵达景区中心的银杏文化广场。广场新建成了一把“巨型算盘”,这把头顶银杏叶,弹奏现代气息的算盘,高6米,长22米,每个算珠重达750公斤,由木鱼石做成,算盘计数为308,旨在用中国最原始的方式计量银杏谷中千年以上古银杏的数目。人工雕琢和古树的结合,活泼了广场的空旷。
③算盘四周便是景区最著名的景点“五棵树”。五棵银杏有着中国兄弟式的手足情,根,盘连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一同走过千年,走过岁月的枯和荣,其中一棵直径达数尺,需几人牵手才能合抱。
④挂满故事的“五老树”和对面山冲里的“银杏之尊”,是让人灵魂震颤的美文。
⑤五棵树,年龄均在两千年以上,树干胸围都在8米左右,当地人称为“五老树”。这“五老树”有一段“老子不说”的典故。相传孔子去南方向老子讨教,在这里与老子相遇。老子把孔子及其弟子引到五老树下,老子一句话不说,用拐杖敲了敲树根,指了指树上的果实。孔子便明白了老子的用意,率弟子磕头谢师,被世人传为佳话。“银杏至尊”是由两棵大树和两棵小树组成,就像一个家庭一样,父母,两个孩子,紧挨在一起。这与我们中华名族自古以来的家庭团结、和睦恩爱的观点一脉相承,“银杏至尊”已有2500年的树龄,传说此树救过朱元璋,他登帝后便封此树为“银杏至尊”。
⑥银杏树浑身是宝。不仅有令人咋舌的欣赏价值,震人心灵的人文价值,同时也有非凡的医药价值。
⑦银杏树具有抗污染,抗烟尘,抗火灾,抗核,抗辐射,抗病虫害,抗严寒酷夏的能力。都是其他树种无法比拟的。有书记载说,在日本广岛原子弹投放后,其他树全毁于一旦,唯有银杏保留存活下来了。而且在我国苏杭地带榆林地区,还栽种了不少银杏树,用作点缀风景,涵养水源,成为防护林,成为防止风沙的一道天然屏障。
⑧银杏果是高档滋补果品,烤,煨,炖,烧,可以食用,药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曾有记载: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咳,缩小便,止百浊,生食降疾,消毒杀虫,嚼浆涂身而手足去疱疹,癣疳民,阴虱等。听说宋朝皇帝还把它作为贡品圣品。
⑨抬头看看满眼金黄的银杏叶,恨不得也爬上去捋一大把。不能当作饮料,当作茶叶也可以的。送亲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高血压、头疼;留自己嘛,对皮肤病,雀斑,都是有神奇的疗效的。可这高大挺拔的样子,这国家一级保护古树万万是爬不得的,更别说是摘叶子了。只能过过眼瘾拍拍照片而已,只能带回银杏果回家细细品尝了。
⑩那无数躺在地上厚厚的叶片,似感叹号,似一种无私的铺垫,铺满了秋天最后一段华章。(选自《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报告特刊》,有删节)
17.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银杏的哪三大作用?(3分)
答:欣赏价值、人文价值、医药价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读全文,一定要逐段读懂。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本文重点介绍了银杏的欣赏价值(②③段)(1分)、人文价值(④⑤段)(1分)、医药价值(⑥⑦⑧⑨段)(1分)。解答此类题目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②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③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④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18.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答:逻辑顺序,把银杏的欣赏价值、人文价值、医药价值说明得清楚明白,有条理。
【解析】文章从银杏的欣赏价值、人文价值、医药价值组织材料,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银杏的((2分)),属于逻辑说明顺序(1分)。逻辑顺序有十种情况: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特点到用途;③由原因到结果;④由整体到部分;⑤由主要到次要;⑥由概括到具体;⑦由具体到抽象;⑧由简单到复杂;⑨由特殊到一般;⑩由分析到综合。解答说明顺序试题的策略: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要点应该回答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要点应该回答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19. 第⑤段介绍“五棵树”和“银杏至尊”时引用传说,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3分)
答:为了说明银杏的古老的历史,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学性和银杏的神秘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里引用故事作用分析能力。在说明中引用的形式比较多,位置也不一样,作用也不同,如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
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本题应该抓住三个方面回答,即可读性(1分)、文学性(1分)、银杏的神秘色彩(1分)。
(四)阅读《父亲的三句话》,完成第20~24题。(17分)
父亲的三句话
吴忠溪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
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不要怕!”
父亲说话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母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是个坏富农的成份,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
我家六个兄弟姐妹。大哥、二哥及弟弟在家种田,姐姐从小就被别人抱养,妹妹也没有读书。据说我出生时,家里揭不开锅,父亲要把我送给别人养,可我伯父说:这孩子好命,不能送人,将来读书聪明,能做大官。于是我就这样被留下来了,且成了父母的某种寄托。
记得我刚上初中时,个头很小,邻村有条恶狗喜欢咬人,我每次看见那狗,就吓得往回跑。可那狗见我飞跑,它就狂追,我每次都吓得嚎啕大哭。有一次父亲看见了就远远地喊:“不要怕!不要跑!”我马上停步,呆呆地望着父亲。父亲正朝着我飞快地跑来。果然那狗不再追我了。
父亲说,你是一个人,它只是一条狗,不要怕!
父亲的第二句话是:“我们不要和别人比吃的、比穿的,我们比不过他们,我们就和别人比学习、比工作。”
每年的春节和暑假,是父亲最难过的日子。因为家里没钱缴学费。我每个星期天去学校,父亲都帮助我们收拾那本来就简单的行李,还要准备一担柴禾,我读中学时是住校,要挑米和柴上学的。每次他给我系好挑子,送我一程的时候都是这样说“到学校里读书,我们不要和别人比吃的、比穿的,我们比不过他们,我们就和别人比学习、比工作。”
父亲的这句话伴随我一直到现在,我的生活可以说是简朴甚至是简陋的,但我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很认真的,都能得到同事或上司的肯定。因为父亲的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中。
父亲的第三句话是:“以后我如果生病了,我会很快走的,不会拖累你们兄弟。”
父亲一生不肯吃药打针,从我记事起就没看见他生病过。记得我前妻因癌症不治而终之时,我绝望之极,昏倒在地。据说他当时只是搂着我的孩子,一声不吭地看着我,等我醒过来时,只说了一句话:“药是治病的,不是治命的!”
自始至终父亲没有对我说任何一句安慰的话。我当时是在学校教书,只是到了第二个星期六,我从学校回来,坐在房里,一个人抱着刚刚一岁的女儿嚎啕大哭时。父亲坐在门槛上,默默地抽着山烟,禁不住泪眼滂沱。当时我教书一个月60元左右,为给前妻治病负债8000多块钱,真的是负债如山了。
那天,他对我说:“以后我如果生病了,我会很快走的,不会拖累你们兄弟。”
年迈的父亲守着老家的三间老屋和一盏孤灯,不肯和我们一起生活。那年立冬后的一天下午,堂哥急匆匆地来到学校告诉我,说父亲感冒了,要我回去看看。
我感觉到天要塌下来了。。。。
果然,不到二十天,父亲从容离我们而去。
我那一生辛苦的父亲。他用他的箴言,表达了他的爱。
(选自《宽容是一种美德》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答:作者一直牢记“父亲的三句话”,铭记父亲对自己的爱。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第①段“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开门见山(1分),后面的内容紧紧围绕这句话组织材料,“我”的成长也受这三句话的影响很深(2分)。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1.文中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点题,总领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段的分析理解能力。“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开门见山(1分),总领全文(2分),“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不要怕!’”“父亲的第二句话是:‘我们不要和别人比吃的、比穿的,我们比不过他们,我们就和别人比学习、比工作。’”“父亲的第三句话是:‘以后我如果生病了,我会很快走的,不会拖累你们兄弟。’”这三句话紧紧围绕第①段在写。解答这类试题的策略是:①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②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③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④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2.赏析“我那一生辛苦的父亲。他用他的箴言,表达了他的爱”的含义。(3分)
答:清贫辛劳的父亲用他一生的生活经验教我敢于面对困难,教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分);坚强大义的父亲临死也不愿成为子女的累赘,而是选择从容离去(1分);父亲用他的朴实言行诠释了他对子女朴素的爱(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本句是议论性句子,有点明主旨的作用,父亲的三句话其实是“我”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指路明灯。解读此类题目的策略是: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①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②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③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的三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文章的线索(1分);父亲质朴(1分)、坚强(1分);用自己的人格身体力行教育和影响子女(1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和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线索可以从六个方面理解,即: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④时间;⑤地点;⑥作者的情感;线索有名线和暗线之分,本题线索属于明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格式: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本文“父亲”教子有方,十分理解子女,不愿成为子女的 “负担”都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4.读了《父亲的三句话》一文,请你站在作者的角度对父亲说一段思念的话语.(3分)
答:父亲,您的三句话,我一定牢记在心,并且把它传承下去,让它成为我们的家风.安息吧,父亲!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拓展能力。学生能够站在“我”的角度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即可,称呼1分,传承家风(1分),思念之情1分,祝愿的话语1分。开放性阅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答题策略: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注意语言的组织:① 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②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③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④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⑤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三、作文(50分)
25.同学们,八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过去:一个人,一段情,繁星满天。一句话,一片爱,心事点点。一件事,一种美,沧海桑田……记忆定格心灵的底片.
请以“ 记下心中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不少于600字。
【结束语】祝贺你!你已经完成了整张试卷!希望你再仔细检查一遍!好成绩一定属于你!
【写作导航】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景,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季风光不同,构成不同的美景。生活中何尝不是?家庭中的浓浓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这些美景都会让我们刻骨铭心。
审题准确:作文题目是“记下心中的美”,包含着以下信息:一是心中,一是美。也就是说,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要扣住生活,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选取最能体现“美”这一主题的材料。因为“美”在“心中”,要体现出身刻骨铭心美来,不但需要有一个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一个善于感受美的“心灵”。有了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就一定有一个发现美的眼睛,从这个角度考虑,文章会更有新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伸出援手是一种美,执着追求是一种美,敬业爱岗是一种美,无私奉献也是一种美„„写作时,要重点体现“心中的美”,要体现出“美”和“心中”的双层题意。
真情实意:这道题目引导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其实生活处处有美,大到国际国家发生的振奋人心的大事,小到一草一木的萌芽,你只要有一个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美,我们也就是幸福快乐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无情难为好文章。写文章时一定要真情流露,切忌矫揉造作。作文要求写的内容是“美”,美的东西一定是真的,虽然说真不一定美。真的东西需要用美的眼光去衡量,去细心体会它蕴涵的美的价值。因此,就这篇文章的写作而言,材料一定要真实,通过写真实的材料,来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去感染读者,这样才会给人很强烈的情感的冲击,从而引起共鸣,在共鸣中获得高分。
语言鲜活:美的材料,更需要美的语言来展现。汉语本身就是极富生命力和极有张力的语言,不同的组合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考场作文上尤其要“字斟句酌”一番,精心打造出一篇语言鲜活的文章,使自己的语言与美丽的材料一起轻盈地跳舞。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多用口语,这样也更贴近题目中的“心中”二字,其次是灵活地调动语言的表现力,使用修辞手法,把生动的比喻、大气磅礴的排比、风趣幽默的仿词等穿插文中。第三还可以精心调配句式,将长短句、整散句等巧妙配合,营造文章的参差匀称之美。如“有时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会被一首歌流泪,因为动情;有时会把记忆当做习惯,因为思念……这一切都是因为爱。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是美丽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则利用排比的句式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气氛,歌颂了人间真情——爱,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范文引领】
记下心中的美
山东日照五莲高泽初中刘斌
一个善意留心底,绽放出动人的美丽。——题记
雨后的小巷,崎岖的道路变得更加脏乱,雨水夹着泥土与污水一起组成了“地雷阵”,坑坑洼洼的道路此刻充盈了,不是悦目的白,而是难看的黑,让小巷显得有些不堪。
来来回回的行人小心翼翼地绕开水坑,在路的边缘蹒跚而行,稍有不慎,衣服上便多了几摊墨迹。雨还在纷纷地下,不大,却密集,行人有的打伞,有的“赤膊上阵”,几把花花绿绿的伞与地面形成强烈对比。
突然,一辆黑色的闪电疾驰而过,原来是一辆摩托,车主姿态之潇洒简直无可比拟,不幸的是苦了行人,大家还没来得及反应,身上已身中数弹,我也未能幸免,雪白的衬衫多了几朵“墨梅”,一时咒骂之声不绝于耳。
这时,巷口又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原来是一辆面包车。我一看连忙躲到巷边,尽量远离水坑。有伞的用伞遮住身体,有的甚至退到了几米开外。我暗自懊悔。今早为什么不带伞呢,这下遭殃了。我回头望着面包车。心里不停地祈祷。
出人意料的是,原本来势汹汹的车子刚走到“地雷区”却减了速,慢慢地在水坑中穿行,汽车缓缓爬行在年久失修的道路上,好像蹒跚学步的幼童,摇摇晃晃,一会儿左车轮掉进深坑,一会右车轮陷入水洼。尽管道路崎岖不平,面包车还是缓缓驶进了雷区的中心地带。
车窗内的中年男子探出头,和颜悦色地冲大家笑了笑,向大家招了招手,大家一愣,继而明白了车主的善意,纷纷报之以微笑,几个路人带头鼓起了掌。汽车踉踉跄跄地爬出雷区,银白色的车身此刻俨然世界地图,下部全部染成了黑色。车主再次冲行人了点了点头,缓缓离去。行人们带着微笑,各自走向远方。
我站在那里,冰凉的雨丝落入我体内,我却只觉温暖,车上黑色的污水在我眼中成了黑蔷薇正在绽放。那是善意的美丽,无比芬芳。
【点评】作者开头用题记“一个善意留心底”,点明“善意”是最美丽的,“留心底”紧扣“心中”,“绽放出动人的美丽”则紧扣题目中的“美”字,总领全文。为表现“心中的美丽”这一主题,选取雨天小巷中发生的故事来表现主题,以小见大,使文章主题深刻。文章采用对比手法,摩托车司机跟面包车司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对比中,我们赞扬面包车司机的大公无私,唾弃摩托车司机的无礼,通过对比,文章“善意就是最美”的主题更加明显。
让我来扶您
山东日照五莲高泽初中葛恩香
下了车,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耳边是呼呼作响凛冽的风。行人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这鬼天气。”人们抱怨着。
“哎呀——”一声尖叫,随着自行车撞地声从我身后传来,我回过头去,只见一个人和自行车一同跌倒字水泥路上。
车轱辘在空中徒劳地转着,骑车人看样子摔得不轻,躺在地上呻吟,一大兜馒头散得到处都是。
仿佛雨后冒出的蘑菇一样,不一会十来个行人就把她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人丛像小山一样,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挤过去一看,地上躺了一个老婆婆,上身穿着一件褐色的旧棉衣,一头蓬乱的头发,看上去有些脏兮兮的,受伤的手擦破了皮,流着血,趴在地上呻吟着。
“是不是脑子撞坏了?”“她的腿好像受伤了。”“用不用打120?”周围的人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却没有一个上去扶他的。
我心里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我应该上前扶她,可我像石化了一样,一动也不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婆婆渐渐坐起来,突然人群中钻出一个人,一身天蓝色的校服,白色球鞋,一看就知道是中学生,她快步上前,走到老婆婆身边,吃力地扶起老婆婆,轻轻地说了一声:“让我来扶您。”老婆婆抬头用迷茫的眼神看了看面前的中学生,哆嗦着嘴唇想说什么,又强咽了回去,只是用力地点点头。
她收拾好散落在地上的馒头,帮老奶奶重新挂在车把上,扶着老奶奶慢慢地向前方走去,我与你擦肩而过,不记得你容颜,只记得那温暖的天蓝色,在我心中,那身天蓝色的校服是那样的纯净、美丽。我突然觉得脸上滚烫,心中漾起一阵愧疚,多希望人们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冷漠,毕竟,跌倒了有人扶,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记下温暖的天蓝色,记下你心中的美。
【点评】文章选取在马路上一位老太太摔倒之后,一位中学生帮老太太的情节,通过蓝校服的一举一动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普通的材料彰显了高尚的品德。文章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有动作和心理描写,再加上“我”跟“蓝色校服”的对比,侧面烘托更突显了人物形象的高大、心灵的纯洁。“在我心中,那身天蓝色的校服是那样的纯净、美丽”、“记下温暖的天蓝色,记下你心中的美”这些句子画龙点睛,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